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一代冠状动脉运动追踪冻结技术用于改善不同心率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质量
1
作者 安备 张卓璐 +4 位作者 刘卓 付玲 商旭 刘磊 程瑾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观察新一代冠状动脉追踪冻结(NG SSF)技术用于改善不同心率(HR)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256排CT机于1个心动周期内采集的164例CCTA数据,管电压分别为80、100及120 kV,以智能心电门控技术判断HR... 目的观察新一代冠状动脉追踪冻结(NG SSF)技术用于改善不同心率(HR)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256排CT机于1个心动周期内采集的164例CCTA数据,管电压分别为80、100及120 kV,以智能心电门控技术判断HR并自动选择曝光期相:对HR≤65次/分者(低HR组)将曝光时间窗设在70%~80%R-R间期,65次/分<HR≤85次/分者(中等HR组)设在40%~80%R-R间期,HR>85次/分(高HR组)者设在40%~60%R-R间期;对3组图像分别以标准重建算法(STD)、第一代追踪冻结(SSF1)技术及NG SSF进行重建。以Likert量表对3种图像所示右冠状动脉(RCA)、左前降支(LAD)及左回旋支(LCX)各节段进行主观评分。结果低HR组NG SSF重建图像中的LAD中远段、RCA及LCX全段得分均高于STD,而NG SSF重建图像中的RCA中段及LAD远段得分高于SSF1重建图像(P均<0.05);中等HR组NG SSF重图像显示冠状动脉各节段的主观评分均高于STD及SSF1重建图像(P均<0.05);高HR组NG SSF重建图像显示冠状动脉各节段的主观评分均高于STD,显示RCA近远段、LAD中远段及LCX全段的主观评分均高于SSF1重建图像(P均<0.05)。结论利用NG SSF技术能有效提升不同HR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CCTA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T血管成像 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 追踪冻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D工艺栅极驱动器总剂量效应
2
作者 许世萍 崔江维 +7 位作者 郑齐文 刘刚 邢康伟 李小龙 施炜雷 王信 李豫东 郭旗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93,共8页
针对一款BCD工艺栅极驱动器,采用环栅结构进行总剂量效应加固。通过^(60)Co γ辐照试验,对比了加固和非加固器件电学参数随剂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总剂量辐射会导致器件的输出电压与电流特性发生退化,出现转换电压下降与输出电流上升... 针对一款BCD工艺栅极驱动器,采用环栅结构进行总剂量效应加固。通过^(60)Co γ辐照试验,对比了加固和非加固器件电学参数随剂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总剂量辐射会导致器件的输出电压与电流特性发生退化,出现转换电压下降与输出电流上升的现象,同时发现总剂量辐射对输出电阻几乎无影响。对比两种栅极驱动器辐照前后的测试结果,证明环栅加固方法对抑制总剂量辐射引起的边缘漏电有一定的效果,但辐照总剂量达到500 krad(Si)时,加固器件发生功能失效。通过仿真模拟各级晶体管辐射损伤对器件最终输出结果的影响,确定初级施密特反相器内阈值电压漂移影响转换电压,而末级晶体管阈值电压漂移导致输出高电平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D工艺 栅极驱动器 总剂量效应 环栅加固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LS的高精度位移测量算法的硬件加速设计
3
作者 陈昊然 王天昊 +5 位作者 路美娜 宋茂新 罗环 吴晓宇 骆冬根 裘桢炜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1-351,共11页
针对高精度位移传感器对高速位移测量算法的运行速度、可移植性及降低研发成本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高层次综合(high-level synthesis, HLS)技术的高精度测量算法的硬件加速设计方法。使用HLS技术实现C++语言到Verilog语言的综合,针对高... 针对高精度位移传感器对高速位移测量算法的运行速度、可移植性及降低研发成本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高层次综合(high-level synthesis, HLS)技术的高精度测量算法的硬件加速设计方法。使用HLS技术实现C++语言到Verilog语言的综合,针对高精度位移测量算法设计策略,利用HLS技术中的流水化和数组重构等优化技术进行硬件加速,并将其封装为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 IP)核,提高算法的可移植性。以Xilinx公司的Kintex-7系列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芯片XC7K325TFFG676为载体的测量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整个算法耗时91.8μs,相比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SP)单元将运行时间缩短了308.2μs,测量精度达到44.44 nm,稳定性为49.20 nm,线性度为0.5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次综合技术 位移检测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硬件加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式干涉的高对比度太赫兹波半加器
