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心球结构和核壳结构Ni_(2)P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1
作者 蔺阳 李小军 +4 位作者 余书恒 王丽娜 陈玉强 胡明睿 姜国策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1-225,共5页
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单一表面活性剂体系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二甲基胺乙内酯(BS-12)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作用下,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2种不同形貌的磷化二镍(Ni_(2)P),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仪等... 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单一表面活性剂体系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二甲基胺乙内酯(BS-12)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作用下,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2种不同形貌的磷化二镍(Ni_(2)P),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仪等对产物的结构、形貌及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SDS作为表面活性剂,得到的产物是实心球结构;以SDS/BS-12复配体系作为表面活性剂得到新颖、均匀的核壳球体结构;核壳结构Ni_(2)P由厚度为200nm的外壳和直径为750nm的内核组成,球体平均直径约为1.5μm。同时对核壳结构Ni_(2)P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制备的实心球结构Ni_(2)P和核壳结构Ni_(2)P对有机染料孔雀石绿和刚果红吸附性能良好,在废水处理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法 Ni_(2)p 核壳结构 复配表面活性剂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尺寸纳米颗粒的SEM高分辨成像模式探究——以Ni_(2)P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邢宏娜 高文莉 +3 位作者 常帅 冯伟 李兴华 彭勇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5-703,共9页
相比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具有批量进样、成本低、三维成像的优势,但小尺寸纳米颗粒在进行SEM成像时存在容易积碳、分辨率不足、形貌结构信息弱等技术难题。文章以超小空心(34.4 nm)、实心(13.3 nm)Ni_(2)P纳米颗粒... 相比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具有批量进样、成本低、三维成像的优势,但小尺寸纳米颗粒在进行SEM成像时存在容易积碳、分辨率不足、形貌结构信息弱等技术难题。文章以超小空心(34.4 nm)、实心(13.3 nm)Ni_(2)P纳米颗粒为例,重点探究了如何通过调控工作模式、工作距离、加速电压、束流等参数获得分辨率高、形貌结构清晰的SEM图像。研究表明,高分辨模式下T2和超高分辨模式下T3探头所成二次电子(SE)像的分辨率明显优于标准模式下ETD探头的,且SE像表面形貌信息多、立体感较好。其中由于T3探头位置最高且仅收集高位二次电子信号,这部分二次电子信号进入透镜的角度准直且能量较低。因此超高分辨模式-T3探头所成SE像分辨率和信噪比最高、形貌衬度良好,但几乎观察不到颗粒内部结构。而高分辨和超高分辨模式下T1(背散射信号)探头所成BSE像成分衬度好,虽景深较小但最有利于观察空心结构。同时探究发现工作距离太小,所得SE像分辨率好但景深差,工作距离太大,SE像分辨率稍弱但景深较好。结合图像质量测量结果,对于文中的Ni_(2)P纳米颗粒,选择适中的工作距离(~8 mm)可获得质量较高的SE像。提升加速电压可有效提高图像分辨率(空心Ni_(2)P在30 kV下可达2.3 nm)。信噪比会随束流的增大而增强,其过大会导致颗粒边缘模糊,选择适中的束流(~0.2 nA)成像效果较好。以上研究结果对小尺寸及中空结构纳米颗粒的SEM成像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_(2)p 纳米颗粒 空心结构 扫描电子显微镜 成像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化调控构筑分层结构的Ni_(2)P催化剂用于高效电氧化尿素
3
作者 李清 张光勋 +2 位作者 徐玉霞 孙洋洋 庞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9-72,共4页
