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sampling on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shape measurement
1
作者 QIAO Nao-sheng Shang Xue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2-1520,共9页
In order to accurately measure an object’s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shape,the influence of sampling on it was studied.First,on the basis of deriving spectra expressions through the Fourier transform,the generation o... In order to accurately measure an object’s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shape,the influence of sampling on it was studied.First,on the basis of deriving spectra expressions through the Fourier transform,the generation of CCD pixels was analyzed,and its expression was given.Then,based on the discrete expression of deformation fringes obtained after sampling,its Fourier spectrum expression was derived,resulting in an infinitely repeated"spectra island"in the frequency domain.Finally,on the basis of using a low-pass filter to remove high-order harmonic components and retaining only one fundamental frequency component,the inverse Fourier transform was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signal strength.A method of reducing the sampling interval,i.e.,reducing the number of sampling points per fringe,was proposed to increase the ratio between the sampling frequency and the fundamental frequency of the grating.This was done to reconstruct the object’s surface shape more accuratel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4.The basic principle was verified through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In the simulation,the sampling intervals were 8 pixels,4 pixels,2 pixels,and 1 pixel,the maximum absolute error values obtained in the last three situations were 88.80%,38.38%,and 31.50%in the first situation,respectively,and the corresponding average absolute error values are 71.84%,43.27%,and 32.26%.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maller the sampling interval,the better the recovery effect.Taking the same four sampling intervals in the experiment as in the simulation can also lead to the same conclusions.The simulated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reducing the sampling interval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object surface shape measurement and achieve better reconstruction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shape measurement sampling interval spectra overlapping measurement accura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ED离轴数字全息的液滴蒸发过程三维形貌测量方法
2
作者 王艳 冯致 +8 位作者 张正阳 吴昊 张文宇 杨露露 张文硕 禹芹芹 刘维 王进卿 孔明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67-1875,共9页
