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π-π2max:Bridging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to crystal packing in nitro-containing two-dimensional energetic materials
1
作者 Xiaokai He Chao Chen +4 位作者 Zhixiang Zhang Linyuan Wen Yiding Ma Yilin Cao Yingzhe Li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7期192-202,共11页
Two-dimensional energetic materials(2DEMs),characterized by their exceptional interlayer sliding properties,are recognized as exemplar of low-sensitivity energetic materials.However,the diversity of available 2DEMs is... Two-dimensional energetic materials(2DEMs),characterized by their exceptional interlayer sliding properties,are recognized as exemplar of low-sensitivity energetic materials.However,the diversity of available 2DEMs is severely constrained by the absence of efficient methods for rapidly predicting crystal packing modes from molecular structures,impeding the high-throughput rational design of such materials.In this study,we employed quantified indicators,such as hydrogen bond dimension and maximum planar separation,to quickly screen 172DEM and 16 non-2DEM crystal structures from a crystal database.They were subsequently compared and analyzed,focusing on hydrogen bond donor-acceptor combinations,skeleton features,and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π-πpacking interaction energy is a key determinant in the formation of layered packing modes by planar energetic molecules,with its magnitude primarily influenced by the strongest dimericπ-πinteraction(π-π2max).Consequently,we have delineated a critical threshold forπ-π2max to discern layered packing modes and formulated a theoretical model for predictingπ-π2max,grounded in molecular electrostatic potential and dipole moment analysis.The predictive efficacy of this model was substantiated through external validation on a test set comprising 31 planar energetic molecular crystals,achieving an accuracy of 84%and a recall of 75%.Furthermore,the proposed model shows superior classification predictive performance compared to typical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such as random forest,on the external validation samples.This contribution introduces a novel methodology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crystal packing modes in 2DEMs,potentially accelerating the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high-energy,low-sensitivity 2D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dimensionalenergeticmaterials Maximum planar separation Hydrogen bond dimension Hydrogen bond donor-acceptor π-πinteraction energy prediction Crystal packing modes ident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ADBO-SVM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洪宇 徐冠华 +1 位作者 唐波 秦炜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74,共11页
