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0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urbance observer based time-varying sliding mode control for uncertain mechanical system 被引量:12
1
作者 Binglong Cong Xiangdong Liu Zhen Che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2年第1期108-118,共11页
It is now well known that the time-varying sliding mode control (TVSMC)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global robustness against matched model uncertainties and disturbances. The accurate tracking problem of the mechanical... It is now well known that the time-varying sliding mode control (TVSMC)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global robustness against matched model uncertainties and disturbances. The accurate tracking problem of the mechanical system in the presence of the parametric uncertainty and external disturbance is addressed in the TVSMC framework. Firstly, an exponential TVSMC algorithm is designed and the main features are analyzed. Especially, the control parameter is obtained by solving an optimal problem. Subsequently, the global chattering problem in TVSMC is considered. To reduce the static error resulting from the continuous TVSMC algorithm, a disturbance observer based time-varying sliding mode control (DOTVSMC) algorithm is presented. The detailed design principle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closed-loop system under the composite controller are provided. Simulation results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hanical system time-varying sliding mode control (TVSMC) global sliding phase global chattering disturbance observ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汶河流域2001-2022年暴雨洪水特征及其关系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贾本有 黎东洲 +5 位作者 杨帆 孙晓明 高瑾瑾 苏琨 毕峥峥 范子武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6,共11页
科学认识流域实际发生暴雨洪水特征,总结洪水特征及其对致洪暴雨特征响应关系和产汇流规律,对流域洪水精准精细模拟与预报具有重要意义。以大汶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2001-2022年实测降雨洪水时间序列资料,整理了场次暴雨洪水,选取降水... 科学认识流域实际发生暴雨洪水特征,总结洪水特征及其对致洪暴雨特征响应关系和产汇流规律,对流域洪水精准精细模拟与预报具有重要意义。以大汶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2001-2022年实测降雨洪水时间序列资料,整理了场次暴雨洪水,选取降水空间矩、洪水集中度等指标表征暴雨洪水特征,采用Kendall秩相关分析研究暴雨洪水响应关系,并对流域降水-径流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大汶河洪水的流域降雨量呈东多西少特征,洪水相应的暴雨事件常覆盖全流域1/3~1/2的面积,暴雨中心多集中在上游大中型水库附近;(2)北支牟汶河子流域洪水总量统计均值大,是大汶河洪水的主要来源,其洪水特征值与致洪暴雨强度呈弱正相关,但与一阶降水空间矩呈负相关,表明子流域内部具有较强的调蓄能力,而南支柴汶河子流域则相反;(3)大汶河流域洪水产流表现为蓄满产流为主、兼有超渗产流的特点,其中大戴区间近22年降雨事件中产流很少,这与其区间特殊的富水性地质条件及灌区引水密切相关,需在流域水文模拟与洪水预报时特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次暴雨洪水 Kendall秩相关分析 降雨径流关系 产流机制 大汶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均匀载荷下天然气井井身结构力学性能试验
3
作者 李东印 李明亮 +3 位作者 王文 郝育喜 王伸 李红斌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0-411,共12页
