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vel time-frequency differential space-time modulation for multi-antenna OFDM systems
1
作者 Tian Jifeng Jiang Haining Song Wentao Luo Hanwen Xu Youyu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6年第1期54-58,共5页
Differential space-time (DST) modulation has been proposed recently for multiple-antenna systems over Rayleigh fading channels, where neither the transmitter nor the receiver knows the fading coefficients. Among exi... Differential space-time (DST) modulation has been proposed recently for multiple-antenna systems over Rayleigh fading channels, where neither the transmitter nor the receiver knows the fading coefficients. Among existing schemes, differential modulation is always performed in the time domain and suffers performance degradations in frequency-selective fading channels. In order to combat the fast time and frequency-selective fading, a novel time-frequency differential space-time (TF-DST) modulation scheme, which adopts differential modulation in both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s, is proposed for multi-antenna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system. A corresponding suboptimal yet low-complexity non-coherent detection approach is also proposed.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system is robust for time and frequency-selective Rayleigh fading chann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erential space-time modulation MIMO OFDM time-varying chann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gital modulation classification using multi-layer perceptron and time-frequency features
2
作者 Yuan Ye Mei Wenb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7年第2期249-254,共6页
Considering that real communication signals corrupted by noise are generally nonstationary, and timefrequency distributions are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he analysis of nonstationary signals, time-frequency distributio... Considering that real communication signals corrupted by noise are generally nonstationary, and timefrequency distributions are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he analysis of nonstationary signals, time-frequency distributions are introduced for the modulation classification of communication signals: The extracted time-frequency features have good classification information, and they are insensitive to 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 variation. According to good classification by the correct rate of a neural network classifier, a multilayer perceptron (MLP) classifier with better generalization, as well as, addition of time-frequency features set for classifying six different modulation types has been proposed. Computer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MLP classifier outperforms the decision-theoretic classifier at low SNRs, and the classification experiments for real MPSK signals verify engineering significance of the MLP classifi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modulation classification time-frequency feature time-frequency distribution Multi-layer perceptr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fferential modulation based on space-time block codes
3
