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HD three dimensional flow of viscoelastic fluid with thermal radiation and variable thermal conductivity
1
作者 SHEHZAD S A HAYAT T ALSAEDI 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0期3911-3917,共7页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work is to model the magnetohydrodynamic(MHD) three dimensional flow of viscoelastic fluid passing a stretching surface. Heat transfer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in the presence of variable t...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work is to model the magnetohydrodynamic(MHD) three dimensional flow of viscoelastic fluid passing a stretching surface. Heat transfer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in the presence of variable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hermal radiation. Arising nonlinear analysis for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is computed. Discussion to importantly involved parameters through plots is presented. Comparison between present and previous limiting solutions is shown. Numerical values of local Nusselt number are computed and analyzed. It can be observed that the effects of viscoelastic parameter and Hartman number on the temperature profile are similar in a qualitative way. The variations in temperature are more pronounced for viscoelastic parameter K in comparison to the Hartman number M. The parameters N and ε give rise to the temperature. It is interesting to note that values of local Nusselt number are smaller for the larger values of 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 dimensional flow viscoelastic fluid variable thermal conductivity thermal radi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转板射流阀断载压力特性理论模型
2
作者 王建森 何春阳 +3 位作者 文小莉 景海 李恒 李少年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共10页
偏转板射流阀常用作两级电液伺服阀的前置级,其断载压力特性直接影响着电液伺服阀主阀的启动能力。为了快速准确的获得偏转板射流阀的断载压力特性,将偏转板射流流场划分为一次射流、偏转板压力恢复、二次射流和接收腔压力恢复四个区域... 偏转板射流阀常用作两级电液伺服阀的前置级,其断载压力特性直接影响着电液伺服阀主阀的启动能力。为了快速准确的获得偏转板射流阀的断载压力特性,将偏转板射流流场划分为一次射流、偏转板压力恢复、二次射流和接收腔压力恢复四个区域。在考虑喷嘴一次射流区三维射流及边界层效应的基础上,利用射流冲击理论建立了偏转板射流阀的压力特性方程。与传统不考虑边界层效应的平面射流理论模型相比,该模型得到的射流流场速度分布规律与CFD计算结果的一致性更好。经偏转板射流阀断载压力特性实验验证,该模型所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比最大偏差为9.7%,为偏转板射流阀及相应电液伺服阀的进一步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转板射流阀 断载压力特性 三维射流流场 边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黄姜热泵干燥机干燥室热流场分析及结构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康宏彬 陈锶钦 +3 位作者 胡书旭 王雷 肖波 王本义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138,145,共7页