在天然气与煤炭资源叠置区中,高强度的煤层开采造成的覆岩运移使保护煤柱内的天然气井井身结构发生径向挤压变形甚至破坏,从破坏区域扩散的天然气极易导致煤矿矿井发生火灾爆炸或人员中毒事故。为探明在天然气与煤炭交叉开采影响下,天... 在天然气与煤炭资源叠置区中,高强度的煤层开采造成的覆岩运移使保护煤柱内的天然气井井身结构发生径向挤压变形甚至破坏,从破坏区域扩散的天然气极易导致煤矿矿井发生火灾爆炸或人员中毒事故。为探明在天然气与煤炭交叉开采影响下,天然气井井身结构受到不均匀载荷时的力学性能,依据井身结构设计4类套管−水泥环组合体,将天然气井井身结构复杂的径向应力模型简化为单向受力模型,并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法(DIC)技术和RMT-150岩石力学实验仪开展套管−水泥环组合体的径向压缩试验和DIC测试试验,最后从不同材料的变形速率和力的传递规律角度对井身结构力学性能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外层为套管的井身结构,其力学性能显著优于最外层为水泥环的井身结构,井身结构的力学性能与材料的变形速率以及力的传递规律密切相关;组合体试件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力的传递规律呈现出由外至内逐渐减小的特点,试件最外层受到的力最大;当井身结构最外层为水泥环时,结构整体呈脆性,由于水泥环的变形速率大于套管导致水泥环和套管胶结面处出现裂缝,在拉应力作用下水泥环易发生脆性断裂;当井身结构最外层为套管时,结构整体呈弹塑性,在载荷作用下外层套管先发生压缩变形,内部水泥环在套管的挤压作用下产生内部裂隙,但在套管的约束下未出现断裂,试件整体呈径向压缩变形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均匀载荷 井身结构 力学性能 数字图像相关法 径向压缩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SA-MLP的高瓦斯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与应用
4
作者 张杰 杨科 廖旭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8-145,共8页
为解决瓦斯涌出量与影响因素耦合性差,提高模型预测能力,提出1种基于TSA-MLP的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首先,通过Pearson算法筛选影响瓦斯涌出量主控因素;其次,引入Wigner-Ville分布获取数据时频特征,设计时序自注意力(temporal self-atten... 为解决瓦斯涌出量与影响因素耦合性差,提高模型预测能力,提出1种基于TSA-MLP的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首先,通过Pearson算法筛选影响瓦斯涌出量主控因素;其次,引入Wigner-Ville分布获取数据时频特征,设计时序自注意力(temporal self-attention,TSA)模块提取时频特征的关键信息;最后,通过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ron,MLP)特征增强模块融合局部与全局特征,实现瓦斯涌出量变化的精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TSA-MLP模型对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变化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同时以不同工作面数据集验证了模型的泛化能力。研究结果可为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提供有效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涌出量预测 相关性分析 注意力机制 泛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注意力关联关系建模的医院招聘人岗智能匹配研究
5
作者 张茜 白琳 +1 位作者 杨丽娜 李陶深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9-360,共12页
针对医院人才招聘中人岗匹配智能化程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注意力深度学习与属性关联分析的人岗匹配模型。模型首先构建属性级的文本契合度预测模块,模块采用BERT技术获取细化的文本高级语义特征,提高简历与岗位需求说明书的属... 针对医院人才招聘中人岗匹配智能化程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注意力深度学习与属性关联分析的人岗匹配模型。模型首先构建属性级的文本契合度预测模块,模块采用BERT技术获取细化的文本高级语义特征,提高简历与岗位需求说明书的属性级匹配预测准确性;其次,设计一种自注意力深度学习网络对多种属性的预测进行优化组合;然后基于深度全连接网络,建立从多种属性预测的优化组合到人岗匹配预测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最终实现基于多属性预测优化组合的人岗智能匹配。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医学类招聘数据集上的精度达到86.2%,显著提高了人岗智能匹配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招聘 人岗匹配 自注意力机制 属性关联关系建模 深度学习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梨形孢与复合肥组合施用对水稻机插秧秧苗素质的影响
6
作者 何勇 张诗骞 +5 位作者 王志成 詹逍康 丁一可 刘晓瑞 马素素 田志宏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2-422,共11页
【目的】探索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在水稻生产中的使用方式及应用效果。【方法】以泰优203和ZY246籼稻品种为研究材料,以1 g/L的印度梨形孢菌液为基准施用量,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综合评估了印度梨形孢、复合肥及其组... 【目的】探索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在水稻生产中的使用方式及应用效果。【方法】以泰优203和ZY246籼稻品种为研究材料,以1 g/L的印度梨形孢菌液为基准施用量,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综合评估了印度梨形孢、复合肥及其组合施用三种处理方式对水稻机插秧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复合肥不会影响印度梨形孢在水稻根部的正常定殖,可以将印度梨形孢与复合肥组合施用;两者的组合施用不仅能显著促进秧苗生长,提高秧苗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硝酸还原酶活性,还能促进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本研究不仅深化了对印度梨形孢促进水稻生长机制的理解,而且为印度梨形孢在水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尤其是机插秧育秧环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梨形孢 水稻机插秧育秧 秧苗素质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BA模型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预测研究
