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查尔酮衍生物抗乳腺癌活性的3D-QSAR模型构建及分子设计
1
作者 陈艳 冯惠 +1 位作者 冯长君 堵锡华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8-252,共5页
为了获得较高抗乳腺癌活性的新型化合物,对18个新型查尔酮衍生物抗乳腺癌活性(pIC_(50))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其中14个化合物作为训练集用于构建3D-QSAR模型,其余化合物(含模板分子)作为测试集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所... 为了获得较高抗乳腺癌活性的新型化合物,对18个新型查尔酮衍生物抗乳腺癌活性(pIC_(50))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其中14个化合物作为训练集用于构建3D-QSAR模型,其余化合物(含模板分子)作为测试集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所建3D-QSAR模型的交叉验证系数R^(2)_(CV)为0.569,非交叉验证系数R^(2)为0.974,说明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该模型中立体场、静电场对pIC_(50)的贡献分别为58.8%和41.2%,表明影响该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的主要因素是取代基的疏水性、空间位阻和电荷分布。通过对模型的分析,设计了5个具有较高pIC_(50)的新化合物,有待通过后续医学实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查尔酮衍生物 抗乳腺癌活性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分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分泌运动因子(ATX)抑制剂的3D-QSAR和分子对接研究
2
作者 沈燕 潘亮 +3 位作者 刘燕 李雪梅 秦菊梅 赵学敏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2-280,共9页
自分泌运动因子(ATX)在心血管疾病、炎症和肿瘤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具有抑制ATX活性的吲哚类化合物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和分子对接研究。采用CoMFA和CoMSIA模型对40个ATX抑制剂构建3D-QSAR模型,阐明了抑制剂结构... 自分泌运动因子(ATX)在心血管疾病、炎症和肿瘤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具有抑制ATX活性的吲哚类化合物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和分子对接研究。采用CoMFA和CoMSIA模型对40个ATX抑制剂构建3D-QSAR模型,阐明了抑制剂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Surflex-Dock进行分子对接,研究该类化合物与ATX蛋白的结合模式。CoMFA模型(q^(2)=0.668,r^(2)=0.992)和CoMSIA模型(q^(2)=0.727,r^(2)=0.988)表明其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和机制可解释能力,分子对接表明上述化合物与ATX均能很好地结合,Ser306、Glu232和His121是影响上述化合物与ATX结合的主要氨基酸残基。本研究为进一步设计合成ATX抑制剂提供理论依据,对开发高效ATX抑制剂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分泌运动因子 抑制剂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分子对接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磺酰脲类化合物除草活性的3D-QSAR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宝雷 马宁 +3 位作者 王建国 马翼 李正名 李永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77-581,共5页
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方法对所合成的新磺酰脲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3D-QSAR分析.两种方法所建立的模型对化合物的除草活性预测能力均较好,所得三维等值线图为合成高活性的化合... 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方法对所合成的新磺酰脲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3D-QSAR分析.两种方法所建立的模型对化合物的除草活性预测能力均较好,所得三维等值线图为合成高活性的化合物能提供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酰脲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 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衍生物类抗艾滋病药物3D-QSAR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仝建波 王平 +2 位作者 李云飞 刘淑玲 孟元亮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1-46,共6页
采用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3D-HoVAIF)对42个咪唑衍生物类抗艾滋病药物进行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建模,同时采用内部及外部双重验证的办法对所得模型稳定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和检验.PLS建模的复相关系数、留一... 采用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3D-HoVAIF)对42个咪唑衍生物类抗艾滋病药物进行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建模,同时采用内部及外部双重验证的办法对所得模型稳定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和检验.PLS建模的复相关系数、留一法交互校验复相关系数和外部样本校验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12、0.847、0.931.结果表明,3D-HoVAIF能较好表征咪唑衍生物类抗艾滋病药物分子结构信息,所建QSAR模型具有良好稳定性和预测能力,为抗艾滋病药物的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 抗艾滋病药物 定量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硝基脲类化合物除草活性的3D-QSAR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申晓霞 徐胜臻 陈长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19-2424,共6页