黄姜热泵干燥机在干燥过程中存在热流场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使得干燥后的物料品质不均匀,同时局部风速和温度过低使每批次的干燥时间增加,导致干燥效率低。为提高干燥物料品质均匀性和干燥效率,需要改善黄姜热泵干燥机的热流场均匀性。通... 黄姜热泵干燥机在干燥过程中存在热流场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使得干燥后的物料品质不均匀,同时局部风速和温度过低使每批次的干燥时间增加,导致干燥效率低。为提高干燥物料品质均匀性和干燥效率,需要改善黄姜热泵干燥机的热流场均匀性。通过SolidWorks建模,提出基本假设,借助计算流体力学(CFD Fluent)仿真软件对热泵干燥机干燥室内热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热流场分布不均匀问题,并通过改进干燥机内部结构来提高干燥物料品质和干燥效率。结果表明:初始设备的干燥室内部热流场存在局部高温高风速等情况,物料区域上下分布不均匀性较大,通过将进风口和出风口优化成矩形进风口和格栅形出风口后,干燥室热流场明显得到改善,均匀性大幅度提高,速度不均匀系数和温度不均匀系数分别从66.5%、61.7%降低到40.5%、39.1%。取相同风速和温度的一组试验,品质得分由初始设备的6.16提高到优化改善后的8.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干燥机 计算流体力学 热流场 不均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息聚焦纹影技术的三维流场测量
4
作者 李奕勤 林志明 +4 位作者 刘锴慧 薛志亮 金其文 吴迎春 吴学成 《实验流体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8,共10页
流场显示及测量技术是研究流体力学的关键技术手段,目前大多数测量方法需要结合多视角层析的形式来实现三维测量。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数字化重建图像方法的全息聚焦纹影技术,利用数字全息技术记录聚焦纹影成像系统中的波前信息,根据标... 流场显示及测量技术是研究流体力学的关键技术手段,目前大多数测量方法需要结合多视角层析的形式来实现三维测量。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数字化重建图像方法的全息聚焦纹影技术,利用数字全息技术记录聚焦纹影成像系统中的波前信息,根据标量衍射理论重建不同光轴位置的聚焦纹影图像,实现三维流场的可视化与测量。基于前期发展的全息聚焦纹影技术,通过不同离焦距离下的平行双射流和单射流成像实验,定量分析了该技术的三维流场成像质量。对分别离焦30和60 mm的平行双射流进行测量,由1张全息图同时获得2个射流的聚焦纹影图像,重建得到的聚焦纹影图像与相应位置同一瞬态流场下的传统聚焦纹影图像效果一致,且不需要移动成像面,验证了全息聚焦纹影技术的三维测量能力。以离焦距离量化该技术的成像能力,在0~120 mm离焦距离范围内对不同离焦位置的单射流进行测量,重建图像中流场轮廓清晰,且与相同瞬态流场下的传统聚焦纹影图像中流场流动细节一致,进一步验证了全息聚焦纹影技术还原三维流场信息的准确性。本文研究的全息聚焦纹影技术具备单视角、单图像下的三维流场测量能力,突破了传统聚焦纹影技术单次单截面成像的限制,具备瞬态三维流场测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 聚焦纹影 三维测量 流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ZG齿轮箱热流耦合分析与验证方法研究
5
作者 陈炳瑞 朱才朝 +2 位作者 林勤杰 陈泰民 刘怀举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7-811,共15页
浸油润滑是齿轮传动重要的润滑与散热方式之一,直接影响齿轮传动系统运行温度和应力应变等服役性能.本文中以FZG齿轮箱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齿轮传动系统浸油润滑热-流耦合数值仿真模型,揭示了在不同FZG载荷级、不同转速下齿轮箱流场和温... 浸油润滑是齿轮传动重要的润滑与散热方式之一,直接影响齿轮传动系统运行温度和应力应变等服役性能.本文中以FZG齿轮箱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齿轮传动系统浸油润滑热-流耦合数值仿真模型,揭示了在不同FZG载荷级、不同转速下齿轮箱流场和温度变化规律.发现随载荷级升高,轮齿散热能力提升,系统各零部件温差逐渐加大;随转速的增加,搅油功率损失增加,最高转速下约占系统功率损失的79%.用无线温度测试系统开展了FZG齿轮箱齿轮及箱体温度测试试验,发现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相比误差在6%以内,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为齿轮传动系统温度预估和控制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ZG齿轮箱 浸油润滑 热-流耦合 流场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SFP+光模块热仿真与实验研究
6
作者 毛建冬 肖国华 郑子军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为了研究高速光模块温度分布和风流需求,文章旨在优化散热设计,确保光模块稳定运行。【方法】文章采用Flotherm仿真分析建立光模块的数值风洞模型,得到其正常工作时各元器件的温度场分布以及系统稳定时的风扇工作风流量,这些参... 【目的】为了研究高速光模块温度分布和风流需求,文章旨在优化散热设计,确保光模块稳定运行。【方法】文章采用Flotherm仿真分析建立光模块的数值风洞模型,得到其正常工作时各元器件的温度场分布以及系统稳定时的风扇工作风流量,这些参数符合多源协议(MSA)规范里的散热要求。同时,设计了“L”型风洞治具以方便测试与安装,实验测试了各芯片实际表面温度和风洞的实际工作的风流量,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结果】结果表明,在壳体最高温度为70℃时,对于各芯片表面温度,仿真与实测温度差在2℃以内,误差在5%以内;对于整个光模块散热所需要的风流量,仿真与实测结果相差0.2立方英尺每分钟(CFM),误差在7%以内。【结论】由此证明仿真和实测方法可行,且误差较小,为高速光模块散热设计与测试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模块 热仿真 温度场 风流量 数值风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风板对片烟复烤干燥室的热流场影响研究
