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水力压裂现场实验室的致密砾岩人工缝网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覃建华 鲜成钢 +6 位作者 张景 梁天博 王文中 李思远 张津宁 张阳 周福建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7-228,共12页
为明确玛湖致密砾岩储层水力压裂后缝网发育特征,借鉴北美水力压裂试验场的成功经验,在玛131井区三叠系百口泉组二段(T1b2)和三段(T1b3)建立水力压裂现场实验室,共实施12口水平井和1口大斜度取心井,根据取心井MaJ02岩心裂缝CT扫描、成... 为明确玛湖致密砾岩储层水力压裂后缝网发育特征,借鉴北美水力压裂试验场的成功经验,在玛131井区三叠系百口泉组二段(T1b2)和三段(T1b3)建立水力压裂现场实验室,共实施12口水平井和1口大斜度取心井,根据取心井MaJ02岩心裂缝CT扫描、成像测井以及岩心直接观测结果,结合示踪剂监测资料,研究水力压裂缝产状、连通情况、扩展规律和主控因素。研究表明:①水力压裂形成张性和剪切两种性质的裂缝,张性缝近似平行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自井筒射孔簇最远可延伸50 m;剪切缝分布于张性缝之间,大部分受缝间诱导应力场影响呈走滑剪切模式,部分呈共轭成对出现,整体上压裂缝呈先张后剪、张剪相间、剪切为主的特征。②示踪剂监测结果表明,生产早期井间普遍存在连通,随着生产的进行,缝内静压力逐渐降低,井间连通性下降。③岩性和压裂参数影响水力裂缝密度,泥岩夹层水力裂缝密度低于砾岩,并限制裂缝的扩展;更大的改造规模、更小的簇间距可提高裂缝密度,是提高单井产量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砾岩 致密油 水力压裂现场实验室 大斜度井取心 张性缝 剪切缝 缝网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藏纳米乳液渗吸规律及应用
2
作者 梁星原 韩国庆 +3 位作者 周福建 梁天博 岳震铎 杨凯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2,共8页
针对矿场尺度下致密储层纳米乳液渗吸规律不清楚的问题,基于数值模拟方法,从实验室尺度和矿场尺度2个方面对纳米乳液渗吸采收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室尺度下,随着渗透率的增加,渗吸采收率增至47%后保持稳定;随着毛细管压... 针对矿场尺度下致密储层纳米乳液渗吸规律不清楚的问题,基于数值模拟方法,从实验室尺度和矿场尺度2个方面对纳米乳液渗吸采收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室尺度下,随着渗透率的增加,渗吸采收率增至47%后保持稳定;随着毛细管压力的增加,渗吸采收率逐渐增至61%;随着临界吸附量逐渐增加,渗吸采收率先稳定在28%,后降至2%。矿场尺度下,随着渗透率、毛细管压力和扩散系数的增加,渗吸采收率分别增至38%、35%、11%;随着临界吸附量逐渐增加,渗吸采收率逐渐降低至5%。矿场尺度的渗吸采收率影响因素变化规律与实验室尺度有所不同,主要原因为实验室尺度下基质体积小,岩心与压裂液接触面积大,压裂液能够进入岩心所有孔隙,与实际现场不符。该研究对致密油藏的压裂液参数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纳米乳液 低渗储层 水力压裂 表面活性剂 润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储层不同裂缝条件下二氧化碳吞吐原油动用特征
3
作者 赵凤兰 杨昌赫 +3 位作者 黄世军 杨明洋 孙浩月 陈新阳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0-488,共9页
致密储层通常采取大规模体积压裂开发,以有效沟通天然裂缝,这些裂缝对CO_(2)吞吐驱油具有显著影响。为明确致密储层不同裂缝条件下CO_(2)吞吐的原油动用特征,分别开展了不同裂缝开度下的CO_(2)吞吐核磁共振实验和多尺度裂缝条件下的CO_... 致密储层通常采取大规模体积压裂开发,以有效沟通天然裂缝,这些裂缝对CO_(2)吞吐驱油具有显著影响。为明确致密储层不同裂缝条件下CO_(2)吞吐的原油动用特征,分别开展了不同裂缝开度下的CO_(2)吞吐核磁共振实验和多尺度裂缝条件下的CO_(2)吞吐微观可视化实验,系统研究了裂缝开度及裂缝密度对CO_(2)吞吐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单一裂缝条件下,裂缝开度的增加显著提高了裂缝及周围基质的原油动用程度,当裂缝开度从20μm增至70μm时,4轮次CO_(2)吞吐累积采出程度提高9.20百分点;在多裂缝条件下,裂缝密度的增加增强了储层连通性,扩大了CO_(2)的波及范围,相比简单缝模型,复杂缝模型4轮次CO_(2)吞吐的基质动用程度提高了4.26百分点。