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static transmission error on dynamic responses of spiral bevel gears 被引量:4
1
作者 唐进元 胡泽华 +1 位作者 吴丽娟 陈思雨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3期640-647,共8页
The effect of static transmission error on nonlinear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spiral bevel gear system combining with time-varying stiffness and backlash was investigated.Firstly,two different control equations of the ... The effect of static transmission error on nonlinear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spiral bevel gear system combining with time-varying stiffness and backlash was investigated.Firstly,two different control equations of the spiral bevel gear model were adopted,where the static transmission error was expressed in two patterns as predesigned parabolic function and sine function of transmission errors.The dynamic response,bifurcation map,time domain response,phase curve and Poincare map were obtained by applying the explicit Runge-Kutta integration routine with variable-step.A comparative study was carried out and some profound phenomena were detec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tooth rattling phenomena at low speed.With the increase of speed,the system enters into stable motion without any rattling in the region(0.72,1.64),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system with predesigned parabolic function of transmission error has preferable capability at high spe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ral bevel gear static transmission error dynamic response BIFUR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specimens with varying static preloading levels under low-frequency disturbance load 被引量:1
2
作者 WEN Xiao-ze FENG Guo-rui +5 位作者 GUO Jun YU Lu-yang QIAN Rui-peng ZHANG Jie ZHANG Peng-fei FENG Wen-m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2644-2657,共14页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esidual coal pillar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upward mining disturbances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safety of residual mining activities on working faces.This study conducted low-frequency di...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esidual coal pillar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upward mining disturbances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safety of residual mining activities on working faces.This study conducted low-frequency disturbance dynamic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on coal specimens using a self-developed dynamic-static load coupling electro-hydraulic servo system,and studied the strength evolutions,surface deformations,acoustic emission(AE)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and the failure modes of coal specimens with different static preloading levels were studied.The disturbance damage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al specimen static