针对刀具磨损状态分类识别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CADBO-SVM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方法。在传统蜣螂优化算法(DBO)算法基础上,引入Circle映射和自适应可变惯性权重,提出Circle自适应权重蜣螂优化(CADBO)算法,提升了算法的整体寻优和... 针对刀具磨损状态分类识别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CADBO-SVM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方法。在传统蜣螂优化算法(DBO)算法基础上,引入Circle映射和自适应可变惯性权重,提出Circle自适应权重蜣螂优化(CADBO)算法,提升了算法的整体寻优和收敛性能。引入多域完全特征提取和多重特征选择技术(MFST),并将CADBO用于支持向量机(SVM)中的核函数和惩罚因子的择优问题,建立了基于MCADBO-SVM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模型。在公开数据集PHM2010上进行实验,结果显示:与多种方法相比,此模型的综合性能最优,检测准确率达到了95.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具磨损监测模型 振动信号 蜣螂优化算法 支持向量机 特征降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页岩层压裂裂缝的数值模拟与瞬变电磁响应特征分析
3
作者 宋汐瑾 白楠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2-783,共12页
水力压裂通过人工制造裂缝改造页岩层,是当前油田增产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了解压裂裂缝的发育过程、深度、长度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对提升页岩层油气开采效率至关重要。针对在工程实践中地面电磁法受探测深度和探测精度制约的问题,提... 水力压裂通过人工制造裂缝改造页岩层,是当前油田增产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了解压裂裂缝的发育过程、深度、长度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对提升页岩层油气开采效率至关重要。针对在工程实践中地面电磁法受探测深度和探测精度制约的问题,提出井下井网与地面同步观测的联合监测方案。研究了垂直井下不同页岩层参数对电磁测量结果的影响规律,根据瞬变电磁法原理,使用接地电偶源发射装置。对套管内壁一处或多处进行水力压裂,通过地面压裂设备向套管内壁挤压页岩周围的砂体形成裂缝后,注入含盐电解液,使得井壁周围呈现一定规模的低阻裂缝,研究不同电导率的压裂液注入垂直方向裂缝后所形成的地质模型。在地面同心圆阵列式测线上布置了72个测点,这些测点均匀分布于3条环线上。通过对这些测点所接收的地电信息进行信息采集,并且基于COMSOLMultiphysics有限元数值仿真软件,对页岩层中不同形态的压裂裂缝进行响应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确定井下裂缝的方位、埋深和裂缝长度,为研究井下低阻体的压裂裂缝形态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裂缝监测 瞬变电磁法 三维井地电磁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S/三维扫描融合公路施工监测方法
4
作者 高成发 沈沂 魏建雄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0,共9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高精度定位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路面施工监测中的精度,提出一种BDS/三维激光扫描模型构建的路面施工监测方法:依托高速公路BDS地基增强系统,研究分析BDS四频单历元快速定位方法,并验证BDS高精度定... 为了进一步提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高精度定位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路面施工监测中的精度,提出一种BDS/三维激光扫描模型构建的路面施工监测方法:依托高速公路BDS地基增强系统,研究分析BDS四频单历元快速定位方法,并验证BDS高精度定位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融合的可行性,以有效提升监测的高程精度和工作效率;然后将BDS高定位结果用于三维点云的纠偏与拼接,构建BDS/三维激光扫描融合模型,并开发相应的应用系统。施工测试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构建测区三维模型,并实现连续的路面监测;测区整体高程监测精度优于2.9 mm,能够满足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毫米级路面监测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高精度定位 三维激光扫描 高速公路 施工 路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巡检+集中监控”在输电线路运检中的应用与实践
5
作者 姚磊 马立博 +3 位作者 杜觉晓 焦政国 莽修伟 孙政樑 《农村电气化》 2025年第7期1-7,共7页
文章深入剖析在能源转型与极端气象灾害频发背景下的输电线路运检工作现状与挑战,通过打造“立体巡检+集中监控”运维新模式破解现状困境。通过构建“天、空、线、人”四位一体的立体巡检体系,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机器人等技术,实现... 文章深入剖析在能源转型与极端气象灾害频发背景下的输电线路运检工作现状与挑战,通过打造“立体巡检+集中监控”运维新模式破解现状困境。通过构建“天、空、线、人”四位一体的立体巡检体系,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机器人等技术,实现对输电线路的全方位监测;强化集中监控体系建设,规模化部署可视化装置,集成智能运检系统,提升运维管控能力;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智能检修作业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赋能 立体巡检 集中监控 输电线路运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OMAP等距离映射聚类的设备故障数据库清洗方法
