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overy of Hg(Ⅱ)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complexation-ultrafiltration using rotating disk membrane and shear stability of PMA-Hg complex 被引量:1
1
作者 ZHOU Han QIU Yun-ren CHEN Yu-x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9期2507-2514,共8页
Copolymer of acrylic acid and maleic acid(PMA)was used to remove Hg^2+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complexation-ultrafiltration(C-UF)through rotating disk membrane(RDM).The effects of P/M(mass ratio of PMA to metal ions),... Copolymer of acrylic acid and maleic acid(PMA)was used to remove Hg^2+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complexation-ultrafiltration(C-UF)through rotating disk membrane(RDM).The effects of P/M(mass ratio of PMA to metal ions),pH and rotation speed(N)on the interception of Hg^2+were investigated.The interception could reach 99.7%at pH 7.0,P/M 6 and N less than 1890 r/min.The shear stability of PMA-Hg complex was studied by RDM.The critical rotation speed,at which the interception starts to decrease,was 1890 r/min,and the critical shear rate,the smallest shear rate at which PMA-Hg complex begins to dissociate,was 2.50×10^5s^-1 at pH 7.0.Furthermore,the critical radii were obtained at different rotation speeds and pH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ritical radius decreased with the rotation speed and increased with pH.Shear induced dissociation coupling with ultra?ltration(SID-UF)was efficiently used to recover Hg^2+and P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ation-ultrafiltration shear induced dissociation rotating disk membrane shear stability wastewater treat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tability Mechanism of a Rotating Disc Subjected to Various Transverse Interactive Forces
2
作者 XIONG Guo-liang, CHEN Hui, YI Jun-min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Nanc hang 330013,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30-131,共2页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numerous papers have bee n publishedon the dynamics of rotating discs. most of them have focused on the ma thematical modeling and solution for a specific interactive force, such as a n elas...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numerous papers have bee n publishedon the dynamics of rotating discs. most of them have focused on the ma thematical modeling and solution for a specific interactive force, such as a n elastic force produced by a stationary spring or a damping force from a statio nary viscous damper. Few of them have looked into the instability mechanisms. This study has established a generalized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the instability mechanisms that are involved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 rotating and an arbit rary interactive force. An energy flux equ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which leads to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he possibility of the occurrence of instability due to any interactive forc es may be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energy flux analysis, even without solving equ ations. (2) Instabilities will occur if the interactive forces are in phase with the vel ocity measured at the interactive point from the coordinates rotating with the d isc. (3) Instability cannot occur when a rotating disc is subjected to a stationary c onstant lateral force, but a stationary harmonic lateral force, a moving constan t lateral force or a moving harmonic lateral force may cause instability. (4) Conservative forces may only cause coupling instability associated with two modes, and non-conservative forces usually cause terminal instability where onl y one mode is invol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tating disk instability mechanism transverse interactive forc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盘轮播式水稻精量穴播机设计与试验
