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oud detection from visual band of satellite image based on variance of fractal dimension
1
作者 TIAN Pingfang GUANG Qiang LIU Xi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9年第3期485-491,共7页
Cover ratio of cloud is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which affects the quality of a satellite image, therefore cloud detection from satellite images is a necessary step in assessing the image quality. The study on cloud de... Cover ratio of cloud is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which affects the quality of a satellite image, therefore cloud detection from satellite images is a necessary step in assessing the image quality. The study on cloud detection from the visual band of a satellite image is developed. Firstly, we conside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loud and ground including high grey level, good continuity of grey level, area of cloud region, and the variance of local fractal dimension (VLFD) of the cloud region. A single cloud region detection method is proposed. Secondly, by introducing a reference satellite image and by comparing the variance in the dimensions corresponding to the reference and the tested images, a method that detects multiple cloud regions and determines whether or not the cloud exists in an image is described. By using several Ikonos imag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demonstr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 detection VISUAL image satellite image variance of local fractal dimension (VL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条码检测技术中分形理论应用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一漩 林强 +2 位作者 刘睿智 娄慧儒 胡敏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69,共7页
本研究基于一维条码检测技术截取150个典型反射率曲线段计算统计容量维数(D_(c))及缺陷度(Defects),选取边缘比率(ER)、边缘线段数量(LS)及波峰谷数量(FG)作为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反射率曲线段的复杂度。经统计,D_(c)区间范围为[1... 本研究基于一维条码检测技术截取150个典型反射率曲线段计算统计容量维数(D_(c))及缺陷度(Defects),选取边缘比率(ER)、边缘线段数量(LS)及波峰谷数量(FG)作为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反射率曲线段的复杂度。经统计,D_(c)区间范围为[1.00,1.42],平均值为1.18;Defects的区间范围为[0,0.0227],平均值为0.0055,D_(c)与复杂度的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0.51。实验结果表明,Defects对于条码符号印制质量情况的评判主要集中于“最大”缺陷处,对于细微缺陷的描述不到位,D_(c)对于条码符号印刷质量的缺陷能够补充描述细节缺陷的情况,可作为一维条码符号印制品的质量检测的有效技术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一维条码符号 图像复杂度 光学特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分形海面雷达后向散射截面 被引量:11
3
作者 谢涛 何宜军 +1 位作者 陈文俊 黎滨洪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3-426,共4页
本文中通过坐标变换 ,在局部坐标系中 ,建立起了散射场与入射场之间的关系表达式 ,推导出二维分形海面散射矩阵 ,利用此结果数值模拟二维分形海面的全极化后向雷达截面不同入射角的分布 ,并数值模拟了不同风向时 ,后向散射雷达截面的变... 本文中通过坐标变换 ,在局部坐标系中 ,建立起了散射场与入射场之间的关系表达式 ,推导出二维分形海面散射矩阵 ,利用此结果数值模拟二维分形海面的全极化后向雷达截面不同入射角的分布 ,并数值模拟了不同风向时 ,后向散射雷达截面的变化 .发现四种极化方式下的雷达后向散射截面随入射角和风向分布图形完全相同 ,仅在数值上相差常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海面模型 极化 散射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剩余油仿真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潘少伟 梁鸿军 +2 位作者 李良 罗海宁 王家华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1期16-20,共5页
