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传递路径分析(TPA)方法的准确性验证 被引量:11
1
作者 唐贵基 陈卓群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5年第2期184-187,共4页
分析了混合TPA的计算方法,即将传统TPA方法,与有限元模型仿真计算所得传递函数相结合,以达到减少计算工作量、缩短实验周期。论文针对某车型传动系统扭振引起的车内轰鸣问题,搭建混合传递路径分析模型,在准确识别副车架与车身耦结合处... 分析了混合TPA的计算方法,即将传统TPA方法,与有限元模型仿真计算所得传递函数相结合,以达到减少计算工作量、缩短实验周期。论文针对某车型传动系统扭振引起的车内轰鸣问题,搭建混合传递路径分析模型,在准确识别副车架与车身耦结合处载荷力的基础上,确认贡献量较大的传递路径,并将各传递路径对目标点的声压贡献量进行矢量叠加,拟合出车内目标点声压谱图。分析得到的目标点噪声情况与试验测得结果能够很好的吻合,重现了问题频段的频谱特征,证明了混合TPA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混合tpa 载荷识别 逆矩阵法 声传递向量 贡献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PA的管路振动贡献量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侯磊 张继明 《中国舰船研究》 2012年第1期61-64,共4页
针对工程实际中管路振动贡献量难以定量分析的问题,引入传递路径分析法(TPA)。通过测量各路径的频率响应函数、各安装点和评估点的响应以及估算激励力,进行传递路径分析,进而得到设备与管路各自的贡献量。通过用某型海水泵进行实验,验... 针对工程实际中管路振动贡献量难以定量分析的问题,引入传递路径分析法(TPA)。通过测量各路径的频率响应函数、各安装点和评估点的响应以及估算激励力,进行传递路径分析,进而得到设备与管路各自的贡献量。通过用某型海水泵进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在40~200 Hz频段内,采用该方法得到的响应计算值与测量值误差小于3 dB,满足工程实际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路振动 传递路径分析 振动贡献量 振动源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TPA的水电机组厂房振动传导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秦净净 职保平 杨春景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53,80,共7页
机组的稳定运行对水电站厂房上下游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新时期对水电机组厂房的稳定性要求愈发增高,但以原型观测为基础的振动理论分析与工程实践仍然滞后。为解决水电厂房测点数量不足的问题,该研究以原型观测为基础,考... 机组的稳定运行对水电站厂房上下游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新时期对水电机组厂房的稳定性要求愈发增高,但以原型观测为基础的振动理论分析与工程实践仍然滞后。为解决水电厂房测点数量不足的问题,该研究以原型观测为基础,考虑大体系非线性结构的耦合振源传播与放大机理,以实测与仿真计算频响函数(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 FRF)为核心,搭建混合振动传递路径分析(transfer path analysis, TPA)模型,开展原型-仿真联立分析的水电机组振动传递研究,识别水电机组未测振源、确定振动成分的贡献量等,明确影响响应目标点振动水平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局部结构减振措施,形成一套基于传递路径分析方法的水电站厂房振动分析与控制,为我国水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结构设计和优化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传递 水电机组 贡献量 混合振动传递路径分析(t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PA的船舶双层隔振系统计算模型与试验验证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建龙 许锐 彭利国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75,91,共6页
针对船舶双层机械隔振系统结构复杂,遇到振动噪声异常问题时难以排查的情况,将传递路径分析方法(TPA)引入船舶建造的过程之中,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双层机械隔振系统的缩比模型,并进行了试验测试工作,得到了各路径到目标点处的结... 针对船舶双层机械隔振系统结构复杂,遇到振动噪声异常问题时难以排查的情况,将传递路径分析方法(TPA)引入船舶建造的过程之中,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双层机械隔振系统的缩比模型,并进行了试验测试工作,得到了各路径到目标点处的结构振动合成值,且在200 Hz以下的低频段合成结果与实测结果高度吻合。此外,通过分析各路径贡献量的标量云图及典型频点处的路径贡献矢量图,从传递路径的能量分布出发,找出异常路径,并通过检查分析以明确异常的问题。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分段排查异常问题的成因,满足工程实际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隔振系统 传递路径分析 船舶建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广卡尔曼滤波器的时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朱雨 何智成 赵亮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98-1709,共12页