6
作者 周家玉 侯慧娟 +1 位作者 盛戈皞 江秀臣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4-82,共9页
随着人工智能算法的发展,电力设备的监测数据被广泛应用于设备早期故障诊断中。由于原始监测数据中可能含有部分呈现异常的“脏”数据,会严重影响设备故障智能诊断的准确性,因此,需要对设备故障数据库进行数据清洗。文中综合线性模型和... 随着人工智能算法的发展,电力设备的监测数据被广泛应用于设备早期故障诊断中。由于原始监测数据中可能含有部分呈现异常的“脏”数据,会严重影响设备故障智能诊断的准确性,因此,需要对设备故障数据库进行数据清洗。文中综合线性模型和邻近度模型,构造了一种基于ISOMAP等距离映射聚类的数据清洗方法,先采用ISOMAP分析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在此基础上进行DBSCAN密度聚类分析,充分考虑了电力设备特征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和集群化特点,清除了异常值,提升了数据质量。文中以变压器的油中溶解气体体积分数故障数据库的清洗为例,结果表明,利用清洗后的数据库训练的故障诊断学习网络,诊断准确率提高了17%,且与其他数据清洗算法模型相比,文中所提出的方法的分类识别率提升了5%,数据清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在线监测 降维 聚类 数据清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沉降立体监测数据融合方法
7
作者 杨魁 邱亚辉 +3 位作者 徐骏千 梁军 李文彬 孙国昱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26,142,共6页
针对目前单一监测方法造成的地面沉降情况掌握不精确的问题,本文采用平台、参数协同完善了“空中-地表-地下”的地面沉降立体监测体系,构建了空中与地表测量的融合模型后,利用最小二乘法获取高精度沉降数据;采用可视化、时空统计等方法... 针对目前单一监测方法造成的地面沉降情况掌握不精确的问题,本文采用平台、参数协同完善了“空中-地表-地下”的地面沉降立体监测体系,构建了空中与地表测量的融合模型后,利用最小二乘法获取高精度沉降数据;采用可视化、时空统计等方法开展了空中/地表与地下数据融合,实现地面沉降精准诱因的获取。以天津市某区域为例,本文构建了由InSAR、水准、分层标等组成的地面沉降立体监测体系;利用InSAR、GNSS、水准监测数据进行融合获取高精度的地面沉降成果,中误差提高比率达20%,验证了空中与地表融合方法的有效性。此外通过结合地下水位、一孔多标分层标观测数据,从定性与定量角度进行集成分析,得到地下水开采是该区域地面沉降较严重主要原因的结论。试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能提高地面沉降监测的可靠性,实现地面沉降诱因精准判断,其结果可为地面沉降综合防治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立体监测 数据融合 分层标监测 沉降诱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ofibus-DP的弧形轨旋转控制系统 被引量:4
8
作者 熊建军 马军 +1 位作者 王辉 刘蓓 《兵工自动化》 2011年第8期72-75,共4页
弧形轨旋转控制系统是旋转天平试验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用于模拟飞机在尾旋状态下的无因次旋转参数。控制系统包括变频电机、变频器和监控系统等组成,经过通讯网络和变频器参数设置,系统实现了中央调度管理计算机/监控计算机/现场触摸屏... 弧形轨旋转控制系统是旋转天平试验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用于模拟飞机在尾旋状态下的无因次旋转参数。控制系统包括变频电机、变频器和监控系统等组成,经过通讯网络和变频器参数设置,系统实现了中央调度管理计算机/监控计算机/现场触摸屏/变频器四地监控。经调试运行,系统实现了网络化实时监控,工作可靠,运行稳定,自动化程度高。应用试验表明,系统各项技术指标满足旋转天平试验特殊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天平 尾旋 无因次旋转参数 监控系统 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镀银锦纶/锦纶/水性聚氨酯复合纱的一维结构柔性电容传感器
9
作者 岳欣琰 邵剑波 +3 位作者 王小虎 韩潇 赵晓曼 洪剑寒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89,共8页
为制备新型电容式柔性传感器,在镀银锦纶(SCN)芯纱表面包覆锦纶拉伸变形丝(PA),并对其浸渍水性聚氨酯(WPU)得到SCN/PA/WPU复合纱,然后利用复合纱设计制备了一维结构电容式柔性传感器。对SCN芯纱、SCN/PA包覆纱、SCN/PA/WPU复合纱进行形... 为制备新型电容式柔性传感器,在镀银锦纶(SCN)芯纱表面包覆锦纶拉伸变形丝(PA),并对其浸渍水性聚氨酯(WPU)得到SCN/PA/WPU复合纱,然后利用复合纱设计制备了一维结构电容式柔性传感器。对SCN芯纱、SCN/PA包覆纱、SCN/PA/WPU复合纱进行形貌观察、力学性能测试,分析传感器的应变传感性能,并应用于人体生理活动的监测。结果表明:SCN/PA/WPU复合纱和SCN/PA包覆纱的力学性能较SCN芯纱有明显提升;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应变-电容传感性能,具有0%~140%的工作响应范围;在10%的拉伸应变下,其灵敏度系数为0.66,且重复性良好,能够承受1200次以上的拉伸-卸载循环,可用于人体运动与生理活动的实时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银锦纶 锦纶 包覆纱 一维结构 电容式传感器 人体运动监测 水性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间设备噪声精密监测的三维声强阵列方法研究
10
作者 刘玉浩 伍星 柳小勤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3-948,共6页
