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红水河流域地质遗迹的空间特征
1
作者 黄松 李燕林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3-245,共13页
流域是最基本的地貌单元,作为记录流域形成演化的重要自然地理要素,地质遗迹的发育及其空间特征都可在此特定区域进行展现,流域与包括地质遗迹在内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是地学研究关注的前沿。本文以广西红水河全流域为典型研究区域... 流域是最基本的地貌单元,作为记录流域形成演化的重要自然地理要素,地质遗迹的发育及其空间特征都可在此特定区域进行展现,流域与包括地质遗迹在内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是地学研究关注的前沿。本文以广西红水河全流域为典型研究区域,在翔实的野外调研基础上,从地质遗迹的分布、类型、等级和保护利用4方面开展大流域尺度、多类型、综合性地质遗迹空间特征研究,对广西红水河流域地质遗迹的空间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1)红水河流域具有代表性的地质遗迹共93处,中游地质遗迹数量最多、下游次之。上、中、下游绝大多数地质遗迹分布在红水河干支流之上或周边,即便是那些距离干支流相对较远的地质遗迹,也往往通过地下河与之相联;2)流域地质遗迹分为6个大类,12个类,16个亚类。其中,地貌景观大类最为发育,水体景观大类次之。岩石地貌景观类(主要亚类为喀斯特地貌)和河流景观类均在中、下游聚集,流水地貌景观类和湖沼景观类分别于上游和中、下游富集;3)流域地质遗迹近60%达到省级以上等级,世界级和国家级地质遗迹多集中分布于中游,且与红水河干支流具有密切的空间关联,地质遗迹的等级越高,其空间特征的非均一性越显著;4)流域地质遗迹保护利用条件总体较好,下游地质遗迹与周边重要城镇平均公路距离最短,上游与周边其他旅游资源契合度最高,中、下游已保护利用所占比例较高。本文结果为探讨红水河演化与流域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推进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 空间特征 流域演化 相互作用 影响分析 红水河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动载作用下轮胎-积水道面相互作用分析
2
作者 蔡靖 沈詟 +2 位作者 周宁 李岳 范怡飞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共10页
基于起落架-轮胎-积水道面动力耦合仿真模型并考虑道面平整度影响,获得起飞、着陆阶段轮胎轮心动位移时程曲线,在此基础上运用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着陆和起飞阶段动载作用下积水道面支撑力、接触面积及位移阻力的变化规律,从而获得动载... 基于起落架-轮胎-积水道面动力耦合仿真模型并考虑道面平整度影响,获得起飞、着陆阶段轮胎轮心动位移时程曲线,在此基础上运用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着陆和起飞阶段动载作用下积水道面支撑力、接触面积及位移阻力的变化规律,从而获得动载作用下临界滑水速度的动载影响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在起飞、着陆阶段,道面支撑力、轮胎与道面接触面积、位移阻力及临界滑水速度均较静载作用下有所降低。起飞阶段,道面支撑力与静载作用时相差较小,位移阻力较静载下降低0.3~3 kN,临界滑水速度降低值在5.5 km/h以内;着陆阶段,道面支撑力较静载降低5%~10%,对应位移阻力最大降幅达到50%,临界滑水速度存在急剧变化的情况,差值在5~9 km/h。综合上述临界滑水速度变化规律,定义动静载临界滑水速度比值为动载影响系数,不同滑行工况下该系数取值在0.95~0.99;鉴于着陆阶段飞机临界滑水速度降低较大,滑水风险更高,偏于安全将动载影响系数取为0.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动载作用 轮胎-道面相互作用 临界滑水速度 道面支撑力 位移阻力 动载影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细混合颗粒流冲击特性试验研究
3
作者 吕珉昌 李新坡 +3 位作者 谢艳芳 孙玉莲 雷小芹 李秀珍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8,共8页
崩塌滑坡启动后在坡面加速运动形成高速颗粒流,对影响范围内的人员与构筑物造成冲击损伤,是山区常见的灾害类型之一。崩滑颗粒流对结构的冲击过程包含颗粒的直接撞击以及死区形成之后的间接冲击,颗粒的粒径是影响冲击力的主要因素。为... 崩塌滑坡启动后在坡面加速运动形成高速颗粒流,对影响范围内的人员与构筑物造成冲击损伤,是山区常见的灾害类型之一。崩滑颗粒流对结构的冲击过程包含颗粒的直接撞击以及死区形成之后的间接冲击,颗粒的粒径是影响冲击力的主要因素。为更深入了解颗粒流冲击作用机制,把崩滑颗粒流简化为粗细双粒径混合颗粒材料,采用碎石和砂土进行配比,制作不同粗细颗粒含量的混合材料,利用斜槽试验研究其运动堆积特性和冲击作用。试验发现粗颗粒材料具有更强的运动性,同时对结构造成的冲击力也大,粗颗粒对结构的直接撞击可产生数倍稳态冲击力的脉冲力。理论模型对颗粒流冲击力的计算结果与稳态阶段时的试验值接近,但明显低于初始阶段的脉冲峰值,主要原因是理论模型没有考虑大颗粒的直接撞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流 崩滑灾害 冲击力 流体-结构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地区泥石流冲击刚性防护结构运动过程的移动粒子半隐式流固耦合模拟
4
作者 王志刚 冯亚亚 +7 位作者 张长青 孙中科 徐扬 卢明辉 黄丽颖 马鑫弟 郑俊杰 刘冠男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8-633,共16页
