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功率超声电机Langevin定子结构电-振-热双向耦合损耗建模与分析
1
作者 李响 丁远 +1 位作者 芦小龙 姚志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655-3666,I0032,共13页
大功率超声电机普遍采用夹心式Langevin定子结构设计,其在高频高压激励下产生复杂的电-振-热双向耦合动力学,给其损耗机理的分析与温升的快速精准预测带来挑战。基于“路”的观点,构建夹心式Langevin定子结构的电-振-热双向耦合阻抗型... 大功率超声电机普遍采用夹心式Langevin定子结构设计,其在高频高压激励下产生复杂的电-振-热双向耦合动力学,给其损耗机理的分析与温升的快速精准预测带来挑战。基于“路”的观点,构建夹心式Langevin定子结构的电-振-热双向耦合阻抗型机电等效电路及其热网络拓扑,通过各阻抗参数的温度依赖性与机电等效电路固有的机电耦合特性,表征电气支路与机械支路以及热网络3者之间的双向耦合关系,进而建立其电-振-热双向耦合损耗的精确分析与计算模型,并采用自适应时间步长耦合求解方法,避免热网络模型的过频求解,有效提升电-振-热双向耦合损耗模型的计算效率。仿真与实验分析验证模型有效性,并深入分析电-振-热双向耦合效应对定子损耗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电机 Langevin压电换能器 电-振-热耦合 机电等效电路 自适应时间步长 损耗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伺服系统逆变器死区非线性补偿策略
2
作者 周国祥 王邦继 +1 位作者 王梦轩 许琨辉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30-2642,共13页
针对伺服系统在高开关频率应用下逆变器死区非线性效应引起的电流谐波畸变问题,提出无死区双调制波脉冲宽度调制(PWM)和逆变器非线性补偿相结合的策略。首先基于反并联二极管的续流特性,在互补驱动脉冲之间加入驱动空缺区以避免死区时... 针对伺服系统在高开关频率应用下逆变器死区非线性效应引起的电流谐波畸变问题,提出无死区双调制波脉冲宽度调制(PWM)和逆变器非线性补偿相结合的策略。首先基于反并联二极管的续流特性,在互补驱动脉冲之间加入驱动空缺区以避免死区时间的引入。其次通过向直轴注入斜坡电流来获取逆变器非线性特性所对应的误差电压,采用线性迭代插值法来求解逆变器非线性误差电压与电流幅值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逆变器非线性误差电压的在线补偿。同时阐述了引入死区时间后再进行补偿和无死区双调制波PWM的区别,对两者解除占空比限制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表明,所提策略能够增加输出电压的线性调制区,消除由死区时间导致的输出占空比限制,有效地抑制了高开关频率逆变器死区非线性效应导致的电流谐波畸变。此外所提策略易于实现,无需额外的控制环路计算,可适用于更高开关频率的伺服驱动控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逆变器死区非线性 死区消除 非线性补偿 误差电压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车道横向阻断场景交通流建模及仿真误差分析
3
作者 涂彭越 白玉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0-610,共11页
针对间断流建模影响因素多、仿真随机性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考虑横向阻断的障碍泛化形式交通流模型。通过将经典智能驾驶模型(IDM)拓展为静态避障形式(IDM+)并引入车辆预决策控制流程(Pre-IDM+),搭建交通完全随机加载的间断流仿真平台,... 针对间断流建模影响因素多、仿真随机性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考虑横向阻断的障碍泛化形式交通流模型。通过将经典智能驾驶模型(IDM)拓展为静态避障形式(IDM+)并引入车辆预决策控制流程(Pre-IDM+),搭建交通完全随机加载的间断流仿真平台,以单车道行人穿越场景为例对运行轨迹、交通流特征、车辆控制状态3类交通分析指标的随机收敛性和仿真步长敏感度进行定量讨论。结果表明:200仿真样次能较好兼顾模型精度和分析效率(平均误差<2%),仿真步长改变主要对车辆停车及避障控制相关指标产生明显影响(最高误差43%)。在指标可靠度方面,平均速度、减速度均值、控制状态切换频次以及自由/跟驰状态时间占比具有较好的评估一致性,随机误差和仿真步长的影响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间断流 横向阻断 交通评估指标 仿真误差 仿真样次 仿真步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循环自适应串行交错时间匹配算法的油浸式变压器绕组瞬态温升计算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刚 郝世缘 +2 位作者 胡万君 刘云鹏 李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5-1197,共13页
