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时间序列对齐和TCNformer的重介精煤灰分多步预测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珺 王然风 +2 位作者 魏凯 韩杰 张茜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66,共7页
由于在重介分选过程中各个传感器位置不同,导致重介分选主要工艺参数与灰分存在时间滞后,影响了精煤灰分结果。基于回归模型的灰分预测方法缺乏对时间序列信息的利用,无法捕捉重介生产过程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特性;基于时间序列的灰分预测... 由于在重介分选过程中各个传感器位置不同,导致重介分选主要工艺参数与灰分存在时间滞后,影响了精煤灰分结果。基于回归模型的灰分预测方法缺乏对时间序列信息的利用,无法捕捉重介生产过程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特性;基于时间序列的灰分预测方法未能充分考虑灰分和重介分选主要工艺参数之间的时间依赖关系。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序列对齐和TCNformer的重介精煤灰分多步预测方法。通过滞后相关性分析来量化灰分与重介分选主要工艺参数之间的滞后步长,依此对重介分选主要工艺参数在时间维度上进行移动,使得灰分和重介分选主要工艺参数时间序列对齐,消除灰分和重介分选主要工艺参数之间的时间滞后。在Transformer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时间卷积网络(TCN)提取特征,并将单向编码器扩展为双向编码器,构建了TCNformer模型来实现精煤灰分多步预测。将时间序列对齐得到的与未来时刻灰分数据对应的过程变量序列作为解码器的输入,以提升模型预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1579%,均方根误差为0.2152%,平均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5051,能有效提升精煤灰分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介分选 精煤灰分预测 滞后相关性 时间序列 TCNformer 双向编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煤厂原煤智能配比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21
2
作者 袁鹏涛 王然风 付翔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3-47,共5页
针对选煤厂配煤入选过程中通过理论计算的原煤定值配比难以满足现场生产要求,而依据人工经验调节原煤配比随机性大、精煤质量难以保证、人工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选煤厂原煤智能配比控制系统。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原煤智... 针对选煤厂配煤入选过程中通过理论计算的原煤定值配比难以满足现场生产要求,而依据人工经验调节原煤配比随机性大、精煤质量难以保证、人工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选煤厂原煤智能配比控制系统。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原煤智能配比预测模型,并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模型参数优化。该系统以原煤灰分实测值、原煤硫分实测值、每小时原煤平均入选量、分选密度、精煤灰分实测值、精煤灰分目标值、精煤硫分实测值和精煤硫分目标值作为模型输入变量,经模型计算得出相应的原煤配比预测值;通过胶带秤测量给煤机的给煤量得到原煤配比实测值,并与预测值比较得出原煤配比偏差量;PID控制器根据偏差量控制给煤机的变频器频率,实现原煤配比精准调节。该系统应用后精煤灰分和硫分波动范围明显减小,精煤质量稳定性良好;精煤灰分与灰分目标值差值控制在±0.2%,精煤硫分与硫分目标值差值控制在±0.15%,提高了精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厂 配煤入选 原煤配比 精煤灰分 精煤硫分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D-LSTM的重介分选精煤灰分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程凯 王然风 付翔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3-139,共7页