黄河上游地区泥石流灾害具有高突发性和强破坏性,其细颗粒含量高、黏度大的特性使得传统数值方法难以准确模拟其冲击过程。基于移动粒子半隐式(MPS)方法与宾汉姆流变模型的耦合框架,构建了适用于泥石流-结构流固耦合模拟的高精度数值模... 黄河上游地区泥石流灾害具有高突发性和强破坏性,其细颗粒含量高、黏度大的特性使得传统数值方法难以准确模拟其冲击过程。基于移动粒子半隐式(MPS)方法与宾汉姆流变模型的耦合框架,构建了适用于泥石流-结构流固耦合模拟的高精度数值模型,并通过对比模型模拟结果与前人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针对黄河上游地区典型泥石流灾害场景,系统模拟了不同泥石流体积(10~30 m3)和边坡坡度(5°~15°)下泥石流对刚性防护结构冲击动力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边坡坡度为5°工况下,当泥石流体积为25 m3时,泥石流冲击力峰值为287.80 kN;当泥石流体积为30 m3时,泥石流冲击力第1个峰值陡增至681.71 kN,且第2个峰值(261.07 kN)仍具显著破坏性;当泥石流体积为15~30 m3时,泥石流冲击力峰值与泥石流体积之间的关系呈现指数函数关系;根据这一关系,泥石流体积从20 m3增长到25 m3时,泥石流冲击力峰值增大幅度仅为52.4%,但是泥石流体积从25 m3增长到30 m3时,泥石流冲击力峰值增大幅度高达116.5%;泥石流冲击力峰值突变对应的泥石流体积阈值为27 m3。(2)在泥石流体积为15 m3工况下,当边坡坡度增大至15°时,泥石流冲击力时程曲线呈现显著双峰特征,峰值分别为442.54和398.29 kN(两者相差小于10%),导致刚性防护结构反复受力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刚性防护结构 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 宾汉姆流变模型 流固耦合 冲击荷载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航行体出水破冰载荷特性数值模拟
5
作者 赵洁 蔡晓伟 +3 位作者 吴祥清 焦艳梅 张军 黄达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9-390,共12页
为研究潜射导弹在极地水下环境下发射的相关机理,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和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分别搭建流体和无限大整冰模型,并针对冰力学性能对应变率敏感的特性,采用添加了状态方程的塑性压缩张量材料模... 为研究潜射导弹在极地水下环境下发射的相关机理,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和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分别搭建流体和无限大整冰模型,并针对冰力学性能对应变率敏感的特性,采用添加了状态方程的塑性压缩张量材料模型,构建水下航行体出水破冰的流固耦合仿真模型。在完成关键数值计算方法有效性验证的基础上,通过数值仿真分析研究不同冰层厚度、航行体速度条件下航行体所受载荷变化情况,并得到航行体在破冰过程中所受到的碰撞接触力和破冰过程中航行体及冰的应力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航行体出水破冰过程中,随着冰层厚度的增加,航行体受到的接触作用力增大,作用时间增长;随着破冰速度的增大,航行体所受接触作用力增大,作用时间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射导弹 出水破冰 流固耦合 冲击载荷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oblique water-entry of high-speed projectile based on rigid-body and elastic-plastic body model 被引量:1
6
作者 Xiangyan Liu Xiaowei Cai +3 位作者 Zhengui Huang Yu Hou Jian Qin Zhihua Che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4期133-155,共23页
To examin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evolution of cavity,wetting and dynamics of a highspeed,oblique water-entry projectile with different positive angles of attack,a comparative analysis has been conduc... To examin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evolution of cavity,wetting and dynamics of a highspeed,oblique water-entry projectile with different positive angles of attack,a comparative analysis has been conducted based on the numerical results of two mathematical models,the rigid-body model and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model.In addition,the applicable scope of the above two methods,and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jectile have also been investigated.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1) The impact loads and angular motion of the projectile of the rigid-body method are more likely to exhibit periodic variations due to the periodic tail slap,its range of positive angles of attack is about α<2°.(2) When the projectile undergone significant wetting,a strong coupling effect is observed among wetting,structural deformation,and projectile motion.With the applied projectile shape,it is observed that,when the projectile bends,the final wetting position is that of Part B(cylinder of body).With the occu rrence of this phenomenon,the projectile ballistics beco me completely unstable.