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特征筛选和粒子群优化的花生生物量估算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涛 杨奉源 +4 位作者 刘望 张寰 殷冬梅 张全国 焦有宙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8-247,共10页
为解决花生植株生物量估算精度低、破坏性大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结合高光谱特征筛选的花生生物量估算方法。通过无人机搭载高光谱成像仪,获取田块尺度多个花生品种的高光谱影像数据,首先对获取的影像进行拼接、辐... 为解决花生植株生物量估算精度低、破坏性大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结合高光谱特征筛选的花生生物量估算方法。通过无人机搭载高光谱成像仪,获取田块尺度多个花生品种的高光谱影像数据,首先对获取的影像进行拼接、辐射定标、大气校正等预处理,提取出地面采样点位置的光谱反射率,计算光谱反射率的一阶微分和植被指数,使用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方法对光谱反射率、一阶微分和植被指数等三种数据进行特征筛选,利用筛选后的特征和地面实测数据构建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回归(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和随机森林回归(random forest regression,RFR)模型,并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进行模型优化。结果表明:相比原始光谱反射率和植被指数,一阶微分光谱反射率与花生生物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使用一阶微分光谱反射率与植被指数组合的RF回归模型精度最高(决定系数R^(2)为0.754,均方根误差RMSE为0.085 kg/m^(2)),使用粒子群优化后的PSO-RF模型可进一步提高模型精度(R^(2)为0.80,RMSE为0.076 kg/m^(2))。该研究为花生生物量精准估算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为智慧乡村建设中的精细化农田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生物量 智慧乡村 特征筛选 机器学习 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基因视角下苏南乡土景观风貌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2
作者 李晓颖 程茹婷 牟津瑶 《广东园林》 2025年第2期46-53,共8页
为深入挖掘传统村落文化并摆脱传统村落建设同质化困境,基于景观基因视角,构建了苏南地区传统村落乡土景观风貌综合评价体系。该体系通过识别与提取景观基因,将其分为主体基因、变异基因、缺失载体基因及一般基因4类,并进一步细化形成4... 为深入挖掘传统村落文化并摆脱传统村落建设同质化困境,基于景观基因视角,构建了苏南地区传统村落乡土景观风貌综合评价体系。该体系通过识别与提取景观基因,将其分为主体基因、变异基因、缺失载体基因及一般基因4类,并进一步细化形成4个大类、11个中类、27个小类的评价指标。以苏南地区6个典型传统村落为例,运用AHP-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苏南地区传统村落的乡土景观风貌保护与发展整体较好,尤其体现在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方面;但在建筑景观因素和布局形态因素方面发展不均衡,这些因素应得到重点保护。基于此,提出重点挖掘村落的主体基因,补足缺失载体基因,复原变异基因,活化利用一般基因等乡土风貌保护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基因 传统村落 乡土景观风貌 乡村景观评价 苏南地区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互嵌:民族地区乡村特色文化产业驱动富民兴村的逻辑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晓波 曹志娟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8-110,共13页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支撑,是以产业赋能乡村经济振兴、民众生活品质提升和赓续中华民族地域特色文化根脉,从而实现富民兴村和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现代化的重要实践。聚焦目前中国民族地区乡村,以云南“...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支撑,是以产业赋能乡村经济振兴、民众生活品质提升和赓续中华民族地域特色文化根脉,从而实现富民兴村和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现代化的重要实践。聚焦目前中国民族地区乡村,以云南“十大名村”新华村为典型个案,运用田野调查研究方法,采用民族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的研究范式,以内生—互嵌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通过案例剖析乡村特色文化产业驱动富民兴村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文化产业 工业乡村 富民兴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背景下浙江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创新路径研究——以“巾帼共富工坊”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晓宇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3期119-122,共4页
2022年以来,浙江省持续践行“八八战略”,探索建设“巾帼共富工坊”,开辟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化为“富裕”劳动力的新空间,成为浙江探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社会现象。该文基于对浙江推动“巾帼共富... 2022年以来,浙江省持续践行“八八战略”,探索建设“巾帼共富工坊”,开辟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化为“富裕”劳动力的新空间,成为浙江探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社会现象。该文基于对浙江推动“巾帼共富工坊”建设的历程、模式、成效的调研分析,总结出浙江女性尤其是农村妇女在其中凝聚巾帼力量,深化“千万工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经验与启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 千万工程 妇女发展 妇联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万工程”背景下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价值与推进策略研究
5
作者 蓝炜 林琳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45-148,共4页
“千万工程”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实践,积极推动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在此背景下,饲料产业作为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窗口期、关键期。本文以“千万工程”的生态优先、融合发展理念为指导,探讨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 “千万工程”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实践,积极推动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在此背景下,饲料产业作为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窗口期、关键期。本文以“千万工程”的生态优先、融合发展理念为指导,探讨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价值,并针对推进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力求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万工程” 饲料产业 高质量发展 时代价值 推进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推进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逻辑与建议
