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TERIAL SURFACE THERMAL PROPERTY IDENTIFICATION USING HEAT FLUX TACTILE SENSOR
1
作者 吴剑锋 毛志鹏 +2 位作者 李建清 周连杰 蔡凤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2012年第1期84-89,共6页
E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temperature tactile sensing of human finger,a heat flux tactile sensor com- posed of a thermostat module and a heat flux sensor is designed to identify material thermal properties. The ther- ... E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temperature tactile sensing of human finger,a heat flux tactile sensor com- posed of a thermostat module and a heat flux sensor is designed to identify material thermal properties. The ther- mostat module maintains the sensor temperature invariable, and the heat flux sensor(Peltier device) detects the heat flux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ermostat module and the object surface. Two different modes of the heat flux tactile sensor are proposed, and they are simulated and experimented for different material objec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eat flux tactile sensor can effectively identify different thermal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flux tactile sensor heat flux material identification Peltier device ANSYS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普拉斯变换的瞬态热流测量方法
2
作者 黄由之 全永凯 +2 位作者 徐国强 柴杰明 殷秋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834-3841,共8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表面瞬态热流测量的问题,面向一种当前较为先进的横向测温差薄膜热流计结构,针对其瞬态测量的导热模型,在稳态测量原理方程中加入时间项,建立瞬态导热微分方程组,采用拉普拉斯变换方法并结合解卷积方法对导热方... 针对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表面瞬态热流测量的问题,面向一种当前较为先进的横向测温差薄膜热流计结构,针对其瞬态测量的导热模型,在稳态测量原理方程中加入时间项,建立瞬态导热微分方程组,采用拉普拉斯变换方法并结合解卷积方法对导热方程进行求解,提出该型薄膜热流计瞬态条件下的表面热流测量方法;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突破了原始的稳态测量局限,可用于固体表面瞬态热流测量,计算得到的热流计表面热流与真实值符合较好;在表面阶跃热流条件下,测量精度约为8.2%;在100 Hz正弦热流条件下,测量精度约为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热流测量 薄膜热流计 瞬态方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容式热流密度传感器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张俊锋 苏健军 +2 位作者 姬建荣 陈君 魏巍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5-129,共5页
为获取爆炸场热流密度及爆炸热源温度、热阻等数据,基于热容式热流密度传感器的测量原理,研究传感器的制作工艺,分析影响该传感器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结合被测对象的作用特征,通过传感器结构优化设计提高传感器强度、量程及响应速度,... 为获取爆炸场热流密度及爆炸热源温度、热阻等数据,基于热容式热流密度传感器的测量原理,研究传感器的制作工艺,分析影响该传感器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结合被测对象的作用特征,通过传感器结构优化设计提高传感器强度、量程及响应速度,控制传感器测量不确定度并使之满足项目要求。研制的传感器在密闭爆炸场、火箭发动机尾焰热流密度测量等领域展开应用。使用不同热阻的热容式热流密度传感器同时测量,联立方程可求解出爆炸场热源温度、内阻等关键参数。研究传感器具有具备响应速度快、测量上限高、成本低廉、易于安装等特点,适用于爆炸场热流密度测量。获取的数据可为弹药设计及毁伤威力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密度 传感器 爆炸热效应 热阻 热源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响应热流/温度传感器设计与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庆涛 白菡尘 +2 位作者 张涛 杨娟 王辉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27-934,共8页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长时间地面试验中同时测量壁面温度和热流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快速响应的新型热阻式热流传感器,在不同金属层界面上形成热电偶接点,通过测量交界面温度响应,获得传感器表面热流和温度。