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5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buffering performance of thin-walled metal tube with different angles 被引量:3
1
作者 Qun Liu Wen-tao Wang Wen-feng Zh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6期702-708,共7页
High frequency shock load is often generated during pyrotechnic device working, which is detrimental to spacecraft structures and electric devices. Therefore, it is valuable to reduce the shock load in pyrotechnic dev... High frequency shock load is often generated during pyrotechnic device working, which is detrimental to spacecraft structures and electric devices. Therefore, it is valuable to reduce the shock load in pyrotechnic device design. Actually, there are several ways to decrease pyroshock loads, such as reduction of powder,installation of buffering structure, insulation of damageable devices, and so on. Considered assuring the function of pyrotechnic device and minimum of structure modification, shock absorbing structure is more propitious to be introduced in pyrotechnic device.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method of thinwalled metal tube diameter-expanding, a thin-walled tube shock buffering structure was designed on a separate bolt. Built on the simplified structure of a separate bolt, the model of cone piston impacting thin-walled tube absorber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thin-walled tube shock absorb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cone angles and absorber performance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ange of buffering force of thin-walled tube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phases, and each phase was correspondent to the cone piston structure. In addition, as the cone angle increases, the max shock acceleration changes in the style of decrease-increase-decrease-increase, which is the result of coupled effects of cone piston max enter depth, buffering force and energy loss. In short, these results could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in-walled tube absorbing performance and its structure, which is of significance to develop low-shock pyrotechnic dev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roshock Shock absorbing thin-walled METAL tub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evaluation of an autofrettaged thick-walled cylinder under dynamically applied axially non-uniform internal service pressure distribution
2
作者 Onur Güngor Veli celik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412-416,共5页