尿素电解对于发展可持续、清洁的能源转化技术,以应对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设计有效的尿素氧化电催化剂,深入了解中心金属离子的电子环境,对实现高性能的尿素基能量转换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中,我们成... 尿素电解对于发展可持续、清洁的能源转化技术,以应对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设计有效的尿素氧化电催化剂,深入了解中心金属离子的电子环境,对实现高性能的尿素基能量转换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中,我们成功合成了分层结构的Ni_(2)P纳米片@纳米棒,简称P-Ni_(2)P HNNs,作为能够提高尿素氧化反应效率的高效电催化剂。这一催化剂的设计采用了水解共沉淀-氧化工艺和磷取代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分析表明,P-Ni_(2)P HNNs具有较高的尿素氧化电化学活性,其中Ni^(n+)金属的电子结构能够增强Ni—O—O键的耦合,从而提高了尿素氧化反应的动力学性能。由于Ni^(n+)金属活性中心以及结构的巧妙设计,P-Ni_(2)P HNNs表现出卓越的尿素氧化反应活性和稳定性。在10 mA·cm^(-2)时,其过电位低至132 mV,Tafel斜率为33.7 mV·dec^(-1),同时在10 mA·cm^(-2)时的稳定性可达6 h。此外,采用P-Ni_(2)P HNNs-2/NF作为阳极组装成尿素电解电池。该装置在10 mA·cm^(-2)时获得1.411 V的低电位,在1.595 V时可达100 mA·cm^(-2)的高电流密度。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用于设计高效的镍基磷化催化剂,有望推动磷化物在各种能源相关应用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分层结构 磷化策略 电催化 Ni_(2)p 尿素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相氧化镓p型导电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查显弧 万玉喜 张道华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189,共13页
β相氧化镓(β-Ga_(2)O_(3))具有超宽带隙、高击穿电场和容易制备等优势,是功率器件的理想半导体材料。但由于β-Ga_(2)O_(3)价带顶能级位置低、能带色散关系平坦,其p型掺杂目前仍具有挑战性,限制了p-n结及双极性晶体管的开发。利用尺... β相氧化镓(β-Ga_(2)O_(3))具有超宽带隙、高击穿电场和容易制备等优势,是功率器件的理想半导体材料。但由于β-Ga_(2)O_(3)价带顶能级位置低、能带色散关系平坦,其p型掺杂目前仍具有挑战性,限制了p-n结及双极性晶体管的开发。利用尺寸效应、缺陷调控、非平衡动力学及固溶提升价带顶能级等方案是目前实现β-Ga_(2)O_(3)p型掺杂的主要策略。对于β-Ga_(2)O_(3)p-n同质结和异质结,提高晶体质量、减少界面缺陷态是优化器件性能的关键问题。本文针对β-Ga_(2)O_(3)的p型导电问题,系统阐述了β-Ga_(2)O_(3)电子结构,实验表征及理论计算掺杂能级方法,p型掺杂困难原因,以及改进p型掺杂的突破性研究进展。最后简单介绍了β-Ga_(2)O_(3)p-n同质结和异质结器件的相关工作。利用复合缺陷调控、非平衡动力学、固溶等方案,以及不同方案的协同实现体相β-Ga_(2)O_(3)的p型掺杂仍需要深入探索,p-n同质及异质结的器件性能需要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Ga_(2)O_(3) p型导电 电子结构 受主能级 固溶 p-N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OCOPV/T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
5
作者 李宝铭 程雷 郑玉婴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45,共3页
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PMOCOPV)/二氧化钛(TiO2)纳米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热失重(TG)等方法对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纳米复合材料中T... 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PMOCOPV)/二氧化钛(TiO2)纳米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热失重(TG)等方法对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纳米复合材料中TiO2并不是简单地与PMOCOPV分子共混,而是被PMOCOPV分子链缠绕包裹;纳米复合材料为分散均匀的球形微粒,粒径尺寸为60nm~80nm左右;同PMOCOPV相比,纳米复合材料结晶性随着TiO2含量增加而增强,且热稳定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二氧化钛 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Ni_(2)P/C/Ni_(2)P的制备、表征及其电化学性能