6
作者 杨旭斌 黄好 +1 位作者 叶波 樊纪亮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288-292,共5页
提升县城承载能力是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浙江省创新性地将两项工作结合起来,推动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融合工作。文章在深入剖析一体推进县城承载能力和“千万工程... 提升县城承载能力是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浙江省创新性地将两项工作结合起来,推动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融合工作。文章在深入剖析一体推进县城承载能力和“千万工程”的三重逻辑和四大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中国式乡村现代化浙江先行,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城承载能力 千万工程 价值取向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千万工程”背景下农产品加工产业建设路径探索——以龙门县龙田镇为例
7
作者 周颖军 郭阜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3期105-108,共4页
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以及文献调研等方式,获得龙田镇农产品加工产业建设情况。经分析发现,在“百千万工程”背景下,龙田镇农产品加工产业既迎来诸多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基于此,该研究从优化农产品加工环节、筑牢人才与科技基础支撑、... 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以及文献调研等方式,获得龙田镇农产品加工产业建设情况。经分析发现,在“百千万工程”背景下,龙田镇农产品加工产业既迎来诸多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基于此,该研究从优化农产品加工环节、筑牢人才与科技基础支撑、争取政策扶持并谋求资金保障这3个方面,深入探索龙田镇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建设路径,旨在为其持续、稳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千万工程 农产品加工产业 路径探索 龙田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践与思考——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
8
作者 殷婕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3期94-98,共5页
对标浙江“千万工程”的主要做法,当前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还存在都市现代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高品质乡村消费场景发展滞后、村庄发展的基本面貌较为落后和共建共治共享的机制尚未建立等方面的问题,这需要从基层党组织建设、人居环... 对标浙江“千万工程”的主要做法,当前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还存在都市现代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高品质乡村消费场景发展滞后、村庄发展的基本面貌较为落后和共建共治共享的机制尚未建立等方面的问题,这需要从基层党组织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城乡融合和乡村善治等方面入手,打造生态“宜居”、生产“宜业”、生活“和美”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万工程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 人居环境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芜湖市和美乡村建设现状与优化路径分析
9
作者 张雯洁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5期142-144,共3页
本文以安徽芜湖和美乡村建设为研究对象,从产业扶持、要素保障等方面介绍了其发展情况,剖析其有待进一步提升的环节并提出优化对策。和美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在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取... 本文以安徽芜湖和美乡村建设为研究对象,从产业扶持、要素保障等方面介绍了其发展情况,剖析其有待进一步提升的环节并提出优化对策。和美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在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建设过程中,暂存在产业模式、村民参与、区域发展和生态发展等有待进一步提升的环节。基于此,提出突出特色定位(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多元产业,差异化规划);鼓励村民参与(通过信息公开、民意征集及提供渠道等方式提升主体作用);统筹区域发展(政策资源向薄弱地区倾斜,完善交通医疗设施,培育本土人才并吸引回流);开展生态环境治理(推广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扩大种养结合循环农业试点,引入企业参与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链)等发展对策。本文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美乡村 特色产业 区域协调 技能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思考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琦 李顺强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6,共12页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如何确保“有力”是需要最先解决的问题。本文构建了中央、地方、市场社会和农村农户四类主体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的互动机制。这四类主体内生和外在的力量构成决策力、探索力、创新力、内生动力以及领导力...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如何确保“有力”是需要最先解决的问题。本文构建了中央、地方、市场社会和农村农户四类主体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的互动机制。这四类主体内生和外在的力量构成决策力、探索力、创新力、内生动力以及领导力、执行力、协同力、反馈力八个方面的力度体系。因此,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以党的全面领导、法治化、规范化、利益联动、农民组织化等路径激活乡村全面振兴中各类主体的力量,形成中央有力引领、地方有力执行、市场社会协同参与、农民主体推动的乡村全面振兴推进新格局,落实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各项部署目标和重点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全面振兴 有力推进机制 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谢赫“六法”品画理论的传统村落景观艺术特征研究——以江西汪山村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晓刚 王宇腾 +2 位作者 杜春兰 李丽娟 林辉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0-95,共6页
