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isk Assessment of Coal Mine Water Hazard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Geology and Underground Space 被引量:1
1
作者 Kai Zhang~1,Ming Huang~1,Bin Tang~2,Fan Cui~1 1.Laboratory of Coal Resources and Mine Safety,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Beijing 100083,China. 2.China Water Investment Co.Ltd,Beijing 100053,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79-279,共1页
Mine safety have top-five disasters,which including the water,gas,fire,dust and geological dynamic disaster.The coal mine water disaster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a... Mine safety have top-five disasters,which including the water,gas,fire,dust and geological dynamic disaster.The coal mine water disaster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al production.It is showed by statistics that 60%of mine accidents are affected by groundwater,which not only result in the production losses,casualties and a variety 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geologY and UNDERGROUND space emergency RESCU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雪峰弧形构造带金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
2
作者 肖丹 宋维国 +1 位作者 严志飞 李昌元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0-463,共14页
湖南雪峰弧形构造带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之江南古陆(江南造山带)西段,是湖南乃至华南地区最重要的金矿成矿区带之一。本文基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通过典型金矿床地质特征、成岩成矿年代学、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矿床共生组合等多方面... 湖南雪峰弧形构造带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之江南古陆(江南造山带)西段,是湖南乃至华南地区最重要的金矿成矿区带之一。本文基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通过典型金矿床地质特征、成岩成矿年代学、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矿床共生组合等多方面研究,对区域金矿成矿规律和成矿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并探讨区内金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研究认为,区内金矿床具有造山型金矿特征,主要赋矿于前寒武系中,受不同规模、序次脆性-韧性剪切带控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元古界,可能有深源物质加入,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热液,成矿过程中有岩浆或深源流体叠加,后期大气降水加入。区内金矿形成与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成矿作用经历了新元古代江南造山带构造演化-富金地层形成,加里东陆内造山-金成矿第一次高峰期,印支晚期陆内造山运动第二次金成矿期。该研究成果对丰富区内金矿成矿理论、开展区内下一步金矿勘查评价、助力湖南万亿矿业产业集群发展,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金矿资源保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成矿地质背景 成矿规律 矿床成因 成矿模式 雪峰弧形构造带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土城向斜构造煤发育模式及构造控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明 姜波 +2 位作者 刘杰刚 朱鹏 程国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65-1571,共7页