7
作者 付连广 王立华 +3 位作者 蒋维 张浩 宗样样 杨雄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0-215,共6页
由于干燥室内热流场分布不均匀,片烟复烤存在干燥不均匀现象。为解决此问题,在干燥室内设置不同结构与角度的导风板以优化热流场分布。结合湍流模型与多孔介质模型建立上进风式干燥室的流场和温度场耦合的COMSOL仿真分析模型,并进行仿... 由于干燥室内热流场分布不均匀,片烟复烤存在干燥不均匀现象。为解决此问题,在干燥室内设置不同结构与角度的导风板以优化热流场分布。结合湍流模型与多孔介质模型建立上进风式干燥室的流场和温度场耦合的COMSOL仿真分析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确定片烟复烤干燥室内流场不均匀系数和温度不均匀系数。结果表明,当导风板孔径为20 mm、孔距为60 mm、导风板倾角为5°时,烟叶层上热流场分布较均匀,且平均风速和平均温度都有所提高。在改进导风板后,烟叶层上流场不均匀系数由20.51%降低到13.24%,平均风速由0.68 m/s提高到0.76 m/s;烟叶层温度不均匀系数由12.71%降低到7.71%,平均温度由29.44℃提高到30.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烟复烤 热流场 温度场 均匀性 导风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模法生长β-Ga_(2)O_(3)晶体流场对称性研究
8
作者 姜博文 纪为国 +4 位作者 张璐 范骐鸣 潘明艳 黄浩天 齐红基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8-385,I0002,共9页
导模法生长高质量氧化镓单晶的关键在于放肩过程的稳定性控制,而对称的流场与热场是实现稳定放肩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将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通过在保温装置的不同位置分别增设进气管道,对保温腔内气体的对流行为进行调控,从而避免气... 导模法生长高质量氧化镓单晶的关键在于放肩过程的稳定性控制,而对称的流场与热场是实现稳定放肩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将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通过在保温装置的不同位置分别增设进气管道,对保温腔内气体的对流行为进行调控,从而避免气体涡流对模具上方温场分布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底部进气显著增强了固液界面附近温场与流场的对称性,并获得了合适的轴向温度梯度40 K/mm,成功实现了晶体生长过程中的对称放肩。本文研究为导模法生长β-Ga_(2)O_(3)单晶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Ga_(2)O_(3) 导模法 数值模拟 放肩 流场 热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循环井三维水流模型设计与示踪试验
9
作者 李丽青 李旭 +3 位作者 周立涛 聂士博 程人杰 陈高宇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8-256,共9页
地下水循环井是一项成本低、效率高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是目前地下水污染修复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针对目前室内试验研究相对薄弱的问题,创新性地设计并构建了基于Packer系统的地下水循环井三维砂槽,在室内开展了不同条件下的循环井水... 地下水循环井是一项成本低、效率高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是目前地下水污染修复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针对目前室内试验研究相对薄弱的问题,创新性地设计并构建了基于Packer系统的地下水循环井三维砂槽,在室内开展了不同条件下的循环井水力循环三维渗流试验,分析了抽/注流量、抽/注水段长度和抽水泵位置对循环井溶质运移范围的影响,同时分析了相应流场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基于Packer系统的地下水循环井试验装置能够很好地模拟循环井在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的示踪剂运移范围,当抽/注水段长度一定时,随着循环井抽/注流量的增大,影响半径和循环深度都增大;②当抽/注流量一定时,随着阻水气囊位置的降低,抽水段的滤水管长度减小,影响半径减小,循环深度增大;③当抽/注流量和抽/注水段长度一定时,随着抽水泵位置的降低,影响半径和循环深度都增大,水力调控范围增大;④随着含水层渗透系数的增大,影响半径增大,循环深度减小。研究结果可为地下水循环井技术工艺参数的优化以及提高地下水修复效率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循环井 三维循环水流 原位修复技术 影响半径 地下水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内通道传输的气动光学热效应数值模拟