复杂声场中,噪声监测设备运行状态易受其他声源和声场环境复杂多变的干扰。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利用三维声强阵列技术对车间内多个噪声源进行精密监测的方法。利用三维声强的矢量特性,分解得到空间直角坐标系下三个坐标轴上的声强分量,... 复杂声场中,噪声监测设备运行状态易受其他声源和声场环境复杂多变的干扰。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利用三维声强阵列技术对车间内多个噪声源进行精密监测的方法。利用三维声强的矢量特性,分解得到空间直角坐标系下三个坐标轴上的声强分量,构造关于声强分量与各个声源声功率的线性方程组,分离各声源的声功率谱,通过对比正常和故障条件下的声源声功率级,反映设备运行状态的变化。解决了传统声学监测易受干扰声源影响的问题。在普通实验室内开展了包含旋转机械故障试验台和干扰声源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声压法,三维声强阵列法对设备故障信息提取更敏感,受背景噪声和其他声源影响较小,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声强 声压级 声源监测 车间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我国废弃矿山综合开发利用路径思考
11
作者 郗富瑞 石菊松 +4 位作者 张进德 张德强 颜瑞雯 张婉秋 林刚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共15页
废弃矿山资源开发利用已成为当今世界资源、能源与环境领域的重要议题。通过文献调研和总结归纳法,文章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废弃矿山综合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废弃矿山综合开发利用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将资源科学理论与生命周期理... 废弃矿山资源开发利用已成为当今世界资源、能源与环境领域的重要议题。通过文献调研和总结归纳法,文章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废弃矿山综合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废弃矿山综合开发利用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将资源科学理论与生命周期理论相结合,厘清了新时期阻碍废弃矿山综合开发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创新构建了基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综合开发利用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解析废弃矿山资源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关联关系,提出了新时期废弃矿山综合开发利用系统解决方案。研究认为,废弃矿山综合开发利用应以国家战略需求为依据,以人地耦合系统理论为核心,开展实时动态的废弃矿山多能互补综合开发利用立体监测技术和不同尺度转换技术研究,实现对废弃矿山资源开发全要素、全过程、全覆盖的全方位监测,并综合考量自然要素和空间环境要素之间的多维耦合关系,建立高时空精度能源供给与需求响应协同模拟技术,形成全链条废弃矿山综合开发利用数据孪生技术体系,提升废弃矿山综合开发利用智能决策支持水平,以期为未来长期碳中和目标下的开发利用路径规划和布局优化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山资源 多能互补 关键问题 关键技术 立体监测 精细模拟 布局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VDD的高心墙堆石坝监测数据异常检测方法
12
作者 黄会宝 陈蓉 +1 位作者 陈建康 罗冲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23,共6页
水库大坝作为具有防洪度汛、水力发电、农业灌溉等重要作用的超大型重要基础设施,一旦发生溃坝将会引发严重灾难,因此对其进行常态化安全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但受到测量环境、系统故障和监测对象异常影响,大坝监测数据中会出现各种异常数... 水库大坝作为具有防洪度汛、水力发电、农业灌溉等重要作用的超大型重要基础设施,一旦发生溃坝将会引发严重灾难,因此对其进行常态化安全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但受到测量环境、系统故障和监测对象异常影响,大坝监测数据中会出现各种异常数据,对这些异常监测数据进行检测有利于监测数据的有效分析并及时发现险情,保障水库大坝安全稳定运行。但现存的数据异常检测方法大多只关注数据粗差等异常,忽略了数据缓变异常。因此本文基于深度支持向量描述(DSVDD)方法提出一种缓变异常检测方法,该方法将大坝多维监测参数构建为多维参数样本,并构建自编码器网络利用DSVDD方法进行有效训练,将输入样本映射到紧凑的超球体中,以输入样本偏离超球体中心距离作为异常分数实现异常检测。为验证所提方法有效性,本文基于某高心墙堆石坝激光准直监测系统数据将所提方法与其他多类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明所提方法具有优异的数据异常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心墙堆石坝 多维监测数据 异常检测 DSVDD 缓变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三维一体化管控平台及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旭伟 刘强 徐华龙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05,共8页
