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常规凝血试验结果与血浆达比加群浓度的相关性,寻找合适的试验用于监测达比加群服药患者的出血风险。方法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5年至2017年使用达比加群抗凝的49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计算其出血发生率...目的观察常规凝血试验结果与血浆达比加群浓度的相关性,寻找合适的试验用于监测达比加群服药患者的出血风险。方法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5年至2017年使用达比加群抗凝的49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计算其出血发生率。收集20名健康志愿者的血浆,制成正常混合血浆(NPP),分别向1 m L NPP中加入0~1 000 ng/m L浓度梯度的达比加群,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稀释蝰蛇毒时间(dRVVT)。另外收集3名健康志愿者的新鲜全血,做相同的加药处理后进行血栓弹力图试验(TEG)。结果服用达比加群的NVAF患者的出血发生率高达28.6%,以消化道出血居多。APTT、dRVVT、TEG的R时间(R)和凝血指数(CI)结果与血浆达比加群浓度相关性良好,其中,dRVVT的敏感性最强,APTT次之,R和CI敏感性较差。结论 APTT和dRVVT在监测达比加群出血事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助于临床寻找合适的停药时机,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常规凝血试验结果与血浆达比加群浓度的相关性,寻找合适的试验用于监测达比加群服药患者的出血风险。方法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5年至2017年使用达比加群抗凝的49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计算其出血发生率。收集20名健康志愿者的血浆,制成正常混合血浆(NPP),分别向1 m L NPP中加入0~1 000 ng/m L浓度梯度的达比加群,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稀释蝰蛇毒时间(dRVVT)。另外收集3名健康志愿者的新鲜全血,做相同的加药处理后进行血栓弹力图试验(TEG)。结果服用达比加群的NVAF患者的出血发生率高达28.6%,以消化道出血居多。APTT、dRVVT、TEG的R时间(R)和凝血指数(CI)结果与血浆达比加群浓度相关性良好,其中,dRVVT的敏感性最强,APTT次之,R和CI敏感性较差。结论 APTT和dRVVT在监测达比加群出血事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助于临床寻找合适的停药时机,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