4
作者 孟旭 李培丽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18,共6页
为了提升半加器的对比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式干涉的高对比度太赫兹波半加器设计方案,该方案在完整的二维正方晶格碲介质柱光子晶体中引入线性波导,以实现逻辑运算功能。通过结合Rsoft软件中的平面波展开法(PWM)与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 为了提升半加器的对比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式干涉的高对比度太赫兹波半加器设计方案,该方案在完整的二维正方晶格碲介质柱光子晶体中引入线性波导,以实现逻辑运算功能。通过结合Rsoft软件中的平面波展开法(PWM)与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对半加器进行了全面的性能分析,并针对入射波导位置及介质柱偏移量进行了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半加器能够在2.85 THz波段上执行两输入半加逻辑运算;半加器的求和端和进位端对比度分别达到21.37 dB和5.96 dB,总体响应时间为25.2 ps,理论上可以达到39.68 Gb/s的数据传输速率。同时,半加器的结构简单紧凑,尺寸仅为0.84 mm×0.72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技术 半加器 光子晶体 逻辑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周期稀疏技术的长时交通流预测模型
5
作者 钟松浩 卢毅 +1 位作者 李理 伍慧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10468-10477,共10页
针对现有交通流预测模型在长时预测中精度有限以及训练代价高的问题,构建一种基于跨周期稀疏技术的长时交通流预测模型。考虑到交通流数据复杂的周期性和长时预测时间跨度增加带来的误差累积和模型复杂度增加,采用跨周期稀疏技术对时间... 针对现有交通流预测模型在长时预测中精度有限以及训练代价高的问题,构建一种基于跨周期稀疏技术的长时交通流预测模型。考虑到交通流数据复杂的周期性和长时预测时间跨度增加带来的误差累积和模型复杂度增加,采用跨周期稀疏技术对时间序列下采样处理,对长时序列进行周期分解再拼接转置形成时间序列矩阵。将混合图卷积网络嵌入门控循环单元来处理下采样后的时间序列矩阵,最后使用带有时间依赖矩阵的时间多头注意力模块来融合相关时空特征。对3个公开交通流数据集PeMS-bay、PeMS04和PeMS08处理后进行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在3个数据集上的预测精度指标均优于基线模型,平均预测精度在3个数据集上分别提升了5.59%、8.56%和7.11%且模型参数量是基线模型的14.81%~27.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时交通流预测 门控卷积循环单元 跨周期稀疏技术 时间多头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闸门动水闭门的数值模拟研究
6
作者 赵伟 蔡伟 易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3,共9页
为了深入研究潜孔式平面闸门在流固耦合作用下的动水闭门过程,选取了某水电站进水口平面闸门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详细的流体区域和闸门模型。通过使用ANSYS Fluent中的RNG k-ε湍流模型、VOF(流体体积)模型及动网格技术,进行了数值模拟... 为了深入研究潜孔式平面闸门在流固耦合作用下的动水闭门过程,选取了某水电站进水口平面闸门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详细的流体区域和闸门模型。通过使用ANSYS Fluent中的RNG k-ε湍流模型、VOF(流体体积)模型及动网格技术,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将模拟结果与物理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以分析平面闸门的受力及变形情况。结果表明:通过与物理模型试验中的测点压强和流场分布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闸门关闭过程中,面板上的最大等效应力逐渐增大,尤其是在主横梁上翼缘靠近闸门中部的位置应力集中显著,而下翼缘由于几乎不受水压力影响,应力相对较小;平面闸门的整体最大位移集中在底缘处,并随着闸门关闭过程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闸门 面板测点压力 梁格应力 动水压力 动网格技术 物理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P的FPGA驱动电压补偿测试研究
7
作者 黄健 陈诚 +2 位作者 王建超 李岱林 杜晓冬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33,共4页
