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扇形段拉矫力数据突变特征提取方法
1
作者 代超 容芷君 +3 位作者 但斌斌 都胜朝 刘洋 肖浩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4-263,共10页
多维时序拉矫力的幅值突变表征着扇形段机组的故障,多维时序数据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对突变特征提取方法的准确率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多维时序数据的时间和空间相似性,提出小波相关滤波结合主成分分析的多维时序突变特征提取方... 多维时序拉矫力的幅值突变表征着扇形段机组的故障,多维时序数据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对突变特征提取方法的准确率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多维时序数据的时间和空间相似性,提出小波相关滤波结合主成分分析的多维时序突变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将每一维时域含噪拉矫力分别变换到小波域,利用拉矫力的自相似性进行降噪;然后,将去噪后的拉矫力映射到正交空间中,利用多维拉矫力之间的互相似性,通过线性变换将多维拉矫力映射到一维,再根据一维特征曲线的统计特征确定阈值,提取突变特征;最后,应用基于时间的滑动窗口动态更新数据,实现状态的连续在线识别;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分析表明,小波相关滤波-主成分分析模型对多维时序数据的突变特征提取的准确率和效率分别达到90.39%和97.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形段 多维时间序列 主成分分析 突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IS NDVI与MODIS EVI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74
2
作者 李文梅 覃志豪 +1 位作者 李文娟 杨强 《遥感信息》 CSCD 2010年第6期73-78,共6页
MODIS NDVI与MODIS EVI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植被指数,MODIS EVI是对NDVI的发展和延续,从植被指数计算公式和合成方法两方面做了改进。具体表现在:避免了MODIS NDVI在植被高覆盖区易饱和的问题,考虑了土壤背景对植被指数的影响,对气溶... MODIS NDVI与MODIS EVI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植被指数,MODIS EVI是对NDVI的发展和延续,从植被指数计算公式和合成方法两方面做了改进。具体表现在:避免了MODIS NDVI在植被高覆盖区易饱和的问题,考虑了土壤背景对植被指数的影响,对气溶胶等残留做了进一步校正,采用BRDF/CV-MVC合成方法保证了合成采用最佳像元。EVI时间序列相较于NDVI时间序列季节性更明显,能够更好地反映高植被覆盖区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并且很少有突降现象,时间序列曲线较平滑。EVI的这些优势为高覆盖植被物候特征的季节性变化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NDVI MODIS-EVI 时间序列 植被指数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地区降水时序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健 林琳 +1 位作者 陈学群 管清花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1期22-28,共7页
基于黄河三角洲内5个气象站1961--2007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Mann.Kendal非参数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50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降水量时序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近50年来,年际和年内不同季节降水量均呈逐步下... 基于黄河三角洲内5个气象站1961--2007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Mann.Kendal非参数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50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降水量时序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近50年来,年际和年内不同季节降水量均呈逐步下降趋势,并在1976年左右发生突变,之后降水量下降显著。年际降水存在约8~9年的主变化周期,而春夏秋冬四季降水存在约16~17年的主变化周期。根据周期变化特征,预测2012--2014年黄河三角洲地区将处于多水期,其中秋季和冬季降水较多,而春季和夏季降水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降水时序 变化特征 小波分析 MannKendall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中心城区PM_(2.5)长期变化趋势和特征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妤希 陈义珍 +2 位作者 杨欣 柴发合 张玮琦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93-1498,共6页
