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界定 被引量:12
1
作者 徐康平 程乐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9-92,共4页
民间文学艺术,是世界各国人民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一个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界定什么是民间文学艺术并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法律保护,对于我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民间文学艺术与其他文学艺术的比较... 民间文学艺术,是世界各国人民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一个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界定什么是民间文学艺术并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法律保护,对于我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民间文学艺术与其他文学艺术的比较以及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等几个相似概念的区分,认为民间文学艺术是指由某个特定的群体集体创作,在世代流传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体现该群体的文化和社会特征的,能够以某种形式体现其艺术价值的文学、艺术、技术等领域的传统思想和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艺术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民间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百年历程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守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1-66,共6页
以科学方法采录研究民间文学的学术活动兴起于“五四”时期。新中国建立后将它纳入政府文化工作范围。八九十年代在全国普查基础上编纂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 ,使采录和研究工作形成热潮 ,标志着中国民间文艺学正走向成熟。开发利用民间... 以科学方法采录研究民间文学的学术活动兴起于“五四”时期。新中国建立后将它纳入政府文化工作范围。八九十年代在全国普查基础上编纂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 ,使采录和研究工作形成热潮 ,标志着中国民间文艺学正走向成熟。开发利用民间文艺资源的美好前景和民间文艺学学科建设面临的危机均令人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艺学 民族文化 中国 民间文学研究 民间文学体裁论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单刻到全集:被粉饰的才子文本——《双柳轩诗文集》、《袁枚全集》校读札记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正宏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6,共8页
该文以清代著名作家袁枚早年别集《双柳轩诗文集》和源自袁枚晚年所编《小仓山房全集》的今人整理本《袁枚全集》的校读为例,指出传统全集所收作品由于时经作者晚年粉饰删改,而大多存在历时性面貌不无缺失之憾,故研究单个古代著名作家... 该文以清代著名作家袁枚早年别集《双柳轩诗文集》和源自袁枚晚年所编《小仓山房全集》的今人整理本《袁枚全集》的校读为例,指出传统全集所收作品由于时经作者晚年粉饰删改,而大多存在历时性面貌不无缺失之憾,故研究单个古代著名作家创作的历时性问题,应当重视比全集更切近当时实况的作家生前行世的单刻别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刻 全集 《双柳轩诗文集》 《袁枚全集》 文学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间文学及其记录整理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7
4
作者 傅玛瑞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66,共10页
中国搜集口头文学活动及其文字记录可以追溯到文字使用的最初时代,也延续到现在。对20世纪初到1949年的中国民间文学工作,已有人做过较详细的研究,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民间文学研究,到目前为止,仍被西方汉学界搁置一旁。但西方学... 中国搜集口头文学活动及其文字记录可以追溯到文字使用的最初时代,也延续到现在。对20世纪初到1949年的中国民间文学工作,已有人做过较详细的研究,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民间文学研究,到目前为止,仍被西方汉学界搁置一旁。但西方学者应该注意1949年以后中国民间文学发生的背景和成绩,特别要注意钟敬文主持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项目的进行情况和资料成果,以便对民间文学的记录和整理这一复杂问题中的某些细节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传统 钟敬文 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记忆构建的民间文学方式 被引量:7
5
作者 黄景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8-45,共8页
民间文学是一国之民共同享用的口头文学。当代民间文学既以口头表演形式生成,也以书面文本形式生成,且通过口头、书面、影视、网络等多种途径传播,它们是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节日和仪式为民间文学提供了制度化的表演窗口。当代民间文... 民间文学是一国之民共同享用的口头文学。当代民间文学既以口头表演形式生成,也以书面文本形式生成,且通过口头、书面、影视、网络等多种途径传播,它们是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节日和仪式为民间文学提供了制度化的表演窗口。当代民间文学通过仪式关联和文本关联两种途径延续民族记忆。大量涌现的民间文学作品以"集体文本"的形式构成记忆媒介,在互动循环中维系国家的、民族的共同历史感和价值观,构建中华民族文化同一性。中国当代民间文学既构建国家政治认同,也构建民族身份认同,二者具有较多的内容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民间文学 民族记忆 集体文本 国家政治认同 民族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法律规定 被引量:8
