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n effects of tunnel construction on nearby pile foundation 被引量:6
1
作者 杨敏 孙庆 +1 位作者 李卫超 马亢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3期909-916,共8页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unnel construction on nearby pile foundation.The displacement controlled model (DCM)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tunneling-indu...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unnel construction on nearby pile foundation.The displacement controlled model (DCM)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tunneling-induced volume loss effects.The numerical model was verifi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a centrifuge test and a set of parametric studies was implemented based on this model.There is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trend of the results of the centrifuge test and the present model.The results of parametric studies show that the tunnelling-induced pile internal force and deformation depend mainly on the pile?tunnel distance,the pile length to tunnel depth ratio and the volume loss.Two different zones are separated by a 45° line projected from the tunnel springline.Within the zone of influence,the pile is subjected to tensile force and large settlement;whereas outside the zone of influence,dragload and small settlement are induced.It is also established that the impact of tunnelling on a pile group is substantially smaller as compared with a single pile in the same location with the rear pile in a group,demonstrating a positive pile group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TUNNELLING pile foundation three-dimensional simulation displacement controlled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dynamic large deformation and fracture damage for solid armature in electromagnetic railgun 被引量:11
2
作者 Qing-hua Lin Bao-ming L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2期348-353,共6页
The design of solid armature of railgun should take full account of its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because the armature is subjected to dynamic loading conditions and experiences a complicated electr... The design of solid armature of railgun should take full account of its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because the armature is subjected to dynamic loading conditions and experiences a complicated electrical,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cess in the interior ballistic cycle.In this paper present,we first introduced a multi-physical field model of railgun,followed by several examples to investigate the launching process.Especially,we used the explicit finite element method,in which material nonlinearity and geometric nonlinearity were accounted,to investigate the deform behaviors of solid armatur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ynamic mechanical process of armature is dependent on the armature geometry,material and exciting electric current.By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fracture mechanism of solid armature was deepe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magnetic RAILGUN Solid ARMATURE FRACTURE EXPLICIT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interior ballistic process of railgun based on the multi-field coupled model 被引量:20
