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混合连接的冷弯薄壁型钢工字形拼合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
1
作者 褚云朋 江天勇 +2 位作者 陈雪琴 伏金蓉 夏珲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75,共12页
为分析连接方式对冷弯薄壁型钢双肢开口拼合工字形柱轴压力学性能的影响,对24根自攻螺钉与拉铆钉混合连接方式下的双肢开口拼合工字形柱开展试验研究,得到了试件的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荷载-应变曲线及荷载-轴向位移曲线等,并将试验... 为分析连接方式对冷弯薄壁型钢双肢开口拼合工字形柱轴压力学性能的影响,对24根自攻螺钉与拉铆钉混合连接方式下的双肢开口拼合工字形柱开展试验研究,得到了试件的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荷载-应变曲线及荷载-轴向位移曲线等,并将试验结果与纯自攻螺钉连接的双肢开口拼合工字形柱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纯自攻螺钉连接方式相比,两种混合连接方式的双肢开口拼合工字形短柱极限承载力分别提高了8.5%和8.6%,而中柱分别提高了18.1%和15.9%;连接方式对拼合短柱与中柱的屈曲荷载影响较大,对短柱的极限承载力影响较大,对中柱的极限承载力影响则较小;采用混合连接方式的拼合柱极限承载力普遍高于纯自攻螺钉连接的拼合柱,随连接件纵距增加,混合连接方式下的拼合柱极限承载力均逐步降低,但始终高于纯自攻螺钉连接的拼合柱,说明混合连接能有效提升拼合柱的稳定性;根据试验结果对北美规范的直接强度法进行修正,为采用混合连接的双肢开口拼合柱的极限承载力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弯薄壁型钢 混合连接 双肢开口拼合柱 试验研究 修正直接强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柱-H型钢梁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2
作者 侯鸿杰 陈志华 王秀丽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9-1158,共10页
为推广村镇装配式钢结构,提升农居整体抗震性能,本文提出了适用于村镇低层建筑的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柱-H型钢梁轻钢框架结构。采用1∶2缩尺比例设计3榀单层单跨的轻钢框架,通过低周往复试验研究了轴压比、轻质复合墙板及其连接件对轻钢... 为推广村镇装配式钢结构,提升农居整体抗震性能,本文提出了适用于村镇低层建筑的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柱-H型钢梁轻钢框架结构。采用1∶2缩尺比例设计3榀单层单跨的轻钢框架,通过低周往复试验研究了轴压比、轻质复合墙板及其连接件对轻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适用于该轻钢框架结构的恢复力模型。结果表明:由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柱和H型钢梁组成的轻钢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应用于村镇低层建筑。纯框架结构的破坏主要表现为节点焊缝开裂及裂缝不断发展的过程。内嵌轻质复合墙板的轻钢框架结构破坏主要表现为墙板及连接件的破坏。竖向荷载、轻质复合墙板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结构的耗能能力、初始刚度等指标。本文提出的恢复力模型能够与试验结果较好吻合,研究结果能为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柱-H型钢梁框架 抗震性能 轻质复合墙板 轴压比 恢复力模型 低周往复试验 连接件 低层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型截面薄构造柱加固砖墙面内抗震性能
3
作者 李国蕾 余倩倩 +3 位作者 顾祥林 李翔 张宏 赖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65-1180,共16页
为最大程度降低对既有建筑外观的影响,同时避免过多占用结构使用空间,提出一种采用薄圈梁异型截面构造柱加固既有砌体结构的方法。对钢筋混凝土异型截面构造柱加固砖墙的面内抗震性能展开深入研究。设计并制作了4片1/2缩尺黏土砖墙试件... 为最大程度降低对既有建筑外观的影响,同时避免过多占用结构使用空间,提出一种采用薄圈梁异型截面构造柱加固既有砌体结构的方法。对钢筋混凝土异型截面构造柱加固砖墙的面内抗震性能展开深入研究。设计并制作了4片1/2缩尺黏土砖墙试件,采用相同构造柱对不同长度的砖墙进行加固,随后开展水平反复荷载试验,以探究异型截面构造柱对砖墙的面内约束效应。此外,对砖墙进行匀质化处理,根据加固试件的结构构造建立相应离散单元模型,对已有离散单元算法进行修正,并经相应试验结果验证后,针对影响砖墙面内加固效果的关键参数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表明,采用建议的薄混凝土异型截面构造柱可有效提升墙体平面内受力性能;加固后墙体面内抗剪承载力、变形能力均明显提升;从提高墙体面内抗剪承载力的角度来看,对240 mm厚的砖墙,按构造要求设计的2根构造柱对砖墙的有效约束长度不超过720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墙 异型截面薄构造柱 加固 面内抗震性能 水平往复荷载试验 离散单元法(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柱填充混凝土组合式波形梁护栏的防护性能