6
作者 宋才发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22-27,共6页
民间文学艺术属于"传统知识"、"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国际社会强调要重视和加强对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国际法、国际公约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鉴别及保存、作品传播及保护、国际合作共同保护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艺术属于"传统知识"、"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国际社会强调要重视和加强对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国际法、国际公约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鉴别及保存、作品传播及保护、国际合作共同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与"命名"、民间文学艺术传承人的权利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版权保护等,也作出了确切的法律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艺术 作品鉴别 作品传播 技艺传承人 法律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间文艺学百年足迹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守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9-24,共6页
伴随"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对民间口头文学及其他民间艺术的关注与研究,成为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别开生面的崭新篇章。从作品的丰厚积累到相关理论著作的陆续问世,标志着中国民间文艺学正走向成熟。保护民间文化的世界性... 伴随"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对民间口头文学及其他民间艺术的关注与研究,成为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别开生面的崭新篇章。从作品的丰厚积累到相关理论著作的陆续问世,标志着中国民间文艺学正走向成熟。保护民间文化的世界性热潮,使其发展获得了新的机遇,强化卓然独立的学科品格,是建设中国民间文艺学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谣周刊 民间文学三套集成 民间文艺学 保护民间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浪淘沙与沙里淘金——民族音乐学田野工作与案头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方妙英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7-132,共6页
1979年后举国上下大规模开展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的实施,对抢救民族民间音乐遗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作者通过参加《中国民歌歌曲集成(湖北卷)》工作,体会到:田野工作是研究的基础,面对收集到的繁杂的大量民歌资料,不能只凭个人... 1979年后举国上下大规模开展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的实施,对抢救民族民间音乐遗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作者通过参加《中国民歌歌曲集成(湖北卷)》工作,体会到:田野工作是研究的基础,面对收集到的繁杂的大量民歌资料,不能只凭个人主观想法或兴趣去臆断、取舍,应沙里淘金;案头工作是研究的深化与再发现;凡有争议问题要找歌手进一步核实;对文史方面的问题,要请当地的方志办协助查寻,要杜绝膺品。这样,才会有新发现、新思考、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 民族音乐学 采风 田野工作 案头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著作权法的视角看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 被引量:7
9
作者 李磊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27-30,41,共5页
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大多发源于西部地区。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极易遭到滥用和破坏,这不仅侵害了创作群体的合法权益,而且危及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有鉴于此,我国应制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法。
关键词 民间文学作品 著作权 法律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作家全集的编辑与文学史料学问题 被引量:3
10
作者 陆耀东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7-119,共3页
