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积成因Sr/Ba指示的福建潮控海湾全新世沉积环境及海平面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能 邱彬焕 +6 位作者 张杰 余欢 刘演 El Said Shetaia 孙千里 于俊杰 陈静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06,共12页
福建沿海多发育潮控型海湾,潮滩平坦宽广,海湾水深较浅,有孔虫等微体生物较为匮乏,且其化石在地层中保存相对较差,致使沉积微相辨识存在一定难度,从而限制了深入理解该区全新世海平面变化过程及沉积环境响应。本研究拟利用不受保存环境... 福建沿海多发育潮控型海湾,潮滩平坦宽广,海湾水深较浅,有孔虫等微体生物较为匮乏,且其化石在地层中保存相对较差,致使沉积微相辨识存在一定难度,从而限制了深入理解该区全新世海平面变化过程及沉积环境响应。本研究拟利用不受保存环境限制的沉积成因Sr/Ba指标,探索其在福建宁德三沙湾地区沉积微相的辨识潜力,并结合AMS 14C年龄,探讨该区全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及区域海平面变化。结果表明:①沉积成因Sr/Ba在三沙湾潮滩和海湾表层沉积物中平均值分别为9.06和20.43,具有显著差异。潮滩沉积物中的Sr/Ba明显高于长江等大河口地区(1~3),这是该区淡水输入量较少、潮滩盐度较高所致,这说明该指标辨识海陆过渡沉积相时需要考虑区域水文特点。②晚第四纪NDGK2钻孔沉积物Sr/Ba自下而上可分为3层(Ⅰ—Ⅲ):层Ⅰ为杂色硬黏土,Sr/Ba比值全孔最低(均值5.29),但也高于淡水环境,推测为前期海相沉积物的暴露改造;层Ⅱ—Ⅲ均为深灰色黏土,其中层Ⅱ均值为10.77,接近潮滩相;层Ⅲ均值为全孔最高(13.44),接近海湾相。结合AMS 14C年龄可知,NDGK2钻孔的河漫滩-潮滩-海湾沉积相演化受控于全新世海平面上升过程,潮滩相形成于约8.9 cal.kaBP,当时该区海平面大约在−21.0±2.5 m,最大海泛面出现于约8.2 cal.kaBP,之后出现了长达6 ka的低沉积速率时期,直至约2.2 cal.kaBP海湾内加速沉积。③该区15个钻孔全新统底部Sr/Ba均显现出明显的潮滩相特征,这为重建区域全新世相对海平面提供了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控海湾 沉积成因Sr/Ba 潮滩相 沉积环境 海平面变化 全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滩沉积环境与岩相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颖 朱大奎 曹桂云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9-546,共8页
潮滩沉积是海陆交互作用的产物 ,形成于海岸坡度平缓、有丰富的细粒泥沙供应 ,以潮流动力为主的低能海岸环境 ,尤以河—海作用活跃的边缘海环境最为发育。潮滩沉积以粉砂为主 ,由于涨落潮流往复循环 ,潮滩具有动力、沉积、地貌与生物群... 潮滩沉积是海陆交互作用的产物 ,形成于海岸坡度平缓、有丰富的细粒泥沙供应 ,以潮流动力为主的低能海岸环境 ,尤以河—海作用活跃的边缘海环境最为发育。潮滩沉积以粉砂为主 ,由于涨落潮流往复循环 ,潮滩具有动力、沉积、地貌与生物群体的分带现象。因海平面涨落与波浪参与的扰动筛选 ,导致潮滩沉积中的粗粒沉积物含量及微地貌形态的变化。这些因素反映于潮滩沉积相中具有下列特点 :粉砂与粘土质交互叠置的页状层理 ;原始沉积层自下向上 ,粒径组成逐渐变细 ;下部的粉砂质层具有波痕、鱼刺状或丘状的交错层理、透镜体与扰动结构 ,或潮水沟堆积的镶嵌沙体 ;上部淤泥质层中具有草根、龟裂、虫管与钙质填充物、泥砾、泥块等。将现代潮滩沉积与南京钟山北麓下三叠统的黄马青组砂页岩 ,以及海口马村的下更新统湛江组粘土、粉砂岩进行对比 ,据泥沙粒径、矿物组合与含量 ,盐度 ,特别是薄互层理 ,虫管与钙质填充 ,泥裂块 ,波痕与交错层理等多项对比 ,均具有极好的相似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滩 岩相 动力环境 沉积相 海陆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潮滩活体和埋藏有孔虫群的分布及地质环境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建芬 裴艳东 +1 位作者 王福 王宏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21,共13页