针对当前液滴蒸发过程三维形貌测量方法存在的还原精度不足、易受噪声干扰等问题,本文采用Linnik干涉法搭建了一套LED离轴数字全息系统,在光学系统中采用LED光源结合参考光衰减技术以提高光学系统降低相干噪声的性能,算法上采用双曝光... 针对当前液滴蒸发过程三维形貌测量方法存在的还原精度不足、易受噪声干扰等问题,本文采用Linnik干涉法搭建了一套LED离轴数字全息系统,在光学系统中采用LED光源结合参考光衰减技术以提高光学系统降低相干噪声的性能,算法上采用双曝光法结合加权最小二乘相位解包裹算法矫正相位畸变并减弱相干噪声,提高成像质量。利用该系统研究竖直玻璃表面微尺度无水乙醇液滴的蒸发过程,实现了液滴蒸发过程中的三维形貌还原和动态接触角测量。结果表明,液滴接触角在不同方向上表现出不对称性,尤其在与重力方向成45°角的方向上差异显著;在蒸发过程中重力、表面性质不均匀等均会影响液滴蒸发行为,液滴在不同方向上的蒸发速率具有差异性。本文的研究工作为微尺度液滴三维形貌的动态测量提供了新方法,有望为流体界面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 蒸发 数字全息 形貌测量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脑灰质改变:基于脑区的形态学测量
3
作者 汪旭洋 张雨菲 +4 位作者 杨东 许珊 林琳 沈晶 伍建林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7-443,共7页
目的:利用基于脑区的形态学测量(RBM)方法,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脑在体素和皮层维度上灰质体积和皮层形态指数的异常变化规律。方法:本研究于2020年8月-2021年8月招募37例T2DM患者和23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HC)。所有受... 目的:利用基于脑区的形态学测量(RBM)方法,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脑在体素和皮层维度上灰质体积和皮层形态指数的异常变化规律。方法:本研究于2020年8月-2021年8月招募37例T2DM患者和23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HC)。所有受试者行颅脑3D-T 1WI扫描,并由临床医师进行MoCA认知量表、画钟测试(CDT)、连线测验A(TMT-A)和词语流畅度测试(VFT)评分。使用立体空间的AAL3灰质脑图谱和皮层空间的Aparc-a2009c脑图谱,分别测量每例受试者大脑各区域的灰质体积和四种皮层形态指数(沟深、分形维数、皮质褶皱指数及表面比)。使用CAT12软件,分别采用基于脑区、体素和皮层的形态学分析方法(RBM、VBM、SBM)分析脑灰质结构的组间差异。采用Spearman偏相关分析评估T2DM患者认知量表评分与差异脑区形态学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HC组比较,T2DM组右侧大脑半球梭状回和缘上回的灰质体积减小(P<0.05,Holm-Bonferroni corrected);且左侧大脑半球背侧扣带回的皮层沟变浅,右侧大脑半球第一中间沟区域表面比减小(P<0.05,Holm-Bonferroni corrected)。而VBM分析显示T2DM组脑灰质体积存在具有减小趋势的空间差异团簇(P<0.05,uncorrected)。T2DM组右侧梭状回的灰质体积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0.363,P=0.032,uncorrected)。结论:基于RBM方法在立体和皮层空间均发现T2DM患者存在大脑灰质萎缩和皮层形态异常改变,提示RBM在探究T2DM脑灰质结构的改变方面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基于脑区的形态学测量 灰质萎缩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网络理论视角下城市空间活力测度与规划导控研究
4
作者 束方勇 赵万民 王鹤梅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8,共8页
针对现代城市空间活力缺失问题,相关研究已经初步证实复杂网络与空间活力的关联性,但是这一关系的具体空间表征机制尚不明确。通过复杂网络结构属性与活力形态的作用关系探讨,发现城市空间活力的3项构成规律:节点集聚与混合引致高密度... 针对现代城市空间活力缺失问题,相关研究已经初步证实复杂网络与空间活力的关联性,但是这一关系的具体空间表征机制尚不明确。通过复杂网络结构属性与活力形态的作用关系探讨,发现城市空间活力的3项构成规律:节点集聚与混合引致高密度多样化功能、路径连接与可达构成关联性街道体系、尺度分形与交互塑造宜人空间环境。应用“空间—活力”相关性测度模型,以重庆市中心城区12个空间单元为研究对象进行形态推演,分析活力值与复杂网络耦合关系,证实了空间活力生成机制的合理性。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城市活力空间设计导控路径,包括空间多元属性认识、路径非线性层级构成、空间场所互动关联设计3个方面,并展开行为活力机制、时间演变规律等角度的后续研究探讨,以期对当下我国城市多维信息叠加的活力营建有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活力 复杂网络理论 形态测度 规划导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髓静脉与脑萎缩及脑小血管病总负荷的关系研究
5
作者 韩燕 周龙年 +2 位作者 滕钰 苟一丹 巴志霞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0,共7页