在基于SIP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性能参数验证测试时,驱动电压测试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PCB线阻、插座信号损耗以及测试温度等,这些因素导致ATE测试的实测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偏差。为了提高驱动电压的测试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卷积... 在基于SIP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性能参数验证测试时,驱动电压测试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PCB线阻、插座信号损耗以及测试温度等,这些因素导致ATE测试的实测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偏差。为了提高驱动电压的测试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与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的误差补偿方法。将PCB线长、测试温度等参数作为特征输入到CNN-LSTM模型中,模型经过训练迭代后能够预测出驱动电压的误差值;再将预测的误差值应用于ATE测试机中,对实测值进行补偿和修正,从而使得测试结果更加接近真实值。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小测试误差,提高FPGA驱动电压测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电压测试 误差补偿 系统级封装(SIP)技术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时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车门内板二次顶出注塑模设计
8
作者 李清安 张维合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109,共5页
根据汽车车门内板的尺寸大小、结构特点和工艺要求,设计了一副超大型薄壁顺序阀控制的热流道注塑模具。模具脱模系统采用二次顶出机构,成功解决了喇叭孔对成型零件包紧力大、塑件脱模困难的难题。在塑件倒扣附近设计定位柱,成功消除了... 根据汽车车门内板的尺寸大小、结构特点和工艺要求,设计了一副超大型薄壁顺序阀控制的热流道注塑模具。模具脱模系统采用二次顶出机构,成功解决了喇叭孔对成型零件包紧力大、塑件脱模困难的难题。在塑件倒扣附近设计定位柱,成功消除了脱模过程中塑件被斜顶拉变形的故障。模具采用顺序阀控制热流道浇口进胶顺序和进胶口时间的智能浇注系统,有效解决了大型、狭窄型腔注塑模具熔体填充困难问题。模具采用24组由直通式水管、倾斜式水管和隔片式水井组成的冷却水路,纵横交错,冷却快速且均衡。模具成功投产,成型塑件精度达到了MT3(GB/T 14486—2008),注射周期降低了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车门内板 超大型注塑模具 二次顶出 顺序阀热流道 定位柱 侧向抽芯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矢量网络分析仪校准的条纹消除方法
9
作者 黄杨杨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45-48,共4页
针对矢量网络分析仪(VNA)测量过程中,由于连接器件的使用而导致测量结果出现条纹现象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矢量网络分析仪校准的条纹消除方法。依据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原理和误差类别构建非同轴测量误差模型;采用ML-TRL校准技术测量误差模... 针对矢量网络分析仪(VNA)测量过程中,由于连接器件的使用而导致测量结果出现条纹现象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矢量网络分析仪校准的条纹消除方法。依据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原理和误差类别构建非同轴测量误差模型;采用ML-TRL校准技术测量误差模型的反射校准件并计算校准系数,修正测件的S参数后,利用时域门控(TDG)技术选择性地抑制残留的周期性误差,消除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过程中的条纹现象。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进行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误差校准后,得到的幅度和相位图像边缘信息及细节明显清晰,细节的完整性较高,条纹消除效果显著,且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均在0.0026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网络分析仪 误差校准 条纹消除 ML-TRL校准技术 时域门控(TDG)技术 非同轴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BBDF稀疏矩阵求解硬件加速器
10
作者 张多利 孙贺云 胡锐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4-621,共8页
针对现有电力系统仿真方程求解加速效果有限、内存消耗大等问题,文章设计并完成了一种大规模分块对角加边形式(bordered block diagonal form,BBDF)稀疏矩阵求解器。采用稳定双共轭梯度迭代法,根据电力系统方程的分块对角加边特征进行... 针对现有电力系统仿真方程求解加速效果有限、内存消耗大等问题,文章设计并完成了一种大规模分块对角加边形式(bordered block diagonal form,BBDF)稀疏矩阵求解器。采用稳定双共轭梯度迭代法,根据电力系统方程的分块对角加边特征进行分块计算,提出系数矩阵嵌套行压缩存储策略,显著降低计算过程中的存储访问负担和内存占用;优化算法任务,缩减算法的执行时间;利用可重构技术将多个任务中相似的组合计算、单个任务中相同的计算动态分配到同一计算电路,形成多层级复用的折叠式计算结构,实现求解器计算资源的高效利用;采用并行、流水等多种方法挖掘并行度,加速方程求解。实验结果表明,该求解器支持多种系数矩阵具有分块对角加边特征的大规模稀疏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相较于已有工作,能以更少的硬件资源收获30~32倍的加速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块对角加边形式(BBDF) 双稳态共轭梯度(BiCGStab)算法 嵌套行压缩存储 折叠技术 可重构技术 可编程门阵列(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Night Vision System Based on Range-Gated Imaging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宇 范燕平 +3 位作者 茹志兵 郭城 周新妮 张保民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9年第4期287-291,共5页