A dynamical moving pressure structural numerical calculation model using the internal ballistics calculation pressure-time results was constituted and the vicinity of the internal ballistics and quasiinternal ballisti... A dynamical moving pressure structural numerical calculation model using the internal ballistics calculation pressure-time results was constituted and the vicinity of the internal ballistics and quasiinternal ballistics structural model was checked. The Von Mises stresses obtained by the dynamical structural numerical model calculations and the Von Mises stresses calculated from the shot test strain measurements were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for the worse case was 20% and for the best case was 0.1%.Furthermore, the model gave better agreement for the higher charge masses. The numerical structural quasi-internal ballistics computation model created was verified for the top charge mass which represents the highest stress condition and used in a gun barrel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N tube design Thick wall cylinder Residual stress INTERNAL BALLISTICS SERVICE pressure wall thickness Numerical modeling of INTERNAL BALLIS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Control of Winding Process of Thin Wall Spiral Tube
3
作者 ZHENG Jing MA Guang +3 位作者 WANG Yi LI Yin'e JIA Zhihua LI Jin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227-232,共6页
Being aimed at the inside wall wrinkling and sinking phenomenon of palladium-yttrium alloy thin wall spiral tube used for preparation of high purity hydrogen, extraction of hydrogen isotope, and purification and separ... Being aimed at the inside wall wrinkling and sinking phenomenon of palladium-yttrium alloy thin wall spiral tube used for preparation of high purity hydrogen, extraction of hydrogen isotope, and purification and separation of hydrogen in the winding process,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reasons for above phenomena, established a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 of winding process of above tube, using elastic-plast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alyzed the max. tensile stress and max. compression stress and their locations, thereby provides a theory base for the control of working forming course of thin wall spiral tub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Y alloy thin wall spiral tube WIND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approach for optimization of the wall thickness (weight) of a thick-walled cylinder under axially non-uniform internal service pressure distribution 被引量:1
4
作者 Onur Güngor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50-157,共8页
Today, improving the weight/load carrying capacity ratio of a part is the matter of studies in most of the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areas.Autofrettage dimensions, the amount of material removed from outer and inner r... Today, improving the weight/load carrying capacity ratio of a part is the matter of studies in most of the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areas.Autofrettage dimensions, the amount of material removed from outer and inner radius while manufacturing and the service pressure applied affect the residual stress distribution throughout the wall thickness and hence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of