preload level.Specifically,the cumulative AE count rates of the initial accelerated damage stage for the coal specimens with static preloading level of 60%and 70%of 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UCS)were 2.66 and 3.19 times that of the 50%UCS specimens,respectively.Macroscopically,this behaviour manifested as a decrease in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and the mean strengths of the disturbance-damaged coal specimens with 60%and 70%of UCS static preloading decreased by 8.53%and 9.32%,respectively,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specimens under pure static loading.The crack sources,such as the primary fissures,strongly control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coal specimen.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the coal specimens and that of dense rocks is signific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frequency disturbance dynamic response coal specimens static preloading lev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ack detection using integrated signals from dynamic responses of girder bridges
3
作者 王佐才 任伟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6期1759-1766,共8页
An innovative approach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cracks from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girder bridges was proposed.One of the key steps of the approach was to transform the dynamical responses into the equivalent stati... An innovative approach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cracks from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girder bridges was proposed.One of the key steps of the approach was to transform the dynamical responses into the equivalent static quantities by integrating the excitation and response signals over time.A sliding-window least-squares curve fitting technique was then utilized to fit a cubic curve for a short segment of the girder.The moment coefficient of the cubic curve can be used to detect the locations of multiple cracks along a girder bridge.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method,prismatic girder bridges with multiple cracks of various depths were analyzed.Sensitivity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various effects of crack depth,moving window width,noise level,bridge discretization,and load condition.Numeric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accurately detect cracks in a simply-supported or continuous girder bridges,the five-point equally weighted algorithm is recommended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the spacing of two discernable cracks is equal to the window length,and the identified results are insensitive to noise due to integration of the initi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ck identification dynamic response equivalent static sliding-window least-squar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静摩擦系数下地下浅圆仓中心卸料的动力效应
4