4
作者 徐伟龙 项彦茂 +4 位作者 覃怡 孟云伟 刘中帅 刘向洋 张坤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7-192,共6页
为了探究立柱填充混凝土组合式波形梁护栏的防护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波形梁护栏结构,即薄壁型填充混凝土立柱的护栏,将波形梁护栏立柱的厚度减薄至4 mm,且在其中填充C30混凝土。对这种护栏结构,构建了汽车与波形梁护栏的碰撞数值模型,... 为了探究立柱填充混凝土组合式波形梁护栏的防护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波形梁护栏结构,即薄壁型填充混凝土立柱的护栏,将波形梁护栏立柱的厚度减薄至4 mm,且在其中填充C30混凝土。对这种护栏结构,构建了汽车与波形梁护栏的碰撞数值模型,并与实车碰撞试验进行对比,两种试验方法中的护栏整体变形及碰撞状态是一致的。研究结果表明:(1)3种试验车辆在与该结构形式的波形梁护栏发生碰撞的过程中,车辆均未发生穿越、跨越和骑跨现象,护栏的构件未侵入驾驶室,护栏结构未发生脱离;(2)车辆未发生翻车现象,全程在导向框内行驶;车辆碰撞速度的纵向和横向分量分别为9.4 m/s和7.7 m/s,加速度的纵向和横向分量分别为150.3 m/s^(2)和70 m/s^(2);(3)护栏均符合JTG B05—01—2013《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中对A级护栏的阻挡、导向、缓冲功能的要求。研究成果可为波形梁护栏的升级改造利用的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梁护栏 防护性能 薄壁型填充混凝土立柱 数值模拟 实车碰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壁直梁碰撞性能仿真和参数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彭洪梅 胡平 +2 位作者 申国哲 吴沈荣 王安东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82-786,共5页
为研究材料及其厚度和结构圆角对汽车主要吸能结构前纵梁的碰撞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模拟前纵梁的薄壁直梁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了正面碰撞仿真,并分析了材料与结构参数对薄壁直梁碰撞吸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压溃距离下,直梁吸能与... 为研究材料及其厚度和结构圆角对汽车主要吸能结构前纵梁的碰撞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模拟前纵梁的薄壁直梁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了正面碰撞仿真,并分析了材料与结构参数对薄壁直梁碰撞吸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压溃距离下,直梁吸能与材料强度呈指数小于1的幂指数的增长关系;与厚度呈现指数大于1的幂指数的增长关系;单位质量下壁梁圆角部分的吸能是平面部分的3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直梁 抗撞性能 仿真 吸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壁直梁件碰撞诱导变形模拟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王鹏翔 徐立伟 +2 位作者 张亮 高勇丽 吴沈荣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90-992,共3页
采用LS-DYNA软件对某薄壁直梁件开设的8种诱导结构进行碰撞仿真研究。分析了不同诱导结构对薄壁直梁件压溃模式、载荷变化和能量吸收情况的影响。初步认为,不加诱导结构时薄壁直梁件的变形模式不稳定;薄壁直梁件在轴向压溃过程,对侧壁... 采用LS-DYNA软件对某薄壁直梁件开设的8种诱导结构进行碰撞仿真研究。分析了不同诱导结构对薄壁直梁件压溃模式、载荷变化和能量吸收情况的影响。初步认为,不加诱导结构时薄壁直梁件的变形模式不稳定;薄壁直梁件在轴向压溃过程,对侧壁上的孔不敏感;侧壁上诱导槽的开设形式对薄壁直梁件压溃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直梁件 变形诱导结构 碰撞仿真 汽车 IS-DYNA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IGHT的薄壁直梁件抗撞性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8
7
作者 钱立军 丁玲 祝安定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5-149,共5页