多尺度裂缝对采出程度的增幅主要体现在前两个吞吐轮次,后续轮次增油效果逐渐减弱。提高裂缝开度和裂缝密度均能有效提高致密油藏中基质原油动用程度。研究成果可为致密油藏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二氧化碳吞吐 核磁共振 可视化实验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压驱裂缝展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翼飞 孙强 +2 位作者 于春磊 孙志刚 贝君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2,共7页
压驱技术为低渗透油藏效益开发探索出了新途径,但尚有诸多机理问题认识不清。针对压驱注水涉及岩石断裂损伤过程,基于三轴应力流固耦合实验装置、智能渗透率场反演装置和微米CT扫描装置等,建立了压驱物理模拟方法,明确了压驱裂缝展布特... 压驱技术为低渗透油藏效益开发探索出了新途径,但尚有诸多机理问题认识不清。针对压驱注水涉及岩石断裂损伤过程,基于三轴应力流固耦合实验装置、智能渗透率场反演装置和微米CT扫描装置等,建立了压驱物理模拟方法,明确了压驱裂缝展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压驱注水对井周岩石造成区域性非均衡损伤,储层岩石在较大排量范围内均有破裂特征;压驱裂缝展布受注入流体黏度、排量影响,在注入参数达到岩石破裂条件下,注入排量和流体黏度越低,越有利于形成复杂缝网,随着注入流体黏度和排量的提高,压驱裂缝开度增加。研究成果可为现场压驱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驱 裂缝展布 物理模拟 破裂模式 复杂缝网 低渗透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藏体积压裂后返排数值模拟方法
5
作者 赵国翔 姚约东 +5 位作者 齐银 薛小佳 陶亮 陈文斌 拜杰 孙居正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7,共9页
大规模体积压裂技术是目前实现页岩油藏高效开发的关键,而如何描述、表征体积压裂形成的复杂裂缝网络并深入认识压裂后的返排特征是页岩油藏开发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页岩油藏压裂后返排特征的表征问题,考虑压裂液注入及返排过程中的裂... 大规模体积压裂技术是目前实现页岩油藏高效开发的关键,而如何描述、表征体积压裂形成的复杂裂缝网络并深入认识压裂后的返排特征是页岩油藏开发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页岩油藏压裂后返排特征的表征问题,考虑压裂液注入及返排过程中的裂缝张开-闭合特征及基质非线性渗流特征,定量评价了储层物性参数及复杂裂缝形态对压裂后返排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维复杂裂缝网络可由裂缝中心点坐标、裂缝倾角、裂缝方位角及边界形状进行刻画,并可通过随机模拟及连通性识别生成连通裂缝网络,同时,考虑裂缝张开-闭合特征是实现压裂液注入―返排全流程有效模拟的关键,孤立的天然裂缝对压裂后返排特征的影响可以忽略,且裂缝形状的变化对压裂后返排动态有明显影响。研究成果能够较好地表征流体在复杂裂缝形状缝网中的压裂后返排特征,可以应用于体积压裂页岩油藏的开发动态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藏 体积压裂 复杂缝网 裂缝张开-闭合机理 压裂后返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水平井压裂窜扰成因分析——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致密油藏为例
6
作者 闫骁伦 李越 +4 位作者 李铭琪 刘会胜 马新仿 张士诚 肖聪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4-174,共11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致密油藏水平井组“工厂化”压裂作业过程中出现的井间窜扰成因认识不清的问题,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研究思路,建立了实际地层的地质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反演计算储层初始地应力场,并利用蚂蚁体与地震体属性... 