3
作者 王英杰 朱景建 刘国文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4,共8页
针对水稻精量穴播存在播种效率低、穴合格率低和漏播率大等问题,设计一种带有智能监测装置的双盘轮播式水稻精量穴播机。根据稻种在导种通道的运动轨迹,确定核心部件导种通道的结构,基于光栅对射法设计带有四排对射光电传感器的监测装置... 针对水稻精量穴播存在播种效率低、穴合格率低和漏播率大等问题,设计一种带有智能监测装置的双盘轮播式水稻精量穴播机。根据稻种在导种通道的运动轨迹,确定核心部件导种通道的结构,基于光栅对射法设计带有四排对射光电传感器的监测装置,并基于C语言编写控制软件,在监测过程中实现稻种数量数据信号的精确采集和处理,有效提升双盘轮播式精量穴播机的播种性能。利用自制的播种性能检测试验台,对播种盘转速和振动电压进行单因素、两因素三水平试验,确定较优的性能指标:振动电压为80~85 V、播种盘转速为2.5~3.5 r/min时,穴播机的穴合格率均值超过91%,漏播率不超过3.5%,重播率不超过3.6%。可为其他同类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双盘轮播 精量穴播 监测装置 导种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式单轴圆盘反应器成膜特性和表面更新的数值模拟
4
作者 成文凯 颜金钰 +5 位作者 李鏊凡 蔡良富 徐德金 熊江山 颜天尝 颜孙勇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76,共6页
圆盘反应器是聚酯工业中典型的终缩聚反应器,其成膜特性和表面更新是传质强化的关键。以卧式单轴圆盘反应器为研究对象,选用高黏度牛顿流体糖浆为模拟物料,通过CFD(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研究流动成膜特性和表面更新性能,考察转速和黏度的... 圆盘反应器是聚酯工业中典型的终缩聚反应器,其成膜特性和表面更新是传质强化的关键。以卧式单轴圆盘反应器为研究对象,选用高黏度牛顿流体糖浆为模拟物料,通过CFD(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研究流动成膜特性和表面更新性能,考察转速和黏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重力对流动成膜过程具有重要影响,液膜根据速度大小可以分为起始区域、加速区域和稳定区域。液膜厚度随着转速和黏度的增加而增大。理想情况下的表面更新大于变形率。理想情况下的表面更新性能和黏度无关,与转速呈线性增加。基于变形率时,表面更新随着转速增加而增大,随着黏度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盘反应器 数值模拟 计算流体力学 成膜特性 表面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旋转圆盘振动阻尼测量与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姚志峰 刘宝熙 +2 位作者 曾永顺 白绵绵 王福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7-385,共9页
为了研究模态做功法在计算旋转式机械水力阻尼时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利用旋转圆盘阻尼测量系统的实验数据对该方法做了评估.研究表明,圆盘的水力阻尼值随转速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利用模态做功法计算水力阻尼值时必须考虑旋转效应带来的... 为了研究模态做功法在计算旋转式机械水力阻尼时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利用旋转圆盘阻尼测量系统的实验数据对该方法做了评估.研究表明,圆盘的水力阻尼值随转速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利用模态做功法计算水力阻尼值时必须考虑旋转效应带来的影响,如果直接使用静止条件下的模态结果,水力阻尼随转速的变化规律将完全和实验结果相反;在考虑旋转的条件下,计算精度有所提高,但整体呈现过预测的问题,该方法对旋转结构阻尼特性的预测精度还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盘 旋转 振动 模态做功 水力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盘萃取塔选择性分离富集铟渣浸出液中的铟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世仙果 李兴彬 +3 位作者 江国豪 朱应旭 李科 张泽林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8-165,共8页
针对湿法炼锌产出的含铟渣浸出液,采用转盘萃取塔分离溶液中的铟、铁,研究了溶液中铟铁离子萃取效果、金属离子萃取顺序、轻重两相的分离效果及乳化情况。考察了转盘转速、进料流量、P204浓度、溶液酸度、反应温度和相比等因素对分离效... 针对湿法炼锌产出的含铟渣浸出液,采用转盘萃取塔分离溶液中的铟、铁,研究了溶液中铟铁离子萃取效果、金属离子萃取顺序、轻重两相的分离效果及乳化情况。考察了转盘转速、进料流量、P204浓度、溶液酸度、反应温度和相比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5℃、重相体积流量7.8 L/h、P204浓度20%、转盘转速360 r/min、溶液酸度60 g/L、相比V_(O)/V_(A)=1/1优化条件下,铟萃取率可达75%,杂质铁萃取率小于5%,轻重两相基本完全分离,并无乳化现象;萃取等温线结果表明,在相比V_(O)/V_(A)=1/1条件下,采用3级逆流萃取可实现完全萃取铟;负载有机相先采用稀硫酸洗涤,再以5 mol/L盐酸作为反萃取剂,在相比V_(O)/V_(A)=1/1条件下反萃取,铟反萃取率超过98%,反萃取液经过置换处理后可返回湿法炼锌流程,有机相可再生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盘萃取塔 湿法炼锌 萃取 浸出渣 选择 分离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旋进气的盘腔系统内流场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白洛林 冯青 +1 位作者 刘松龄 卜其龙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5-137,178,共4页
用CFD软件(FLUENT6.0.12)对预旋进气的盘腔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中采用了多种湍流模型,包括Spalart-Allmaras单方程、K-epsilon和K-omega多种双方程模型,结果表明Spalart-Allmaras模型与结果符合得较好;通过计算研究了流场结构,流场主要... 用CFD软件(FLUENT6.0.12)对预旋进气的盘腔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中采用了多种湍流模型,包括Spalart-Allmaras单方程、K-epsilon和K-omega多种双方程模型,结果表明Spalart-Allmaras模型与结果符合得较好;通过计算研究了流场结构,流场主要由两个参数旋转比β_p和湍流参数λ_T控制,λ_T主要决定源区的大小,计算结果验证了自由涡流的存在,并且盘腔压力分布的计算值与理论曲线符合得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盘腔 涡轮盘 湍流模型 流动分布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布式螺旋桨转向组合下的机翼滑流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杨小川 王运涛 +2 位作者 孟德虹 缪涛 王伟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9-98,共10页