6
作者 张敏 杨霞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26-232,共7页
以空心的介孔碳球(HMCSs)为载体,在其空腔内部及表面固载Ni(OH)_(2)纳米片,然后通过低温磷化过程,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Ni_(2)P/C/Ni_(2)P复合物.该微观结构一方面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当其用作电极材料时,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增大,有利于锂... 以空心的介孔碳球(HMCSs)为载体,在其空腔内部及表面固载Ni(OH)_(2)纳米片,然后通过低温磷化过程,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Ni_(2)P/C/Ni_(2)P复合物.该微观结构一方面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当其用作电极材料时,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增大,有利于锂离子的嵌入;另一方面其内部具有大的空腔,能够缓解其体积膨胀.此外,空心碳球能改善电极材料的导电性,从而提高其储锂性能.因此,Ni_(2)P/C/Ni_(2)P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电流密度100 mA/g下,循环200圈后,其容量保持在465 mAh/g. Ni_(2)P/C/Ni_(2)P的制备方法为其他金属磷化物的制备及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提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碳球 低温磷化 Ni_(2)p/C/Ni_(2)p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Ⅱ)配合物Zn(2-PMBBA)_2(Phen)的合成、电化学、磁性及荧光性能研究(英文) 被引量:4
7
作者 唐斯萍 许志锋 +1 位作者 冯泳兰 王海洋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683-2687,共5页
以2-(对甲基苯甲酰基)苯甲酸(2-PMBBA)和1,10-邻菲啰啉(Phen)为配体合成了一个新的锌(Ⅱ)配合物Zn(2-PMBBA)2(Phen)。该配合物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ccn,晶胞参数:a=1.371 6(4)nm,b=1.336 8(4)nm,c=1.928 7(5)nm,V=3.536 4(17)nm3,Dc=1... 以2-(对甲基苯甲酰基)苯甲酸(2-PMBBA)和1,10-邻菲啰啉(Phen)为配体合成了一个新的锌(Ⅱ)配合物Zn(2-PMBBA)2(Phen)。该配合物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ccn,晶胞参数:a=1.371 6(4)nm,b=1.336 8(4)nm,c=1.928 7(5)nm,V=3.536 4(17)nm3,Dc=1.360 g·cm-3,Z=4,μ(Mo Kα)=0.746 mm-1,F(000)=1 496,最终偏离因子R1=0.035 8,wR2=0.086 1。在标题配合物中,中心锌(Ⅱ)离子的配位数是4,处于变形的四面体配位环境中,这是不多见的。本工作还测定了标题配合物的电化学、磁性及荧光性能。结果表明:循环伏安过程中,配合物的电子转移是不可逆的,对应的电极反应是Zn(Ⅱ)/Zn(0);在300~7 K,配合物有抗磁性;当激发波长为224 nm时,配合物在450和472 nm处有强的荧光发射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Ⅱ)配合物 2-(对甲基苯甲酰基)苯甲酸 晶体结构 电化学 磁性及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O5对Na2O-Al2O3-SiO2系统玻璃结构和分相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昝昱廷 陆平 牛韵雅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492-2496,2505,共6页
通过制备25Na2O-(25-x)Al2O3-50SiO2-xP2O5(x≤25mol%)系统玻璃,并且采用Raman和SEM,研究了高含量P2O5对Na2O-Al2O3-SiO2系统玻璃结构和分相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2O5的不断加入,作为电价平衡体的Na+被逐渐释放,并且充当了网络改变体... 通过制备25Na2O-(25-x)Al2O3-50SiO2-xP2O5(x≤25mol%)系统玻璃,并且采用Raman和SEM,研究了高含量P2O5对Na2O-Al2O3-SiO2系统玻璃结构和分相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2O5的不断加入,作为电价平衡体的Na+被逐渐释放,并且充当了网络改变体的角色,造成了硅酸盐网络结构聚合度降低,而磷酸盐网络结构聚合度增大。随着P2O5的不断加入且Al/P<1时,该系统玻璃发生稳定分相,而且分相机理也由成核-生长转变为亚稳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2O-Al2O3-SiO2-p2O5系统玻璃 玻璃结构 Raman 分相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_(2)P@CoP_(3)核壳纳米球的制备、表征及其用于超级电容器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汪明 蔡园园 +4 位作者 杨艺 祝典 张娜娜 汪美芳 李祥子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33-1641,共9页
