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矢量分类的NPC型三电平双三相PMSM的改进模型预测电压控制 被引量:2
1
作者 袁庆庆 步凡 +1 位作者 谢晓彤 夏鲲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768,I0030,共12页
多电平多相电机驱动系统存在电压矢量数目多、冗余复杂及多目标非线性约束等问题。以二极管钳位型三电平六相逆变器驱动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以电机谐波电流抑制和逆变器直流侧中点电位平衡控制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电压矢量三... 多电平多相电机驱动系统存在电压矢量数目多、冗余复杂及多目标非线性约束等问题。以二极管钳位型三电平六相逆变器驱动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以电机谐波电流抑制和逆变器直流侧中点电位平衡控制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电压矢量三角区域分类的改进模型预测电压控制策略。首先,以基波子平面大投影幅值为原则,对729个电压矢量进行初筛;接着,基于三角区域分类方法对筛选后的电压矢量进行分类,并对期望电压进行所属三角区域定位、确定候选矢量。设计满足电机定子电流谐波抑制及逆变器中点电位平衡控制的目标函数;根据电机数学模型和逆变器特征研究多目标控制权重因子的理论设计方法。不同工况下的有效性及对比实验表明,所研究的控制策略不仅能改善多电平多相电机驱动系统的多目标控制性能,还能有效降低控制器计算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极管钳位型三电平六相逆变器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 矢量分类 谐波电流 中点电位 模型预测电压控制 权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互动中师生脑间同步性及其调节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巩芳颍 孙逸梵 +3 位作者 贺琴 石可 刘伟 陈宁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2-464,共13页
教学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社会心理过程。本文聚焦于言语、非言语以及混合互动三种具体教学互动形式,发现元认知加工、心理理论、工作记忆、言语加工、情绪等相关脑区的协同作用构成了教学互动的神经基础。特别是人际脑间同步性(IBS)在... 教学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社会心理过程。本文聚焦于言语、非言语以及混合互动三种具体教学互动形式,发现元认知加工、心理理论、工作记忆、言语加工、情绪等相关脑区的协同作用构成了教学互动的神经基础。特别是人际脑间同步性(IBS)在识别有效教学互动中具有重要的神经标记物意义,且受到教学能力、教学策略、知识经验、情绪等多因素的调节。未来研究方向应侧重于细化这三种教学互动的共享和特异性神经机制,进一步考察IBS的其他调节因素,并在研究设计和方法拓展上凸显教学研究的生态效度,以准确反映教学实践的真实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互动 认知神经机制 脑间同步性 调节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信号变换的小电流低功率因数电能计量检定系统
3
作者 张争明 张密 +2 位作者 孟静 李冀 赵成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130,共8页
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信号变换的小电流低功率因数电能计量检定系统,针对现有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和交流标准表因测试范围和测试准确度的局限,特别是对检定小于10 mA小电流低功率因数工况的难题,通过分析由于电流的减小,偏置电流与泄漏电... 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信号变换的小电流低功率因数电能计量检定系统,针对现有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和交流标准表因测试范围和测试准确度的局限,特别是对检定小于10 mA小电流低功率因数工况的难题,通过分析由于电流的减小,偏置电流与泄漏电流的占比显著增加,对小电流测量误差的影响无法忽略,提出非线性信号变换测量单元,采用多次方根非线性放大电路,对三相预设检定小电流进行测量,系统能够在电流较小时大幅提高输出信号,从而降低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通过分析功率因数的降低导致电流测量误差成倍数增长,结合低功率因数下有功相对误差的要求,反算电压电流间的相位差允许的最大值,结合误差补偿技术确保电压电流保持同步,采用引入高压跟随器和低阻抗与低容抗设计方法进行误差补偿,进一步降低输入和信号调整回路的延时,减小相位误差的影响。最后,设计一体化的小电流电能计量检定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在0.3~3 mA的范围内,改进后的设备在功率准确度上的误差低于0.2%,交流功率稳定度和交流电流稳定度方面,误差均小于0.01%/PF,交流电流准确度误差也低于0.02%。这些性能提升均超出改进前设备的能力范围,显示出改进后设备在技术上具有明显优势,充分满足最新检定规程的要求,弥补传统电能表检定装置的不足,达到更高标准的测试需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因数 小电流 功率源 标准表 非线性信号变换 角差 同步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肠组方预防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所致急性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4
作者 孙月红 何新颖 +4 位作者 梁伟 胡婷婷 杨洪娟 贾大鹏 孙云川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7-140,共4页
