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4篇文章
< 1 2 1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SOLVENT POLARITY ON INFINITE DIFFUSION COEFFICIENTS IN SUPERCRITICAL ETHANOL 被引量:5
1
作者 楚彩云 张宝泉 +1 位作者 刘秀凤 林跃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21-1023,共3页
关键词 TAYLOR DISPERSION technique diffusion coefficient SUPERCRITICAL ETHANOL polar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riable Coefficient KdV Equation for Amplitude of Nonlinear Solitary Rossby Waves in a Sort of Time-Dependent Zonal Flow
2
作者 DA Chao-jiu SUN Shu-peng +1 位作者 SONG Jian YANG Lian-gui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9-354,共6页
On the basis of the quasi-geostrophic vorticity equation,theoretical research has been down upon the evolution of the amplitude of solitary Rossby waves employing the perturbation method,and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 On the basis of the quasi-geostrophic vorticity equation,theoretical research has been down upon the evolution of the amplitude of solitary Rossby waves employing the perturbation method,and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evolution of the amplitude satisfies the variable coefficient Korteweg-de Vries(KdV) eq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LINEAR ROSSBY Waves Variable coefficient KDV equation time-dependent zonal flow Perturbatio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Li+ solid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 LiMn2O4 by CITT
3
作者 TANG Xin-cun HUANG Bai-yun HE Yue-hu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z1期1-4,共4页
The capacity intermittent titration technique (CITT)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ratio of potentio-charge capacity to galvano-charge capacity (RPG) method, to continuously determine the solid diffusion coefficient (D) ... The capacity intermittent titration technique (CITT)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ratio of potentio-charge capacity to galvano-charge capacity (RPG) method, to continuously determine the solid diffusion coefficient (D) of the intercalary species within insertion-host materials with a small voltage region. The linear equations of D vs the value of ratio of the potentio-charge capacity to the galvano-charge capacity (q) were given. By the CITT technique,the Li+ solid diffusion coefficients within LiMn2 O4 at different voltages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lues of D varied from 3. 447× 10-9 to 7.60× 10-11 cm2/s in the voltage range of charge from 3.3 to 4.3 V as a function of voltage with "W" sha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acity TITRATION TECHNIQUE Li+ SOLID diffusion coefficient LIMN2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Solution Diffusion Coefficient by Kinetic Nucleation Method
4
作者 Chen Wanchun Liu Dgodan Mo Wenyi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06-206,共1页
