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莱盆地东北缘郭城金矿床控矿构造解析和成矿预测
1
作者 曹鹏 杨亚琦 +4 位作者 郑朝阳 王伟 陈原林 刘建中 赵兴华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2-538,共17页
胶东半岛是中国最大的金矿矿集区,也是全球第三大金矿富集区。区内绝大部分金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受北东—北北东走向正断层控制,然而,该区大型金矿床主要分布于胶西北,胶东东部金矿探明储量相对较少。郭城金矿是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的... 胶东半岛是中国最大的金矿矿集区,也是全球第三大金矿富集区。区内绝大部分金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受北东—北北东走向正断层控制,然而,该区大型金矿床主要分布于胶西北,胶东东部金矿探明储量相对较少。郭城金矿是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的一个中型金矿床,矿区内构造复杂且以断裂构造为主,矿体主要产于断层内,但分布规律性较差,控矿规律有待深入研究。文章通过详细的地表和井下构造调查发现,矿体受控于逆冲断裂系统,主要赋存于荆山群大理岩和牧牛山花岗岩内。精细构造解析表明,矿区经历了多期次的缩短和伸展变形:第一期北西—南东向挤压作用形成了矿区北东向主断层及一系列次级断层;第二期北西—南东向伸展作用导致北东向中基性岩墙群侵位、以土堆断裂为代表的正断层发育,以及北东向先存断层的伸展活化;第三期为北东—南西向缩短变形,形成了一系列破矿断层和先存断层的再活动。该研究厘定了北东向断层为主要控矿断层,建立了含矿断层与郭城断裂、后夼东断裂间的耦合关系,提出了容矿构造属于北东向主断裂下盘的张剪性次级构造。该结论也预测了后夼东断裂下盘的工程空白区存在潜在矿体,并得到钻探工程的成功验证。结合前期研究成果发现,郭城金矿床尽管也形成于早白垩世,但其控矿构造特征与胶西北金矿床具有明显的差异,指示胶东半岛金成矿期的伸展变形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因此,成矿前北西—南东向挤压作用形成的逆冲断裂系统在胶东东部地区也是一种重要的控矿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半岛 郭城金矿 控矿构造 逆冲断裂系统 成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用航空发动机推力控制故障处置方案设计及验证
2
作者 司茂鑫 叶志锋 +2 位作者 黄向华 佘云峰 辛长堃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36,共8页
民用航空发动机适航规定要求发动机控制系统部件单点失效不应威胁飞行安全,而航空发动机燃油调节系统部件故障会引发不可控高推力故障,增加推力控制故障处置(TCMA)系统是保障飞行安全的有效措施。提出了基于燃油调节系统的TCMA方案,包... 民用航空发动机适航规定要求发动机控制系统部件单点失效不应威胁飞行安全,而航空发动机燃油调节系统部件故障会引发不可控高推力故障,增加推力控制故障处置(TCMA)系统是保障飞行安全的有效措施。提出了基于燃油调节系统的TCMA方案,包括故障诊断方案和容错方案。根据阈值对比执行机构模型输出、航空发动机逆模型输出及位移传感器测量位移换算所得燃油流量实现故障诊断。在燃油调节系统内部增加TCMA模块,根据故障诊断结果,采取不同容错控制方法,针对传感器故障切换备用传感器;针对计量活门卡滞故障及压差升高故障启用TCMA模块进行容错控制。航空发动机部件级模型和燃油调节系统模型的联合仿真的结果表明:所提TCMA方案可准确诊断燃油调节系统计量活门卡滞故障、压差改变故障及位移传感器故障并实现容错控制,验证了该TCMA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力控制故障处置 燃油调节系统 不可控高推力 故障诊断 容错控制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地区燕山板内造山带东段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 被引量:66
3
作者 张长厚 王根厚 +3 位作者 王果胜 吴正文 张路锁 孙卫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4-76,共13页
本文厘定并阐述了辽西地区燕山中生代板内造山带东段发育的逆冲推覆构造的宏观构造格局、运动学特征、形成时代和形成过程;探讨了形成该构造体系的区域构造背景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该区的逆冲构造系统由6条主干逆冲断层组成。分布于西北... 本文厘定并阐述了辽西地区燕山中生代板内造山带东段发育的逆冲推覆构造的宏观构造格局、运动学特征、形成时代和形成过程;探讨了形成该构造体系的区域构造背景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该区的逆冲构造系统由6条主干逆冲断层组成。分布于西北和东南缘的两条最外缘道冲断层走向为ENE,居于其间的逆冲断层呈NNE—NE,而且,向东北和南西方向这些断层具有汇合的趋势。在东北端收敛于凌源—东官营子断裂(“内蒙地轴”南缘断裂)上,而在西南端则汇拢于大屯—锦州断裂及其西延的密云—喜峰口断裂。总体上构成一个类似于双重构造(duplex)的巨型逆冲系统。该区边冲作用始于中侏罗世之前,于侏罗纪末达到高峰并基本形成了本区的推覆构造格局。