3
作者 Qing-hua LIN Bao-ming L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01-105,共5页
Railgun launcher design relies on appropriate models. A multi-field coupled model of railgun launcher wa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3D transient multi-field was composed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thermal field and ... Railgun launcher design relies on appropriate models. A multi-field coupled model of railgun launcher wa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3D transient multi-field was composed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thermal field and structural field. The magnetic diffusion equations were solved by a finite-element boundary-element coupling method. The thermal diffusion equation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s were solved by a finite element method. A coupled calculation was achieved by the transfer data from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to the thermal and structural fields.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railgun shot, such as velocity skin effect, melt-wave erosion and magnetic sawing, which are generat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arge-current and high-speed sliding electrical contact, were demonstr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轨道炮 耦合模型 数值模拟 内弹道 热扩散方程 有限元法 多场耦合 三维瞬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异极径向混合磁悬浮轴承的建模及仿真
4
作者 刘欣 袁鹏禹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4-953,共10页
针对高速电机和飞轮储能系统等对空间利用率要求较高的场合,提出一种新型异极径向混合磁轴承(heteropolar radial hybrid magnetic bearing,HRHMB).首先,建立该磁轴承的等效磁路模型,通过解析磁场得出其电流刚度、位移刚度及电磁力,并... 针对高速电机和飞轮储能系统等对空间利用率要求较高的场合,提出一种新型异极径向混合磁轴承(heteropolar radial hybrid magnetic bearing,HRHMB).首先,建立该磁轴承的等效磁路模型,通过解析磁场得出其电流刚度、位移刚度及电磁力,并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其有效性;然后,在相同约束条件下与传统偏置磁轴承进行对比,分析磁轴承的刚度特性和空间利用率;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研究新型磁轴承径向两自由度间的电磁力耦合,并与传统磁轴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承载力等约束条件下,该新型磁轴承的体积仅为传统磁轴承的0.87倍,其电磁力在控制电流和转子位移影响下的相对误差值为6.5%,而传统磁轴承的电磁力相对误差为13.6%,表明新型磁轴承径向两自由度的电磁力耦合小于传统磁轴承,解耦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偏置 径向混合磁轴承 有限元仿真 等效磁路法 电磁力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脉冲在管/绳典型结构焊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陆豪赫 常江 +3 位作者 白晓斌 路志建 杨兰均 程诚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55,共5页
电缆线芯与电缆连接管属于典型的管/绳连接结构,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电缆接头需具有良好的接头电阻和机械强度。使用电磁焊接装置对电缆连接管与70 mm2电缆线芯进行连接,对电缆接头在焊接过程中出现的断股问题展开研究。利用Maxwell电磁场... 电缆线芯与电缆连接管属于典型的管/绳连接结构,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电缆接头需具有良好的接头电阻和机械强度。使用电磁焊接装置对电缆连接管与70 mm2电缆线芯进行连接,对电缆接头在焊接过程中出现的断股问题展开研究。利用Maxwell电磁场分析软件仿真优化了该电磁焊接装置的集磁器结构和工作区长度。结果表明,当集磁器结构为T形时,工作区中心磁感应强度可达32.10 T。当集磁器工作区长度为27、18 mm时,电缆接头接触良好,接头电阻可稳定在40μΩ以下。连接管与线芯之间形成波状焊接界面,实现了连接管与线芯的一体化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接头 电磁脉冲焊接 有限元仿真 接头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超声换能器检测分析与优化设计