文章以iSIGHT设计软件为优化平台,集成Hypermesh和LS-DYNA,构建并实现了薄壁直梁件抗撞性多目标优化设计流程,在此基础上,运用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生成样本数据,采用响应面方法构建近似模型且其精度满足耐撞性设计要求;以比吸能SEA... 文章以iSIGHT设计软件为优化平台,集成Hypermesh和LS-DYNA,构建并实现了薄壁直梁件抗撞性多目标优化设计流程,在此基础上,运用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生成样本数据,采用响应面方法构建近似模型且其精度满足耐撞性设计要求;以比吸能SEA最大及碰撞峰值力Fmax最小为目标函数,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Ⅱ对响应面近似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获取Pareto最优化解集,选取6个Pareto解进行有限元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近似模型方法能很好地取代实际仿真过程进行优化,且计算效率较高,基于6σ的多目标稳健性优化方法与确定性优化方法相比,稳健性优化结果提高了设计变量的可靠性和多目标函数的综合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IGHT设计软件 薄壁直梁件 抗撞性 响应面模型 多目标优化 稳健性优化 response surface model (RSM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铝填充薄壁梁斜向碰撞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肖志 刘洪斌 +2 位作者 孔春玉 莫富灏 李素雯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15,共7页
采用有限元仿真技术研究了泡沫铝填充薄壁梁不同角度斜向碰撞下的吸能特性.分析了泡沫铝密度、壁厚、长宽比等设计参数对临界角和平均碰撞力的影响,并拟合出平均碰撞力和各设计参数及碰撞角度的解析式.结果表明,泡沫铝填充薄壁梁的临界... 采用有限元仿真技术研究了泡沫铝填充薄壁梁不同角度斜向碰撞下的吸能特性.分析了泡沫铝密度、壁厚、长宽比等设计参数对临界角和平均碰撞力的影响,并拟合出平均碰撞力和各设计参数及碰撞角度的解析式.结果表明,泡沫铝填充薄壁梁的临界弯折角小于无填充薄壁梁,并且泡沫铝密度对临界角的影响最大.随着横截面宽度从70mm增大到90mm,无填充薄壁梁弯折临界角从6°增大到9°,而泡沫铝填充薄壁梁弯折临界角度则没有明显改变.壁厚越厚泡沫铝填充薄壁梁的弯折临界角越大,但无填充薄壁梁弯折临界角不变.平均碰撞力和碰撞角度存在指数函数关系,且反比于长宽比平方、正比于壁厚和泡沫铝密度的指数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向碰撞 薄壁梁 耐撞性 填充泡沫铝 临界角 碰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壁圆筒零件变形的有限元法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玉宝 翟华 柯尊忠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1-124,共4页
薄壁圆筒类零件受集中载荷作用将产生复杂弹塑性变形。文章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此类零件在径向集中载荷作用下变形过程 ,利用 ANSYS有限元结果和计算机图形学方法相结合 ,计算了薄壁圆筒类零件在径向集中载荷作用下变形位移等值线 (面 ) ... 薄壁圆筒类零件受集中载荷作用将产生复杂弹塑性变形。文章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此类零件在径向集中载荷作用下变形过程 ,利用 ANSYS有限元结果和计算机图形学方法相结合 ,计算了薄壁圆筒类零件在径向集中载荷作用下变形位移等值线 (面 ) ,并绘制了路径图。实验结果表明 ,有限元模拟分析方法是求解此类零件受径向集中载荷变形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圆筒 壳体 有限元法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壁柱相关屈曲分析的混合有限元模型 被引量:15
10
作者 朱慈勉 沈祖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16,共6页
提出了一种用于薄壁柱局部屈曲与整体屈曲相互作用问题的新的分析模型──混合有限元模型,模型特平面壳单元、杆单元和线单元联合应用于薄壁柱的非线性反应分析,考虑了柱子的各种初始缺陷的影响.计算分析表明,文中提出的分析模型精... 提出了一种用于薄壁柱局部屈曲与整体屈曲相互作用问题的新的分析模型──混合有限元模型,模型特平面壳单元、杆单元和线单元联合应用于薄壁柱的非线性反应分析,考虑了柱子的各种初始缺陷的影响.计算分析表明,文中提出的分析模型精确、高效,并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柱 相关屈曲 混合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壁箱形截面柱的承载力计算 被引量:8
11
作者 朱慈勉 沈祖炎 陈栋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8-273,共6页