本区逆冲断层系统,总体逆冲方向指向南东,与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西段以向北、北西逆冲为主的逆冲推覆构造明显不同。结合燕山中段发现的近东西向右行走滑断裂系统及其与本区逆冲推覆构造体系的时-空关系分析,指出本区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是沿燕山东西向构造带右行走滑作用因构造方向的改变发生构造转换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断层系统 双重构造 板内造山带 燕山 辽宁 中生代 辽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南-米仓山区叠加东西向隆坳的北东向推覆构造 被引量:28
4
作者 杜思清 魏显贵 +1 位作者 刘援朝 吴德超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367-374,共8页
】汉南—米仓山区存在印支晚期和燕山期形成的东西向构造及喜马拉雅期形成的北东向构造。前者与秦岭造山带有关,以隆起坳陷为主,但向西与龙门山区同类构造联合成弧形。后者为斜交东西向构造的断裂、隆坳和褶皱,并与四川盆地西部和荥... 】汉南—米仓山区存在印支晚期和燕山期形成的东西向构造及喜马拉雅期形成的北东向构造。前者与秦岭造山带有关,以隆起坳陷为主,但向西与龙门山区同类构造联合成弧形。后者为斜交东西向构造的断裂、隆坳和褶皱,并与四川盆地西部和荥经地区的北东向构造相连,构成龙门山推覆构造外缘带。其深部形态可依据现今不同地段的不同层位出露的构造形态予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覆构造 外缘带 逆冲断层系 汉南-米仓山 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盆地南缘第四纪构造变形及地貌响应特征 被引量:13
5
作者 梁明剑 李大虎 +1 位作者 郭红梅 王世元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8-106,共9页
通过卫星影像解译、野外实地调查与数字地形分析,研究了成都盆地南缘构造变形特征及与地貌的响应关系,重点为邛西构造和熊坡背斜的晚第四纪构造变形。结果表明:中更新世是成都盆地南缘地区一个较重要的构造变形阶段,邛西构造与熊坡背斜... 通过卫星影像解译、野外实地调查与数字地形分析,研究了成都盆地南缘构造变形特征及与地貌的响应关系,重点为邛西构造和熊坡背斜的晚第四纪构造变形。结果表明:中更新世是成都盆地南缘地区一个较重要的构造变形阶段,邛西构造与熊坡背斜的发育与演化也主要集中在这一阶段,并导致了古青衣江数次改道,遗留下规模巨大的冲洪积扇——名邛台地。熊坡背斜亚流域盆地的面积—高程积分值(HI值)自SW向NE总体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反映了熊坡背斜主要受到来自南部的动力作用,并呈现自SW向NE扩展变形的过程,显示成都盆地南缘地区流域地貌对其构造变形存在着明显的反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盆地南缘 第四纪构造变形 邛西构造 熊坡背斜 地貌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鲁番坳陷逆掩断裂带下盘油气勘探领域成藏条件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占龙 刘震华 +4 位作者 黄云峰 吴青鹏 韩小锋 黄小鹏 牛慧赟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5-801,共7页
以吐哈盆地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和以轴面成图与构造趋势分析为基础的吐鲁番坳陷3维空间构造演化模拟为出发点,认为吐鲁番坳陷侏罗系发育3排弧形构造带组成的巨型弧形构造体系,提出吐鲁番富油气坳陷发育逆掩断裂带下盘油气勘探新领域.逆... 以吐哈盆地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和以轴面成图与构造趋势分析为基础的吐鲁番坳陷3维空间构造演化模拟为出发点,认为吐鲁番坳陷侏罗系发育3排弧形构造带组成的巨型弧形构造体系,提出吐鲁番富油气坳陷发育逆掩断裂带下盘油气勘探新领域.逆掩断裂带下盘油气勘探领域有利成藏条件主要表现在:发育构造、岩性2大类和背斜、断鼻、断块、顺物源岩性和反物源岩性5种类型圈闭,构造类圈闭主要形成于侏罗系末期,岩性类圈闭主要依附于古构造背景发育,剩余圈闭面积大且成群成带分布,整体勘探程度较低,勘探潜力较大;紧邻3大主力生烃凹陷(胜北、丘东和小草湖),油源条件优越;发育中侏罗统区域和中下侏罗统局部2套盖层,逆掩断裂带下盘上倾方向断裂封堵条件好,后期保存条件优越,有利于较低部位的油气聚集成藏;整体构造体系与圈闭主要形成于侏罗系末期到白垩系早期,与侏罗系末白垩系的油气生成、运移与聚集期匹配良好,是吐哈盆地侏罗系进一步勘探的主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掩断裂带下盘 油气成藏条件 侏罗系 吐鲁番坳陷 吐哈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北部山前带构造样式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25
7
作者 柳波 黄志龙 +2 位作者 涂小仙 张进学 牟克勋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2-158,共7页