作者 李正权 胡光锐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4年第3期407-412,共6页
A differential modulation scheme using space-time block codes is put forward. Compared with other schemes, our scheme has lower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and has a simpler decoder. In the case of three or four transmit... A differential modulation scheme using space-time block codes is put forward. Compared with other schemes, our scheme has lower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and has a simpler decoder. In the case of three or four transmitter antennas, our scheme has a higher rate a higher coding gain and a lower bit error rate for a given rate. Then we made simulations for space-time block codes as well as group codes in the case of two, three, four and five transmit antennas. The simulations prove that using two transmit antennas, one receive antenna and code rate of 4 bits/s/Hz, the differential STBC method outperform the differential group codes method by 4 dB. Useing three, four and five transmit antennas, one receive antenna, and code rate of 3 bits/s/Hz are adopted, the differential STBC method outperform the differential group codes method by 5 dB, 6. 5 dB and 7 dB, respectively. In other words, the differential modulation scheme based on space-time block code is bett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differential modulation sche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e-time block code coding gain differential modulation bit error r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asi-LFM radar waveform recognition based on 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 and time-frequency analysis 被引量:3
4
作者 XIE Cunxiang ZHANG Limin ZHONG Zhaoge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1年第5期1130-1142,共13页
Recent advances in electronics have increased the complexity of radar signal modulation.The quasi-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quasi-LFM)radar waveforms(LFM,Frank code,P1−P4 code)have similar time-frequency distributio... Recent advances in electronics have increased the complexity of radar signal modulation.The quasi-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quasi-LFM)radar waveforms(LFM,Frank code,P1−P4 code)have similar time-frequency distributions,and it is difficult to identify such signals using traditional time-frequency analysis methods.To solve this problem,this paper proposes an algorithm for automatic recognition of quasi-LFM radar waveforms based on 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 and time-frequency analysis.First of all,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 and the Wigner-Ville distribution(WVD)a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main ridgelines and the tilt angle of the target component in WVD.Next,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target component's width in the signal's WVD is calculated.Finally,an assembled classifier using neural network is built to recognize different waveforms by automatically combining the three features.