7
作者 高苏 吴志强 +1 位作者 杨宏刚 邵海元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221,共10页
【目的】支护结构的变形对深基坑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为了更准确地预测深基坑开挖引起的支护结构变形,以变形数据的时空特征为切入点【方法】构建了融合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系数、时空卷积神经网络(Spatio-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ur... 【目的】支护结构的变形对深基坑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为了更准确地预测深基坑开挖引起的支护结构变形,以变形数据的时空特征为切入点【方法】构建了融合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系数、时空卷积神经网络(Spatio-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Bi-directional Long-Short Term Memory)和注意力(Attention)机制的新型变形预测模型(SSBA)。【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参数相关性分析发现基坑变形与开挖深度、开挖阶段呈正相关,与支撑轴力呈负相关,且开挖深度对变形的影响程度最大;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支护结构的变形小于规范值,表明内支撑系统有效地限制了墙体的侧向位移,支护结构设计合理。与4种基准模型相比,SSBA模型取得最小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值,最大的确定系数值,表明该模型能更准确的预测支护结构变形;SSBA模型也能够较准确的预测不同测点的变形值,表明该模型据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和可靠性;选取苏州6号线某基坑的现场监测数据进行试验发现SSBA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地连墙变形,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普适性。【结论】SSBA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基坑支护结构变形,为工程施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地连墙变形 参数相关性 深度学习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图融合和时序流注意力网络用于交通流预测
8
作者 闫敬 王祥 郑铮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70,共5页
为准确预测交通流量有利于优化交通管理、提高交通效率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动静态图融合和时序流注意力网络。通过图卷积网络捕捉动态和静态的空间相关性,引入流注意力机制,有效缓解二次复杂度问题;设计时间相关性建模(temporal correla... 为准确预测交通流量有利于优化交通管理、提高交通效率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动静态图融合和时序流注意力网络。通过图卷积网络捕捉动态和静态的空间相关性,引入流注意力机制,有效缓解二次复杂度问题;设计时间相关性建模(temporal correlation modeling,TCM)模块替换流注意力机制的线性变换方法,以增强模型的时序建模能力。在4个真实世界的交通数据集上进行了大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具有优越的性能,并且明显优于基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预测 时空相关性 流注意力机制 图卷积网络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等级金徽酒大曲贮藏过程中的细菌群落演替规律和组装机制
9
作者 任海伟 李云帆 +6 位作者 阿丽米热·克热穆 马东林 郭晓鹏 张丙云 张智良 李彦涛 尉军强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8-119,共12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等级金徽酒大曲贮藏过程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和理化指标动态变化,利用冗余分析研究细菌菌属和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合中性理论模型和零模型探究不同等级大曲贮藏过程中的细菌群落组装机制。结果表明,贮藏...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等级金徽酒大曲贮藏过程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和理化指标动态变化,利用冗余分析研究细菌菌属和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合中性理论模型和零模型探究不同等级大曲贮藏过程中的细菌群落组装机制。结果表明,贮藏期间不同等级大曲的水分含量呈增加趋势,酸度则呈下降趋势,二者分别在11%~13%和0.9~1.3 mmol/10 g范围,符合QB/T 4259-2011《浓香大曲》标准;氨基酸态氮含量(3.4~4.7 g/kg)、糖化力(194.4~251.0 mg/(g·h))、发酵力(0.35~0.42 g/(0.5 g·72 h))和酯化力(148.7~391.1 mg/(50 g·7 d))均呈上升趋势。厚壁菌门(Firmicutes,61.3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22.98%)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7.25%)是优势菌门,芽孢杆菌(Bacillus,29.58%)、明串珠菌(Leuconostoc,9.51%)等为优势菌属,芽孢杆菌与乳酸菌群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乳酸菌属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不同等级大曲差异细菌包括芽孢杆菌、高温放线菌(Thermoactinomyces)等,其中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和高温放线菌等是贮藏0、45、90 d大曲的主要差异细菌。