台北凹陷北部山前带是吐哈盆地重要的富油气构造带之一。基于地震剖面解释和已发现油气藏的解剖工作,将山前带地质结构划分为6种构造样式:逆冲叠瓦构造、叠瓦扇构造、对冲构造、冲起构造、前冲构造及双重构造。对构造样式平面展布规律... 台北凹陷北部山前带是吐哈盆地重要的富油气构造带之一。基于地震剖面解释和已发现油气藏的解剖工作,将山前带地质结构划分为6种构造样式:逆冲叠瓦构造、叠瓦扇构造、对冲构造、冲起构造、前冲构造及双重构造。对构造样式平面展布规律的研究发现,本区受3级不同规模的构造转换带控制,形成了纵向分带、横向分区的构造格局,按照构造变形机制可将冲断-褶皱带划分为逆冲推覆带、断阶带和冲断前缘带。变形带前缘是山前带最为有利的油气富集区,具变形带前缘冲起构造成藏模式和变形带前缘叠瓦扇构造成藏模式2种成藏模式;变形带后缘的对冲构造保存条件好,下盘是潜在的烃源灶发育区,且断层倾角陡、砂体连通性好,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构造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样式 逆冲断裂系统 构造变形分区 构造转换带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浅部基底推覆伸展作用的地震学证据与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8
作者 单玄龙 秦树洪 +2 位作者 张艳 杨宝俊 汪名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044-2049,共6页
已经利用近垂直反射地震叠偏剖面得到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远程应力场形成上部地壳滑脱断裂的证据,在此基础上,利用油气地震叠偏剖面发现中远程的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远程的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带在松辽盆地滨北地区浅部基底共同作用形成... 已经利用近垂直反射地震叠偏剖面得到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远程应力场形成上部地壳滑脱断裂的证据,在此基础上,利用油气地震叠偏剖面发现中远程的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远程的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带在松辽盆地滨北地区浅部基底共同作用形成的逆冲推覆断裂系统.该断裂系统基本呈双向形式,纵向与横向上表现出不均匀的强度,向西逆冲推覆的断裂系统厚度范围可达到约3~4 km,向东的断裂系统厚度范围可达到约1~2 km,断裂系统组构比较复杂.经过对控盆断裂孙吴双辽断裂两侧地球物理场分布特征的分析,认为松辽盆地浅部基底的逆冲推覆断裂系统是叠加在孙吴—双辽断裂之上的新的断裂系统.考虑到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在远离1000多公里之外所产生的内蒙古阴山—燕山大型逆冲推覆断裂带以及松辽盆地的区域构造位置,认为在松辽盆地南部和滨北地区孙吴双辽断裂构造线之外也应该存在浅部基底内的逆冲推覆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 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 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带 浅部基底逆冲推覆断裂系统 油气地震叠偏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杂多地区新生代构造特征与两种类型矿床的关系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召林 侯增谦 +8 位作者 杨竹森 田世洪 刘英超 杨志明 宋玉财 刘焰 张洪瑞 王猛 鲁海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7-169,共13页
青海南部存在着巨大的成矿潜力,研究该区的构造变形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对于认识区内众多矿床(化)的构造背景和控矿要素具有重要意义。新生代的走滑断裂和逆冲推覆构造是大陆碰撞造山带成矿理论中晚碰撞阶段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重要构造... 青海南部存在着巨大的成矿潜力,研究该区的构造变形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对于认识区内众多矿床(化)的构造背景和控矿要素具有重要意义。新生代的走滑断裂和逆冲推覆构造是大陆碰撞造山带成矿理论中晚碰撞阶段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重要构造形式。走滑断裂呈北西向,控制着藏东一系列走滑拉分盆地和斑岩的产出;逆冲推覆构造走向北西,整体自南向北呈现很好的分带特征,可分为根带、中带和前锋带。研究区存在两种类型矿床,分别为走滑断裂控制的斑岩型矿床和逆冲推覆构造控制的热液型矿床。其中,切过地壳尺度的走滑断裂因减压作用导致含水地幔的部分熔融,进而导致富含挥发分的含矿斑岩上涌、侵位,形成纳日贡玛斑岩型钼(铜)矿;逆冲推覆作用是流体长距离迁移的动力来源,逆冲推覆构造前锋带的逆冲断层上(下)盘破碎带或次级断层附近是成矿流体迁移的疏导系统和金属汇聚、淀积的重要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构造控矿 走滑断裂 逆冲推覆构造 斑岩型矿床 铅锌银矿床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格罗斯前陆盆地山前带油气成藏探讨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强 程绪彬 +3 位作者 张玮璧 王维斌 杨德银 郑淑芬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4-206,共3页