时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用于解决瞬态工况下复杂系统振动噪声问题不仅未能解决自然频率附近频响函数矩阵的病态问题,而且利用现有频域信息转换提取得到的所需时域信息精度较低,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增广卡尔曼滤波器的时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 时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用于解决瞬态工况下复杂系统振动噪声问题不仅未能解决自然频率附近频响函数矩阵的病态问题,而且利用现有频域信息转换提取得到的所需时域信息精度较低,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增广卡尔曼滤波器的时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增广卡尔曼滤波器辅以遗传算法估计时域工况载荷,通过最小二乘算法辨识单位脉冲响应函数,将时域工况载荷和对应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进行线性卷积以计算各传递路径的时域贡献量。算例表明,所提方法采用的增广卡尔曼滤波器载荷识别误差小于传统方法的去卷积滤波器所识别载荷的误差,最小二乘算法辨识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误差小于对频响函数直接进行快速逆傅里叶变换或者构造有限单位脉冲响应滤波器的误差,且所提方法在复杂结构上也同样具有较小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 增广卡尔曼滤波器 遗传算法 最小二乘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递路径分析技术在车内噪声与振动研究与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85
6
作者 刘东明 项党 +1 位作者 罗清 郑金鑫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3-77,共5页
阐述试验传递路径分析的基本原理,结合LMS/TPA模块的功能,分别介绍结构声和空气声载荷的估计算法及其适用范围,并具体介绍典型传递路径分析的实施步骤,可获得的信息及其在车辆噪声优化设计与早期开发中起到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声学 汽车 传递路径分析(tpa) 工作载荷估计 LMS/tpa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加肋双层圆柱壳体的振—声传递路径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磊 曹跃云 +1 位作者 杨自春 何元安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2-469,共8页
简要介绍了有限元声振耦合和结构振-声传递路径分析(TPA)的基本理论。基于CAE技术建立了TPA模型,通过ANSYS声振耦合的谐响应分析,获得水下双层圆柱壳体振动响应和声场中的声压响应,利用矩阵条件数曲线优选测点位置,并结合奇异值修正的... 简要介绍了有限元声振耦合和结构振-声传递路径分析(TPA)的基本理论。基于CAE技术建立了TPA模型,通过ANSYS声振耦合的谐响应分析,获得水下双层圆柱壳体振动响应和声场中的声压响应,利用矩阵条件数曲线优选测点位置,并结合奇异值修正的方法改善频响函数矩阵病态问题,求得振源的耦合激励力和振—声频响函数。由自编TPA程序计算得到两个振源作用下目标点的合成噪声响应与ANSYS实际计算吻合很好。利用频谱贡献云图、矢量叠加图及数据对比的方式分析了传递路径对壳外目标点噪声的贡献,从传递路径的角度找出了对壳外噪声起主导作用的环节。可见,基于CAE方法的水下双层圆柱壳体结构振-声TPA方法具有精度高、易操作、成本低等优点,对潜艇的优化设计、运行管理、针对性的维修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路径分析 振—声 有限元 双层圆柱壳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圆柱壳体水下振动噪声结构传递路径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磊 曹跃云 +1 位作者 杨自春 何元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2-16,共5页
为了实现水下双层圆柱壳体噪声源及传递路径的识别、量化,建立了水下结构振-声传递路径分析(TPA)模型,借助互谱技术、平均技术及加窗进行频响函数估计,并结合正则化方法改善频响函数矩阵求逆的病态问题。进行了双层圆柱壳体水下振动-声... 为了实现水下双层圆柱壳体噪声源及传递路径的识别、量化,建立了水下结构振-声传递路径分析(TPA)模型,借助互谱技术、平均技术及加窗进行频响函数估计,并结合正则化方法改善频响函数矩阵求逆的病态问题。进行了双层圆柱壳体水下振动-声辐射试验,实现噪声与结构振动数据的同时基采集。编制TPA程序计算得到合成噪声响应与实测结果吻合很好,利用频谱贡献云图及数据对比的方式分析了传递路径对壳外目标点噪声的贡献,结果与分布运转法所得一致,进而从传递路径的角度找出了对壳外噪声起主导作用的环节。可见,建立的水下双层圆柱壳体结构振-声TPA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量化主要噪声源和噪声的传递路径,并且能够指导水下噪声实时预报和采取针对性的减振降噪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路径分析 振-声 声贡献 双层圆柱壳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况传递路径分析(OPA)方法在应用中的缺陷 被引量:18