针对传统算法存在的步长调整及耦合点选择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子循环自适应串行交错(SCAS)的时间匹配算法。首先,在步长调整方面,通过加入自适应(ATS)-启发式(HTS)混合变步长算法,解决步长无法实时调整的问题;然后,针对耦合点选择问题,该... 针对传统算法存在的步长调整及耦合点选择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子循环自适应串行交错(SCAS)的时间匹配算法。首先,在步长调整方面,通过加入自适应(ATS)-启发式(HTS)混合变步长算法,解决步长无法实时调整的问题;然后,针对耦合点选择问题,该文在传统常规串行交错(CSS)时间匹配算法及现有改进方案子循环常规串行交错(SCSS)的基础上,提出SCAS时间匹配算法,采用自适应方案确定计算时间窗及预定耦合点,并引入指数平滑法对其精度进行保证;最后,该文基于110 kV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建立二维瞬态单分区分匝绕组模型,并将所提算法与其他传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精度方面,与传统CSS算法相比SCAS算法的流场及温度场最大平均相对误差均不超过0.45%,在可接受误差范围内;在效率方面,SCAS算法总体计算效率较CSS算法提高了近20倍。同时,为了说明所提算法的工程价值,该文搭建基于110 kV变压器绕组模型的温升实验平台,将SCAS时间匹配算法应用于该模型中,实验结果表明:在精度方面,SCAS算法与实验达到稳态时最大绝对误差为2.7 K;在计算效率上,本文所提算法的计算效率较传统算法提升约46倍,计算步数约为传统的1/47,减少了计算冗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循环自适应串行交错 混合变步长 二维瞬态流热耦合问题 快速计算方法 温升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丸刚体外弹道及其引信力学环境数值解算稳定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回建豪 王雨时 +1 位作者 闻泉 彭启蒙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2-50,共9页
针对弹丸刚体外弹道常微分方程组及引信惯性零部件轴向过载求解稳定性问题,借助计算机,以不同数值计算方法和不同积分时间步长对弹丸刚体外弹道常微分方程组及引信惯性零部件轴向过载求解,得到刚体外弹道常微分方程组的数值解,即刚体外... 针对弹丸刚体外弹道常微分方程组及引信惯性零部件轴向过载求解稳定性问题,借助计算机,以不同数值计算方法和不同积分时间步长对弹丸刚体外弹道常微分方程组及引信惯性零部件轴向过载求解,得到刚体外弹道常微分方程组的数值解,即刚体外弹道含质心运动和绕质心运动的诸元,在此基础上又得到了引信惯性零部件轴向过载的数值解。通过大量仿真发现:应用龙格-库塔法、阿当姆斯预报-校正法和吉尔法解算刚体外弹道常微分方程组,当积分时间步长取为0.05 s时,质心运动诸元解算结果均收敛;在积分时间步长取10^(-4) s时,绕心运动诸元解算结果也均收敛。而在解算引信惯性零部件轴向过载突变峰值时,发现若使峰值稳定,这3种方法均需调整积分时间步长小于或等于10^(-5) s。而求解引信惯性零部件轴向过载,只有吉尔法未失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解算 外弹道解算 引信轴向过载 积分时间步长 吉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时间步长法在非饱和渗流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韩枥兵 李文涛 韦昌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85-693,704,共10页
Richards方程是非饱和渗流理论的基本方程,常用数值方法结合有效的迭代技术进行求解,时间步长调整方法常用来提高计算效率。为探究不同自适应时间步长法的数值表现,采用有限单元法结合自适应松弛Picard法和自适应时间步长法,开发了非饱... Richards方程是非饱和渗流理论的基本方程,常用数值方法结合有效的迭代技术进行求解,时间步长调整方法常用来提高计算效率。为探究不同自适应时间步长法的数值表现,采用有限单元法结合自适应松弛Picard法和自适应时间步长法,开发了非饱和渗流有限元程序。通过模拟非饱和渗流算例,研究了不同自适应时间步长法对计算精度与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发的程序是实用和可靠的,在时间步长发生较大变化时也能保证计算的稳定性。直接推断法虽然简单高效,但在求解迭代收敛难度较大的问题时,该方法难以保证良好的计算精度。截断误差法的数值表现受截断误差阈值影响,具有阈值越小,精度越高、效率越低;阈值越大,精度越低、效率越高的特点,通过调整阈值,该方法能更好地平衡计算精度和效率。研究成果对于高效非饱和渗流有限元程序的开发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渗流 有限元 自适应时间步长法 截断误差法 直接推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车辆制动性能计算方法研究
