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南昌“3·31”极端大风成因分析
1
作者 李淑璠 王秀明 +4 位作者 刘屹靖 李海俊 樊李苗 俞小鼎 汤欢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9-628,共20页
2024年3月31日凌晨,江西省南昌市出现极端对流性强风天气,发生某高楼三位人员坠亡事件。本研究主要基于南昌SA型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及地面加密观测,分析了高楼人员坠亡地(即事发楼栋)附近的风暴精细结构。结果显示,在事发时段,波型线... 2024年3月31日凌晨,江西省南昌市出现极端对流性强风天气,发生某高楼三位人员坠亡事件。本研究主要基于南昌SA型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及地面加密观测,分析了高楼人员坠亡地(即事发楼栋)附近的风暴精细结构。结果显示,在事发时段,波型线状回波中段的弓形回波北端出现了书挡涡旋(bookend vortex),尺度和强度与强中气旋相当。书挡涡旋从事发楼栋上空经过,内部可进一步识别出尺度更小的龙卷涡旋特征(Tornado Vortex Signature,简称TVS)和龙卷残片特征(Tornado Debris Signature,简称TDS),TVS径向速度差超过40 ms^(-1)。基于TVS和TDS分析所得疑似龙卷路径进行灾情调查,结果显示多处具有龙卷灾损特征,包括气旋性旋转的强风、辐合风和树剥皮等,且有石桥被完全吹倒。综上,可以确定事发楼栋附近出现了EF2级左右的龙卷,高楼人员坠亡极有可能是由龙卷引发的。本次过程特殊之处在于,龙卷相关涡旋包括书挡涡旋及其内部镶嵌的位于阵风锋前沿的小涡旋,二者几乎同时出现和增强。基于观测的分析表明,龙卷相关涡旋主要由水平涡度扭转形成,而水平涡度与未及地后侧入流急流下方的低层强垂直切变和阵风锋相关的斜压涡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 弓形回波 书挡涡旋 龙卷涡旋特征(tvs) 龙卷残片特征(TDS) 灾害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龙卷风下输电塔塔头风荷载特性试验研究
2
作者 胡晓依 张德凯 +1 位作者 邓洪洲 马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6,共8页
利用龙卷风模拟器生成实验室尺度龙卷风,并验证模拟龙卷风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两类涡流比龙卷风风场下典型输电塔塔头子结构模型的高频测力天平(HFFB)测力试验,研究了塔头模型在龙卷风作用下各向气动力系数的分布规律,并探究了... 利用龙卷风模拟器生成实验室尺度龙卷风,并验证模拟龙卷风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两类涡流比龙卷风风场下典型输电塔塔头子结构模型的高频测力天平(HFFB)测力试验,研究了塔头模型在龙卷风作用下各向气动力系数的分布规律,并探究了龙卷风作用下塔头模型特有的扭转效应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模拟的龙卷风风场与实测龙卷风吻合良好。塔头模型水平面合力系数最大值分别发生在1~1.5倍涡核半径位置附近。升力系数一般小于对应工况下阻力系数。而相较于风轴坐标系下气动力系数,体轴坐标系下气动力系数对风向角更为敏感。不同气动力系数最不利风向角差异性也较大。同时,受龙卷风较强旋转切向风速影响,具有长横担的输电塔塔头模型在位于龙卷风内部时会受到不可忽略的扭转作用,且扭转系数随涡流比的减小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塔 龙卷风荷载 龙卷风模拟器 塔头子结构 气动力系数 扭转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拟的“彩虹”台风强龙卷精细化特征
3
作者 董雪峰 王映思 +2 位作者 黄先香 严晓强 张少婷 《热带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3-387,共15页
采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WRF V3.6.1模拟1522号“彩虹”台风外围广东佛山EF3级强龙卷天气过程。基于模式模拟资料分析了强龙卷发生的近风暴环境条件、龙卷母体风暴超级单体和类龙卷涡旋(Tornado-Like Vortex,TLV)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 采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WRF V3.6.1模拟1522号“彩虹”台风外围广东佛山EF3级强龙卷天气过程。基于模式模拟资料分析了强龙卷发生的近风暴环境条件、龙卷母体风暴超级单体和类龙卷涡旋(Tornado-Like Vortex,TLV)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风暴环境CAPE揭示出有利于龙卷风暴发生发展的热力不稳定条件,TLV附近CAPE达1000~1500 J·kg^(-1),近风暴环境0~3 km和0~1 km垂直风切变大值区与TLV系统位置呈很好的对应关系,在TLV发展期和强盛期,0~3 km垂直风切变分别达15×10^(-3) s^(-1)和20×10^(-3) s^(-1)以上,0~1 km垂直风切变分别达25×10^(-3) s^(-1)和30×10^(-3) s^(-1)以上;模拟的100 m、500 m和1500 m高度的雷达回波能较好揭示龙卷超级单体风暴钩状回波形成、发展和消散的演变特征;成熟期的龙卷风暴内部,前侧下沉气流(FFD)和后侧下沉气流(RFD)加强,有利于风暴内部上升气流的增强,前侧阵风锋(FFGF)和后侧阵风锋(RFGF)形成锢囚结构,加强低层环流,促进近地面气旋式环流和TLV的发展加强,TLV系统中心位于上升气流与RFD之间、靠近上升气流一侧。龙卷发生之前伴随着低层中气旋的明显增强及中层中气旋的发展,低层强中气旋与龙卷生成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 数值模拟 超级单体 类龙卷涡旋(TL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9月19日阜宁致灾强龙卷多源观测分析