构造复杂区构造煤发育及其分布规律是煤层气勘探与甜点区评价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在野外构造系统观测和矿井构造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矿井井下煤体结构观测与构造煤发育特征分析,探讨了黔西土城向斜的构造特征及其对构造煤发育的控制... 构造复杂区构造煤发育及其分布规律是煤层气勘探与甜点区评价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在野外构造系统观测和矿井构造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矿井井下煤体结构观测与构造煤发育特征分析,探讨了黔西土城向斜的构造特征及其对构造煤发育的控制机理。研究表明:土城NW向弧形断褶带具有"弧形断褶组合,基底断裂控制,局部变形强烈,变形衰减迅速"的构造变形特征,而土城向斜为一NW向延伸的短轴开阔斜歪向斜,向斜内部构造分异显著,可以进一步划分为NE翼单斜弱变形区、SW翼陡立强变形区和NW部构造复杂区;依据构造煤发育及其分布对构造的响应特征,提出了土城向斜构造煤发育的10种地质模式,并进一步将其归纳为褶皱成因型和断裂成因型两大类型,其中褶皱成因型构造煤发育普遍、类型较为单一,是煤体结构垂向分异的主导因素;断裂成因型构造煤分布较为局限,但常发育强变形构造煤、且构造煤变形序列相对较为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 土城向斜 构造煤 发育模式 构造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典型含矿构造岩相带的地质-地球物理信息预测方法与找矿实践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宝林 苏艳平 +5 位作者 张国梁 梁光河 徐兴旺 蔡新平 徐光晶 李会中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5-94,共10页
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的隐伏矿床定位预测是矿产勘查领域的世界性难题,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是研究热点。构造是成矿的决定性因素,准确识别控矿构造是预测成功的首要条件,有利的成矿构造部位就是含矿的构造岩相带。依据构造岩相标志及其物... 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的隐伏矿床定位预测是矿产勘查领域的世界性难题,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是研究热点。构造是成矿的决定性因素,准确识别控矿构造是预测成功的首要条件,有利的成矿构造部位就是含矿的构造岩相带。依据构造岩相标志及其物性参数特点,提出了面向找矿预测目标的矿床地球物理类型划分方案。摆脱经济指标对矿体范围的限制,将更大规模的含矿构造岩相带作为预测目标,提高了物探方法的识别精度,预测成功率随之显著提高。选择胶东金矿集区内受断裂构造控制的焦家、蓬家夼、七宝山3个典型金多金属矿田,具体介绍了该预测方法的操作程序。首先,在详细的地质观察测量基础上,分析成矿规律,识别含矿构造岩相带,建立成矿地质模型。然后,测量含矿地质体的物性参数,研究其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而选择有效的地球物理方法和观测系统,完成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建立地质-地球物理勘查模型,优选找矿靶区靶位。最后,实施工程验证,取得良好的找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岩相带 隐伏矿床 定位预测 矿床类型 物性参数 地质-地球物理勘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构造演化特征与砂体结构模型 被引量:9
5
作者 许涛 张敏 +2 位作者 张曰静 宋传春 修金磊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9-141,共3页
对准噶尔盆地腹部具有代表性的车莫古隆起进行了构造演化期次划分,认为它主要经历了初始发育(J1b-J1s1)、水下隆升(J1s2-J2x)、剥蚀改造(J3)、稳定沉降(K-E)和掀斜改造(N-Q)等5个发育阶段。对侏罗系砂体发育和展布起决定性作用的初始发... 对准噶尔盆地腹部具有代表性的车莫古隆起进行了构造演化期次划分,认为它主要经历了初始发育(J1b-J1s1)、水下隆升(J1s2-J2x)、剥蚀改造(J3)、稳定沉降(K-E)和掀斜改造(N-Q)等5个发育阶段。对侏罗系砂体发育和展布起决定性作用的初始发育阶段、水下隆升阶段和剥蚀改造阶段进行重点分析,研究不同阶段古隆起对陆源碎屑沉积物分布的影响,建立研究区正常沉积、超覆和风化改造等3种地质作用所产生的砂体结构地质模型,正确认识该区不同层位的砂体展布形态,从而对寻找有利储集层、有利聚油圈闭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车莫古隆起 构造演化 砂体结构 地质模型 超覆 削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江苏段新生界三维地质构造建模 被引量:8
6
作者 王金艳 鲁人齐 +6 位作者 张浩 李菊红 李丽梅 许汉刚 顾勤平 疏鹏 侯莹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6-230,I0002,共16页
本文基于SKUA-GOCAD三维建模软件平台的构造-地层实体建模流程,通过整合研究区大量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和数据利用地质时间域坐标系转换和离散光滑插值(DSI)技术,并结合非定量化的地质基础利用地质网格功能建立了郯庐断裂带江苏段新生界... 本文基于SKUA-GOCAD三维建模软件平台的构造-地层实体建模流程,通过整合研究区大量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和数据利用地质时间域坐标系转换和离散光滑插值(DSI)技术,并结合非定量化的地质基础利用地质网格功能建立了郯庐断裂带江苏段新生界的三维地质构造模型,该模型包括地表、第四系底部、新近系底部和基岩顶部等四个层面的地层模型和断层模型。该模型定量化地给出了研究区第四系、新近系底界的三维结构和特征,并刻画了主要活动断裂的三维空间分布,通过该模型可以更直观地显示研究区新生代地层单元和断裂的变化规律,对深入分析活动断裂带的沉积与构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构造建模 地震反射剖面 地质剖面 钻孔 SKUA-GOCAD三维建模软件 郯庐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板块运动启动时间的争论 被引量:9
