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学习的时序数据异常检测研究综述
1
作者 陈红松 刘新蕊 +1 位作者 陶子美 王志恒 《信息网络安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391,共28页
时序数据异常检测是数据挖掘及网络安全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以时序数据异常检测技术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调研与比较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深度学习模型在该领域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文章首先介绍了深度时序数据异常检测的定义与应用... 时序数据异常检测是数据挖掘及网络安全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以时序数据异常检测技术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调研与比较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深度学习模型在该领域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文章首先介绍了深度时序数据异常检测的定义与应用;其次,提出了深度时序数据异常检测面临的9个问题与挑战,并将时序数据异常分为10类,枚举了16种典型的时序数据异常检测数据集,其中包括5种社交网络舆情安全领域相关数据集;再次,文章将深度时序数据异常检测模型进行分类研究,分析总结了近50个相关模型,其中包括基于半监督增量学习的社交网络不良信息发布者异常检测,进一步地,文章依据深度学习模型的学习模式将模型划分为基于重构、基于预测、基于重构与预测融合3种类型,并对这些模型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文章从8个方面展望了深度时序异常检测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分析了每个方向的潜在研究价值及技术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时序数据 异常检测 模型分类 社交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残差学习的矿井无线信道估计的算法研究
2
作者 王安义 李明珠 +1 位作者 李新宇 李婼嫚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5,共5页
为解决现有信道估计神经网络模型在处理信道增益相关矩阵时忽略非对角线元素及其时间序列信息的局限性,文中引入深度学习技术,对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基于下行链路导频的信道进行精确估算。提出一种创新的基于递归残差学习的深度神... 为解决现有信道估计神经网络模型在处理信道增益相关矩阵时忽略非对角线元素及其时间序列信息的局限性,文中引入深度学习技术,对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基于下行链路导频的信道进行精确估算。提出一种创新的基于递归残差学习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利用其递归结构有效处理序列数据,捕捉信道状态的时间相关性。此外,残差连接的引入有效缓解了深度学习中常见的梯度消失问题,显著提升了模型的训练效果。文中进一步集成了SE注意力机制,赋予网络自适应调整对不同信道矩阵关注程度的能力,从而提高了特征提取和分类的效率。在3GPP信道模型下,对基于递归残差网络的信道估计模型进行评估。结果证明,该方法在信道估计误差方面优于传统的最小二乘法和ReEsNet信道估计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通信 深度学习 残差学习 注意力机制 OFDM系统 时间序列数据 梯度消失问题 3GPP信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数据的环空带压预测混合模型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阳杰 张智 +1 位作者 王杨 邓皓匀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70-1877,共8页
为避免异常环空带压导致井筒失效,进而造成安全事故,准确预测环空带压值,在其超过控制值时提前采取预防和解决措施。提出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长短期记忆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long short-term memory,ARIMA-LS... 为避免异常环空带压导致井筒失效,进而造成安全事故,准确预测环空带压值,在其超过控制值时提前采取预防和解决措施。提出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长短期记忆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long short-term memory,ARIMA-LSTM),该模型针对实际环空带压时序数据和特征捕捉的数据集训练预测实例井的环空带压值,并与单一模型、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实际数据训练后,该模型在误差、拟合精度和整体性能上有着良好表现,可为提高环空带压值的预测精度和效率提供参考,对井筒完整性设计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空带压预测 时序数据 神经网络 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ansformer和LSTM算法的河套灌区土壤水分预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钥 郑方元 +3 位作者 雍婷 查元源 周龙才 徐祥森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14,共9页