泛菌(Pantoea)、糖多孢菌和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与酯化力、发酵力、氨基酸态氮含量呈正相关。细菌菌群参与代谢活动的程度不同,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等11条代谢途径存在显著差异。细菌群落组装随机性过程中漂变占主导地位,酯化力、发酵力、水分含量、酸度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可能是贮藏过程中细菌群落组装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结合中性理论模型与零模型解析金徽酒大曲贮藏期间细菌群落演替和组装规律,为探析陇派浓香型大曲的内在变化规律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大曲 贮藏期 细菌群落结构 相关性分析 功能预测 群落组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LSTM-AM-ResNet组合模型的山西焦煤价格预测
10
作者 樊园杰 睢祎平 张磊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1,共10页
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其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与能源市场稳定,因此对煤炭价格进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煤炭价格受政策与供求关系影响大、多呈现非线性的变化趋势,且目前存在的煤价预测方法存在滞后性大等问题... 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其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与能源市场稳定,因此对煤炭价格进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煤炭价格受政策与供求关系影响大、多呈现非线性的变化趋势,且目前存在的煤价预测方法存在滞后性大等问题,以山西焦煤价格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煤炭价格的多种因素,并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算法来解决煤价预测问题。综合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注意力机制和残差神经网络的优势,构建双向长短期残差神经网络(BiLSTM-AM-ResNet)进行山西焦煤价格预测实验。采集2012-2023年的山西焦煤价格周度数据作为实验数据,对其进行空缺值处理和归一化处理,绘制相关系数热图并确定模型输入特征类型,进而简化模型并提高预测准确率与预测速度。通过模型预测实验得出,经BiLSTM-AM-ResNet模型预测的山西焦煤价格与实际煤价的发展趋势有着较高的线性拟合性,且预测结果与真实煤价在数值上非常接近,预测准确率达到了95.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煤价格预测 长短期记忆网络 注意力机制 残差神经网络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Autoformer的地浸采铀溶浸液酸浓度预测研究
11
作者 刘志锋 林芝宁 +4 位作者 阳奕汉 王如意 张传飞 梁大业 唐俊贤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98,共10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铀矿开采效率直接影响核能发展与能源转型进程。在酸法地浸采铀工艺中,精准预测溶浸液酸浓度对提升铀的浸出率、保护矿区环境及设备安全具有重要工程价值。提出了基于自相关机制和自注意力机制的iAutofo...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铀矿开采效率直接影响核能发展与能源转型进程。在酸法地浸采铀工艺中,精准预测溶浸液酸浓度对提升铀的浸出率、保护矿区环境及设备安全具有重要工程价值。提出了基于自相关机制和自注意力机制的iAutoformer模型,通过对历史时间序列自相关性进行加权并滚动聚合,发掘序列的周期性并揭示更多隐藏因素,扩展了信息的利用率,从而获得更好的预测结果。试验平均结果表明,iAutoformer模型相较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2000)模型能够在小数值波动中发现序列变化规律,在试验平均结果中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由0.232下降至0.205、均方误差(Mean Square Error,MSE)由0.089下降至0.072;相较iTransformer(Inverted Transformer,2023)及PatchTST(Patch Time Series Transformer,2022),模型在周期性变化明显的预测结果中更能拟合真实数值,MAE分别下降0.005、0.004,MSE均下降0.003。从地浸采铀现场生产环境角度出发提出预测方法,通过学习历史数据中的规律,对未来溶浸液酸浓度进行实时预测,能够有效地调节溶浸液酸浓度、提高生产效率、助力铀矿山的智能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深度学习 自相关机制 时间序列预测 TRANS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能源利用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及其形成机制
12
作者 薛建春 丁志斌 曹凌辰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98-1408,共11页