对天津市潮滩8条垂直于海岸线剖面的5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活体和死体有孔虫分析鉴定、粒度分析、含盐量测定,利用全站仪对剖面进行了水准测量,同时测定了海水盐度。研究了天津市潮滩有孔虫群的组成、数量及分异度等特征;通过聚类分... 对天津市潮滩8条垂直于海岸线剖面的5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活体和死体有孔虫分析鉴定、粒度分析、含盐量测定,利用全站仪对剖面进行了水准测量,同时测定了海水盐度。研究了天津市潮滩有孔虫群的组成、数量及分异度等特征;通过聚类分析将天津市潮滩活体有孔虫群分为7个带,埋藏有孔虫群(活体+死体)分为5个带,但除了埋藏群Ⅰ、Ⅳ与活体有孔虫群Ⅰ、Ⅳ组合特征一致外,其他各带的组合特征及分带界线均不一致。通过分析活体有孔虫群分带与沉积物含盐量、海水盐度、潮位、沉积物组成等生态环境参数的关系,探讨了活体有孔虫群的主要控制因素;通过分析埋藏有孔虫群分带与潮位、沉积物粒径、现代沉积速率等沉积环境参数的关系,探讨了埋藏有孔虫群的搬运及沉积作用。指出了天津市海岸带活体有孔虫群和埋藏有孔虫群的关系、环境特征及地质意义,为该区高精度的古沉积环境划分提供了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有孔虫群 埋藏有孔虫群 生态环境 沉积环境 天津市潮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飞雁滩HF孔沉积物的磁性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时连强 李九发 +1 位作者 张卫国 陈沈良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23,共11页
对黄河三角洲飞雁滩HF孔岩芯磁性特征的研究表明,大多数沉积物的磁性特征由PSD和SD磁铁矿所主导,少数以SD和PSD磁铁矿所主导。按磁化率等磁参数的变化可将该孔划分为7个层位,参照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岩性分析以及沉积物粒度和磁性特征,推... 对黄河三角洲飞雁滩HF孔岩芯磁性特征的研究表明,大多数沉积物的磁性特征由PSD和SD磁铁矿所主导,少数以SD和PSD磁铁矿所主导。按磁化率等磁参数的变化可将该孔划分为7个层位,参照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岩性分析以及沉积物粒度和磁性特征,推断HF孔所在飞雁滩地区大致经历了河流—海陆过渡—浅海—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的沉积过程。沉积物磁性参数与粒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将χARM、χARM/χ和χARM/S IRM视作细粒级组分含量的代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雁滩 黄河三角洲 磁性特征 粒度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潮滩沉积物磁性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彭俊 陈洪全 +1 位作者 马随随 李志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62-1269,共8页
环境磁学方法作为沉积记录研究的重要手段,已在黄土、湖泊和陆架沉积物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将此方法应用于潮滩沉积环境的研究并不多。因此,通过测量黄河三角洲潮滩YDZ1柱样沉积物磁学和粒度参数,结合AMS^14C测年数据,对末次冰盛期... 环境磁学方法作为沉积记录研究的重要手段,已在黄土、湖泊和陆架沉积物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将此方法应用于潮滩沉积环境的研究并不多。因此,通过测量黄河三角洲潮滩YDZ1柱样沉积物磁学和粒度参数,结合AMS^14C测年数据,对末次冰盛期后黄河三角洲潮滩沉积物磁性特征与沉积环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假单畴(PSD)~多畴(MD)晶粒为主的亚铁磁性矿物主导了潮滩沉积物的磁性特征,磁学参数中的χARM,χARM/SIRM和χARM/χ可视为粘土(〈4gm)或细粒级组分(〈32μm)含量的代用指标。潮滩沉积相序自上而下为泛滥平原相、河流相、三角洲前缘相、浅海相、潮坪相和河流相,沉积环境表现为强(陆相)、弱(海相)、强(陆相)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潮滩 磁性特征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浅水边界层的沉积环境效应 被引量:5