作者 金立兵 张京津 +2 位作者 王旭 朱豆豆 刘月芳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7-194,共8页
地下浅圆仓可利用浅层地能实现粮食自然准低温储藏以保证粮食品质,是绿色储粮的适宜仓型。采用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粮食颗粒间静摩擦系数对地下浅圆仓中心卸料时粮食颗粒与仓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利用离散单元法构... 地下浅圆仓可利用浅层地能实现粮食自然准低温储藏以保证粮食品质,是绿色储粮的适宜仓型。采用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粮食颗粒间静摩擦系数对地下浅圆仓中心卸料时粮食颗粒与仓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利用离散单元法构建了地下浅圆仓的数学分析模型;通过对比数值分析与理论计算结果,验证了数值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对不同静摩擦系数时仓体与粮食颗粒的动态响应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了不同静摩擦系数下的仓壁动压力、卸料率、粮食颗粒之间接触应力与速度分布。结果表明:随着静摩擦系数的增加,仓壁侧压力与卸料率逐渐减小;颗粒间横向、竖向接触应力与速度均随着静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这些研究有助于了解地下浅圆仓卸料时的动力性能,并为其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浅圆仓 静摩擦系数 动态响应 离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模态推覆法的高层建筑地震动有限元模拟分析
5
作者 钱芳芳 孙文彬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2-850,共9页
由于地震动的随机性,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也变得复杂多样。不同楼层、不同方向的结构构件可能会受到不同的地震力作用,导致结构产生复杂的内力和变形。为更加准确地评估高层住宅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性能,以某实际工程为例,利... 由于地震动的随机性,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也变得复杂多样。不同楼层、不同方向的结构构件可能会受到不同的地震力作用,导致结构产生复杂的内力和变形。为更加准确地评估高层住宅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性能,以某实际工程为例,利用组合模态推覆法进行地震响应的有限元模拟分析。运用ABAQUS软件建立高层住宅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有限元模型,选取El-Centro、Northridge、Taft、Kobe地震波及人工地震波作为地震动输入,利用组合模态推覆法模拟和评价高层建筑结构的非线性行为;根据结构动力学平衡理论获取静态荷载作用下的结构位移和基底剪力,计算动态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延性系数、抵抗水平力。结果表明,通过静力弹塑性分析得到的高层住宅建筑层间最大位移为56.2 mm,多发生在结构中部和上部;基底剪力最大值为10540 kN。通过动力弹塑性分析得到该建筑的残余变形多发生在结构中部和上部。通过滞回性能分析可知,随着荷载和循环次数的增加,底部楼层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刚度退化;中部楼层结构变形逐渐增大,但抵抗变形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减弱;上部楼层结构刚度发生明显退化,影响了整体结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模态推覆法 静力弹塑性 动力弹塑性 钢筋混凝土框架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荷载下层状围岩隧道应力集中分布特征
6
作者 杨玉民 蒋楠 +3 位作者 姚颖康 周传波 蒙贤忠 赵茉溪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9-331,401,共14页
针对圣加旺水电站层状围岩引水隧道工程,设计物理模型相似试验,考虑不同的静荷载、动荷载及围岩倾角,采用LSDYNA分析层状岩体应力波的传播特性及分布特征.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不同因素对围岩峰值应力及二次平衡应力的敏感性,基于量纲分析... 针对圣加旺水电站层状围岩引水隧道工程,设计物理模型相似试验,考虑不同的静荷载、动荷载及围岩倾角,采用LSDYNA分析层状岩体应力波的传播特性及分布特征.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不同因素对围岩峰值应力及二次平衡应力的敏感性,基于量纲分析建立多因素影响下应力预测模型,确定围岩安全荷载控制范围.结果表明,高地应力条件下隧道围岩存在初始应力集中,动力扰动对应力集中数值的影响显著,应力波波阵面受层理的影响呈不连续分布.动、静载与围岩峰值应力、二次平衡应力呈正线性相关,围岩峰值应力及二次平衡应力随倾角增大呈“∧”型分布,不同因素对围岩峰值应力及二次平衡应力的敏感性顺序均为动载>静载>倾角.当围岩倾角为90°(0°)、75°(15°)、60°(30°)及45°时,静载极限值分别为0.731、0.555、0.479及0.456 MPa,动载极限值分别为0.624、0.523、0.477及0.46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荷载 层状岩体 应力集中 量纲分析 安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轴超精密加工机床静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邓翠 吴东旭 +3 位作者 王玉伟 索奇 朱生根 李云飞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7,共8页