The solution diffusion coefficient is a great important intrinsical parameter in crystal growth.On earth,it is impossible to accurately determine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since there is nature convection.One of the m... The solution diffusion coefficient is a great important intrinsical parameter in crystal growth.On earth,it is impossible to accurately determine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since there is nature convection.One of the marked charateristics of space-crystal growth is to eleminate nature convection,so that purely diffusion-controlled condition of crystal growth could be realized and precise measurement of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should be ap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ution diffusion coefficient space crystal growth crystal growth kinetic nucleation method nature convection eleminate nature convectionso nature convectionone diffusion coeffici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othermal diffusion of water vapor in unsaturated soils based on Fick’s second law 被引量:8
5
作者 LIU Fei-fei MAO Xue-song +3 位作者 ZHANG Jian-xun WU Qian LI Ying-ying XU Ch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7期2017-2031,共15页
In arid regions, water vapor diffusion predominates the total water migration in unsaturated soil, which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With the aim of revealing the diffusion mecha... In arid regions, water vapor diffusion predominates the total water migration in unsaturated soil, which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With the aim of revealing the diffusion mechanism of water vapor in unsaturated soil, a water vapor migration test device was developed to conduct the water vapor migration indoor test. The test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vapor diffusion in unsaturated soil conformed to Fick’s second law.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water vapor diffusion under isothermal conditions in unsaturated soil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Fick’s law. Factors including the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gradient,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distribution, soil type and temperature that affect the water vapor diffusion coefficient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as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moisture content calculated by the mathematical model and obtained by the indoor experiment. The vapor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gradient and temperature. When the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gradient is constant, the vapor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matrix suction ratio in dry and wet soil section. The effect of soil type on the water vapor diffusion coefficient was complex, as both the moisture content and soil particle sizes affected the water vapor diff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vapor diffusion coefficient unsaturated soil mathematical model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gradient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distribution soil type TEMPERA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arative studies of anode gas diffusion layers for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 被引量:1
6
作者 GAO Yan WANG Su-li +1 位作者 HOU Hong-ying ZHAO Liang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1-297,共7页