采用非线性混合有限元模型对薄壁箱形截面柱的承载力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绘制了中心受压柱的柱子曲线和各类偏心受压柱的相关曲线。并与采用GBJ18—87钢结构规范计算得到的相应曲线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文中提出了对现行规范计算方法作合... 采用非线性混合有限元模型对薄壁箱形截面柱的承载力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绘制了中心受压柱的柱子曲线和各类偏心受压柱的相关曲线。并与采用GBJ18—87钢结构规范计算得到的相应曲线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文中提出了对现行规范计算方法作合理调整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箱形柱 承载力 金属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冷弯薄壁型钢轴压长柱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周天华 何保康 +4 位作者 周绪红 刘永健 蒋路 刘彦军 王彦敏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65-71,共7页
进行了15组G550级高强冷弯薄壁型钢方管截面轴压长柱的试验研究,考察了其受力特性及破坏特征,试件的壁厚均为0.6 mm,截面板件宽厚比分为42、58、75三类,长细比分为40、60、80、100、120五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直接利用中国现行规范GB 5... 进行了15组G550级高强冷弯薄壁型钢方管截面轴压长柱的试验研究,考察了其受力特性及破坏特征,试件的壁厚均为0.6 mm,截面板件宽厚比分为42、58、75三类,长细比分为40、60、80、100、120五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直接利用中国现行规范GB 50018-2002对G550级高强冷弯薄壁型钢轴压构件进行稳定承载力计算的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差较大,偏于不安全,必须进行修正。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给出了考虑构件截面板组相关性影响时,采用规范GB 50018-2002计算G550级高强冷弯薄壁型钢轴压构件稳定承载力的建议,建议方法所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且偏于安全,可供修订规范和设计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冷弯薄壁型钢 长柱 试验研究 稳定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加固冷弯薄壁C型钢长构件的轴压承载力 被引量:6
13
作者 唐红元 王灿军 +2 位作者 潘毅 王忠凯 胡志鹏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57,共8页
为了研究CFRP加固冷弯薄壁C型钢长构件的承载能力,对腹板和翼缘均粘贴CFRP的试件进行了轴心受压加载试验。7根长度均为1 400mm的试件,其中1根为未加固的控制试件,其余6根封闭缠绕外贴50mm宽CFRP间距为50、100、150mm 3种情况,层数为1层... 为了研究CFRP加固冷弯薄壁C型钢长构件的承载能力,对腹板和翼缘均粘贴CFRP的试件进行了轴心受压加载试验。7根长度均为1 400mm的试件,其中1根为未加固的控制试件,其余6根封闭缠绕外贴50mm宽CFRP间距为50、100、150mm 3种情况,层数为1层和2层。试验结果表明,在轴心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为整体弯扭失稳,与控制试件相比,加固后试件的稳定极限承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当CFRP间距与腹板高度的比值小于1时,加固效果较理想,且2层CFRP的加固效果好于1层。最后,采用有限元对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对比试验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二者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弯薄壁C型钢 加固 整体稳定 轴心受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壁钢板组合PEC柱(强轴)滞回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61
14
作者 方有珍 陆佳 +1 位作者 马吉 孙国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55,共8页
目前我国规范关于PEC组合柱构件及由此组成的结构体系方面的有关内容还基本空白,通过了解国际上在PEC组合柱研究领域的现状,对3个变化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拉结筋间距的薄壁钢板组合截面PEC柱足尺试件在恒定轴压下进行水平循环荷载的滞回性... 目前我国规范关于PEC组合柱构件及由此组成的结构体系方面的有关内容还基本空白,通过了解国际上在PEC组合柱研究领域的现状,对3个变化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拉结筋间距的薄壁钢板组合截面PEC柱足尺试件在恒定轴压下进行水平循环荷载的滞回性能试验。