10
作者 魏泽轩 许和勇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27,I0001,共11页
激光光束在从激光器出口到发射系统出口这一段内部通道中传输时,气体吸收激光能量,使内通道中流场的温度和密度产生不均匀变化,导致了波前相位畸变及远场光束质量的降低。为了分析此类问题,本文建立了流场与光场相耦合的气动光学热效应... 激光光束在从激光器出口到发射系统出口这一段内部通道中传输时,气体吸收激光能量,使内通道中流场的温度和密度产生不均匀变化,导致了波前相位畸变及远场光束质量的降低。为了分析此类问题,本文建立了流场与光场相耦合的气动光学热效应研究框架,对圆直管道内的热效应问题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采用泽尼克多项式拟合波前畸变,结合自适应光学校正分析了畸变水平及其对远场光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自适应光学校正时,通光0.5 s内热效应导致的波前畸变极为严重,当管道半径与光束半径之比大于1.5时则能够有效减轻热效应;采用自适应光学校正则能将波前畸变降低70%左右,同时也能大幅提高光束的远场光强及聚焦性能。因此,控制激光传输通道几何参数与采用自适应光学校正是抑制热效应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光学 热效应 流场-光场耦合分析 波前畸变 泽尼克多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对数螺旋线离心风机的气动噪声特性研究
11
作者 徐立杰 杨斌 +1 位作者 刘昌斌 牛军川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0,共6页
为了满足对离心风机高性能低噪声的要求,以某一大比转速离心风机为研究对象,用修改后的对数螺旋线逼近等边基元法型线,设计3种全新的对数螺旋线蜗壳。建立原风机和新风机的三维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 为了满足对离心风机高性能低噪声的要求,以某一大比转速离心风机为研究对象,用修改后的对数螺旋线逼近等边基元法型线,设计3种全新的对数螺旋线蜗壳。建立原风机和新风机的三维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和有限元方法对风机的非定常流场进行流固耦合分析。结果显示新蜗壳能提升该风机的全压性能,通过改型可降低蜗壳内漩涡流动产生的能耗。另外,通过研究风机的声固耦合特性,探究蜗壳型线与气动声源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蜗壳改型对主要气动噪声源的强度和分布产生很大的影响。蜗壳上的偶极子声源主要分布在蜗舌和蜗壳后端面上,这是今后研究改型蜗壳的重要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蜗壳型线 三维流场 全压性能 气动声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射流作用下火箭脐带塔热、力环境数值分析
12
作者 郝玉珊 甘石 李钢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92,共7页
为解决火箭移动过程的模拟较为受限的问题,提出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模拟方法将重叠网络技术模拟应用于火箭发射过程中的漂移运动过程。研究了火箭漂移工况下脐带塔周围热、力环境变化规律;给出考... 为解决火箭移动过程的模拟较为受限的问题,提出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模拟方法将重叠网络技术模拟应用于火箭发射过程中的漂移运动过程。研究了火箭漂移工况下脐带塔周围热、力环境变化规律;给出考虑火箭漂移运动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火箭横向运动对脐带塔表面温度及射流压力的影响,揭示脐带塔表面不同测点的时程曲线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脐带塔射流压力沿高度减小,底部射流压力最大,温度最高,随着火箭起飞高度和漂移量的增加,底部射流压力也在增加;尾焰移动导致侧面底角处的射流压力较大;脐带塔底部测点压力在火箭升空20 m,漂移量为3.16 m时达到峰值,压力最大可达0.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塔 燃气射流 热、力环境 重叠网格 流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孔口周边均匀切应力作用的柱形孔扩张二维弹塑性分析
13
作者 于旭光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5-724,I0001-I0004,共14页