7
作者 金宇智 李翔 +3 位作者 金哲 蔡田 谷友泉 潘兴河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3,共8页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等级逐渐提高和各类新型制动方式的发展,传统基于速度分段的制动计算的精度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出了分步进行制动计算的方法及时间步长的选取依据,以CRH6A型动车组为对象进行计算,并与平均计算法及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等级逐渐提高和各类新型制动方式的发展,传统基于速度分段的制动计算的精度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出了分步进行制动计算的方法及时间步长的选取依据,以CRH6A型动车组为对象进行计算,并与平均计算法及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计算方法在合适的步长下均可获得理想的计算精度,其中分步计算法对步长更为敏感,而制动指令响应时间内对运行阻力的处理方式是两种计算方法差异的主要来源,若响应时间超过最大制动力时长的20%,则应使用分步计算法以提高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计算 平均计算法 分步计算法 响应时间 计算步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曲率变化的等弓高误差插补算法研究
8
作者 张相胜 王国先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69-1576,共8页
针对等弓高误差法进行插补计算时遇到自由曲线的曲率剧烈变化情况会出现精度不达标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曲率变化的等弓高误差插补算法。根据几何关系推导出初始参考步长,以各插补段内的最大弓高误差恒定为约束条件,提出步长自动调整... 针对等弓高误差法进行插补计算时遇到自由曲线的曲率剧烈变化情况会出现精度不达标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曲率变化的等弓高误差插补算法。根据几何关系推导出初始参考步长,以各插补段内的最大弓高误差恒定为约束条件,提出步长自动调整机制并与曲率分区策略相结合,在保证插补步长内的最大弓高误差恒为设定值的同时实现最佳步长的快速计算。改进的算法在进行插补计算时很好地规避了传统等弓高误差法易出现的误差超限和步长过保守等问题,加工后自由曲线的弓高误差恒定且均为加工容许的最大值,计算得到的插补点数量少,机加工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补点计算 等弓高误差 曲率分区 步长自动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域瞬变电磁法中心方式全程视电阻率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165
9
作者 白登海 Maxwell A Meju +2 位作者 卢健 王立凤 何兆海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97-704,共8页
给出了一种时间域瞬变电磁法视电阻率的数值计算方法 ,利用该方法可以容易地求出中心方式的全程视电阻率 .根据中心方式磁场垂直分量时间变化率 Bz T的核函数Y′(Z)的表现特征 ,以参数Z把整个瞬变过程分为早期阶段 (Z >1.6 )、早... 给出了一种时间域瞬变电磁法视电阻率的数值计算方法 ,利用该方法可以容易地求出中心方式的全程视电阻率 .根据中心方式磁场垂直分量时间变化率 Bz T的核函数Y′(Z)的表现特征 ,以参数Z把整个瞬变过程分为早期阶段 (Z >1.6 )、早期到晚期的转折点 (Z =1.6 )和晚期阶段 (Z <1.6 ) .首先分别得到早期视电阻率和晚期视电阻率的精确值 ,然后通过转折点构成一条完整的全程视电阻率曲线 .虽然磁场垂直分量Bz 的核函数Y(Z)是参数Z的单值函数 ,但同样存在一个从早期到晚期的转折点Z =1.6 ,转换点两边仍然可以得到一条早期曲线和一条晚期曲线 .在数值计算中 ,当迭代步长ΔZ <0 .0 0 5Z时 ,视电阻率的相对误差小于 0 .5 % .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计算表明 ,与早期和晚期近似值比较 ,全程视电阻率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分辨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数值计算 中心方式迭代步长 全程视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移干涉测量中相移误差的自修正 被引量:14
10
作者 赵智亮 夏伯才 +2 位作者 陈立华 张志华 郑万国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6-1121,共6页