针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致密油藏水平井组“工厂化”压裂作业过程中出现的井间窜扰成因认识不清的问题,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研究思路,建立了实际地层的地质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反演计算储层初始地应力场,并利用蚂蚁体与地震体属性融合方法通过断层自动拾取技术建立了储层多尺度确定性天然裂缝模型,形成了“地应力场反演-天然裂缝识别-复杂裂缝扩展”一体化建模和分析流程,研究分析了储层地应力场和天然裂缝带的组合特征对压裂窜扰的影响,以及实际窜扰井组的压裂后缝网形态和井间裂缝沟通情况。结果表明:多簇裂缝的非均衡、非对称扩展是造成玛湖地区“多井连片、多段连通”复杂压裂窜扰的内在原因,受到低逼近角小断层诱导作用和高逼近角大尺度天然裂缝捕获作用的双重影响,为主要控制因素;而小尺度天然裂缝和岩石力学参数非均匀分布对多簇裂缝非均衡、非对称扩展的影响较小,为次要控制因素;合理利用储层断裂系统、控制压裂改造强度可有效降低致密储层水平井压裂窜扰的风险。研究成果可为致密油藏水平井组压裂开发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窜扰 复杂裂缝扩展 地质工程一体化 致密油藏 天然裂缝 玛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致密油藏压裂施工关键参数优化
7
作者 樊平天 刘月田 +4 位作者 段景涛 甘茂宗 杨潇文 宋宪坤 刘程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664-3671,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致密油藏储层浅,压力低,地应力主值小,破裂压力低,明显不同于一般中深层致密油藏。此前该区域油藏水平井压裂开发主要依赖现场经验,压裂施工设计缺少理论依据,施工参数影响规律不清楚,增产效果难以保证,亟须开展压裂施...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致密油藏储层浅,压力低,地应力主值小,破裂压力低,明显不同于一般中深层致密油藏。此前该区域油藏水平井压裂开发主要依赖现场经验,压裂施工设计缺少理论依据,施工参数影响规律不清楚,增产效果难以保证,亟须开展压裂施工关键参数优化研究。以产能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压裂模拟与油藏数值模拟一体化研究方法,使用FrSmart进行压裂模拟、Petrel构建油藏地质模型和tNavigator进行数值模拟,综合运用多种模拟软件对压裂施工关键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最终得到了适合该油藏水平井压裂施工的最优簇间距、排量和单段液量。通过调整研究区YCN-1井常规体积压裂工艺参数,簇间距改用20 m,排量12 m^(3)/min,单段液量增至1000 m^(3),显著提高了压裂和增产效果。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压裂参数优化后的YCN-1井产量比未优化的N-2、N-3井高出29.98%和50.27%。可见该方法对于指导浅层致密油藏压裂施工、提升压裂效率和增产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压裂模拟 数值模拟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藏压裂水平井井间干扰模型
8
作者 张浩 钟会影 +3 位作者 毕永斌 沈文霞 曹修太 邓丽萍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1-856,共6页
随着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压裂水平井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不断追求长缝长、小簇间距的同时,水平井裂缝干扰现象日趋严重。文中基于EDFM(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建立了致密油藏单相渗流微分方程,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数值离散求解... 随着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压裂水平井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不断追求长缝长、小簇间距的同时,水平井裂缝干扰现象日趋严重。