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A模型的中小学放学门口道路交通仿真 被引量:7
1
作者 庞明宝 陈静 杨敏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27-934,共8页
研究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中小学放学期间学校门口道路交通流仿真问题。在STNS(symmetric two-lane Nagel-Schreckenberg)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受中小学放学影响下学校门口道路交织区段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对放学期间的道路交通流特性进... 研究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中小学放学期间学校门口道路交通流仿真问题。在STNS(symmetric two-lane Nagel-Schreckenberg)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受中小学放学影响下学校门口道路交织区段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对放学期间的道路交通流特性进行了仿真,对驾私家车接学生和乘校车学生比例、学校错峰放学对道路交通流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减少私家车接学生比例、增加乘校车学生比例、选择合适的错峰放学时间,可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达到抑制交通拥堵、减少车辆总通行时间从而提高道路实际通行能力的目的,证明了该仿真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仿真 混合交通流 元胞自动机模型 中小学校 错峰放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生肥胖问题研究:校际差异及时间分配表征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文明 陈嘉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3-56,共14页
学校是否会形塑学生身体?为回答这一问题,基于“中小学生学习情况及学习环境调查(2020)”数据,通过“以个体为中心”的研究视角,运用潜在剖面分析、多层次次序Logistic回归,探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层面的校际差异与个体层面的时间分配模... 学校是否会形塑学生身体?为回答这一问题,基于“中小学生学习情况及学习环境调查(2020)”数据,通过“以个体为中心”的研究视角,运用潜在剖面分析、多层次次序Logistic回归,探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层面的校际差异与个体层面的时间分配模式是否对中小学生的肥胖程度产生影响。研究发现:(1)在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学校评级与学校性质分别会对小学生与初中生的肥胖程度造成影响;高中阶段学校因素的影响不显著。(2)肥胖程度在时间分配模式上呈现出两种不同表征并随学段发生变化。在小学与初中阶段,作业型、均衡型与游戏型3种较多静态时间分配模式的学生更容易发胖。(3)中小学生肥胖的时间分配随着校际差异存在异质性表征,初中阶段尤为明显。相较于民办初中,公办初中的学生更容易因时间分配的不均衡而“致胖”。因此,在学校及学生健康政策制定中应当充分考虑中小学生肥胖的结构性特征,通过对作业、手机(游戏)、运动以及睡眠的时间进行政策性干预,进而从影响肥胖的外部因素角度有效遏制超重、肥胖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以个体为中心 校际差异 时间分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西方刑法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刑法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平 黄丽勤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5-82,共8页
近代西方出现的全面、激烈、持久的刑法学派之争,推动了西方各国刑法近代化及现代化的进程。自1842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西方刑法思潮开始传入我国,成为晚清以至民国时期刑事立法的精神支柱和理论基础,也推动了我国刑法的近代化进程。新... 近代西方出现的全面、激烈、持久的刑法学派之争,推动了西方各国刑法近代化及现代化的进程。自1842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西方刑法思潮开始传入我国,成为晚清以至民国时期刑事立法的精神支柱和理论基础,也推动了我国刑法的近代化进程。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在彻底否定旧法的同时,对西方历史上的刑法学理论也全盘予以否定,从而,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对中国刑法的直接影响被切断。改革开放以后,西方刑法学说再次传入中国,并全面冲击和推动着中国当代刑法的发展。特别是1997年修订的新刑法,充分借鉴、吸收了西方刑事古典学派和近代学派的合理内核。随着时间的推移,近代西方刑法思潮对我国当代刑法及刑法学将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西方刑法思想 古典学派 近代学派 当代中国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磊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20,共8页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它为封建社会奠定了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基础,并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社会宏观调控系统。丰厚的文化积累、良好的文化生态、激烈的社会冲突、独立的智者阶层和天才的出现,是黄金时代形成的原因。随着...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它为封建社会奠定了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基础,并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社会宏观调控系统。丰厚的文化积累、良好的文化生态、激烈的社会冲突、独立的智者阶层和天才的出现,是黄金时代形成的原因。随着秦汉大一统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帝国的建立,黄金时代宣告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与同 文化生态 百家争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史记》“整齐百家杂语”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桐生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33,共6页
"整齐百家杂语"是《史记》主要著述宗旨之一。司马谈所说的百虑一致、殊途同归,是指导司马迁整齐百家杂语的思想方法,而《六经》则是百家学术同归的目的地。司马迁不仅从百家杂语中吸取史料,更重要的是在政治、经济、历史、... "整齐百家杂语"是《史记》主要著述宗旨之一。司马谈所说的百虑一致、殊途同归,是指导司马迁整齐百家杂语的思想方法,而《六经》则是百家学术同归的目的地。司马迁不仅从百家杂语中吸取史料,更重要的是在政治、经济、历史、天文、人生智慧各个方面吸纳百家学术观点,将其整合成一个统一协调的学术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六经 司马迁 百虑一致 诸子百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敦语言学派的兴起及其流变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开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2-97,共6页