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recognition rat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reaches 94.17%under 0 dB.When the training data set and the test data set are mixed with noise,the recognition rate reaches 89.93%.The best recognition accuracy is achieved when the size of the training set is taken as 400.The algorithm complexity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real-time recogn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si-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quasi-LFM)radar waveform time-frequency distribution 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FrFT) assembled classifi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发射时隙的可见光通信差分脉冲位置调制
5
作者 熊强强 严林波 樊鑫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9-184,共6页
在可见光通信系统中,若脉冲信号出现问题,会导致信号失真和码间干扰,严重影响光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传统的差分脉冲位置调制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发射时隙和信道特性对脉冲位置的影响,从而导致解调时的误差和性能下降。提出考虑发射时隙的... 在可见光通信系统中,若脉冲信号出现问题,会导致信号失真和码间干扰,严重影响光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传统的差分脉冲位置调制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发射时隙和信道特性对脉冲位置的影响,从而导致解调时的误差和性能下降。提出考虑发射时隙的可见光通信差分脉冲位置调制方法。基于可见光通信模型,选择链路中漫反射传输类型,获取通信系统的脉冲信号响应关系。基于响应关系确定脉冲延迟影响因素,对标链路中脉冲延迟与发射时隙的频率关系,参考上下边界理论,计算差分脉冲位置调制边界范围。根据调制边界,考虑信道脉冲发射时隙,确定差分脉冲位置调制方程,实现可见光通信差分脉冲位置调制方法设计。实验结果表明:以可见光通信系统中不同传输路径为测试对象,当路径出现脉冲延迟时,所研究方法可以保证较低的带宽-功率指数,稳定地实现通信系统的脉冲调制,以此降低路径中的传输误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时隙 可见光通信 差分脉冲位置调制 调制方式 脉冲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分割策略的差分空间调制算法研究及性能优化
6
作者 王婵飞 崔永艳 +1 位作者 何继爱 许亚美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7-722,共6页
差分空间调制(DSM)是一种多天线技术,通过在该技术中融合集分割策略,提出了基于集分割策略的差分空间调制算法。该算法引入冗余码设计,重新设计了DSM系统发射端的符号调制规则,实现了集合分割的操作,既保持了频谱效率的提升,又通过增强... 差分空间调制(DSM)是一种多天线技术,通过在该技术中融合集分割策略,提出了基于集分割策略的差分空间调制算法。该算法引入冗余码设计,重新设计了DSM系统发射端的符号调制规则,实现了集合分割的操作,既保持了频谱效率的提升,又通过增强同一信息块内所有调制符号间的关联性,显著增强了编码增益。通过进一步设计天线激活矩阵,对在仅使用两根发射天线场景下的系统性能进行了优化。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相比于传统DSM系统,在相同的频谱效率下,展现出更低的误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调制 差分空间调制 集分割 编码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光差频调制全Stokes矢量测量及修正方法研究
7
作者 白沁 张瑞 +2 位作者 薛鹏 王志斌 孔泉慧子 《光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32,共8页
为实现全Stokes矢量的高精度测量,提出一种双弹光调制器(photoelectric modulator,PEM)的互差频调制全Stokes矢量测量方法。利用两种不同频率的PEM对入射光进行差频调制,被测偏振矢量与PEM相位延迟幅值同时被调制在不同的差频分量中。... 为实现全Stokes矢量的高精度测量,提出一种双弹光调制器(photoelectric modulator,PEM)的互差频调制全Stokes矢量测量方法。利用两种不同频率的PEM对入射光进行差频调制,被测偏振矢量与PEM相位延迟幅值同时被调制在不同的差频分量中。通过奇次差频分量相除操作,可实时获得PEM相位延迟幅值。结合不同差频分量,精确获得被测光Stokes矢量。该方法可减小PEM测量系统中相位延迟幅值波动引入的误差。理论及实验分析结果显示,测得Stokes矢量方差在10^(-5)量级,该方法将对高精度偏振测量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光差频调制 Stokes矢量 相位延迟幅值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微秒级超高速椭偏测量研究
8
作者 王赛飞 张瑞 +2 位作者 薛鹏 徐承雨 王志斌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9-867,共9页
针对传统机械旋转补偿器型椭偏测量时间分辨率低、稳定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穆勒矩阵求解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超高速弹光调制实现了全穆勒矩阵微秒级测量。首先,通过对双驱动弹光调制器(photoelasticmodulator,P... 针对传统机械旋转补偿器型椭偏测量时间分辨率低、稳定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穆勒矩阵求解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超高速弹光调制实现了全穆勒矩阵微秒级测量。首先,通过对双驱动弹光调制器(photoelasticmodulator,PEM)的工作模式展开研究,证明了在纯行波模式下,能够实现快轴方向的快速且周期性的旋转;然后,设计并加工了驱动频率分别为60kHz和100kHz的PEMs,构建了基于双驱动PEM的超高速椭偏测量模型,通过差分进化算法进行光强拟合,建立了穆勒矩阵求解系统模型,求解得到其光学周期在微秒级,对样品穆勒矩阵所有元素拟合的均方误差均小于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光调制器 超高速快轴旋转 差分进化算法 穆勒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光调制的稳频与移频技术在差分吸收激光雷达中的应用