目的:基于磁共振SWI和VBM方法探究大脑深髓静脉(DMVs)与脑萎缩及脑小血管病(CSVD)整体负荷的关系。方法:将2021年3月-2023年12月在本院确诊的94例脑小血管病住院患者纳入本研究。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评估DMVs的数目并进行0~3级评分... 目的:基于磁共振SWI和VBM方法探究大脑深髓静脉(DMVs)与脑萎缩及脑小血管病(CSVD)整体负荷的关系。方法:将2021年3月-2023年12月在本院确诊的94例脑小血管病住院患者纳入本研究。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评估DMVs的数目并进行0~3级评分,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VBM)通过计算灰质体积分数、白质体积分数及脑脊液体积分数来评估脑萎缩程度,基于常规头颅MR平扫序列(T_(1)WI、T_(2)WI、FLAIR及DWI)评估CSVD总负荷。使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评估DMVs数目及评分与脑萎缩及CSVD总负荷的关系。结果:DMVs数目及评分与CSVD总负荷(β=-0.590,P<0.001;β=0.657,P<0.001)及脑灰质体积分数(β=0.298,P=0.011;β=-0.236,P=0.039)、脑脊液体积分数(β=-0.383,P=0.004;β=0.276,P=0.034)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DMVs数目及评分与脑萎缩程度及CSVD总负荷密切相关,DMVs或可作为评估CSVD潜在的影像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髓静脉 脑萎缩 脑小血管病 磁敏感加权成像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辅助半自动测量的颅内动脉瘤形态学参数与动脉瘤破裂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雅栋 耿介文 +2 位作者 胡鹏 何川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9-296,共8页
目的评估计算机辅助半自动测量的动脉瘤三维形态学参数与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破裂多发动脉瘤患者。采用计算机辅助半自动测量方法测量入组患者动脉... 目的评估计算机辅助半自动测量的动脉瘤三维形态学参数与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破裂多发动脉瘤患者。采用计算机辅助半自动测量方法测量入组患者动脉瘤形态学参数(包括动脉瘤直径、最大径、宽度、瘤颈宽度、体积、入射角、载瘤动脉直径、表面积、波动指数、非球形指数),计算动脉瘤长宽比、宽颈比、纵横比和尺寸比,并记录动脉瘤位置信息。将多发动脉瘤中破裂责任动脉瘤纳入破裂组,其余动脉瘤纳入未破裂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分析评价破裂组和未破裂组形态学参数及动脉瘤位置信息的差异。结果56例破裂多发动脉瘤患者共126个动脉瘤纳入分析。在形态学方面,直径>5 mm[51.8%(29/56)比15.7%(11/70),P<0.01]、最大径>6 mm[57.1%(32/56)比25.7%(18/70),P<0.01]、入射角>107°[57.1%(32/56)比35.7%(25/70),P=0.016]、宽颈比>1.1[50.0%(28/56)比30.0%(21/70),P=0.022]、纵横比>1.1[46.4%(26/56)比25.7%(18/70),P=0.015]和尺寸比>1.9[57.1%(32/56)比10.0%(7/70),P<0.01]在破裂组与未破裂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动脉瘤位置方面,破裂组动脉瘤主要位于颈内动脉后交通段[39.3%(22/56)]和大脑中动脉[23.2%(13/56)],而非破裂组动脉瘤主要位于大脑中动脉[28.6%(20/70)]和颈内动脉非后交通段[27.1%(19/70)],两组动脉瘤位置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尺寸比>1.9为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62,95%CI:2.40~56.15;P=0.002)。在动脉瘤位置方面,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的破裂风险高于颈内动脉非后交通段动脉瘤(OR=19.25,95%CI:2.19~169.51;P=0.008)。结论对于多发性颅内动脉瘤,动脉瘤的三维形态学参数中尺寸比>1.9是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的破裂风险明显高于颈内动脉非后交通段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计算机辅助半自动测量 形态学参数 位置 破裂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情感疗愈的机器人萌形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洁 刘诗雨 +1 位作者 于卓远 郭士杰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0-39,共10页
目的服务机器人逐渐应用于情感陪伴和情感疗愈,探寻萌形态机器人的情感疗愈机制,研究影响用户情感体验的机器人萌形态特征要素。方法解析萌形态语义并选取萌形态机器人样本,开展人机交互实验,测量用户在压力、静息,以及人机交互过程中... 目的服务机器人逐渐应用于情感陪伴和情感疗愈,探寻萌形态机器人的情感疗愈机制,研究影响用户情感体验的机器人萌形态特征要素。方法解析萌形态语义并选取萌形态机器人样本,开展人机交互实验,测量用户在压力、静息,以及人机交互过程中的面部肌电信号(fEMG)、皮肤电信号(EDA)和心率变异性信号(HRV)。交互后邀请被试填写机器人萌体验主观量表。结论fEMG指标表明在压力刺激后与萌形态机器人交互能有效唤醒积极情绪,且机器人萌评分越高用户的积极情绪评分越高,EDA指标表明机器人萌评分越高被试情绪唤醒度也越高;同形态下机器人萌表情使被试HRV信号中的SDNN指标显著提高,同形态下柔软材质的触觉交互使被试HRV信号中的SDNN、VLF指标显著提高,相同动作交互下萌形态评分更高的机器人使被试EMG信号、EDA信号、HRV信号指标显著提高。最后,选取与萌体验具有相关性的生理指标,构建机器人萌体验与用户生理指标的关系模型,相较于BP神经网络,WOA优化BP神经网络建立的关系模型表现出更低的MSE值和更高的R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机器人 情感疗愈 萌形态 生理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视觉传感器的机械零件形貌检测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唐月夏 李光平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0-225,共6页