利用2008—2015年北京中心城区PM2.5质量浓度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其长期的污染变化趋势和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M2.5多年年均质量浓度为95.4μg.m-3,其总体变化趋势是改善的,各年改善程度不同,年均改善幅度约为2.85%,按... 利用2008—2015年北京中心城区PM2.5质量浓度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其长期的污染变化趋势和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M2.5多年年均质量浓度为95.4μg.m-3,其总体变化趋势是改善的,各年改善程度不同,年均改善幅度约为2.85%,按照此速度,要解决北京的灰霾污染,尚需约18a的时间。春季各年PM2.5污染维持平稳的趋势,夏季和秋季呈逐年递减的趋势,而冬季则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冬季的污染来源和排放控制应引起重视。从小时变化的特征看,春、夏、秋、冬各季的PM2.5小时质量浓度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日落前的2~3小时,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09:00、07:00、00:00和22:00点;春、夏季PM2.5易在早晨累积,小时平均质量浓度日较差不甚明显,秋、冬季易在半夜累积,小时平均质量浓度日较差较明显;研究提示,为了健康,秋、冬季尽量不要在夜间进行户外运动。从健康暴露来看,“不健康”以上平均暴露水平占58.5%,处在非常严重的污染水平,暴露频率总体呈维持或改善的趋势;达到“警戒状态”的极端污染日平均暴露频率为4.4%,暴露频率呈不降反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长期变化趋势 时序变化特征 健康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4年-2010年沂沭河流域降水序列变化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陆建宇 周政辉 +3 位作者 朱夏阳 陆宝宏 王学斌 丁伟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60-1064,共5页
以沂沭河流域为研究区, 根据流域内7 个代表性雨量站1954 年-2010 年降水资料, 采用自相关系数、频次分析法、累积距平法、小波分析法、Mann2Kendall 法、R/ S 法等方法分析了流域内降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 各站年降水量之间存在显著... 以沂沭河流域为研究区, 根据流域内7 个代表性雨量站1954 年-2010 年降水资料, 采用自相关系数、频次分析法、累积距平法、小波分析法、Mann2Kendall 法、R/ S 法等方法分析了流域内降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 各站年降水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多年平均降水量从北向南逐渐增加, 降水年际变化幅度从北向南逐渐减小; 降水偏丰水年、平水年出现频次最大; 降水年际变化经历了3 个丰水段、1 个平水段和4 个枯水段; 各站年、汛期、非汛期降水变化的第一周期为12 a、12 a 和5 a, 第二周期为16 a、17 a 和5 a, 第三周期为4- 5 a、4- 5 a、3 a 或10 a; 各站年、汛期、非汛期降水多呈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 未来降水多呈较强的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变化特征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沂沭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SS垂向坐标时间序列周年项振幅的时变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贾彦锋 朱新慧 +2 位作者 孙付平 肖凯 柯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2-172,共11页
GNSS坐标时间序列中季节性信号的振幅表现出明显的时变特性.本文从全球范围内选取了468个GNSS测站的垂向坐标时间序列数据,对周年项振幅的时变特征和原因进行了深入探究.首先坐标时间序列数据在经过带通滤波后,进行分段最小二乘拟合,得... GNSS坐标时间序列中季节性信号的振幅表现出明显的时变特性.本文从全球范围内选取了468个GNSS测站的垂向坐标时间序列数据,对周年项振幅的时变特征和原因进行了深入探究.首先坐标时间序列数据在经过带通滤波后,进行分段最小二乘拟合,得到随时间变化的周年项振幅,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振幅变化的量级大小和特点,发现全球测站周年振幅变化的平均幅度在1 mm左右,并且振幅的波动性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忽略这种时变特性最大会造成2~3 mm的周年项残留.然后从环境负载和热膨胀效应入手分析了周年项振幅变化的原因及其对周年项振幅变化的贡献,发现环境负载和热膨胀位移与GNSS垂向坐标之间周年振幅变化的平均一致性在60%左右,而且经过两者改正分别有68%和76%的测站周年项振幅波动幅度出现了下降,由此提出环境负载和热膨胀效应是周年项振幅变化的重要原因.同时经过分析发现GNSS数据处理模型和策略也会引起周年项振幅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幅时变特征 GNSS坐标时间序列 非线性变化 环境负载 热膨胀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市场价格时序变动、风险特征及作用因素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丁建国 穆月英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55-1762,共8页
【目的】研究棉花价格波动的特征及其主要作用因素,分析棉花市场价格波动的机理和规律,为科学测度棉花市场风险,完善棉花价格形成机制及棉花市场风险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我国2000年1月~2017年11月集贸市场棉花(籽棉)... 【目的】研究棉花价格波动的特征及其主要作用因素,分析棉花市场价格波动的机理和规律,为科学测度棉花市场风险,完善棉花价格形成机制及棉花市场风险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我国2000年1月~2017年11月集贸市场棉花(籽棉)月度价格,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棉花市场价格的时序变动特征;运用EGARCH-X-M模型系统,分析棉花价格波动的风险特征及其作用因素。【结果】均值方程中的条件方差项的系数估计值ρ为0. 185> 0,条件方差方程中,条件方差对数项的系数估计值β为0. 860,接近但小于1,杠杆效应项的系数估计值γ为-0. 608 <0,表明棉价波动存在显著的阶段性结构变化特征及集簇性、不对称性和负杠杆效应,棉花市场的波动性与价格之间及价格收益率与波动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预期价格越高,波动风险越大,波动风险越大,价格收益的预期补偿越高。【结论】我国棉花价格政策系列改革及市场环境变化,是造成棉花市场价格波动阶段性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当棉花价格形成由市场机制主导时,价格风险管理措施配套完善对于稳定棉花市场价格波动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价格 时序变动 风险特征 作用因素 EGARCH-X-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源—荷”时序特性的配电网电压无功分区 被引量:12