探索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对于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促进区域协同减污降碳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超效率松弛测度模型测算黄河流域各城市能源利用效率,借助引力模型描述其空间关联关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QA... 探索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对于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促进区域协同减污降碳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超效率松弛测度模型测算黄河流域各城市能源利用效率,借助引力模型描述其空间关联关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QAP回归模型探索能源利用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显示:黄河流域能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空间关联性,但关联紧密程度不强;鄂尔多斯、东营、榆林、郑州和济南位于关联网络的中心,滨州、泰安、海东、吴忠和巴彦淖尔等处于网络边缘位置,“鄂尔多斯→银川”“榆林→银川”和“榆林→庆阳”等关联关系是关联网络重要关系枢纽;空间关联网络的4个聚类板块内外溢出关系明显;地理近邻、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绿色创新水平相近的城市之间更易形成能源利用效率关联网络,平均气温、流域近邻、城镇化率、技术进步等是影响关联网络形成的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利用效率 空间关联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形成机制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CNN-BiGRU-Attention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
13
作者 李科 潘庭龙 许德智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8,共9页
为解决电力负荷关键特征难以提取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门控循环单元-注意力机制(multi-scal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bi-directional gated recurrent unit-Attention,MSCNN-BiGRU-Attention)的组合模型... 为解决电力负荷关键特征难以提取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门控循环单元-注意力机制(multi-scal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bi-directional gated recurrent unit-Attention,MSCNN-BiGRU-Attention)的组合模型进行短期电力负荷预测。首先,通过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电力负荷数据集的相关性,筛选出相关性较高的特征,构建电力负荷数据集;其次,将数据输入到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multi-scal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MSCNN),对电力负荷数据进行多尺度的时序提取;然后,将提取后的时序特征输入到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directional gated recurrent unit,BiGRU)神经网络进行时序预测,并通过注意力(Attention)机制对时序特征进行过滤和筛选;最后,通过全连接层整合输出预测值。以澳大利亚某地区3年的多维电力负荷数据作为数据集,并设置5种对照组模型。同时选用国内南方某地区2年的多维电力负荷数据作为模型验证数据集。结果表明,相较其他模型,MSCNN-BiGRU-Attention组合模型能够取得更好的预测效果,有效解决区域级电力负荷关键特征难以提取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负荷预测 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 双向门控循环单元 注意力机制 深度学习 Spearman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鹤岗区域地震特征与矿井冲击地压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兰天伟 唐小富 +4 位作者 赵文琪 郭维强 张志佳 王顺翔 路凯翔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5-113,共9页
天然地震与矿井冲击地压均为地壳岩体应力释放的瞬态破裂过程。目前研究主要是从地质动力环境或震源机制解单方面对地震与冲击地压相关性进行研究。而研究二者在地质动力环境、时空、震源解特征等方面的相关性,可为矿区动态风险评估提... 天然地震与矿井冲击地压均为地壳岩体应力释放的瞬态破裂过程。目前研究主要是从地质动力环境或震源机制解单方面对地震与冲击地压相关性进行研究。而研究二者在地质动力环境、时空、震源解特征等方面的相关性,可为矿区动态风险评估提供新参数,提升预警精度。以鹤岗区域天然地震和矿井冲击地压为研究背景,基于地震台与流动地震监测台站多平台的地震数据,分析鹤岗区域地震特征与矿井冲击地压所处的地质动力环境,以及在时空方面的相关性。研究表明:①鹤岗南部矿区地震活动显著,呈NNE向条带展布,而矿井冲击地压呈NE向展布,二者呈“平行共轭”关系,与区域大型地质构造依兰−伊通断裂带的地震活动NE向展布规律一致,表明鹤岗南部矿区的地壳活动性受到区域地质动力环境的控制作用。②通过对同一周期内的地震与矿井冲击地压发生的时间、位置、频次等相关性分析,表明二者在时空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峻德煤矿井田范围的地震震级为1.2~1.6,发震频次为2~5,矿井冲击地压发生主要集中于1.4级震级等值线附近,5次频次等值线附近,小震频发反映了区域地壳的能量处于缓慢释放阶段,有利于矿井冲击地压的孕育。③通过震源机制解的分析,揭示了地震与矿井大能量微震事件的压应力轴方向一致,具有统一的构造应力场和能量条件,表明鹤岗区域地震与矿井冲击地压具有统一的地质动力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地震 矿井冲击地压 地质动力环境 时空相关性 震源机制解 大能量微震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T-DIC的冻融裂隙砂岩裂纹扩展规律及损伤演化特征
15
作者 张春阳 胡凯兵 +1 位作者 赵尔丞 谭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302,共10页