A design of low-light-level night vision system is described,which can image objects selectively in the specific space. The system can selectively image some objects in specific distances,meanwhile ignore those shelte... A design of low-light-level night vision system is described,which can image objects selectively in the specific space. The system can selectively image some objects in specific distances,meanwhile ignore those shelters on the way of observation by combining an intensifying charge coupled device(ICCD) with a near infrared laser assisted in vision,whose operation wavelength matches with the photocathode of the image tube,and adopting the gated mode and adjustable time-delay. A semiconductor laser diode of 100 W in peak power is chosen for illumination. The laser and the image tube operate in 150 ns pulse width and 2 kHz repeat frequency. Some images of different objects at the different distances within 100 m can be obtained clearly,and even behind a grove by using a sampling circuit and a delay control device at 100 W in peak power of semiconductor laser diode,150 ns in pulse width of laser and image tube,2 kHz in repeat frequ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n technology low-light-level night vision ICCD spatial gated range gat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左前门板热流道大型薄壁注塑模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维合 冯婧 +5 位作者 赵利平 胥永林 闫丽静 费强 陶永杰 陈卓航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3-147,共5页
针对汽车左前门板的尺寸大小、结构特点和工艺要求,设计了一副大型薄壁顺序阀控制的热流道注塑模具。模具喇叭网孔成型零件采用粉末冶金透气钢,有效消除了喇叭网孔中填充不良和熔接痕等成型缺陷。模具采用倾斜式导滑槽,有效解决了倾斜... 针对汽车左前门板的尺寸大小、结构特点和工艺要求,设计了一副大型薄壁顺序阀控制的热流道注塑模具。模具喇叭网孔成型零件采用粉末冶金透气钢,有效消除了喇叭网孔中填充不良和熔接痕等成型缺陷。模具采用倾斜式导滑槽,有效解决了倾斜式内侧倒扣脱模难题。模具采用由顺序阀智能技术控制的热流道浇注系统,有效解决了汽车左前门板尺寸大壁厚小熔体填充难题。模具采用快速且均衡温度控制系统,注射周期缩短了约8%,尺寸精度达到了MT3(GB/T 14486—2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左前门板 大型注塑模具 顺序阀热流道 侧向抽芯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牵引变流器过载的IGBT泵升驱动技术
13
作者 黄先进 高冠刚 +2 位作者 刘宜鑫 陈澄 林飞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39,共7页
轨道交通牵引变流器在车辆启动加速和紧急制动过程中,会运行在过载工况,即流过IGBT的电流超过设计的额定电流。此时虽然仍在器件允许电流范围内,但IGBT损耗会出现较大增幅,导致变流器温升大幅波动。研究一种集成门极电压泵升技术的IGBT... 轨道交通牵引变流器在车辆启动加速和紧急制动过程中,会运行在过载工况,即流过IGBT的电流超过设计的额定电流。此时虽然仍在器件允许电流范围内,但IGBT损耗会出现较大增幅,导致变流器温升大幅波动。研究一种集成门极电压泵升技术的IGBT驱动电路,在需要短时加大IGBT通流能力时,可以将门极开通电压升高,降低IGBT的导通压降,减小IGBT的损耗和温升波动。分析过载工况下的牵引变流器工作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计算IGBT的损耗和温升情况;分析门极开通电压升高对IGBT导通压降的影响,并设计具有门极电压泵升功能的IGBT驱动电路。通过仿真和双脉冲动态开关实验,验证此设计功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变流器 IGBT驱动电路 门极电压泵升技术 IGBT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光子晶体的多波段太赫兹波4×2编码器 被引量:1
14
作者 孟旭 李培丽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3,共7页