利用水热技术先后获得Ni纳米球和Ni@Co(OH)_(2)海胆状核壳纳米球前驱体,通过高温煅烧法获得NiO@CoO核壳纳米球,再以次磷酸钠为原料,通过高温磷化法最终获得Ni_(2)P@CoP_(3)核壳纳米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利用水热技术先后获得Ni纳米球和Ni@Co(OH)_(2)海胆状核壳纳米球前驱体,通过高温煅烧法获得NiO@CoO核壳纳米球,再以次磷酸钠为原料,通过高温磷化法最终获得Ni_(2)P@CoP_(3)核壳纳米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角度环形暗场像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HAADF-ST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能谱仪(EDS)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产物的形貌、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CV)、恒电流充放电(GCD)以及循环稳定性实验探索了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Ni_(2)P@CoP_(3)核壳纳米球的直径约为400 nm,由六方系Ni_(2)P纳米核和立方相CoP3纳米壳构成。相比单纯的Ni_(2)P或CoP3纳米球,Ni_(2)P@CoP_(3)核壳纳米球发挥了复合结构的协同效应,更加有利于电解液的质子传递,促进了赝电容反应,表现出更高的比容量、稳定性和更长的循环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_(2)p@Cop_(3)纳米球 水热技术 核壳结构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iO2/Perovskite/P3HT结构的n-i-p型钙钛矿电池的电极界面优化与器件性能
10
作者 贾晓瑞 骆群 +4 位作者 张连萍 窦军彦 杨永珍 马昌期 刘旭光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93-900,共8页
以TiO_2/钙钛矿(PVSK)/P3HT的n-i-p型钙钛矿电池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TiO_2薄膜退火温度对TiO_2薄膜的结晶性、基于此的钙钛矿薄膜的形貌以及光伏器件性能的影响,比较了P3HT的掺杂以及不同批次P3HT材料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的影响... 以TiO_2/钙钛矿(PVSK)/P3HT的n-i-p型钙钛矿电池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TiO_2薄膜退火温度对TiO_2薄膜的结晶性、基于此的钙钛矿薄膜的形貌以及光伏器件性能的影响,比较了P3HT的掺杂以及不同批次P3HT材料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O_2薄膜的退火工艺及P3HT的批次对器件性能影响较大。TiO_2薄膜的制备工艺设为退火温度为300℃,退火时间为45min,提高TiO_2的退火温度到500℃,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可提高到11.27%.通过优化钙钛矿薄膜厚度为190nm,制备得到光电转换效率为6.77%的钙钛矿薄膜光伏电池。基于低温TiO_2为电子传输层、掺杂P3HT为空穴传输层的器件性能为开路电压VOC=0.98V,短路电流J_(SC)=19.94mA/cm^2,填充因子f_F=0.42,转换效率η(PCE)=8.18%.TiO_2电子传输层和P3HT空穴传输层的系统优化对制备高性能n-i-p结构钙钛矿电池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n-i-p结构器件 TiO2电子传输层 p3HT空穴传输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渤构造带中东段二维P波速度结构——安新—香河—宽城剖面 被引量:23
11
作者 王夫运 张先康 +5 位作者 陈颙 李丽 陈棋福 赵金仁 张建狮 刘宝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31-41,共11页