针对重介分选的智能化发展需求,根据重介精煤灰分数据噪声特征及灰分过程控制对灰分预测精度、预测时长的要求,提出了基于EMD-LSTM的重介精煤灰分时间序列预测方法。首先,通过经验模态分解(EMD)算法将重介精煤灰分时序数列中的不同尺度... 针对重介分选的智能化发展需求,根据重介精煤灰分数据噪声特征及灰分过程控制对灰分预测精度、预测时长的要求,提出了基于EMD-LSTM的重介精煤灰分时间序列预测方法。首先,通过经验模态分解(EMD)算法将重介精煤灰分时序数列中的不同尺度分量逐级分解出来,生成一系列具有相同特征尺度的本征模函数,从而去除一定噪声影响;其次,进一步借助于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可解决数据的长期依赖问题,从而在长时间视野预测方面表现更为突出。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数据集的短期预测,实验结果表明,对LSTM神经网络进行参数寻优后,基于EMDLSTM的重介分选精煤灰分指标时间序列预测方法中,去除IMF1分量的模型所得的预测结果具有最小的标准差σ(0.1481)和平均绝对误差λ(0.1184),去除噪声后的EMD-LSTM模型可使预测准确性显著提高,能够有效解决精煤灰分预测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介分选 精煤灰分时序数列 噪声 经验模态分解(EMD)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 精煤灰分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介质选煤过程先进控制: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24
4
作者 张凌智 代伟 马小平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1-27,69,共8页
基于传统控制方法的重介质选煤过程自动控制存在能耗高、灰分含量波动大等问题,而先进控制能够改善过程动态性能,使系统运行接近最优状态。首先介绍了重介质选煤工艺流程,分析了重介质选煤过程的多时间尺度、多速率特性,并基于重介质选... 基于传统控制方法的重介质选煤过程自动控制存在能耗高、灰分含量波动大等问题,而先进控制能够改善过程动态性能,使系统运行接近最优状态。首先介绍了重介质选煤工艺流程,分析了重介质选煤过程的多时间尺度、多速率特性,并基于重介质选煤过程强非线性、多变量耦合、时变性、多干扰等因素,分析了重介质选煤过程先进控制在数学建模、运行指标跟踪控制、稳定性、关键参量精确感知等方面的难点;然后从重介质选煤过程建模、重介质悬浮液密度控制、精煤灰分控制等方面,综述了重介质选煤过程先进控制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重介质选煤过程先进控制未来的研究方向:基于大数据的重介质选煤可视化平台建设,面向重介质选煤过程的知识和数据混合驱动的智能优化与控制,产品质量与效率预测方法研究,重介质选煤虚拟实验平台搭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厂 重介质选煤过程 先进控制 智能化选煤 选煤过程建模 重介质悬浮液密度控制 精煤灰分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灰难浮煤泥二次浮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龙鑫 效妍 倪超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24,27,共4页
为解决精煤泥两次浮选、双段脱水回收流程处理高灰难浮煤泥二次浮选精煤灰分偏高,重介精煤"背灰"严重的难题,文章提出采用旋流微泡浮选柱作为二次浮选分选设备并进行相关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浮选柱能解决重介精煤"背... 为解决精煤泥两次浮选、双段脱水回收流程处理高灰难浮煤泥二次浮选精煤灰分偏高,重介精煤"背灰"严重的难题,文章提出采用旋流微泡浮选柱作为二次浮选分选设备并进行相关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浮选柱能解决重介精煤"背灰"难题,相比于传统浮选机,在精煤产率相当时,浮选柱分选精煤灰分降低3.44%,尾煤灰分提高1.67%,浮选完善指标提高6.54%;在精煤灰分相当时,精煤产率提高10.27%,尾煤灰分提高6.91%,浮选完善指标提高5.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灰细泥 二次浮选 浮选柱 精煤产率 精煤灰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锥角水介旋流器锥体结构优化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3
6
作者 马佳伟 崔广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7-151,共5页
为了考察三锥角水介旋流器的锥体分选特点,采用正交试验和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三锥角水介旋流器的锥体结构进行初步研究。首先通过正交试验探究不同角度锥体对粗煤泥分选效果的影响,在满足最大产率原则的条件下,得到较优的锥体参数。... 为了考察三锥角水介旋流器的锥体分选特点,采用正交试验和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三锥角水介旋流器的锥体结构进行初步研究。首先通过正交试验探究不同角度锥体对粗煤泥分选效果的影响,在满足最大产率原则的条件下,得到较优的锥体参数。然后利用ICEM-CFD对三锥角水介旋流器的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湍流相采用雷诺应力RSM模型,采用DPM离散相模型模拟三锥水介旋流器内颗粒运动,分析内部流场的压力、速度分布规律及固体颗粒运动轨迹,结果表明:三段锥体对分选效果都有影响,影响程度为一段锥体>二段锥体>三段锥体;一段锥体能够获得较低的精煤灰分,二段和三段锥体能在要求的灰分范围内保证较高的精煤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煤泥 三锥角旋流器 CFD 锥体结构 精煤灰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泥表面张力与浮选效果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周丫舒 董宪姝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5-109,共5页