目的分析安肠组方预防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所致急性放射性肠炎(acute radiation enteritis,ARE)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85例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所致ARE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 目的分析安肠组方预防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所致急性放射性肠炎(acute radiation enteritis,ARE)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85例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所致ARE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与研究组(43例)。两组对症治疗,对照组通过地塞米松联合蒙脱石散保留灌肠,研究组给予安肠组方保留灌肠,持续治疗1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直肠黏膜损伤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21例、无效8例,研究组分别为19例、22例、2例,研究组总有效率(95.35%,41/43)高于对照组(80.95%,34/42)(P<0.05)。治疗后两组腹痛腹泻、便血、里急后重、身热不扬评分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2、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直肠黏膜损伤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2例轻微腹痛、1例腹胀、1例耳鸣,研究组发生1例轻微腹痛、1例耳鸣、1例水肿,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2,P>0.05)。结论安肠组方能有效改善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所致ARE患者症状,减轻炎症水平与直肠黏膜损伤,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放射性肠炎 宫颈癌同步放化疗 安肠组方 临床疗效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坐标变化的Boost PFC无模型电流控制
5
作者 杨学良 洪应平 +1 位作者 杨松霖 邓慧慧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7-11,共5页
升压型功率因数校正(Boost PFC)变换器在中轻载运行时存在电感电流的断续导通模式,在使用无模型电流控制器的过程中,因代数估计器存在滞后性,致使电流控制器无法精确地追踪呈动态变化的电流参考值,最终导致输入电流波形出现畸变以及相... 升压型功率因数校正(Boost PFC)变换器在中轻载运行时存在电感电流的断续导通模式,在使用无模型电流控制器的过程中,因代数估计器存在滞后性,致使电流控制器无法精确地追踪呈动态变化的电流参考值,最终导致输入电流波形出现畸变以及相位偏移的情况。为了提升输入电流波形的质量,基于超局部模型并结合同步旋转坐标系,建立了基于旋转坐标变化的无模型电流控制器,以生成合适的占空比信号并提高对电感电流的跟踪精度。搭建相应的仿真与实验环境,验证所提控制方法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同时印证相关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有效地提升了对参考电流的跟踪精度,减少了变换器系统的电流谐波,避免了额外的硬件检测电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模型电流控制 功率因数校正 Boost PFC 坐标变化 超局部模型 同步旋转坐标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参数优化的模糊自适应控制策略
6
作者 冯云龙 希望·阿不都瓦依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877-5885,共9页
针对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控制的并网逆变器存在的抗扰能力差和动态响应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VSG的改进模糊自适应控制策略。首先,建立VSG小信号模型,分析虚拟惯量与阻尼系数对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 针对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控制的并网逆变器存在的抗扰能力差和动态响应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VSG的改进模糊自适应控制策略。首先,建立VSG小信号模型,分析虚拟惯量与阻尼系数对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确定两参数取值范围并利用麻雀搜索算法对自适应策略中惯量和阻尼的初始值寻优。其次,分析系统受扰动后的角频率变化曲线,细化设计模糊规则。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单机VSG模型,将不同控制策略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指令功率和负载功率突变时,本文所提模糊自适应策略不仅提高了系统响应速度,且抗扰动能力强。证明了研究成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发电机 麻雀搜索算法 虚拟惯量 阻尼系数 模糊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模型的递推最小二乘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电气参数在线辨识
7
作者 鲍明堃 周扬忠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3-353,共11页