针对高端光学元件高效高表面质量的超精密加工需求,设计研发了一台四轴(XZBC)超精密加工机床。为验证机床设计性能,通过Ansys Workbench建立机床整机及关键功能部件有限元模型,并依次进行静力学、模态及谐响应仿真分析。获得了基于工况... 针对高端光学元件高效高表面质量的超精密加工需求,设计研发了一台四轴(XZBC)超精密加工机床。为验证机床设计性能,通过Ansys Workbench建立机床整机及关键功能部件有限元模型,并依次进行静力学、模态及谐响应仿真分析。获得了基于工况模态分析下机床整机、液体静压导轨及主轴的前6阶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其中整机基础频率、液体静压导轨单元基础频率、主轴单元基础频率分别为102.24、0、5.76 Hz。为进一步掌握主轴核心关键部件的实际响应,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模态叠加法对主轴单元进行谐响应分析,主轴单元的共振敏感频率为288、294、387、405、414 Hz,变形位移在0.02μm以内。通过各频域范围的位移及应变响应曲线,获取敏感频率及相应位移响应,验证了实际工况下整机及关键功能部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为超精密机床的结构优化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精密加工 模态分析 谐响应分析 静动态特性 Ansys Workben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考虑变形效应的土-水特征曲线求解非饱和地基动力响应
8
作者 胡静 金林廉 +2 位作者 吕志豪 张家康 边学成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7-406,共10页
为研究移动荷载作用下的非饱和地基动力响应,在传统V-G土-水特征曲线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变形效应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推导了新的非饱和土动力控制方程,从而完整描述非饱和土在受动力作用下的水-力耦合作用。进一步的... 为研究移动荷载作用下的非饱和地基动力响应,在传统V-G土-水特征曲线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变形效应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推导了新的非饱和土动力控制方程,从而完整描述非饱和土在受动力作用下的水-力耦合作用。进一步的,采用2.5维有限元法对控制方程进行求解,求解结果分别与单相弹性介质,双相饱和介质和三相非饱和介质的解析解进行对比,均验证了该求解方法的准确性;不同介质模型的计算耗时分析表明2.5维有限元法是目前求解多孔介质动力问题的一种优势算法。通过数值分析发现,采用传统的、未考虑变形效应的土-水特征曲线会低估非饱和地基的振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2.5维有限元法 动力响应 土-水特征曲线 水-力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流耦合作用下深水桥墩群桩基础动力响应研究
9
作者 金仁贵 吴文兵 陈力博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6-142,共7页
为探明深水桥墩群桩基础在波流耦合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征,选用会战谱模拟波浪的非线性作用,运用MATLAB软件编程求解波流力时程曲线,基于ANSYS数值分析软件建立泰和赣江特大桥3#桥墩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深水桥墩群桩基础在波流耦... 为探明深水桥墩群桩基础在波流耦合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征,选用会战谱模拟波浪的非线性作用,运用MATLAB软件编程求解波流力时程曲线,基于ANSYS数值分析软件建立泰和赣江特大桥3#桥墩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深水桥墩群桩基础在波流耦合作用下的响应规律,并开展瞬态动力分析。结果表明:桥墩基础墩顶处位移表现出累积趋势,墩身、墩底和桩顶处的位移、应力、应变呈现非线性波动特征;横桥向变形量在墩顶处最大,向下逐渐减小,最小值在桩顶处;墩身的应力、应变的最大值分别位于静水面处和墩底与承台相交处,最小值位于墩顶、桩顶处。该研究结果可为深水桥墩基础的设计与运营维护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桥墩 群桩基础 动力响应 波流耦合作用 数值计算 三维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三维动力响应及易损性分析
10
作者 胡少伟 廖一 +2 位作者 许耀群 胡钰泉 赵雅宏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27,共8页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在地震作用下的服役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为此,以黄河上游某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为研究对象,基于坝体结构特征及地质条件,结合邓肯-张模型与混凝土损伤塑性本构关系,构建用于模拟地震作用下坝体响应的三维数值模型。通过该...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在地震作用下的服役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为此,以黄河上游某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为研究对象,基于坝体结构特征及地质条件,结合邓肯-张模型与混凝土损伤塑性本构关系,构建用于模拟地震作用下坝体响应的三维数值模型。通过该模型分析了不同等级地震强度下坝体的动力响应,揭示了坝体应力分布的演变规律及结构变形特性。研究发现,该混凝土面板总高度的2/5处及板趾处是坝体在地震作用下易发生横向损伤破坏的关键部位。基于模型计算结果,进一步探讨了地震作用下失效变量与结构破损模式的关联性,并绘制了不同地震等级下的易损性曲线。结果表明:随着地震烈度的增加,易损性曲线呈现右移趋势,坝体失效概率显著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地震作用 三维静动力响应 变形特性 易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动工况下PEM电解槽负荷一维机理建模及动态响应