土壤水是土壤中的关键指标,其变化直接影响着作物生长,并影响着水资源利用的管理决策。因此,准确地预测土壤水分有利于对农业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利用。使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土壤水分预测在当前的农业、水资源管理和生态学等领域具有... 土壤水是土壤中的关键指标,其变化直接影响着作物生长,并影响着水资源利用的管理决策。因此,准确地预测土壤水分有利于对农业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利用。使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土壤水分预测在当前的农业、水资源管理和生态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性。深度学习算法能够从大规模数据中学习土壤水分的复杂模式和时空关系,为土壤水的准确预测提供了新的机会。为了探索新兴深度学习方法Transformer在土壤水分预测中的有效性,选择河套灌区义长灌域为研究区域,利用地下水位观测数据、气象数据、SMAP土壤水数据等作为训练数据,设置了1、5、10 d共3种数据滞后情况,验证Transformer算法在土壤水时间序列预测任务中的有效性,并与目前广泛应用于时序预测任务中的LSTM进行对比。研究表明Transformer在土壤水分时间序列预测任务中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相比于LSTM,其R^(2)平均提升约0.181,RMSE平均下降27.6%。同时,Transformer在应对滞后变化带来的影响时更具鲁棒性,在3种数据滞后情况下Transformer的预测平均R^(2)分别比LSTM高出了0.121、0.167、0.256,站点平均RMSE分别降低了30.7%、28.6%、23.5%。此外,Transformer对于土壤水序列中的非线性信息的提取能力更强,对于高频振幅的土壤水时间序列Transformer拥有更强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预测 深度学习 时序预测 Transformer模型 LSTM模型 数据滞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ARIMA方法与GMS模拟洋河流域地下水水位 被引量:2
5
作者 孙福宝 童菊秀 +1 位作者 梁畅 仝锦威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8,共11页
传统地下水数值模型在预测未来地下水水位时,常受限于难以获取的降水与蒸发数据。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ARIMA模型预测降水与蒸发时间序列数据,并结合GMS地下水流模型,模拟洋河流域地下水水位变化过程,提出一种改进的地下水水位预测方法... 传统地下水数值模型在预测未来地下水水位时,常受限于难以获取的降水与蒸发数据。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ARIMA模型预测降水与蒸发时间序列数据,并结合GMS地下水流模型,模拟洋河流域地下水水位变化过程,提出一种改进的地下水水位预测方法。通过分析洋河流域2000—2020年的历史气象数据,使用ARIMA模型预测2021年的降水与蒸发量,将预测结果输入GMS模型,开展地下水水位模拟实验。结果表明:GMS模型对洋河流域地下水水位的模拟效果较好,大多数NSE值分布在0.71~0.96之间,RMSE值均在0.05~0.45 m之间,整体精度较高;ARIMA模型对气象数据的预测精度较高,蒸发数据的预测效果优于降水;结合ARIMA模型与GMS模型的研究方法在精度和适用性上表现良好,为区域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提出的方法克服了传统模型对未来数据依赖性强的局限性,可为类似区域预测地下水水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水位 降水与蒸发数据 时间序列分析ARIMA方法 GMS 洋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条件扩散模型的卫星遥测数据缺失值插补方法
6
作者 庞昭辰 刘明 +2 位作者 张立宪 曹喜滨 段广仁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302-2312,共11页
卫星遥测时间序列数据在遥感监测、导航定位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同时也能有效监控卫星的健康状态.然而,这些数据常常因传感器故障、数据传输错误等复杂因素出现缺失,严重影响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甚至可能导致决策失误.对此,提出... 卫星遥测时间序列数据在遥感监测、导航定位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同时也能有效监控卫星的健康状态.然而,这些数据常常因传感器故障、数据传输错误等复杂因素出现缺失,严重影响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甚至可能导致决策失误.对此,提出基于多变量条件扩散模型的卫星时间序列补全方法,旨在提高卫星遥测数据缺失值插补的准确性.首先,通过引入条件扩散方法,将观测到的卫星数据作为条件输入,通过建模缺失值的后验分布来生成数据,并在生成过程中对该残缺样本进行初步的线性插补,从而提高模型的稳定性.其次,设计由时间注意力层和门控激活单元组成的残差模块作为主干预测网络,对多维遥测数据中的时间依赖关系进行充分捕捉,实现对缺失数据的精准重构.最后,在某通信卫星的动量轮遥测数据集以及公开的时间序列数据集上进行广泛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不同缺失率下均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和泛化能力,与现有方法相比,展现出更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模型 卫星遥测数据 时序插补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预测的冷数据压缩方法