建立了传感器有限元数值模型,通...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长时间地面试验中同时测量壁面温度和热流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快速响应的新型热阻式热流传感器,在不同金属层界面上形成热电偶接点,通过测量交界面温度响应,获得传感器表面热流和温度。建立了传感器有限元数值模型,通过传感器内部传热计算,分析了其响应特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短时间响应后,传感器的内部温度响应和分布满足理论假定;在数据处理时考虑温差项和储能项,可同时得到传感器表面热流和温度,比稳态处理方法更真实地反映壁面温度对热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试验技术 热流传感器 热流测量 表面温度测量 有限元分析 响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姿控发动机试验热流参数测量系统设计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志勋 田健江 张彤 《火箭推进》 CAS 2010年第2期53-58,共6页
针对姿控发动机试验热流参数测试需求,在分析热流测量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DT800的高性价比热流参数测试方案。着重论述了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热流传感器安装工艺、数据记录仪选型、软件设计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系统校准方法... 针对姿控发动机试验热流参数测试需求,在分析热流测量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DT800的高性价比热流参数测试方案。着重论述了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热流传感器安装工艺、数据记录仪选型、软件设计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系统校准方法及系统调试工作。经多次试车验证:系统操作简便,性能稳定,测量数据完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控发动机 试验 热流测量 热流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遥感器的热/结构/光学分析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傅丹鹰 殷纯永 乌崇德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5-110,共6页
作为一个空间遥感器整机热光学 (热 /结构 /光学 )集成分析过程 ,对空间遥感器主要光机结构简化 ,进行导热特性分析和等效热阻计算 ;利用软件计算在轨道上典型工况的空间外热流和内热源分布 ;建立有限元温度场分析模型和结构热弹性分析... 作为一个空间遥感器整机热光学 (热 /结构 /光学 )集成分析过程 ,对空间遥感器主要光机结构简化 ,进行导热特性分析和等效热阻计算 ;利用软件计算在轨道上典型工况的空间外热流和内热源分布 ;建立有限元温度场分析模型和结构热弹性分析模型 ,计算全机稳、瞬态温度场分布 ,均匀温变和特定温度场下的位移场 ,得到各光学元件的位移 ;利用光学分析程序计算的公差计算结果插值计算遥感器光学系统由于光学元件的热致刚体位移 (离轴、轴向位移和倾斜 )而产生的光学性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器 空间外热流 温度场 位移场 有限元法 热光学集成分析 空间遥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水冷条件下温度与热流复合传感器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庆涛 王辉 +1 位作者 朱新新 周平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3-202,共10页
针对飞行试验中参数测量需求,研究长时间飞行过程中无水冷条件下传感器表面温度和热流的快速响应测量技术。在分析环境特点和测量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一种自锁紧固的柱塞式复合传感器,根据圆柱体侧面的温度响应处理得到表面温度和热流。... 针对飞行试验中参数测量需求,研究长时间飞行过程中无水冷条件下传感器表面温度和热流的快速响应测量技术。在分析环境特点和测量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一种自锁紧固的柱塞式复合传感器,根据圆柱体侧面的温度响应处理得到表面温度和热流。提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多项式拟合数据处理方法,有限元数值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获得更好的数据抗畸变和抗噪声能力。标定该热流传感器的热流测量结果,得到不锈钢传感器的98%热流响应时间约为0.7 s,热流测量结果受到侧向隔热结构的影响明显。表面温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所测结果能够反映表面温度对热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仪表技术 表面温度 热流测量 快速响应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感器催化特性差异对气动热影响的计算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丁明松 董维中 +2 位作者 高铁锁 江涛 刘庆宗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61-1371,共11页