为了扩大编码器的适用波段范围,设计了一种基于二维光子晶体的多波段太赫兹波4×2编码器。利用Rsoft软件结合平面波展开(PWE)法和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对编码器的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编码器的输出透过率会随... 为了扩大编码器的适用波段范围,设计了一种基于二维光子晶体的多波段太赫兹波4×2编码器。利用Rsoft软件结合平面波展开(PWE)法和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对编码器的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编码器的输出透过率会随着波导分支处介质柱的横向偏移量的变化而变化;经过优化设计后的太赫兹波4×2编码器能够在103.80~108.57 μm、109.19~111.12 μm以及111.94~114.08 μm波段内实现高对比度的4×2编码逻辑功能,且对比度不低于9.30 dB,最高可达到29.47 dB,响应时间不超过16.04 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技术 编码器 光子晶体 逻辑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感应快速加热技术在舰船甲板除冰设备研制中的应用与优化
15
作者 李旻 何庆林 +3 位作者 王平团 蔡晓雄 白龙雷 王晓晖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66-174,共9页
[目的]在极地或高纬度地区航行时,舰船甲板的除冰清雪工作至关重要。综合考虑能量产生原理、加热效率、温控精度以及能耗等多方面因素,应用电磁感应快速加热技术开展甲板除冰技术极具创新性及先进性,但全球范围内尚无成熟应用于此领域... [目的]在极地或高纬度地区航行时,舰船甲板的除冰清雪工作至关重要。综合考虑能量产生原理、加热效率、温控精度以及能耗等多方面因素,应用电磁感应快速加热技术开展甲板除冰技术极具创新性及先进性,但全球范围内尚无成熟应用于此领域的装置。[方法]深入探究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原理(涵盖发展历程、工作原理、技术特点优势),特别是基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构架的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开展舰船电磁感应快速加热甲板除冰技术研究与装置研制。详细阐述总体方案、技术转化方式、应用试验验证,全面介绍检测控制与信号分析、程序控制与反馈、水路冷却与机械结构集成设计、输出主线缆与感应前端控制设计等关键技术,并探讨技术应用关键要素。[结果]应用实验表明,所设计装置可有效清除30 mm以内冰层,具备高效节能、精准控制、快速响应、清洁环保等优点。[结论]该装置可提升我国舰船极寒航区除冰能力提供有力支撑,助力我国极地航行保障能力提升,推动舰船甲板除冰技术发展,在军事、工业和民用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甲板除冰 电磁感应加热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 极地航行保障 技术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死单元技术的IGBT芯片焊料层失效演化机理
16
作者 龙远斌 葛兴来 +2 位作者 王惠民 许智亮 何婕玉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97-1105,共9页
封装疲劳失效是导致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模块故障频发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电力电子变流器可靠运行。焊料层退化演化过程复杂,亟需通过准确的模拟方法以明晰其失效机理。为此,提出了一种考虑累积损伤的IGBT芯片焊料层空洞退化演化... 封装疲劳失效是导致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模块故障频发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电力电子变流器可靠运行。焊料层退化演化过程复杂,亟需通过准确的模拟方法以明晰其失效机理。为此,提出了一种考虑累积损伤的IGBT芯片焊料层空洞退化演化方法。该方法基于生死单元技术的思路,通过协同仿真技术模拟芯片焊料层疲劳退化的演化过程,进一步评估焊料层的失效程度并预测模块的寿命。搭建功率循环测试平台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试验测得模块失效循环次数为50400次,基于所提方法模拟的失效循环次数为50865次,与试验的误差为0.923%。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IGBT芯片焊料层的空洞退化过程并能准确预测模块的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 焊料层退化 生死单元技术 协同仿真 功率循环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运动方程快速求解器设计与实现
17
作者 王晓蕾 黄章骞 +1 位作者 房旭 宋宇鲲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1,共8页
