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内穿透雨收集器与雨量计的选配与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郑路 尤业明 +3 位作者 李朝英 李华 刘士玲 闵惠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1-206,共6页
通过选取0.5 mm和1.0 mm分辨力的2种翻斗雨量计,换算穿透雨收集器3种规格承雨口尺寸,设定五级穿透雨强,建立蠕动泵转速–流量回归方程,对不同穿透雨强的穿透雨量模拟。结果表明:392.5 mm×200 mm尺寸穿透雨收集器配置0.5 mm和1.0 m... 通过选取0.5 mm和1.0 mm分辨力的2种翻斗雨量计,换算穿透雨收集器3种规格承雨口尺寸,设定五级穿透雨强,建立蠕动泵转速–流量回归方程,对不同穿透雨强的穿透雨量模拟。结果表明:392.5 mm×200 mm尺寸穿透雨收集器配置0.5 mm和1.0 mm 2种分辨力雨量计,均可达到单点准确观测;但承雨口面积较小,单点代表性较差。785 mm×200 mm尺寸配置0.5 mm分辨力雨量计,仅能单点准确观测1.0 mm/min穿透雨强以下的穿透雨量;配置1.0 mm分辨力雨量计,在0.0~3.0 mm/min穿透雨强范围内可以单点观测,但需要对穿透雨强大于2.0 mm/min部分的穿透雨量进行误差修正。1570 mm×200 mm尺寸配置1.0 mm分辨力雨量计,在0.0~2.0 mm/min穿透雨强下可正常观测,对于1.0~3.0 mm/min穿透雨强部分的穿透雨量需进行误差修正。综合分析,大暴雨发生较少的地区,集水器承雨口尺寸1570 mm×200 mm配置1.0 mm分辨力雨量计,穿透雨量分辨力0.1 mm,具有单点最大代表性,基本满足观测精度要求,兼顾仪器购置经济性,为最适宜配置。若条件许可,定制翻斗容量更大的流量计,观测稳定性和准确性会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水文 蠕动泵 穿透雨量 降水分配 翻斗雨量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22年祁连山区逐月降水数据集
2
作者 伍文通 王磊 +1 位作者 赵燕妮 陈仁升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4期97-110,共14页
祁连山是我国西北干旱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精确的祁连山降水数据对于祁连山生态屏障建设、冰冻圈及其融水资源变化以及河西走廊水资源分配等具有重要意义,但高山区降水观测稀缺且观测精度受风扰动等影响导致误差较大,成为获取祁连山精确... 祁连山是我国西北干旱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精确的祁连山降水数据对于祁连山生态屏障建设、冰冻圈及其融水资源变化以及河西走廊水资源分配等具有重要意义,但高山区降水观测稀缺且观测精度受风扰动等影响导致误差较大,成为获取祁连山精确降水量的关键瓶颈问题。在布设祁连山高山区雨雪量计监测网和标准降水量观测场,以及完成降水观测误差校正、不同类型雨量筒对比观测和高山区降水数据插补等基础上,结合祁连山及其周边国家基准/基本气象站观测数据,以经度、纬度和高程为自变量,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估算了1961-2022年祁连山及周边地区0.01°×0.01°逐月降水量数据集。本降水数据可公开共享和下载,弥补了祁连山区高分辨率降水数据集的缺失,可广泛应用于祁连山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水文管理、洪水灾害预测等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祁连山 多元非线性回归空间插值 称重式雨雪量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雨滴谱仪与翻斗式雨量计降水量观测结果对比分析
3
作者 王翠英 仲怡铭 +4 位作者 仁增草 陈徵尼 宗文贞 刘通峰 凌雷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73-78,共6页
为探究激光雨滴谱仪和翻斗式雨量计在降水量观测中的差异,本文利用兴隆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林外标准气象场内激光雨滴谱仪与翻斗式雨量计观测的降水数据,对比分析了两种仪器在小、中、大三种降水强度下的降水量、月降水量... 为探究激光雨滴谱仪和翻斗式雨量计在降水量观测中的差异,本文利用兴隆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林外标准气象场内激光雨滴谱仪与翻斗式雨量计观测的降水数据,对比分析了两种仪器在小、中、大三种降水强度下的降水量、月降水量的差异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1)两种仪器观测的累计降水量在小雨强度下差异最大,主要是由于降水强度很小时,雨滴小而雨速较缓,翻斗式雨量计达到了应翻转雨量才会翻动,反应滞后;(2)两种仪器观测的小时累计降水量相关关系随着雨强的增大而变大;(3)2023年5月—2024年5月,激光雨滴谱仪观测的降水量相对翻斗式雨量计的偏高,其中2023年5—9月差值较小,而2023年10月至次年2月差值较大,主要是由于激光雨滴谱仪能够识别雨夹雪、雪等小粒子。