9
作者 何奥 刘林美 +4 位作者 于光保 杨勇 林鑫 林兆祥 李发泉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3-262,共10页
传统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探测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时存在激光稳频系统复杂及吸收谷λ_(off)激光稳定度低的问题。本文采用低压分子吸收光谱稳频,结合电光调制移频的方法,通过单种子激光器实现稳定的吸收峰λ_(on)与吸收谷λ_(off)激光交替输... 传统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探测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时存在激光稳频系统复杂及吸收谷λ_(off)激光稳定度低的问题。本文采用低压分子吸收光谱稳频,结合电光调制移频的方法,通过单种子激光器实现稳定的吸收峰λ_(on)与吸收谷λ_(off)激光交替输出。在搭建的稳频与移频系统中,通过测量二氧化碳的光学厚度值,然后将激光频率稳定在二氧化碳吸收峰(1572.3340 nm)处,再通过电光调制的方法将激光频率移频10 GHz,以得到稳定在二氧化碳吸收谷底的λ_(off)激光。结果表明,该系统输出的吸收峰λ_(on)稳频精度达到3.43 MHz,且吸收谷λ_(off)激光稳定度与λ_(on)一致,显著提升了λ_(on)和λ_(off)激光的稳定性。该工作为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种子光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同时稳λ_(on)和λ_(off)的方法,对提高差分吸收二氧化碳激光雷达的数据反演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光调制 差分吸收 激光稳频 激光移频 低压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期望传播的差分空间调制信号检测算法
10
作者 邵华 王淳 +2 位作者 曹荻非 李卫 张海君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0-599,共10页
设计高效且复杂度低的检测算法是差分空间调制(DSM)系统中的一大关键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多相移键控差分空间调制系统的贝叶斯期望传播(EP)信号检测方法,将DSM的信号检测问题转化为待检测信号的参数估计问题,通过迭代估计先验和后验分... 设计高效且复杂度低的检测算法是差分空间调制(DSM)系统中的一大关键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多相移键控差分空间调制系统的贝叶斯期望传播(EP)信号检测方法,将DSM的信号检测问题转化为待检测信号的参数估计问题,通过迭代估计先验和后验分布的参数,获得检测信号的估计值。该算法将原始的信号检测问题分解为天线域信息和星座域信息两部分,其中天线域检测通过期望传播算法迭代求取,星座域比特通过迭代过程中最优解调获得,降低了算法复杂度。进一步地,该文针对传统期望传播方法中噪声参数进行了扩展,在迭代过程中不断调整噪声项的矩估计,获得了比传统方案更好的性能。该文对所提近最优解调方案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案性能优于传统线性检测方案;所提的基于期望传播的噪声修正方案性能优于传统恒值方案;在不同天线配置和调制阶数情况下,所提方案均能够快速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空间调制 MIMO检测 期望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高压电机驱动系统低频传导电磁干扰建模研究
11
作者 张宇 韩寻 +2 位作者 李藩为 王君松 黄文新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43,共9页
为了解决航空高压电机驱动系统在低频段传导电磁干扰(EMI)建模的难题,提出一种针对脉冲宽度调制(PWM)逆变器的共模和差模噪声回路建模方法。通过定量分析和仿真计算,深入研究了逆变器调制比(与电机转速正相关)对共模和差模噪声各次谐波... 为了解决航空高压电机驱动系统在低频段传导电磁干扰(EMI)建模的难题,提出一种针对脉冲宽度调制(PWM)逆变器的共模和差模噪声回路建模方法。通过定量分析和仿真计算,深入研究了逆变器调制比(与电机转速正相关)对共模和差模噪声各次谐波分量的影响。基于此模型,在270 V/1.5 kW高压电机驱动系统样机上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测试数据与建模计算结果的误差小于6 dB,模型能够准确反映低频段传导噪声特性,为优化逆变器电源线滤波器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减小滤波器体积,提高系统功率密度,为航空电机驱动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兼容 传导发射 脉冲宽度调制逆变器 低频噪声 电磁干扰滤波器 共模干扰 差模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载波索引差分混沌移位键控通信方案
12
作者 孟竹 杨华 +1 位作者 马新玉 蒋国平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0-658,共9页
为提高载波索引差分混沌移位键控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和频谱效率,提出一种并行载波索引差分混沌移位键控通信方案。发射端重复使用有限的载波索引资源进行多次索引调制,生成多路信息信号并借助正交Walsh码实现并行传输;接收端利用各路信... 为提高载波索引差分混沌移位键控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和频谱效率,提出一种并行载波索引差分混沌移位键控通信方案。发射端重复使用有限的载波索引资源进行多次索引调制,生成多路信息信号并借助正交Walsh码实现并行传输;接收端利用各路信息信号之间的相似性,在分段降噪和不同路信息信号之间相关值的基础上完成解调。推导所提方案在加性高斯白噪声和多径Rayleigh衰落信道中的理论误码率(bit error rate, BER)并完成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案不但可以大幅提升频谱效率,而且可以明显改善BER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混沌移位键控 载波索引调制 WALSH码 频谱效率 比特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分边界增强的风电装备嵌套命名实体识别模型