针对冻融循环作用下寒区岩石易发生力学性能劣化问题,结合单轴压缩试验以及三维数字图像技术(XT-DIC),研究冻融损伤后完整和预制裂隙倾角分别为0°、45°、90°的砂岩试件的力学行为和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预制裂隙和冻... 针对冻融循环作用下寒区岩石易发生力学性能劣化问题,结合单轴压缩试验以及三维数字图像技术(XT-DIC),研究冻融损伤后完整和预制裂隙倾角分别为0°、45°、90°的砂岩试件的力学行为和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预制裂隙和冻融循环作用会显著劣化砂岩的力学性能,且冻融试件的损伤累积显著滞后于未冻融试件;峰值强度与冻融次数呈线性负相关,表观刚度与冻融次数呈指数负相关,裂纹扩展所需时间与冻融次数呈正相关;在单轴压缩下裂纹主应变的演化经历近似水平变化、缓慢增长、急剧增长3个阶段,试件最终破坏模式主要受预制裂隙倾角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寒区岩体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单轴压缩 预制裂隙砂岩 数字图像技术 裂纹扩展规律 损伤演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空间相关性的MSCNN LSTM Attention能见度预测模型
16
作者 王小建 苏彤 +6 位作者 马飞 林智婕 白元旦 郭庆元 魏俊涛 黄凯 徐玉凤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2-1632,共11页
准确预测能见度对保障交通运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方法在能见度预测时对影响因素空间相关性考虑不足导致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研究构建了一种考虑空间相关性的能见度预测模型。利用一维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Multi-Scale Convoluti... 准确预测能见度对保障交通运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方法在能见度预测时对影响因素空间相关性考虑不足导致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研究构建了一种考虑空间相关性的能见度预测模型。利用一维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Multi-Scal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MSCNN)提取能见度以预测各影响因素下不同精细度的空间特征,并将其进行线性融合得到多因素空间特征,实现对能见度预测影响因素的空间特征提取;利用Attention机制加强对关键信息关注的优势以对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Short 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 LSTM)方法进行改进,进而增强模型对重要时序信息关注的能力和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实现在考虑影响因素空间相关性下对能见度的预测。以2021—2023年西安市逐时气象数据和污染物数据为试验数据,采用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R2指标对模型进行评价。试验结果显示,研究模型MAE下降26.3%~39.1%,RMSE下降25%~40%,R2提升3.7%~16.4%,能见度预测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能见度预测 空间相关性 一维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粉化学成分对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熵权-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浩 夏玉蓉 +4 位作者 费海林 陈良军 任晓健 程峥明 赵令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6,共9页
以前期研究成果盾粉为研究对象,采用熔融共混与热压相结合的工艺,将不同化学成分的盾粉替代50%滑石粉与聚乙烯复合制备盾粉/木塑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分析,同时使用熵权-... 以前期研究成果盾粉为研究对象,采用熔融共混与热压相结合的工艺,将不同化学成分的盾粉替代50%滑石粉与聚乙烯复合制备盾粉/木塑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分析,同时使用熵权-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盾粉化学成分对盾粉/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多孔结构的盾粉,其比表面积大,吸附性好,使其被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PE)包裹,马来酸酐基团能够与盾粉表面的—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稳定的化学键,增强了界面相容性。盾粉化学成分对盾粉/木塑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综合关联度排序为CaO(氧化钙)>Fe_(x)O_(y)(铁氧化合物)>MnO(氧化锰)>P_(2)O_(5)(五氧化二磷)>SiO_(2)(二氧化硅)>MgO(氧化镁)>Al_(2)O_(3)(三氧化二铝)>SO_(3)(三氧化硫);盾粉化学成分对盾粉/木塑复合材料弯曲强度的综合关联度排序为CaO>Fe_(x)O_(y)>MnO>P_(2)O_(5)>SiO_(2)>MgO>Al_(2)O_(3)>SO_(3);盾粉化学成分对盾粉/木塑复合材料冲击强度的综合关联度排序为CaO>Fe_(x)O_(y)>P_(2)O_(5)>MnO>SiO_(2)>Al_(2)O_(3)>MgO>SO_(3)。说明盾粉中CaO,Fe_(x)O_(y)是提高盾粉/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成分,而SO_(3)则对性能提高起负面影响。为盾粉的配方设计提供了明确的优化方向,即提高CaO和Fe_(x)O_(y)含量,并减少SO_(3)含量,以提升木塑复合材料的整体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粉 木塑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熵权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空间关联网络演化及机制研究——基于七大城市群的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思齐 赵媛 郭付友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8,共12页