综上所述,激光雨滴谱仪和翻斗式雨量计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需求和野外观测条件将两种仪器结合起来进行降水量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雨滴谱仪 翻斗式雨量计 降水量 月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地基雨量计观测与星载测雨雷达探测降水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刘鹏 傅云飞 +4 位作者 冯沙 曹爱琴 杨元建 李天奕 自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22-835,共14页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上搭载的测雨雷达(PR)探测结果和中国40°N以南地区约430个台站雨量计观测结果,分析研究了1998 2005年中国南方地区这两种降水资料气候分布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降水资料在2.5°空间水平分辨率上,所...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上搭载的测雨雷达(PR)探测结果和中国40°N以南地区约430个台站雨量计观测结果,分析研究了1998 2005年中国南方地区这两种降水资料气候分布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降水资料在2.5°空间水平分辨率上,所描述的中国南方降水率气候分布在多年年平均和季平均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在降水率极值和极值区范围大小等细节上两者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是地面雨量计结果相对PR结果偏高,其中中国南方50%以上地区两者相差在1 mm/d以内、30%的地区两者相差在1-2 mm/d,夏季差异可超过2 mm/d。对两种降水资料差异的原因分析表明,地面雨量计空间分布密度是影响两者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当格子内雨量计超过6个时,两者的相关系数大于0.7;夏季两种降水资料的相关性都比其他季节差,不论格子内的雨量计数量多与少;对流降水多发地区,两种降水资料之间的差异大于层云降水多发地。利用PR探测结果对夏季青藏高原多年月平均降水率分布及高原东、西部的降水特点的分析表明,6月高原东部出现2 mm/d左右的降水区,而在7和8月1 mm/d的降水区域基本覆盖了除高原西部以外的整个高原,其中高原中部地区出现降水率近3mm/d的大值区。月降水距平的时间演变表明,高原降水偏少月份要多于偏多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测雨卫星 测雨雷达 雨量计 降水率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天气雷达定量降水估测集成系统 被引量:44
5
作者 刘晓阳 杨洪平 +3 位作者 李建通 李柏 赵坤 郑媛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0-95,共6页
降水的定量测量是天气雷达的重要应用之一,新一代天气雷达定量降水估测集成系统(QPEGS)是一套基于新一代天气雷达的雷达雨量计联合估测降水软件,利用多种雨量计校准雷达降水的方法,生成1小时降水分布。其产品的时间分辨率达10分钟,空间... 降水的定量测量是天气雷达的重要应用之一,新一代天气雷达定量降水估测集成系统(QPEGS)是一套基于新一代天气雷达的雷达雨量计联合估测降水软件,利用多种雨量计校准雷达降水的方法,生成1小时降水分布。其产品的时间分辨率达10分钟,空间分辨率1 km×1 km,适合省市级业务台站使用。过去3年的数据评估表明:校准雨量计数量和估测精度有明显正相关,校准雨量计数越多,降水估测精度越高,2003年的小时降水估测误差约40%,过程降水量的估测误差小于20%;雨量计密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降水时段越长,降水区域越大,降水估测的精度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雷达 雨量计 降水 估测 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密自动气象站雨量计资料的质量控制及其相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刘雨佳 陈洪滨 +2 位作者 金德镇 齐彦斌 崔莲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9-170,共12页
在长春一四平地区100km-100km的范围内,分布有平均间隔10km左右的147个自动气象站。结合该区域雷达回波强度资料,对2007-2011年4~10月的气象站雨量计小时降水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多步骤质量控制结果显示,有141个自动站雨量计的数据... 在长春一四平地区100km-100km的范围内,分布有平均间隔10km左右的147个自动气象站。结合该区域雷达回波强度资料,对2007-2011年4~10月的气象站雨量计小时降水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多步骤质量控制结果显示,有141个自动站雨量计的数据通过了检查,删除了6个错误站点的数据,对有疑问时段的数据作了标记。利用质量控制后的5年夏季半年自动站雨量计小时降水数据,进行相关关系统计分析表明:距离在10km以内的雨量计测量,平均相关系数均能达到0.6以上;雨量计距离小于5km,平均相关系数在0.7以上;而站点距离超过20km,相关系数普遍降到0.4以下;随着统计时间的增长(从分钟到月降水量),每个雨量计的测量值具有更高的空间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量计 质量控制 相关系数 空间代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与雨量计联合估测降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8
7
作者 东高红 刘黎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0-39,共10页