11
作者 孔令国 孙佳琦 +4 位作者 王士博 韩子娇 闫华光 刘闯 蔡国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074-5085,I0011,共13页
针对质子交换膜(proton exchange membrane,PEM)电解槽负荷接入电力系统分析缺乏兼顾高精度与快速求解的动态模型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流体力学守恒方程PEM电解槽负荷一维机理模型构建方法,建立涵盖U-I特性方程、物质传输与能量传递的... 针对质子交换膜(proton exchange membrane,PEM)电解槽负荷接入电力系统分析缺乏兼顾高精度与快速求解的动态模型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流体力学守恒方程PEM电解槽负荷一维机理模型构建方法,建立涵盖U-I特性方程、物质传输与能量传递的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并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进行迭代求解。通过静态、动态阶跃及风电波动工况仿真表明,PEM电解槽稳态工况下电压分别与压强、温度呈正/负相关性,氧中氢含量沿流道方向递增至阳极出口处达到峰值;动态阶跃工况下的氧中氢含量非单调动态响应,其经历化学反应主导的快速上升与氢渗透主导的缓变阶段;风电波动工况下,氧中氢含量全程受化学反应速率主导,短时剧烈波动或将导致浓度激增超限,流速协同调控可抑制氧中氢含量越限风险,降低PEM电解槽潜在的运行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工况 质子交换膜电解槽 一维机理模型 偏微分方程组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气冷堆板翅式回热器一维可压缩流动算法
12
作者 白一帆 丁铭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5-682,709,共9页
为了计算高温气冷堆氦气透平直接循环中板翅式回热器的动态响应过程,本文建立了板翅式回热器的一维可压缩流动模型。采用混合半隐式算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并提出使用解耦法和半耦合法对流体域和壁面耦合的温度方程进行求解。根据以上... 为了计算高温气冷堆氦气透平直接循环中板翅式回热器的动态响应过程,本文建立了板翅式回热器的一维可压缩流动模型。采用混合半隐式算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并提出使用解耦法和半耦合法对流体域和壁面耦合的温度方程进行求解。根据以上2种方法计算回热器入口温度阶跃上升算例的结果分析,并模拟分析了回热器在温度、流量、压力和温度-流量复合阶跃扰动下的瞬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解耦法相对于半耦合法拥有更快的求解速度,且更适于板翅式回热器在直接氦气透平循环回路系统的整体计算。本文方法可模拟板翅式回热器在简单扰动下的温度响应过程,并捕捉不可压缩模型无法计算的压力响应和流量响应,可以用于板翅式回热器在循环系统中的动态性能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堆 直接循环 板翅式回热器 动态响应 一维可压缩流动模型 混合半隐式算法 数值计算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索系柔性光伏支架结构受力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袁焕鑫 宋薏铭 +2 位作者 杜新喜 王若林 马文勇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5-403,共9页
目的研究双层索系柔性光伏支架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静力性能与动力响应。方法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开展双层索系柔性光伏支架结构的静力性能、动力特性、动力响应和风振系数分析,探究了跨度、横向连接系间距以及挠度限值等影响因素对... 目的研究双层索系柔性光伏支架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静力性能与动力响应。方法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开展双层索系柔性光伏支架结构的静力性能、动力特性、动力响应和风振系数分析,探究了跨度、横向连接系间距以及挠度限值等影响因素对支架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结构的风振响应随着跨度的增加而增大;结构跨中挠度及上层索索力随横向连接系间距的增大而增大;增大上层索预应力可以减小结构的动力响应,而下层索预应力过大会导致结构的风振响应增大。结论通过研究给出了双层索系柔性光伏支架结构的风振系数取值范围以及上、下层索的初始预拉力设置建议,可以为其结构抗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光伏支架 双层索系 静力性能 动力响应 风振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联大跨钢桁梁桥-无砟轨道静动力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志辉 任增震 +1 位作者 郑纬奇 余志武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2,共8页