文章基于四阶经典龙格库塔法(classical Runge-Kutta method of order four,RK-4)和四阶Adams预测校正法(fourth-order Adams predictor-corrector method,Adams-4),提出一种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文章基于四阶经典龙格库塔法(classical Runge-Kutta method of order four,RK-4)和四阶Adams预测校正法(fourth-order Adams predictor-corrector method,Adams-4),提出一种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实现的数据路径可动态配置的空间运动方程快速求解器(space motion equation fast solver,SMEFS)。SMEFS采用折叠式结构,借助高效的任务映射和精准的状态管理,通过资源复用和动态配置运算器内部连接关系实现数据路径的动态配置,快速求解空间运动方程,并有效节省硬件资源。采用某型运载火箭的相关数据对SMEFS进行大批量空间运动方程求解的性能评估,实验结果表明SMEFS能够快速可靠地求解发射坐标系下的五自由度空间运动方程,与软件求解的平均加速比为12.765,求解结果最大相对误差小于9×10^(-5,)具备较好的加速效果和较高的计算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阶经典龙格库塔法(RK-4) 四阶Adams预测校正法(Adams-4) 空间运动方程 折叠技术 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群门技术在大型牧场中应用的前提条件与生产价值
18
作者 冯安学 《中国乳业》 2024年第11期35-39,44,共6页
本文探讨了分群门技术在大型牧场中的应用及其价值。随着中国现代奶牛养殖业的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发展,传统的牛只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牧场的需求。分群门技术通过自动化牛只识别和分群,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奶牛福利,... 本文探讨了分群门技术在大型牧场中的应用及其价值。随着中国现代奶牛养殖业的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发展,传统的牛只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牧场的需求。分群门技术通过自动化牛只识别和分群,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奶牛福利,为牧场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决策工具。本文分析了分群门技术对一线工作人员、管理层以及奶牛本身的积极影响,并讨论了成功应用分群门技术的前提条件。最后总结了分群门技术对现代牧场管理方式的革命性转变,并展望了其在未来牧场管理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群门技术 牧场管理 自动化 奶牛福利 工作效率 智能化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闸管灌溉技术及其田间工程系统设计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益农 杨继富 +2 位作者 刘长安 李杰 李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11,共4页
结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 7师 12 7团承担的“干旱地区规模化灌溉农业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模式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工作 ,介绍闸管灌溉技术及其田间工程系统的设计步骤 ,并给出了具体的设计实例和简单的经济分析。结果表明 ,按常规使用年... 结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 7师 12 7团承担的“干旱地区规模化灌溉农业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模式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工作 ,介绍闸管灌溉技术及其田间工程系统的设计步骤 ,并给出了具体的设计实例和简单的经济分析。结果表明 ,按常规使用年限、系统移动次数及灌溉控制长度 ,系统每公顷投资为 75~ 2 40元。由此可见 ,闸管灌溉技术的投资强度较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闸管灌溉技术 田间工程系统 设计 地面节水灌溉 水力计算 运行管理 经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主动成像结合距离选通技术的零时信号测量方法 被引量:17
20
作者 范有臣 赵洪利 +2 位作者 孙华燕 郭惠超 赵延仲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1-107,共7页
针对火箭起飞过程中零时信号难以准确测量问题,提出了激光主动成像与距离选通技术相结合的测量方式,并通过求取光流的变化进而求取位移移动量获得火箭起飞的零时信号。对现有的零时信号测量方式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基于距离选通的ICCD成... 针对火箭起飞过程中零时信号难以准确测量问题,提出了激光主动成像与距离选通技术相结合的测量方式,并通过求取光流的变化进而求取位移移动量获得火箭起飞的零时信号。对现有的零时信号测量方式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基于距离选通的ICCD成像方式,结合目标垂直上升的特性,提出目标轮廓与HS光流结合的抗光照干扰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拟目标匀速上升过程中,在光照变化不大情况下,单独的边缘检测及单独的HS光流检测算法均能检测出目标的上升趋势;在光照变化剧烈情况下,边缘检测及HS光流检测算法均出现严重的误差,目标轮廓与HS光流结合算法排除了目标内部的干扰,得到的目标像素点位移量与真实的上升量基本一致,误差在亚像素量级,若图像帧频为25 fps,则时间精度为80 ms,完全符合零时信号提取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时信号 激光主动成像 距离选通 光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