为了求解两向不等压应力场和孔口剪切应力共同作用下的柱形孔扩张弹塑性统一解,首先将应力函数展开为三角级数形式,推导了弹性区应力和位移;接着采用统一强度理论和相关联流动法则,推导了塑性区应力和位移;最后通过保角映射函数确定了... 为了求解两向不等压应力场和孔口剪切应力共同作用下的柱形孔扩张弹塑性统一解,首先将应力函数展开为三角级数形式,推导了弹性区应力和位移;接着采用统一强度理论和相关联流动法则,推导了塑性区应力和位移;最后通过保角映射函数确定了弹塑性交界线,进而根据弹塑性交界线处的应力连续条件,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了弹性区应力和位移中的常系数。新提出的弹塑性统一解提供了一种求解柱形孔扩张问题的新框架,不仅扩展了Tresca屈服准则下的解,还可以反映柱形孔扩张时的“非圆效应”。通过与复变函数法、试验值对比验证了解的正确性,并且分析了各个参数对弹塑性交界线、应力和位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向不等压应力场 均匀剪切应力 统一强度理论 相关联流动法则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diative squeezing flow of unsteady magneto-hydrodynamic Casson fluid between two parallel plates 被引量:3
14
作者 N. B. NADUVINAMANI Usha SHANKAR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184-1204,共21页
Present numerical study examines th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magneto-hydrodynamic Casson fluid flow between two parallel plat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rmal radiation,internal heat generation or ab... Present numerical study examines th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magneto-hydrodynamic Casson fluid flow between two parallel plat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rmal radiation,internal heat generation or absorption and Joule dissipation effects with homogeneous first order chemical reaction.The non-Newtonian behaviour of Casson fluid is distinguished from those of Newtonian fluids by considering the well-established rheological Casson fluid flow model.The governing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for the unsteady two-dimensional squeezing flow with heat and mass transfer of a Casson fluid are highly nonlinear and coupled in nature.The nonlinear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governing the squeezing flow are obtained by imposing the similarity transformations on the conservation laws.The resulting equations have been solved by using two numerical techniques,namely Runge-Kutta fourth order integration scheme with shooting technique and bvp4c Matlab solver.The comparison between both the techniques is provided.Further,for the different set physical parameters,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obtained and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graphs and tables.However,in view of industrial use,the power required to generate the movement of the parallel plates is considerably reduced for the negative values of squeezing number.From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it is noticed that,due to the presence of stronger Lorentz forces,the temperature and velocity fields eventually suppressed for the enhancing values of Hartmann number.Also,higher values of squeezing number diminish the squeezing force on the fluid flow which in turn reduces the thermal field.Further,the destructive nature of the chemical reaction magnifies the concentration field;whereas constructive chemical reaction decreases