经活性测试发现,N-硝基脲类化合物对反枝苋(A.retroflexusL)和苏丹草(S.sudanenses)呈现除草活性.为进一步设计高活性的目标化合物,采用比较分子力场(CoMFA)对38个N-硝基脲类化合物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分析,建立了相关性显著... 经活性测试发现,N-硝基脲类化合物对反枝苋(A.retroflexusL)和苏丹草(S.sudanenses)呈现除草活性.为进一步设计高活性的目标化合物,采用比较分子力场(CoMFA)对38个N-硝基脲类化合物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分析,建立了相关性显著、预测能力强的3D-QSAR模型(反枝苋:q2=0.674,r2=1.000,R2pred=0.9989;苏丹草:q2=0.635,r2=1.000,R2pred=0.9958).根据CoMFA模型的立体场和静电场三维等势线图可知,在N'-苯环的2和5位引入大体积的正电荷取代基,3位引入负电荷基团,4和6位引入大体积的负电荷基团有利于提高目标化合物对双子叶杂草反枝苋的除草活性;而在2位引入大体积的负电荷基团,3位引入小体积的负电荷基团,4位引入大体积的正电荷基团,5位引入大体积的取代基均有利于提高目标化合物对单子叶杂草苏丹草的除草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硝基脲 除草活性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比较分子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肼类抗结核病药物的3D-QSAR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仝建波 陈洋 +2 位作者 车挺 徐夏梦 程芳玲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2-386,共5页
采用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3D-HoVAIF)对115个酰肼类抗结核病药物进行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建模,同时采用内部及外部双重验证的办法对所得模型稳定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检验... 采用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3D-HoVAIF)对115个酰肼类抗结核病药物进行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建模,同时采用内部及外部双重验证的办法对所得模型稳定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检验.MLR建模和PLS建模的复相关系数(R^2ext)、留一法交互校验复相关系数(Qk)以及外部样本校验复相关系数(Q^2ext)分别为0.766、0.663、0.748和0.733、0.614、0.715.结果表明,3D-HoVAIF能较好表征抗结核药物分子结构信息,所建QSAR模型具有良好稳定性和预测能力,为抗结核病药物的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 酰肼类抗结核病药物 定量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噁嗪酮衍生物类抗艾滋病药物3D-QSAR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仝建波 王平 +1 位作者 车挺 程芳玲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77-782,共6页
采用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3D-HoVAIF)对36个苯并噁嗪酮衍生物类抗艾滋病药物进行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least square regression,PLS)建模,同时采用内部及外部双重验证的办法对所得模型稳定性能进行了... 采用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3D-HoVAIF)对36个苯并噁嗪酮衍生物类抗艾滋病药物进行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least square regression,PLS)建模,同时采用内部及外部双重验证的办法对所得模型稳定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检验.PLS建模的复相关系数(R_(cum))、留一法(leave-one-out,LOO)交互校验(cross-validation,CV)复相关系数(Q_(CV))和外部样本校验复相关系数(Q_(ext))分别为0.906、0.865、0.815.结果表明,3D-HoVAIF能较好表征苯并噁嗪酮衍生物类抗艾滋病药物分子结构信息,因而能建立具有良好稳定性和预测能力的QSAR模型,为抗艾滋病药物的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 抗艾滋病药物 定量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3D-QSAR和分子对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仝建波 吴英纪 白敏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34-138,共5页
采用分子对接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了二芳基苯胺衍生物与HIV-1非核苷类逆转录酶的相互作用,并运用经典的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的方法(3D-HoVAIF)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MLR)研究了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MLR建模得出... 采用分子对接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了二芳基苯胺衍生物与HIV-1非核苷类逆转录酶的相互作用,并运用经典的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的方法(3D-HoVAIF)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MLR)研究了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MLR建模得出的复相关系数(R_(cum))为0.949、留一法交互校验复相关系数(QCV)为0.799,从该结果可以看出,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对化合物的抗艾滋病活性具有比较好的预测能力.最后,运用分子对接研究了小分子药物和大分子HIV-1逆转录酶的氨基酸活性残基之间的结合模式,对今后设计合成新的抗艾滋病药物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逆转录酶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多元线性回归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咪唑类缓蚀剂的3D-QSAR研究及分子设计 被引量:43
9
作者 胡松青 米思奇 +4 位作者 贾晓林 郭爱玲 陈生辉 张军 刘新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402-2409,共8页