针对高温气体效应及壁面催化效应对气动热环境影响,考虑高温空气各种化学反应、分子振动激发、流动中的非平衡效应以及壁面催化复合反应,通过数值求解热化学非平衡N-S方程和壁面能量、质量平衡方程,完善了有限催化条件下高温热化学非平... 针对高温气体效应及壁面催化效应对气动热环境影响,考虑高温空气各种化学反应、分子振动激发、流动中的非平衡效应以及壁面催化复合反应,通过数值求解热化学非平衡N-S方程和壁面能量、质量平衡方程,完善了有限催化条件下高温热化学非平衡流场气动热环境数值模拟方法和程序。在此基础上,针对廉金属热电偶传感器热流测量问题,开展了不同条件下高超声速热化学非平衡流场气动热环境数值模拟,分析了催化特性差异对局部气动热环境(传感器表面热流)的影响规律,为试验数据的误差带分析、修正处理和使用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催化特性差异会给局部区域带来很强质量扩散热流,使总热流发生跳变,给传感器热流测量带来不可忽视的误差;2)材料催化特性差异越大,热流跳变量越大,某些条件下时,局部热流值将远远高于全表面FCW模拟的结果,其影响量可达100%以上;3)本文计算条件下,飞行马赫数越大、飞行高度越低,催化特性差异的影响越大;4)催化特性差异带来的影响还与飞行攻角、飞行器表面温度等因素存在一定关联,在催化复合系数相同情况下,表面温度越高,影响量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传感器 气动热环境 高温气体非平衡效应 催化效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层热电堆热流传感器研制及其性能测试 被引量:7
9
作者 杨凯 朱涛 +4 位作者 王雄 陶伯万 朱新新 王辉 杨庆涛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6-91,共6页
针对高超声速风洞试验中对高频热流脉动的测试需求,研制了一种基于横向热电效应的原子层热电堆(Atomic Layer Thermopile,ALTP)热流传感器。利用弧光灯热流传感器标定系统对其进行静态标定,获得ALTP热流传感器的灵敏度系数约为8.24μV/(... 针对高超声速风洞试验中对高频热流脉动的测试需求,研制了一种基于横向热电效应的原子层热电堆(Atomic Layer Thermopile,ALTP)热流传感器。利用弧光灯热流传感器标定系统对其进行静态标定,获得ALTP热流传感器的灵敏度系数约为8.24μV/(kW·m^-2),优于国外同尺寸敏感元件的ALTP热流传感器6.90μV/(kW·m^-2)的灵敏度系数;利用激波风洞试验,并通过与薄膜热电阻热流传感器对比,初步获得ALTP热流传感器的响应时间上限,响应时间小于0.20μ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层热电堆 热流传感器 标定 灵敏度系数 响应时间 激波风洞 横向塞贝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对流环境下冷点效应对圆箔式热流传感器测热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宇 朱广生 +3 位作者 聂春生 檀妹静 陈伟华 曹占伟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44,共6页
在高超声速对流环境测量气动加热时,圆箔式热流传感器表面温度往往低于被测物体表面温度,这种表面温度的不连续会影响边界层流动,使热流测量结果产生偏差。针对高超声速对流条件下的钝头-平板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传感器表面局... 在高超声速对流环境测量气动加热时,圆箔式热流传感器表面温度往往低于被测物体表面温度,这种表面温度的不连续会影响边界层流动,使热流测量结果产生偏差。针对高超声速对流条件下的钝头-平板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传感器表面局部低温引起的“冷点效应”形成机理以及对表面热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被测物体表面壁焓Hw与恢复焓Hre的比值Hw/Hre越高,“冷点效应”越明显;传感器表面温度Tw2与被测物体表面温度Tw1的比值Tw2/Tw1越小,“冷点效应”越明显;来流雷诺数Re对“冷点效应”影响较小。在马赫数Ma=18的来流条件下,研究分析了冷点效应对传感器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冷点效应使测量结果偏高1.25倍,复现了热流预示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对流 热流传感器 冷点效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流传感器信号采集系统硬件设计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超 任勇峰 梁庭 《电子设计工程》 2009年第6期61-62,共2页
为了解热流传感器的自身温度与输出的具体数量关系,设计一种基于C8051单片机的热流传感器信号采集系统。该系统增加专用的温度信号采集模块,使系统结构更小,功能更多,且数据采集更精确,从而为后续数据处理奠定基础。
关键词 热流 热流传感器 温度 AD623 MAX291 MAX667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用热流传感器敏感元件的热传导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亮 彭舒钰 +2 位作者 侯文 邓勇 王刚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27,33,共4页