为了实现永磁同步直线电机PMSLM(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linear motor)高精度的多电气参数在线辨识,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模型的递推最小二乘电气参数在线辨识算法。首先,根据电机的dq轴电压方程分别建立了辨识定子电阻、永磁体磁链... 为了实现永磁同步直线电机PMSLM(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linear motor)高精度的多电气参数在线辨识,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模型的递推最小二乘电气参数在线辨识算法。首先,根据电机的dq轴电压方程分别建立了辨识定子电阻、永磁体磁链的模型1和辨识q轴电感、d轴电感的模型2,并将2个辨识模型循环结合。其次,基于上述双模型结构,采用递推最小二乘算法实现电气参数在线辨识,并针对PMSLM运行时存在大量动态过程的特性,提出一种具有饱和特性的分段变遗忘因子;然后,对功率开关非理想因素导致的误差电压进行补偿,进一步提高了辨识的精准度;最后,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辨识算法的有效性,且具有收敛速度快、辨识结果精度高、多工况适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在线辨识 变遗忘因子 递推最小二乘 双模型 功率开关非理想因素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课堂中如何从“要我教”到“我要教”——基于扎根理论的教师集体心理所有权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釜宇 张立国 +2 位作者 刘晓琳 林攀登 贺宝勋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109,116,共7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同步课堂已成为缓解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师资供给失衡新的战略选择。然而,同步课堂质量一直饱受诟病,被视为“别人家的田”,教师成为“要我教”的被动执行者等问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城乡教师是否共同认为同步课堂属... 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同步课堂已成为缓解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师资供给失衡新的战略选择。然而,同步课堂质量一直饱受诟病,被视为“别人家的田”,教师成为“要我教”的被动执行者等问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城乡教师是否共同认为同步课堂属于“我们的”心理体验将直接影响协同教学质量。研究采用扎根理论,深度挖掘同步课堂中城乡教师集体心理所有权的核心影响因素,探究如何让城乡教师从“要我教”向“我要教”转变。研究以20对城乡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课例观察等方法搜集数据,经过三级编码分析发现:集体控制权小、集体投入少、关系不亲密是教师集体心理所有权偏低的直接原因,组织支持不充分、绩效回报与预期收益的偏差以及活动模式对传统课堂的沿用是教师集体心理所有权偏低的主要原因,数字时代的全新课堂与传统工业时代形成的推进机制之间的矛盾正是造成以上诸多问题的根源所在。总体而言,披着数字外衣的“同步课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同步课堂,唯有以机制创新为根本,以推进外生动力与内生动力耦合为核心,以建设专业实践共同体为关键,提高教师集体心理所有权,推动教师像同步课堂的“主人翁”那样行动,才能持续提高同步课堂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课堂 集体心理所有权 城乡教师 实践共同体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充电站调频能力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 被引量:5
9
作者 丁乐言 柯松 +4 位作者 杨军 施兴烨 彭晓涛 林晓明 梁柱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16-2425,I0045-I0048,共14页
随着大量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微电网惯性水平显著降低,易导致频率失稳。而充电站(charging station,CS)内入网的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可为电网提供辅助调频服务,基于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S调频能力的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 随着大量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微电网惯性水平显著降低,易导致频率失稳。而充电站(charging station,CS)内入网的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可为电网提供辅助调频服务,基于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S调频能力的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控制策略。首先,提出了基于CS调频功率的VSG控制架构,并基于用户充电需求,提出了反映EV调频能力的调频参与度因子计算方法;其次,提出了CS调频功率可控边界评估方法和基于EVs分类方法的功率响应模型;进一步,设计了自适应转动惯量、阻尼系数以及基于CS调频功率边界的频率-调频功率控制器;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上搭建的CS VSG模型上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减小频率的偏移量,提高系统的频率稳定性和动态调节能力,并基于CS调频能力和频率偏移量决定响应调频功率,实现其在CS内EVs间的合理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电站 电动汽车 虚拟同步发电机 调频能力 调频参与度因子 功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路阻抗对构网变流器降阶模型精度影响及次同步振荡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千宸 吴超 +2 位作者 王勇 田杰 詹长江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9-175,共7页