the concentration field.The present numerical solutions are compared with previously published results and show the good agre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queezing flow thermal radiation heat generation or absorption Casson fluid Joule dissipation magnetic fie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循环自适应串行交错时间匹配算法的油浸式变压器绕组瞬态温升计算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刚 郝世缘 +2 位作者 胡万君 刘云鹏 李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5-1197,共13页
针对传统算法存在的步长调整及耦合点选择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子循环自适应串行交错(SCAS)的时间匹配算法。首先,在步长调整方面,通过加入自适应(ATS)-启发式(HTS)混合变步长算法,解决步长无法实时调整的问题;然后,针对耦合点选择问题,该... 针对传统算法存在的步长调整及耦合点选择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子循环自适应串行交错(SCAS)的时间匹配算法。首先,在步长调整方面,通过加入自适应(ATS)-启发式(HTS)混合变步长算法,解决步长无法实时调整的问题;然后,针对耦合点选择问题,该文在传统常规串行交错(CSS)时间匹配算法及现有改进方案子循环常规串行交错(SCSS)的基础上,提出SCAS时间匹配算法,采用自适应方案确定计算时间窗及预定耦合点,并引入指数平滑法对其精度进行保证;最后,该文基于110 kV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建立二维瞬态单分区分匝绕组模型,并将所提算法与其他传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精度方面,与传统CSS算法相比SCAS算法的流场及温度场最大平均相对误差均不超过0.45%,在可接受误差范围内;在效率方面,SCAS算法总体计算效率较CSS算法提高了近20倍。同时,为了说明所提算法的工程价值,该文搭建基于110 kV变压器绕组模型的温升实验平台,将SCAS时间匹配算法应用于该模型中,实验结果表明:在精度方面,SCAS算法与实验达到稳态时最大绝对误差为2.7 K;在计算效率上,本文所提算法的计算效率较传统算法提升约46倍,计算步数约为传统的1/47,减少了计算冗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循环自适应串行交错 混合变步长 二维瞬态流热耦合问题 快速计算方法 温升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气井筒热流耦合高压气水两相温度场动态特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春花 刘新福 +2 位作者 郝忠献 黄守志 李明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62-167,共6页
分析井筒气水两相管流温度的动态分布对保障致密气井连续稳定安全开采和实现智能计产具有重要意义。综合井筒流体、油管、环空、套管、水泥环和地层之间热流耦合传热,将井筒流体的焓、焦耳-汤姆逊系数、温度梯度、传热速率等热力学和两... 分析井筒气水两相管流温度的动态分布对保障致密气井连续稳定安全开采和实现智能计产具有重要意义。综合井筒流体、油管、环空、套管、水泥环和地层之间热流耦合传热,将井筒流体的焓、焦耳-汤姆逊系数、温度梯度、传热速率等热力学和两相流动力学进行统一,提出适用于致密气井筒气水两相流态温度场分布预测方法,从而通过数值模拟和井场测试更全面和准确地分析致密气井筒温度分布随产量、管径、地层温度、导热率等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气水两相流热耦合作用下,提高致密气井产量、缩小油管内径、提升地层温度和降低地温梯度会增大井筒内单位质量流体承载的热量,并有助于井筒保温和有效抑制水合物的生成,且深井处井底温度的影响较大;改变油管、环空和套管以及水泥环导热率会影响井筒传热系统的总热阻、松弛距离与无因次时间,并改变井筒整体温度的分布;与产量和地层温度相比,总传热系数对井筒温度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计产 致密气井 气水两相流 热流耦合 温度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陆区热状态及控热要素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贵玲 蔺文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共18页