采用比较分子场分析法(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MSIA),对苯并咪唑衍生物抗盐酸腐蚀的缓蚀性能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并使用留一法交叉验证手段对3D-QSAR模型的稳定性及预测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立体场、静电场和... 采用比较分子场分析法(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MSIA),对苯并咪唑衍生物抗盐酸腐蚀的缓蚀性能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并使用留一法交叉验证手段对3D-QSAR模型的稳定性及预测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立体场、静电场和氢键供体场(电子给体)是影响苯并咪唑缓蚀剂缓蚀性能的主要因素;所构建的CoMFA模型(q2=0.541,R2=0.996)和CoMSIA模型(q2=0.581,R2=0.987)均具有较好的统计学稳定性和预测能力.基于3D-QSAR等势图设计出了几种具有较好缓蚀性能的苯并咪唑化合物,为油气田新型缓蚀剂的研发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咪唑 缓蚀剂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分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A_3腺苷受体配基稠合1,2,4-三唑并[1,5-c]嘧啶衍生物的3D-QSAR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莉 唐赟 叶德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5-668,F0002,共5页
目的建立人类A3腺苷受体配基稠合1,2,4-三唑并[1,5-c]嘧啶衍生物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为设计高活性的该类化合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比较分子场分析(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建立39个该类化合物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结... 目的建立人类A3腺苷受体配基稠合1,2,4-三唑并[1,5-c]嘧啶衍生物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为设计高活性的该类化合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比较分子场分析(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建立39个该类化合物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结果CoMFA和CoMSIA模型均有良好的预测能力,但CoMSIA模型包含的力场较全面,给出信息更丰富。结论CoMSIA模型可为该系列化合物的进一步结构改造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比较分子场分析 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 人类A3腺苷受体配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HoVAIF模型用于八角茴香油成分色谱保留时间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廖立敏 李建凤 朱万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6期943-947,共5页
本文采用GC/MS测定了八角茴香油中各组分,应用本实验室新近提出的三维原子场全息作用矢量(3D-HoVAIF)对鉴定的48个挥发性有机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分别采用了偏最小二乘回归(PLS)与多元线性回归(MLR)进行了建模研究。结果表明,3D-HoVAI... 本文采用GC/MS测定了八角茴香油中各组分,应用本实验室新近提出的三维原子场全息作用矢量(3D-HoVAIF)对鉴定的48个挥发性有机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分别采用了偏最小二乘回归(PLS)与多元线性回归(MLR)进行了建模研究。结果表明,3D-HoVAIF能够较好地表征茴香油中各组分的化学结构,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估计能力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茴香油 挥发性有机物 三维原子场全息作用矢量 定量结构.色谱保留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取代硫基-5-(2-羟基苯基)-4H-1,2,4-三唑类化合物抑菌活性的QSAR研究
12
作者 冯长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6-121,共6页
采用MOPAC-AM1方法对13种3-取代硫基-5-(2-羟基苯基)-4H-1,2,4-三唑类化合物分子进行几何优化和计算EHOMO、ELUMO、QC1~QC8、QN1~QN3、QO及QS等量子化学描述符(Lt).通过最佳变量子集回归建立这些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金黄... 采用MOPAC-AM1方法对13种3-取代硫基-5-(2-羟基苯基)-4H-1,2,4-三唑类化合物分子进行几何优化和计算EHOMO、ELUMO、QC1~QC8、QN1~QN3、QO及QS等量子化学描述符(Lt).通过最佳变量子集回归建立这些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抑菌活性(IJ:IM,IE和IS)的QSAR模型.结果显示ELUMO和QS直接影响这些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硫原子上电荷量增大,其抑菌活性增强;ELUMO越高,IJ下降.对于白色念珠菌的IM模型的相关系数(R2)和逐一剔除法交叉验证系数(R2cv)依次为0.913和0.806,相应IE模型为0.907和0.838,相应IS模型为0.881和0.771.通过R2adj、F、R2cv、VIF、AIC、FIT等检验,上述模型具有令人满意的稳健性和预测能力.结果显示抑菌机理的重要信息,可用于新活性标题化合物的理论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取代硫基-5-(2-羟基苯基)-4H-1 2 4-三唑 量化参数 白色念珠菌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 活性 抑菌机理 定量构效关系(Q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R35受体香豆素类激动剂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聪 于大永 +4 位作者 魏来 张秀莉 冯宝民 史丽颖 曹洪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66-1072,共7页