目前航空喷气式发动机仍为运输类飞行器的主要动力且仍在不断进步,但关于未来航空运输的分布式螺旋桨推进、分布式涵道推进等各类电推进概念研究早已开始,并将成为未来运输类航空飞行器的核心竞争力。文中首先采用等效盘方法对单独螺旋... 目前航空喷气式发动机仍为运输类飞行器的主要动力且仍在不断进步,但关于未来航空运输的分布式螺旋桨推进、分布式涵道推进等各类电推进概念研究早已开始,并将成为未来运输类航空飞行器的核心竞争力。文中首先采用等效盘方法对单独螺旋桨进行算例验证,计算得到的拉力、扭矩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且与非定常时间平均的滑流速度分布相近;然后,基于雷诺平均N-S方程,结合SA湍流模型,运用无厚度圆盘代替真实分布式螺旋桨,完成四种分布式螺旋桨旋转组合下的机翼滑流效应研究;最后,对单个螺旋桨正反转情况下的滑流效应进行研究,特别是单个螺旋桨滑流对机翼升阻力增量影响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四种分布式螺旋桨转向组合下的滑流效应均引起机翼升阻力增大;机翼升力与其上下表面吸力峰数量关系密切,而分布式螺旋桨的转向组合直接决定了机翼吸力峰数量,特别是翼尖螺旋桨转向;相邻桨叶转向相反时,其转轴中间位置桨叶均处于上行或下行状态,使得转轴中间区域机翼前缘吸力相对转向同向状态有所加强或减弱;翼尖螺旋桨逆翼尖涡方向旋转具有增升减阻效果,反之则增阻减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推进 螺旋桨 滑流 旋转方向 TRIP 数值模拟 等效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碳酸盐岩气藏酸—岩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陈冀嵋 雷鸣 +1 位作者 赵立强 刘平礼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3-86,共4页
对川东北普光气田飞仙关组、嘉陵江组、长兴组碳酸盐岩进行了酸—岩溶蚀性试验和酸—岩刻蚀形态实验。并采用旋转岩盘仪,进行了碳酸盐岩酸—岩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碳酸盐岩储层,由于岩石矿物的非均质性,造成酸对碳酸盐岩的... 对川东北普光气田飞仙关组、嘉陵江组、长兴组碳酸盐岩进行了酸—岩溶蚀性试验和酸—岩刻蚀形态实验。并采用旋转岩盘仪,进行了碳酸盐岩酸—岩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碳酸盐岩储层,由于岩石矿物的非均质性,造成酸对碳酸盐岩的溶蚀性和酸—岩刻蚀形态具有明显的差异,导致酸—岩反应速度不同,因此所建立的反应动力学方程也不同。实验成果完善了川东北区块碳酸盐岩储层酸—岩反应特征研究,为川东北碳酸盐岩储层现场酸化工艺设计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酸化 刻蚀形态 旋转岩盘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转向钳夹系统行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金和 滕皋军 +4 位作者 何仕诚 邓钢 朱光宇 方文 卢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 探索用可转向钳夹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脱垂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试验 :用 2只猪 8个腰椎间盘进行器械的切割实验。临床应用 :选择 12例 (L4 510例、L5 S12例 )经CT或MRI检查证实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突出物较大 ,压迫硬膜囊... 目的 探索用可转向钳夹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脱垂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试验 :用 2只猪 8个腰椎间盘进行器械的切割实验。临床应用 :选择 12例 (L4 510例、L5 S12例 )经CT或MRI检查证实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突出物较大 ,压迫硬膜囊均在 4 0 %左右并伴不同程度的脱垂 ,患者症状、体证与影像结果相符 ;采用转向钳夹系统进行突出髓核切除术 ;临床疗效评价采用MacNab标准。结果 体外试验及临床应用均获得成功。临床应用结果 :显效 4例 (33.3% )、有效 5例 (41.7% )、无效 3例 (2 5 .0 % ) ;术后CT复查 :显效、有效患者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均有不同程度回纳、突出物CT值较术前明显降低 ,范围在 8~ 30之间 ,平均 18± 5 ,无效者CT复查结果无变化。结论 用可转向钳夹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脱垂患者是有效的、安全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钳夹系统 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脱垂 体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盖板预旋系统的流动实验 被引量:15
11
作者 何振威 冯青 +2 位作者 刘松龄 许都纯 刘高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54-657,689,共5页
通过低转速的模拟实验对涡轮盘腔的带盖板预旋系统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在不同的紊流参数(0.5<λT<0.96)和旋转比(1.03<βp<1.9)下测量了预旋腔和盖板腔内的压力与速度分布,得到了两个腔内的旋转比变化情况,并分析了旋转... 通过低转速的模拟实验对涡轮盘腔的带盖板预旋系统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在不同的紊流参数(0.5<λT<0.96)和旋转比(1.03<βp<1.9)下测量了预旋腔和盖板腔内的压力与速度分布,得到了两个腔内的旋转比变化情况,并分析了旋转雷诺数和进出口压比对预旋喷嘴流量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两个腔内离心升压效应明显,预旋喷嘴出口气流对预旋腔内的气流压力和速度的影响要远大于接收孔出口气流对盖板腔的影响,压比和旋转雷诺数对喷嘴流量系数有较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盘 旋转盘 转-静系统 流场测量 旋转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板式单重态氧发生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富岭 刘万发 +8 位作者 陈方 李彬 陈文武 宋雪琴 吴树源 吕国胜 邵明君 杨柏龄 庄琦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49-252,共4页
实验研究了转板式O2(1Δ)发生器Cl2利用率,O2(1Δ)产率依赖于其他工作参数变化的规律,并进行了综合分析,给出了发生器中Cl2的最佳工作分压约为2.