史料和文献历来为严谨的学者所重视,尤其是作为文学研究直接对象的作家作品,更是研究者必须全面、准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鲁迅曾说,研究作家要把握其“全人”,所以,编辑出版收录作家作品的《全集》,历来为学术界和出版界所普遍瞩目。关... 史料和文献历来为严谨的学者所重视,尤其是作为文学研究直接对象的作家作品,更是研究者必须全面、准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鲁迅曾说,研究作家要把握其“全人”,所以,编辑出版收录作家作品的《全集》,历来为学术界和出版界所普遍瞩目。关于包括现代作家《全集》编辑在内的现代文学的文献学问题,曾在2003年和2004年进行过两次研讨,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是,现代作家全集编辑中的各种问题不可能一下子得到解决,新的问题也还会层出不穷。所以,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九届年会上,作家全集的编辑问题依然作为研讨会的四大主题之一,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这说明,现代作家全集的编选和校勘依然是现代文学研究领域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从本质上讲,搜集、整理和编辑史料本身就是一项学术研究活动,至少也是学术研究的基础或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性绝不可等闲视之。而编辑作家全集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为当前的研究者提供了翔实的原初资料,还在于它所保存的完备的史料可以成为一种文化收藏,成为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这样说来,收集完整、考订精当、体例科学的作家全集,其编辑者所做的当是功在千秋的大事,实在有必要花气力去做好。在当前学术界刮起的某些浮躁之风面前,组织和刊发这样一组专题文章,对于净化学术风气、弘扬早年现代文学研究中所形成的沉潜、扎实、严谨的治学传统,进而促进现代作家全集的编辑以及现代文学文献学的健康发展,或许会有一些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全集》 史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民间著述到官方教材——从元陈澔《礼记集说》看经典诠释的独特现象及其思想史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6-100,共5页
元陈澔的《礼记集说》是一部诠释《礼记》的私人著述,以简便浅近著称,明初取代郑注孔疏成为科举考试的官方教材,独立学官三百多年。到清代,该书屡屡受到批评,逐渐退出《礼记》诠释的中心领域,走向边缘化,并被经学史和思想史淡化甚至遗忘。
关键词 《礼记集说》 民间著述 官方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玲佚信三封及其他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向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3-140,共8页
现在已知的丁玲书信,基本都被《丁玲书简》和《丁玲全集》所收,但也有少数仍散佚在民国时期各报刊上。1935年6月《汉口舆论汇刊》所载《丁玲的一封信》、1935年10月《越风》上《丁玲近讯》一文中的丁玲书信片段、1946年4月《消息》中丁... 现在已知的丁玲书信,基本都被《丁玲书简》和《丁玲全集》所收,但也有少数仍散佚在民国时期各报刊上。1935年6月《汉口舆论汇刊》所载《丁玲的一封信》、1935年10月《越风》上《丁玲近讯》一文中的丁玲书信片段、1946年4月《消息》中丁玲给姚蓬子的信,都是目前各种丁玲书信集和研究资料未提及、未收录的重要文献。这些佚信,是反映丁玲1930年代南京'囚居'时期和解放前夕生活、思想和创作的重要资料,对我们研究丁玲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书信 《丁玲全集》 民国报刊 丁玲创作 民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声玉振显品格,创新趋优呈高远——学术史视野中的朱德发教授的学术成就
13
作者 周海波 闫晓昀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43-69,共27页
朱德发教授是当代著名学者,新中国第二代学人的代表之一。他被同行称之为"学术劳模",具有独到的学术眼光和博大的人文胸怀,其创造性成果呈现出创新思维。他从五四文学研究出发,以人为本,以文学史建构为主体工程,为学科建设和... 朱德发教授是当代著名学者,新中国第二代学人的代表之一。他被同行称之为"学术劳模",具有独到的学术眼光和博大的人文胸怀,其创造性成果呈现出创新思维。他从五四文学研究出发,以人为本,以文学史建构为主体工程,为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他为领军的山东师范大学现代文学学术团队是一支梯队合理、实力雄厚、成果卓著、影响巨大的学术队伍。《朱德发文集》代表了他的学术研究的高度,表现了他敢于而且能够面对现实、思考现实、回应现实的气魄与精神,展现了作为老一代学者代表的思想风貌和人格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德发 现代文学 学术史 《朱德发文集》 学术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年来周作人文集的出版
14
作者 黄开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9-57,共9页
30年来,中国大陆周作人文集的出版成就斐然。从1981年到2010年,中国大陆共出版各种周作人文集211种。编订周氏文集用功最勤、成就最大的编者要推钟叔河、止庵以及陈子善、张铁荣,具体标志他们成就的是钟叔河编周作人著作集、《周作人文... 30年来,中国大陆周作人文集的出版成就斐然。从1981年到2010年,中国大陆共出版各种周作人文集211种。编订周氏文集用功最勤、成就最大的编者要推钟叔河、止庵以及陈子善、张铁荣,具体标志他们成就的是钟叔河编周作人著作集、《周作人文类编》《周作人散文全集》,止庵编《周作人自编文集》《苦雨斋译丛》,陈子善编《知堂集外文》以及他与张铁荣合编《周作人集外文》。故以评述这几套大型文集为主干,然后再从周氏自己编文集、他人编文集、译文集等几个方面加以介绍。时至今日,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惟一一个尚无全集的文学大家,这与他在现代文学史、现代文化史上和读者心目中的地位是不相称的。版本研究和校勘工作最为欠缺和紧迫,制约了周作人文集出版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周作人文集 钟叔河 止庵 现代文学史 现代文化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跬步以至千里——杨匡民教授与《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
15
作者 李松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164,共4页