本实验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 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 MSIA)建立GPR35受体香豆素类激动活性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模型,以确定该类激动剂的分子结构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在预测半数有效浓度(EC_(50))的Co... 本实验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 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 MSIA)建立GPR35受体香豆素类激动活性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模型,以确定该类激动剂的分子结构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在预测半数有效浓度(EC_(50))的Co MFA模型中,训练集抽一法(LOO)交叉验证系数q^2=0.559,非交叉验证系数r^2=0.887,标准偏差SE=0.382;在Co MSIA模型中,训练集抽一法交叉验证系数q^2=0.627,非交叉验证系数r^2=0.915,标准偏差SE=0.365。在预测半数抑制浓度(IC_(50))的Co MFA模型中,训练集抽一法交叉验证系数q^2=0.600,非交叉验证系数r^2=0.903,标准偏差SE=0.375;在Co MSIA模型中,训练集抽一法交叉验证系数q^2=0.566,非交叉验证系数r^2=0.914,标准偏差SE=0.378。EC_(50)和IC_(50)的两个3D-QSAR模型预测结果同实验数据基本一致,说明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好。本实验根据模型预测结果,对配体分子的结构进行分析,为获得具有更高活性的配体分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R35受体 香豆素类化合物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 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喹诺酮C-3均三唑衍生物抗增殖活性的QSAR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杰元 杨雪颖 +2 位作者 杨沛艳 冯惠 冯长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27-2332,共6页
基于拓扑化学理论,用原子类型的电性拓扑状态指数(E_(A))描述了48个氟喹诺酮C-3均三唑衍生物分子的化学微环境。基于E_(A)和最佳变量子集回归,建立上述化合物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的抗增殖活性(p H)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其最优四... 基于拓扑化学理论,用原子类型的电性拓扑状态指数(E_(A))描述了48个氟喹诺酮C-3均三唑衍生物分子的化学微环境。基于E_(A)和最佳变量子集回归,建立上述化合物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的抗增殖活性(p H)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其最优四元(E_(8)、E_(13)、E_(19)、E_(42))模型的判定系数(R^(2))和逐一剔除法交叉验证系数(R_(cv)^(2))分别为0.853和0.813。经R^(2)、R_(cv)^(2)、F_(IT)、A_(IC)、F、V_(IF)等统计指标检验,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相关性和预测能力。结果显示影响氟喹诺酮C-3均三唑衍生物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的抗增殖活性的主要因素是与靶标形成氢键,以及配位和疏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C-3均三唑衍生物 人白血病细胞(HL60) 抗增殖活性 原子类型 电性拓扑指数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吗啉类PI3Kα抑制剂的自组织分子场分析
15
作者 武锋 罗浩 +3 位作者 周孟 张文娟 侯雪艳 李锐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3-227,共5页
采用自组织分子场分析(SOMFA)构建了39个双吗啉类磷脂酰肌醇-3激酶α(PI3Kα)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标准偏差(SEE)分别为0.636、0.702和0.581,立体场和静电场的贡献分别为0.7和... 采用自组织分子场分析(SOMFA)构建了39个双吗啉类磷脂酰肌醇-3激酶α(PI3Kα)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标准偏差(SEE)分别为0.636、0.702和0.581,立体场和静电场的贡献分别为0.7和0.3,并用测试集进行了验证。测试集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pred)为0.808。该模型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为进一步开发新的双吗啉类PI3Kα抑制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3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自组织分子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抑制HIV整合酶链转移活性的主要微观结构因素探究
16
作者 康家雄 李爱秀 +1 位作者 靳玉瑞 肖泽云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3年第6期16-21,34,共7页
以25个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利用遗传函数逼近法(GFA)构建了10个二维定量构效关系(2D-QSAR)模型,从中选取最优模型并检验其预测可靠性,并分析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抑制HIV... 以25个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利用遗传函数逼近法(GFA)构建了10个二维定量构效关系(2D-QSAR)模型,从中选取最优模型并检验其预测可靠性,并分析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抑制HIV整合酶链转移活性的主要微观结构因素。结果表明,最优2D-QSAR模型的R^(2)=0.7776、Q^(2)=0.6421、r^(2)=0.87、(r^(2)-r′02)/r^(2)=0.01、k′=0.97、r^(2)_(m)=0.58,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外部预测能力;热力学描述符AlogP、电拓扑状态描述符ES_Sum_sssN、ES_Sum_ssCH 2和空间描述符Shadow_nu是影响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抑制HIV整合酶链转移活性的主要微观结构因素,其中Shadow_nu是最重要的微观结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氨基-1-羟基-2-氧-1 8-萘啶-3-甲酰胺 整合酶链转移 抑制剂 遗传函数逼近法 二维定量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取代苯基-5-取代苯甲酰胺基-1,3,4-噻二唑的合成、抑菌活性及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三艳 彭雅琦 +1 位作者 娄佳玉 王美怡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2-742,共11页