以盆地内烃源岩的演化历史和构造发展史为基础,确定油气生成时间及圈闭构造形成时间,结合已钻探构造的含油气特征,分析总结出区内的油气成藏过程。认为伊朗三区南部逆冲群后缘带内的圈闭以聚集油为主,逆冲群中带的圈闭以聚集气为主,而... 以盆地内烃源岩的演化历史和构造发展史为基础,确定油气生成时间及圈闭构造形成时间,结合已钻探构造的含油气特征,分析总结出区内的油气成藏过程。认为伊朗三区南部逆冲群后缘带内的圈闭以聚集油为主,逆冲群中带的圈闭以聚集气为主,而逆冲群峰带内的圈闭对油气保存不利,因此勘探效果和前景也不理想。这为该区块今后找油气指明了有利区分布范围,同时也提出了前陆盆地油气的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格罗斯 成藏模式 含油气系统 逆冲断裂 前陆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断裂系统解析 被引量:33
11
作者 黄太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8-106,共9页
通过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钻井资料和地质资料综合对比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断裂系统主体表现为逆冲断裂。断裂主要在两个层次发育:一是发育在基底,构成基底断裂带或基底软弱带;二是发育在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中的断裂带。... 通过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钻井资料和地质资料综合对比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断裂系统主体表现为逆冲断裂。断裂主要在两个层次发育:一是发育在基底,构成基底断裂带或基底软弱带;二是发育在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中的断裂带。玉北地区断裂系统由一系列呈北东东走向的断裂带组成,主要包括玉北7断裂带、玉北1断裂带、玉东1断裂带、玉东2断裂带、玉东3断裂带、玉东4断裂带等。单个断裂带往往由一条主断裂及其伴生的一组次级断裂组成。主断裂断面倾角上陡下缓,往深层在中-下寒武统盐岩层系中发生滑脱。主断裂和次级断裂常形成背冲型断裂组合,在剖面上构成"断垒"形态。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断裂带主要形成于加里东中期,经历了加里东中期早幕(早奥陶世蓬莱坝期)、Ⅰ幕(早-中奥陶世鹰山期)和Ⅲ幕(晚奥陶世)3个幕次的活动,海西晚期断裂活动非常微弱。断裂带具有明显的分段变形特点,断裂系统和主不整合共同制约垂向构造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作用 滑脱作用 断裂系统 玉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金塔南山构造变形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金荣 翟新伟 +1 位作者 王廷印 高军平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2-126,共5页
金塔南山构造带是通过多期的左行平移—冲断作用把不同时代、不同性质、形成于不同构造环境的岩石单元会聚而成的构造堆叠体 .研究结果表明金塔南山构造带 (断裂系统 )是在新元古代中期—早古生代早期古洋盆发生汇聚碰撞的基础上形成的 ... 金塔南山构造带是通过多期的左行平移—冲断作用把不同时代、不同性质、形成于不同构造环境的岩石单元会聚而成的构造堆叠体 .研究结果表明金塔南山构造带 (断裂系统 )是在新元古代中期—早古生代早期古洋盆发生汇聚碰撞的基础上形成的 ,早古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形 (平移—冲断作用 )及其形成过程应与阿尔金走滑断裂系统的动力学过程息息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移--冲断作用 构造堆叠体 阿尔金走滑断裂系统 金塔南山 构造变形 甘肃 地球动力学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故障识别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敏超 张育林 陈启智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0-33,共4页
讨论了专家系统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制出一个基于阈值判断的故障识别专家系统,应用该系统成功地识别出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故障模式。