文中基于EDFM(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建立了致密油藏单相渗流微分方程,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数值离散求解,研究了裂缝半长、裂缝间距、裂缝连通方式、天然裂缝数量对测压井产能及压力动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裂缝间距、裂缝半长的增加,井间干扰程度增加,测压井产能降低,天然裂缝数量增加,其产生的增产效果超过邻井对测压井产能的干扰效果,测压井产能增大,主裂缝(人工裂缝)直连接对产能的干扰程度大于斜连接;随着裂缝间距、裂缝半长的增加,压力动态曲线线性流阶段持续时间变长,天然裂缝数量增加,双线性流阶段持续时间变短,线性流阶段持续时间变长。研究成果为非常规油藏压裂水平井试井解释及产能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干扰 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 水平井产能 压力动态 致密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藏压裂吞吐动态渗吸产油贡献量化研究
9
作者 刘红现 白雷 +3 位作者 罗强 刘同敬 孙江飞 刘佳幸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7-425,共9页
致密油藏压裂吞吐是一个动态渗吸过程,主要通过压差驱替作用和自发渗吸作用实现原油增产,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两种增油机理对产油量量化的贡献程度。为研究致密砾岩油藏压裂吞吐采油过程中,动态渗吸增油机理对产油贡献的量化分析问题,借助... 致密油藏压裂吞吐是一个动态渗吸过程,主要通过压差驱替作用和自发渗吸作用实现原油增产,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两种增油机理对产油量量化的贡献程度。为研究致密砾岩油藏压裂吞吐采油过程中,动态渗吸增油机理对产油贡献的量化分析问题,借助高温高压多功能岩心驱替系统和高温高压在线驱替核磁共振成像系统,采用天然致密砾岩油藏岩心,开展室内物理模拟实验。首先通过不同类型压裂驱油剂的渗吸特征实验,筛选渗吸效果较好的压裂驱油剂类型;然后依据压裂吞吐采油效果评价实验,优选采油效果最好的压裂驱油剂;最后通过采油效果影响因素实验,对压裂吞吐采油的动态渗吸增油机理进行量化分析。实验结果显示:表面活性剂和流动控制剂的渗吸效果均较好,流动控制剂更有助于提高压裂吞吐的采油效果,渗吸作用和驱替作用在动态渗吸过程中对产油贡献的变化规律是相反的。当压裂驱油剂降低界面张力和改变湿润性的能力较强时,渗吸作用为主要增油机理,反之驱替作用为主要增油机理;表面活性剂和流动控制剂的渗吸效果都比较好,但前者对吞吐轮次的敏感程度较弱,后者的敏感程度较强;焖井时间是影响动态渗吸过程中渗吸/驱替贡献率的主要因素,但驱替贡献率始终大于渗吸贡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压裂吞吐 量化分析 渗吸贡献率 驱替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藏水平井缝间周期异步注氮气驱油效率试验
10
作者 谭凌方 熊伟 +4 位作者 沈瑞 杨懿 张建中 邵国勇 艾婷婷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5,共8页
非常规油藏储量规模大,但其致密储层在水平井分段压裂后,难以依靠井网注采补充能量,导致单井递减快、采收率低。为实现非常规油藏效益开发,探索有效的能量补充方式,开展水平井缝间周期异步注气,即从偶数缝注气,把油驱向奇数缝的能量补... 非常规油藏储量规模大,但其致密储层在水平井分段压裂后,难以依靠井网注采补充能量,导致单井递减快、采收率低。为实现非常规油藏效益开发,探索有效的能量补充方式,开展水平井缝间周期异步注气,即从偶数缝注气,把油驱向奇数缝的能量补充研究。选取长岩心模拟两条缝,开展注氮气驱油物理模拟试验,并与缝间周期异步注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缝间周期异步注气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压力大幅度提升,有效补充能量;15个周期的缝间异步注气总驱油效率为51.97%,与相同周期的缝间异步注水相比,驱油效率提高18.17%;单周期注气量逐渐增大,累积产油增多,但换油率逐渐减小,实际工作中应合理确定注气周期和注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缝间异步注气 提高采收率 有效补充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水平井多井干扰数值试井分析
11
作者 何佑伟 陈樟池 +2 位作者 汤勇 赵国庆 吴柯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112,共17页