6
作者 汪棋 严濛 +3 位作者 曾礼亮 周瑞琪 王海涛 李秋锋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17,共6页
为了探究电磁超声换能器激励、接收超声波过程以及超声波与缺陷的相互作用,分别对电磁超声横波换能器和导波换能器进行有限元仿真,同时对电磁超声换能器的关键几何参数进行优化,以提升换能效率。结果表明,电磁超声横波换能器换能效率与... 为了探究电磁超声换能器激励、接收超声波过程以及超声波与缺陷的相互作用,分别对电磁超声横波换能器和导波换能器进行有限元仿真,同时对电磁超声换能器的关键几何参数进行优化,以提升换能效率。结果表明,电磁超声横波换能器换能效率与永磁体高度和提离距离密切相关;对于薄试件厚度测量,应根据检测精度和灵敏度选择激励频率;通过回折线圈间距设置获得所需导波模态。由仿真结果可知,缺陷深度与接收信号幅值存在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 电磁超声换能器 有限元仿真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成形过程中能量动态转换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熊奇 金柯威 +3 位作者 阎诺 李哲 邱爽 李彦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4-1204,I0033,共12页
电磁成形(electromagnetic forming,EMF)技术因其较低的能量转换效率饱受诟病,目前针对其能量转换过程的研究也不充分。传统研究往往重点关注成形精度的改善,缺乏从能量的角度对成形效率进行优化。为此,针对管件电磁胀形过程,采用理论... 电磁成形(electromagnetic forming,EMF)技术因其较低的能量转换效率饱受诟病,目前针对其能量转换过程的研究也不充分。传统研究往往重点关注成形精度的改善,缺乏从能量的角度对成形效率进行优化。为此,针对管件电磁胀形过程,采用理论分析与仿真计算相结合的方式,揭示整个成形过程中各种能量相互转换的动态过程;得到电源参数、线圈参数以及耦合关系变化对能量转换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管件电磁胀形中,能量转换效率随着电源电容值、线圈匝数、层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成形过程的能量转换效率存在最优设置,优化后的效率约为优化前的1.5倍。而相较于电源参数以及线圈结构参数的改进,通过添加集磁器来改进成形系统间耦合关系的方式对能量利用效率的提升更为明显,可进一步将效率提升至1.7倍。研究成果可以加深对EMF能量动态转换机制的理解,并为EMF能量转换效率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成形 电磁能 能量转换效率 集磁器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氏质量流量计电磁激振器设计及仿真研究
8
作者 姜海澳 张洪军 +1 位作者 Ali Komeili Birjandi 周平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3-49,56,共8页
电磁激振器作为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CMF)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性能影响CMF测量精度。为了提高科氏质量流量计的测量精度,对电磁激振器进行了优化设计。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电磁激振器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Solidworks建立了电磁激振器... 电磁激振器作为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CMF)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性能影响CMF测量精度。为了提高科氏质量流量计的测量精度,对电磁激振器进行了优化设计。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电磁激振器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Solidworks建立了电磁激振器的三维模型,并结合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参数化分析了磁铁、磁轭、工作气隙和线圈匝数对激振器电磁力的影响。基于参数分析,优化设计了电磁激振器的结构尺寸,使优化后的激振器能够保持较低的能耗。最后,将实验与仿真结果对比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与实验趋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仿真与实验所得电磁激振器在不同电流下平均效率的相对偏差均在±2.47%内,证明了所设计的电磁激振器结构的合理性,满足所设计科氏质量流量计的要求。该研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及实验,对电磁激振器进行了优化设计和验证,节省了设计时间和试错成本,为设计适用于其他口径科氏质量流量计的电磁激振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氏质量流量计 电磁激振器 COMSOL 有限元仿真 驱动力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用随钻方位电磁波仪器正交天线响应特征
9
作者 陈刚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66,共7页