a thick-walled cylinder. Calculation of residual stresses after autofrettage process and optimization of autofrettage outline dimensions by using the amount of service pressures applied are common issues in literature.In this study, mandrel-cylinder tube interference dimensions were renovated by using traditional methods for swage autofrettage process of a gun barrel. Also, the residual stresses in the cylinder after autofrettage process, inside and outside material removal process and the variable service pressure throughout the cylinder applied we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nd incorporated into the design. By using the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method, wall thickness(thus the weight) was optimized(minimized)to achieve the specified safety factor along the length of the cylinder. For the same cylinder, the results of the suggested analytical/with residual stress calculation approach were compared to analytical/without residual stress calculation results and numerical topology optimization method calculation results. Since the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 results are not yet available, it was not possible to compare them with the calculation results.The suggested approach enabled 22.9% extra weight reduction in proportion to numerical topology optimization and enabled 4.2% extra weight reduction in proportion to analytical/without residual stress optimization.Using this approach, the gain from residual stresses after autofrettage operation, the loss of residual stresses after material removal, and the effects of service pressures can be taken into account for each stage of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寸优化 圆筒壁厚 厚壁圆筒 载重量 残余应力分析 非均匀 应力计算方法 自增强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弯曲半径21-6-9不锈钢管数控弯曲成形壁厚减薄行为
5
作者 方军 尚文瑄 +3 位作者 万涛 向军淮 鲁世强 王克鲁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7-114,共8页
为了精确预测及有效控制小弯曲半径21-6-9不锈钢管数控弯曲成形壁厚减薄行为,实现精确弯曲成形,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结合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小弯曲半径21-6-9不锈钢管数控弯曲成形壁厚减薄行为。结... 为了精确预测及有效控制小弯曲半径21-6-9不锈钢管数控弯曲成形壁厚减薄行为,实现精确弯曲成形,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结合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小弯曲半径21-6-9不锈钢管数控弯曲成形壁厚减薄行为。结果表明:壁厚减薄率随着管材-芯棒的间隙C_(m)、压块助推速度v_(p)、管材-防皱块的摩擦因数f_(w)、管材-弯曲模的摩擦因数f_(b)的增大或芯棒伸出量e、管材-弯曲模的间隙C_(b)、管材-防皱块的间隙C_(w)、管材-芯棒的摩擦因数f_(m)的减小而减小,随着管材-压块的间隙C_(p)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而管材-压块的摩擦因数f_p和弯曲速度ω对壁厚减薄率的影响不明显;影响壁厚减薄率的工艺参数显著性由大到小依次为C_(m)、e、C_(p)、C_(b)、v_(p)、f_(w)、C_(w)和f_(b);建立了基于显著性工艺参数的小半径21-6-9不锈钢管数控弯曲成形最大壁厚减薄率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其预测值与正交试验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为5.7%,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6-9不锈钢管 小弯曲半径 数控弯曲 壁厚减薄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分层损伤的薄壁碳纤维管件损伤性能分析
6
作者 罗忠 孙新宇 +1 位作者 于冰 张承双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86,共7页