7
作者 陆松年 王惠初 +1 位作者 郝国杰 相振群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09-720,共12页
"板块运动何时启动?"是当前重大和争议较大的科学问题。文章从超大陆研究、板块运动的地质学标志和热动力学数据模拟等3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国际地学界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认识。在分析各种不同观点的基础上,作者阐述了对该问题... "板块运动何时启动?"是当前重大和争议较大的科学问题。文章从超大陆研究、板块运动的地质学标志和热动力学数据模拟等3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国际地学界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认识。在分析各种不同观点的基础上,作者阐述了对该问题的倾向性认识,赞同地球板块构造不是在一个特定时期出现的独立全球"事件",即不是一个等时的重大热-构造事件的认识。但从新太古代开始,地球上已出现具有板块水平运动特征的俯冲作用。由于地幔温度的差异,早期的板块运动缺少深俯冲形成的高压和超高压变质记录,而从新元古代开始,出现与现代板块一致的动力学机制。因此,赞同大致以新元古代作为"原板块样式"和"现代样式"板块运动的转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陆 板块构造地质标志 数据模拟原板块 现代样式板块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岩非构造裂缝与现代水下收缩裂缝相似性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赵振宇 周瑶琪 马晓鸣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6-11,共6页
泥岩非构造裂缝与现代水下收缩裂缝在形态结构、形成机理方面都十分相近.通过对现代泥质沉积物水下收缩裂缝的深入研究,初步探讨了成岩收缩作用、异常高压作用、层间滑动作用以及裂缝充填物沉积模式等对泥岩非构造裂缝的发育特征、发... 泥岩非构造裂缝与现代水下收缩裂缝在形态结构、形成机理方面都十分相近.通过对现代泥质沉积物水下收缩裂缝的深入研究,初步探讨了成岩收缩作用、异常高压作用、层间滑动作用以及裂缝充填物沉积模式等对泥岩非构造裂缝的发育特征、发育机理以及油气初次运移等方面可能产生的重要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可知:(1)地层倾角较大的泥岩层段,主要发育矩形收缩裂缝;倾角较缓的层段。则以网状收缩裂缝为主.(2)在异常高压带内,油气初次运移分先后2个阶段,首先是爆发式混相涌流,其次为隙壁渗流.(3)高压带内的砂质地层不但有利于高压形成,可以为油气初次运移提供储集空间,而且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4)在泥、砂厚度比为3~4时,砂层的润滑作用更有利于上下泥岩层收缩裂缝的发育.早期裂缝内充填物沉积模式对后期裂缝的发育规律、渗透性以及油气初次运移等具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非构造裂缝 现代水下收缩裂缝 相似性 地质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侏罗系应力场分布规律与构造特征关系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毓 李楠 +1 位作者 王洪辉 周文 《断块油气田》 CAS 2005年第5期5-6,89,共2页
现今构造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今地应力场的分布。文中通过具体建立地质模型,结合川西坳陷的地质和构造运动特征确定模型的边界加载方式,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出研究区现今地应力场的分布,通过对比分析并验证模拟结果,找到本区... 现今构造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今地应力场的分布。文中通过具体建立地质模型,结合川西坳陷的地质和构造运动特征确定模型的边界加载方式,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出研究区现今地应力场的分布,通过对比分析并验证模拟结果,找到本区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及其与构造特征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现今地应力场分布 地质模型 有限元 分布规律 对应关系 构造特征 地应力场 分布规律 川西坳陷 关系研究 ANSYS有限元软件 侏罗系 地质模型 模拟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构造研究进展对工程地质学的启示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昌彦 张李节 +1 位作者 王思敬 王贵荣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87-494,共8页
