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微型桩-加筋土挡墙应力变形特性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7
- 1
-
-
作者
张智超
陈育民
刘汉龙
柳侃
叶龙珍
-
机构
福建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国土资源部丘陵山地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911-1918,1958,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609040)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16J05112)
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No.2014Y2007)~~
-
文摘
山区斜坡地带加筋土挡墙的破坏模式为回填土区域沿着边坡产生整体下滑,且回填土强度的降低会更显著地增加挡土墙的变形。针对这种破坏模式,开发了微型桩加固方法,建立了加固前、后的斜坡土挡墙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对静载模型试验的数值模拟,对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就自然边坡状况和回填土强度这两个重要因素对微型桩-加筋土挡墙的应力变形特性开展分析。结果表明:微型桩的加固能够有效抑制回填土区域的下滑,根据自然边坡状况的不同,挡土墙位移可较加固前减小6.25%~46.9%,且坡面摩擦角越低,加固前、后的差别越显著;根据回填土强度的不同,挡土墙位移可减小6%~56.1%,且回填土强度越低,减小的比例越大;同时,侧向土压力和回填土的变形也显著降低。其结果可为微型桩-加筋土挡墙在山区公路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
关键词
加筋土挡墙
数值模拟
应力变形特性
微型桩
模型试验
-
Keywords
mechanically stabilized earth (mse) wall
numerical simulation
stress and deformation behavior
micropile
model tests
-
分类号
TU476.4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
-
题名台阶式双面加筋路堤地震响应规律研究
- 2
-
-
作者
樊成
熊克健
刘杰
刘华北
-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新疆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研发中心
-
出处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0-310,共1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69031)
新疆交通设计院科研基金项目(KY201909250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HUST:2020JYCXJJ047)。
-
文摘
双面加筋路堤是一种较为新型的路堤形式,由于其优良的抗震性能而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道路建设工程中,而很多双面加筋路堤因工程建设需要分级设计为台阶型。然而国内外对该结构的抗震规律及性能的研究较少,且各类规范并未针对性提出明确的抗震设计方法。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应用非线性动力有限元法分析了双级台阶式双面加筋路堤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特性。对填土应用小应变硬化土模型进行了模拟,在模型中考虑了模块面板间以及面板与土体之间的动力作用。为了深入理解加筋土结构的地震动力响应规律,选取了世界各地一类场地上的18条地震动作为地震输入,这些地震动的频谱特性和强度均有较大区别,但是地震的峰值加速度均调幅为0.4g(g为重力加速度)。结果表明:合理的台阶设置能有效减小结构震后变形,提高整体抗震稳定性;台阶式双面加筋路堤的地震位移模式主要受输入地震动频谱特性和结构自振频率性质的共同影响,台阶宽度的变化改变了结构质量及刚度的分布,一定程度影响了结构的振动形态。本研究建立起结构整体筋材最大拉力与输入地震动Arias强度(I_(A)^(input))、地震持续时间T_(d)、台阶宽度C、地震卓越频率f_(i)以及结构固有频率f_(r)的拟合关系式,从一个侧面定位了这些影响因素对双面加筋路堤抗震性能的影响。经过研究,在实际工程中应控制面板附近土体的压实度,使其满足工程要求,合理设置台阶和台阶宽度,可以减少路基在地震作用下顶部的不均匀沉降和面板的侧向位移;在路堤结构底部筋材拉力较大部分,可通过设置抗拉强度更大的筋带来增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以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
关键词
台阶式双面加筋路堤
抗震性能
有限元分析
台阶宽度
筋材拉力
地震响应
-
Keywords
tiered back-to-back mechanically stabilized earth(mse)walls
earthquake-resistant performanc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tier offset
reinforcement load
seismic response
-
分类号
P631.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