研究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空间关联网络对于深化该区域功能分工和凝聚增长动力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为研究区,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城市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并利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构建2010—2019年高质量发... 研究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空间关联网络对于深化该区域功能分工和凝聚增长动力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为研究区,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城市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并利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构建2010—2019年高质量发展空间关联网络,进而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QAP分析法研究其结构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空间关联网络的复杂性和通达性整体增强,紧密性增幅微弱,等级性均不明显;(2)空间关联网络中节点城市所发挥的作用具有差异,伴随时间推移,吕梁、定西、临汾、郑州等城市的网络引领能力和传递能力强势崛起,咸阳、宝鸡、西安、阳泉等城市的网络调节能力逐渐加强;(3)空间关联网络中4类板块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板块边界与城市群边界具有较高重叠性,以呼包鄂榆城市群、中原城市群为主的“净溢出”板块涓滴作用显著,以晋中城市群为主的“净受益”板块极化作用突出;(4)经济发展、政府干预、城镇化水平的地区差异可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关联效应,地理邻近、相似的产业结构和信息化水平也具有同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空间关联网络 网络演化 驱动机制 黄河流域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注意力机制的CNN-LSTM模型预测蒸发皿蒸发量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少恒 严新军 +2 位作者 韩克武 王旭 杨怡民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1,共7页
蒸发量数据对于水循环机制理解、水资源规划和农业灌溉管理等领域至关重要。基于新疆吐鲁番地区1973~2022年的逐日气象数据,按各气象因素重要性进行分组,以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模型为基础模型,融入注意力机制(A... 蒸发量数据对于水循环机制理解、水资源规划和农业灌溉管理等领域至关重要。基于新疆吐鲁番地区1973~2022年的逐日气象数据,按各气象因素重要性进行分组,以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模型为基础模型,融入注意力机制(Attention)以增强模型对关键气象因素的识别和处理能力,构建了一种CNN-LSTM-Attention组合模型来预测蒸发皿蒸发量。将该组合模型与单一模型CNN、LSTM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吐鲁番地区气象站蒸发皿观测数据验证模型的预测精度。研究表明:无论是单一模型还是组合模型,预测精度随输入气象因素增多而提升;组合模型在预测蒸发量方面显著优于传统单一模型,决定系数达到了0.96,相较于传统单一模型CNN、LSTM分别提高了5.4%和6.4%。研究成果可为水资源管理提供数据驱动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皿蒸发量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斯皮尔曼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处理硅基气凝胶力学性能规律与动态分析
20
作者 周玉贵 陈之伟 +1 位作者 苏冬 季惠明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01-6006,共6页
以硅溶胶为前驱体,经酸碱催化与莫来石纤维毡浸渍复合,通过凝胶老化、超临界干燥等工艺制备莫来石纤维增强硅基气凝胶隔热材料,采用SEM、XRD、红外光谱和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等方法,研究高温处理硅基气凝胶材料力学性能规律与动态响应,并... 以硅溶胶为前驱体,经酸碱催化与莫来石纤维毡浸渍复合,通过凝胶老化、超临界干燥等工艺制备莫来石纤维增强硅基气凝胶隔热材料,采用SEM、XRD、红外光谱和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等方法,研究高温处理硅基气凝胶材料力学性能规律与动态响应,并表征高温下微观结构变化等。结果表明,硅基气凝胶隔热材料表现出轻质(0.39 g/cm^(3))、较低热导率1000℃时0.068 W/(m·K)及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其压缩强度及模量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而增大,在1000℃测试时形变10%的压缩强度约0.4253 MPa,比室温时提高了43.3%,压缩应变-位移场分布情况说明了压缩力在材料内部传递过程中逐渐递减。室温时拉伸强度约为1.39 MPa,在1000℃拉伸试验时其拉伸强度比室温时提高了102.2%,高温处理有助于拉伸应变场分布更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处理 气凝胶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