研究目的:为研究高速铁路长联大跨钢桁梁桥铺设无砟轨道的适应性,本文以我国首座铺设无砟轨道的长联大跨钢桁梁桥-郑济高铁黄河特大桥为研究对象,基于梁轨相互作用原理建立钢桁梁桥-无砟轨道精细化非线性分析模型,分析无缝线路强度、变... 研究目的:为研究高速铁路长联大跨钢桁梁桥铺设无砟轨道的适应性,本文以我国首座铺设无砟轨道的长联大跨钢桁梁桥-郑济高铁黄河特大桥为研究对象,基于梁轨相互作用原理建立钢桁梁桥-无砟轨道精细化非线性分析模型,分析无缝线路强度、变形协调性、轨道静态铺设精度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钢桁梁桥-无砟轨道静力适应性;基于车桥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车-轨-桥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不同温度下的车桥耦合振动及行车性能,研究钢桁梁桥-无砟轨道动力适应性。研究结论:(1)长联大跨钢桁梁桥-无砟轨道体系的无缝线路强度、变形协调性、轨道静态不平顺及行车性能指标等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静动力适应性表现良好;(2)温度梯度对无砟轨道层间压缩量、扣件滑移量影响显著,与整体温差相比,分别增大了51.08%和50.00%;(3)温度梯度劣化轨道静态中短波不平顺,与整体温差相比,10 m弦长、30 m基线长指标分别增大了144.12%和76.06%,60 m弦长指标基本不变;(4)温度梯度对轮重减载率影响显著,对脱轨系数、横向轮轨力等其他安全性和舒适度指标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长联大跨钢桁梁桥 无砟轨道 静力性能 动力响应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页岩气井的缝网沟通诊断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欣 任建华 王伟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5-231,共7页
随着对页岩气藏地质认识的深化,页岩气藏立体开发调整已是提高页岩气储量动用率和采收率的一种常用方式。受井距小、天然裂缝发育、老井动用不均等影响,页岩气立体开发井之间的压裂干扰不可避免且干扰类型多样,老井表现出的动态特征差... 随着对页岩气藏地质认识的深化,页岩气藏立体开发调整已是提高页岩气储量动用率和采收率的一种常用方式。受井距小、天然裂缝发育、老井动用不均等影响,页岩气立体开发井之间的压裂干扰不可避免且干扰类型多样,老井表现出的动态特征差异明显,故以生产响应为基础的缝网沟通诊断必不可少。文中以南川工区页岩气藏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力压裂模拟、气藏工程动态分析等手段,开展了页岩气井缝网沟通诊断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按照裂缝导流能力,立体开发井缝网沟通机理可表现为天然裂缝与压裂缝所组成缝网的4种沟通形式。2)响应于不同的缝网沟通形式,在立体开发井压裂施工期间,老井关井套压呈现平稳上涨、上涨波动、轻微波动回落、剧烈波动等4种波动类型,套压涨幅主控因素为天然裂缝发育程度、井间采出程度及新井强改造规模等。3)结合老井复产后生产指标、递减规律、试井曲线等的变化特征,建立了南川工区页岩气立体开发井压裂干扰缝网沟通预测表。在矿场实践中,可以根据预测表中的某几个特征,预测井间生产干扰或缝网沟通情况,为精细化数值模拟和立体开发井分段压裂优化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井 立体开发 缝网沟通 动态响应 压裂干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静加载下煤的本构模型及卸荷破坏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解北京 栾铮 +3 位作者 李晓旭 张景顺 于瑞星 丁浩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72,共12页
为研究非静水压条件下煤体动力学性能及动力扰动后卸荷破坏特征,在三维动静加载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卸荷方式对动力扰动后卸荷煤样宏观破坏特性的影响。首先,采用Ф50 mm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系统,开展三维动静加载下煤样的动力学实验,... 为研究非静水压条件下煤体动力学性能及动力扰动后卸荷破坏特征,在三维动静加载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卸荷方式对动力扰动后卸荷煤样宏观破坏特性的影响。首先,采用Ф50 mm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系统,开展三维动静加载下煤样的动力学实验,研究轴压、应变率对煤样动力学响应规律的影响;其次,基于响应曲面理论,借助中心复合试验法,构建考虑因素交互作用的回归模型,并分析单因素及因素交互作用的显著性;然后,结合因素交互作用、Weibull分布、Drucker-Prager准则,修正煤的强度型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对比理论与实验结果,验证模型可靠性;最后,借助加卸荷电液伺服装置,探究轴压、冲击气压、卸荷方式对煤样破坏特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构建的强度型统计损伤模型,相关系数R~2≥0.88,可表征煤样动力学响应行为。冲击后同步卸荷的煤样多呈层裂破坏,拉伸界面随轴压增大而后移直至消失,无法形成层裂破坏;非同步卸荷下煤样破坏形式主要包括整体完整、层裂、压剪破坏,而当冲击气压0.4~0.6 MPa,轴压14.5 MPa时,表现为“层裂+压剪”混合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组合 卸荷破坏 本构模型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响应曲面法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铁路装配式无砟轨道结构关键参数研究
17
作者 李秋义 杨荣山 +3 位作者 任西冲 杨希 兰才昊 林蔚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3,共6页