分析了相移干涉测量过程中相移误差产生的原因,研究了基于迭代最小二乘算法的相移误差修正法,实现了任意两幅干涉图间相对移相量的计算和自适应校正。基于光、机、电、算四系统,实现任意步长的3幅以上干涉图像的采集,用迭代最小二乘法... 分析了相移干涉测量过程中相移误差产生的原因,研究了基于迭代最小二乘算法的相移误差修正法,实现了任意两幅干涉图间相对移相量的计算和自适应校正。基于光、机、电、算四系统,实现任意步长的3幅以上干涉图像的采集,用迭代最小二乘法计算任意两幅干涉图间的相对移相量,然后将其闭环反馈至硬件相移系统,自动修正相移步长为给定量的特征相移值,从而完成干涉仪相移误差的自修正。构建了相移误差自校正系统,通过实际干涉测量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相移误差自修正系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自适应修正后相移量相对误差<5%,面形RMS测量重复性<λ/1 000,实现了高精度、高效率的相移误差自适应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移干涉测量 相移量计算 相移误差 误差自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离散元法计算参数的探讨 被引量:16
11
作者 焦红光 李靖如 +1 位作者 赵继芬 赵跃民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88-93,共6页
计算时步、接触刚度等计算参数的选取对离散元法解的正确与否至关重要,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先确定接触刚度并选取保险系数后,按照经验公式求得计算时步,但在保险系数的设定上有关文献却不尽相同.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恢复系数... 计算时步、接触刚度等计算参数的选取对离散元法解的正确与否至关重要,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先确定接触刚度并选取保险系数后,按照经验公式求得计算时步,但在保险系数的设定上有关文献却不尽相同.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恢复系数检验法来选定计算参数.采用离散元法最常用的弹性-阻尼-滑动接触模型编制了计算程序,以颗粒同静置平面之间的正碰撞考察了不同计算参数下的模拟结果,除模拟得到恢复系数外,还考察了碰撞过程的总接触时间和总接触时步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计算时步是影响模拟精度最重要的因素;模拟误差还同恢复系数的设定值有关,设定值越大,模拟误差就越小;计算时步的大小虽然对碰撞过程的总接触时间影响不大,但是却决定了碰撞过程的总接触时步数,二者之间存在对数线性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法 计算参数 数值模拟 计算时步 接触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网模型和仿真的发展与挑战 被引量:63
12
作者 李亚楼 穆清 +1 位作者 安宁 胡晓波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7-135,共9页
直流电网具有接入灵活、控制灵活、经济性好等优势,受到了工程和学术界的关注,而传统的电力系统建模仿真技术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直流电网的研究和应用的需要。文中介绍了直流电网建模仿真的最新发展,总结了适用于直流电网的设备模型和仿... 直流电网具有接入灵活、控制灵活、经济性好等优势,受到了工程和学术界的关注,而传统的电力系统建模仿真技术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直流电网的研究和应用的需要。文中介绍了直流电网建模仿真的最新发展,总结了适用于直流电网的设备模型和仿真方法,提出了建模和仿真技术的挑战。在建模技术方面,总结了AC/DC换流器模型、DC/DC换流器模型、直流开关模型、直流负载模型和直流电网的系统控制模型和实现方法。在仿真技术方面,阐述了直流电网潮流算法的实施方案和挑战;总结了直流电网电磁暂态算法在精确性和效率上的挑战,提出了解决方案;阐述了高效的并行算法和多速率混合仿真的挑战和实现方法;展望了物理仿真技术和数模混合仿真在直流电网的应用和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网 建模 仿真 等效模型 控制系统 潮流计算 小步长仿真 并行计算 多速率混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选相合闸技术的变压器励磁涌流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27
13
作者 范兴明 葛琳 +1 位作者 张鑫 凌斯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4-59,67,共7页