以卫星天线支撑结构中的薄壁碳纤维管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管在运输、装配等过程中容易发生低能冲击产生的不可见的分层损伤,研究含有损伤的薄壁碳纤维管的抗损伤性能.采用ABAQUS实体单元建立了含有分层损伤的薄壁碳纤维管的有限元模型,通... 以卫星天线支撑结构中的薄壁碳纤维管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管在运输、装配等过程中容易发生低能冲击产生的不可见的分层损伤,研究含有损伤的薄壁碳纤维管的抗损伤性能.采用ABAQUS实体单元建立了含有分层损伤的薄壁碳纤维管的有限元模型,通过低能横向冲击实验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验证.考虑管的实际工况,研究纤维取向和分层位置对管的抗压缩性能的影响,以及分层损伤对二次横向冲击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取向越接近轴向,分层损伤对管的抗压缩性能的影响越小.只有在损伤位置处,管的抗横向冲击损伤性能才会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碳纤维管 分层损伤 轴向压缩 纤维取向 横向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1薄壁管约束压缩为鼓包的变形行为研究
7
作者 莫宁宁 冯治国 +2 位作者 陶亮 江玉莲 刘勇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97-205,共9页
TA1钛合金薄壁管的塑性变形直接影响鼓包成形质量。在不考虑温度对TA1流动应力的影响下,基于DEFORM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TA1薄壁管的轴向约束压缩数值模型。通过仿真和实验分析了TA1薄壁管压缩为鼓包的变形行为,探讨了约束体厚度H、模具... TA1钛合金薄壁管的塑性变形直接影响鼓包成形质量。在不考虑温度对TA1流动应力的影响下,基于DEFORM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TA1薄壁管的轴向约束压缩数值模型。通过仿真和实验分析了TA1薄壁管压缩为鼓包的变形行为,探讨了约束体厚度H、模具行程S、约束体孔径D以及模具速度V对薄壁管径向流动行为的影响。所开展的仿真与实验得出的鼓包区域形状尺寸相对误差在9.7%内,验证了TA1薄壁管的轴向约束压缩模型在描述材料的流动行为方面的准确性。鼓包的C1区域变形程度最大,金属流线最密集,应力集中和硬化现象最明显。各因素对鼓包直径的影响程度排序为H>D>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FORM二次开发 TA1 薄壁管 鼓包 本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1000 MW双切圆锅炉燃烧侧和工质侧耦合建模及应用
8
作者 姚杨 陈鑫科 +5 位作者 马仑 马启磊 彭志福 方庆艳 张成 陈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43-3553,I0022,共12页
深度调峰背景下,对火电机组的灵活性要求越来越高。锅炉低负荷运行下存在燃烧火焰偏斜、管内工质分配不均以及受热面超温爆管等问题。为保证火电机组安全、稳定、灵活的运行,有必要对锅炉水冷壁参数分布进行详细研究。该文建立锅炉耦合... 深度调峰背景下,对火电机组的灵活性要求越来越高。锅炉低负荷运行下存在燃烧火焰偏斜、管内工质分配不均以及受热面超温爆管等问题。为保证火电机组安全、稳定、灵活的运行,有必要对锅炉水冷壁参数分布进行详细研究。该文建立锅炉耦合模型,包括燃烧侧模型、工质侧模型和受热面壁温计算模型,可实现锅炉燃烧侧和工质侧以及受热面壁温的耦合计算。基于Fluent平台开展锅炉燃烧侧流动、燃烧和传热等过程以及受热面壁面温度的计算,采用用户自定义函数(user defined function,UDF)开展工质侧流动和传热过程计算,两者以受热面为边界进行数据交互与更新迭代。基于该模型对某1000 MW双切圆锅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炉膛出口氧量和飞灰含碳量模拟值分别为2.53%和2.61%,水冷壁出口工质温度为744.59 K,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测量值一致性较好;2)采用耦合模型探究水冷壁的热流密度、工质温度、传热系数以及管壁温度详细分布。研究结果有利于为锅炉故障诊断和运行优化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切圆锅炉 耦合模拟计算 水冷壁 壁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心管绕弯成形的回弹模型与最佳偏心量估算
9
作者 张增坤 吴建军 +1 位作者 解芳 李东如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125,共5页
以偏心管坯替代同心管坯进行绕弯成形,能够减小管材弯曲后内外侧的壁厚差,实现等壁厚弯管。通过构建偏心管坯绕弯成形回弹分析模型,研究了偏心量对管坯绕弯成形回弹角度的影响规律。通过对比本模型与现有文献中同心管绕弯模型的计算结果... 以偏心管坯替代同心管坯进行绕弯成形,能够减小管材弯曲后内外侧的壁厚差,实现等壁厚弯管。通过构建偏心管坯绕弯成形回弹分析模型,研究了偏心量对管坯绕弯成形回弹角度的影响规律。通过对比本模型与现有文献中同心管绕弯模型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本模型的可行性。研究发现,管材内外径偏心量对回弹角度有一定影响,回弹角度随着偏心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以等壁厚管件作为绕弯成形目标,给出了最佳偏心量的估算公式。最佳偏心量的理论计算值与数值模拟值之间存在差异,原因在于绕弯过程中管材外侧轴向应变量并不等于厚向应变。当给定合适的修正因子(0.72~0.85)时,不同弯曲半径下的最佳偏心量的理论计算值与数值模拟值变化规律相一致。最佳偏心量随着管坯外径和壁厚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随着弯曲半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心管 绕弯成形 等壁厚管件 塑性加工 壁厚减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似模型的碳纤维复材薄壁透镜管承载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