为了获取首都圈地区 (3 8.5°N~ 41 .0°N ,1 1 4.0°E~ 1 2 0 .0°E)三维地壳精细结构 ,在该地区实施了 6次人工爆破 ,进行三维深地震测深 .利用纵测线安新三台、安次旧州、三河新集、遵化平安城 4炮的人工爆破资料 ... 为了获取首都圈地区 (3 8.5°N~ 41 .0°N ,1 1 4.0°E~ 1 2 0 .0°E)三维地壳精细结构 ,在该地区实施了 6次人工爆破 ,进行三维深地震测深 .利用纵测线安新三台、安次旧州、三河新集、遵化平安城 4炮的人工爆破资料 ,研究张渤带中东段的二维速度结构 .华北平原和燕山褶断带的深部分界位置大体在宝坻断裂一带 ,深部结构构造表现为宽约数十千米的一个异常带 .分界处的壳幔结构为 :结晶基底明显凹陷 ;壳幔边界之上为强正速度梯度层 ,厚约 3~ 4km ,可能是上地幔物质上涌到下地壳底部的结果 ;壳内界面和莫霍边界上隆 ,并可能存在错断 .华北盆地地壳薄 ,壳内存在低速体和局部结构异常 ;燕山褶断带地壳厚 ,壳内分层明显 ,速度分布均匀 .两构造单元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p波速度结构 人工爆破 首都圈地区 张渤构造带 壳幔过渡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光伏电池材料MEH-PPV的超声合成及其表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瑾 徐自力 +1 位作者 卢一民 杨英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3-65,共3页
研究了聚[2-甲氧基-5-(2’-乙基己氧基)对苯乙炔](MEH-PPV)的合成路线。采用超声合成法制备出无凝胶、完全可溶、高分子量的MEH-PPV。其数均分子量可达7.9×105,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1H-NMR)、拉曼光谱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关键词 聚[2-甲氧基-5(2’-乙基己氧基)对苯乙炔] 超声合成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N掺杂β-Ga_(2)O_(3)光电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2
13
作者 任姗姗 付小倩 +1 位作者 赵贺 王洪刚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6-64,共9页
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Mg单掺杂、N单掺杂和不同浓度的Mg-N共掺杂β-Ga_(2)O_(3)的结构性质、电子性质和光学性质,以期获得性能比较优异的p型β-Ga_(2)O_(3)材料。建立了五种模型:Mg单掺杂、N单掺杂、1个Mg-N共... 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Mg单掺杂、N单掺杂和不同浓度的Mg-N共掺杂β-Ga_(2)O_(3)的结构性质、电子性质和光学性质,以期获得性能比较优异的p型β-Ga_(2)O_(3)材料。建立了五种模型:Mg单掺杂、N单掺杂、1个Mg-N共掺杂、2个Mg-N共掺杂和3个Mg-N共掺杂β-Ga_(2)O_(3)。经过计算,3个Mg-N共掺杂β-Ga_(2)O_(3)体系的结构最稳定。此外,在5种模型中,3个Mg-N共掺杂β-Ga_(2)O_(3)体系的禁带宽度是最小的,并且N 2p和Mg 3s贡献的占据态抑制了氧空位的形成,从而增加了空穴浓度。因此,3个Mg-N共掺杂β-Ga_(2)O_(3)体系表现出优异的p型性质。3个Mg-N共掺杂体系的吸收峰出现明显红移,在太阳盲区的光吸收系数较大,这归因于导带Ga 4s、Ga 4p、Mg 3s向价带O_(2)p、N 2p的带间电子跃迁。本工作将为p型β-Ga_(2)O_(3)日盲光电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Ga_(2)O_(3) 掺杂 p型掺杂 结构性质 电子性质 光学性质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加氢制对二甲苯的高择形HZSM-5设计策略研究进展
14
作者 金科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25年第5期1319-1329,共11页
为了解决CO_(2)加氢制对二甲苯(PX)过程中选择性低的问题,归纳了铁基催化剂或可还原性金属氧化物耦合常规HZSM-5分子筛催化CO_(2)加氢制PX的作用机理,指出常规HZSM-5分子筛表面存在无择形催化能力的酸性位点以及孔道结构不完全适配,是导... 为了解决CO_(2)加氢制对二甲苯(PX)过程中选择性低的问题,归纳了铁基催化剂或可还原性金属氧化物耦合常规HZSM-5分子筛催化CO_(2)加氢制PX的作用机理,指出常规HZSM-5分子筛表面存在无择形催化能力的酸性位点以及孔道结构不完全适配,是导致PX选择性低的关键原因。综述了高择形HZSM-5分子筛设计策略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策略在提升PX选择性方面的优势与局限。SiO_(2)和Silicalite-1包覆均可钝化HZSM-5分子筛表面酸性位点,Silicalite-1壳层还可保留其微孔结构的完整性;增大HZSM-5分子筛粒径可减少表面酸性位点,但需平衡其表面酸量和孔道扩散限制,必要时引入介孔;链状和孪晶HZSM-5分子筛具有高择形的孔道结构,选择HZSM-5分子筛链长时需平衡其对PX的择形催化能力和孔道扩散限制;改性剂改性和复合改性均可调控HZSM-5分子筛表面酸性位点并优化孔道结构,需精确控制改性剂种类和用量以避免孔道阻塞。在此基础上,对高择形HZSM-5分子筛设计策略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未来工艺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二甲苯 HZSM-5分子筛 CO_(2)加氢 择形催化 孔道结构优化 表面酸性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掺杂β-Ga_(2)O_(3)导电性质第一性原理研究