7
作者 张永潘 张正 +3 位作者 徐良红 钱超 丁诚 潘甦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106,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序列预测的时序数据库的冷数据压缩方法。该方法采用一种双自回归预测模型对时序数据进行预测,只储存预测值和真实值的残差以及预测模型系数。在解码端通过预测模型系数构建预测模型,输出预测值,然后加上残差恢复原... 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序列预测的时序数据库的冷数据压缩方法。该方法采用一种双自回归预测模型对时序数据进行预测,只储存预测值和真实值的残差以及预测模型系数。在解码端通过预测模型系数构建预测模型,输出预测值,然后加上残差恢复原始值。由于残差远远小于原始值,因此可以用很少的比特量化,同时预测模型系数在存储一次后在长时间内不必重复存储,因此达到压缩时序数据的目的。在8个不同大小类型的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证明了该压缩方法良好的压缩表现,适合处理数据量大但对算法时延没有要求的历史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预测 模型系数 数据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城市排水管网缺陷诊断的鲁棒无监督多任务异常检测方法
8
作者 闫龙博 毛文涛 +1 位作者 仲志鸿 范黎林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33-1840,共8页
目前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对城市排水管网渗漏等典型缺陷状态检测异常已成为城市智能管理的焦点;但实际场景下采集的管网监测数据包含了大量噪声,尤其是降雨造成的液位数据突变,会严重影响管网渗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解决上述问题... 目前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对城市排水管网渗漏等典型缺陷状态检测异常已成为城市智能管理的焦点;但实际场景下采集的管网监测数据包含了大量噪声,尤其是降雨造成的液位数据突变,会严重影响管网渗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面向排水管网缺陷诊断的鲁棒无监督多任务异常检测方法。首先,构建融合多个物理监测站点时空信息的深度多任务支持向量数据描述(SVDD)模型,针对各站点分别建立基于超球的单分类判别器,以提取各站点异常检测规则,并建立规则适配机制,获得多个站点的公共特征表示;其次,基于所获得的特征表示,对各站点的SVDD模型进一步引入滑动窗口,连续识别管网监测数据中的异常波动,进而确定管网监测数据序列中公共干扰因素造成的噪声点,并对噪声点进行多项式插值修正,由此排除降雨等产生的不规则噪声干扰;最后,使用修正后的监测序列进行基于自编码器(AE)重构误差的管网渗漏检测。利用常州市清潭水务管理系统采集的2017—2018年城区排水管网监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所提方法和人工检修结果相符合,同时相较于基于统计方法和传统机器学习方法,检测结果更准确,误检率更低。以清潭东区域为例,该方法在应对降雨干扰时的误检率较次优方法USAD(Unsupervised Anomaly Detection)降低了5.47个百分点,显著提升了模型在强噪声场景下的鲁棒性,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管网 异常检测 时间序列 多任务学习 支持向量数据描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插值TSCTransMix-CapsNet的轴承故障分类模型
9
作者 任义 孙明丽 +1 位作者 栾方军 袁帅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7-617,共11页
针对轴承故障诊断分类模型不能很好地提取到振动序列多层次特征,以及故障样本量稀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插值的时间序列分类Transformer融合胶囊网络(TSCTransMix-CapsNet)的故障诊断模型。首先,以重叠采样预处理后的一维振动信... 针对轴承故障诊断分类模型不能很好地提取到振动序列多层次特征,以及故障样本量稀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插值的时间序列分类Transformer融合胶囊网络(TSCTransMix-CapsNet)的故障诊断模型。首先,以重叠采样预处理后的一维振动信号数据作为模型的输入,利用时间序列分类Transformer(TSCTransformer)捕捉了序列长距离关系,提取了振动信号的全局故障特征,同时应用混合数据增强方法(Mixup)对特征做了插值处理,进行了特征增强;然后,利用胶囊网络模型对全局故障特征作了进一步细化处理,提取了局部故障特征,从而形成了包含全局模式和局部细节的特征输出;最后,在多工况条件下选取CWRU和XJTU-SY数据集进行了轴承故障诊断的消融和对比实验,并将该模型与其他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在CWRU数据集上的故障诊断准确率达到99.50%,在XJTU-SY数据集上的故障诊断准确率达到99.87%。相比于其他模型,该模型能更加有效地提高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分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模型 时间序列分类Transformer 胶囊网络模型 特征插值 特征增强 混合数据增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机理指导的深度学习工业时序预测框架