4
作者 杨祖祥 李萌萌 +2 位作者 王磊 徐怡 赵素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67-1479,共13页
2023年9月19日,黄淮和江淮地区自北向南出现了一次混合型强对流过程,并伴有多个龙卷。其中最强龙卷出现在江苏盐城阜宁,达到强龙卷(EF3级)级别,距其1.2 km的童营村观测到41.8 m·s^(-1)(14级)极大风。利用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 2023年9月19日,黄淮和江淮地区自北向南出现了一次混合型强对流过程,并伴有多个龙卷。其中最强龙卷出现在江苏盐城阜宁,达到强龙卷(EF3级)级别,距其1.2 km的童营村观测到41.8 m·s^(-1)(14级)极大风。利用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S波段双偏振雷达等资料对阜宁强龙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龙卷发生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低空切变线之间的高温高湿辐合区中;低层锋面坡度较大,地面辐合线快速南移,配合极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和对流抑制能量,较高的对流有效位能和垂直风切变的环境条件有利于形成龙卷。阜宁龙卷是典型的强降水超级单体龙卷,具有钩状回波、有界弱回波区和持久深厚的中气旋等特征,高耸倾斜的强回波伸展高度超过16 km。双偏振雷达观测到龙卷碎片特征(TDS)范围较大,表明龙卷强度大、破坏强;龙卷发生前和维持阶段,受强垂直风切变影响,钩状回波中差分反射率(Z_(DR))弧与强差分传播相移率(K_(DP))中心分离,形成的倾斜垂直环流有利于风暴维持和发展;TDS前侧出现低质心强降水回波,地面出现降水和降温后,Z DR弧和Z DR柱减弱消失,龙卷风暴快速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单体 冷池 双偏振雷达 龙卷涡旋特征 龙卷碎片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冷涡背景下一次龙卷过程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王宁 王婷婷 +2 位作者 张硕 慕秀香 杨秀峰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3-469,共7页
2012年6月12日在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发生一次龙卷过程(简称"612"龙卷),对此次龙卷过程天气形势和雷达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龙卷发生在高空冷涡的东南象限、中高空急流北侧、低空急流左侧的对流不稳定区域及地面较暖湿的环境中,... 2012年6月12日在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发生一次龙卷过程(简称"612"龙卷),对此次龙卷过程天气形势和雷达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龙卷发生在高空冷涡的东南象限、中高空急流北侧、低空急流左侧的对流不稳定区域及地面较暖湿的环境中,大气对流参数计算结果显示龙卷过程低层(0~1 km)的垂直风切变较强(为6.0×10^(-3)s^(-1)),抬升凝结高度较低(低于1 km),且龙卷发生前对流有效位能较大。同时,龙卷过程超过50 dBZ的强核高度均在4 km以下,为低质心的对流系统,龙卷产生于一条带状回波与一近似团状回波合并加强后的强回波带中,并逐渐演变成"S"型,伴有"V"型缺口,中心最强值达61 dBZ。根据多普勒天气雷达导出产品并结合径向速度图反映出"612"龙卷是发生在以龙卷涡旋特征为主的尺度较小且垂直涡度较大(约为3.65×10^(-2)~3.83×10^(-2)s^(-1))的强对流风暴中,持续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 大气对流参数 多普勒天气雷达 龙卷涡旋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卷风风场的试验模拟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锦 周强 +1 位作者 曹曙阳 操金鑫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54-1659,共6页