对杨匡民教授的认知,是需要透过《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的编纂工作以及这一工作对“中国民族民间十大文艺集成志书”整个系统性工作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而获得的。这种影响在工作和学术,理论与实践,历史与未来等不同面向,都具有... 对杨匡民教授的认知,是需要透过《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的编纂工作以及这一工作对“中国民族民间十大文艺集成志书”整个系统性工作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而获得的。这种影响在工作和学术,理论与实践,历史与未来等不同面向,都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意义。为了对所有参与集成志书编纂工作的前辈和同仁,为了对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典籍,为了对立志从事传统音乐文化研究的学人,表达敬佩和崇敬之情,特此撰文。此文更是为了对杨匡民教授具有开创性的学术研究范式和卓有成效的具体实践呼吁,为一位优秀音乐学家的治学之道呼吁,期待这笔丰厚的文化财富得以薪火相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匡民 中国民族民间十大文艺集成志书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不负先贤,下泽惠来学”--从《沅湘耆旧集》到《湖南文献撷珍》
16
作者 徐雁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1-124,共4页
文章通过梳理清中叶自邓显鹤编刊《船山遗书》《沅湘耆旧集》等书以来,湖南日渐形成的编纂、整理、传播湖湘先贤著述和地方文献的优秀学术传统,评介和阐发"湖湘文库"、《湖南文献撷珍》的知识内涵和阅读接受价值。
关键词 船山遗书 沅湘耆旧集 湖湘文库 湖南文徵 湖南文献撷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当前民间文艺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锡诚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9-82,共4页
中国民间文艺源远流长 ,以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计划以及围绕着集成而开展的全国民间文学普查为标志 ,进入了“后集成”时期 ,因此推动了神话学、史诗学、民间文艺学等领域的学科建设 ,前景看好。但同时也还存在着人才流失、调整失衡等一系... 中国民间文艺源远流长 ,以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计划以及围绕着集成而开展的全国民间文学普查为标志 ,进入了“后集成”时期 ,因此推动了神话学、史诗学、民间文艺学等领域的学科建设 ,前景看好。但同时也还存在着人才流失、调整失衡等一系列隐忧。有待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艺 民间文学 学科建设 学科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五代民间典籍初探——以敦煌文献为考察对象
18
作者 李树亮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82,共4页
唐五代时期的民间通俗典籍绝大多数已经亡佚,今人已无从探究其原貌。敦煌文献不仅存有相当数量的民间典籍,而且这些典籍又为卷子本,保留了宋代以前书籍卷子本的原始面貌,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虽然这些卷子绝大多数为残卷,但其中一些残... 唐五代时期的民间通俗典籍绝大多数已经亡佚,今人已无从探究其原貌。敦煌文献不仅存有相当数量的民间典籍,而且这些典籍又为卷子本,保留了宋代以前书籍卷子本的原始面貌,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虽然这些卷子绝大多数为残卷,但其中一些残卷所存序文,为我们进一步考察史料提供了很好的文献校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唐五代民间典籍 民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嘉考据家的文学观念与文集编纂--从孙星衍、袁枚考据词章之争谈起
19
作者 谢海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9-149,共11页
乾隆五十一年向诗坛盟主袁枚宣告“避君才笔去研经”,标志着孙星衍由天才诗人向考据学者的身份转变,但此前已有类似转向。乾隆五十九年两人的论争,掀起了一场道与器、学问与词章之关系的大论战。相较以袁枚为首的文学家,以孙星衍为代表... 乾隆五十一年向诗坛盟主袁枚宣告“避君才笔去研经”,标志着孙星衍由天才诗人向考据学者的身份转变,但此前已有类似转向。乾隆五十九年两人的论争,掀起了一场道与器、学问与词章之关系的大论战。相较以袁枚为首的文学家,以孙星衍为代表的考据家同样表达出激进而突破传统的文学观念:主张考据词章可以兼顾,强调诗文根柢于学问,重视论学述学体的古文。考据之文大量入集,在文集编纂上呈现出带有乾嘉学术这一时代印记的著述化特征。乾嘉文集著述化,伴随乾嘉学术盛衰而兴替,道咸以后略显颓势,并被文集经世化所接续,这映射出清人文集编纂适时性的宏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星衍 袁枚 考据 词章 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台阁文人文集序中古文统序与文道关系论
20
作者 李晗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0-179,共10页
明代前期台阁文人所撰文集序在文体选择、文体功能与文体内容方面独具特色。在文集序中,台阁文人所列举的古文统序从上古至唐宋都有涉及,倡导“言必濂洛、文必欧曾”的师法论,隐含其政治诉求,寄托政治寓意,呈现出“立言不朽”与“文以... 明代前期台阁文人所撰文集序在文体选择、文体功能与文体内容方面独具特色。在文集序中,台阁文人所列举的古文统序从上古至唐宋都有涉及,倡导“言必濂洛、文必欧曾”的师法论,隐含其政治诉求,寄托政治寓意,呈现出“立言不朽”与“文以载道”的文论观,并与翰林院庶吉士制度有着直接关系。文集序写作被台阁文人视为政务之外的“余事”,这种“关乎世教”的作用使台阁“余事”之文成为明前期“文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阁文人 文集序 古文统序 文道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