13
作者 任登燃 王淑营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798-2805,共8页
针对风电装备领域中实体的高度嵌套性和长文本的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差分边界增强的嵌套命名实体识别模型(DBE-NER)。首先,通过语义编码器模块获取融合实体头尾词、实体类型和相对距离的特征表示,从而提升模型对嵌套语义特征的捕捉能力;其... 针对风电装备领域中实体的高度嵌套性和长文本的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差分边界增强的嵌套命名实体识别模型(DBE-NER)。首先,通过语义编码器模块获取融合实体头尾词、实体类型和相对距离的特征表示,从而提升模型对嵌套语义特征的捕捉能力;其次,设计一种高效的差分语义编码模块解决嵌套实体边界的模糊问题;再次,使用分组空洞注意力网络(GDAN)提高模型在长文本实体、嵌套实体和嵌套边界的识别效果;最后,将特征分数矩阵输入跨度解码器中以得到实体位置和类别。实验结果表明,与DiFiNet(Differentiation and Filtration Network)和CNN-NER(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for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模型相比,DBE-NER的F1分数在人工标注的某大型风电能源企业故障数据集WPEF上分别提升了0.92%和1.07%,并且在多种公开数据集上的F1分数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能源装备 命名实体识别 差分语义编码 多头双仿射编码 跨度 CB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微分架构搜索的多载波信号自动调制识别
14
作者 李杰 李靖 +1 位作者 吕璐 宫丰奎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25,共12页
针对城市多径信道下缺乏多载波信号通用数据集,以及传统信号特征与网络模型难以有效识别低信噪比下失真信号调制类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微分架构搜索的多载波信号自动调制识别算法。首先,产生了常见OFDM、FBMC与OTFS多载波信号经过... 针对城市多径信道下缺乏多载波信号通用数据集,以及传统信号特征与网络模型难以有效识别低信噪比下失真信号调制类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微分架构搜索的多载波信号自动调制识别算法。首先,产生了常见OFDM、FBMC与OTFS多载波信号经过典型城市多径信道的接收信号数据集,选取对调制参数不敏感的信号时频图作为特征向量来训练神经网络;其次,采用可微分架构搜索方法自动搜索最佳网络结构,避免了网络结构设计的反复验证工作;最后,在特征学习过程中引入联合注意力机制,将失真信号特征进行空间转换以降低多径干扰影响,同时计算特征图各通道信息权重并排序,以提升相关特征图通道的分类效果。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不仅能提升在城市多径信道环境下尤其是低信噪比时的识别正确率,而且对调制参数变化和小样本场景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微分架构搜索 多载波信号 自动调制识别 城市多径信道 联合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PM的激光雷达通信测距一体化方案
15
作者 曹明华 邓浩 +2 位作者 张悦 张霞 姚瑞芳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针对激光雷达系统建设成本高和测量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分脉冲位置调制(DPPM)的激光雷达通信测距一体化方案。该方案通过使用DPPM的不同脉冲时隙位置来表示通信和测距帧信息。接收机可以根据脉冲时隙位置解调出通信信号,并通... 针对激光雷达系统建设成本高和测量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分脉冲位置调制(DPPM)的激光雷达通信测距一体化方案。该方案通过使用DPPM的不同脉冲时隙位置来表示通信和测距帧信息。接收机可以根据脉冲时隙位置解调出通信信号,并通过飞行时间测距模块实现测距功能。此外,为了应对回波信号的低信噪比(SNR)问题,使用脉冲累加算法对回波信号进行组帧处理以提高回波信号的SNR。最终,通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搭建了该通信测距一体化系统并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能在300 cm的范围内实现平均测距误差为±2.04 cm的测距功能,而且还能同时达到5 Mb/s的通信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脉冲位置调制 激光雷达 通信测距一体化 飞行时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模三维索引调制差分混沌移位键控系统的设计及性能分析
16
作者 贺利芳 武兴根 薛岩松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6-186,共11页
针对传统差分混沌移位键控系统速率低、误码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双模三维索引调制差分混沌移位键控系统。该系统利用时隙、正交码和顺序索引,在选中与未选中的时隙上均传输信息比特。在接收端,通过采用降噪技术,减小了噪声的方差,... 针对传统差分混沌移位键控系统速率低、误码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双模三维索引调制差分混沌移位键控系统。该系统利用时隙、正交码和顺序索引,在选中与未选中的时隙上均传输信息比特。在接收端,通过采用降噪技术,减小了噪声的方差,提升了系统误码性能。推导了在加性白高斯噪声信道和多径瑞利衰落信道下的比特差错率公式。仿真结果显示,与相似的混沌键控系统相比,所提系统具备更高的数据速率和更为优越的误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通信 差分混沌移位键控 索引调制 联合解调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电力线通信信道下脉冲噪声的鲁棒混沌传输系统优化设计综述 被引量:6