8
作者 季玉琦 陈雪寒 +3 位作者 薛源 和萍 王佳琳 郭磊磊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56,共12页
分布式电源(DG)大规模接入配电网,其随机出力叠加负荷波动,增加了系统优化运行与控制的复杂程度。基于“源—荷”时序变化特性分析DG接入对配电网电压无功分区的影响,提出一种分区方案调整策略。首先,基于电压无功分区原则选取区域无功... 分布式电源(DG)大规模接入配电网,其随机出力叠加负荷波动,增加了系统优化运行与控制的复杂程度。基于“源—荷”时序变化特性分析DG接入对配电网电压无功分区的影响,提出一种分区方案调整策略。首先,基于电压无功分区原则选取区域无功平衡、区域间耦合度、区域内耦合度以及区域无功储备等指标作为分区评价指标,建立基于增广电压/无功灵敏度矩阵的模糊聚类分区模型,并通过分析风电、光伏时序出力特性,结合典型日负荷曲线划分“源—荷”典型时序场景;然后,分析在多个“源—荷”场景下四项分区评价指标的变化,进而针对“源—荷”时序变化导致的分区指标变化,提出分区调整方法;最后,利用改进的IEEE 33节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源—荷”的时序出力变化对电压无功分区影响较大,所提分区调整方法可以根据“源—荷”时序变化对分区方案进行动态调整,能较好地将各分区评价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 “源—荷”时序特性 电压无功分区 分区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1961−2019年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7
9
作者 蔡永祥 罗少辉 +2 位作者 王军 祁栋林 胡馨月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20,共11页
利用三江源地区13个气象站1961−2019年共59年的降水量资料,基于一元线性回归、滑动平均法、气候倾向率和重标极差分析等方法,研究源区降水量的时空演变规律和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年均降水量为470.7 mm,并以10.31 mm·... 利用三江源地区13个气象站1961−2019年共59年的降水量资料,基于一元线性回归、滑动平均法、气候倾向率和重标极差分析等方法,研究源区降水量的时空演变规律和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年均降水量为470.7 mm,并以10.31 mm·10 a^(−1)的速率增加。黄河源区春季降水量最大,其余三季以澜沧江源区最高,长江源区四季均处于最低值;各源区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春季降水倾向率最大,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区分别为2.69、2.11和2.80 mm·10 a^(−1)。1961−2002年降水量累积距平大致呈下降趋势,2003−2019年呈上升趋势,2002年为降水增加突变点;不同年代际间平均年最大和最小降水量出现在2011−2019和1961−1970年,分别为512.82和452.23 mm。年、季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递增,黄河源区各站点降水量空间变化幅度最大;春、夏、秋三季的降水倾向率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减少的趋势,但冬季变化相反,且降水量少的源区降水增加趋势明显。降水量长程变化Hurst值大于0.5,预测未来降水量变化与过去趋势一致。三江源地区降水时间和空间序列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和季节差异性特征,且未来降水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降水变化 时间序列 空间特征 区域特征 降水倾向率 长程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变化驱动下GNSS观测墩热弹性位移时变特性
10
作者 张俊文 王锴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0-145,共6页
中国境内目前已建立了超过4000个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为了确保基准站稳定性,大部分基准站天线安装在一定高度的观测墩或楼顶,这些水泥或金属制观测墩可能会由于环境温度的季节性或周日周期性变化而产生热弹性形变位移,在GNSS基准站坐... 中国境内目前已建立了超过4000个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为了确保基准站稳定性,大部分基准站天线安装在一定高度的观测墩或楼顶,这些水泥或金属制观测墩可能会由于环境温度的季节性或周日周期性变化而产生热弹性形变位移,在GNSS基准站坐标时间序列中表现为周期性的上下震荡,导致计算的基准站位置不能精确反映真实的地表形变,尤其是在垂直方向上。通过处理由3个间隔不足20 m的IGS基准站组成的两条短基线数据,基于短基线时间序列,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由温度变化驱动的观测墩热弹性位移的时变特性。结果表明:GNSS天线观测墩会受环境温度季节性变化产生周年周期位移,位移大小和观测墩高度、基准站所处环境温度周年振幅线性相关,其表面温度的昼夜周期变化也会产生周日周期的热弹性位移,水平方向高频热弹性位移会由于采样率不足的原因混频为虚假的长周期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观测墩 温度变化 短基线时间序列 时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