关键词 激光器 化学激光器 转板式 重态氧发生器 CO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2/CO_2共存环境下缓蚀剂抑制碳钢腐蚀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贝 许立宁 +1 位作者 李东阳 路民旭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8-45,共8页
利用旋转圆盘电极(RDE)研究O_2/CO_2共存环境下,碳钢管线在不同浓度缓蚀剂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通过与CO_2环境中进行对比,研究得到O_2对缓蚀剂抑制碳钢CO_2腐蚀的影响。采用极化曲线测试不同浓度缓蚀剂下的缓蚀效率及阴、阳极行为,利... 利用旋转圆盘电极(RDE)研究O_2/CO_2共存环境下,碳钢管线在不同浓度缓蚀剂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通过与CO_2环境中进行对比,研究得到O_2对缓蚀剂抑制碳钢CO_2腐蚀的影响。采用极化曲线测试不同浓度缓蚀剂下的缓蚀效率及阴、阳极行为,利用交流阻抗技术(EIS)监测缓蚀剂的吸附行为及腐蚀过程,并通过EIS拟合出的数据计算并绘制吸附等温线,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含氧条件下的腐蚀形貌,利用XRD分析腐蚀产物膜的成分。结果表明:O_2导致缓蚀剂分子吸附能力减弱,在碳钢表面的吸附量减少,吸附膜覆盖度变小,缓蚀效率明显降低。同时,在有O_2环境下,腐蚀产物主要为疏松多孔的Fe_2O_3和FeO(OH)。由于含氧条件下腐蚀速率增大,腐蚀产物膜生成速率加快,导致缓蚀剂吸附能力进一步减弱,缓蚀剂有效作用时间变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钢 O2/CO2腐蚀 缓蚀剂 旋转圆盘电极 吸附等温线 腐蚀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吸收法测定旋转填料床有效相界面积 被引量:18
14
作者 陈海辉 简弃非 邓先和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32-38,共7页
用化学吸收法测量了同心环波纹碟片旋转填料床在气液两相沿径向逆流条件下有效相界表面积及有效比相界表面积.实验结果表明,同心环波纹碟片旋转填料床不仅可100%地有效利用填料自身的表面积,而且可起到良好的雾化扩展相界面积的... 用化学吸收法测量了同心环波纹碟片旋转填料床在气液两相沿径向逆流条件下有效相界表面积及有效比相界表面积.实验结果表明,同心环波纹碟片旋转填料床不仅可100%地有效利用填料自身的表面积,而且可起到良好的雾化扩展相界面积的作用,使相界面积增加2~3.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置床 有效相界表面积 化学吸收法 旋转填料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式永磁同步发电机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罗德荣 王耀南 +1 位作者 何东霞 黄守道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49,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盘式永磁同步发电机,对其运行原理和电磁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推导.开发了基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盘式永磁同步发电机的电磁设计软件.该软件实现人机交流十分方便,缩短了电机设计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将这种盘式永磁同步发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盘式永磁同步发电机,对其运行原理和电磁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推导.开发了基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盘式永磁同步发电机的电磁设计软件.该软件实现人机交流十分方便,缩短了电机设计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将这种盘式永磁同步发电机应用于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中,可以有效的利用资源,降低风电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式永磁同步发电机 电磁设计 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ent的高速旋转圆盘表面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俊妮 栗秀萍 +1 位作者 刘有智 涂传璞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11,共5页
高速旋转圆盘是旋转机械装置中最典型的基本结构元件,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各个领域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工业生产最常见的高速旋转圆盘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首先对圆盘进行物理建模,设定各项参数及其边界条件,然后... 高速旋转圆盘是旋转机械装置中最典型的基本结构元件,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各个领域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工业生产最常见的高速旋转圆盘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首先对圆盘进行物理建模,设定各项参数及其边界条件,然后通过Fluent软件平台对高速旋转圆盘进行全面、详细的二维数值模拟,考察圆盘旋转速度、液体入口速度、圆盘半径以及不同液体等因数对其表面流场的影响,最后将计算结果进行可视化显示,并进行深入地研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ENT 高速旋转圆盘 流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双圆环型孔圆盘式玉米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8