6
作者 高抒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26-932,共7页
极浅水环境是水深远小于正常边界层厚度的环境,潮滩滩面和潮水沟就经常处于这种环境之中。来自江苏潮滩的观察资料表明,落潮后期滩面和潮水沟在薄层低速水流作用下可形成浅水波痕、平床和次级潮水沟形态,而边界层内的流速结构仍然得以维... 极浅水环境是水深远小于正常边界层厚度的环境,潮滩滩面和潮水沟就经常处于这种环境之中。来自江苏潮滩的观察资料表明,落潮后期滩面和潮水沟在薄层低速水流作用下可形成浅水波痕、平床和次级潮水沟形态,而边界层内的流速结构仍然得以维持,物质输运强度也与Von Krmn-Prandtl模型所定义的u100数值相一致。涨急时段中潮位附近形成的滩面涌潮是极浅水边界层的另一种动力学行为,它代表薄层高速水流作用下发生的底部边界层系统的崩溃,此时Von Krmn-Prandtl模型所刻画的流速结构不复存在。滩面涌潮高度是系统崩溃的临界水深,它可以定量地表示为Hb=4z0。极浅水边界层过程对潮滩沉积和地貌形成具有独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浅水边界层 潮滩 床面形态 滩面涌潮高度 沉积环境 江苏海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城煤田太原组沉积特征与聚煤规律 被引量:2
7
作者 房庆华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9,共3页
根据肥城煤田石炭系太原组的岩性、粒度分布、沉积构造、地球化学及古生物等沉积特征 ,将该区晚石炭世古地理划分为碳酸盐开阔台地和潮坪环境 ,认为太原组形成于潮汐作用为主的陆表海海岸 ,泥炭坪是成煤的重要古地理环境 ,潮渠对煤层有... 根据肥城煤田石炭系太原组的岩性、粒度分布、沉积构造、地球化学及古生物等沉积特征 ,将该区晚石炭世古地理划分为碳酸盐开阔台地和潮坪环境 ,认为太原组形成于潮汐作用为主的陆表海海岸 ,泥炭坪是成煤的重要古地理环境 ,潮渠对煤层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地壳的脉动性振荡作用是控制沉积环境演化和聚煤作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潮坪 聚煤作用 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永城煤田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聚煤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冯斌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7-181,共5页
应用沉积学和煤田地质学理论,分析了永城煤田上二叠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的沉积环境及聚煤特征.山西组下部地层的沉积环境为潮坪,上部及下石盒子组是三角洲体系的产物.煤层的形成、赋存、厚度变化、分布均受沉积环境的控制和影响,主可... 应用沉积学和煤田地质学理论,分析了永城煤田上二叠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的沉积环境及聚煤特征.山西组下部地层的沉积环境为潮坪,上部及下石盒子组是三角洲体系的产物.煤层的形成、赋存、厚度变化、分布均受沉积环境的控制和影响,主可采煤层二2煤是在潮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泥炭坪形成的,厚度与下伏砂体呈负相关关系;下石盒子组中的各煤层分别形成于三角洲建设阶段及废弃阶段的泥炭沼泽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聚煤特征 潮坪 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喇昆仑西部龙山组沉积环境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振兴 侯明才 +5 位作者 王约 张杰 康孔跃 杜涛 杨伟 史俊波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1-169,共9页