在大部分关于构网变流器(GFM)次同步振荡稳定性的研究中,GFM通常被简化为只含有功率外环的三阶模型,这种降阶方法虽然简便,但其精确度会受到线路阻抗特征的影响,因此需要对GFM降阶模型适用性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更加精准的降阶模型。分... 在大部分关于构网变流器(GFM)次同步振荡稳定性的研究中,GFM通常被简化为只含有功率外环的三阶模型,这种降阶方法虽然简便,但其精确度会受到线路阻抗特征的影响,因此需要对GFM降阶模型适用性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更加精准的降阶模型。分析电网线路阻抗特征变化对降阶模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线路阻感比变化或短路比变化时三阶模型不能精确反映系统特性的变化,会对系统稳定性产生错误判断,其原因在于线路阻抗参数会影响电压环与功率环的耦合特性,2个控制环路均会对GFM次同步振荡稳定性产生影响。提出一种更加准确的包含电压环的降阶模型,可以精确表征线路阻抗特征变化对系统特性的影响,更加适合复杂电网下GFM的稳定性分析。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及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变流器 小信号模型 参与因子分析 线路阻抗 次同步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接入弱送端柔直系统次同步振荡主导模式及参与因子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席云烽 唐超 +3 位作者 黄云辉 王栋 易铭 熊斌宇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5-132,共8页
风电接入弱送端柔直系统的场景下,电力电子设备间的相互作用有可能造成次同步振荡。文中围绕风电接入弱送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小信号建模和稳定性分析,开展以下工作:建立了双馈风机接入弱送端柔直系统的直流电压时间尺度模型,充分体现... 风电接入弱送端柔直系统的场景下,电力电子设备间的相互作用有可能造成次同步振荡。文中围绕风电接入弱送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小信号建模和稳定性分析,开展以下工作:建立了双馈风机接入弱送端柔直系统的直流电压时间尺度模型,充分体现次同步频段内设备之间的耦合作用;研究不同物理场景下该系统次同步振荡主导模式以及各控制环路的参与因子,分析各控制环路在主导模式中的影响权重,揭示控制环路带宽对系统次同步振荡的影响规律;在MATLAB中建立时域仿真模型,对以上稳定性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系统次同步振荡的主导模式与送端电网强度、运行点、控制环路带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弱送端柔性直流输电 次同步振荡 直流电压时间尺度 参与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直流引发火电机组次同步振荡的电气负阻尼关键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博昊 肖仕武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1-1008,共8页
电力电子装置大量接入电力系统,会产生电气负阻尼,而电气负阻尼是导致机组产生次同步振荡的直接原因。确定引起电气负阻尼的关键环节和参数,对于理解电气负阻尼产生机理、制定抑制措施十分重要。针对这个问题,首先采用改进复转矩系数的... 电力电子装置大量接入电力系统,会产生电气负阻尼,而电气负阻尼是导致机组产生次同步振荡的直接原因。确定引起电气负阻尼的关键环节和参数,对于理解电气负阻尼产生机理、制定抑制措施十分重要。针对这个问题,首先采用改进复转矩系数的电气阻尼分析方法,基于模式解耦展开复转矩系数传递函数,定义电气阻尼极值,确定引起负阻尼的关键振荡模式及分式。其次,引入电气阻尼相关因子和灵敏度,确定电气负阻尼的关键影响环节和参数,根据灵敏度分析结果给出参数调整方案以抑制次同步振荡。最后,通过PSCAD模型进行时域仿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 次同步振荡 电气阻尼 模式解耦 影响环节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群跳跃荷载时变协同性因子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秉仟 陈隽 李洋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9,共9页
协同性因子是跳跃人群中各单人间动作一致程度的度量指标,是人致结构振动分析中人群跳跃荷载建模的关键参数。现有协同性因子大都是定义在较长时段内的均值参数,其计算依据也是实验室条件下才能获取的地反力或特征点轨迹等,不能准确反... 协同性因子是跳跃人群中各单人间动作一致程度的度量指标,是人致结构振动分析中人群跳跃荷载建模的关键参数。现有协同性因子大都是定义在较长时段内的均值参数,其计算依据也是实验室条件下才能获取的地反力或特征点轨迹等,不能准确反映跳跃者个体差异的时变特性,也难以直接应用于实际场景下结构的振动监测。对此,提出了人群跳跃荷载的时变协同性因子,采用计算机视觉中的多目标跟踪技术对跳跃人群进行实时监测,并计算协同性因子。开展了佩戴无线测力鞋垫的多人跳跃实验,通过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时变协同性因子的合理性以及多目标跟踪技术的有效性,可用于工程结构的安全运维、人致结构振动分析和人群跳跃时变荷载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跳跃荷载 时变协同性因子 多目标跟踪 智能运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折息最小二乘法的PMSM磁链辨识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明睿 赖纪东 +2 位作者 苏建徽 周晨光 郑伟炜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49-1055,1061,共8页