以取代苯甲酸为起始原料,与氨基硫脲、三氯氧磷及取代苯甲酰氯进行缩合,制备了33个2-取代苯基-5-取代苯甲酰胺基-1,3,4-噻二唑E_(1)~E_(33)。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等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证及表征。采... 以取代苯甲酸为起始原料,与氨基硫脲、三氯氧磷及取代苯甲酰氯进行缩合,制备了33个2-取代苯基-5-取代苯甲酰胺基-1,3,4-噻二唑E_(1)~E_(33)。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等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证及表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对根霉Rhizopus nigricans、青霉Penicillium glaucum、灰霉Botrytis cinerea、交链孢霉Alternaria brassicae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的体外抑菌活性。针对黑曲霉的抑制活性,分别利用CoMFA和CoMSIA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在50μg/mL下,化合物E_(1)、E_(2)和E_(29)对供试真菌的抑制率均达到80%以上,与对照药剂百菌清和多菌灵的抑菌效果相当。综合两种模型的结果,发现静电场的贡献值高于其他势场,且当苯环a的4位引入供电子基、苯环a的2位和6位以及苯环b上引入吸电子基时,有利于化合物抑菌活性的提高,可为进一步指导设计合成此类高活性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 4-噻二唑 酰胺衍生物 抑菌活性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MFA对氟喹诺酮酰胺衍生物的分子建模与设计
18
作者 冯惠 冯长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57-2862,共6页
基于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研究25种氟喹诺酮C-3酰胺衍生物抗肿瘤活性(K_(S)、K_(H))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21个化合物组成训练集用于建立预测模型,余下9个化合物(含13号模板分子和新设计4个分子)组建测试集作为模型验证... 基于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研究25种氟喹诺酮C-3酰胺衍生物抗肿瘤活性(K_(S)、K_(H))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21个化合物组成训练集用于建立预测模型,余下9个化合物(含13号模板分子和新设计4个分子)组建测试集作为模型验证。所建训练集CoMFA模型的交叉验证系数(R_(cv)^(2))、非交叉验证系数(R^(2)),对于K_(S)分别为0.333、0.883,对于K_(H)分别为0.363、0.887,说明所建模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良好的预测能力。该模型中立体场、静电场的贡献率,对于K_(S)依次为60.3%、39.7%,对于K_(H)依次为60.8%、39.2%,表明影响抗肿瘤活性(K_(S)、K_(H))的主要因素是取代基的疏水性和空间位阻,其次是取代基的库仑力、氢键及配位作用。基于此研究结果,设计了4个具有较高预测活性的新化合物。这些发现不仅为理解氟喹诺酮C-3酰胺衍生物抗肿瘤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设计抗肿瘤活性更高的化合物提供了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C-3酰胺衍生物 抗肝癌活性(K_(S)) 抗白血病活性(K_(H))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三维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原子场全息作用矢量用于7位取代20(S)-喜树碱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波 曾晖 +3 位作者 周鹏 梁桂兆 梅虎 李志良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6,共6页
研究了25种7位取代20(S)-喜树碱衍生物的化学结构与其抗肿瘤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采用新近提出的三维原子场全息作用矢量,对喜树碱类衍生物进行了结构参数化表达,采用逐步回归对变量进行筛选后,建立了定量构效关系模型。模型的复相关系... 研究了25种7位取代20(S)-喜树碱衍生物的化学结构与其抗肿瘤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采用新近提出的三维原子场全息作用矢量,对喜树碱类衍生物进行了结构参数化表达,采用逐步回归对变量进行筛选后,建立了定量构效关系模型。模型的复相关系数和标准偏差以及留一法交互校验的复相关系数和标准偏差分别为R=0.962 5,SD=0.290 1和RCV=0.908 7,SDCV=0.446 2。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证明了该三维原子场全息作用矢量在分子结构表征和生物活性预测上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原子场全息作用矢量 喜树碱 抗肿瘤活性 定量结构活性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烃基酚类化合物结构与毒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廖立敏 卿东红 +3 位作者 李建凤 朱俊 谢永红 雷光东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95-499,共5页
有机化合物通常由电性各异的氢、碳、氮、氧、硫及卤素等原子以共价键结合而成,从分子的三维空间结构出发,按照不同类型原子之间电性相互作用得到一种分子结构表达方法——三维分子电性相互作用矢量(three dimensional molecular electr... 有机化合物通常由电性各异的氢、碳、氮、氧、硫及卤素等原子以共价键结合而成,从分子的三维空间结构出发,按照不同类型原子之间电性相互作用得到一种分子结构表达方法——三维分子电性相互作用矢量(three dimensional molecular electronegativity interaction vector,3D-MEIV).利用该矢量对41种烃基酚类化合物进行结构表达,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2变量毒性模型,复相关系数(R)为0.9438,均方根误差(RMS)为0.2541.再用留一法(Leave-one-out,LOO)交互检验对模型进行了评价,得到的复相关系数(R(CV))为0.9349,均方根误差(RMS(CV))为0.2728.结果表明3D-MEIV能较好地表征烃基酚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分子电性相互作用矢量 结构描述符 定量结构-活性相关 烃基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