实际油气藏相邻井之间存在井间干扰,特别是致密(非常规)油气藏井间距较小,井间可能通过压裂缝或者天然缝沟通,井间干扰不容忽略。目前试井模型以单井静态裂缝为主,多井动态缝网条件下的试井模型不成熟,需要研究多井干扰数值试井方法,分... 实际油气藏相邻井之间存在井间干扰,特别是致密(非常规)油气藏井间距较小,井间可能通过压裂缝或者天然缝沟通,井间干扰不容忽略。目前试井模型以单井静态裂缝为主,多井动态缝网条件下的试井模型不成熟,需要研究多井干扰数值试井方法,分析邻井以及缝网参数对观察井压力特征的影响。为此,建立了压裂水平井复杂缝网井间干扰数值试井模型,验证了模型精度与优势。分析了井间干扰、邻井产量、裂缝宽度非均匀变化、缝网连通程度、压裂裂缝和天然裂缝导流系数对不稳定压力特征的影响。当天然裂缝较发育时,井间连通性较好,邻井影响裂缝线性流阶段、裂缝径向流、椭圆流阶段以及系统径向流阶段;当天然裂缝发育程度低时,邻井主要影响观察井的中后期压力特征。建立的压裂水平井多井干扰数值试井模型能够实现复杂缝网、不规则产气、井间干扰等条件下的不稳定压力计算,能够更清晰地体现出基质、裂缝等各个网格及早期的压力差异,丰富了非常规油气藏数值试井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气藏 压裂水平井 复杂缝网 多井干扰 数值试井 压力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尾管回接压裂工艺在塔里木盆地应用研究
12
作者 李振 张昌铎 +3 位作者 张瑞 衡宣亦 郑杜建 谷磊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3-138,共6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志留系砂岩油藏存在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低孔低渗或特低孔特低渗的特点,为油田的开发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分析该区块水平井分段压裂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提出了超高压尾管回接压裂固完井一体化管柱施工工艺;开展了超... 塔里木盆地塔中志留系砂岩油藏存在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低孔低渗或特低孔特低渗的特点,为油田的开发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分析该区块水平井分段压裂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提出了超高压尾管回接压裂固完井一体化管柱施工工艺;开展了超高压尾管回接压裂固完井工具的结构设计,并对其承载能力、锚定能力、密封能力进行了仿真分析及地面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尾管悬挂器承载能力达1200 kN,回接锚定能力1100 kN,回接后整机密封能力105 MPa,可以满足塔中区块水平井采用连续管带底部封隔器或桥塞分段压裂工艺等储层改造技术、实施分段压裂改造的需求。在塔中16井区试验2口井,固完井作业顺利,压裂最高施工压力90 MPa。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尾管回接压裂固完井一体化技术满足低孔低渗储层改造的需求,可为低孔低渗储层油气的高效勘探和效益开发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压裂 尾管固井 回接锚定 储层改造 致密油气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致密油藏水平井缝间增产方法
13
作者 邸士莹 赵云飞 +3 位作者 马收 魏玉华 程时清 缪立南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74,共7页
致密油藏水平井经过多轮次的注水吞吐开采后,地层压力和产量下降快。针对致密油藏注水困难和水平井缝间干扰的问题,利用注水诱发天然裂缝扩展机理、面积注水开发方法及同井注采原理,从井网、管柱设计、注采工作制度方面,以致密油藏M区... 致密油藏水平井经过多轮次的注水吞吐开采后,地层压力和产量下降快。针对致密油藏注水困难和水平井缝间干扰的问题,利用注水诱发天然裂缝扩展机理、面积注水开发方法及同井注采原理,从井网、管柱设计、注采工作制度方面,以致密油藏M区块为例对水平井缝间增产方法进行研究;提出多井缝间面积注水开发方式,设计匹配实际区块的管柱工艺,设置同时注采和间注间采2种注采制度,模拟实际井组生产10 a,参考多项指标探讨缝间面积注水方法开发方式的可行性。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缝间面积注水方法能够促使注入水均匀径向推进,消除缝间干扰、扩大注水波及范围,增强驱替作用,大幅提高累计产油量。研究成果可为致密油藏水平井多井缝间面积注水开发方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水平井 面积注水 缝间增产 类反七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藏多层合采直井稳态产能预测模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李兵兵 闫振阳 +3 位作者 刘雅静 陈震 朱维耀 刘今子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97,I0007,I0008,共11页