从理论语言学史看,伦敦学派经历了从马林诺夫斯基人类语言学到弗斯语境语言学,再到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后现代哲学使哲学的终极性基础,亦即使认识主客观对象的途径和方法得到根本的转换(转换成符号),是西方哲学中最重要的思想... 从理论语言学史看,伦敦学派经历了从马林诺夫斯基人类语言学到弗斯语境语言学,再到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后现代哲学使哲学的终极性基础,亦即使认识主客观对象的途径和方法得到根本的转换(转换成符号),是西方哲学中最重要的思想事件,即所谓"语言学转向",我们无妨说,韩礼德80年代后对他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推进,是以符号中介论为其深层理论背景的,或者说与"语言学转向"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敦学派 语境 系统功能 韩礼德 后现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疑古惑经思潮探研 被引量:3
7
作者 汪高鑫 马新月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1-127,共7页
唐代前期在完成经学总结的同时,也因经义疏解的统一和解经方式的僵化而出现了经学危机,在这一背景下掀起了疑古惑经思潮。唐代疑古惑经思潮持续时间很长,几乎与唐代历史相始终,一直处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唐代前中期疑古惑经思潮的代表... 唐代前期在完成经学总结的同时,也因经义疏解的统一和解经方式的僵化而出现了经学危机,在这一背景下掀起了疑古惑经思潮。唐代疑古惑经思潮持续时间很长,几乎与唐代历史相始终,一直处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唐代前中期疑古惑经思潮的代表人物是刘知幾,他虽然以史学的视角质疑经书记载的部分内容,却并不否定经学思想,反而强调史著需要维护名教。唐中后期疑古惑经思潮的主要代表是新《春秋》学派,他们站在经学的立场上对《春秋》"三传"进行批评、质疑,重视分辨经史之别,而其注重褒贬义理的经学思想,对唐中后期史学新变乃至宋以后史学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疑古惑经 刘知幾 新《春秋》学派 经史之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辩证思维方法的主体间性向度 被引量:4
8
作者 晋荣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6-41,共6页
辩证思维方法的实质、运用及其有效性的认可均内在地关联着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一致而百虑是思维矛盾运动的普遍规律;无论作为规律和范畴的运用,还是作为规则的体系,辩证思维方法都内在地包含着主体间性向度;后者在辩证思维方法的诸... 辩证思维方法的实质、运用及其有效性的认可均内在地关联着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一致而百虑是思维矛盾运动的普遍规律;无论作为规律和范畴的运用,还是作为规则的体系,辩证思维方法都内在地包含着主体间性向度;后者在辩证思维方法的诸基本环节上均有所体现;在把辩证思维方法运用于辩证逻辑自身时,主体间性向度要求通过百家争鸣来推动辩证逻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逻辑 思维矛盾运动 辩证思维方法 主体间性 百家争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筝的演变及其流派特色 被引量:2
9
作者 詹皖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89-95,共7页
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特有民族乐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筝在各地的民歌说唱戏曲艺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与各个地区的器乐相融合,形成了秦筝陕西派、河南筝派、山东筝派,近代以降,又产生了蒙古筝派、朝鲜伽耶琴筝派... 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特有民族乐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筝在各地的民歌说唱戏曲艺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与各个地区的器乐相融合,形成了秦筝陕西派、河南筝派、山东筝派,近代以降,又产生了蒙古筝派、朝鲜伽耶琴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福建筝派、浙江筝派,最终形成中华筝乐流派纷呈、风格多样、相互争奇斗艳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 演变 流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子“立言”与“言-象-意”话语方式的形成
10
作者 杨隽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2-178,共7页
诸子时代文化阶层热衷著述"立言",对政治、文化、人生、人性等根本问题展开反思和讨论,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思想文化成果客观上要求语言以一种与哲学思考、理性反思相互契合的言说方式记录下来并且传播开来,为此孔子提倡"文... 诸子时代文化阶层热衷著述"立言",对政治、文化、人生、人性等根本问题展开反思和讨论,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思想文化成果客观上要求语言以一种与哲学思考、理性反思相互契合的言说方式记录下来并且传播开来,为此孔子提倡"文言"实践,提出通过"立象以尽意"的言说路径解决"言不尽意"的缺憾,这意味着在思想传达阶段语言要在主观意志的支配下通过想象呈现具体生动的"象"而发出隐喻式的意义暗示,即"象"是意之"象",故谓之"意象"。在"言-象-意"的结构中,"意"是"象"的向导,是语言的目的,主宰着"文言"实践的话语内涵,决定了"立言"的终极价值。诸子时代文化阶层普遍的"立言"追求促进了中国古典哲学、文学"言-象-意"话语方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子时代 “立言” “言-象-意”话语方式 “立象以尽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先秦诸子学说的共性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学举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52-57,共6页
先秦诸子百家虽然流派众多,各家思想主张颇为复杂,但通过对文献资料的考察,仍可清晰地发现各家学说有着一些相近的特色。这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即以政治为中心建构其理论体系,在学术上有一定的排他倾向,在论证学说的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 先秦诸子百家虽然流派众多,各家思想主张颇为复杂,但通过对文献资料的考察,仍可清晰地发现各家学说有着一些相近的特色。这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即以政治为中心建构其理论体系,在学术上有一定的排他倾向,在论证学说的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托古”心态。这些特征的形成与诸子学说继承的文化遗产,即西周王朝的贵族文化的垄断形式——王官之学是有一定联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诸子学 共性特征 王官之学 “托古”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