10
作者 李姜辛 王鹏 汪卫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7-58,共12页
工业时序预测对于优化生产过程和增强决策制定至关重要。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由于缺乏领域知识而常常效果不理想。现有研究使用机理模型指导深度学习以解决此问题,但这些方法通常只考虑单一机理模型,忽略了工业过程中多个时序预测机... 工业时序预测对于优化生产过程和增强决策制定至关重要。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由于缺乏领域知识而常常效果不理想。现有研究使用机理模型指导深度学习以解决此问题,但这些方法通常只考虑单一机理模型,忽略了工业过程中多个时序预测机理的情形以及工业时序的复杂性。为此,提出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多机理指导的深度学习工业时序预测(M-MDLITF)通用框架,其能够将多个机理嵌入深度工业时序预测网络指导训练,并且将不同机理的优势通过注意力机制集成于最终预测结果。多机理深度维纳(M-DeepWiener)作为M-MDLITF框架的实例化方法,利用上下文滑动窗口和Transformer编码器架构来挖掘工业时序的复杂模式。在1个模拟数据集和2个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M-DeepWiener具有良好的运行效率和鲁棒性,比单机理深度维纳(DeepWiener)、经典维纳机理和纯数据驱动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准确率,其中在模拟数据集上比单机理模型DeepWiener-M1的误差降低了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时序预测 深度学习 机理模型 多机理集成 复杂模式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不完整时序数据补全方法综述
11
作者 周立 吴洋洋 苗晓晔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33-2258,共26页
时序数据广泛存在于工业、金融、交通、气象及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分析应用价值.然而由于人为或偶发因素导致的缺失,时序数据的完整性经常遭到破坏,进而削弱基于其开展的分析与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完整时序数据通常包含复杂的时... 时序数据广泛存在于工业、金融、交通、气象及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分析应用价值.然而由于人为或偶发因素导致的缺失,时序数据的完整性经常遭到破坏,进而削弱基于其开展的分析与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完整时序数据通常包含复杂的时序依赖和变量间关系,为缺失值的有效补全带来较大挑战.深度学习方法具有强大的建模能力,是应对该挑战的有效技术,并日益成为研究热点.故系统综述基于深度学习的不完整时序数据补全方法的研究现状,首先介绍其相关概念和定义,进而对现有方法进行分类,归纳各类代表性方法的核心思想与特点.随后整理常用的开源数据集与评价指标,并设计全面系统的实验方案.实验从缺失场景、缺失率、变量数量、序列长度以及对下游任务的提升效果等多个角度,评估10种主流深度学习方法的补全质量与效率,最终总结实验结果并依据场景推荐合适的补全方法.最后,结合当前研究进展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总结全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大模型 时间序列 不完整数据补全 数据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序列分析下车联网无线传感设备数据融合算法
12
作者 邹琴琴 陈烽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5-710,共6页
为了提升车联网无线传感设备数据的融合精度,降低融合耗时和能量消耗,提出一种时间序列分析下车联网无线传感设备数据融合算法。通过小波阈值方法对车联网多个无线传感设备采集数据进行去噪处理;其次,创建ARMA时间序列分析模型,预测数... 为了提升车联网无线传感设备数据的融合精度,降低融合耗时和能量消耗,提出一种时间序列分析下车联网无线传感设备数据融合算法。通过小波阈值方法对车联网多个无线传感设备采集数据进行去噪处理;其次,创建ARMA时间序列分析模型,预测数据时间序列变化;最后,根据当前数据和预测的未来数据计算节点信任值,将数据汇聚到信任值最高的节点中,以此实现数据融合。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这种融合方法在车联网无线传感设备数据融合中,融合的平均误差低于0.1,平均绝对误差低于0.2,平均相对误差低于0.25,均方根误差低于0.08,节点能量的利用率高于90%,融合耗时在1 s以内,具有融合精确率高、能量消耗小和用时短的优势,传感数据融合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设备 数据去噪 时间序列分析 ARMA模型 数据融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网络流量智能预测