形貌检测一直机械零件加工的关键技术,当前机械零件形貌检测方法存在许多不足,形貌检测误差,耗时比较长,为了获得更加理想的机械零件形貌检测结果,设计了基于激光视觉传感器的机械零件形貌检测方法。首先研究机械零件形貌检测的研究现状... 形貌检测一直机械零件加工的关键技术,当前机械零件形貌检测方法存在许多不足,形貌检测误差,耗时比较长,为了获得更加理想的机械零件形貌检测结果,设计了基于激光视觉传感器的机械零件形貌检测方法。首先研究机械零件形貌检测的研究现状,找到引起机械零件形貌检测效果差的原因,然后引入激光视觉传感器对机械零件图进行采集,并对原始图像进行去噪、均衡化处理,提取机械零件形貌检测特征,最后根据特征进行机械零件形貌检测,并进行了机械零件形貌检测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本方法对零件1的检测误差为3μm,对零件2的检测误差为5μm;对零件1的检测时间为7 ms,对零件2的检测时间为6.5 ms;有效减少了机械零件形貌检测误差,提高了机械零件形貌检测精度,具有更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传感器采集图像 形貌测量 测试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通道并行的高反光物体三维形貌测量 被引量:1
9
作者 韩鹤翔 高楠 +5 位作者 张国锋 郭彤 白雅静 倪育博 孟召宗 张宗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1-193,共13页
传统条纹投影技术测量高反光物体时因过度曝光导致相机失真,而常用的多重曝光时间法采集图像数量过多、耗时过长,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三通道并行的条纹投影强度预测与图像融合的方法。该方法根据被测物体的光强直方图分布计算条纹最佳投... 传统条纹投影技术测量高反光物体时因过度曝光导致相机失真,而常用的多重曝光时间法采集图像数量过多、耗时过长,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三通道并行的条纹投影强度预测与图像融合的方法。该方法根据被测物体的光强直方图分布计算条纹最佳投影光强比例关系,投影对应的红绿蓝条纹。利用彩色相机在多光通道下对投影条纹的不同响应,分离对应条纹图像并选择其中不饱和并且调制度最大的像素生成各自通道的图像掩膜,根据三通道下的掩膜图像和条纹图像合成高动态范围条纹图。通过相位解算与系统标定,最终恢复出高反光金属平面与球面零件的三维形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测量误差减小至传统方法的61.2%,同样采集12张条纹图像,仅增加1张预投影图像,提高系统适应性的同时也提升了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三维形貌 条纹投影 高反光物体 三通道 高动态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入径结构”的城市街区形态测度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亚程 张烨 韩冬青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6,共9页
为了加强物质形态与行为活动的关联性分析,本文基于街道、场地和建筑三种形态要素之间的拓扑连接关系,提出量化表述城市街区形态特征的“入径结构”方法。建立了街区基本结构以及互锁、并合、套叠三种复杂结构类型的认知理念,基于图论... 为了加强物质形态与行为活动的关联性分析,本文基于街道、场地和建筑三种形态要素之间的拓扑连接关系,提出量化表述城市街区形态特征的“入径结构”方法。建立了街区基本结构以及互锁、并合、套叠三种复杂结构类型的认知理念,基于图论工具提出复杂性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方法。以南京为例,通过分析高楼门街区的内部构成逻辑,以及不同时期的三个城市中心区的街区类型特征,验证了该方法在两个尺度上的实用性与有效性。为认知城市街区形态结构的内在组织逻辑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测量方法,也为城市设计在微观层面的精细化和数字化发展建立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街区 测量方法 复杂性 形态结构 入径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人骶骨形态与耻骨联合相对位置三维数字化测量及临床意义
11
作者 方源 康志杰 +6 位作者 王海燕 沙丽荣 李筱贺 金凤 齐昕 王彦超 张云凤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58,共6页