为研究导弹燃气发出热流对弹体的影响,采用热流传感器测量其热流的变化。基于热传导原理热流传感器敏感元件——康铜箔上接收热流并形成温度差,利用镍铬-康铜热电偶将温度差转换为输出热流信号。考虑了热传导系数为温度的非线性函数这... 为研究导弹燃气发出热流对弹体的影响,采用热流传感器测量其热流的变化。基于热传导原理热流传感器敏感元件——康铜箔上接收热流并形成温度差,利用镍铬-康铜热电偶将温度差转换为输出热流信号。考虑了热传导系数为温度的非线性函数这一特点的基础上,对敏感元件进行导热过程分析,建立了热传导模型,编写热传导程序,得到热流输出信号与被测热流的关系,通过校准试验测得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传感器 康铜箔 敏感元件 热传导系数 热电偶 热传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高温薄膜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孙道恒 崔在甫 +4 位作者 周颖锋 周排弟 易伟劲 林晓龙 王凌云 《电子机械工程》 2018年第1期1-7,共7页
随着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内燃机、石油化工设备等的设计、运行要求不断提高,对典型高温薄膜传感器如高温薄膜应变计、高温薄膜温度计、高温薄膜热流量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文中介绍了高温薄膜应变计、高温薄膜温度计、高温薄膜热流... 随着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内燃机、石油化工设备等的设计、运行要求不断提高,对典型高温薄膜传感器如高温薄膜应变计、高温薄膜温度计、高温薄膜热流量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文中介绍了高温薄膜应变计、高温薄膜温度计、高温薄膜热流量计以及多功能集成高温薄膜传感器等典型高温薄膜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它们在敏感材料、材料体系、制造工艺和信号传输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为应用于更严酷环境的高温薄膜传感器的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薄膜传感器 应变计 热电偶 电阻温度检测器 热流量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P430的热量表流量测量设计 被引量:3
14
作者 倪昔东 胡巍 《机电设备》 2007年第3期19-21,共3页
准确的流量测量是对热量表的基本要求。该文采用具有Scan IF模块的MSP430FW427单片机,结合韦根流量传感器,可以实现准确的流量计量。
关键词 热量表 单片机 流量计量 韦根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脉冲加热法的薄膜热流传感器热物性参数测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宏安 黄见洪 +3 位作者 秦峰 张扣立 孔荣宗 刘济春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4-78,93,共6页
在激波风洞测热试验中,高精度的薄膜热流传感器热物性参数对于提高热流测量精度十分重要。利用积分球能收集反射光能、其反射光具有高均匀性的特性,提出了基于脉冲加热装置测量薄膜热流传感器表面、直接标定热物性参数的方法。基于该方... 在激波风洞测热试验中,高精度的薄膜热流传感器热物性参数对于提高热流测量精度十分重要。利用积分球能收集反射光能、其反射光具有高均匀性的特性,提出了基于脉冲加热装置测量薄膜热流传感器表面、直接标定热物性参数的方法。基于该方法,搭建了用于测量薄膜热流传感器基底材料热物性参数的脉冲加热装置,并详细介绍了测量装置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该脉冲加热装置能够较好地模拟脉冲型风洞中薄膜热流传感器被加热的过程,可以精确标定热流值和薄膜热流传感器基底材料的热物性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脉冲加热测量装置具有操作便捷、试样制备简单和标定精度高等优点,其加热方式为瞬态加热,能较好地模拟传感器在脉冲型风洞中的使用环境,可以提高脉冲风洞中热流测量结果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加热技术 热物性参数 积分球反射 薄膜热流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腾换热在水卡式大热流传感器研制中的应用
16
作者 田宁 张凯 +1 位作者 李彦良 岳晖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8年第2期178-183,共6页
为了实现MW级热流环境的长时间稳态测量,研制了一种新型结构的水卡式大热流传感器。该传感器采用U型水冷通道结构,基于沸腾换热理论进行换热设计,设计量程5~15 MW/m^2。在高温超声速燃气流试验台上进行了热流测试试验,实际测试量程3~25 ... 为了实现MW级热流环境的长时间稳态测量,研制了一种新型结构的水卡式大热流传感器。该传感器采用U型水冷通道结构,基于沸腾换热理论进行换热设计,设计量程5~15 MW/m^2。在高温超声速燃气流试验台上进行了热流测试试验,实际测试量程3~25 MW/m^2。沸腾换热理论的应用可以在较小的水流速下实现MW级热防护,大大降低了设计难度。新型结构传感器相对传统的中心冲击结构换热效率更高,可实现的量程范围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传感器 沸腾换热 水卡式热流计 燃气流 U型水冷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MEMS薄膜热流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怡雪 张梅菊 +3 位作者 黄漫国 高向向 郭林琪 张丛春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5-183,共9页