13
作者 周磊 石怀峰 +2 位作者 杨恺 王睿 刘超凡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9-35,共7页
随着5G基站数量的倍增和接入终端数量的剧增,网络流量的规模将呈现指数级增长,网络流量则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多模态和突发性特征,对网络资源分配和优化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大语言模型(LLM)的网络流量预测方... 随着5G基站数量的倍增和接入终端数量的剧增,网络流量的规模将呈现指数级增长,网络流量则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多模态和突发性特征,对网络资源分配和优化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大语言模型(LLM)的网络流量预测方法(NT-LLM)。该方法通过重编程技术,将传统的网络流量数据转换为适合LLM处理的形式,从而充分利用LLM在跨任务推理和复杂模式识别方面的优势,仅需少量训练数据和较短训练周期,就能够高效处理不同时间尺度的复杂网络流量模式。实验结果表明,与LSTM,Informer,Transformer等基线模型相比,NT-LLM模型在多个区域的网络流量预测均方误差显著下降,分别降低了44.26%,56.78%和51.36%。此外,该方法无需对预训练的语言模型进行大规模微调,具有较强的扩展性和适应性,能够在减少计算资源消耗的同时保持高精度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量预测 大语言模型 重编程 时间序列数据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N-GRU-ATT的云平台资源负载预测
14
作者 赵旭辉 傅颖勋 马礼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03-2409,共7页
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资源负载预测对云服务的高效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为解决传统方法难以应对动态复杂性的问题,提出了混合预测模型GCN-GRU-ATT。该模型融合了图卷积网络(GCN)和门控循环单元(GRU),并引入注意力机制,有效提升了预测准... 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资源负载预测对云服务的高效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为解决传统方法难以应对动态复杂性的问题,提出了混合预测模型GCN-GRU-ATT。该模型融合了图卷积网络(GCN)和门控循环单元(GRU),并引入注意力机制,有效提升了预测准确性和模型适应性。通过深入分析云资源间的复杂拓扑关系并处理资源使用的时间序列数据,GCN-GRU-ATT在资源需求波动大和系统动态复杂的情况下显著优化了资源分配和管理。实验结果表明,与LSTM、RNN、ARIMA-LSTM和CNN-LSTM模型相比,GCN-GRU-ATT在多个关键性能指标上表现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资源负载预测 图卷积网络 门控循环单元 注意力机制 混合预测模型 动态复杂性 时间序列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变分模态分解和LSSVM的用户电力负荷预测
15
作者 解世璇 刘立群 吴青峰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127-134,共8页
为提升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的准确率,保证日常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提出一种基于WOA-VMD-SSA-LSSVM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模型。首先,使用鲸鱼优化算法(WOA)对变分模态分解(VMD)的核心参数(k值和惩罚系数α)进行自动寻优,得到最佳效果的分... 为提升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的准确率,保证日常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提出一种基于WOA-VMD-SSA-LSSVM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模型。首先,使用鲸鱼优化算法(WOA)对变分模态分解(VMD)的核心参数(k值和惩罚系数α)进行自动寻优,得到最佳效果的分解子序列,减少不同趋势信息对预测精度的影响,并利用优化后的VMD对数据进行分解;然后,使用麻雀搜索算法(SSA)改进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模型学习参数,对惩罚系数和核函数进行参数寻优,避免了单一预测变量精度不高的问题,进而建立预测模型,获得更为精确的预测结果;最后,将分解后的各组数据分别输入模型中,并将每个子序列的预测结果相加得到最终预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与PSO、GWO和SABO算法的建模结果相比,所提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且耗时较短,在一定程度上可为负荷管理、电力优化调度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模型分析 鲸鱼优化算法 麻雀搜索算法 变分模态分解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数据预处理 时间序列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