针对露天煤矿开采作业中存在的信息化水平不高、数据孤岛现象严重及安全监管难度大等问题,对露天煤矿三维一体化管控平台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通过集成创新技术实现露天煤矿开采的智能化、可视化与高效管理。介绍了露天煤矿三维... 针对露天煤矿开采作业中存在的信息化水平不高、数据孤岛现象严重及安全监管难度大等问题,对露天煤矿三维一体化管控平台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通过集成创新技术实现露天煤矿开采的智能化、可视化与高效管理。介绍了露天煤矿三维一体化管控平台整体架构设计,详细阐述了露天煤矿三维一体化管控平台关键技术:统一数据中台技术通过标准化、清洗、融合及实时更新机制,有效整合多源异构数据,为平台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基础;基于实景三维的“一张图”集中监测技术融合倾斜摄影模型轻量化技术、露天煤矿边坡三维监测技术、车辆人员三维监测技术实现了对露天煤矿开采全过程的实时、精准监测;可视化组态集中控制技术将复杂的设备运行监测数据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图形化界面,不仅提升了管理者的决策效率,还增强了系统的交互性和用户体验。通过关键技术的综合应用,露天煤矿三维一体化管控平台能够提高煤矿安全管控能力,降低安全风险,为露天煤矿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提供技术参考和实践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管控平台 数据中台 三维集中监测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区InSAR形变监测与开采参数反演
14
作者 王子倩 杨成生 +2 位作者 侯祖行 张雪 丁慧兰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4,共12页
针对辽河油田区地表形变特征及变形趋势不明的问题,利用SBAS-InSAR和MSBAS-2D技术对该区2019—2021年地表多维形变特征进行监测,并将Okada矩形位错模型用于典型油田开采区储层参数反演。结果表明:研究区曙光采油厂、欢喜岭采油厂和锦州... 针对辽河油田区地表形变特征及变形趋势不明的问题,利用SBAS-InSAR和MSBAS-2D技术对该区2019—2021年地表多维形变特征进行监测,并将Okada矩形位错模型用于典型油田开采区储层参数反演。结果表明:研究区曙光采油厂、欢喜岭采油厂和锦州采油厂均存在因石油开采导致的地面沉降,其中曙光采油厂两年内累积形变达-330 mm,沉降漏斗最大垂直形变和水平位移分别为-150和55 mm,其形变量之比约为3∶1。利用Okada矩形位错模型反演曙光采油厂区域油层深度为1642.22 m,与实际油层深度接近,适用于该区域油田储层参数反演。此外油气开采与周缘的地震事件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该方法能较为全面地监测辽河油田区地表形变特征,可为该区油气生产及沉降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区 地面沉降监测 储层参数反演 二维形变分解 Okada矩形位错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VM-1A型测振仪的研制
15
作者 赵刚 刘坚 《有色金属》 CSCD 1992年第4期1-5,13,共6页
DSVM-1A型测振仪是一种由微机控制的无电缆袖珍式测试仪器。重点介绍了该仪器的组成、原理和参数选择等,并给出了应用实例的分析结果。
关键词 爆破 振动 计算机 测振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监测数据的环网柜温度预测模型研究
16
作者 张杰 徐冬梅 +1 位作者 刘学广 邹君文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41,共7页
太阳能光伏电站的环网柜处在高温环境下运行,经常引起过热故障的发生,造成设备内部短路,甚至引起火灾,严重影响太阳能光伏的安全稳定接入并网。预测太阳能光伏接入电网侧环网柜温度的变化趋势,可以有效实现对过热故障的提前预防。该研... 太阳能光伏电站的环网柜处在高温环境下运行,经常引起过热故障的发生,造成设备内部短路,甚至引起火灾,严重影响太阳能光伏的安全稳定接入并网。预测太阳能光伏接入电网侧环网柜温度的变化趋势,可以有效实现对过热故障的提前预防。该研究以历史温度数据、环境温度数据以及负荷电流数据作为影响环网柜温度变化的多维输入数据,利用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构建光伏电站环网柜内部温度变化的预测模型。通过与10kV环网柜实验测试结果对比可知,基于多维监测数据的LSTM网络模型可以准确地完成环网柜温度预测。并且相较于传统神经网络构建的模型预测精度更高、计算结果更准确,研究结果为太阳能光伏接入电网侧环网柜过热故障的预测提供一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网柜 温度预测 多维监测数据 LSTM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迁移学习的锂电池不可逆析锂监测方法
17
作者 王薇 梁惠施 +4 位作者 李棉刚 周奎 王薇 王姿尧 史梓男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98-2706,共9页
析锂是引发储能锂离子电池内短路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析锂过程的在线监测是当前保障电池安全的主流研究方向。然而在工程应用中,现有方法局限于对可逆析锂的监测,并且由于缺乏电池的析锂数据,基于机器学习的在线监测算法存在模型训练... 析锂是引发储能锂离子电池内短路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析锂过程的在线监测是当前保障电池安全的主流研究方向。然而在工程应用中,现有方法局限于对可逆析锂的监测,并且由于缺乏电池的析锂数据,基于机器学习的在线监测算法存在模型训练上的困难。为解决这些问题,本工作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监督领域自适应迁移学习的不可逆析锂监测方法。首先通过基于锂离子电池电化学-热-老化耦合模型的仿真和锂离子电池低温析锂老化实验生成不可逆析锂监测模型的源域数据和目标域数据,然后从放电曲线中提取析锂数据特征,在无监督领域自适应迁移学习的框架下构建了基于多层感知机的不可逆析锂监测模型,最后实现了将电池不可逆析锂监测模型从源域数据到目标域数据的迁移。结果表明,对于仿真数据,算法对是否发生不可逆析锂的判断准确率超过99%,对于实验数据,算法对电池不可逆析理的定性判断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本工作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监测电池的不可逆析锂,为储能锂离子电池不可逆析锂的在线监测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析锂监测 伪二维模型 多层感知机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河建设工程对水文站水文监测影响程度评价及补救思路分析