谢赫“六法”品画理论集合了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精华,而传统村落景观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二者同属造型艺术,均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精神的重要研究内容。以南齐中国画理论家谢赫的“六法论”为审美理论指导,将品论中国绘画艺术的... 谢赫“六法”品画理论集合了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精华,而传统村落景观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二者同属造型艺术,均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精神的重要研究内容。以南齐中国画理论家谢赫的“六法论”为审美理论指导,将品论中国绘画艺术的方法应用在传统村落景观艺术特征解析上,从“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方面叙述与传统村落景观“精神、结构、形态、色彩、布局、传承”之间内在的科学、系统、审美之共性。以江西汪山村为例,运用“六法论”构建传统村落景观艺术审美方法,剖析传统村落景观艺术特征,为中华传统村落景观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谢赫六法论 传统村落景观 艺术特征 汪山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公共空间的文化特征与文化治理启示:贵州黔东南侗族村寨的案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荣芳 高梦瑶 +1 位作者 许园婧 周政旭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28,67,共7页
乡村文化治理在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相协调发展的现代化转型背景下提出,成为实现城乡融合和促进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越来越多公共空间正在介入乡村文化治理,但相关研究中缺少乡村公共空间对文化治理实际效果转化具... 乡村文化治理在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相协调发展的现代化转型背景下提出,成为实现城乡融合和促进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越来越多公共空间正在介入乡村文化治理,但相关研究中缺少乡村公共空间对文化治理实际效果转化具体路径的阐释工具,也未明确识别出在乡村文化治理中起关键作用的具体空间要素与组织形式。本研究构建“以文化为中介的乡村公共空间与乡村文化治理关系”的理论框架,并通过黔东南侗族村寨公共空间的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具体分析了侗族村寨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特征、组织方式特征,在其反映出的空间向心性、组织层级性、对文化符号的心理认同及对地方知识的代际传承等关键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空间生产、服务递送、治理嵌入、人心凝聚”四项治理关键路径,以期在理论拓展和未来实践两个层面上实现对“文化善治”的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公共空间 文化特征 文化治理 善治 侗族村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实践路径--基于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建红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7-32,共6页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新时期党中央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这不仅是新的时代背景对乡村建设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更是乡村振兴内涵的迭代性升级。因此,如何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新时代乡村建设必须回应的问题。...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新时期党中央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这不仅是新的时代背景对乡村建设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更是乡村振兴内涵的迭代性升级。因此,如何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新时代乡村建设必须回应的问题。浙江省实施的“千万工程”,以生态为起点但不止于生态,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循序渐进,不仅改善了浙江农村的人居环境,更探索出了一条实现中国式农村现代化的科学道路,实现了浙江乡村的华丽转身。“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为当前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宜业 和美乡村 千万工程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经验与启示
14
作者 屠翰 宋云蔚 王磊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3080-3083,共4页
杭州市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起源于“千万工程”。本文介绍了杭州市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基本情况,总结了杭州市在政策支持、环境优化、文化挖掘、业态发展等方面的特色和经验,分析了其在思想认识、文化保护、村落安全、产业更新等... 杭州市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起源于“千万工程”。本文介绍了杭州市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基本情况,总结了杭州市在政策支持、环境优化、文化挖掘、业态发展等方面的特色和经验,分析了其在思想认识、文化保护、村落安全、产业更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杭州市历史文化村落的形成机制、科学谋划、保障支撑、广泛参与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 “千万工程” 历史文化村落 经验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落体育的主要特征与社会功能探析——山东临沂沈泉庄的实地研究 被引量:31
15
作者 郭修金 虞重干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36,共4页
以沈泉庄体育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来探析村落体育的主要特征与社会功能。研究表明,村落体育与城市、乡镇体育相比表现出多种不同的特征:组织的松散性和形式的灵活性;时间的季节性和内容的民俗性;参与对象的广泛性和活动群体的不平衡... 以沈泉庄体育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来探析村落体育的主要特征与社会功能。研究表明,村落体育与城市、乡镇体育相比表现出多种不同的特征:组织的松散性和形式的灵活性;时间的季节性和内容的民俗性;参与对象的广泛性和活动群体的不平衡性;体育功效的积极性和无序的偏向性。其社会功能主要有:有利于村落社区的整合、传承民间文化、促进文明乡风的形成、规避社会秩序的失范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体育 特征 功能 新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乡村建设的关键与浙江“千万工程”启示 被引量:60