Comparative studies of four common-used anode gas diffusion layers(A-GDLs),namely carbon cloth,carbon paper,carbon paper based on XC-72(in short XC-72)and GDL made of carbon nanotubes(CNT)for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Comparative studies of four common-used anode gas diffusion layers(A-GDLs),namely carbon cloth,carbon paper,carbon paper based on XC-72(in short XC-72)and GDL made of carbon nanotubes(CNT)for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DMFCs)were carried out and discussed.The result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er(MIP)and electrochemical test show that CNT has larg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in pore size of 1000-3000nm and the largest total porosity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other three.Carbon paper and XC-72show disadvantageous influences on cell performances at high current density,because carbon paper has many large pores which are unsuited for water transport,while XC-72has many small pores which are unsuited for gas transport.Though cell with carbon cloth has the highest methanol diffusion coefficient,it shows a little lower performance than that with CNT due to its thickness.Anode polarization(AP)results also display that the cell with CNT has the least methanol mass transfer resistance.As a result,the cell with CNT shows the best performance with the highest limiting current density and peak power density of 460 mA·cm^(-2)and 110mW·cm^(-2),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DMFCs) gas diffusion layer(GDL) POROSITY mass transfer methanol diffusion coeffici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Cu additions on interdiffusion behavior in the Al-Zn solid solution
7
作者 任玉平 郝士明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63-166,共4页
After diffusion couples were annealed at 260-360 ℃, the concentration profiles of Zn element were measured by EPMA. It has been first quantitatively determined by Matano method that the interdiffusion coefficient in ... After diffusion couples were annealed at 260-360 ℃, the concentration profiles of Zn element were measured by EPMA. It has been first quantitatively determined by Matano method that the interdiffusion coefficient in A1-Zn fee solid solution containing high Zn contents is remarkably decreased due to the small addition of Cu. Also, the interdiffusion coefficient in A1-Zn fee solid solution clearl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Zn concentration. The interdiffusion activity energy remarkabl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Zn contents. On the other hand, the interdiffusion activity energy markedly increases due to the small addition of Cu in the A1 Zn fcc solid solution containing high Zn cont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A1-Zn固溶体 扩散行为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全浸泡的磷酸钾镁水泥浆体中的硫酸盐侵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侯宇颖 杨建明 +6 位作者 徐晓晖 胡雪欣 陈为亮 胡夏闽 蒋德权 熊才强 李涛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9,共9页
通过宏观性能测试、化学分析和微观分析,本文研究了磷酸钾镁水泥(MKPC)浆体试件浸泡在质量分数为5%Na_(2)SO_(4)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扩散及强度发展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浸泡龄期的延长,试件内部硫酸根离子的含量逐步提高,侵蚀深度逐渐增... 通过宏观性能测试、化学分析和微观分析,本文研究了磷酸钾镁水泥(MKPC)浆体试件浸泡在质量分数为5%Na_(2)SO_(4)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扩散及强度发展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浸泡龄期的延长,试件内部硫酸根离子的含量逐步提高,侵蚀深度逐渐增加。硫酸根离子的侵蚀深度与硫酸根离子含量之间的关系基本满足2阶或3阶多项式(相关系数R^(2)大于0.998),采用Fick第二扩散定律解析式求解得到MKPC试件的硫酸根离子扩散系数均为10^(-7) mm^(2)/s数量级,比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小一个数量级。浸泡龄期不超过180 d时,MKPC试件的硫酸根离子扩散系数呈下降趋势;超过180 d后,MKPC试件的硫酸根离子扩散系数逐步提高;浸泡360 d后,试件的硫酸根离子扩散系数为3.9×10^(-7)mm^(2)/s,离表面2 mm处的硫酸根离子含量为0.218%(质量分数)。MKPC试件的强度随着浸泡龄期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其发展规律和扩散系数变化规律一致。浸泡360 d后,MKPC试件的抗折和抗压强度损失率均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钾镁水泥 硫酸盐侵蚀 浸泡龄期 侵蚀深度 扩散系数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主控型煤层定义、特征及瓦斯促抽路径分析