【目的和方法】为掌握煤层水平井中随钻电磁波仪器探测影响因素,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采用多频、多线圈距的正交耦合线圈进行边界探测研究,确定了仪器线圈最佳排布非对称方式,并获得了适合高阻煤层的频率、源距、线圈间距的优化工作参数... 【目的和方法】为掌握煤层水平井中随钻电磁波仪器探测影响因素,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采用多频、多线圈距的正交耦合线圈进行边界探测研究,确定了仪器线圈最佳排布非对称方式,并获得了适合高阻煤层的频率、源距、线圈间距的优化工作参数选择。【结果和结论】通过正交线圈与倾斜线圈对比研究,发现倾斜线圈时定向信号虽然理论上幅度比信号随着线圈距增大在增强,但实际的倾斜线圈感应电动势的幅值却随着线圈距增大而减小,增大了信号采集的难度。通过研究设计了一种适合煤矿使用的方位电磁波电阻率正交线圈系结构,满足高阻情况下同时具备电阻率和界面探测的功能,获得了适合高阻煤层的频率、源距、线圈间距的优化参数,为煤矿井下孔内顺煤层方位电磁波探测技术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电磁波仪器 煤层水平孔 有限元模拟 线圈系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计算与电磁工业软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斌 徐立 +4 位作者 王浩 尹俊辉 胡权 胡玉禄 杨中海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3-815,共13页
概要介绍了电磁计算与电磁工业软件的研究进展。1)介绍了电磁计算方法的研究进展,对解析方法、高频近似方法、全波计算方法、快速计算方法,以及近年发展起来的混合方法进行了阐述;2)概述了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有限元法(FEM)、... 概要介绍了电磁计算与电磁工业软件的研究进展。1)介绍了电磁计算方法的研究进展,对解析方法、高频近似方法、全波计算方法、快速计算方法,以及近年发展起来的混合方法进行了阐述;2)概述了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有限元法(FEM)、矩量法(MoM)等全波计算方法的3款国际主流商业电磁计算软件的特点和发展历程;3)介绍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摇光”高频电磁工业软件的算法体系、软件功能以及实际应用情况;4)对电磁计算与电磁工业软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计算 电磁工业软件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有限元法 矩量法 摇光高频电磁仿真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背景下电磁法水力压裂裂缝监测实验平台建设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凯 张黎明 +4 位作者 蒋佩吟 岳丽宏 周星宇 戴勤洋 蔺靖淇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160,共10页
水力压裂是油田提高勘探开发效率的核心技术之一,电磁监测是评估水力压裂效果的有效测量手段。该文升级改造了传统裂缝监测装置,搭建了基于电磁法的水力压裂裂缝在线监测实验教学平台,平台包含多种裂缝模型,且能合理设计各裂缝模型参数... 水力压裂是油田提高勘探开发效率的核心技术之一,电磁监测是评估水力压裂效果的有效测量手段。该文升级改造了传统裂缝监测装置,搭建了基于电磁法的水力压裂裂缝在线监测实验教学平台,平台包含多种裂缝模型,且能合理设计各裂缝模型参数,以油田现场压裂裂缝监测问题为导向,灵活优化组合裂缝模型,使用COMSOL数值模拟及可视化方法,在实验室探索压裂裂缝参数与电磁监测信号间的规律,为反演有效裂缝参数提供理论依据。该实验项目具有前沿性、学术研究性和应用性选题特点,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监测技术 水力压裂 裂缝形态 有限元模拟 教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阻型线圈发射器电路拓扑优化与性能提升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振春 胡言 张玉婷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110,共8页
为提高线圈发射器的发射速度及能量利用率,研究了磁阻型电磁线圈发射器不同放电电路结构对发射性能的影响。对晶闸管式(SCR)、半桥式、阻容(RCD)吸收式、Boost-Buck式四种不同结构放电电路进行分析,使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四种电路对发射... 为提高线圈发射器的发射速度及能量利用率,研究了磁阻型电磁线圈发射器不同放电电路结构对发射性能的影响。对晶闸管式(SCR)、半桥式、阻容(RCD)吸收式、Boost-Buck式四种不同结构放电电路进行分析,使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四种电路对发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相比SCR式电路,三种可关断电路中,Boost-Buck式电路下电枢出口速度提升最少,为78.77%;RCD式电路下系统能量利用率提升最少,为220.66%。可关断电路中电流的衰减速率会影响电枢的加速度,存在最优电流衰减速率曲线;单级可关断电路中出口速度与系统能量利用率搭配最均衡的为半桥式放电电路;Boost-Buck式放电电路更具灵活性,更适合应用于多级线圈发射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发射 放电电路 能量回收 有限元模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设备用感应电机电磁力动态特性计算与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赖啸 刘勇 罗文果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25-330,共6页
机械设备用感应电机的动态性能是不可忽略的设计要求。为抑制电机动态电磁振动和噪声水平,展开了对电机电磁力动态特性分析及相应削弱措施的研究。首先利用经典气隙谐波磁场理论,确定磁场中的谐波磁势和谐波磁导来源,由此再通过张量法... 机械设备用感应电机的动态性能是不可忽略的设计要求。为抑制电机动态电磁振动和噪声水平,展开了对电机电磁力动态特性分析及相应削弱措施的研究。首先利用经典气隙谐波磁场理论,确定磁场中的谐波磁势和谐波磁导来源,由此再通过张量法计算电机径向电磁力,并对比主要谐波分量的幅值、极对数和频率特征。然后采用有限元仿真和傅里叶分解法,确定电磁力时空行波的基本特征,推断主要力波的谐波磁场产生来源。结果表明谐波径向力绝对幅值的变化很难影响其占基波的相对比值。最后建立磁性槽楔理想模型对比仿真,谐波电磁力的削弱程度与槽楔磁导率正相关,样机振动测试试验间接验证了磁性槽楔的优越性,为电机动态特性研究及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特性 谐波磁场理论 电磁激振力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守恒的空间旋转目标消旋力矩计算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少华 石永康 +1 位作者 陈金山 廖潜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6-312,共7页