在长期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岩体和岩体结构是工程地质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它们的形成和演化主要受控于构造作用,而系统地解析岩体所经历的构造作用是认识岩体结构、抽象和概括岩体工程地质模型的突破口。因此,重视和应用现代构造地质学研究... 在长期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岩体和岩体结构是工程地质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它们的形成和演化主要受控于构造作用,而系统地解析岩体所经历的构造作用是认识岩体结构、抽象和概括岩体工程地质模型的突破口。因此,重视和应用现代构造地质学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必将会对岩体工程地质学研究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系统总结了与工程地质研究相关的现代构造地质学理论和思维观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些理论方法对工程地质工作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构造 现代构造地质学 构造作用控制 岩体结构 工程地质模型 地质工程 构造观 方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构造模型及其地质演化 被引量:9
11
作者 潘国强 赵连泽 夏木林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7年第1期43-50,共8页
在大别山碰撞造山带东段可以划分出北淮阳地块、岳西地块、四望地块3个构造单元。岳西地块中前寒武纪地质体普遍遭受过高压变质作用,构成一个高压—超高压变质地块的“核”,其上、下盘则是低压变质或未变质地块的“壳”,在空间上呈... 在大别山碰撞造山带东段可以划分出北淮阳地块、岳西地块、四望地块3个构造单元。岳西地块中前寒武纪地质体普遍遭受过高压变质作用,构成一个高压—超高压变质地块的“核”,其上、下盘则是低压变质或未变质地块的“壳”,在空间上呈现出一种“夹心饼”式构造格局。高压变质地块上部边界的正断层和下部边界的逆断层是其“挤出”抬升机制的直接标志。大别山造山带“夹心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造山带 构造模型 地质演化 大别山 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凤县八方山-二里河(铜)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二虎 张新胜 高卫宏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B07期13-17,共5页
在综合分析凤-太矿集区成矿构造特征的基础上,依据以往总结的凤.太矿田铅锌、金矿聚矿构造模式,通过对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总结了找矿标志,初步认为八方山-二里河(铜)铅锌矿床的成矿模式为:“前泥盆纪海底热... 在综合分析凤-太矿集区成矿构造特征的基础上,依据以往总结的凤.太矿田铅锌、金矿聚矿构造模式,通过对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总结了找矿标志,初步认为八方山-二里河(铜)铅锌矿床的成矿模式为:“前泥盆纪海底热水喷流沉积一印支-燕山期构造改造型”铅锌矿床。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于基底,后期的构造-岩浆改造使基底成矿元素活化,沿同生断裂迁移、改造,最后在泥盆系中形成的扩容性构造部位富集成矿。提出了下一步扩大找矿的方向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聚矿构造 硅质岩 热水喷流 构造-岩浆改造 成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变形区工程地质解析方法探讨——以丹巴水电站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程万强 杨坤光 段伟锋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8-73,共6页
三维地质结构是岩体力学计算和稳定性评价的基础,也是岩体力学分析最大误差来源。强变质变形的复杂构造区由于地层失序无法用常规地质方法建立地层-构造三维模型。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部的丹巴水电站工区经历角闪岩相变质和多期剪... 三维地质结构是岩体力学计算和稳定性评价的基础,也是岩体力学分析最大误差来源。强变质变形的复杂构造区由于地层失序无法用常规地质方法建立地层-构造三维模型。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部的丹巴水电站工区经历角闪岩相变质和多期剪切-挤压构造变形,地层序列混乱,构造格架复杂。二云母片岩等软岩层分布规律和厚度更是影响工程岩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结合工程地质勘查要求和丹巴地区地质特征,以构造历史分析为主线,综合利用构造解析方法对工程区岩体的原岩类型、变形机制和构造演化历史进行了恢复,认为丹巴工区主期片理化岩体形成于15~20km的剪切型构造置换和构造堆垛作用下,提出了丹巴工区以顺层剪切和多层次滑脱为主的变形模式。在丹巴工区单斜层中识别出多套基本岩性段,将软岩基本厚度限制在328m,在“大套有序、小套无序”岩层序列基础上建立了丹巴工区三维地质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复杂构造变形区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解析 地质建模 岩体结构 模糊序列 丹巴水电站工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岩石构造力复合重力的压力状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瑞珣 吕古贤 +1 位作者 任剑成 王宗永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22,共7页