在对比分析质量控制前后雷达估测降水量与自动雨量计降水量之间相关性的基础上,采用雷达-雨量计联合校准方法,对14种不同密度雨量计校准雷达估测降水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使用雷达资料和雨量计资料前有必要对资料的质量进行分析... 在对比分析质量控制前后雷达估测降水量与自动雨量计降水量之间相关性的基础上,采用雷达-雨量计联合校准方法,对14种不同密度雨量计校准雷达估测降水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使用雷达资料和雨量计资料前有必要对资料的质量进行分析与控制。联合雨量计校准雷达能明显提高雷达对降水的估测能力;采用不同密度雨量计校准雷达,随着校准雨量计密度的加大,雷达估测降水的精度不断提高并趋于稳定。校准雷达的效果及所需雨量计密度与降水类型有关,当校准效果相同时,积云强降水过程需要的雨量计密度最大,积混对流性降水过程次之,层云稳定性降水过程需要的雨量计密度最小。不同方法的校准效果不同,卡尔曼滤波方法适合于对稳定性降水的校准,或在雨量计密度低的地区对雷达进行校准;变分校准法和最优插值法的校准效果相当,适合对积混对流性降水的校准,或在雨量计密度高的地区对雷达进行校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 相关性分析 雷达-雨量计联合校准 雨量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量站网布设对水文模型不确定性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22
8
作者 陈华 霍苒 +4 位作者 曾强 杨无双 陈杰 郭生练 许崇育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4-44,共11页
雨量站网布设会影响径流模拟精度,研究不同雨量站密度和空间分布的径流响应规律对提高径流模拟精度和减小不确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新安江模型和HBV(Hydrologiska Fyrans Vattenbalans)模型,以湘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贝叶斯方法比较... 雨量站网布设会影响径流模拟精度,研究不同雨量站密度和空间分布的径流响应规律对提高径流模拟精度和减小不确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新安江模型和HBV(Hydrologiska Fyrans Vattenbalans)模型,以湘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贝叶斯方法比较分析在不同雨量站密度及空间分布下径流模拟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增加雨量站密度可以降低面雨量的估计误差,使模型在不同的雨量站空间分布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通过优化雨量站空间分布,可以减小雨量站网布设导致的模型不确定性,从而提高径流模拟精度;在相同的降雨输入和参数采样方法下,新安江模型和HBV模型对降雨输入导致的不确定性响应规律具有相似性,但是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湘江流域新安江模型的模拟精度更高,而HBV模型的不确定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模拟 不确定性 贝叶斯方法 雨量站网 新安江模型 HBV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类型雨量计的降雨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廖爱民 刘九夫 +3 位作者 张建云 王妞 廖敏涵 姜广旭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52-861,共10页
为提高对降雨特性的认识,选择常用的6种测雨设备(翻斗式SL3-1、JDZ05、RG-3,称重式Pluvio2,雨滴谱仪Parsivel2和非计数式JQH-1),成对布设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滁州水文实验基地的同一个实验场地,同步观测了2019年4月1日至8月31日为期5... 为提高对降雨特性的认识,选择常用的6种测雨设备(翻斗式SL3-1、JDZ05、RG-3,称重式Pluvio2,雨滴谱仪Parsivel2和非计数式JQH-1),成对布设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滁州水文实验基地的同一个实验场地,同步观测了2019年4月1日至8月31日为期5个月的降雨过程。比测分析得到:在中大雨条件下(日雨量≥10 mm),SL3-1和JDZ05测的降雨总量能够满足4%误差控制要求,RG-3、Pluvio2和Parsivel2测的降雨量比JQH-1测值小4%;在小雨条件下(日雨量<10 mm),翻斗式和称重式雨量计的测量值小于JQH-1测值的4%;SL3-1、RG-3、Pluvio2、Parsivel2测得雨强≤0.1 mm/min的频率大于75%,雨强≤0.2 mm/min条件下的雨量累积比重大于50%;Pluvio2和Parsivel2监测的降雨开始时间比SL3-1分别早0.5 h和2 h以上,而结束时间分别晚0.5 h和2 h以上。比测结果有助于研究人员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获取所关注的降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量计 降雨特性 多类型 成对比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雷达资料对自动雨量计实时质量控制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红艳 王改利 +3 位作者 刘黎平 江源 王丹 李丰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9-67,共9页