(3) The force exerted on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projectile induced by wetting is the primary reason of the destabilization of the projectile traj ectory and structu ral deformation failure.Bending deformation is most likely to appear at the junction of Part C(cone of body) and Part D(tail).The safe angles of attack of the projectile stability are found to be about α≤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Rigid-body model Elastic-plastic model Structural deformation impact loads Structural safety of projecti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水耦合作用下流冰对闸墩的撞击破坏力学特性响应
7
作者 司才龙 贾治元 贡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43-2950,共8页
西北寒冷地区长距离输调水工程冬季输水过程中渠道及河道中修建的闸墩等水工建筑物经常受到流冰的撞击破坏影响,为保障冬季输水的稳定性及安全性,需进行冰水耦合作用下流冰对闸墩的撞击破坏力学特性响应研究。应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 西北寒冷地区长距离输调水工程冬季输水过程中渠道及河道中修建的闸墩等水工建筑物经常受到流冰的撞击破坏影响,为保障冬季输水的稳定性及安全性,需进行冰水耦合作用下流冰对闸墩的撞击破坏力学特性响应研究。应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rbitrary Lagrangian-Eulerian, ALE)流固耦合方法建立了冰-水耦合作用下流冰撞击闸墩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并通过相关规范对流冰撞击力进行对比,验证了冰材料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及有效性。以冰-水耦合模型、附加质量模型、无流体模型和流冰特性(流冰速度、流冰压缩强度)为变量,探究流冰对闸墩的力学特性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流冰对闸墩的撞击破坏影响主要集中在流冰-闸墩碰撞接触区域,且水介质的黏滞作用显著降低了流冰对闸墩的损伤破坏;对于不同模型碰撞工况下流冰撞击时的闸墩力学特性,附加质量模型计算得到的撞击力和x方向位移峰值最大,无流体模型次之,流固耦合模型最小,表明附加质量模型进行仿真计算更有利于结构设计,而流固耦合模型能更真实模拟流冰-闸墩相互作用进程。流冰撞击力峰值和均值均随着流冰速度及压缩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表明流冰速度和流冰压缩强度对撞击力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可设置拦冰索等措施以降低流冰撞击力确保结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流固耦合 力学特性 撞击力 水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H-FEM耦合的泥石流冲击双柱桥墩动力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陆玉春 郝梦洁 +3 位作者 赵德博 刘斌 韩育刚 贺良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9-427,I0002,共10页
为研究双柱式桥墩结构在含大块石泥石流冲击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征,基于光滑粒子动力学-有限元(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finite element method,SPH-FEM)耦合方法,建立泥石流浆体-大块石-双柱式桥墩动态相互作用模型,分别从泥... 为研究双柱式桥墩结构在含大块石泥石流冲击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征,基于光滑粒子动力学-有限元(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finite element method,SPH-FEM)耦合方法,建立泥石流浆体-大块石-双柱式桥墩动态相互作用模型,分别从泥石流冲击特征、桥墩结构应变和冲击力时程等方面,分析泥石流冲击下双柱式桥墩的动力学行为,探讨了不同特性泥石流对桥墩承灾破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数值分析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泥石流冲击、沿桥墩绕流及流出的整个分布过程;泥浆冲击桥墩底部会出现明显的绕流现象,上游的桥墩柱体所受冲击力远大于下游;受块石冲击的桥墩底部承受较大的横向冲击力,导致出现较大应变,甚至混凝土脱落;桥墩所受冲击力与泥石流的冲击速度和大块石直径都呈正相关;夹杂着大块石的泥石流对桥墩的冲击力远大于仅有浆体的冲击力,是造成桥墩破坏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有助于理解泥石流多发区双柱桥墩的冲击灾变机制,并为其抗冲击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泥石流 双柱桥墩 流固耦合 横向冲击 数值模拟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厂非安全级与安全级管道物项地震交互作用研究
9
作者 俞向文 徐刚 +3 位作者 张亮 刘杰 段林烨 范霁康 《震灾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6,共8页
为评估地震灾害中核电厂非安全级管道物项跌落对安全级管道物项的交互作用影响,采用模拟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管道物项间的冲击过程进行研究。本文建立了管道冲击有限元仿真模型,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核电厂常用安全... 为评估地震灾害中核电厂非安全级管道物项跌落对安全级管道物项的交互作用影响,采用模拟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管道物项间的冲击过程进行研究。本文建立了管道冲击有限元仿真模型,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核电厂常用安全级管道进行冲击仿真,将管道内截面通流面积减小至50%~55%作为损伤极限,得到不同高度下的冲击极限质量,并采用冲击试验对模拟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当管道型号规格一定时,其损伤极限主要取决于下落物体的能量,受到高度的影响较小;进行核电厂安全级管道设计布局时,应保证挂在上方的非安全级管道冲击能量小于其能够承受的极限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地震交互作用 管道物项 模拟仿真 冲击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系统中微塑料污染研究进展