16
作者 李裕民 李宏杰 +3 位作者 李晓嘉 曹媛媛 谢毅 张超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216-4227,I0058,共13页
文章针对现有电力负荷预测方法未能充分捕获电力负荷数据的周期性和趋势性特性导致预测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模型PowerTimeMixer。首先,基于解耦思想对原始时间序列进行时序分解,并以多尺度方式学习时序的周期和... 文章针对现有电力负荷预测方法未能充分捕获电力负荷数据的周期性和趋势性特性导致预测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模型PowerTimeMixer。首先,基于解耦思想对原始时间序列进行时序分解,并以多尺度方式学习时序的周期和趋势特性;其次,引入卷积下采样机制并通过网络参数共享来匹配循环周期,进一步增强电力负荷数据周期模式的特征提取能力;最后,采用独立的日期模式驱动预测模块,使用多层感知机对输入序列和目标序列时间戳特征进行编码,独立地学习时间戳特征,引导网络根据时间戳特征生成更稳定的预测结果。在电力负荷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相比基准模型的预测误差显著降低,具有更稳定的预测性能,从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负荷预测 时序分解 多尺度解耦 日期模式驱动预测 多层感知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因素特征工程建模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
17
作者 刘硕 丁宇昂 赵梓焱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9-316,共8页
【目的】准确的电力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实现顺利运行和有效管理的关键,可使电力公司有效调度发电设备,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然而,电力负荷数据受多种外部因素影响,同时具有显著的时间依赖性,导致其难以精准预测。为此... 【目的】准确的电力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实现顺利运行和有效管理的关键,可使电力公司有效调度发电设备,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然而,电力负荷数据受多种外部因素影响,同时具有显著的时间依赖性,导致其难以精准预测。为此,提出一种融合多因素建模与时间序列分析的电力负荷预测模型,通过兼顾多因素复杂影响分析与电力负荷时间依赖性特征,实现电力负荷的精准预测。【方法】为了突破多因素分析方法与时间序列预测建模方法各自的局限性,基于深度学习与多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结合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与贝叶斯优化算法的改进电力负荷预测模型。首先,构建了一个全面的多因素特征池,包括电力负荷的历史时序特征和多种外部因素特征,以充分捕捉电力负荷数据与多种影响因素间的复杂关系。其次,采用LSTM网络作为核心模型,利用其独特的门控机制与记忆单元,捕捉电力负荷数据的时间依赖性和多因素之间的复杂关联。引入贝叶斯优化算法对LSTM模型的超参数进行调优,以高斯过程作为代理模型,充分利用先验信息,提升模型训练效率和预测性能。【结果】利用5个实际变压器数据集对模型进行了训练和测试,并通过多种评价指标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基于多因素特征工程建模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在5个不同变压器数据集上的预测性能均显著优于利用单一因素预测的模型,进一步突出了多因素特征池的有效性。LSTM模型的最大决定系数为0.9207,最小均方误差为0.042,最小平均绝对误差为0.024,表明其在复杂电力负荷预测任务中具有优越性能。【结论】融合多因素建模与时间序列分析的电力负荷预测模型充分考虑了外部因素的复杂性和电力负荷数据的时间依赖性特征,创新性地引入了一个全面的特征池参与LSTM模型的训练和测试。结合多因素特征池建模的LSTM网络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鲁棒性,为电力负荷预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对智能电网的规划和调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为进一步发展精准负荷预测技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负荷预测 LSTM网络 贝叶斯优化 多因素分析 时间序列预测 特征工程 数据驱动建模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船舶电气设备状态识别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魏东辉 李昊泽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6-189,共4页