自动雨量计资料是对降水的直接测量,在流域面雨量计算、气候研究、气象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风力、蒸发、灌溉、校准、漏斗堵塞、机械故障、信号传输等原因往往造成其存在不同类型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自动雨量计数据在... 自动雨量计资料是对降水的直接测量,在流域面雨量计算、气候研究、气象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风力、蒸发、灌溉、校准、漏斗堵塞、机械故障、信号传输等原因往往造成其存在不同类型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自动雨量计数据在定量使用前需要进行质量控制。目前,天气雷达以其高时空分辨率的优势已经成为监测降水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采用两步校准法改善雷达估测降水,然后对雷达—雨量计对之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确定自动雨量计质量控制的一些标准,从而对雨量计进行质量控制。最后用两个降水过程对自动雨量计质量控制的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两步校准法改善了雷达估测降水的系统性偏差,并减小了雨量计站点上的相对误差;可以利用雷达估测降水实现对自动雨量计的实时质量控制,就整个数据集而言,约0.1%的数据被怀疑为误判,误判的自动雨量计主要位于雨带的边缘。但该质量控制算法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雨带的边缘或没有天气雷达覆盖的区域,以及雷达资料存在数据质量问题的情况下,往往会造成对雨量计的误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估测降水 两步校准法 雨量计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量站网密度对不同气候区月径流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国庆 张建云 +3 位作者 张明 王鸿杰 贺瑞敏 李岩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5-49,共5页
降水资料的收集是流域水文模拟中非常繁重的工作,流域内雨量站点的适当选取对开展大尺度水文模拟及气候变化影响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分别位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和湿润半湿润气候区的两个流域的资料,利用月水量平衡模型分析了雨量... 降水资料的收集是流域水文模拟中非常繁重的工作,流域内雨量站点的适当选取对开展大尺度水文模拟及气候变化影响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分别位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和湿润半湿润气候区的两个流域的资料,利用月水量平衡模型分析了雨量站网密度对月水文过程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雨量站密度对面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有一定影响。对于湿润地区,月水文过程模拟精度随雨量站网密度减小而降低,但若站网密度高过某一阈值(淮河息县以上约1000km2/站),模拟效果并不会显著提高。但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站网密度与水文模拟精度没有明显的关系,而主要暴雨产流区的雨量站点资料对水文模拟非常重要。由不同站网密度计算的面平均降水量差异对水文模拟的影响可以通过参数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量站网密度 水文模拟 参数优化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多尺度仿真在雨量站网密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戚晓明 陆桂华 +1 位作者 吴志勇 金君良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9,共4页
从水文多尺度仿真的角度研究雨量站网密度问题,构建了水文多尺度仿真模型族和水文多尺度仿真系统。应用中国梅雨雨量站网实验区的雨量站资料,在水文多尺度仿真系统平台上,以抽站法和水文模拟法相结合,采用多水文模型族进行雨量站网密度... 从水文多尺度仿真的角度研究雨量站网密度问题,构建了水文多尺度仿真模型族和水文多尺度仿真系统。应用中国梅雨雨量站网实验区的雨量站资料,在水文多尺度仿真系统平台上,以抽站法和水文模拟法相结合,采用多水文模型族进行雨量站网密度研究。研究认为在流量相对误差和确定性系数两项指标都比较稳定的情况下,站网密度与水文模型、服务目标具有密切的关系。在湿润地区和时间尺度为日的条件下,分布式水文模型要求流域具有高密度的雨量站网布局,站网密度应在40 km2/站,集总式水文模型对站网密度要求较低,站网密度应在100 km2/站。研究认为水文多尺度仿真能够反映雨量站网密度的不同尺度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尺度 仿真 雨量站 站网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PES模式在淮河流域面雨量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3