9
作者 乔宇锋 黄其柏 李天匀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2-136,共5页
工况传递路径分析(OPA)方法是传递路径分析技术中一种新方法,以经典传递路径分析方法(TPA)为参考,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验证两种方法,揭示OPA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三种缺陷。由于结构模态的影响,传递路径之间存在互相关,形成OPA的交叉耦合... 工况传递路径分析(OPA)方法是传递路径分析技术中一种新方法,以经典传递路径分析方法(TPA)为参考,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验证两种方法,揭示OPA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三种缺陷。由于结构模态的影响,传递路径之间存在互相关,形成OPA的交叉耦合缺陷。实际工况的限制可能导致传递率函数估计错误。对分析中可能遗漏传递路径,OPA方法的拟合总值对比不能识别。这三种缺陷均会导致OPA分析失败,得出错误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经典传递路径分析 工况传递路径分析 传递率函数 路径贡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车内振动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剑 史韦意 +3 位作者 蒋丰鑫 曾维俊 沈忠亮 汪一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29-1135,共7页
以实际工况下的测试数据为基础,建立了简化的车内振动传递路径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发动机悬置刚度为设计变量,综合考虑悬置系统能量解耦和车内振动,建立了基于灰色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以某型卡车为例,进行了多目标... 以实际工况下的测试数据为基础,建立了简化的车内振动传递路径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发动机悬置刚度为设计变量,综合考虑悬置系统能量解耦和车内振动,建立了基于灰色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以某型卡车为例,进行了多目标优化求解。实验和优化结果表明,在得到较好能量解耦的同时,降低了车内振动,实现了能量解耦和车内低振动的优化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传递路径分析 灰色粒群算法 蒙特卡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展工况传递路径分析的驾驶室振动传递路径二级建模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剑 邓支强 +3 位作者 曾维俊 舒宏超 李士爱 戎芳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2-78,90,共8页
阐述了OPAX方法的基本理论,对某中型卡车驾驶室振动实施传递路径分析,并针对该车结构设计特点,提出基于OPAX方法的二级TPA分析模型,分别为动力总成-驾驶室一级传递路径模型和车架-驾驶室二级传递路径模型。通过建模测试计算获得各级悬... 阐述了OPAX方法的基本理论,对某中型卡车驾驶室振动实施传递路径分析,并针对该车结构设计特点,提出基于OPAX方法的二级TPA分析模型,分别为动力总成-驾驶室一级传递路径模型和车架-驾驶室二级传递路径模型。通过建模测试计算获得各级悬置动刚度、工况载荷和路径贡献量,准确定位引起驾驶室振动水平较大的原因,提出改进方案,有效减小驾驶室振动水平。该应用研究表明二级TPA模型更符合研究对象的结构设计,能反映出更详尽的结构路径特性,是对已有TPA模型的丰富和拓展,对OPAX方法的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NVH 传递路径分析(tpa) 二级tpa建模 载荷识别 贡献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递路径分析的乘用车路面噪声优化控制 被引量:19
12
作者 谭晶晶 杜建科 +2 位作者 李洪亮 苏丽俐 夏洪斌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23,共5页
为降低某国产新型SUV的路面激励噪声,利用传递路径分析(TPA)法将试验与仿真相结合开展优化分析。建立传递路径分析模型,试验测量获得了沥青路面60 km/h工况下悬架系统车身安装点激励力,利用Hypermesh模拟计算确认此工况下对车内响应影... 为降低某国产新型SUV的路面激励噪声,利用传递路径分析(TPA)法将试验与仿真相结合开展优化分析。建立传递路径分析模型,试验测量获得了沥青路面60 km/h工况下悬架系统车身安装点激励力,利用Hypermesh模拟计算确认此工况下对车内响应影响较大的路径为后悬架左、右横拉杆与车身安装点所在路径,在此路径上展开优化,降低左、右横拉杆衬套刚度并进行了实车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降低了车内噪声,满足目标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路径分析法 路噪 HYPERMESH 下横拉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盲源分离的船舶耦合振源传递路径分析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磊 李彬 +1 位作者 杨自春 陈国兵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50-156,共7页