岀露于新疆喀喇昆仑西部阿格勒达板沟伊力克附近的侏罗系龙山组,具丰富的沉积构造及清晰的沉积序列,是研究侏罗系沉积环境及构造演化进程的良好载体。通过对其岩石学、沉积学特征的研究,显示喀喇昆仑西部龙山组为海陆过渡环境的混合潮... 岀露于新疆喀喇昆仑西部阿格勒达板沟伊力克附近的侏罗系龙山组,具丰富的沉积构造及清晰的沉积序列,是研究侏罗系沉积环境及构造演化进程的良好载体。通过对其岩石学、沉积学特征的研究,显示喀喇昆仑西部龙山组为海陆过渡环境的混合潮坪沉积产物;通过碎屑矿物的物源分析,揭示其物源来自再旋回的造山带;区域构造背景研究显示在早-中侏罗世,本区开始了由海向陆的转换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 龙山组 潮坪 沉积环境 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岩石组构、生物遗迹及地球化学重建碳酸盐岩沉积古环境——以山西兴县关家崖马五-5亚段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道军 佘伟 +4 位作者 魏柳斌 胡新友 张道锋 张立军 苏中堂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9-548,共10页
通过岩石组构、生物遗迹和地球化学手段重建山西省兴县关家崖剖面奥陶系马五-5亚段碳酸盐岩沉积过程。研究表明:马五-5亚段发育亮晶砂砾屑灰岩、含介形虫藻粉屑灰岩、微晶灰岩、生物扰动微晶灰岩及粉晶含灰云岩,相当于威尔逊模式标准微... 通过岩石组构、生物遗迹和地球化学手段重建山西省兴县关家崖剖面奥陶系马五-5亚段碳酸盐岩沉积过程。研究表明:马五-5亚段发育亮晶砂砾屑灰岩、含介形虫藻粉屑灰岩、微晶灰岩、生物扰动微晶灰岩及粉晶含灰云岩,相当于威尔逊模式标准微相SMF24、SMF16和SMF23,为潮坪环境沉积;遗迹化石Arenicolites、Thalassinoides、Helminthopsis和Planolites及其组合指示潮坪沉积特征,各微环境生物扰动程度不同;碳同位素显示马五-5亚段沉积时,海平面发生了3次波动,马五-52亚期经历了2次海平面升降过程,马五-51亚期处于相对低海平面时期,海洋含氧量与营养盐随海平面升降发生变化,海平面变化使生物生态系统及海水特征发生变化,形成了不同组构的碳酸盐岩。关家崖剖面马五-5亚期由潮下演变为潮间环境,最终转变为潮上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潮坪 生物扰动指数 海平面 营养盐 标准微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滦矿区14煤煤厚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吴金水 刘景 +1 位作者 谢卫东 李伍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9-133,共5页
开滦矿区是河北省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矿区内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含煤丰富。为了探究矿区内14煤赋存特征,通过对开滦矿区见14煤钻孔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沉积地层学、煤田地质学、煤岩学,深入分析开滦矿区的原始沉积环境与煤层赋存特征。... 开滦矿区是河北省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矿区内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含煤丰富。为了探究矿区内14煤赋存特征,通过对开滦矿区见14煤钻孔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沉积地层学、煤田地质学、煤岩学,深入分析开滦矿区的原始沉积环境与煤层赋存特征。研究认为14煤赋存特征主要受原始沉积环境影响,其沉积环境早期以澙湖相为主,由于水下障壁沙坝的存在,使得澙湖内水动力弱,并在沙坝向陆一侧较早沉积泥炭。由于陆地不断向海推进,研究区逐渐过渡到潮坪相最终暴露于地表,使得研究区内广泛沉积泥炭,后期又由于海侵作用过渡到浅海相,终止了泥炭的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厚度变化 澙湖相 沉积环境 潮坪相 浅海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