针对空间旋转目标电磁消旋技术,提出一种计算空间旋转目标消旋力矩的新方法。首先,介绍了电磁消旋的常用计算方法;然后,介绍了能量守恒法的基本思想,从系统能量守恒的角度出发,从整体考虑电磁消旋过程中各物理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 针对空间旋转目标电磁消旋技术,提出一种计算空间旋转目标消旋力矩的新方法。首先,介绍了电磁消旋的常用计算方法;然后,介绍了能量守恒法的基本思想,从系统能量守恒的角度出发,从整体考虑电磁消旋过程中各物理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守恒的消旋力矩计算方法,并通过球壳模型消旋力矩的计算过程对能量守恒法进行阐述。最后,进行了地面消旋实验,对比了实验结果和有限元法、电磁张量法和能量守恒法的计算结果。实验及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能量守恒的空间旋转目标消旋力矩计算方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消旋 消旋力矩 电磁张量 能量守恒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圈感应型电磁发射系统能量转换机理研究
15
作者 刘俊杰 时建明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95,共9页
为了获得线圈感应型电磁发射系统能量转换机理,依据动量守恒定律,将非线性负反馈闭环系统在特定条件下转换为开环系统,从推力产生的原理出发,使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驱动线圈磁场分布数据,并通过多项式拟合和高斯拟合将分布数据拟合为磁... 为了获得线圈感应型电磁发射系统能量转换机理,依据动量守恒定律,将非线性负反馈闭环系统在特定条件下转换为开环系统,从推力产生的原理出发,使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驱动线圈磁场分布数据,并通过多项式拟合和高斯拟合将分布数据拟合为磁场分布函数,再根据分布函数求解电枢轴向推力系数。磁场分布数据结果表明,最大轴向磁感应强度比最大径向磁感应强度大1.6倍,且最大轴向磁感应强度位置与最大径向磁感应强位置相差1/2个驱动线圈的长度,推力系数数据表明,绕组电枢系统电磁力系数比环柱电枢系统电磁力系数大20倍,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到了驱动线圈磁场分布特性和推力与系统效率的关系,通过对3种系统的有限元仿真验证结论的有效性,给出了最大推力位置与最佳触发位置的基本关系,形成了驱动线圈和电枢结构设计的基本指导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力 电磁发射系统 转换效率 永磁增强型 数值计算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工装备低频电磁仿真中若干关键问题研究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4
16
作者 任卓翔 闫帅 +5 位作者 陈志福 徐小宇 付小同 郭泽 周亚星 杨帆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5-923,共19页
低频电磁场仿真是电气装备智能化的基础核心技术。该文基于计算电磁学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发展历程,讨论了低频电磁场仿真中若干关键问题的发展现状,展望了当前数值仿真领域的发展趋势。首先,介绍了低频电磁场计算基本方程及数值离散方... 低频电磁场仿真是电气装备智能化的基础核心技术。该文基于计算电磁学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发展历程,讨论了低频电磁场仿真中若干关键问题的发展现状,展望了当前数值仿真领域的发展趋势。首先,介绍了低频电磁场计算基本方程及数值离散方法;其次,对低频电磁场计算中材料建模的均一化、各向异性、磁滞模型等方面开展了分析和探讨;随后,针对空间多尺度、趋肤效应、开放边界以及变形与运动对低频电磁场仿真中网格和离散格式的特殊性进行了阐释,分析了当前电磁-力-热多物理耦合中的关键问题,介绍了数字孪生模型构建中基于物理模型和数据驱动的建模方法及近期工作;最后,对数值仿真在优化设计、人工智能、新一代仿真软件等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当前,多尺度多物理耦合建模仿真方法仍是电磁场计算领域的研究重点。传统数值仿真与新兴计算技术、人工智能的结合愈加紧密。智能制造和数字孪生等前沿需求下,电磁场计算面临高效迭代仿真和实时仿真的挑战,由物理模型和数据共同驱动的替代建模是解决这两方面挑战的重要手段。工业CAE仿真软件架构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迫切需要我国自主CAE仿真软件核心技术及应用生态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电磁学 有限元 数字孪生 人工智能 工业仿真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 DC/DC变换器电磁辐射干扰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羊岳彬 李先允 王书征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1-437,共7页
碳化硅SiC(silicon carbide)开关器件具有更快的开关速度与更高的工作频率,被广泛应用于DC/DC变流器。但是SiC器件的高工作频率会产生强烈的电磁辐射干扰,为了优化DC/DC变流器内部结构,实现更高的功率密度,提出一种SiC DC/DC变换器电磁... 碳化硅SiC(silicon carbide)开关器件具有更快的开关速度与更高的工作频率,被广泛应用于DC/DC变流器。但是SiC器件的高工作频率会产生强烈的电磁辐射干扰,为了优化DC/DC变流器内部结构,实现更高的功率密度,提出一种SiC DC/DC变换器电磁辐射干扰的优化方法。文中首先分析了变流器的电磁辐射干扰源特性,根据DC/DC电路扑拓结构建立了空间电磁辐射模型,然后基于电磁辐射模型和模拟退火算法,对DC/DC变换器元件布局进行低电磁辐射优化,优化后的布局方案减少了60.2%的高频导线长度。最后,进行三维有限元仿真分析进行验证,所提出方法能优化SiC DC/DC变换电路布局,将敏感电路上产生的电场强度降低两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电磁辐射 模拟退火算法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贮机铁磁性金属异物智能检测报警系统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庆 李洋 +2 位作者 尤泳 王德成 惠云婷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1期111-122,共12页