为试验研究龙卷风气流特性及其作用于结构上的风荷载,建立了新型龙卷风模拟器(TVS).该模拟器主要由顶部悬吊的控制风机、环状管道以及导流板组成;并设置水平轨道,使其可以0.4m&#183;s-1的最大速度在水平方向移动.基于该龙卷风模拟器... 为试验研究龙卷风气流特性及其作用于结构上的风荷载,建立了新型龙卷风模拟器(TVS).该模拟器主要由顶部悬吊的控制风机、环状管道以及导流板组成;并设置水平轨道,使其可以0.4m&#183;s-1的最大速度在水平方向移动.基于该龙卷风模拟器,试验中采用眼镜蛇探头测试了涡流比从0.11到0.54(导流板角度20&#176;~60&#176;)情况下的龙卷风风场,并与1998年5月30日发生在南达科他州Spencer的龙卷风,1999年5月3日发生在俄克拉荷马州Mulhall的龙卷风以及2003年6月24日发生在南达科他州Manchester的龙卷风多普勒雷达观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切向速度和静压均符合真实龙卷风分布.由此说明该模拟器可产生稳定的龙卷风涡旋,可用于龙卷风风场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风模拟器 龙卷风涡旋 流场结构 涡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龙卷生成中风暴单体合并和涡旋特征的雷达观测研究 被引量:43
7
作者 朱江山 刘娟 +1 位作者 边智 符长静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2-191,共10页
本文利用阜阳市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SA资料,分析了2008年7月23日发生在安徽省颍上县的龙卷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本次过程中,风暴单体的连续合并对风暴单体迅速增强为超级单体风暴有重要作用。风暴单体的合并和邻近风暴单体之间的相互... 本文利用阜阳市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SA资料,分析了2008年7月23日发生在安徽省颍上县的龙卷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本次过程中,风暴单体的连续合并对风暴单体迅速增强为超级单体风暴有重要作用。风暴单体的合并和邻近风暴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与龙卷的发生在时间和位置上有较明显的相关,说明风暴单体间的合并和相互作用可能对龙卷存在激发作用,这对龙卷预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缺省适配参数条件下,雷达系统CINRAD/SA的中气旋(M)产品和龙卷涡旋特征(TVS)产品对龙卷预警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如果风暴被同时识别出M和TVS产品,并观测到风暴单体中存在有界弱回波区,则出现龙卷几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单体跟踪 风暴单体合并 龙卷 中气旋产品 龙卷涡旋特征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一次致灾龙卷形成物理过程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王秀明 俞小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7-404,共18页
2016年6月5日海南出现了一个弱风垂直切变背景下的EF2级致灾龙卷。利用海口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10 min间隔的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以及风廓线资料,研究了该龙卷风暴的结构、龙卷风暴与龙卷形成的可能物理过程。初始风暴在文昌附... 2016年6月5日海南出现了一个弱风垂直切变背景下的EF2级致灾龙卷。利用海口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10 min间隔的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以及风廓线资料,研究了该龙卷风暴的结构、龙卷风暴与龙卷形成的可能物理过程。初始风暴在文昌附近向西传播,而同时海口风暴亦由海风锋触发并向东移动,两风暴下沉气流导致的出流相遇在海风锋辐合线上,触发了龙卷母云体。龙卷初始涡旋在低层两风暴出流相遇的切变辐合线上形成,当初始涡旋与其上方深厚且强烈的上升气流叠置时,拉伸作用加强了垂直涡度,使得龙卷形成。深厚的强上升气流有3个来源:对流风暴的出流边界相遇形成的辐合抬升,环境正浮力造成的对流单体内强上升气流,还可能与中高层强中气旋强迫的扰动低压有关。龙卷形成过程中,中高层强中气旋位于6—9 km高空并向上发展,龙卷初始涡旋先于龙卷母云体出现且比一般微气旋尺度大,伸展至更高的高度,属于非典型中气旋龙卷(或非典型超级单体龙卷)。此次热带强龙卷出现在弱的大尺度系统强迫的天气背景下,水平风垂直切变弱,海风锋、出流边界等边界层β中尺度辐合线边界在龙卷形成过程中可能起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 中气旋 龙卷涡旋特征 龙卷生成 海风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江苏高邮EF2级龙卷多尺度特征分析和预警思考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磊 王啸华 +3 位作者 李杨 张静 王易 吕润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1-303,共13页