作者 朱红芳 王东勇 +1 位作者 朱鹏飞 周昆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6-82,共7页
利用我国新一代数值预报模式GRAPES输出的降水预报,制作了2005年7—9月淮河流域的面雨量预报,并对其与预报员制作的面雨量预报和面雨量实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期间7月4—11日、7月27日—8月4日淮河流域分别出现了两段集中强降水时间,给各... 利用我国新一代数值预报模式GRAPES输出的降水预报,制作了2005年7—9月淮河流域的面雨量预报,并对其与预报员制作的面雨量预报和面雨量实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期间7月4—11日、7月27日—8月4日淮河流域分别出现了两段集中强降水时间,给各地造成了严重的洪涝损失,因此针对这两次强降水过程着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同时进一步利用安徽省高密度自动雨量站资料对流域面雨量的估测和预报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用GRAPES模式产品直接制作的淮河流域面雨量预报产品在实际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高密度雨量站资料的使用有利于提高面雨量实况估测的精度,更客观地检验面雨量预报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ES 面雨量预报 对比分析 高密度自动雨量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准雨量计密度对雷达联合雨量计估测流域平均面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田付友 程明虎 +1 位作者 张亚萍 姚燕飞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7-730,共14页
使用加密雨量计网资料联合合肥新一代多普勒天雷达资料,通过5个个例对2003年佛子岭和响洪殿子流域内6月下旬至7月中旬的3次典型梅雨期层积混合云降水过程,进行了校准雨量计密度对雷达联合雨量计估测流域平均面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采用Z... 使用加密雨量计网资料联合合肥新一代多普勒天雷达资料,通过5个个例对2003年佛子岭和响洪殿子流域内6月下旬至7月中旬的3次典型梅雨期层积混合云降水过程,进行了校准雨量计密度对雷达联合雨量计估测流域平均面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采用Z=300I^(1.4)和Z=200I^(1.6)两种关系式进行雷达降水估测,以各流域内布设12部雨量计距离平方反比法得到的平均面雨量作为真值,使用的校准雨量计数量逐渐从12部减少至1部,对雷达联合雨量计网以及单独使用雨量计网进行降水估算,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作为真值的12部雨量计平均面雨量序列,两流域内未经校准的雷达估测累积平均面雨量均存在20%—50%的低估,使用不同的Z-I关系时,只是低估的程度有所变化;整体上用于校准的雨量计数量越多,校准效果越好,随着校准雨量计数量的增加,均方根误差值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同真值序列的相关性逐渐增强;雨量计数量一定时,校准雨量的结果优于单独使用相同雨量计估算的雨量结果;单部雨量计校准时,受雨量计在流域内的分布和相对于雨区的位置等影响,结果随着校准雨量计的不同而变化;文中研究的两流域内,当校准雨量计的数量大于等于2部时,均方根误差稳定,同真值的相关性较高,对应的雨量计密度在佛子岭流域为每900km^2布设1部,响洪殿流域为每700 k^2布设1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量计密度 平均面雨量 梅雨锋降水 雷达雨量计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波段双极化雷达在北京夏季降水估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羿辰 刘锦丽 +2 位作者 段树 苏德斌 吕达仁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2-302,共11页
利用X波段双极化雷达和地面自动雨量站数据对北京地区2009年夏季降水进行分析,先采用低通滤波、衰减订正等方法对数据质量进行控制,提取了单位差分传播相移Kdp之后,分别拟合出X波段双极化雷达参数与降水之间的两个关系式:Zh=159R1.37及R... 利用X波段双极化雷达和地面自动雨量站数据对北京地区2009年夏季降水进行分析,先采用低通滤波、衰减订正等方法对数据质量进行控制,提取了单位差分传播相移Kdp之后,分别拟合出X波段双极化雷达参数与降水之间的两个关系式:Zh=159R1.37及R=13.9Kdp0.81,最后再分别利用这些拟合公式对北京地区进行降雨估测。结果表明:雷达用这两个公式估测的降雨量与地面实测降雨量有较好的一致性;且当每小时降雨量大于10mm时,Kdp-R的估测比Zh-R估测更稳定、准确;通过平均标准差统计可知,Kdp-R估测精度明显高于Zh-R估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化雷达 单位差分传播相移 自动雨量站 降水估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流域的雨量站网空间布设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美荣 任立良 李春红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6-199,共4页