随着高灰细泥浮选入料的逐渐增高,煤泥分选效果恶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添加浮选药剂改善煤炭的浮选效果是最重要的途径。本文分别选用煤油和柴油为捕收剂、仲辛醇和QPJ为起泡剂,测定添加浮选药剂后煤浆的表面张力,再使用煤油做捕收剂、... 随着高灰细泥浮选入料的逐渐增高,煤泥分选效果恶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添加浮选药剂改善煤炭的浮选效果是最重要的途径。本文分别选用煤油和柴油为捕收剂、仲辛醇和QPJ为起泡剂,测定添加浮选药剂后煤浆的表面张力,再使用煤油做捕收剂、仲辛醇做起泡剂,进行实验室浮选试验,从而探索了浮选药剂对煤浆表面张力和浮选效果影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浮选过程中煤浆表面张力与浮选效果的关系密切,随着捕收剂或起泡剂用量的增加,煤浆表面张力有10mN/m左右的降低,可燃体回收率增加15%左右,并且表面张力最低时可燃体回收率是最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张力 煤泥浮选 可燃体回收率 精煤灰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PN系列分散剂对超细煤脱灰的影响
8
作者 田子键 尚洪山 《洁净煤技术》 CAS 1997年第3期22-24,共3页
在油团聚分选工艺中,对许多PN系列分散剂进行了试验研究,表明添加该类分散剂,可使超细煤的灰分得到很大程度的降低。以PN18、PN45分散剂为例作了深入研究和讨论。当添加量在440×10-6g时,两者的精煤灰分分别... 在油团聚分选工艺中,对许多PN系列分散剂进行了试验研究,表明添加该类分散剂,可使超细煤的灰分得到很大程度的降低。以PN18、PN45分散剂为例作了深入研究和讨论。当添加量在440×10-6g时,两者的精煤灰分分别降到190%和145%,降灰率达3333%和4912%,具有良好的分选效果。另外,利用红外光谱对试验结果进行光谱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该类药剂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油团聚分选用分散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煤 脱灰 PN分散剂 精煤灰分选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跳汰机精煤灰分在线回控的研究
9
作者 鲁杰 《洁净煤技术》 CAS 1997年第4期20-22,共3页
分析讨论了跳汰机精煤灰分在线回控系统工作效果及试验研究结果,探索的继续开发研究该技术的途径,指明应用前景。
关键词 跳汰机 精煤 灰分 在线回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型深度学习模型的电站锅炉~飞灰质量浓度超短期时间序列预测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士义 褚英昊 +3 位作者 Koji Toda 王鹏 何英杰 黄立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共7页
准确预测燃煤电厂烟囱出口飞灰质量浓度是有效控制PM_(2.5)等排放物的关键技术。提出基于进化算法优化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用于飞灰质量浓度预测。基于燃煤电厂智能化数字平台提供的按1 min间隔总计采集33 d的共47520个时间点,671个... 准确预测燃煤电厂烟囱出口飞灰质量浓度是有效控制PM_(2.5)等排放物的关键技术。提出基于进化算法优化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用于飞灰质量浓度预测。基于燃煤电厂智能化数字平台提供的按1 min间隔总计采集33 d的共47520个时间点,671个预测相关量化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以未来1 min、2 min、3 min原烟气飞灰质量浓度作为预测目标,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输入降维并基于端到端数据学习搭建超短期预测模型。预测模型为基于多种网络的混合型结构,其中的超参数通过进化算法进行优化。该模型无须详细分析每个具体输人的物理含义,具有很好迁移和泛化性,可以最小化模型开发和部署的成本。仿真试验结果显示:提出的试验模型在预留的测试数据集上,相比与对照组模型持续性模型显著降低了绝对值误差14%~16%。此外,所实现的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波动发生的时刻,对于实际应用具有显著的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站 飞灰质量浓度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时间序列预测 进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