目的三维数字化研究0~18岁人的骶骨形态与耻骨联合位置在不同年龄段及性别间的变化规律,为制定符合未成年人骶骨发育特征的摄影体位、优化骶骨X线图像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将收集到的0~18岁全腹部CT分为0~6岁、7~12岁、13~18岁3个年龄组... 目的三维数字化研究0~18岁人的骶骨形态与耻骨联合位置在不同年龄段及性别间的变化规律,为制定符合未成年人骶骨发育特征的摄影体位、优化骶骨X线图像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将收集到的0~18岁全腹部CT分为0~6岁、7~12岁、13~18岁3个年龄组,导入mimics21.0,利用三维数字化图像重组技术测量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骶1~2倾斜角(S_(1~2)T)、骶骨后凸角(sacral kyphosis,SK)、S_(2)椎体前缘与骶4尾1倾斜线夹角(α角)、S_(1)上终板与S_(2)椎体前缘夹角(β角)、S_(4)Co_(1)倾斜线与S_(1)上终板夹角(θ角)、耻骨联合上缘与骶骨下缘连线和躯体长轴垂线之间的夹角(角B),比较各参数在不同性别、年龄段间的差异。结果骶骨解剖学参数性别间比较,角B女性大于男性(P<0.001),其余无统计学差异;年龄组间比较,0~6岁组与13~18岁组SS、SK、α、β、θ,以及7~12岁组与13~18岁组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未成年人生长发育过程中骶骨形态无性别差异,女性骶骨下缘与耻骨联合上缘所成角度大于男性。随年龄增长未成年人骶骨上端倾斜程度逐渐增加,骶骨下端倾斜程度逐渐减小。为获得更加清晰的骶骨影像,需根据性别、年龄调整X线入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骶骨形态 耻骨联合 三维数字化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轻量型移动测量系统的地外熔岩管3D探测与地表验证
12
作者 赵昕 梁福逊 +2 位作者 李健平 陈一平 杨必胜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5-393,共9页
熔岩管广泛存在于地球及地外天体,可为人类未来登陆地外天体提供天然庇护,地外熔岩管探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熔岩管探测存在许多挑战,已有的地球熔岩管探测方案设备不便携、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低,难以用于地外熔岩管探测。针对上述问... 熔岩管广泛存在于地球及地外天体,可为人类未来登陆地外天体提供天然庇护,地外熔岩管探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熔岩管探测存在许多挑战,已有的地球熔岩管探测方案设备不便携、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低,难以用于地外熔岩管探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轻量型移动测量系统的熔岩管3D探测方法,利用穿戴式设备实现高效精细的地图构建和三维形态表达,并通过地球熔岩管探测进行验证。首先利用激光扫描高效获取熔岩管内点云,并基于迭代卡尔曼滤波算法生成熔岩管3D点云实时地图。然后结合地面滤波、管道壁提取、法向量估计等点云智能处理方法,实现熔岩管的三维智能化重建,并作形态学分析。选取海南省海口市的仙人洞及七十二洞作为地外熔岩管的模拟场景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实现了熔岩管3D实时自主测图,生成的点云地图及3D模型相比于已有研究结果更精准、地貌形态细节信息更多,可更好地满足熔岩管的形态分析需求,有望为地外熔岩管探测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岩管 轻量型移动测量系统 激光点云 三维建模 形态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特征与点云配准引导下的神经元相似性度量方法
13
作者 甄昊天 常令琛 +3 位作者 祝继华 朱恩涛 樊夏玥 李钟毓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80-1490,共11页
针对现有神经元形态学匹配与相似性度量方法难以有效处理大规模且结构复杂神经元数据的问题,提出一种由局部特征与点云配准引导下的神经元相似性度量方法.首先,利用全局特征进行大规模检索完成神经元相似数据的初筛;其次,基于深度卷积... 针对现有神经元形态学匹配与相似性度量方法难以有效处理大规模且结构复杂神经元数据的问题,提出一种由局部特征与点云配准引导下的神经元相似性度量方法.首先,利用全局特征进行大规模检索完成神经元相似数据的初筛;其次,基于深度卷积自编码器,对筛选后的神经元数据进行无监督的局部特征提取,实现两两神经元之间的粗配准,并借助迭代最近点算法,将具有空间树型结构的神经元匹配问题转换为点云的三维配准问题;最后,通过与全局特征下的检索结果进行融合,实现神经元形态数据的相似性度量.在NeuroMorpho公开数据集上抽取了19286个神经元,并与其他6种相似性度量方法进行对比实验,文中方法的Top-1和Top-50精度分别为0.981和0.721,均优于现有对比方法,验证了其在大规模数据集上的有效性与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形态学 深度神经网络 相似性度量 点云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皮松溃疡病菌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
14
作者 孙艳 焦嘉卉 +5 位作者 李果宏 郭童童 丁俊园 郭梦松 唐光辉 李培琴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5,66,共9页