变压器空载合闸过程中产生的励磁涌流,易使变压器继电保护误动作,也会对变压器设备和电网产生不利影响。相对于多种外部措施限制涌流的方法,选相合闸技术可以更有效地削减励磁涌流。笔者从变压器空载合闸的暂态过程着手,针对励磁涌流进... 变压器空载合闸过程中产生的励磁涌流,易使变压器继电保护误动作,也会对变压器设备和电网产生不利影响。相对于多种外部措施限制涌流的方法,选相合闸技术可以更有效地削减励磁涌流。笔者从变压器空载合闸的暂态过程着手,针对励磁涌流进行了理论计算分析和仿真分析,通过分析验证了相关方法减小和抑制励磁涌流的效果和存在的局限性,结果表明变压器选相合闸的方法能够最有效消除励磁涌流,从而减小对系统的冲击;同时针对同步开关技术的误差时间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合闸的时间误差需要控制在0.5 ms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励磁涌流 仿真建模 选相合闸 抑制措施 开关时间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网输电线路反时限过流保护探讨 被引量:19
14
作者 刘为 范春菊 +1 位作者 张兆宁 郁惟镛 《继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25,共3页
讨论了传统的反时限过电流保护的实现方法 ,如分区查表法 ,插值方法的实现方式及其误差特性 ;提出了适用于配电网的过电流保护的冷备用方案 ;论述了一种用DSP技术实现反时限特性曲线的新技术 ,提出了在DSP技术下计算动作时限的新方法。... 讨论了传统的反时限过电流保护的实现方法 ,如分区查表法 ,插值方法的实现方式及其误差特性 ;提出了适用于配电网的过电流保护的冷备用方案 ;论述了一种用DSP技术实现反时限特性曲线的新技术 ,提出了在DSP技术下计算动作时限的新方法。该方案能够根据故障电流的大小实时计算出过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限 ,所需要的内存较小 ,且计算速度快 ,在配电网的自动化技术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输电线路 反时限过流保护 继电保护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率步进雷达时间-距离像的宽带微动特征提取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晓芳 刘阳 +1 位作者 王雪松 卢焕章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16-1421,共6页
在详细分析频率步进雷达旋转微动点目标回波特征和一维距离像特点后,利用不同帧之间构成的慢时间一维距离像组的相关性,合成得到时间-距离像.对比分析了旋转微动目标的径向距离和距离像位置的变化规律,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频率步进雷达时... 在详细分析频率步进雷达旋转微动点目标回波特征和一维距离像特点后,利用不同帧之间构成的慢时间一维距离像组的相关性,合成得到时间-距离像.对比分析了旋转微动目标的径向距离和距离像位置的变化规律,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频率步进雷达时间-距离像的宽带旋转微动特征提取的新方法,给出了旋转中心、旋转半径以及角速度等微动参数的理论表达式,推导得出算法的理论精度.设计并成功开展了地基毫米波频率步进雷达对称旋转目标的外场试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精确性.该特征提取思想可扩展应用于振动、滚动等其他形式的微动特征提取,推广应用于线性调频信号的高分辨体制雷达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步进雷达 时间-距离像 转动 相关性 特征提取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广义精细积分法 被引量:39
16
作者 富明慧 刘祚秋 林敬华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2-677,共6页
提出了求解非齐次动力方程特解的一种精细数值积分法,该方法与通解精细积分法具有相同精度.首先选取一个积分形式的非齐次方程特解,将积分区域划分为2^N份,并对之进行精细的数值积分;然后针对载荷为多项式、指数函数及三角函数的情况,... 提出了求解非齐次动力方程特解的一种精细数值积分法,该方法与通解精细积分法具有相同精度.首先选取一个积分形式的非齐次方程特解,将积分区域划分为2^N份,并对之进行精细的数值积分;然后针对载荷为多项式、指数函数及三角函数的情况,将积分求和转化为一个递推过程,按此只需n次矩阵乘法就能计算出积分和,从而得到非齐次方程的特解.该方法的优点是能与通解的精细积分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极高的精度和效率,同时还具有较广泛的适用范围.算例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动力分析 精细积分 指数矩阵运算 数值积分 递推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动力学计算中的网格效应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海兵 张海波 +2 位作者 田宙 欧卓成 周刚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28-1836,共9页