为解决工况传递路径分析(OTPA)方法面临的核心问题,提升OTPA方法应用范围和工程实用性,提出一种融合盲源分离的传递路径分析技术。首先,结合舱段模型振动试验,深度剖析OTPA方法面临的振源交叉耦合和遗漏振源无法识别等问题;然后,将盲源... 为解决工况传递路径分析(OTPA)方法面临的核心问题,提升OTPA方法应用范围和工程实用性,提出一种融合盲源分离的传递路径分析技术。首先,结合舱段模型振动试验,深度剖析OTPA方法面临的振源交叉耦合和遗漏振源无法识别等问题;然后,将盲源分离(BSS)技术和OTPA方法进行集成、融合:引入经验模态分解(EMD)-特征值分解的源数估计方法定量估计振源个数,指导振源输入测点的选取;视多个振源信号为卷积混叠,引入非正交联合块对角化方法进行耦合振动源的分离;在解决分离振源排序不确定性的前提下,将分离出的振源作为OTPA方法的输入振源,建立应用限制条件少的BSS-OTPA模型;最后,开展实船海上振动声辐射试验,利用BSS-OTPA模型成功实现了船舶机械振动噪声源的量化、识别。研究成果可直接支持船舶机械设备振动源辐射声场预报和振动噪声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路径分析(tpa) 振动源 盲源分离(BSS) 耦合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轿车驾驶室声学响应仿真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建伟 刘二宝 +1 位作者 王志亮 贾艳宾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2年第4期103-106,共4页
针对某轿车后排乘客耳旁噪声水平过高的问题,建立结构声学耦合有限元模型。通过声灵敏度分析得到左前悬架安装点位置为主要传递路径,利用板件贡献量分析,找到贡献量较大的板件。最终通过改进板件阻尼材料达到了降低噪声的目的,并得到试... 针对某轿车后排乘客耳旁噪声水平过高的问题,建立结构声学耦合有限元模型。通过声灵敏度分析得到左前悬架安装点位置为主要传递路径,利用板件贡献量分析,找到贡献量较大的板件。最终通过改进板件阻尼材料达到了降低噪声的目的,并得到试验验证。通过此方法,可以方便的得到贡献量较大的传递路径和贡献量较大的板件,为降低驾驶室噪声水平提供一种有效的评价和改进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声固耦合 传递路径分析(tpa) 板件贡献量分析(PCA) 阻尼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阻抗矩阵法的车内共鸣声的传递路径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杨洋 褚志刚 熊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64-169,176,共7页
为准确识别某轿车行驶过程中在2 900 r/min和3 750 r/min时车内共鸣声的来源,基于阻抗矩阵法对其进行了传递路径分析,并采用设定奇异阈值限制条件数的方法降低病态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动力总成右悬置x、z方向、后悬置z方向对应传递路径... 为准确识别某轿车行驶过程中在2 900 r/min和3 750 r/min时车内共鸣声的来源,基于阻抗矩阵法对其进行了传递路径分析,并采用设定奇异阈值限制条件数的方法降低病态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动力总成右悬置x、z方向、后悬置z方向对应传递路径是2 900 r/min时共鸣声的主要贡献路径,前两者贡献量大的根本原因是其激励力大,后者是其路径灵敏度高;动力总成右悬置x方向、后悬置z方向对应传递路径是3 750 r/min时共鸣声的主要贡献路径,前者贡献量大的根本原因是其激励力大,后者是其路径灵敏度高。上述分析结果对进一步制定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改善汽车声品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鸣声 动力总成 结构传播声 阻抗矩阵法 传递路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跨地区技术转移路径选择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俊婉 赵良伟 单晓红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7-33,共7页
通过分析跨地区技术转移绩效影响因素,将技术转移与凯尼尔斯知识溢出模型结合,完善模型中相关系数的科学解释,并运用该模型分析了被转移技术特性和技术转移方式对我国各地区之间技术转移绩效的影响程度。结合社会网络分析理论,研究了我... 通过分析跨地区技术转移绩效影响因素,将技术转移与凯尼尔斯知识溢出模型结合,完善模型中相关系数的科学解释,并运用该模型分析了被转移技术特性和技术转移方式对我国各地区之间技术转移绩效的影响程度。结合社会网络分析理论,研究了我国跨地区技术转移重要地区和4种技术转移方式的特点及其所对应的关键路径,为我国技术转移路径选择提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转移方式 被转移技术特性 知识溢出 社会网络分析 技术转移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子结构法的振源耦合虚拟传递路径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荣 周圣奇 +1 位作者 章桐 裘剡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4-591,共8页