近年来,白皮松溃疡病在陕西省大量发生,严重影响了白皮松的经济和生态价值。为明确白皮松溃疡病的病原,通过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法则致病性验证,分离获得白皮松溃疡病菌。通过组织切片观察、形态学特征及ITS-RPB2-β-tubulin序列的串联分... 近年来,白皮松溃疡病在陕西省大量发生,严重影响了白皮松的经济和生态价值。为明确白皮松溃疡病的病原,通过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法则致病性验证,分离获得白皮松溃疡病菌。通过组织切片观察、形态学特征及ITS-RPB2-β-tubulin序列的串联分析,将白皮松溃疡病菌鉴定为子囊菌门真菌Nothophoma quercina。该病原真菌在胡萝卜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最快,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牛肉浸膏,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适pH为5~8。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白皮松溃疡病菌对9种供试杀菌剂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除甲霜灵外,该病菌对化学杀菌剂的敏感性显著强于生物源杀菌剂,在化学杀菌剂中,白皮松溃疡病菌对苯醚甲环唑最敏感,EC 50仅为0.108 mg·L^(-1),其次分别为已唑醇、嘧菌酯和多菌灵,其相应的EC 50分别为0.212、0.625 mg·L^(-1)和0.628 mg·L^(-1);生物源杀菌剂中,该病菌对小檗碱和蛇床子素较敏感,其相应的EC 50分别为11.914 mg·L^(-1)和17.375 mg·L^(-1)。研究结果能为白皮松溃疡病的有效防控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皮松溃疡病 形态鉴定 分子鉴定 Nothophoma 敏感性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稻区淹水胁迫下水稻反应机理及减灾措施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超 赫兵 +8 位作者 王晓航 郎红 吴小阳 姚亮 罗立强 杨德亮 王帅 陈殿元 严光彬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2,66,共5页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极端天气现象不断加剧,东北地区亦频繁发生洪涝灾害,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文章探讨了淹水胁迫对水稻形态结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机理,提出了洪涝灾害后的水稻减灾措施,包括及时排水清淤、分类治理受...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极端天气现象不断加剧,东北地区亦频繁发生洪涝灾害,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文章探讨了淹水胁迫对水稻形态结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机理,提出了洪涝灾害后的水稻减灾措施,包括及时排水清淤、分类治理受损植株、加强病虫害监测、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淹水胁迫 形态结构 产量 品质 减灾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域水陆分界线实时视觉识别方法研究
16
作者 赵帮强 武利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37,共5页
为实现全自动化无人测流的目标,现通过高分影像摄像机实时获取现场数据,针对河域边界实时视觉识别进行了方法研究和实验分析。研究过程中,首先对研究对象进行预处理以得到初步降噪的灰度图,然后采用阈值分割法进行二值化处理以得到水陆... 为实现全自动化无人测流的目标,现通过高分影像摄像机实时获取现场数据,针对河域边界实时视觉识别进行了方法研究和实验分析。研究过程中,首先对研究对象进行预处理以得到初步降噪的灰度图,然后采用阈值分割法进行二值化处理以得到水陆二值图,在二值图的基础上进行种子填充来避免非水体中连通域噪声的影响及数学形态学运算使水陆分界线的边缘特征连续且清晰,最后采用canny算子进行边缘检测提取并细化处理,最终实现了对河域水陆分界线的实时视觉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定位在碎石淤泥河沙等物复杂干扰下的水陆分界线,避免了目前测流工作中的人工目视识别定位水边线的弊端,为实现全自动化测流奠定坚实基础,可极大减少在河域测流工作中人力及财力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化测流 水陆分界线 灰度化 二值化 数学形态学 边缘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学图像处理的麦穗形态特征无损测量 被引量:32
17
作者 毕昆 姜盼 +2 位作者 李磊 石本义 王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2-216,共5页
小麦穗部形态参数是直接反应小麦生长状况的重要参数,是育种和考种专家关心的重要参数。为了实现小麦穗部形态特征的无损测量和基于这些特征的快速品种分类,该文提出了基于形态学的穗部性状:芒个数、平均芒长、穗长和穗型的自动提取方... 小麦穗部形态参数是直接反应小麦生长状况的重要参数,是育种和考种专家关心的重要参数。为了实现小麦穗部形态特征的无损测量和基于这些特征的快速品种分类,该文提出了基于形态学的穗部性状:芒个数、平均芒长、穗长和穗型的自动提取方法。首先通过小麦图像的形态学运算将麦芒去除得到只有小麦主部的图像,通过寻找主轴方向角和旋转计算外接矩形长度的方法计算穗长,通过对麦芒图像的细化和角点检测方法计算芒长和芒个数,通过宽度系数比例判断穗型,然后利用提取的其中8个特征参数,设计了一个3层的BP神经网络,对4个小麦品种240张图片进行分类识别,识别准确率达到88%。该方法可为小麦快速品种分类提供参考。若能将小麦的其他外部参数同时作为品种识别的输入数据,将会大大提高品种识别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 无损测量 麦穗 图像处理 BP分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粤东族与岱衢族养殖大黄鱼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黄良敏 谢仰杰 苏永全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36-840,共5页