10
作者 蒋波 黑生龙 王诗莹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46-154,共9页
随着全球塑料污染的日益加剧,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兴环境污染物,已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重点之一。微塑料在淡水系统中的广泛存在对水生生物及生态系统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该文系统回顾了淡水系统微塑料污染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微塑料的来源与... 随着全球塑料污染的日益加剧,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兴环境污染物,已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重点之一。微塑料在淡水系统中的广泛存在对水生生物及生态系统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该文系统回顾了淡水系统微塑料污染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微塑料的来源与分布特征,探讨了微塑料对淡水生态系统的生态毒性及其与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共存污染物的相互作用机制,揭示了微塑料作为污染物载体的潜在环境风险。尽管近年来微塑料的检测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标准化检测方法、长期生态效应评估及污染控制策略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此,文章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强调技术创新、政策制定与公众参与在微塑料污染防治中的关键作用,以期为淡水系统微塑料污染治理及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污染 淡水系统 生态影响 污染物相互作用 治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MN的数据影响交互流程变化感知分析方法
11
作者 郝惠晶 方贤文 张希为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98-1712,共15页
流程模型的变化挖掘作为业务流程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解决业务系统可信管理的关键点之一。已有研究主要是针对业务流程的控制流进行变化分析,或将控制流与数据流进行融合分析,较少考虑数据变化对跨域交互流程中行为和数据的变化链影响。... 流程模型的变化挖掘作为业务流程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解决业务系统可信管理的关键点之一。已有研究主要是针对业务流程的控制流进行变化分析,或将控制流与数据流进行融合分析,较少考虑数据变化对跨域交互流程中行为和数据的变化链影响。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决策模型和标记(DMN)的数据影响交互流程的变化分析方法,首先提取以数据为中心的业务过程模型和标记(BPMN)决策模式,将流程上下文数据建模在单独的决策模型中。然后将BPMN与DMN相结合进行控制流与数据流融合建模,并分析生成的数据感知流程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影响分析识别数据变化对后续的流程执行及数据的联动变化的影响,从而综合分析控制流与数据流约束下的变化传播区域。最后利用CPN tools进行仿真模拟并通过比较实验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数据影响下的交互流程变化传播的一致性度相对较高,并优化了模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感知 决策模型和标记 数据影响 数据感知合理性 跨域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wax coating,aluminum and ammonium perchlorate on impact sensitivity of HMX 被引量:11
12
作者 Yu-bin LI Li-ping PAN +3 位作者 Zhi-jian YANG Fei-yan GONG Xue ZHENG Guan-song HE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22-427,共6页
Interaction of 1,3,5,7-tetranitro-1,3,5,7-tetrazocane(HMX)/ammonium perchlorate(AP) and its effect on mechanical sensitivity may result in some restriction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AP/HMX system in high energetic weapo... Interaction of 1,3,5,7-tetranitro-1,3,5,7-tetrazocane(HMX)/ammonium perchlorate(AP) and its effect on mechanical sensitivity may result in some restriction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AP/HMX system in high energetic weapon system. In this work, impact sensitivity test i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wax