针对现有传递路径分析(TPA)方法的局限性,根据基于频响函数的逆子结构法,提出一种振源耦合状态下的虚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并建立了该方法的具体流程.将这方法用于一个模拟动力总成和车身的有限元模型,通过逆子结构法识别振源耦合状态下... 针对现有传递路径分析(TPA)方法的局限性,根据基于频响函数的逆子结构法,提出一种振源耦合状态下的虚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并建立了该方法的具体流程.将这方法用于一个模拟动力总成和车身的有限元模型,通过逆子结构法识别振源耦合状态下的子结构及连接件的动态特性,结合子结构综合法合成系统传递函数,实现路径贡献量分析并找到了对系统响应峰值占主要贡献量的传递路径和影响最大的子结构传递函数,验证了该方法准确可行和工程应用简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路径分析 频响函数 逆子结构法 振源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载荷识别的结构振动传递路径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磊 李彬 +1 位作者 梁洁 陆英栋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8年第5期45-51,共7页
为提高传递路径分析(Transfer Path Analysis,TPA)方法在结构振动传递特性分析中的有效性和工程实用性,提出不受振源存在或移除影响的逆矩阵法(MIM)识别工作载荷,并与直接测量法、复刚度法(CSM)、参数化模型的动刚度法在载荷识别时的适... 为提高传递路径分析(Transfer Path Analysis,TPA)方法在结构振动传递特性分析中的有效性和工程实用性,提出不受振源存在或移除影响的逆矩阵法(MIM)识别工作载荷,并与直接测量法、复刚度法(CSM)、参数化模型的动刚度法在载荷识别时的适用范围、性能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由此建立相应的三种TPA方法,并结合振动模型算例,系统深入地分析三种TPA方法的性能以及结构特性参数对TPA方法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给出的MIM-TPA方法在结构振动传递特性分析时具有更佳的精度和稳定性,并最终确定不同TPA方法的计算精度、效率及适应范围,极具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传递路径分析 载荷识别 逆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基于传感器信息组合串扰消除法的工况传递路径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伍先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0-15,共6页
传递路径分析法是一种分析噪声源贡献大小的有效方法,工况传递路径分析法不需要测量力,只需测量响应就可在机组运行状态下在线完成源贡献量测量与分析。但是串扰对测量精度影响很大,因此提出基于传感器信息组合串扰消除法的工况传递路... 传递路径分析法是一种分析噪声源贡献大小的有效方法,工况传递路径分析法不需要测量力,只需测量响应就可在机组运行状态下在线完成源贡献量测量与分析。但是串扰对测量精度影响很大,因此提出基于传感器信息组合串扰消除法的工况传递路径分析,在振源附近布置传感器,将测量得到的传感器信号进行频域组合;组合系数通过分步运转,测试振动噪声数据并建立方程,以其它振源振动引起某振源附近传感器的组合信号为0求解方程获得;将线性组合的传感器信号作为参考源信号参与工况传递路径分析,从而消除或减小串扰,准确获得各源的贡献。通过一个两声源的仿真和两个振源的平板试验,演示了分析方法,准确分析了各源贡献,表明采用传感器组合法消除串扰后可以提高激励源的辨识精度,并对传感器个数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路径分析(tpa) 串扰 贡献量 工况传递路径分析(Ot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燃油泵噪声传递路径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有忠 刘焕广 +1 位作者 刘芳 李宗保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5-59,共5页
为有效降低整车怠速噪声水平,运用传递路径分析(TPA)方法,对某车型怠速车内噪声开展了系统性测试和分析,识别出传递到车内噪声的重要成分是燃油泵的阶次噪声,且其主要通过结构路径传递,并根据噪声传递函数(NTF)分析获得该车型传递路径... 为有效降低整车怠速噪声水平,运用传递路径分析(TPA)方法,对某车型怠速车内噪声开展了系统性测试和分析,识别出传递到车内噪声的重要成分是燃油泵的阶次噪声,且其主要通过结构路径传递,并根据噪声传递函数(NTF)分析获得该车型传递路径中最敏感的环节为油箱隔离软垫与车身间的传递,提出增加该处阻尼和选用三元乙丙橡胶(EPDM)隔离软垫的优化方案。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有效降低燃油泵传递到车内的阶次噪声,从而显著降低整车怠速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泵噪声 传递路径分析 怠速噪声 噪声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