运用形态学和RAPD等方法对舟山岱衢族和连江闽-粤东族大黄鱼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两养殖群体之间的差异并未达到亚种水平,但在全长/体长、体长/体高、口裂长/头长、眼径/头长和肥满度5个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 运用形态学和RAPD等方法对舟山岱衢族和连江闽-粤东族大黄鱼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两养殖群体之间的差异并未达到亚种水平,但在全长/体长、体长/体高、口裂长/头长、眼径/头长和肥满度5个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全长/体长、口裂长/头长、眼径/头长和肥满度4个指标上的差异达到极其显著水平,两养殖群体属于不同地理种群;所检测的闽-粤东族养殖群体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923~0.987,平均0.962,遗传差异度为0.0381;岱衢族养殖群体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74~0.982,平均0.949,遗传差异度0.061.两养殖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51,遗传多样性水平都较低,而其亲缘关系比较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形态学 RAPD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下腰椎CT图像自动化测量及其临床价值 被引量:9
19
作者 边卫国 党晓谦 +3 位作者 汤少杰 宁文德 彭磊 徐华梓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749-752,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自动化测量下腰椎CT图像及其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Matlab自动测量程序对下腰椎CT图像进行自动分割和测量,完成对100例正常者和193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L4/5及L5/S1的椎管矢状径(APDC)、椎管面积(CAC)、硬... 目的:探讨计算机自动化测量下腰椎CT图像及其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Matlab自动测量程序对下腰椎CT图像进行自动分割和测量,完成对100例正常者和193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L4/5及L5/S1的椎管矢状径(APDC)、椎管面积(CAC)、硬膜囊面积(CAD)和硬膜外间隙(LAC)的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正常组各项指标的95%下限值判断193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狭窄节段,验证其诊断符合率。结果:腰椎管狭窄组L4/5及L5/S1两节段的APDC、CAC、CAD和LAC均显著小于正常组(P<0.01或0.001)。正常组L4/5的APDC、CAC、CAD和LAC的95%下限值分别为12.63mm、215.31mm^2、139.16mm^2和28.50mm^2,L5/S1分别为13.05mm、240.74mm^2、133.94mm^2和29.67mm^2。APDC、CAC、CAD和LAC对L4/5椎管狭窄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3%、85%、82%和98%,对L5/S1分别为67%、86%、73%和96%。结论:计算机辅助下腰椎CT自动化测量精确、快速,可信度高,有助于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测量 自动化 CT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苗期玉米株形测量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传宇 赵明 阎建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5-148,144,共5页
将田间正常生长的待测玉米植株带土移至测定台上,标定双目立体视觉系统,提取、分割叶片图像,以Douglas-Peucker多边形法逼近叶片边缘,去除两幅对应图像中没有匹配关系的多边形顶点,结合投影矩阵计算出叶片边缘点的三维坐标。分别投影叶... 将田间正常生长的待测玉米植株带土移至测定台上,标定双目立体视觉系统,提取、分割叶片图像,以Douglas-Peucker多边形法逼近叶片边缘,去除两幅对应图像中没有匹配关系的多边形顶点,结合投影矩阵计算出叶片边缘点的三维坐标。分别投影叶片边缘点到植株平面和植株水平平面,对投影的离散点分段二次拟合、Cardinal样条插值,得到代表叶片形状的曲线,计算出叶长、叶片着生高度、茎叶夹角、叶片方位角等株形指标。测量实验表明,本方法快速、准确、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满足苗期玉米株形测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株形特征 测量 双目立体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