coating of HMX, AP and aluminum(Al) powder on sensitivity properties of HMX/AP/Al mixtures.Thermogravimetry-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TG-DSC) analysis has been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interaction between HMX and AP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HMX/AP/AI mixtu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evere interaction effect exists between AP and HMX, which causes the impact sensitivity(H_(50)) to become smaller. The impact energy(E_(50)) of mixture can be improved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effective separating HMX from AP by surface coating with Wax. AP may firstly engender low-temperature decomposition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external heat or mechanical impact, which causes the exothermic peak of HMX forward shift about 28 C. The gaseous product releasing from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HMX accelerates further decomposition of AP. For HMX/AP composite system, the interactive catalysis effect between AP and HMX can be eliminated mostly by adding a great deal of Al powder(i.e. above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action HMX/AP/Al MIXTURES impact sensitivity Thermal DECOMPOS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curate estimation of line-of-sight rate under strong impact interference effect 被引量:1
13
作者 ZHOU Di HU Zhiheng ZHANG Wenxue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0年第6期1262-1273,共12页
In the process of the terminal guidance of a kinetic kill vehicle(KKV),it is very important to accurately estimate the lineof-sight(LOS)rate via the measurements of a target seeker onboard the KKV.The strong impact in... In the process of the terminal guidance of a kinetic kill vehicle(KKV),it is very important to accurately estimate the lineof-sight(LOS)rate via the measurements of a target seeker onboard the KKV.The strong impact interference caused by the large lateral thrust produced by the thrusters on the KKV is a main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measurements on the LOS angle.A method to estimate the impact interference and the LOS rate together via a Kalman filter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estimation precision of the LOS rate.The observability of the system describing the missile-target relative motion model and the impact interference model is proved,and then a Kalman filter is designed.In the Kalman filter design,the continuous-discrete and two-stage filtering techniques are used because the system model is time-variant and high-order.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by estimating the impact interference,the estimation precision of the LOS rate is increased,and so the miss distance of the KKV under the strong impact interference is reduced.The proposed continuous-discrete two-stage Kalman filter shows higher estimation precision and lower computational cost than the naive discrete augmented state Kalman fil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IDANCE impact interference linear time-variant system OBSERVABILITY continuous-discrete Kalman filter twostage Kalman fil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Calculation Method of Beam System Under Low Velocity Impact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文培 王德荣 +1 位作者 宋春明 王明洋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8年第3期173-180,共8页