区域热状态代表一个地区大地热流的主要来源,解决了区域热源的基本问题,可为区域地热资源的研究提供基础背景。本文基于我国近年来开展的区域热流测量和深孔测温工作,分析了我国陆区壳幔热流比,并将我国陆区划分为壳源生热高温地热区、... 区域热状态代表一个地区大地热流的主要来源,解决了区域热源的基本问题,可为区域地热资源的研究提供基础背景。本文基于我国近年来开展的区域热流测量和深孔测温工作,分析了我国陆区壳幔热流比,并将我国陆区划分为壳源生热高温地热区、幔源生热中低温地热区、壳幔热源平衡低温地热区和壳幔热源平衡中高温地热区4种类型区。其中,壳源生热高温地热区位于藏南、川西、滇西,幔源生热中低温地热区主要位于松辽盆地、华北盆地、长江中下游等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壳幔热源平衡中高温地热区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西北广大内陆地区则属于壳幔热源平衡低温地热区。在此基础上,选择青藏高原东北部、腾冲地区、东南沿海和华北盆地等典型地热区,系统分析了区域地温场特征、热流分布、地壳热结构等盆地尺度的区域热状态和主控因素。青藏高原增厚地壳中的低速体构成了以壳源热为主的高热流异常;腾冲地区深部以局部岩浆囊形式存在的岩浆,则构成了以其为代表的近代火山区地热系统的主要控热要素;东南沿海大面积分布的高产热岩体生热构成了热流中重要的热流分量,而以华北盆地为代表的盆地基底起伏和深大断裂则控制了盆地“坳中凸”地热异常区的地温分布。最后,总结了包括壳幔架构、构造热事件、地层岩性、断裂构造等影响区域热状态的深部浅部因素,建立了控制我国陆区区域热状态的多级要素体系,为不同地区地热资源勘查和热源条件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热流 壳幔热流比 地温场特征 控热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流环境中多孔射流三维数值模拟
18
作者 徐振山 韩松 +1 位作者 张玉玲 陈永平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2,共9页
建立了波流环境中多孔射流的三维大涡数学模型,探讨了波流共同作用下多孔射流的扩散和稀释机制,分析了孔间距对双孔射流、射流与环境水体相互作用的影响,并给出了最优相对孔间距。模拟结果表明:在波谷相位时刻,由于横流与波浪相互作用强... 建立了波流环境中多孔射流的三维大涡数学模型,探讨了波流共同作用下多孔射流的扩散和稀释机制,分析了孔间距对双孔射流、射流与环境水体相互作用的影响,并给出了最优相对孔间距。模拟结果表明:在波谷相位时刻,由于横流与波浪相互作用强烈,流场内的三维涡旋结构丰富、尺度较大、数目众多,有利于射流与环境水体、射流与射流之间的掺混,这是波流环境比单一横流环境中多孔射流运动扩散效果更佳的主要原因;随着孔间距的增大,双孔射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慢慢削弱,而射流与环境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却在不断增强;双孔射流在孔间距为7.0倍管口直径时扩散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射流 波流环境 孔间距 大涡模拟 三维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流场驱动喷射3D打印熔融聚乳酸微细纤维及表面浸润性调控
19
作者 彭子龙 江宜凡 +3 位作者 张峻源 王萌杰 张佳茗 李一楠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58,共6页
提出了一种高速气流场驱动喷射高效三维(3D)打印熔融聚乳酸微细纤维的方法,分析了高速气流致熔融材料剪切破碎原理,研究了打印工艺中供料气压、气流流速、打印高度等关键参数对微细纤维直径分布及结构孔隙率、截面尺寸的影响规律。并对... 提出了一种高速气流场驱动喷射高效三维(3D)打印熔融聚乳酸微细纤维的方法,分析了高速气流致熔融材料剪切破碎原理,研究了打印工艺中供料气压、气流流速、打印高度等关键参数对微细纤维直径分布及结构孔隙率、截面尺寸的影响规律。并对所获得的聚乳酸微细纤维进行了表面浸润性测试。结果表明,该工艺相对于静电纺丝等微细纤维制造方法,加工效率提高10倍以上。通过控制不同的打印参数,可以有效实现纤维直径在6~18μm、孔隙率在55%~96%范围内的有效调控。通过3D打印工艺,可实现具有宏观路径可控、微观具有高孔隙率微纤维结构的制作。表面浸润性结果显示,打印微细纤维由于材料分子基团及高孔隙率综合作用,具有疏水性及粘附性特征,通过对微观局部进行亲水处理,实现了同一材料局部疏水和亲水共存结构的制作,证明了该方法表面浸润性调控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场驱动 熔融聚乳酸 三维打印 微细纤维 表面浸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热储层岩体粗糙裂隙的热流耦合效应研究
20
作者 刘先珊 李宇 +1 位作者 李满 杨欣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2-862,共11页
为了解决地热开采涉及复杂的多物理场耦合问题,提高开采效率,本文针对开采过程中的渗流-传热问题以离散元软件3DEC构建岩体粗糙裂隙热-流耦合数值模型。考虑不同三维形貌特征的岩体裂隙,模拟水力开度为19.17μm在不同流速时的水-岩温度... 为了解决地热开采涉及复杂的多物理场耦合问题,提高开采效率,本文针对开采过程中的渗流-传热问题以离散元软件3DEC构建岩体粗糙裂隙热-流耦合数值模型。考虑不同三维形貌特征的岩体裂隙,模拟水力开度为19.17μm在不同流速时的水-岩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由于裂隙形貌的阻滞作用,粗糙面出水口温度下降较慢,出水口温度有所上升,模型达到稳态所需的时间随流速和对流换热系数的增大而减小。裂隙形貌对流体和岩体温度分布均有影响,粗糙裂隙面的冷锋形态和裂隙面的形貌密切相关。光滑裂隙热突破快于粗糙裂隙,增加裂隙面的粗糙度有助于延长热突破时间。粗糙裂隙面相对于光滑裂隙面的总热量提取率略有提升,流速和对流换热系数的增加显著提高总热量提取率。通过本文研究可以为地热能系统的设计提供重要参数和指导,能够提高地热能开发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渗流-传热 三维形貌 水力开度 流速 对流换热系数 粗糙裂隙面 热采率 热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