岩石动力学计算中,网格尺寸对数值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有重要影响。采用数值实验的方法,对岩石爆炸应力波传播数值计算中的网格尺寸效应及其敏感性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合适的网格尺寸要根据载荷特征和波传播介质的属性来决定;当... 岩石动力学计算中,网格尺寸对数值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有重要影响。采用数值实验的方法,对岩石爆炸应力波传播数值计算中的网格尺寸效应及其敏感性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合适的网格尺寸要根据载荷特征和波传播介质的属性来决定;当一个载荷波长内的网格数达到16个以上时,计算得到的各物理量的波形和峰值基本趋于稳定;计算还给出了各物理量与网格密度的关系;随着爆心距的增加,物理量对网格尺寸的敏感性降低,其机理是载荷中的高频成分逐渐衰减、载荷的波长变大,模型所需的网格尺寸变大;时间步长系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也非常明显,当时间步长系数取0.05时,位移稳态值趋于收敛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数值计算 网格尺寸 时间步长 敏感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率步进的宽带分布式全相参雷达 被引量:5
18
作者 殷丕磊 闫路 +2 位作者 张宗傲 杨小鹏 曾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49-754,共6页
系统时间同步是宽带分布式全相参雷达的核心问题之一,但现有的时间同步技术无法满足其同步精度需求.本研究基于频率步进信号提出了一种宽带分布式全相参雷达时间同步方法.分析了时间同步误差对系统相参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采用频率步进信... 系统时间同步是宽带分布式全相参雷达的核心问题之一,但现有的时间同步技术无法满足其同步精度需求.本研究基于频率步进信号提出了一种宽带分布式全相参雷达时间同步方法.分析了时间同步误差对系统相参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采用频率步进信号代替线性调频信号的时间同步方法.理论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极大地减小时间同步误差对相参性能的影响,进而降低对时间同步精度的需求;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全相参 步进频 时间同步误差 宽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腕力传感器动态响应的实时补偿 被引量:23
19
作者 徐科军 李成 +1 位作者 朱志能 刘家军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05-709,共5页
为了提高机器人腕力传感器的动态响应速度 ,在对传感器进行动态标定实验的基础上 ,采用 FLANN方法设计动态补偿器 ,以 DSP为处理核心 ,研制实时动态补偿系统 .实验结果表明 ,经过补偿腕力传感器动态响应的调整时间缩短为原来的 2 5
关键词 腕力传感器 动态补偿 数字信号处理器 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电缆暂态热路模型中绝缘层的优化 被引量:26
20
作者 刘刚 王鹏宇 +1 位作者 周凡 刘毅刚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49-1556,共8页
为实现电力电缆导体温度在线监测的工程应用,研究了影响电缆传热的重要部分—绝缘层。首先对电缆暂态热路模型的构建、绝缘层的分层进行了论证与分析,然后分别构建了绝缘层等厚度、等热容、热容比、厚度比这4种分层方式下的热路模型,并... 为实现电力电缆导体温度在线监测的工程应用,研究了影响电缆传热的重要部分—绝缘层。首先对电缆暂态热路模型的构建、绝缘层的分层进行了论证与分析,然后分别构建了绝缘层等厚度、等热容、热容比、厚度比这4种分层方式下的热路模型,并实现了对导体温度的求解,最后以电缆载流温升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不同分层方式下导体温度计算值的绝对误差标准差?θ均受制于电缆绝缘的分层数,?θ随分层数的增加而明显下降,分层数由5层增加为30层时?θ平均下降0.5℃;但在分层数达到一定数量后,它对?θ的影响减小,分层数由30层增加为100层时?θ平均下降值低于0.1℃;在分层数较小时,绝缘层依据热容比和等厚度分层时对应的?θ稍低于其余2种方式,当分层数为5层时按照这2种方法建模的?θ比其余2种方法低0.1℃,而分层数达到20层以上时,4种方法的?θ将趋于一致。这对于电缆导体温度实时监测进而掌握其载流量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缆 暂态热路模型 绝缘层 分层数 计算误差 电缆载流量 实时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