致密油藏直井体积压裂后基质区域与裂缝区域之间流体流动行为呈非连续性,应用高斯分布函数对全区域渗透率分布的连续非均匀性进行表征。考虑储层开发过程中动态启动压力梯度和渗透率应力敏感性的影响,修正致密油藏直井单层的平面径向流... 致密油藏直井体积压裂后基质区域与裂缝区域之间流体流动行为呈非连续性,应用高斯分布函数对全区域渗透率分布的连续非均匀性进行表征。考虑储层开发过程中动态启动压力梯度和渗透率应力敏感性的影响,修正致密油藏直井单层的平面径向流产能公式,应用半数值半解析方法求解。基于纵向各层生产压差之间的关系,建立致密油藏多层合采直井稳态产能预测模型,分析裂缝半长、合采厚度和层间跨度等开发因素对致密油藏三层合采直井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致密油藏多层合采体积压裂开发过程中,生产压差与开发因素对三层合采直井产能影响显著。相邻上层的裂缝半长扩大1.3倍且相邻下层的裂缝半长缩减1/1.3,三层合采的产能可以提高15.2%。合采厚度从上至下逐层递减可获得最优合采产能,增大层间跨度使合采产能减小。该结果为致密油藏多层合采直井产能预测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体积压裂 多层合采 动态启动压力梯度 应力敏感性 渗透率分布 产能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龙2井区致密油藏井间压窜识别及分析
15
作者 黄后传 曹晓璐 +3 位作者 李宁 加玉锋 吴国龙 巨世昌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07,共7页
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中拐凸起金龙2井区致密油藏采用水平井水力压裂缝网开采,受大规模加密井和储集层断裂带影响,井间压窜现象频发,极大地影响生产效率。通过调研和探讨多段压裂水平井井间压窜监测识别方法的适用性,结合金龙2井区现场压... 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中拐凸起金龙2井区致密油藏采用水平井水力压裂缝网开采,受大规模加密井和储集层断裂带影响,井间压窜现象频发,极大地影响生产效率。通过调研和探讨多段压裂水平井井间压窜监测识别方法的适用性,结合金龙2井区现场压裂施工监测和生产资料,建立了一套综合考虑生产动态、压裂施工和微地震特征的井间压窜识别流程,并对研究区井间压窜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表明:金龙2井区井间压窜现象严重,不仅存在同层位和同断块压窜,也存在跨层位和跨断块压窜;金龙2井区水平井井距较小和储集层断层发育,会诱发井间压窜,应避免在大规模断裂区域加密布井,也应适当减小加密井压裂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西部隆起 中拐凸起 上乌尔禾组 致密油藏 水平井 水力压裂 井间压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缝宽下页岩气藏转向压裂用暂堵剂优选与性能评价
16
作者 乔玲茜 刘琦 +4 位作者 王一萱 周昕 聂捷 续化蕾 冉建立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64,133,共7页
四川威远地区页岩气加密井与邻井之间压裂窜扰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有效解决此问题,利用3D仿真裂缝暂堵转向模拟装置,对暂堵剂使用浓度及颗粒配比进行优化,并采用真三轴大物模暂堵实验装置验证优化后的暂堵剂配方的暂堵转向效果。结果表明... 四川威远地区页岩气加密井与邻井之间压裂窜扰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有效解决此问题,利用3D仿真裂缝暂堵转向模拟装置,对暂堵剂使用浓度及颗粒配比进行优化,并采用真三轴大物模暂堵实验装置验证优化后的暂堵剂配方的暂堵转向效果。结果表明:裂缝宽度1 mm时,使用0.05~0.75 mm粉末暂堵剂即可形成较好的封堵效果;裂缝宽度2~6 mm时,需要搭配使用6 mm纤维+0.05~0.75 mm粉末暂堵剂才能达到较好的封堵效果;裂缝宽度8 mm时,必须搭配使用6 mm纤维+2 mm暂堵颗粒+0.05~0.75 mm粉末暂堵剂。真三轴大物模暂堵实验验证了暂堵转向技术可在垂直于一次裂缝的基础上形成垂向复杂缝网结构,阻碍裂缝向单一方向扩展,降低了井间压窜风险。该研究可为四川威远地区页岩气井实现高效暂堵转向压裂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与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堵转向 配比优化 大物模 复杂缝网 页岩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多场重构驱渗结合提高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4