对可用于高温环境的MEMS薄膜热流传感器(TFHFS)的测量原理、结构设计、材料成分以及制造技术进行了简单阐述,分别介绍了半无限几何、热阻式、热电堆和横向热电效应型TFHFS的结构特点和应用优势。归纳讨论了国内外科研团队研制的各种TFHF... 对可用于高温环境的MEMS薄膜热流传感器(TFHFS)的测量原理、结构设计、材料成分以及制造技术进行了简单阐述,分别介绍了半无限几何、热阻式、热电堆和横向热电效应型TFHFS的结构特点和应用优势。归纳讨论了国内外科研团队研制的各种TFHFS的量热法、传感方式、结构、材料以及测量模式,按照热敏材料分为金属和合金型、陶瓷和新型聚合物衍生陶瓷型两类,重点关注TFHFS的高温稳定性、响应时间、灵敏度等性能。最后,总结了目前TFHFS面临的技术难题和发展趋势,可为应用于更严酷环境的高温薄膜热流测量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 热流 薄膜热流传感器(TFHFS) 高温环境 热敏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结构表面薄膜热流传感器传热分析及性能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尧 侯传涛 +3 位作者 任方 刘宝瑞 贾洲侠 王龙 《强度与环境》 CSCD 2020年第6期1-7,共7页
薄膜热流传感器的性能与待测结构的物理和几何特性密切相关。基于一维传热近似和有限元分析,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位于C/SiC复合材料平板结构表面、厚度小于100μm的薄膜热流传感器在热流作用下的热响应规律。计算发现传感器与C/SiC复合材... 薄膜热流传感器的性能与待测结构的物理和几何特性密切相关。基于一维传热近似和有限元分析,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位于C/SiC复合材料平板结构表面、厚度小于100μm的薄膜热流传感器在热流作用下的热响应规律。计算发现传感器与C/SiC复合材料结构界面的高效热交换使瞬态响应时间达到毫秒级;瞬态响应时间正比于热阻层厚度,与热流的大小无关;当给定热电系数,传感器灵敏度取决于冷热端温度差,而后者随着热阻层厚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随着基底厚度的增加而减小;相较于使用温度差的收敛值,利用冷热端温度差的响应峰值与热流载荷间关系,有利于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本文结果可以指导高性能薄膜热流传感器的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测量 薄膜传感器 复合材料结构 传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场热流信号存储测试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爱艳 范锦彪 +2 位作者 杜红棉 李玲玲 王永峰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1-163,170,共4页
温压炸药爆炸时伴随着极大的破坏作用,加大了热流测试的难度。为有效评估温压弹药的热毁伤效应,采用接触法测量并结合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进行智能化测试。具体介绍了该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思路,通过戈登型热流传感器和存储装置测量,对测试... 温压炸药爆炸时伴随着极大的破坏作用,加大了热流测试的难度。为有效评估温压弹药的热毁伤效应,采用接触法测量并结合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进行智能化测试。具体介绍了该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思路,通过戈登型热流传感器和存储装置测量,对测试测量的数据进行了简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操作简单、使用安全,对以后热通量传感器(HFM)信号的测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压炸药 无线传感网络 测试装置 热通量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式再生燃料电池温度和热流密度非原位同步测量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潇 刘佳兴 +2 位作者 郭航 叶芳 马重芳 《新能源进展》 2018年第3期175-180,共6页
一体式再生燃料电池的热流密度和温度分布的研究对电池热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自制的薄膜传感器植入一体式再生燃料电池中,进行非原位实验研究。在给定不同气体预热温度下,测量了一体式再生燃料电池内部热流密度和局部温度,并根... 一体式再生燃料电池的热流密度和温度分布的研究对电池热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自制的薄膜传感器植入一体式再生燃料电池中,进行非原位实验研究。在给定不同气体预热温度下,测量了一体式再生燃料电池内部热流密度和局部温度,并根据已得到的温度和热流密度计算出局部表面传热系数。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气体预热温度下,流道内气体的温度和气体扩散层表面的温差维持在3℃左右。气体扩散层表面的热流密度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靠近加热棒处的温度最高,但热流密度最低。相同的气体预热温度下,流道内气体和气体扩散层表面的温差对换热量的影响要大于温度梯度的影响;气体预热温度的上升对表面传热系数h的影响不大。30℃时,表面传热系数h值在450~750 W/(m2·K)之间。40℃时,表面传热系数h在450~650 W/(m2·K)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式再生燃料电池 薄膜传感器 非原位实验 温度 热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