9
作者 赵伟 王凯 +6 位作者 周爱桃 舒龙勇 林海飞 臧杰 徐超 胡彪 涂庆毅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80-3292,共13页
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生产重心向中西部转移、开采水平向深部延伸,煤层结构呈现多元化、差异化特征,导致瓦斯储运规律发生变化,构建适用于多煤体结构类型的差异化瓦斯抽采方案是发展趋势。当前,关于煤粒或煤体的瓦斯解吸特征演化过程仍缺乏... 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生产重心向中西部转移、开采水平向深部延伸,煤层结构呈现多元化、差异化特征,导致瓦斯储运规律发生变化,构建适用于多煤体结构类型的差异化瓦斯抽采方案是发展趋势。当前,关于煤粒或煤体的瓦斯解吸特征演化过程仍缺乏数学性系统分析,对解吸曲线是裂隙(渗流)主控还是孔隙(扩散)主控仍存在争议。基于扩散与渗流的相互竞争制约关系,对瓦斯解吸曲线形态进行了综述性总结和归纳,并分析了其内在控制机制;对扩散主控型煤层进行了定义,探讨了低瓦斯厚煤层以及高瓦斯构造煤层瓦斯抽采的有效途径及隐含机制,并给出了扩散主控型煤层瓦斯治理的适配性方法;提出了未来扩散主控型煤层瓦斯储运规律的研究重点。研究表明:中西部低压厚煤层普遍瓦斯含量低、运移动力不足,可称为直接扩散体;深部构造煤层等效扩散距离长、运移难度大,可称为等效扩散体。扩散主控型煤层具有低压敏感性、应变敏感性、时间敏感性和压力差异化响应等特点,使得瓦斯治理时要着重考虑增能增扩和减距增扩,形成驱替、微生物降解基质、表面活性剂等基质面改性技术,以及水力冲孔造穴、保护层开采等基质体改性技术2类强化抽采措施。未来仍需在扩散力学模型及响应机理、扩散系数正向测试方法、扩散主控体瓦斯抽采评价指标等着重研究。研究结果可为煤层瓦斯差异化治理体系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主控 瓦斯抽采方法 微孔填充 吸附应变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形毛细管束中溶质对流-扩散传质行为研究
10
作者 金毅 黄欢 +3 位作者 宋慧波 郑军领 董佳斌 董文浩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4-133,共10页
探明煤层气在煤储层中的运移规律对煤层气高效开发和产能评估至关重要。煤层气在储层通道中的运移隶属对流、扩散的耦合,受限于孔隙结构复杂形貌,而传统连续介质理论难以准确表征孔隙结构多尺度分形特征对对流-扩散耦合输运过程的控制... 探明煤层气在煤储层中的运移规律对煤层气高效开发和产能评估至关重要。煤层气在储层通道中的运移隶属对流、扩散的耦合,受限于孔隙结构复杂形貌,而传统连续介质理论难以准确表征孔隙结构多尺度分形特征对对流-扩散耦合输运过程的控制性作用。目的为了深入阐释复杂多尺度孔隙结构中煤层气对流-扩散耦合传质的内在机理。方法首先,依托分形拓扑理论构建分形毛细管束模型,以定量表征孔隙结构的几何异质性与拓扑连通性;其次,结合经典Taylor-Aris方程,推导耦合孔隙结构尺度不变特征的溶质对流-扩散数学传质方程;最后,借助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分形毛细管束中溶质的对流-扩散过程,并阐释了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对溶质输运的影响机制。结果结果表明,对流-扩散数学传质方程可精准预测溶质有效扩散系数,具有较好的适配性;管道弯曲度分形维数、缩放间隙度、最大管径等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制约着溶质对流-扩散行为。具体地,管道弯曲度分形维数反比于有效扩散系数,而缩放间隙度和最大管径与有效扩散系数呈良好正相关关系,并以控制流体流速的形式影响溶质对流-扩散过程。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煤储层中煤层气复杂运移规律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参考,进而为煤层气产能精准预测及储层压裂改造方案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与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扩散 毛细管束 分形拓扑 有效扩散系数 格子BOLTZMANN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储气库多孔介质中多组分体系扩散规律研究
11
作者 张芮菡 胡博 +3 位作者 彭先 张飞 汪永朝 赵玉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4-570,共7页
目前,国际地缘政治局势复杂多变,能源供应链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储气库作为国家能源储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地缓冲国际天然气市场价格波动与供应中断风险,保障民生和工业生产等领域稳定用气,成为守护国家能源安全的坚实屏障。对... 目前,国际地缘政治局势复杂多变,能源供应链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储气库作为国家能源储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地缓冲国际天然气市场价格波动与供应中断风险,保障民生和工业生产等领域稳定用气,成为守护国家能源安全的坚实屏障。对于储气库多组分、多周期注采的高效安全运行,准确掌握储气库中工作气与垫层气的混合气扩散流动规律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的气体扩散实验多聚焦于页岩、煤和致密岩石,对碳酸盐岩中多组分气体扩散规律认识尚不清晰。该研究选用卧龙河气田石炭系黄龙组上统的碳酸盐岩岩样,通过核磁共振和高压压汞实验测定碳酸盐岩孔喉半径分布特征,开展了CH4与CO_(2)、N_(2)、O_(2)多组分体系的扩散实验,并通过拟合结果对比分析优选了适用于多尺度碳酸盐岩储层的气体扩散系数数学模型。研究表明:碳酸盐岩岩样具有明显的多尺度孔隙分布特征。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越大,各组分气体的扩散系数越大,CH4与CO_(2)的二元扩散系数高于N_(2)与CO_(2)的二元扩散系数。在多组分体系扩散中,O_(2)扩散系数最大,CH4扩散系数次之,而N_(2)与CO_(2)扩散系数最小。O_(2)的存在影响了CH4与N_(2)扩散系数对CO_(2)和N_(2)体积分数变化的响应。通过结合实验数据优选的气体扩散系数数学模型可推广应用于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扩散系数预测。研究成果可为储气库运行规律准确预测和运行制度合理设计提供实验和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扩散系数 多组分 扩散实验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拉荷载作用对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的影响