15
作者 王淳 王坤 +2 位作者 宋相满 任林 张浩 《人工晶体学报》 2025年第8期1426-1432,共7页
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Mg-Al共掺杂、F-Zn共掺杂和N-Mg共掺杂β-Ga_(2)O_(3)三种体系的结构性质和电学性质,以期获得高性能共掺杂P型导电β-Ga_(2)O_(3)材料。结果表明,Mg-Al共掺杂和F-Zn共掺杂β-Ga_(2)O_(3... 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Mg-Al共掺杂、F-Zn共掺杂和N-Mg共掺杂β-Ga_(2)O_(3)三种体系的结构性质和电学性质,以期获得高性能共掺杂P型导电β-Ga_(2)O_(3)材料。结果表明,Mg-Al共掺杂和F-Zn共掺杂β-Ga_(2)O_(3)仍为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而N-Mg共掺杂β-Ga_(2)O_(3)为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三种共掺杂体系均具有较低的形成能。其中Mg-Al共掺杂β-Ga_(2)O_(3)体系形成能最低,表现出较好的热力学稳定性。该体系中,Mg-p和Al-p轨道推移价带顶向高能方向移动,并穿越费米能级,是三种掺杂体系中最有可能实现P型导电性质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掺杂β-Ga_(2)O_(3) 第一性原理 p型导电 电子结构 密度泛函理论 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双(对乙烯基苯基)乙烷共聚物的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的合成及其对茶碱吸附性能研究
16
作者 钟世华 王春风 +4 位作者 宋青霞 丛菲 郭骏 屈良花 徐满才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8-45,共8页
采用苯乙烯与1,2-双(对乙烯基苯基)乙烷(BVPE)共聚物进行Friedel-Crafts后交联,通过对树脂的残留氯含量、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及红外光谱等分析表明成功合成了结构均匀的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并研究该树脂在不同温度下对茶碱的吸附性能.... 采用苯乙烯与1,2-双(对乙烯基苯基)乙烷(BVPE)共聚物进行Friedel-Crafts后交联,通过对树脂的残留氯含量、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及红外光谱等分析表明成功合成了结构均匀的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并研究该树脂在不同温度下对茶碱的吸附性能.实验表明BVPE树脂对茶碱的静态吸附量可达88.61 mg/g(湿树脂),对茶碱的动态吸附量高于同等条件下合成的DVB树脂,且洗脱容易,对茶碱的脱附率可达99.94%,没有明显的拖尾现象,再生后树脂吸附量大.该树脂的合成解决了现有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结构不均匀、吸附-脱附拖尾严重等缺点,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超高交联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双(对乙烯基苯基)乙烷 超高交联聚苯乙烯 结构均匀性 吸附 茶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族聚酯/聚酯共混纤维结晶结构研究
17
作者 肖长发 张宇峰 吴世臻 《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5,共5页
通过广角 X光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熔融纺丝成形的 P(HBA/HNA) /PET共混纤维的结晶结构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共混纤维中 ,P(HBA/HNA)和 PET两种成份的结晶是相互独立的 ,即纤维的结晶是一种混晶结构 ,而各成份的结晶热行为与各... 通过广角 X光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熔融纺丝成形的 P(HBA/HNA) /PET共混纤维的结晶结构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共混纤维中 ,P(HBA/HNA)和 PET两种成份的结晶是相互独立的 ,即纤维的结晶是一种混晶结构 ,而各成份的结晶热行为与各自单一组成时不同 .在 30 0℃和 350℃热处理的共混纤维中 ,P(HBA/HNA)的过冷程度 (ΔT)与 P(HBA/HNA)纤维几乎没有区别 .