为进一步挖潜地下石油资源,许多学者进行了微观剩余油仿真研究。结合给出的微观剩余油仿真定义的分析,阐述了其国内外研究现状,认为现阶段我国微观剩余油仿真研究存在以下不足:实验环境与地下真实环境相差较大、忽略岩石的润湿性、仿真... 为进一步挖潜地下石油资源,许多学者进行了微观剩余油仿真研究。结合给出的微观剩余油仿真定义的分析,阐述了其国内外研究现状,认为现阶段我国微观剩余油仿真研究存在以下不足:实验环境与地下真实环境相差较大、忽略岩石的润湿性、仿真基本上在二维空间开展及没有准确表征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之后对已有的微观剩余油仿真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我国未来的微观剩余油仿真研究提出了6点展望:提高物理实验质量、利用分形几何理论、CT技术、结合油田地质特征、构建三维微观孔隙结构及建立完整理论体系。微观剩余油仿真对揭示地下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综述各家之言,以期为将来微观剩余油仿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岩石孔隙结构 二维空间 分形 CT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IFS分形插值逆问题的局部迭代算法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思源 周源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519-1523,共5页
研究了三维IFS分形插值逆问题及其在三维曲面重建中的应用.采用具几何意义的简洁迭代格式,简化了压缩变换组中使用的分形参数和计算环节;提出了一种局部迭代算法,解决了利用拼帖定理确定分形参数时出现的无法分离求解问题,可以逐步收敛... 研究了三维IFS分形插值逆问题及其在三维曲面重建中的应用.采用具几何意义的简洁迭代格式,简化了压缩变换组中使用的分形参数和计算环节;提出了一种局部迭代算法,解决了利用拼帖定理确定分形参数时出现的无法分离求解问题,可以逐步收敛到最优解.针对三维地表重建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重建质量和计算时间上有很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插值 迭代函数系 三维重建 局部迭代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图象的广义分形小波变换压缩算法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会方 牛朝 俞卞章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21,共3页
基于广义二维分形小波变换,提出了一种新的复合分形小波变换图象编码算法,并将该算法推广到三维彩色空间,实现了彩色图象压缩。同时,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小波子树分割算法。该算法根据图象局部区域纹理的复杂程度对小波树进行分割,有效地... 基于广义二维分形小波变换,提出了一种新的复合分形小波变换图象编码算法,并将该算法推广到三维彩色空间,实现了彩色图象压缩。同时,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小波子树分割算法。该算法根据图象局部区域纹理的复杂程度对小波树进行分割,有效地避免了解压缩图象中的分块效应。对彩色图象的实验表明在压缩比相同的情况下。新算法可得到更好的图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压缩 彩色图象处理 广义分形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GPU加速的三维分形实时渲染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倩 潘中良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6-140,共5页
绘制高质量三维分形图所需的计算量往往很大,难以达到实时的要求。研究了一种绘制三维分形的通用方法,即基于光线跟踪的距离估计算法。该算法非常适合在GPU上实现,利用GPU强大的并行处理能力,使三维分形的绘制速度显著提高。大量实验结... 绘制高质量三维分形图所需的计算量往往很大,难以达到实时的要求。研究了一种绘制三维分形的通用方法,即基于光线跟踪的距离估计算法。该算法非常适合在GPU上实现,利用GPU强大的并行处理能力,使三维分形的绘制速度显著提高。大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屏幕分辨率为1280x720时绝大部分三维分形图都已达到了实时绘制的要求。GPU与CPU的性能对比表明,即使在CPU最快的情况下耗时也是GPU的158倍,由此可见应用GPU的巨大优势。还验证了距离估计算法的通用性,对于不同类型的分形,如逃逸时间算法的分形、迭代函数系统的分形以及分形地形都可以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分形 GPU 实时渲染 距离估计算法 OPENG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分形的尖板间隙放电现象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古亮 尹泽龙 +1 位作者 王帅 闫平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6-180,共5页