16
作者 黄祖辉 傅琳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9,182,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在阐述我国乡村建设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村建设的三个重要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在阐述我国乡村建设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村建设的三个重要关键,一是既要坚持政府主导,又要引入市场力量;二是既要解决有效供给,又要重视有效管护;三是既要防止大拆大建,又要避免低效配置。在阐释浙江“千万工程”实践及其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浙江“千万工程”对我国乡村建设的启示,即在农村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治理中,应探索建立“四位一体”的治理体系,也就是“党政合一”的科层治理、“智治合一”的精准治理、“调动群众”的柔性治理以及“激励相容”的市场治理,以充分发挥不同制度对行为主体在乡村社区公共品供给和营运管护中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千万工程” 农村社区公共品 乡村治理 社会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地区差异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郝小刚 高雪梅 王平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3-177,共5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对江苏省各地区"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现状及其差异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与比较。研究认为,江苏省13个地级市、64个主要涉农县(市/区)、15 606个行政村全部...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对江苏省各地区"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现状及其差异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与比较。研究认为,江苏省13个地级市、64个主要涉农县(市/区)、15 606个行政村全部按三类及以上标准建设了体育场地,968个乡(镇)全部建成了乡镇体育健身活动中心,有39915个较大自然村进行了健身点的建设。在行政村体育场地建设方面,苏南与苏中、苏北之间都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反映出苏南地区行政村体育场地建设标准明显高于苏中与苏北地区,苏中与苏北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在乡镇体育健身活动中心建设方面,苏南地区较苏中和苏北地区规模大,建设速度快,体育设施档次高,苏中和苏北地区差别不大。在较大自然村小篮板安装方面,苏北地区自然村小篮板安装数量明显多于苏南及苏中地区,苏南地区则多于苏中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村体育健身工程 行政村体育场地 乡镇体育健身活动中心 小篮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村寨建设中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参与主体权责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忠斌 李军 文晓国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48,共4页
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推进民族村寨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民族文化资源开发补偿创新机制不足、参与主体权责不清导致社区少数民族群众文化利益落空,从而出现参与积极性较低、难... 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推进民族村寨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民族文化资源开发补偿创新机制不足、参与主体权责不清导致社区少数民族群众文化利益落空,从而出现参与积极性较低、难以支撑特色村寨的持续发展及实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等问题。研究表明,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补偿参与主体关系中,社区居民处于弱势地位,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明确政府、开发商、村委会、社区村民以及其他社会团体等参与者各自的权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村寨 民族文化 补偿机制 社区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庄风貌整治规划设计的思考——以重庆市北碚区五新村为例 被引量:10
19
作者 左力 李和平 严爱琼 《南方建筑》 2009年第4期80-83,共4页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以重庆市北碚区五新村为例,总结了村庄风貌整治的思路、措施以及实施等方面的经验,提出了村庄风貌整治规划应当有的放矢,制定恰当的实施路线,并在规划编制中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自主意识,为整治规划的实施奠...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以重庆市北碚区五新村为例,总结了村庄风貌整治的思路、措施以及实施等方面的经验,提出了村庄风貌整治规划应当有的放矢,制定恰当的实施路线,并在规划编制中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自主意识,为整治规划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 风貌整治 实施路线 村民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边缘村落研究综述 被引量:21
20
作者 孙瑶 马航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5-103,共9页
作为城市化过程中城乡矛盾最集中的场所,城市边缘村落的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本文首先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从边缘村落的概念、特征、发展演变的动力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造更新策略等五方面对我国城市边缘村落的相关研究文... 作为城市化过程中城乡矛盾最集中的场所,城市边缘村落的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本文首先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从边缘村落的概念、特征、发展演变的动力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造更新策略等五方面对我国城市边缘村落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全面分析与系统归纳。通过分析,认为我国对城市边缘村落的研究已经形成初步的体系框架,涌现出一批实证研究成果。最后,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等四方面提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村落 动力机制 特征 改造更新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