而对于 PET成份 ,虽然与 PET纤维类似 ,即随热处理温度升高 ΔT增大 ,但增大的幅度明显高于 PET纤维 .显然 ,与 P(HBA/HNA)共混是造成 PET结晶行为变化的根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纤维 结晶结构 pET 熔融纺丝 芳香族聚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二甲氧基苯基膦)二氯化钯(Ⅱ)的合成及化学结构表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靳晓娟 张阳阳 +5 位作者 左川 程勇 韩旭 高安丽 余娟 刘伟平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37,共5页
以氯亚钯酸钠、双甲氧基苯基膦酸盐为起始原料,通过配位取代反应合成了大配体C-C偶联催化剂双(二甲氧基苯基磷)二氯化钯(Ⅱ)(Pd Cl2[P(OMe)2Ph]2)。优化的一步合成条件为:在氩气保护下,向双甲氧基苯基膦酸盐的四氢呋喃溶液中滴加0.5倍... 以氯亚钯酸钠、双甲氧基苯基膦酸盐为起始原料,通过配位取代反应合成了大配体C-C偶联催化剂双(二甲氧基苯基磷)二氯化钯(Ⅱ)(Pd Cl2[P(OMe)2Ph]2)。优化的一步合成条件为:在氩气保护下,向双甲氧基苯基膦酸盐的四氢呋喃溶液中滴加0.5倍摩尔分数的氯亚钯酸钠水溶液,50℃反应得到配合物,产率为96.5%。采用核磁共振(1H NMR)及单晶X射线衍射(XRD)对产物化学结构进行测定和解析。1H NMR显示,2个苯环及4个甲氧基上的氢核信号的化学位移、峰面积与目标化合物对应一致;单晶XRD确定其晶体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获得了相应的键长和键角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化学 双(二甲氧基苯基膦)二氯化钯(pdCl2[p(OMe)2ph]2) 合成 化学结构 单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天琼 南博 +7 位作者 郭新 臧佳栋 陆文龙 杨廷旺 张升伟 卢亚 张海波 张扬军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048-10060,共13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固态发电装置。因其能量转换效率高、燃料适应性强、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引起极大关注。传统的SOFC运行温度较高(800~1000℃),长期在高温下工作会导致电池材料性能衰减、连接体...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固态发电装置。因其能量转换效率高、燃料适应性强、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引起极大关注。传统的SOFC运行温度较高(800~1000℃),长期在高温下工作会导致电池材料性能衰减、连接体和密封剂的可用材料受限、成本高昂等诸多不足。因此,SOFC的中低温化成为其广泛应用的关键。但是,工作温度的降低会导致电解质的欧姆损耗和电极的极化损耗急剧增大,其中前者可通过减薄电解质的方法解决,故在中低温下,SOFC损耗的主要来源是阴极的极化损耗。因此,如何提高阴极材料在中低温条件下的性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综述了近年来SOFC阴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目前这些材料在中低温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钙钛矿 复合阴极 R-p结构 Cr中毒 CO_(2)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苯三联吡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力 李剑利 吴兴龙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1-454,共4页
目的研究以4′-(p-胺基苯)-2,2′:6′,2″-三联吡啶(L)与过渡金属CdII,NiII形成配合物的结构特征及荧光性能。方法在水热条件下通过配体与过渡金属盐自组装合成。结果合成了两个单核配合物[Cd(L)Cl2](1),[Ni(L)2(ClO4)2](2)。通过X-射... 目的研究以4′-(p-胺基苯)-2,2′:6′,2″-三联吡啶(L)与过渡金属CdII,NiII形成配合物的结构特征及荧光性能。方法在水热条件下通过配体与过渡金属盐自组装合成。结果合成了两个单核配合物[Cd(L)Cl2](1),[Ni(L)2(ClO4)2](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并测定了配合物1的荧光性能。结论通过控制反应的计量比和阴离子的种类,L作为三齿螯合配体能与过渡金属形成不同结构的配合物。配合物1荧光发射强度比配体明显增强,是一种潜在的荧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 4′-(p-胺基苯)-2 2′′ 2″-三联吡啶 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