17
作者 雷征东 王正茂 +6 位作者 慕立俊 彭缓缓 李鑫 白晓虎 陶珍 李洪畅 彭颖锋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建立渗流-地质力学耦合的嵌入式裂缝流动模型,进行致密油多场耦合模拟,揭示致密油长期注水后压力场、渗流场和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致密油多场重构驱渗结合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表明:致密油长期注水开发后,压力扩散范围小... 建立渗流-地质力学耦合的嵌入式裂缝流动模型,进行致密油多场耦合模拟,揭示致密油长期注水后压力场、渗流场和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致密油多场重构驱渗结合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表明:致密油长期注水开发后,压力扩散范围小,难以建立有效驱替系统,地应力的变化幅度呈现差异性,水平最小主应力变化幅度大于水平最大主应力,注水井地应力变化幅度大于生产井,注水井周围地应力转向幅度较大。多场重构驱渗结合提高采收率技术通过注水井转采和大规模压裂技术,重构人工体积缝网系统;通过压前补能、压中增能、焖井蓄能、驱渗结合的全生命周期能量补充方法,有效解决了大规模压裂后注入介质易窜流、能量难补充的问题;通过多井联动强化渗吸效应,重构复杂缝网下驱替与渗吸结合体系,由避缝向利用裂缝转变,提高微观波及效率和驱油效率。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元284区块现场应用实践表明,该技术提高采收率12个百分点,可实现致密油规模效益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复杂缝网 压裂增能 多场重构 驱渗结合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军亮 刘惠民 +10 位作者 王勇 张奎华 周广清 李政 王伟庆 方正伟 张顺 刘鑫金 刘鹏 张子麟 魏晓亮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72,共13页
济阳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是现实的资源接替新领域,具有巨大勘探潜力,是胜利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结合近年来济阳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地质研究与勘探成效,系统梳理了济阳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沉积、成储、成烃及页岩油富集理论认识... 济阳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是现实的资源接替新领域,具有巨大勘探潜力,是胜利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结合近年来济阳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地质研究与勘探成效,系统梳理了济阳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沉积、成储、成烃及页岩油富集理论认识、配套增产压裂技术等方面的新进展。研究表明:①提出了基于矿物组成、沉积构造、结晶程度和有机质丰度的“四要素三端元”页岩岩相划分方案,揭示了“四古控相”机制,明确了页岩岩相呈“环带状”有序分布。②集成岩心微纳米CT扫描、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FIB-FESEM、核磁共振冻融、X射线小角散射等页岩多尺度孔缝系统量化表征技术,明确了济阳陆相断陷盆地页岩储集空间孔缝兼顾,以无机孔缝为主,揭示了方解石重结晶、溶蚀作用和伊/蒙混层向伊利石转化作用是最为主要的成储机制,构建了页岩孔缝网络储集模型。③研发了富有机质页岩含油率评价方法,揭示了咸化湖盆富有机质页岩古生产力高、早生、早富特点,初步估算济阳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资源量超过1010t。