流注放电时,放电等离子体呈现细长、明亮而弯曲的较为复杂的放电通道,这类放电现象的局部结构和整体结构呈现出一定的自相似性。因此,采用分形维数来表征放电通道的复杂程度成为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为明确在不同电压等级下电弧通道... 流注放电时,放电等离子体呈现细长、明亮而弯曲的较为复杂的放电通道,这类放电现象的局部结构和整体结构呈现出一定的自相似性。因此,采用分形维数来表征放电通道的复杂程度成为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为明确在不同电压等级下电弧通道复杂程度的变化规律,采集了5组不同电压作用下的尖-板间隙放电通道平面图,从空间的角度还原出电弧通道的三维图像,并用盒维数法计算出不同电压等级下电弧通道的分形维数。研究结果表明,放电通道的复杂程度随着电压等级的升高呈现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板间隙 三维图像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技术的铁路选线虚拟环境三维动态建模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吕希奎 易思蓉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4-48,共5页
运用分形技术实现虚拟选线环境中的三维动态建模。所建模型能在铁路选线虚拟环境仿真系统中模拟地面、背景天空、树木等的三维图像。与传统的静态建模方法相比,这种建模方式不仅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多样性,而且对整个三维场景的运动速度... 运用分形技术实现虚拟选线环境中的三维动态建模。所建模型能在铁路选线虚拟环境仿真系统中模拟地面、背景天空、树木等的三维图像。与传统的静态建模方法相比,这种建模方式不仅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多样性,而且对整个三维场景的运动速度影响非常小。运用分形技术进行动态建模的方法能够取得很好的视觉效果,所建模型不但能够满足铁路三维动态建模的要求,还可以应用到其它三维场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选线 分形技术 虚拟环境 景观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砂颗粒形状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登辉 姚华彦 +1 位作者 王新志 吕颖慧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52-1459,共8页
珊瑚砂粒形状及粗糙度等微细观特性影响着砂土的宏观力学性质,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对珊瑚砂粒的长宽比、面积、圆度、分形维数进行了分析。使用3D测量显微镜对砂粒的表面粗糙度,界面扩展面积比、峰顶点的算数平均曲率进行了测量计算。试验... 珊瑚砂粒形状及粗糙度等微细观特性影响着砂土的宏观力学性质,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对珊瑚砂粒的长宽比、面积、圆度、分形维数进行了分析。使用3D测量显微镜对砂粒的表面粗糙度,界面扩展面积比、峰顶点的算数平均曲率进行了测量计算。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珊瑚砂颗粒的长宽比介于1.2~1.5之间,且长宽比呈现出负偏态分布。砂颗粒的圆度则主要集中于0.75~0.9区间,其表现为负偏态分布。砂颗粒的面积主要在0.015~0.035 cm2之间,颗粒面积为正偏态分布。砂粒的分形维数D基本介于1.04~1.10之间,表明砂颗粒具有很强的自相似性。粗糙度的分析结果表明,珊瑚砂颗粒表面平整度差,分布有较多的侵蚀坑,局部存在尖锐的凸起,砂粒表面粗糙度Sa为20.078μm。界面扩展比Sdr为0.167,砂颗粒表面分布有若干倾斜面。峰顶点的算数平均曲率Spc为216.641 mm-1,显示出砂颗粒之间的接触较为尖锐。上述研究结果可为珊瑚砂宏微观力学特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砂 颗粒形状 三维形貌 图像识别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二维图像评价“Y”形苹果幼树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雷桢桢 李丙智 +3 位作者 张社奇 张林森 王菲 章兰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5-190,198,共7页
【目的】定量化评价果树的树体结构,为果树的合理整形修剪提供指导。【方法】基于分形理论,采用计盒维数的方法,将果树二维图像分形维数作为评价树体结构的指标,研究了长富2号、玉华早富、富红早嘎、烟富6号和丽嘎啦等5个苹果品种"... 【目的】定量化评价果树的树体结构,为果树的合理整形修剪提供指导。【方法】基于分形理论,采用计盒维数的方法,将果树二维图像分形维数作为评价树体结构的指标,研究了长富2号、玉华早富、富红早嘎、烟富6号和丽嘎啦等5个苹果品种"Y"形幼树二维图像的分形特征。【结果】不同品种苹果幼树二维图像的分形维数有差异,同一品种果树正、侧视图像的分形维数存在差异,正视图的分形维数介于1.697~1.554,侧视图的分形维数介于1.699~1.563,同一品种侧视图的分形维数大于正视图,分形维数与果树枝条长度、数量呈正相关关系,5个苹果品种幼树二维图像的分形维数表现为长富2号>玉华早富>富红早嘎>烟富6号>丽嘎啦。【结论】分形维数能客观地反映果树干枝的空间分布及空间利用程度,可作为评价苹果幼树树体结构的定量化指标,用于指导苹果幼树的整形修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形苹果幼树 二维图像 分形维数 计盒维数 树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