观测记录各个试件加载阶段的薄壁钢板组合截面翼缘的局部屈曲和混凝土裂缝开裂与压溃现象,得到构件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根据试验结果分析构件的承载力、抗侧刚度、构件的抗震延性和破坏模式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试验试件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和耗散地震能的双重功效;构件的破坏模式为薄壁钢板组合截面翼缘发生局部屈曲,随之柱脚部位混凝土压溃和拉结筋屈服甚至拉断。研究进一步丰富了PEC柱研究成果,为PEC组合柱组成的结构体系规范制订和工程应用提供了合理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钢板组合截面 PEC柱 试验 滞回性能 抗震延性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帽型、点焊薄壁柱壳轴向挤压性能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江帆 刘堂红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3-108,共6页
在M D White和N Jones等人的研究基础上,充分考虑柱壳被挤压变形时塑性铰吸能,将其求解过程中的离散单元的数目由18个增至19个,进而使吸能和平均压塌力控制方程更接近试验实际情况。给出柱壳被挤压时平均压塌力的理论计算算例,并用LS D... 在M D White和N Jones等人的研究基础上,充分考虑柱壳被挤压变形时塑性铰吸能,将其求解过程中的离散单元的数目由18个增至19个,进而使吸能和平均压塌力控制方程更接近试验实际情况。给出柱壳被挤压时平均压塌力的理论计算算例,并用LS DYNA软件对建立的帽型、点焊薄壁柱壳轴向挤压过程力学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该结构撞击变形过程相对稳定,与修正的吸能和平均压塌力控制方程计算结果很接近;与M D White和N Jones等人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证实帽型、点焊薄壁柱壳具有良好的能量吸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车体 帽型点焊薄壁柱壳 吸能性能 理论计算 轴向挤压 数值模拟 铁路车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肋薄壁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滞回性能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耀春 徐超 卢孝哲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0-106,共7页
对9根带肋薄壁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滞回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其主要参数为轴压比和加劲肋的布置.通过试验,研究了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和耗能能力等重要抗震性能指标.结果表明:轴压比对试件的滞回性能影响很大,当轴压比小于0.5时,四边... 对9根带肋薄壁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滞回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其主要参数为轴压比和加劲肋的布置.通过试验,研究了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和耗能能力等重要抗震性能指标.结果表明:轴压比对试件的滞回性能影响很大,当轴压比小于0.5时,四边设肋试件的滞回曲线较饱满,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而对边设肋试件的滞回曲线出现了轻微的捏缩现象;当轴压比大于0.5时,试件的延性较差.在相同轴压比下2种设肋形式试件的极限承载力较接近,但是四边设肋试件的延性好于对边设肋的试件,滞回曲线更丰满.采用大型有限元程序ABAQUS6.4对每个试件的试验全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为进一步开展带肋薄壁钢管混凝土柱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钢管混凝土柱 滞回性能 纵向加劲肋 轴压比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置直肋方形薄壁钢管混凝土长柱优化设计 被引量:15
17
作者 陈勇 张耀春 唐明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5年第5期478-481,共4页
目的探索设置直肋方形薄壁钢管混凝土长柱的增强效果,并优化设计其相关参数.方法通过分析9个无肋、单向和双向设置直肋方形薄壁钢管混凝土长柱偏压和轴压的试验结果,用正交试验设计和多元回归分析评价了加载初始偏心距、设置直肋集合长... 目的探索设置直肋方形薄壁钢管混凝土长柱的增强效果,并优化设计其相关参数.方法通过分析9个无肋、单向和双向设置直肋方形薄壁钢管混凝土长柱偏压和轴压的试验结果,用正交试验设计和多元回归分析评价了加载初始偏心距、设置直肋集合长度对长柱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设直肋薄壁钢管混凝土长柱能达到较高的极限承载力,与无肋的普通钢管混凝土试件相比,偏心距70 mm试件的极限承载力提高了18.7%,偏心距40 mm试件提高了18.4%,轴压试件提高了21.1%.结论正交设计和多元回归分析证明设直肋能显著改善薄壁钢管混凝土的承载力,显示了优异的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肋 薄壁钢管混凝土 长柱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壁钢管再生混合柱的抗剪性能试验 被引量:33