综合应用自动站、雷达、卫星、探空等多源观测资料和ERA-5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详细分析了2020年6月12日江苏高邮EF2级龙卷的天气背景、环境条件、中尺度系统和对流风暴的演变特征,并总结了监测预警经验和预报思考。结果发现:此次高邮龙... 综合应用自动站、雷达、卫星、探空等多源观测资料和ERA-5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详细分析了2020年6月12日江苏高邮EF2级龙卷的天气背景、环境条件、中尺度系统和对流风暴的演变特征,并总结了监测预警经验和预报思考。结果发现:此次高邮龙卷出现在江苏入梅后首场暴雨中,天气形势与2016年6月23日阜宁EF4级龙卷过程有部分相似,具有梅雨锋龙卷典型特征,产生龙卷的对流系统位于500 hPa东移西风槽前,850 hPa低涡西南象限和低空急流左前端,伴有较强对流不稳定能量和较低抬升凝结高度,不同点在于对流有效位能和垂直风切变弱于阜宁龙卷过程;龙卷出现在地面移动的β中尺度低压顶部,处于地面辐合区和暖湿舌内,风暴中心附近辐合急剧增强可能对应于龙卷出现;产生龙卷的风暴具有较长生命史,在龙卷产生前60 min已识别到连续龙卷涡旋特征(TVS),移经高邮湖面风暴加强出现中气旋(M)并与TVS并存8个体扫,龙卷接地前TVS底高明显下降且切变增强,随时间演变中气旋直径呈“倒梯形”垂直结构、速度切变迅速增强下探,这些雷达特征可作为龙卷临近预警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期龙卷 地面散度辐合区 中气旋 龙卷涡旋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粒子系统实时绘制逼真的龙卷风 被引量:3
10
作者 吕梦雅 陶建新 +1 位作者 唐勇 张思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07-1110,共4页
龙卷风模拟一直是计算机图形学的热点之一,龙卷风的漩涡控制以及交互性尤其具体有挑战性.首先,为使粒子系统的粒子旋转起来,引入漩涡场,使得粒子在漩涡场作用下产生旋转效果;其次,在龙卷风的最外层添加一层高速旋转的透明的刚体,借助碰... 龙卷风模拟一直是计算机图形学的热点之一,龙卷风的漩涡控制以及交互性尤其具体有挑战性.首先,为使粒子系统的粒子旋转起来,引入漩涡场,使得粒子在漩涡场作用下产生旋转效果;其次,在龙卷风的最外层添加一层高速旋转的透明的刚体,借助碰撞检测算法,将龙卷风与大物体的交互转化为刚体和物体的交互;然后,在光线投射算法生成纹理数据之后,给纹理数据进行光晕、太阳光等处理,采用GPU并行加速机制提高模拟实时性,模拟出逼真绚丽实时的龙卷风;最后,设计多组龙卷风以及龙卷风的交互实验实例,完成不同形态龙卷风及其交互效果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风模拟 旋涡场 碰撞检测 GPU加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卷旋涡的大涡模拟及能量分离机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科 胡羽 +1 位作者 黄兴亮 祁海鹰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8-205,共8页
为揭示龙卷旋涡内部的能量分离机理,探索这种特殊旋涡的形成条件,采用亚网格动能(k方程)、有限容积方法对基于Ranque-Hilsch效应的旋涡发生器内部及外部空间可压缩强旋气流进行了大涡模拟(LES)研究.模拟结果再现了强旋气流的特征以及实... 为揭示龙卷旋涡内部的能量分离机理,探索这种特殊旋涡的形成条件,采用亚网格动能(k方程)、有限容积方法对基于Ranque-Hilsch效应的旋涡发生器内部及外部空间可压缩强旋气流进行了大涡模拟(LES)研究.模拟结果再现了强旋气流的特征以及实验观察到的能量分离和真空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常温气流在强烈旋转时会形成径向温度梯度(即所谓的"能量分离"),其根本原因是旋转流动产生的径向压力梯度和气体的可压缩性协同作用所致;同时发现,在切向进气的喷嘴喉部存在局部降温现象,这有待实验进一步证实.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龙卷旋涡特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旋涡 Ranque-Hilsch效应 真空度 大涡模拟 能量分离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70703天长超级单体龙卷的多普勒雷达典型特征 被引量:54
12
作者 刘娟 朱君鉴 +3 位作者 魏德斌 宋子忠 卢海 周红根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2-39,I0003,共9页
主要使用南京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07年7月3日发生在安徽天长和江苏高邮的龙卷风天气,着重分析了中气旋和龙卷涡旋特征(TVS)等产品的典型特征。龙卷发生在飑线回波带的北端强烈发展的超级风暴单体中,回波带前沿存在强烈的水平风... 主要使用南京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07年7月3日发生在安徽天长和江苏高邮的龙卷风天气,着重分析了中气旋和龙卷涡旋特征(TVS)等产品的典型特征。龙卷发生在飑线回波带的北端强烈发展的超级风暴单体中,回波带前沿存在强烈的水平风切变,使得回波带上不断有中气旋生成。对产生龙卷的超级风暴单体,龙卷发生30min前,雷达给出了中气旋(M)产品,该中气旋持续了7个体扫的时间(42min),在中气旋出现后第5个体扫,雷达给出龙卷涡旋特征(TVS)产品,龙卷涡旋特征持续了3个体扫,综合切变产品也给出了显著的提醒。实地调查结果,龙卷风和第2个TVS同时发生,龙卷风位置与TVS位置对应,但位于TVS的南侧,位于中气旋最大风速圈的南缘。虽然CINRAD/SA雷达的TVS产品有虚警的情况,但结合反射率因子、平均径向速度、中气旋、综合切变等产品的分析,对于龙卷监测和预警会很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 多普勒雷达 中气旋 综合切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精细分辨率雷达探测强对流效果评估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睿 伍志方 +6 位作者 林青 张阿思 陈超 王明筠 孙召平 邢飞 侯中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3-336,共14页