研究目的:为解决市域铁路现浇枕式无砟轨道结构施工周期长、质量波动大等问题,结合国内各类预制板式无砟轨道应用经验,提出一种适用于市域铁路的新型装配式无砟轨道结构设计方案,建立了可考虑无砟轨道各部件复杂相互作用关系的静、动力... 研究目的:为解决市域铁路现浇枕式无砟轨道结构施工周期长、质量波动大等问题,结合国内各类预制板式无砟轨道应用经验,提出一种适用于市域铁路的新型装配式无砟轨道结构设计方案,建立了可考虑无砟轨道各部件复杂相互作用关系的静、动力学分析模型,研究了轨道板厚度、限位凸台型式及尺寸、限位凸台弹性垫板刚度等参数对轨道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以及轨道结构在160 km/h行车速度下的动力特性。研究结论:(1)综合考虑结构受力情况和建造成本控制,建议轨道板厚度取180~220 mm;限位结构采用“矩形+圆形倒角”凸台方案,长度取400~600 mm,宽度取400~600 mm;凸台弹性垫板刚度取8.4~9.6 kN/mm;(2)列车以160 km/h速度运行时车辆、轨道结构动力特性良好,力学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3)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市域铁路装配式无砟轨道结构型式和提升线路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铁路 装配式轨道 静力学模型 参数分析 动力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钢管混凝土束风机塔筒风振特性研究
18
作者 高翔 郭宏超 +1 位作者 郭品彰 梁刚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7,共10页
随着风电资源优势区开发逐渐饱和,风电开发的重心开始向风资源条件相对恶劣的低风速地区转移,分布式、大功率、高塔筒和长叶片已经成为风电行业发展趋势。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束风机塔筒,该塔筒由矩形钢管混凝土束拼... 随着风电资源优势区开发逐渐饱和,风电开发的重心开始向风资源条件相对恶劣的低风速地区转移,分布式、大功率、高塔筒和长叶片已经成为风电行业发展趋势。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束风机塔筒,该塔筒由矩形钢管混凝土束拼接而成,具有强度高、刚度大和耗能能力强的优点。为研究该塔筒结构的风振响应特性,选用Kaimal脉动风速功率谱,采用谐波合成法模拟风荷载时程曲线,对其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并计算了风振系数及等效静力风荷载。结果表明:该新型塔筒在额定风速下位移塔顶位移最大值为911.84 mm,对应的水平位移角为1/154,符合规范要求。塔筒各构件的强度较好,且具有较大的安全富余度。基于位移等效的阵风荷载因子法计算得到的风振系数值较低;在惯性风荷载法计算得到的等效静力风荷载作用下,结构位移、基底剪力与结构随机振动分析得到的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塔筒 矩形钢管混凝土束 风振响应 动力时程分析 等效静力风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载与地应力对红砂岩动态能量演化特性的影响
19
作者 金解放 陈萌 +2 位作者 廖强强 杨益 黄方博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9,共11页
地下岩体工程爆破开挖施工过程中,动载和地应力受爆源距离影响存在差异,导致岩石具有不同的动态能量演化特性。为研究动载与地应力对红砂岩动态破裂过程中能量演化特性的影响,利用动静组合加载试验系统,设置5个冲击速度和轴向静应力等级... 地下岩体工程爆破开挖施工过程中,动载和地应力受爆源距离影响存在差异,导致岩石具有不同的动态能量演化特性。为研究动载与地应力对红砂岩动态破裂过程中能量演化特性的影响,利用动静组合加载试验系统,设置5个冲击速度和轴向静应力等级,对红砂岩进行冲击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反射能、透射能随冲击速度的增加呈幂函数增加,吸收能随冲击速度的增加呈对数函数增加。当冲击速度相同时,随着轴向静应力的增加,吸收能不断减小。轴向静应力为单轴抗压强度20%(13.5 MPa)时,红砂岩的吸收能系数最高,合理的动静组合加载比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动力学 SHPB 冲击速度 三维静应力 能量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似然函数筛选法的旋转轴唇形密封可靠性关键设计因素研究
20
作者 张付英 韩兆 +1 位作者 杨朋伟 吴继豪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6-162,共7页
基于油封的有限元和数值计算模型,分析油封的设计参数对其静态和动态密封可靠性的影响规律。将油封的初始安装过盈量、油侧唇角、空气侧唇角、腰厚、腰长、理论接触宽度、卡紧弹簧的弹性模量、油封主体橡胶的硬度8个设计参数的标准化数... 基于油封的有限元和数值计算模型,分析油封的设计参数对其静态和动态密封可靠性的影响规律。将油封的初始安装过盈量、油侧唇角、空气侧唇角、腰厚、腰长、理论接触宽度、卡紧弹簧的弹性模量、油封主体橡胶的硬度8个设计参数的标准化数据作为输入向量,将油封唇口最大接触压力、泵吸率和摩擦扭矩的标准化数据作为输出向量,建立响应面模型,以输出向量方差得到各设计因素的似然函数值作为评判指标,确定各设计参数对油封密封可靠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橡胶硬度、理论接触宽度、弹簧弹性模量、过盈量、腰长对油封动态密封可靠性的影响较显著,油封唇口最大接触压力对弹簧弹性模量、理论接触宽度、橡胶硬度、腰厚、油侧唇角较敏感。综合考虑旋转轴唇形油封的静态和动态可靠性,得到影响其可靠性的关键设计因素为理论接触宽度、弹簧弹性模量和橡胶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轴唇形密封 密封可靠性 静态和动态密封 响应面法 似然函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