12
作者 张庆章 姜衡 +1 位作者 宋力 王峰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36,共8页
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结构往往因承受反复拉荷载和氯离子耦合作用导致耐久性能降低。为此,自行设计了一种低频反复拉荷载与氯离子侵蚀耦合作用的试验装置,进行拉应力水平分别为40%、50%、60%和70%,荷载循环方式作用中持载:卸载分别为3∶1、4... 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结构往往因承受反复拉荷载和氯离子耦合作用导致耐久性能降低。为此,自行设计了一种低频反复拉荷载与氯离子侵蚀耦合作用的试验装置,进行拉应力水平分别为40%、50%、60%和70%,荷载循环方式作用中持载:卸载分别为3∶1、4∶1和6∶1作用下的氯离子传输试验。试验研究发现:荷载循环方式中持载时间占比较小时,50%拉应力为损伤临界阈值点。随着持载时间和拉应力水平的增加,混凝土内部损伤加剧,不同深度处保护层中的氯离子含量增加,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也逐渐增大。0.4~0.7应力水平作用下,氯离子扩散系数增加了1.18~1.3倍。基于线性疲劳累计损伤理论,建立荷载因素与损伤系数之间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考虑拉应力水平、荷载循环方式等荷载因素的氯离子扩散系数预测模型,经试验验证发现预测模型能够较好的预测氯离子扩散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反复拉荷载 损伤系数 氯离子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重建算法的扩散加权成像在颅脑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张晏华 郁仁强 +5 位作者 郁斌 吴治伟 赵春刚 万露 万承鑫 张志伟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5-71,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重建算法(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DLR)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颅脑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比较激励次数(number of e...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重建算法(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DLR)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颅脑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比较激励次数(number of excitations,NEX)为2和1时常规重建(c2-DWI,c1-DWI)与DLR(DL2-DWI,DL1-DWI)4组图像的质量差异,比较灰质、白质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病灶区域及对侧正常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由两位医师采用双盲法对整体图像质量、噪声水平和磁敏感伪影分别使用5分法评分。结果DLR序列灰质和白质的SNR、CNR均高于常规重建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DC值在病变区域及对侧正常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R的整体图像质量和噪声水平评分均高于常规重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磁敏感伪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LR可显著提升DWI图像SNR、CNR及主观评分,有效降低图像噪声,在NEX减半,缩短扫描时间的同时,虽对磁敏感伪影改善有限,但不影响ADC值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激励次数 深度学习重建 颅内占位性病变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钢表面碳原子偏聚对锡原子热扩散的影响
14
作者 李海斌 徐惠婷 +3 位作者 闫岳涛 陈璇 帅美荣 王强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4,共9页
巴氏合金与轴承(碳钢)的紧密结合对轴承运行效率至关重要,目前主要采用铁锡化合物作为中间材料来提高轴承寿命。目前相关文献关于碳钢中碳原子含量对锡原子向铁中的扩散影响还没有报道,本研究对25^(#)和35^(#)钢基体表面进行了一系列热... 巴氏合金与轴承(碳钢)的紧密结合对轴承运行效率至关重要,目前主要采用铁锡化合物作为中间材料来提高轴承寿命。目前相关文献关于碳钢中碳原子含量对锡原子向铁中的扩散影响还没有报道,本研究对25^(#)和35^(#)钢基体表面进行了一系列热镀锡试验,分析了310℃条件下,Fe-Sn反应平衡时间、锡原子扩散系数和扩散厚度等关键指标对锡原子向碳钢中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锡原子扩散到碳钢表面的距离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310℃时,锡原子进入25^(#)钢的扩散系数为6.6×10^(-9),约为35^(#)钢的两倍;碳原子向25^(#)和35^(#)钢表面的扩散距离比与碳钢表面碳浓度商的平方根成反比。此外,Fe_(3)C的键能为-133 eV/atom,而FeSn和Fe_(3)Sn_(2)的键能分别仅为-7.4和-6.9 eV/atom;可知碳原子易与铁原子结合,即碳钢表面碳含量高会阻碍锡原子向钢中扩散。因此,锡原子容易向25^(#)钢表面扩散,25^(#)钢为理想的巴氏合金轴承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合金 轴承 铁锡化合物 碳钢 锡原子 扩散距离 扩散系数 结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Ni-Cu三元体系中的柯肯达尔效应及互扩散机制