在数字流域平台构建的基础上,将雨量站的雨量信息与子流域单元进行空间匹配,避免了过去以流域面平均雨量值作为水文模型输入的弊端;同时依据地形条件相似性原理,在分析流域内各雨量站日雨量相关性的基础上,运用数字水文模型对传统雨量... 在数字流域平台构建的基础上,将雨量站的雨量信息与子流域单元进行空间匹配,避免了过去以流域面平均雨量值作为水文模型输入的弊端;同时依据地形条件相似性原理,在分析流域内各雨量站日雨量相关性的基础上,运用数字水文模型对传统雨量测站布设的合理性进行了探究.计算结果表明:在地形条件复杂和没有雨量站的子流域单元内增设雨量站十分必要;水阳江流域内应用13个代表性最好的雨量站的日雨量模拟的日流量过程,与应用原先布设的26个雨量站模拟的结果非常接近,但用这13个雨量站1h雨量信息模拟次洪流量则不如26个雨量站的模拟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流域 雨量站 子流域 空间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山洪监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0
17
作者 许文涛 唐文坚 +4 位作者 王协康 董林垚 丁文峰 郭宜薇 张平仓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87,共9页
山区局地降雨是诱发暴雨山洪的最主要因素,加强山区小流域雨量监测,分析致灾临界雨量指标值并及时发布有效预警信息,是降低山洪灾害损失的有效非工程手段。目前针对暴雨山洪灾害研究主要集中在短时临近预报预警领域,对山洪监测技术适用... 山区局地降雨是诱发暴雨山洪的最主要因素,加强山区小流域雨量监测,分析致灾临界雨量指标值并及时发布有效预警信息,是降低山洪灾害损失的有效非工程手段。目前针对暴雨山洪灾害研究主要集中在短时临近预报预警领域,对山洪监测技术适用性研究不足,山洪暴发的时空尺度具有特异性,传统监测站网无法满足山区暴雨高强度短历时的监测需求,当前构建跨尺度山洪监测体系仍具有一定难度。针对山洪监测技术中雨量监测研究现状,评述了国内外雨量计、测雨雷达、卫星遥感、微波链路测雨及降雨融合技术研究进展。暴雨山洪监测技术虽然在不断发展,但单一监测传输手段及信息源将无法满足复杂山区环境的山洪监测要求,通过构建山洪立体监测技术体系,可为山洪过程模拟、洪灾风险评估及山洪预报预警提供实时雨量监测数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山洪 监测技术 雨量计 测雨雷达 卫星遥感 降雨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沿海地区降水量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袁晓燕 闻余华 +2 位作者 管华 孙继勇 王珊珊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3-96,48,共5页
通过对苏北沿海盐城站降水量的统计分析,验证了其降水量雨型为P-Ⅲ型分布。同时,根据盐城站实测降水资料,对其降水量特征值、年际变化、年内分配进行分析计算,并探讨降水量变化规律,为盐城市水资源调查评价和水资源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 降水量 统计检验 统计分析 盐城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站降水量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周建康 唐运忆 徐志侠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5-38,46,共5页
通过对南京站降水量的统计分析,验证了南京站降水量雨型为P-Ⅲ型分布。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类活动加剧,南京站的降水量和发生大雨、暴雨的年均次数均有增加的趋势,1970年后趋势更加明显。城市降水量的增大及大雨和暴雨次数的增多,出现... 通过对南京站降水量的统计分析,验证了南京站降水量雨型为P-Ⅲ型分布。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类活动加剧,南京站的降水量和发生大雨、暴雨的年均次数均有增加的趋势,1970年后趋势更加明显。城市降水量的增大及大雨和暴雨次数的增多,出现峰高量大的暴雨洪水机会增加,加剧了南京的防洪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统计分析 城市化 南京雨量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M支持下的梅雨区雨量站网规划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莉君 张静怡 孔胃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7-71,共5页
雨量站网是水文站网整体功能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雨量资料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将直接影响洪水预报的精度,科学地规划和优化雨量站网,使雨量资料最大程度地反映流域的实际降雨情况,可以大大提高洪水预报系统的精度。根据水文技术发... 雨量站网是水文站网整体功能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雨量资料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将直接影响洪水预报的精度,科学地规划和优化雨量站网,使雨量资料最大程度地反映流域的实际降雨情况,可以大大提高洪水预报系统的精度。根据水文技术发展的现状,采用抽站法,基于GIS技术,加入地形、气象等下垫面因素综合考虑,对梅雨地区雨量站网进行优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抽站法 站网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