④纹层/层状页岩岩相成烃、成储时空耦合控制了页岩油富集,表现为“咸化源岩早生、无机孔缝储集、微观源储一体、二元耦合富集”模式。⑤创建了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勘探“四性”“四定”综合评价体系及目标优选流程。⑥研发了适合济阳陆相断陷盆地页岩的“组合缝网压裂”“水平井多级分段”增产压裂技术。结合胜利油田实际情况,确立了“主力洼陷增储上产、富油小洼陷探索新阵地、外围小洼陷落实资源、兼顾优化矿权”的勘探思路,有序推进济阳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规模增储建产,相关成果认识与配套技术对同类油田的页岩油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页岩油 岩相 成储机制 游离油 综合评价体系 组合缝网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储层压驱焖井阶段渗吸机理分子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凤娇 孟详昊 +2 位作者 刘义坤 徐贺 胡超洋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4-1634,共11页
针对致密储层开发中存在的天然地层能量衰减快、驱替相有效波及体积不足等难题,考虑将压驱与焖井相结合的高效开发技术应用于致密储层.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从微观作用力角度分析致密储层压驱渗吸机理,进行致密储层压驱过程溶质动态迁移表... 针对致密储层开发中存在的天然地层能量衰减快、驱替相有效波及体积不足等难题,考虑将压驱与焖井相结合的高效开发技术应用于致密储层.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从微观作用力角度分析致密储层压驱渗吸机理,进行致密储层压驱过程溶质动态迁移表征,并从分子尺度对渗吸阶段进行划分.采用分子模拟方法,构建致密储层壁面-油相-驱替相三相体系,分别从体系弛豫特征、浓度分布及扩散能力和介质间相互作用能等方面分析常规水力压裂后常压驱替条件和压驱高压条件渗吸过程特征性差异,从分子尺度阐释致密储层压驱渗吸机理.研究表明:相对于常规压裂后驱替而言,压驱条件下,驱替相分子扩散系数提高20.06%,与孔隙壁面的相互作用能提高2.3倍;驱替相分子吸附层数增加,油相解吸效果更为明显,渗吸换油效率提高38.73%.此外,渗吸效率随储层温度变化的过程存在峰值,具有先上升后降低的特征;且受到壁面润湿性的影响,壁面亲水性越强渗吸效率越高.从分子尺度将焖井渗吸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水分子优先靠近壁面;驱替相流体与油相分子竞争吸附,将吸附态油相剥离为游离态,使其远离壁面;压驱液溶质分子进入初始油相范围,进一步置换油相,提高渗吸效率.压驱技术高压注入压驱剂可快速补充地层能量,扩大驱替相流体波及体积并提高洗油效率,在二者的协同作用下可大幅度提高渗吸驱油效率.该项研究可为致密储层高效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压驱技术 焖井 渗吸机理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压力系统薄互层致密油藏水平井钻井关键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晓红 李云峰 +3 位作者 周岩 阚艳娜 李然 罗成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
南堡凹陷高柳区块沙三3段V油组属于典型的砂泥薄互层致密油藏,因多年压裂注水开发导致地层压力系统复杂、人工缝网分布密集,水平井钻井过程中井漏、油水侵与井壁垮塌复杂情况同时存在、矛盾突出。结合高柳区块地层特征阐述了水平井安全... 南堡凹陷高柳区块沙三3段V油组属于典型的砂泥薄互层致密油藏,因多年压裂注水开发导致地层压力系统复杂、人工缝网分布密集,水平井钻井过程中井漏、油水侵与井壁垮塌复杂情况同时存在、矛盾突出。结合高柳区块地层特征阐述了水平井安全钻井技术难点,明确了钻井液漏失、井壁垮塌原因,优选纳微米级乳化防塌剂、石墨微球与微米级柔性封堵剂、超细钙构建了封堵承压井壁稳定油基钻井液体系,该体系有效降低滤液对泥岩地层的侵入,对泥岩强度保持能力提高5倍以上,使中高渗砂岩封堵承压能力达到18 MPa;针对油基钻井液漏失问题提出了油基桥接堵漏技术与油基固化堵漏技术。现场试验解决了高柳区块复杂压力系统致密油藏水平井安全钻井难题,十余口应用井无井壁垮塌情况发生,漏失井堵漏后漏失层承压能力提高5.4 MPa,满足后续钻井施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复杂压力系统 水平井 坍塌 井漏 油水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