18
作者 周舜轩 吴春熠 +1 位作者 韦露斯 谢天云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24,33,共5页
随着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涉河建设工程对水文站监测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为此,以广州市南沙区横沥立交连接线跨下横沥水道桥工程为例,采用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分析计算了水文站测验河段的壅水、河势、含沙量及河段冲淤变化情... 随着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涉河建设工程对水文站监测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为此,以广州市南沙区横沥立交连接线跨下横沥水道桥工程为例,采用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分析计算了水文站测验河段的壅水、河势、含沙量及河段冲淤变化情况,并系统性地评估了该工程对下横水文站监测环境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工程施工及运行对水文站测验河段特性、设施设备、测验方案及水文数据资料等关键方面均造成不利影响。为减轻影响,提出了水位对比观测、流量测验、含沙量加密观测、单段沙关系率定等补救措施。为涉河建设工程对水文站水文监测影响评估和补救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河建设工程 水文监测 二维水沙数学模型 影响评估 补救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联用法测定水产品及食用油中氟乐灵的残留量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莉 夏广辉 +5 位作者 沈伟健 吴斌 张睿 陆慧媛 沈崇钰 赵增运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4-317,共4页
建立了一种可用于水产品及食用油中氟乐灵残留量分析的分散型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负化学离子源质谱方法。水产品及食用油经乙腈提取,4℃冷藏后,采用分散型固相萃取法净化,由气相色谱-负化学离子源质谱选择离子监测技术进行测定与确证... 建立了一种可用于水产品及食用油中氟乐灵残留量分析的分散型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负化学离子源质谱方法。水产品及食用油经乙腈提取,4℃冷藏后,采用分散型固相萃取法净化,由气相色谱-负化学离子源质谱选择离子监测技术进行测定与确证,同位素内标法定量。在1~40μg / L 范围内氟乐灵农药的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定量限(LOQ)为0.02μg / kg;对鳗鱼、烤鳗、梭子蟹、小龙虾、猪油和橄榄油等6种复杂基质进行1.0、2.0和3.0μg / kg 等3个水平的添加回收试验,平均回收率均处于80%~100%之间,RSD≤10.3%;无干扰现象出现。该方法可作为水产品及食用油中氟乐灵残留检测的确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型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负化学离子源质谱联用 选择离子监测 氟乐灵 水产品 食用油 disperse solid phase extraction( DSPE) gas chromatography-negative chemical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 GC-MS NCI ) selected ion monitoring ( SIM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地下管网三维精细化管理与智能分析系统研究与应用——以胜利一号露天煤矿为例
20
作者 佘长超 侯星野 +2 位作者 腾天野 蒋楠洋 张建军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6-134,共9页
矿区地下管网是保障露天煤矿资源开采与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其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成为智慧矿山建设的重要一环。然而,传统矿区地下管网主要以图纸资料和人工管理为主,存在管网数据丢失、管理效率低、事故发生率高、维护抢修难度大... 矿区地下管网是保障露天煤矿资源开采与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其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成为智慧矿山建设的重要一环。然而,传统矿区地下管网主要以图纸资料和人工管理为主,存在管网数据丢失、管理效率低、事故发生率高、维护抢修难度大等问题,无法满足露天煤矿安全生产要求,因此提出了露天煤矿地下管网三维精细化管理与智能分析系统,详细介绍了其服务体系、功能模块、技术架构及其关键技术。通过在胜利一号露天煤矿实际应用,验证了该系统在实际矿区地下管网信息化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一号露天煤矿 矿区地下管网 三维精细化管理 物联网技术 智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