为可靠掌握船舶电气设备状态,保证设备的运行安全,提出多源信息融合的船舶电气设备状态识别方法。采用时间序列模型检测并修正船舶电气设备多源历史数据中的连续异常数据和独立异常数据;基于联合卡尔曼滤波算法融合修正后的电气设备多... 为可靠掌握船舶电气设备状态,保证设备的运行安全,提出多源信息融合的船舶电气设备状态识别方法。采用时间序列模型检测并修正船舶电气设备多源历史数据中的连续异常数据和独立异常数据;基于联合卡尔曼滤波算法融合修正后的电气设备多源历史数据,依据融合后的多源数据训练谱聚类和深度神经网络,构建船舶电气设备状态识别网络模型,结合电气设备的实时运行数据,识别船舶电气设备状态。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确定数据中的连续异常数据和独立异常数据,并且完成所有异常数据的修正,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离散度结果均在0.016以下;能够完成电气设备正常状态、异常状态以及紧急状态的识别,最小均方根误差值均在0.0044以下,识别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信息融合 船舶电气设备 状态识别 异常数据修正 时间序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短时记忆的农作物生长环境数据预测
19
作者 吴超 周紫静 +3 位作者 黄锦铧 许啸寅 邱洪 彭业萍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3-573,共11页
针对传统温室农作物生长监控系统控制灵活性差且精确度低等问题,设计了一个面向智慧农业的农作物生长闭环监控系统.引入单变量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模型,对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和土壤电导率3个农作物生长环境... 针对传统温室农作物生长监控系统控制灵活性差且精确度低等问题,设计了一个面向智慧农业的农作物生长闭环监控系统.引入单变量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模型,对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和土壤电导率3个农作物生长环境数据进行预测研究.在优化时间步长参数的基础上,分析不同预测步长对单变量LSTM模型预测准确性的影响,采用不同时间段的测试集数据对模型的预测性能和稳定性进行验证.分别采用单变量LSTM模型、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法、随机森林回归、双向LSTM模型和编解码LSTM模型进行预测对比,结果表明,单变量LSTM模型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值和均方根误差值均为最小,模型具有更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本研究设计的农作物生长闭环监控系统能有效预测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数据,为农作物监控系统的智能控制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监控系统 预测模型 环境数据 长短时记忆网络 时间序列 智慧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决策驱动的工控网络数据要素威胁检测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泽鹏 马超 +2 位作者 张壮壮 吴黎兵 石小川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04-2416,共13页
近年来,工控网络发展势头迅猛.其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的优势为工业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面临着愈发复杂多变的攻击威胁.在数据要素安全的背景下,及时发现和应对工控网络威胁成为一项迫切需要得到解决的任务.通过对工控网络中的数据... 近年来,工控网络发展势头迅猛.其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的优势为工业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面临着愈发复杂多变的攻击威胁.在数据要素安全的背景下,及时发现和应对工控网络威胁成为一项迫切需要得到解决的任务.通过对工控网络中的数据流进行连续监测和分析,工控网络威胁检测问题可以转化为时间序列异常检测问题.然而现有时间序列异常检测方法受限于工控网络数据集的质量,且往往仅对单一类型异常敏感而忽略其他异常.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和数据增强的工控网络威胁检测方法(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nd data augmentation based threat detection method in industrial control networks,DELTA).该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时序数据集数据增强选择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的基准模型选择合适的数据增强操作集以提升工控网络时间序列数据集的质量;同时使用深度强化学习算法(A2C/PPO)在不同时间点从基线模型中动态选取候选模型,以利用多种类型的异常检测模型解决单一类型异常敏感问题.与现有时间序列异常检测模型对比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付出可接受的额外时间消耗成本下,DELTA在准确率和F1值上比所有基线模型有明显的提升,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控网络 数据要素安全 时间序列 异常检测 深度强化学习 数据增强 模型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