10
作者 张文强 闫莉雪 +1 位作者 朱姝 高宇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93,共11页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制作的复合薄壁透镜管(CTLT)是一种在卫星通信中常用的空间展开机构,具有收纳比高、质轻、功耗低等优势,常用于太阳帆的卷曲收纳。该结构在完全展开时易因刚度不高而引发屈曲失效。提出一种基于近似模型的CFRP...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制作的复合薄壁透镜管(CTLT)是一种在卫星通信中常用的空间展开机构,具有收纳比高、质轻、功耗低等优势,常用于太阳帆的卷曲收纳。该结构在完全展开时易因刚度不高而引发屈曲失效。提出一种基于近似模型的CFRP薄壁透镜管承载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方法。利用Python语言实现CTLT几何结构的参数化建模,通过近似模型分析方法建立几何参数和承载性能之间的映射关系。以一阶屈曲特征值最大为优化目标,采用多岛遗传算法对结构的几何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神经网络近似模型的拟合精度最高,预测相对误差为1.096%。相比传统的有限元方法,该方法的设计效率提升了约59.63%,优化后的结构一阶屈曲特征值提高了97.6%。研究结果可为CFRP大型空间展开结构设计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稳定性 优化设计 复合薄壁透镜管 可展开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冷壁管腐蚀脉冲涡流检测聚焦探头特性研究
11
作者 陶爱军 杨帆 +4 位作者 付跃文 黄文丰 邢仁飞 汤陈怀 曹爱松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7-375,416,417,共11页
为了解决水冷壁管向火面腐蚀减薄检测时聚焦探头不同摆放方式影响检测灵敏度的问题,从数值仿真与试验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在仿真中对传统圆柱形激励线圈径向、横向、纵向摆放方式时水冷壁管中的涡流形态及磁通密度分布进行分析,对xyz... 为了解决水冷壁管向火面腐蚀减薄检测时聚焦探头不同摆放方式影响检测灵敏度的问题,从数值仿真与试验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在仿真中对传统圆柱形激励线圈径向、横向、纵向摆放方式时水冷壁管中的涡流形态及磁通密度分布进行分析,对xyz三维磁通量进行定量计算来判断检测灵敏度;其次,在试验中使用隧道磁阻传感器作为探头接收单元,分别计算每种激励线圈摆放方式下xyz三维检测灵敏度;最后,引入加权秩和比法对3种激励摆放方式进行优劣排序。结果表明,聚焦探头3种摆放方式中横向摆放具有最优的检测效果,该研究有助于水冷壁管检测的高灵敏度脉冲涡流探头的设计,可进一步提高水冷壁管腐蚀检测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涡流 检测灵敏度 加权秩和比 聚焦探头 水冷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锅炉受热面壁温测量技术研究
12
作者 鲍听 楼玉民 +3 位作者 赵宁宁 顾海林 张光学 严小华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59,共5页
锅炉在高负荷运行时,往往会导致过热器管壁超温而发生爆管现象,因此,有必要对过热器管壁温进行监测。一般采用外壁安装集热块的方式,然而该温度不能反应真实的受热管温度。为准确测量高温下的受热管壁温,设计并加工了试验台,可实现受热... 锅炉在高负荷运行时,往往会导致过热器管壁超温而发生爆管现象,因此,有必要对过热器管壁温进行监测。一般采用外壁安装集热块的方式,然而该温度不能反应真实的受热管温度。为准确测量高温下的受热管壁温,设计并加工了试验台,可实现受热管1/2壁厚处温度的测量。探究了不同烟气温度、安装角度和是否保温条件下管壁外表面温度和1/2壁厚处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同一角度时,温差随来流烟气温度和管内流速的增大而增大,其中最大可达到30 ℃。安装角度在迎风面(0°)和侧面(90°)时,温差相对较大,在背风面(180°)时,温差最小。添加保温层可以明显减小温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过热器 管壁温度测量 集热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井下低温取心过程瓦斯损失量推算模拟试验
13
作者 王龙 邓志亮 +3 位作者 王兆丰 刘军 胡龙生 王新丰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4-185,共12页
低温取心技术既能在煤层中定点取样,又可有效减少取样过程的瓦斯逸散,在井下煤层瓦斯含量精准测定中应用前景广阔。为了准确推算低温取心过程的煤心瓦斯损失量,依托含瓦斯煤低温取心吸附解吸模拟平台,在不同管壁外热、不同平衡压力(1~4 ... 低温取心技术既能在煤层中定点取样,又可有效减少取样过程的瓦斯逸散,在井下煤层瓦斯含量精准测定中应用前景广阔。为了准确推算低温取心过程的煤心瓦斯损失量,依托含瓦斯煤低温取心吸附解吸模拟平台,在不同管壁外热、不同平衡压力(1~4 MPa)条件下开展了低温取心型煤瓦斯解吸模拟试验,研究了低温环境下的瓦斯解吸特征;并基于图解法,采用3种不同扩散模型对低温取心的解吸曲线进行拟合分析,评价了3种损失量推算模型的优劣。结果表明:常规取心过程产生的摩擦热会大大增加煤心瓦斯损失量;瓦斯解吸量随取心管壁温度上升逐渐增大,当管壁外热分别为60、70、80、90℃时,30 min内解吸量分别为6.587、7.082、7.460和7.981 cm^(3)/g,较之恒温30℃解吸量的增幅分别达到13.71%、22.25%、28.78%和37.77%。