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的磁链准确辨识是实现高性能电机控制的基础。针对传统递推最小二乘(recursive least squares,RLS)法受噪声影响小但存在数据饱和,影响辨识精度和动态性问题,以及遗忘最小二乘(re... 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的磁链准确辨识是实现高性能电机控制的基础。针对传统递推最小二乘(recursive least squares,RLS)法受噪声影响小但存在数据饱和,影响辨识精度和动态性问题,以及遗忘最小二乘(recursive least squares with forgetting factor,FRLS)法避免数据饱和但存在参数估计误差与动态跟踪性能矛盾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折息最小二乘(recursive least squares with discount factor,DRLS)法的磁链辨识方法。该算法在FRLS法中引入加权因子构成折息因子,采用递推方法进行磁链辨识,减小参数估计误差,提高磁链辨识精度及动态跟踪能力。通过MATLAB仿真及半实物仿真试验,验证所提磁链识别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PMSM) 磁链辨识 递推最小二乘(RLS)法 遗忘最小二乘(FRLS)法 折息最小二乘(DRL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受端馈入站与近区风电场系统振荡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康怡 李大虎 +3 位作者 姚伟 周泓宇 林思齐 文劲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85-2698,I0014,共15页
随着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不断投产,以及风电项目的增多,越来越多的风电场出现在电网换相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line-commutated-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受端换流站近区,两者构成的系统存在振荡风险。为此,... 随着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不断投产,以及风电项目的增多,越来越多的风电场出现在电网换相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line-commutated-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受端换流站近区,两者构成的系统存在振荡风险。为此,该文针对直流受端馈入站与近区风电场系统的振荡特性展开研究。首先,建立并验证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基于该模型计算出系统特征值,确定LCC-HVDC与风电场共同参与的振荡主导模式并进行参与因子分析。进一步地,通过对比是否接入LCC-HVDC的主导模式,得到LCC-HVDC的接入会削弱系统阻尼的结论。最后,从系统额定容量、交流系统短路比、风电场并网线路长度等方面探究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系统的不同短路比、潮流比对风机网侧换流器(grid-side converter,GSC)外环控制和换流站定电流控制器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风电场 电网换相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 直流馈入站 耦合振荡 小信号分析 参与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函数级联的PMSM双矢量模型预测转矩控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石垆烨 宗剑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4,共5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有限集模型预测转矩控制(FCS-MPTC)存在的权重因子难以确定,电磁转矩和磁链波动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价值函数级联的双矢量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策略。首先,根据基本电压矢量对电磁转矩的作用效果,将电压矢量分为两类,并...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有限集模型预测转矩控制(FCS-MPTC)存在的权重因子难以确定,电磁转矩和磁链波动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价值函数级联的双矢量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策略。首先,根据基本电压矢量对电磁转矩的作用效果,将电压矢量分为两类,并设计了一种新的双矢量组合规则;其次,为了保证所选的双矢量组合在控制过程中能有效抑制转矩和磁链的波动,将其波动程度纳入到价值函数的寻优计算中,并通过构建级联结构消除转矩与磁链之间的权重因子;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在无权重因子参与的情况下能有效降低电磁转矩和磁链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转矩控制 双矢量 级联结构 无权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扰动观测器的PMLSM自适应反推分数阶积分滑模控制
17
作者 于朝阳 赵希梅 金鸿雁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57-2164,共8页