The bearing beams and the supporting beams under low velocity impact may be in four different strain stages of deformation depending on the impact intensity and beam structure strength.Based on the different judging c... The bearing beams and the supporting beams under low velocity impact may be in four different strain stages of deformation depending on the impact intensity and beam structure strength.Based on the different judging conditions of deformation stages,the corresponding calculation models are proposed,the calculation formula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impact force and the beam's lateral displacement are obtained.Calculation shows that the beam's total deflection is small when the flexibility of the supporting component is high and the effect of diminishing deflection disappears almost when the stiffness of the supporting component is hi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地下建筑结构 冲击性能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跨介质入水多相流动与流固耦合特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7
15
作者 明付仁 王嘉捷 +2 位作者 刘文韬 刘祥聚 张阿漫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85,I0002,共20页
高速跨介质入水问题广泛存在于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入水多相流动与流固耦合作用机理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对于跨介质航行器的载荷预报、弹道稳定性评估、结构强度校核以及安全性设计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高速跨介质入水所涉及... 高速跨介质入水问题广泛存在于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入水多相流动与流固耦合作用机理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对于跨介质航行器的载荷预报、弹道稳定性评估、结构强度校核以及安全性设计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高速跨介质入水所涉及的基础关键力学问题,重点论述了高速跨介质多相流动与空泡演化、冲击载荷与降载方法、运动稳定性与流固耦合响应、流固耦合数值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针对目前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旨在为高速跨介质入水的相关研究与设计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入水 多相流动 冲击载荷与降载 结构响应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后续换相失败安全裕度评估及抑制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欧阳金鑫 余建峰 +2 位作者 潘馨钰 叶俊君 陈纪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94-2808,I0003,I0004,共17页
换相失败可能引起直流输电系统(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闭锁,严重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中电气耦合紧密,控制响应造成多回LCC-HVDC交互影响,使换相失败的产生机... 换相失败可能引起直流输电系统(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闭锁,严重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中电气耦合紧密,控制响应造成多回LCC-HVDC交互影响,使换相失败的产生机理变得更加复杂。现有后续换相失败抑制方法多以单回LCC-HVDC为对象,无法兼顾自身换相恢复和相邻直流换相失败抑制的需求。为此,提出了一种适应于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后续换相失败抑制方法。分析了LCC-HVDC首次换相失败恢复过程中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响应时序及条件,提出了考虑故障严重程度和LCC-HVDC控制影响的后续换相失败安全裕度评估方法,进而提出了基于电压安全裕度的后续换相失败抑制方法,并在CIGRE HVDC标准测试系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根据换流母线电压自适应地调节直流电流,能够有效降低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中无功电压耦合影响,有效抑制相邻回LCC-HVDC发生后续换相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 换相失败 临界电压 交互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瞬态荷载作用下桩土动力相互作用研究