针对大别一带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形成深度存在两种观点:其一是形成深度可用静流体公式h=p/(ρg)算出,并得出变质作用形成于90km或更深处;其二是超高压是重力、构造力和其他力合成的,并不只是重力的作用,从而该变质作用可以在地壳内形成。... 针对大别一带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形成深度存在两种观点:其一是形成深度可用静流体公式h=p/(ρg)算出,并得出变质作用形成于90km或更深处;其二是超高压是重力、构造力和其他力合成的,并不只是重力的作用,从而该变质作用可以在地壳内形成。地下的岩石处于固态,而静止流体公式不适用于固体。事实上,围压不仅来自重力,而且也来自构造力和其他力,所以合理的求深度算法应该是从总压力中减去构造力获得纯重力才可用来计算深度。还简要解释了诸如剪应力、差应力、构造力等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水压力模型 地质作用深度 超高压变质作用 重力 构造力 剪应力 差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红泥坡铜矿床三维地质建模及控矿构造演化的新认识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旺东 高福磊 +6 位作者 王功文 庞振山 沈和明 龚灵明 申红涛 张智强 刘晓宁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8-608,共11页
红泥坡铜矿是近年来在四川拉拉地区发现的一个大型铜矿床,其包含铜储量64.2万t,平均品位1.31%。矿体赋存于元古宙老的褶皱基底河口群,与辉长岩侵入体具有时间上的联系,围岩发生了普遍的钠质蚀变。通过红泥坡铜矿区224个钻孔和23条勘探... 红泥坡铜矿是近年来在四川拉拉地区发现的一个大型铜矿床,其包含铜储量64.2万t,平均品位1.31%。矿体赋存于元古宙老的褶皱基底河口群,与辉长岩侵入体具有时间上的联系,围岩发生了普遍的钠质蚀变。通过红泥坡铜矿区224个钻孔和23条勘探剖面建立了矿体、地层与构造要素的三维模型,该三维地质模型能够表达矿床的精细地质结构以及解释区域成矿作用与构造演化:矿区早期的南北向主应力使河口群形成轴向近东西向的大型向斜,晚期的东西向主应力在改造早期褶皱基底的基础上,形成了叠加在其之上的轴向北北东向的复向斜。经过两期主要的构造运动,该地区形成了现在北北东向与北西西向构造相叠加的格架。本项研究为拉拉地区的矿床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并能对该地区矿产勘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泥坡铜矿床 三维地质模型 构造演化 构造格架 矿产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火山岩型铀矿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钟福军 潘家永 +5 位作者 夏菲 张勇 刘国奇 刘颖 邢兴庆 孙冉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135-143,共9页
在应用"矿床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理论基础上,结合相山铀矿田危机矿山科研成果与前人成果资料,构建了以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系统与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要素的火山岩型铀矿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并阐述了其应用流程,对我... 在应用"矿床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理论基础上,结合相山铀矿田危机矿山科研成果与前人成果资料,构建了以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系统与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要素的火山岩型铀矿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并阐述了其应用流程,对我国火山岩型铀矿勘查具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型铀矿 找矿模型 成矿地质体 成矿构造系统 成矿结构面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遥感地质信息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以巴布亚新几内亚斑岩型铜金矿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昆 王功文 +3 位作者 陈永清 郝应龙 马敏 朱彦彦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02-807,共6页
近年来,西南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寻找铜金矿的热点地区之一,在这里连续发现了几个世界级的大型金矿和大型铜金矿。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研究区提取线、环构造,岩性、地层等遥感地质信息,建立研... 近年来,西南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寻找铜金矿的热点地区之一,在这里连续发现了几个世界级的大型金矿和大型铜金矿。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研究区提取线、环构造,岩性、地层等遥感地质信息,建立研究区成矿预测单元。基于ETM+光谱信息与蚀变矿物组合,利用比值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预测单元进行蚀变遥感异常信息提取,结合巴布亚新几内亚火山岛弧、弧—陆碰撞带等其他特殊的地质构造环境,分析并建立了综合信息找矿标志及成矿找矿模型。据此,在研究区内分别圈定了3个等级的找矿预测远景区,包括4个1级、4个2级及2个3级预测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蚀变 地质信息提取 构造环境 成矿模型 成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BM方法的油气藏高精度地层格架建模——以川西坳陷新场构造带须二段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商晓飞 王鸣川 +1 位作者 李蒙 赵磊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2年第2期302-312,共11页