17
作者 耿端阳 张明源 +3 位作者 何珂 李玉环 解春季 金诚谦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8-76,共9页
针对现有气力式排种器作业质量受外界条件影响大以及传统机械式排种器难以满足高速播种要求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充种效果好、可适应高速作业要求的倾斜圆盘式排种器;以黄淮海地区玉米种子的物料学特性为基础,对该排种器的充种... 针对现有气力式排种器作业质量受外界条件影响大以及传统机械式排种器难以满足高速播种要求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充种效果好、可适应高速作业要求的倾斜圆盘式排种器;以黄淮海地区玉米种子的物料学特性为基础,对该排种器的充种、清种以及主要结构参数的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二次正交旋转试验对其排种性能进行了试验,建立了排种器性能指标(合格指数、重播指数和漏播指数)与排种器倾角、型孔数、型孔盘转速的回归方程,确定了各参数对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优化计算,对优化结果进行了验证试验。最后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倾角为39°、型孔数为30个、机器前进速度为8.2~11.9 km/h时,排种器合格指数大于90%,重播指数小于3%,漏播指数小于8%,均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排种器 倾斜圆盘 型孔 双圆环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碟片旋转床流体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简弃非 邓先和 邓颂九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9,22,共5页
对同心环波纹碟片填料旋转床在气液两相沿径向逆流条件下的流体力学特性做了实验测量,并对板间距的影响做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碟片填料的气相阻力在相同操作条件下比文献报道的金属丝网多孔介质填料减少40%以上。
关键词 旋转床 碟片填料 流体力学 填料 气液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垂直进气旋转盘非稳态换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罗翔 徐国强 +1 位作者 丁水汀 陶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2-515,共4页
用实验的方法对高位垂直进气的转静系旋转盘在非稳态情况下的流动与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 ,主要研究了冷气流量系数和旋转雷诺数的变化对盘面温度和平均努塞尔数的影响 .结果发现 :冷气流量的改变对盘面的换热影响非常明显 ,盘面各点温度... 用实验的方法对高位垂直进气的转静系旋转盘在非稳态情况下的流动与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 ,主要研究了冷气流量系数和旋转雷诺数的变化对盘面温度和平均努塞尔数的影响 .结果发现 :冷气流量的改变对盘面的换热影响非常明显 ,盘面各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是相同的 ;旋转雷诺数增加使盘面平均努塞尔数增大 ,旋转雷诺数变化的方式导致盘缘区域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与中心区域的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旋转盘 非稳态 对流换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湍流参数对复杂形状涡轮盘腔流场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白洛林 冯青 刘松龄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4-347,共4页
以罗罗公司未来某型双轴发动机的高压涡轮旋转盘腔为计算模型,目的是要对复杂的内部旋转空腔流场有一个详细的了解,通过CFD(FLUENT6 0 12)的研究为即将进行的放大比例的旋转涡轮盘腔试验提供指导。计算中采用了Spalart Allmaras湍流模型... 以罗罗公司未来某型双轴发动机的高压涡轮旋转盘腔为计算模型,目的是要对复杂的内部旋转空腔流场有一个详细的了解,通过CFD(FLUENT6 0 12)的研究为即将进行的放大比例的旋转涡轮盘腔试验提供指导。计算中采用了Spalart Allmaras湍流模型,结果表明湍流参数相同的流动,其流体结构是非常相似的;流场主要由湍流参数λT决定涡旋的大小和数量;对于湍流参数小于0 199的旋转流动,盘腔内存在着自由涡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盘腔 湍流 性能参数 质量流量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