15
作者 王楠 宁炳坤 +3 位作者 耿纪华 王晓龙 赵秦阳 陈永楠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9-1219,共11页
本文基于试验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Ta-Ni-Cu体系在等温扩散期间的柯肯达尔效应及互扩散行为,揭示了柯肯达尔缺陷形成的不平衡扩散机制。结果表明,等温扩散期间Ta-Ni-Cu体系由于不平衡扩散在Ni-Cu界面上产生了柯肯达尔孔洞,而在Ni-Ta... 本文基于试验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Ta-Ni-Cu体系在等温扩散期间的柯肯达尔效应及互扩散行为,揭示了柯肯达尔缺陷形成的不平衡扩散机制。结果表明,等温扩散期间Ta-Ni-Cu体系由于不平衡扩散在Ni-Cu界面上产生了柯肯达尔孔洞,而在Ni-Ta界面则没有明显的柯肯达尔缺陷。柯肯达尔缺陷与不平衡扩散时的互扩散系数相关,Ni-Cu体系的互扩散系数比Ni-Ta体系的高4~5个数量级,由此促进了Ni-Cu界面组分元素的不平衡扩散,使柯肯达尔孔洞更易产生和聚集。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等温扩散中Ni-Ta扩散层由于Ni3Ta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使得元素分布呈有序排列,而Ni-Cu扩散层中形成了Cu_(0.81)Ni_(0.19)固溶体,其元素呈无序分布状态,这种扩散层能够阻碍Cu原子运动,由此产生不平衡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i-Cu体系 柯肯达尔缺陷 等温扩散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温度和切片厚度对黑蒜热风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李湘利 王婷 +3 位作者 王贝贝 魏海香 程宏 刘静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44-152,共9页
为了探究干燥温度和切片厚度对黑蒜热风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采用热风干燥的方法研究了黑蒜片在不同干燥温度(50、60、70、80℃)和不同切片厚度(3、5、7、9 mm)下的干燥特性、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和干燥动力学模型,并对黑蒜片干品的复水... 为了探究干燥温度和切片厚度对黑蒜热风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采用热风干燥的方法研究了黑蒜片在不同干燥温度(50、60、70、80℃)和不同切片厚度(3、5、7、9 mm)下的干燥特性、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和干燥动力学模型,并对黑蒜片干品的复水比、色泽、总酚含量、DPPH·清除率、质构特性和风味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干燥温度越高,切片越薄,黑蒜片干燥速率越高。黑蒜片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范围在(3.83383×10^(−9)~20.47548×10^(−9))m^(2)/s,Page模型能够准确描述黑蒜片的热风干燥过程(R^(2)=0.9993)。5 mm切片厚度的黑蒜片在70℃下热风干燥11.5 h,可获得较高的干燥速率和良好的干品品质。此条件所得黑蒜片的色差ΔE(8.213)和硬度(62.197 N)较低,总酚含量(4.742 mg/g)和DPPH·清除率(83.297%)较高,弹性(1.908)和胶黏性(840.356 N)适中。热风干燥温度对黑蒜片的复水比无显著影响,使用电子鼻可有效区分不同干燥条件下黑蒜片的风味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蒜 热风干燥 水分扩散系数 干燥模型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混凝土抗氯离子扩散性能及扩散系数计算模型
17
作者 杨国平 陈际丰 +2 位作者 田琦 古李田 贡金鑫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2,20,共6页
对42组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进行了氯离子扩散系数试验,分析了水胶比、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矿渣、硅灰)掺量和龄期对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反映水胶比及矿物掺合料掺量的养护28 d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计算式。计... 对42组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进行了氯离子扩散系数试验,分析了水胶比、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矿渣、硅灰)掺量和龄期对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反映水胶比及矿物掺合料掺量的养护28 d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计算式。计算式简单、实用,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可用于海水环境混凝土结构耐久寿命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环境 高性能混凝土 氯离子扩散系数 矿物掺合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改性氧化石墨烯增强水泥砂浆的力学性能和抗渗性能
18
作者 黄巍林 于巾茹 +1 位作者 尚君 王忠堂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19-2428,共10页