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受多期构造运动叠加,地层起伏较大,总体呈“马鞍”形特征,同时发育多组逆断层,断穿层位各异,断层交切关系多样。常规的建模方法不能精确表征该区复杂的构造-地层特征,模型难以满足实际生产需要。因此,采用VBM... 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受多期构造运动叠加,地层起伏较大,总体呈“马鞍”形特征,同时发育多组逆断层,断穿层位各异,断层交切关系多样。常规的建模方法不能精确表征该区复杂的构造-地层特征,模型难以满足实际生产需要。因此,采用VBM建模方法对新场须二气藏进行了构造地层模型建立。依据地震解释数据和钻井分层信息,获取须二段层面和断层控制数据。建立断层框架模型,精细调整断面形态和断层交切关系。以层面数据为输入数据,计算每一砂组的地层厚度,恢复并构建原状地层模型。利用断层与层面的相关参数控制,精准调控断层与层面之间的关系,实现现今构造-地层格架模型的建立。结果表明:VBM方法通过体积守恒原理和非结构化网格表征技术,对复杂构造模型能够做到精准刻画,较好处理复杂的地层接触和断层展布问题。新建立的地层格架模型相比传统角点网格建立的模型具有更高的网格质量,且保持了复杂断层处的断层组合关系以及层序地层特征,为后续的储层地质建模提供了更可靠的模型框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格架 地质建模 构造-地层模型 VBM建模 新场构造带 川西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北猪拱塘地区铅锌矿找矿新技术应用与成矿新认识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小峰 周琦 +11 位作者 吴冲龙 何良伦 徐凯 刘雨 刘健 谢兴友 何帅 吴应值 瞿岚 蔡国荣 刘明民 张德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07-208,共2页
黔西北猪拱塘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鄂湘渝黔陆褶断冲断带之威宁裂谷北东缘,处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两大构造单元结合部位。该区位于垭都—蟒硐断裂带北西段,该断裂带西与小江断裂,南与师宗—弥勒断... 黔西北猪拱塘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鄂湘渝黔陆褶断冲断带之威宁裂谷北东缘,处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两大构造单元结合部位。该区位于垭都—蟒硐断裂带北西段,该断裂带西与小江断裂,南与师宗—弥勒断裂构成了川、滇、黔铅锌成矿域的主体部分(韩润生等,2014),属于扬子西缘成矿带(肖克炎等,2016)。区域内主要发育古生代地层和北西向、北东向构造(何良伦等,20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三维建模 大数据挖掘 堑垒构造 猪拱塘地区铅锌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植—石门复向斜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旭亮 何登发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9-288,共20页
桑植-石门构造带是湘鄂西构造带最东边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紧密接壤雪峰陆内变形系统的北西侧,属于二者之间的盆地过渡带,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多旋回叠合的复合沉积区。该地区自前寒武纪以来长期受板块构造运动和陆内造山运动的影响... 桑植-石门构造带是湘鄂西构造带最东边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紧密接壤雪峰陆内变形系统的北西侧,属于二者之间的盆地过渡带,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多旋回叠合的复合沉积区。该地区自前寒武纪以来长期受板块构造运动和陆内造山运动的影响,构造轴迹由NNE-SSW向逐渐过渡到近E-W向,构造变形极其复杂。对该构造带进行精细的构造解析有助于揭示雪峰山和川东-湘鄂西构造带之间的过渡关系以及探究中上扬子陆内构造的变形机制,对复杂地形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之前,受限于地震资料的品质和数量,前人对湘鄂西-雪峰山之间过渡带的构造变形特征,构造演化及其动力机制的认识还不完善,尚需进一步深化。本文以最新的二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浅表地质资料和测井资料,依据断层相关褶皱原理,精细刻画了桑植-石门构造带的构造特征,建立了构造带内南、北段相应的地质结构演化模型:桑植-石门构造带南、北段的变形过程大体相似,都是在反冲断层与低角度逆冲推覆断层共同作用下构成了原地埋藏体,之后受燕山期以来的多幕构造运动影响,逐步形成现今的褶皱形态。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导致其差异的主控因素:1)“钉线”与变形带之间的距离;2)后缘的雪峰推覆体的差异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植—石门构造带 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 地质结构演化模型 变形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