关键词 液体推进剂 火箭发动机 可控推力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断层相关褶皱对裂缝发育的控制 被引量:19
14
作者 冯建伟 孙建芳 +5 位作者 张亚军 戴俊生 魏荷花 权莲顺 任启强 赵力彬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3-557,共15页
裂缝预测一直是石油地质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其中对裂缝发育的主控因素及机制仍未清晰认识。库车坳陷中的断层相关褶皱在多期演化过程中,派生或伴生大量的构造裂缝,空间分布十分复杂。以克深气田、大北气田、迪那气田和克拉气田为例,结... 裂缝预测一直是石油地质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其中对裂缝发育的主控因素及机制仍未清晰认识。库车坳陷中的断层相关褶皱在多期演化过程中,派生或伴生大量的构造裂缝,空间分布十分复杂。以克深气田、大北气田、迪那气田和克拉气田为例,结合区域构造背景,从野外露头、岩心观察和成像测井分析入手,对单井裂缝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通过构造形迹分析和岩石声发射测试,恢复古构造应力场,划分裂缝发育期次。以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为指导,选取库车河野外剖面,以有限元数值模拟为手段,恢复各褶皱的构造演化过程,对比分析共生裂缝的发育规律及形成机制。最终,建立了库车坳陷断层相关褶皱区共生裂缝系统演化地质模式,并评价了优势裂缝发育带,如克深-大北气田为典型的顶部冲起型褶皱共生裂缝模式,迪那-克拉气田为典型的顶部地堑型共生裂缝模式,为库车坳陷山前冲断带的高效勘探部署和老油气田综合治理提供有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褶皱共生裂缝系统 构造演化 冲断带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南前陆冲断带的油气输导体系与有利区预测
15
作者 姜福杰 武丽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1期84-87,共4页
准南前陆冲断带油气资源丰富,但油气探明率较低,原因在于油气输导体系不清。通过对储集层、断裂和不整合面等构成油气输导体系的单一因素的发育特点的分析,阐明了每一种因素对油气输导过程的影响。准南前陆冲断带发育一套冲积扇-辫状河... 准南前陆冲断带油气资源丰富,但油气探明率较低,原因在于油气输导体系不清。通过对储集层、断裂和不整合面等构成油气输导体系的单一因素的发育特点的分析,阐明了每一种因素对油气输导过程的影响。准南前陆冲断带发育一套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浅湖的沉积体系。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相对高孔渗的砂体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该区发育上、下两套断裂体系,它们的组合形式为油气垂向快速运移提供了良好的输导条件;不整合面的发育为油气大规模的侧向运移提供了输导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断裂 不整合 输导体系 前陆冲断带 准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部甘肃西部两种断裂体制及其推覆构造
16
作者 张朝文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39-45,共7页
地质、地球物理测深研究成果揭示新疆东部、甘肃西部存在两个世代、两种不同的断裂体制:深部断裂体制,形成于古生代,主要反映板块碰撞-对接前板块之间或板内不同块段之间的离散与聚合,控制古生代的构造格局;浅部断裂体制,形成于华力西... 地质、地球物理测深研究成果揭示新疆东部、甘肃西部存在两个世代、两种不同的断裂体制:深部断裂体制,形成于古生代,主要反映板块碰撞-对接前板块之间或板内不同块段之间的离散与聚合,控制古生代的构造格局;浅部断裂体制,形成于华力西晚期至中新生代,主要反映板块碰撞-对接后壳内强烈水平挤压,控制中新生代构造格局或逆冲-推覆-滑脱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体制 推覆构造 新疆 构造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柴窝堡凹陷达坂城次凹断裂系统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袁浩伟 陈书平 +4 位作者 戴鹍 于洪洲 王信棚 汪誉新 赵怀博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9-579,共11页