[目的/意义]青贮机作业时,田间遗落的铁丝等铁磁性金属异物如果混入其喂入系统,将会对青贮机的关键零部件和牲畜脏器造成严重损伤。为了确保青贮机在田间作业时能准确、高效地检测出金属异物,本研究开发了一套性能优良的金属探测系统。... [目的/意义]青贮机作业时,田间遗落的铁丝等铁磁性金属异物如果混入其喂入系统,将会对青贮机的关键零部件和牲畜脏器造成严重损伤。为了确保青贮机在田间作业时能准确、高效地检测出金属异物,本研究开发了一套性能优良的金属探测系统。[方法]首先分析了青贮机金属检测原理,然后对平面螺旋线圈与圆柱线圈进行了仿真计算,选择平面螺旋线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Ⅱ,NSGA-Ⅱ)结合有限元仿真分析的方式,确定了线圈的线径、内径、外径、层数以及频率,并对弯曲线圈与未弯曲线圈以及阵列线圈进行了仿真计算。最后进行了系统集成,搭建了青贮机模拟试验台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和讨论]仿真分析结果显示,平面螺旋线圈磁通密度模变化范围明显大于圆柱线圈,且其电感灵敏度、电阻灵敏度和被测物涡流损耗要明显高于圆柱线圈;另一方面,平面线圈弯曲后电感灵敏度、电阻灵敏度大幅度提高,有利于增强探测线圈的响应度。通过模拟台架试验,验证了该金属探测系统在探测距离小于70mm,对直径0.6 mm、长度20 mm铁丝报警率达到100%,且经过计算,系统响应时间为0.105 0 s,小于安全运输时间,系统可以在金属物到达切碎系统前及时停止。[结论]本研究设计出了一套青贮机金属异物探测系统,提出了一套金属探测线圈的优化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金属探测软硬件系统,通过试验验证了金属探测系统的功能,为青贮机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机 金属探测系统 电磁感应 平面螺旋线圈 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感应热压辊表面温度均匀性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9
作者 薛翰 王野平 李晓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8,共7页
以线圈内置式的电磁感应热压辊为研究主体,基于电磁场理论和温度场理论,设计了一种有利于提高其温度均匀性的结构,通过在辊内壁安装鼠笼式套筒来分散热源并降低对涡流产生位置的影响,通过在辊体安插导热铜条实现辊体综合热导率的提高并... 以线圈内置式的电磁感应热压辊为研究主体,基于电磁场理论和温度场理论,设计了一种有利于提高其温度均匀性的结构,通过在辊内壁安装鼠笼式套筒来分散热源并降低对涡流产生位置的影响,通过在辊体安插导热铜条实现辊体综合热导率的提高并降低辊端与辊中心区的温度差,通过非均匝线圈改变热源位置以使得辊中心区温度均匀性的提高。最后使用Maxwell与Ansys Transient Thermal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鼠笼式套筒上几乎无涡流产生,并且辊面中心区的温差≤1.58℃、整体加热区域温差<25℃,与优化前相比,整体温差降低146.22℃,优化效果可观,对实际应用和相关技术研究具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感应加热 有限元仿真 温度优化设计 电磁场理论 磁热双向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形瞬变电磁三维正演模拟与地形效应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屈少波 朱姣 +2 位作者 姜志海 李毛飞 何治隆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151,共15页
目前,地面瞬变电磁法凭借其优势已被广泛用于煤矿水文地质勘查中,然而,在野外实际勘探中,复杂地形环境常导致发射源几何形状的改变与信号接收偏差,降低了勘探精度。为此,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际地形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系统研... 目前,地面瞬变电磁法凭借其优势已被广泛用于煤矿水文地质勘查中,然而,在野外实际勘探中,复杂地形环境常导致发射源几何形状的改变与信号接收偏差,降低了勘探精度。为此,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际地形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系统研究了复杂地形条件下电性源与磁性源瞬变电磁场的响应特征。首先,基于二阶后退欧拉离散的矢量有限元正演模拟技术,详细探讨了山峰和山谷地形位于接收点和发射源位置时,对两种源系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电性源系统会出现响应变号现象,源导线位置高于周围地形时响应增强,反之则被削弱;而磁性源无变号现象,但响应变化规律与电性源类似。其次,利用实测地形数据,采用四面体网格建立与实际地形高度吻合的三维正演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早期响应曲线能够清晰反映地形细节,曲线形态与地形特征一致;而晚期响应则逐渐趋于平缓,体现了深部背景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复杂地形条件下瞬变电磁法的勘探装置布设、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提供理论指导,对提高煤矿水文地质勘探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起伏地形 有限元正演 数值模拟 电性源 磁性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