为提高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MLSM)伺服系统的位置跟踪精度,克服其易受外部扰动、参数变化、摩擦力等不确定因素影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扰动观测器(NDO)的自适应反推分数阶积分滑模(ABFOSMC)控制方法.首先,对PMLSM建立动态数... 为提高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MLSM)伺服系统的位置跟踪精度,克服其易受外部扰动、参数变化、摩擦力等不确定因素影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扰动观测器(NDO)的自适应反推分数阶积分滑模(ABFOSMC)控制方法.首先,对PMLSM建立动态数学模型.其次,针对PMLSM的非线性特性,采用反推控制设计虚拟控制函数,实现系统位置的精准跟踪,并结合分数阶积分滑模控制方法增强系统的鲁棒性.最后,引入NDO估计系统不确定性,将观测结果动态补偿到ABFOSMC中,有效降低不确定性因素对系统伺服性能的影响,提高位置跟踪精度.实验结果显示,所提出的方法切实可行,有效提高了系统鲁棒性能和跟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 不确定性因素 自适应反推分数阶积分滑模控制 非线性扰动观测器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PMLSM自适应趋近律滑模位置控制
18
作者 金鸿雁 马阔 雷滋稼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60,共11页
为了解决摩擦力、定位力、参数失配和外部扰动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PMLSM)位置跟踪性能的问题,提出基于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自适应趋近律滑模控制(ARLSMC)方法。由于定位力和摩擦力是系统中主要的非线性动力学因素,且... 为了解决摩擦力、定位力、参数失配和外部扰动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PMLSM)位置跟踪性能的问题,提出基于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自适应趋近律滑模控制(ARLSMC)方法。由于定位力和摩擦力是系统中主要的非线性动力学因素,且其模型参数会随PMLSM动子位置而变化,因此设计基于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函数的精确模型,为电机控制系统设计提供模型基础。其次,设计ARLSMC方法抑制不确定性因素对系统的影响,ARLSMC中所采用的自适应趋近律可以随位置误差大小实时变化,能够在提高收敛速度的同时减小系统抖振,提高位置跟踪精度。为进一步增强系统对于不确定性的鲁棒性,设计滑模扰动观测器(SMDO)实时估计扰动值并将估计值前馈补偿到ARLSMC的控制律。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本文方法在提高PMLSM伺服系统的位置跟踪性能和鲁棒性能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 不确定性因素 非线性动力学 自适应趋近律 滑模扰动观测器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光伏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研究
19
作者 伍珀苇 王子涵 +2 位作者 李庚银 蔡德福 孙冠群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9-357,共9页
随着中国光伏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规模化光伏并网会引入大量电力电子设备,光伏并网系统存在发生次同步振荡的风险。为解决其潜在的次同步振荡问题,提出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光伏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首先,建立考虑逆变器控制延时... 随着中国光伏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规模化光伏并网会引入大量电力电子设备,光伏并网系统存在发生次同步振荡的风险。为解决其潜在的次同步振荡问题,提出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光伏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首先,建立考虑逆变器控制延时的光伏并网系统小信号分析模型,采用参与因子分析法选取具有良好可观性和可控性的模型预测控制信号。其次,建立合适的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通过模型预测控制器求解光伏并网系统的最优输入序列,使系统输出达到期望值,从而抑制系统振荡。最后,通过仿真验证该抑制策略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预测控制 控制器设计 光伏并网系统 次同步振荡 小信号模型 参与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在肉羊品种改良中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20
作者 王海龙 刘改枝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12期74-78,共5页
为提高肉羊养殖效益并优化畜牧业管理,进行肉羊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效果评估。通过设计3组对照试验,探究营养补给、环境温度、孕酮栓种类(海绵栓与硅胶栓)等因素对母羊吊栓情况、生殖道异常情况、妊娠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 为提高肉羊养殖效益并优化畜牧业管理,进行肉羊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效果评估。通过设计3组对照试验,探究营养补给、环境温度、孕酮栓种类(海绵栓与硅胶栓)等因素对母羊吊栓情况、生殖道异常情况、妊娠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别1和2对比发现,补充亚硒酸钠维生素ADE粉母羊受胎率提高2.5%,但对吊栓率和生殖道异常率的影响较小;试验组别3和4对比发现,较低的环境温度会降低受胎率;试验组别2和3对比发现,相比海绵栓,硅胶栓能够显著提高受胎率,并减少吊栓率和生殖道异常率。该研究成果可为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在肉羊品种改良的高效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期发情 人工授精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