准噶尔盆地柴窝堡凹陷于20世纪80年代末首次取得油气勘探重大突破,此后断裂复杂性以及油气分布不均制约了该区勘探效果。作为凹陷主体的达坂城次凹,二叠纪以来受博格达山逆冲带向南方向、依连哈比尔尕山(简称依山)冲断带向北东方向和黑... 准噶尔盆地柴窝堡凹陷于20世纪80年代末首次取得油气勘探重大突破,此后断裂复杂性以及油气分布不均制约了该区勘探效果。作为凹陷主体的达坂城次凹,二叠纪以来受博格达山逆冲带向南方向、依连哈比尔尕山(简称依山)冲断带向北东方向和黑山向西北方向的强烈挤压,形成了多应力场叠加的压性狭长的对冲构造体系,并导致盆地断裂特征及演化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应用测井资料、地震资料以及野外踏勘资料,对达坂城次凹的断裂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将其划分为博格达南断裂系统、依山断裂系统和黑山断裂系统。其中博格达南断裂系统存在浅层滑脱面,属于含塑性滑脱层的造山楔构造;依山断裂系统为基底卷入式断裂系统。晚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在该区均有地质记录,分别形成了不同规模的断层,其中海西晚期为断裂雏形期,印支—燕山期为断裂定型期,喜马拉雅期为断裂调整期。博格达南断裂系统中滑脱带与中下二叠统烃源岩展布一致,结合构造运动时期、地层沉积特征以及断裂系统,综合分析认为博格达南断裂系统是潜在的油气聚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断裂 滑脱带 断裂系统 油气分布 达坂城次凹 柴窝堡凹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河包场区块茅口组缝洞系统定量描述 被引量:4
18
作者 付建元 戴小平 +3 位作者 王瑞华 秦俐 巫芙蓉 梁虹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0-274,6,共5页
在河包场构造钻遇下二叠统茅口组的16口井均位于逆断层上,有11口井获工业气流,其中5口井测试产气20×10~4m^3/d以上。该区茅口组茅四茅二段储层为裂缝和溶洞组成的储集体,为了定量描述缝洞系统的空间分布和发育规模,对下二叠统逆断... 在河包场构造钻遇下二叠统茅口组的16口井均位于逆断层上,有11口井获工业气流,其中5口井测试产气20×10~4m^3/d以上。该区茅口组茅四茅二段储层为裂缝和溶洞组成的储集体,为了定量描述缝洞系统的空间分布和发育规模,对下二叠统逆断层和茅口组茅四—茅二段储层顶、底进行了精细对比追踪,对茅四—茅二段进行了高分辨率的逆断层约束速度反演,并结合叠前、叠后地震属性选取敏感属性进行缝洞系统的定量检测,最后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融合高分辨率逆断层速度反演结果和高精度相干属性数据体进行缝洞系统三维雕刻,定量刻画了该区茅口组有利的缝洞系统空间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口组 缝洞系统 逆断层速度反演 地震属性 三维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鲁棒容错控制器在飞控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伟 梁雪 +1 位作者 陈璐璐 任章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4-107,共4页
讨论了一种新型的鲁棒容错控制器在飞控系统中的应用。该鲁棒容错控制器由两部分组成,主控制器和补偿控制器。首先,建立了飞机的正常标称模型,通过比较标称模型和实际系统的输出生成残差。在飞机无故障情况下,残差近似为零,仅主控制器作... 讨论了一种新型的鲁棒容错控制器在飞控系统中的应用。该鲁棒容错控制器由两部分组成,主控制器和补偿控制器。首先,建立了飞机的正常标称模型,通过比较标称模型和实际系统的输出生成残差。在飞机无故障情况下,残差近似为零,仅主控制器作用,保证系统在无故障时具有良好的性能;考虑执行机构故障,飞机发生故障后,故障残差不再为零,补偿控制器以残差为输入,输出补偿控制信号,保证系统稳定,补偿故障对系统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新型鲁棒容错控制器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棒 容错控制 补偿控制器 飞控系统 推力矢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横山堡区块断裂构造特征及其控藏模式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璐 何峰 +2 位作者 陈桂华 杜江峰 黄众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7-82,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横山堡区块发育一系列北北东向逆冲断层,大致呈等间距、侧列式平行展布。平面上,断裂整体呈现东西分带的特征,可划分出3套断裂系统:西部反转断背斜断裂系统、中部花状断裂系统、东部反转逆冲断裂系统;剖面上,发育多种...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横山堡区块发育一系列北北东向逆冲断层,大致呈等间距、侧列式平行展布。平面上,断裂整体呈现东西分带的特征,可划分出3套断裂系统:西部反转断背斜断裂系统、中部花状断裂系统、东部反转逆冲断裂系统;剖面上,发育多种逆冲断层控制的断背斜、花状及"Y"形等构造样式。通过分析横山堡周边刘家庄及胜利井气田的成藏特点,认为断层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基于不同的断层组合特征分析,提出反转构造和花状构造两类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横山堡区块 逆冲推覆构造 断裂体系 控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