为提高混凝土在恶劣环境的使用性能,本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OPS)改性氧化石墨烯(GO),获得硅烷化氧化石墨烯(fGO)。然后用fGO填充水泥砂浆,测定其力学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为提高混凝土在恶劣环境的使用性能,本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OPS)改性氧化石墨烯(GO),获得硅烷化氧化石墨烯(fGO)。然后用fGO填充水泥砂浆,测定其力学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GO相比,fGO结构呈松散的层状,硅氧烷分子通过Si—O—C键与GO接枝。与对照组相比,fGO对水泥坍落度和坍落扩展度的影响较小。当fGO掺量为0.06%(质量分数)时,水泥砂浆的28 d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提升26.36%和36.29%,毛细吸水率和氯离子扩散系数分别降低56.64%和33.16%。热重和微观分析表明,fGO改善了水化产物的形态,增强了水化产物与砂粒的黏结性,整体提高了硅酸盐网络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砂浆 氧化石墨烯 硅烷 氯离子扩散系数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和钢渣粉对磷酸钾镁水泥浆体硫酸盐侵蚀行为的影响
19
作者 侯宇颖 李涛 +4 位作者 吕寅 陈刚 胡夏闽 唐磊 杨建明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16-122,共7页
本工作研究了单掺粉煤灰、钢渣粉改性磷酸钾镁水泥(MKPC)试件长期浸泡在硫酸盐溶液中的侵蚀行为。以硫酸根离子侵蚀深度、硫酸根离子扩散系数以及强度为表征参数,结合微观分析手段得出如下结论:在5%硫酸钠溶液饱和环境下,MKPC浆体试件... 本工作研究了单掺粉煤灰、钢渣粉改性磷酸钾镁水泥(MKPC)试件长期浸泡在硫酸盐溶液中的侵蚀行为。以硫酸根离子侵蚀深度、硫酸根离子扩散系数以及强度为表征参数,结合微观分析手段得出如下结论:在5%硫酸钠溶液饱和环境下,MKPC浆体试件中硫酸根离子的渗透深度x(mm)与硫酸根离子含量c(x,t)之间的关系满足2或3阶多项式(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浸泡360 d后,MKPC试件内部的硫酸根离子浓度均随着侵蚀深度大幅度下降;M0试件的侵蚀深度接近14 mm,M1和M2试件的侵蚀深度接近12 mm;MKPC试件的硫酸根扩散系数均在10^(-7)mm^(2)/s数量级,较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低1个数量级,其中M1和M2试件的硫酸根扩散系数分别为同条件M0试件的69.7%和87.5%。随着浸泡龄期的延长,MKPC试件的强度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浸泡360 d后,M1和M2的抗折、抗压强度剩余率分别为99.2%、97.8%和97.6%、96.6%,明显高于同条件的M0试件的92.7%、94.7%。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和钢渣粉对MKPC试件抗硫酸盐侵蚀均有改善作用。此外,MKPC试件的强度和扩散系数相互对应,变化规律一致。通过微观分析和理论分析,证实在5%硫酸钠溶液长期浸泡环境下,MKPC硬化体中陆续有新的MgKPO_(4)·6H_(2)O(MKP)生成,MKP的溶蚀和相变、未反应MgO的水解和碳化、含硫酸根的盐类结晶等现象,它们对MKPC硬化体的孔结构有正负二种作用,但总体上造成了MKPC硬化体的结构逐步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钾镁水泥(MKPC) 硫酸盐侵蚀 强度 扩散系数 粉煤灰 钢渣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激发平面回波成像与多激发平面回波成像序列在5.0T颅脑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中的应用
20
作者 陈昊 音大为 +3 位作者 袁姝娅 宋潇鹏 汤润宇 刘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0-705,共6页
目的 比较单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与多激发平面回波成像(ms EPI)序列在5.0T颅脑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中的图像质量及诊断效果,为EPI诊断脑部疾病提供支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8—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2例颅... 目的 比较单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与多激发平面回波成像(ms EPI)序列在5.0T颅脑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中的图像质量及诊断效果,为EPI诊断脑部疾病提供支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8—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2例颅脑疾病患者,在5.0T MR下完成头部轴向T2-FLAIR、ss EPI DWI和msEPI DWI扫描。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估图像质量,测量畸变位移,比较信噪比、病灶-正常组织对比度、对比噪声比和表观扩散系数。结果 msEPI序列的几何形变、磁敏感伪影、边缘锐利度及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ss EPI序列(Z=5.728、4.197、5.766、5.777,P<0.001)。定量分析显示,ms EPI序列的畸变位移较ss EPI序列显著降低[前额叶:(5.91±1.41)mm比(15.63±2.21)mm,t=34.050,P<0.001;前颞叶:(4.17±0.78)mm比(7.18±1.87)mm,t=12.263,P<0.001;后颞叶:(4.76±1.36)mm比(8.38±2.01)mm,t=21.336,P<0.001;脑直径:(4.37±1.65)mm比(12.74±2.84)mm,t=23.255,P<0.001;脑干直径:(0.80±0.63)mm比(1.98±1.63)mm,t=7.092,P<0.001];两组信噪比与对比噪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8、0.638)。ms EPI序列的病变-正常组织对比度显著高于ssEPI序列[221(131,311)比150(90,240),Z=3.89,P<0.001]。结论 对于5.0T MRI,ms EPI DWI序列较ss EPI DWI序列在诊断脑部疾病方面具有优异的图像质量和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疾病 磁共振成像 超高场强 扩散加权成像 回波平面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