17
作者 苗美媛 田峰 +1 位作者 王琳 代洲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61-1773,共13页
随着用户的剧增,现有的无线资源已经难以为继。因此,电力线通信(PLC)的重新启用引起了各大研究单位及工业界的关注。PLC由于信道环境复杂,现有处理方案复杂度及成本较高,因而导致其发展缓慢。其中针对脉冲噪声的研究工作最为广泛,如何... 随着用户的剧增,现有的无线资源已经难以为继。因此,电力线通信(PLC)的重新启用引起了各大研究单位及工业界的关注。PLC由于信道环境复杂,现有处理方案复杂度及成本较高,因而导致其发展缓慢。其中针对脉冲噪声的研究工作最为广泛,如何在低成本情况下针对脉冲噪声实现数据传输的鲁棒性尤为重要。该文首先介绍PLC环境中几种主流噪声以及分类,而后描述具有低成本低复杂度的差分混沌键控(DCSK)及多元DCSK(MDCSK)调制技术。分别介绍与分析该系统在PLC中的特性,以及针对各种脉冲噪声种类存在的优势以及改进方式。其次该文将介绍一些相关编码调制新方案以便于提高带限环境下的传输质量。结果表明这些优化工作显著地改善了系统性能,针对PLC整体信道特性系统参数的调制及编码调制传输优化方案将成为未来工作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混沌键控 电力线通信 脉冲噪声 编码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时间反转的参考信号调制DCSK通信方案 被引量:1
18
作者 隋涛 孙凡 +1 位作者 冯永新 刘芳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7,24,共8页
针对DCSK系统信息传输速率低及安全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时间反转参考信号调制DCSK(TR-RMDCSK)通信系统方案。该方案采用RM调制实现了在一个帧时隙传输两个比特,携带偶数信息比特的混沌信号既是信息信号,也是传输奇数信息比特的参考信号... 针对DCSK系统信息传输速率低及安全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时间反转参考信号调制DCSK(TR-RMDCSK)通信系统方案。该方案采用RM调制实现了在一个帧时隙传输两个比特,携带偶数信息比特的混沌信号既是信息信号,也是传输奇数信息比特的参考信号,将参考信号进行时间反转,消除了同一帧时隙信号间的相关性,提升了比特传输速率及信号保密性。推导了高斯信道下的理论误码率,并在高斯信道和莱斯信道下进行了性能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在不牺牲传输速率的情况下改善了误码性能,提高了系统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混沌移位键控 时间反转 参考信号调制 误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阶相关的时分多址调制数据独特码盲识别 被引量:1
19
作者 江桦 宋凯飞 +4 位作者 邹坤衡 孙鹏 巩克现 张玲 王玮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03-2811,共9页
针对非合作通信中时分多址(TDMA)信号的独特码(UW)盲识别问题,该文首次提出分布式独特码的盲识别算法。区别于比特层的独特码识别算法,该文分别针对集中式独特码和分布式独特码,提出面向调制数据不同窗口之间相关性的波形层独特码识别... 针对非合作通信中时分多址(TDMA)信号的独特码(UW)盲识别问题,该文首次提出分布式独特码的盲识别算法。区别于比特层的独特码识别算法,该文分别针对集中式独特码和分布式独特码,提出面向调制数据不同窗口之间相关性的波形层独特码识别算法。算法利用独特码的一致性与相关性,分两步进行,首先通过差分累积消除不同突发信号间频偏与相偏的影响,来纵向对齐各个突发信号的独特码,然后通过多层差分共轭4阶相关算法识别出独特码的位置和长度。仿真分析了不同突发个数、信噪比和有无频偏相偏情况下算法的性能,验证了波形层识别独特码的有效性,针对集中式独特码和分布式独特码,所提算法在信噪比为5 dB时均达到了95%以上的识别率,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制数据 时分多址信号 差分累积 4阶相关 独特码盲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大容量混合型MMC半桥子模块下部IGBT损耗优化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文超 路茂增 +2 位作者 马新喜 赵艳雷 张厚升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8,共10页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存在器件损耗分布不均的问题,尤其是在逆变工况下,半桥子模块下部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损耗远高于其他器件,导致其热应力与故障率均较高,是...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存在器件损耗分布不均的问题,尤其是在逆变工况下,半桥子模块下部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损耗远高于其他器件,导致其热应力与故障率均较高,是制约高压大容量换流器可靠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文中提出一种混合型MMC器件损耗分布优化方法。首先,计算混合型MMC中各器件的损耗,分析器件损耗的分布特性。其次,分析电容电压对器件损耗的影响规律,明确降低半桥子模块电容电压可减少其下部IGBT的损耗。然后,在不影响换流器外输出特性的前提下,提出计及三次谐波电压注入及桥臂输出电压指令值差异化分配的控制策略,通过最大程度降低半桥子模块电容电压,减少其下部IGBT损耗。最后,开展MATLAB/Simulink和PLECS的联合仿真以及MMC样机实验,仿真及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可以改善混合型MMC损耗分布不均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换流器的整体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 损耗计算 损耗分布 三次谐波电压注入 桥臂电压差异化分配 低子模块电容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