低温取心时,煤心解吸出现倒吸回流现象,这是降温导致煤样罐内压力小于大气压造成的。经不含瓦斯煤倒吸对比试验校正,低温取心时的真实解吸量随着管壁外热降低逐渐减小,管壁外热分别为60、70、80、90℃时,30 min内低温取心解吸量分别为3.578、3.842、4.215和4.76 cm^(3)/g,较之常规取心的解吸抑制率在40%~46%间。低温环境下,瓦斯解吸量随吸附平衡压力升高逐渐增大,但增长幅度逐渐减小;低温取心时的扩散系数较之常规取心减少得多,且随着降温呈现线性降低。采用Logistic增长模型对低温取心解吸曲线的拟合精度明显优于√t模型和指数模型,损失量推算误差小于0.5%,能够满足低温取心时瓦斯损失量推算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取心 瓦斯损失量 管壁外热 瓦斯解吸 扩散系数 LOGISTIC增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孪晶对TU1薄壁无氧铜管高温处理后弯曲和腐蚀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杨帆 张忠涛 +1 位作者 牛冬涛 李航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8-62,66,共6页
TU1无氧铜被广泛用于烧结热管的管壳材料,经过高温烧结处理后会产生粗大的再结晶组织和织构,严重影响热管的制备以及服役性能。对未加入La和加入La的薄壁TU1铜管进行950℃高温处理,探究退火孪晶对薄壁TU1铜管弯曲及腐蚀性能的影响。结... TU1无氧铜被广泛用于烧结热管的管壳材料,经过高温烧结处理后会产生粗大的再结晶组织和织构,严重影响热管的制备以及服役性能。对未加入La和加入La的薄壁TU1铜管进行950℃高温处理,探究退火孪晶对薄壁TU1铜管弯曲及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950℃、40 min高温处理后铜管的织构组分主要包括Goss织构,形成的Σ3晶界为退火孪晶界。添加微量的稀土La后,铜管中P含量降低,退火孪晶数量减少;铜管的抗弯强度和伸长率提高,弯曲变形能力增大;铜管的腐蚀电位向负方向移动,腐蚀电流轻微增大。3.5%的NaCl溶液浸泡测试表明铜管的腐蚀形式主要为点蚀,虽然腐蚀速率轻微增加,但是腐蚀均匀性与未加入La的相比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铜管 退火孪晶 弯曲强度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纹管参数对TRB管坯液压成形V型波纹管壁厚分布影响的研究及预测
15
作者 顾栩 李明相 +3 位作者 钱红 高关胜 杨春红 雷志刚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120,共6页
为研究波纹管夹角、圆角半径和直边长度等参数对轧制差厚板(Tailor-Rolled Blank,TRB)管坯无轴向补料液压成形V型波纹管壁厚分布的影响,采用有限元仿真对不同参数的波纹管进行成形试验。分别建立波纹管参数与正差、负差和总差之间的响... 为研究波纹管夹角、圆角半径和直边长度等参数对轧制差厚板(Tailor-Rolled Blank,TRB)管坯无轴向补料液压成形V型波纹管壁厚分布的影响,采用有限元仿真对不同参数的波纹管进行成形试验。分别建立波纹管参数与正差、负差和总差之间的响应面预测模型,预测不同壁厚分布条件下夹角的最大值。针对理论设计条件下液压成形V型波纹管的夹角较大时,其壁厚不满足均匀分布评价标准的问题,提出一种改善方法。结果表明,夹角对壁厚分布影响显著,夹角增大,壁厚均匀性变差,而圆角半径和直边长度对壁厚分布影响不显著。在理论设计条件下,当总差小于20.0%时,夹角最大取值为32.1°;当总差小于10.0%时,夹角最大取值为25.2°。以某参数组合为例,改进后总差由28.4%降至15.2%,成形更大夹角且壁厚均匀的V型波纹管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制差厚板管坯 V型波纹管 有限元分析 液压成形 响应面 壁厚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筋钢管再生混凝土中长柱的轴心受压试验
16
作者 吴佳艺 阿里甫江·夏木西 +3 位作者 邵金兰 薄天义 尹喆 阿卜杜萨拉木·艾合太木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为了探究钢管壁厚和纵筋直径组合作用对圆形配筋钢管再生混凝土(R-RACFST)中长柱受力性能的影响机制,进行了3根钢管混凝土、3根钢管再生混凝土和9根R-RACFST中长柱的轴压试验,其中再生骨料替代率为100%。根据试验结果,通过对比分析破坏... 为了探究钢管壁厚和纵筋直径组合作用对圆形配筋钢管再生混凝土(R-RACFST)中长柱受力性能的影响机制,进行了3根钢管混凝土、3根钢管再生混凝土和9根R-RACFST中长柱的轴压试验,其中再生骨料替代率为100%。根据试验结果,通过对比分析破坏模式、荷载位移和荷载应变响应、刚度退化和延性系数等指标,明确了钢管壁厚和纵筋直径的组合机制,修正了稳定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钢管壁厚和纵筋直径的增加对中长柱的破坏形态影响较小,但对稳定承载力和延性性能的提升作用显著;钢管壁厚和纵筋直径的增加对力学性能的改善不成正比,并且两者均较大时,组合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反而呈现下降趋势;修正的R-RACFST稳定承载力计算公式安全可靠,可用于工程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筋钢管再生混凝土 试验研究 钢管壁厚 纵筋 稳定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芯棒内支撑的管材自由弯曲起皱失稳特性预测研究
17
作者 潘志国 丁潼 +4 位作者 舒送 崔前林 钟琪平 郭训忠 程诚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0-193,共14页