17
作者 余云燕 冯一帆 王立安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7-196,共10页
为研究桩基在桩-土界面连续条件下,桩顶受撞击等水平瞬态荷载作用时桩基位移响应、桩-土界面动力响应和桩周土的应力分布规律,根据Biot理论和Novak平面应变假定,采用Euler梁建立桩-饱和土耦合振动的平面应变简化模型,利用Laplace变换和... 为研究桩基在桩-土界面连续条件下,桩顶受撞击等水平瞬态荷载作用时桩基位移响应、桩-土界面动力响应和桩周土的应力分布规律,根据Biot理论和Novak平面应变假定,采用Euler梁建立桩-饱和土耦合振动的平面应变简化模型,利用Laplace变换和势函数分解求解系统动力控制方程.针对桩-土系统在水平三角形冲击荷载作用下的振动状态,着重对桩基位移响应、桩-土界面和桩周土的动力响应开展时域分析.研究发现:桩-土系统的位移场响应滞后于应力场响应;桩土模量比越小,桩-土界面有效径向应力、切应力及孔压响应越显著;土体渗透系数减小引起桩-土界面孔压增大,导致有效径向应力减小,桩-土界面处切应力几乎不受渗透系数变化的影响;渗透系数较大时,桩周土孔压分布较分散,最大有效径向应力出现在桩-土界面附近;渗透系数较小时,桩周土孔压分布较为集中,最大有效径向应力则出现在桩-土界面较远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动力相互作用 饱和土 Novak平面应变假定 三角形冲击荷载 时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水攻角下高速射弹的流固耦合特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想炎 于楠 +3 位作者 黄振贵 陈志华 马长胜 邱荣贤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15-3429,共15页
高速入水时弹体结构响应(变形)大小关系射弹能否安全入水。当前,基于刚体模型的高速入水数值计算方法无法深入揭示初始扰动影响下射弹入水过程中复杂多相流、水动力与弹体结构响应等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规律。为解决上述难题,基于流体力... 高速入水时弹体结构响应(变形)大小关系射弹能否安全入水。当前,基于刚体模型的高速入水数值计算方法无法深入揭示初始扰动影响下射弹入水过程中复杂多相流、水动力与弹体结构响应等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规律。为解决上述难题,基于流体力学和结构动力学,建立一种高速入水流固耦合数值计算方法,重点研究攻角对某型射弹高速入水过程的影响,分析攻角影响下空泡演化、冲击载荷、弹体运动与结构变形的相互耦合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攻角增大,弹体下表面与空泡壁面逐渐产生强烈撞击,迫使空泡壁面弯曲;对该型射弹,当攻角>3°时,射弹会因尾翼拍击液面出现第2次载荷峰值,此时射弹因沾湿产生弯矩,迫使射弹出现塑性应变,随入水深度增加,射弹形成明显的尾翼弯折,因沾湿产生的表面压力最大值超过10 MPa;攻角为2°时,射弹虽因弹头尾翼同时受力产生弯矩,但内部应力未超过弹体材料的屈服强度,未出现塑性变形,因此,对该型射弹,其安全入水攻角≤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高速斜入水 攻角 超空泡 结构变形 冲击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浪情形下舱囊组合体着水冲击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佳朋 武士轻 +3 位作者 张扬 雷江利 黄伟 竺梅芳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共12页
为了研究舱囊组合体在海浪情形下的着水冲击特性,文章基于某型返回舱和气囊的组合模型,利用LS-DYNA软件中的流固耦合算法、气囊仿真算法以及造波算法建立返回舱-气囊-波浪-空气的多介质耦合模型,模拟海浪情形下舱囊组合体的着水过程,并... 为了研究舱囊组合体在海浪情形下的着水冲击特性,文章基于某型返回舱和气囊的组合模型,利用LS-DYNA软件中的流固耦合算法、气囊仿真算法以及造波算法建立返回舱-气囊-波浪-空气的多介质耦合模型,模拟海浪情形下舱囊组合体的着水过程,并讨论不同入水角度和不同入水位置对返回舱过载、气囊内压以及气囊受力的影响。经分析可知,舱囊组合体入水角度越大,过载越小,随着入水角度的增大,气囊的内压峰值呈减小趋势。此外,舱囊组合体在海浪波峰处着水的过载明显小于在波谷处着水的过载,气囊系统的受力分布表现出明显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海上回收系统的设计和入水冲击试验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舱囊组合体 着水冲击 流固耦合 航天返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湿式离合器摩擦片表面微织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琳 蒙华 +3 位作者 冯宇 赵晓龙 魏超 严运兵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0-328,共9页
湿式离合器是车辆传动系统核心元件,在高速分离状态下易出现摩擦片和钢片之间的碰撞摩擦,由此引起离合器带排转矩的急剧增大,影响其传动效率和可靠性。因此,本文以降低离合器高速段碰摩带排转矩为目标,对摩擦片表面微织构进行了优化设... 湿式离合器是车辆传动系统核心元件,在高速分离状态下易出现摩擦片和钢片之间的碰撞摩擦,由此引起离合器带排转矩的急剧增大,影响其传动效率和可靠性。因此,本文以降低离合器高速段碰摩带排转矩为目标,对摩擦片表面微织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首先提出了摩擦片表面任意微织构形线参数化建模方法;然后选取了微织构的数量、深度、周向占比、径向占比和形线参数,构建了微织构优化的设计变量、约束条件和优化目标函数,通过将试验设计、模拟近似模型和搜索寻优相结合,建立了摩擦片表面微织构优化设计模型;最后进行了微织构优化前后的带排转矩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微织构可显著降低高速段碰摩带排转矩,并大幅推迟摩擦副高速碰摩现象出现的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离合器 流固耦合 碰撞摩擦 带排转矩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