简要介绍了改进精细分辨率雷达所涉及的提高空间分辨率和智能化、快速扫描等技术。利用改进后的雷达精细分辨率数据和原始分辨率数据,对不同强天气类型的探测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精细分辨率数据可获得比原始分辨率数据更大的... 简要介绍了改进精细分辨率雷达所涉及的提高空间分辨率和智能化、快速扫描等技术。利用改进后的雷达精细分辨率数据和原始分辨率数据,对不同强天气类型的探测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精细分辨率数据可获得比原始分辨率数据更大的相对径向速度,辐合辐散和速度极值也更明显;获取更为清晰的超级单体结构以及龙卷涡旋特征和龙卷碎片特征等,更早识别出对流单体和雷暴云团;采用精细分辨率数据进行定量降水估计的精度与原始分辨率数据相当或略有提升。改进后精细分辨率数据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双偏振)雷达观测特征,在对中小尺度强对流回波监测和识别的实际业务中具有较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分辨率雷达 对流单体 中气旋 tvs Q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阜宁EF4级龙卷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皓清 赵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99-1614,共16页
利用美国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ARPS)模式,采用水平分辨率分别为9 km、1 km、250 m和75 m的四重单向嵌套网格,模拟了2016年6月23日发生在江苏阜宁的EF4级龙卷过程。结果表明:1 km、250 m和75 m网格都可以复制出龙卷风暴... 利用美国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ARPS)模式,采用水平分辨率分别为9 km、1 km、250 m和75 m的四重单向嵌套网格,模拟了2016年6月23日发生在江苏阜宁的EF4级龙卷过程。结果表明:1 km、250 m和75 m网格都可以复制出龙卷风暴的一般特征,包括钩状回波和旋转上升运动等;250 m网格可以模拟出类龙卷涡旋(Tornado-like Vortex,TLV),75 m网格才可以解析出龙卷涡旋。TLV和龙卷涡旋的形成和增强是近地面上升运动增强导致的,随着模式分辨率的提高,模拟的近地面上升运动更强,模拟的TLV强度更强,持续时间更长。250 m和75 m网格模拟的龙卷的最强级别分别为EF2级和EF3级。龙卷涡旋最初是由若干个强度较强的小尺度涡旋合并形成的,次级出流阵风锋的辐合作用进一步增强了龙卷涡旋,从而发展至成熟阶段。成熟的龙卷涡旋呈现从单涡旋到双涡旋最后到多涡旋龙卷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风暴 多涡旋龙卷 模拟 高分辨率 ARPS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圣帕”中小尺度强对流系统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彭霞云 杨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2期18-28,共11页
通过台风登陆前的探空、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数值模拟,对0709号台风"圣帕"登陆前龙卷发生的环境背景、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特点进行了分析。从周围环境场分析表明,龙卷发生地处于高的能量不稳定区并且具有非常低的抬升凝结... 通过台风登陆前的探空、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数值模拟,对0709号台风"圣帕"登陆前龙卷发生的环境背景、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特点进行了分析。从周围环境场分析表明,龙卷发生地处于高的能量不稳定区并且具有非常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和较强的低层垂直风切变,利于龙卷生成。雷达分析显示龙卷发生前存在弱的中气旋和低层气旋式切变,龙卷发生时伴随着这两个弱涡旋的合并增强,这可能是爆发龙卷的重要原因之一。数值模拟能较好地模拟出在龙卷发生时该区域有较强的风切变和水汽通量的辐合,并且螺旋度和风暴相对螺旋度有瞬时的强烈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台风前龙卷 雷达特征 数值模拟 涡旋合并 垂直风切变 螺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