18
作者 吴波 许喆 +1 位作者 刘琼祥 刘伟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21,共10页
通过27根薄壁钢管再生混合柱的剪切试验,考察废弃混凝土类型、废弃混凝土混合比、轴压比、剪跨比等因素对试件荷载-变形曲线和极限抗剪承载力的影响趋势。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考察现有相关公式预测试件受剪承载力的有效性。基于试验结果... 通过27根薄壁钢管再生混合柱的剪切试验,考察废弃混凝土类型、废弃混凝土混合比、轴压比、剪跨比等因素对试件荷载-变形曲线和极限抗剪承载力的影响趋势。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考察现有相关公式预测试件受剪承载力的有效性。基于试验结果,提出薄壁钢管再生混合柱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表明:随着混合比增大,钢管再生混合柱的极限抗剪承载力总体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节段型钢管再生混合柱相比于块体型钢管再生混合柱具有更高的极限抗剪承载力;利用厚壁钢管混凝土柱公式计算得到的薄壁钢管再生混合柱的受剪承载力,总体上小于试验实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 钢管再生混合柱 钢管混凝土柱 受剪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形设肋薄壁钢管混凝土柱的恢复力模型 被引量:12
19
作者 徐超 张耀春 卢孝哲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4-520,共7页
为了研究薄壁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对6根方形设肋薄壁钢管混凝土柱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主要参数为轴压比(n=0.3-0.6).结果表明:当轴压比≯0.5时,滞回曲线较为饱满,延性系数均〉3以上.随着轴压比的增大... 为了研究薄壁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对6根方形设肋薄壁钢管混凝土柱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主要参数为轴压比(n=0.3-0.6).结果表明:当轴压比≯0.5时,滞回曲线较为饱满,延性系数均〉3以上.随着轴压比的增大,构件的承载力略有提高,延性明显降低.采用有限元程序ABAQUS6.5计算每个试件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进行参数分析,研究混凝土强度、钢板强度、轴压比、长细比、钢板厚度对构件滞回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薄壁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的荷载-位移恢复力模型,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钢管混凝土柱 滞回性能 轴压比 恢复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壁C型钢-竹胶板组合箱型柱抗震性能试验 被引量:15
20
作者 蒋天元 李玉顺 +1 位作者 单炜 张王丽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2-85,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组合柱——以两块薄壁C型钢为基本骨架口对口拼接,在型钢腹板及翼缘处用结构胶黏剂黏结4块竹帘胶合板,形成截面形式为箱型的薄壁C型钢—竹胶板组合柱。以钢板厚度、长细比、轴压比等为基本参数,对5根组合柱进行了拟静...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组合柱——以两块薄壁C型钢为基本骨架口对口拼接,在型钢腹板及翼缘处用结构胶黏剂黏结4块竹帘胶合板,形成截面形式为箱型的薄壁C型钢—竹胶板组合柱。以钢板厚度、长细比、轴压比等为基本参数,对5根组合柱进行了拟静力加载试验,观察组合柱在不同参数设置下的钢板、竹胶板的应变变化和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得到了组合柱的承载力指标和耗能系数、延性系数等抗震性能指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组合柱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分析。结果表明,长细比和钢板厚度对钢—竹组合柱加载初期的受力性能影响不明显,但影响柱子的后期极限承载力和刚度,而轴压比对组合柱的极限承载力和延性性能起着决定作用。根据钢—竹组合柱在弹性阶段的轴压力大小和应力—应变关系,提出了组合柱的力学简化模型及屈服承载力计算方法,其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柱 薄壁C型钢 竹胶板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