目的基于内支撑作用下三维自由弯曲成形过程中铝合金和不锈钢薄壁管起皱失稳等缺陷,通过理论推导、有限元仿真、物理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基于芯棒内支撑的管材自由弯曲起皱失稳特性预测研究。方法首先,基于失稳起皱能量预测模型,... 目的基于内支撑作用下三维自由弯曲成形过程中铝合金和不锈钢薄壁管起皱失稳等缺陷,通过理论推导、有限元仿真、物理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基于芯棒内支撑的管材自由弯曲起皱失稳特性预测研究。方法首先,基于失稳起皱能量预测模型,构建内支撑作用下管材失稳起皱的能量预测模型;其次,构建了纯弯和轴向压缩条件下的几何微缺陷,通过能量最小原理,合理选取了几何微缺陷的形式、屈曲模态及缩放系数;再次,基于AA5052和SS304管材力学性能实验及有限元物理模拟实验验证有限元模拟的准确性;最后,探讨管材失稳起皱特性的预测方法,结合0.618搜索方法研究管材起皱敏感区的变化规律。结果实现了管材自由弯曲成形过程失稳起皱的高效准确预测,揭示了管材自由弯曲失稳起皱特性。结论AA5052管最大起皱因子所对应的起皱敏感区越大,与直线段相比,弯曲段的起皱可能性越大;随着弯曲角度的增加,弯曲段的起皱敏感区越大,管材抵抗起皱的能力越低。当成形比为100%时,SS304管材直线段敏感区的长度最短;随着管材弯曲成形的进行,管材最大轴向压应力在成形比为70%时达到最大,当成形比达到70%后,最大轴向压应力减小,从而使起皱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并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薄壁管 自由弯曲 几何微缺陷 起皱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5052铝合金管材自由弯曲成形起皱缺陷预测的研究
18
作者 施渊吉 潘超 +2 位作者 夏腾飞 郭训忠 陈泽瑜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1-122,共12页
自由弯曲技术是一种少模具约束的成形工艺,但易出现薄壁管材失稳的起皱缺陷,制约了该技术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应用。本文针对航空航天飞行器中使用的AA5052铝合金薄壁管材,建立了失稳起皱的力学模型。理论分析表明,管材具有的初始几何微缺... 自由弯曲技术是一种少模具约束的成形工艺,但易出现薄壁管材失稳的起皱缺陷,制约了该技术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应用。本文针对航空航天飞行器中使用的AA5052铝合金薄壁管材,建立了失稳起皱的力学模型。理论分析表明,管材具有的初始几何微缺陷在轴向附加推力的作用下显著降低了成形极限。此外,通过单向拉伸试验获得了AA5052铝合金管材的力学性能,在考虑初始几何微缺陷的基础上,利用ABAQUS/Implicit算法建立了AA5052铝合金管材无芯自由弯曲成形起皱预测的有限元模型。结果表明,引入初始几何微缺陷的仿真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管材起皱的几何形状和发展趋势。最后,通过自由弯曲成形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弯曲 AA5052铝合金 薄壁管 起皱预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 MW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再热器炉内壁温分布特性研究
19
作者 赵宁宁 李培 +3 位作者 黄炜强 施子福 李望 钟崴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1,共7页
针对高温再热器炉内壁温难以长时间连续监测的问题,选择K分度热电偶的测量元件,采用集热块与测量元件预先焊接在一起后安装在某1000 MW锅炉高温再热器炉内管壁上的方式,获得不同工况下高温再热器炉内壁温特性。分析了高温再热器同一根... 针对高温再热器炉内壁温难以长时间连续监测的问题,选择K分度热电偶的测量元件,采用集热块与测量元件预先焊接在一起后安装在某1000 MW锅炉高温再热器炉内管壁上的方式,获得不同工况下高温再热器炉内壁温特性。分析了高温再热器同一根管沿管程温度分布、烟气入口截面温度分布特性、炉内外对应测点的关系、炉内测点与负荷的关系以及管壁相同位置向火面及背火面温度之间的差别。结果表明:沿管程方向,U型弯底部温度最高;不同负荷下高温再热器烟气入口截面温度分布无明显统一规律;炉内壁温测点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炉内实际壁温;炉内测点与炉外测点温度存在近似线性的关系;炉内测点温度与负荷无明显量化关系;向火面温度较背火面高出35~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0 MW锅炉 炉内壁温 高温再热器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法的薄壁管压缩失稳褶皱预测模型
20
作者 贺宏伟 吴航宇 余海燕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6-382,390,共8页
薄壁管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等优势,是汽车轻量化和工业生产的常用结构。研究薄壁管的轴压失稳特性有助于其在优化结构设计和安全性上的应用。因此,本文基于能量法提出了一种新的薄壁圆管轴压褶皱模型,用于描述薄壁管轴压变形褶皱的形貌... 薄壁管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等优势,是汽车轻量化和工业生产的常用结构。研究薄壁管的轴压失稳特性有助于其在优化结构设计和安全性上的应用。因此,本文基于能量法提出了一种新的薄壁圆管轴压褶皱模型,用于描述薄壁管轴压变形褶皱的形貌特征和平均压缩载荷。通过试验和有限元模拟验证了新理论模型和塑性铰模型对褶皱长度和压缩平均载荷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相比塑性铰模型,新理论模型预测的褶皱长度更接近试验和有限元结果,预测平均误差减少55.2%。采用摩擦因数修正后,新理论模型对压缩平均载荷的预测精度提升29.7%。指导工程实践时,应采用考虑摩擦效应修正的褶皱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皱预测模型 薄壁圆管 能量法 轴压失稳 压缩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