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22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YOLOv5_4layers的PCB小目标缺陷识别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杨萍萍 白艳茹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79,共5页
针对PCB表面缺陷分辨率低、小目标性以及多样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_4layers的PCB小目标缺陷识别方法。该方法在YOLOv5架构的基础上,通过新增采样层的方式添加小目标检测层,优化特征金字塔模型,提升小目标特征提取性能,实现小... 针对PCB表面缺陷分辨率低、小目标性以及多样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_4layers的PCB小目标缺陷识别方法。该方法在YOLOv5架构的基础上,通过新增采样层的方式添加小目标检测层,优化特征金字塔模型,提升小目标特征提取性能,实现小目标缺陷识别。在调整合适的锚框规格后,改进后的模型在输入640像素×640像素图像时,相较原模型识别精确率提升了7.5%。在输入736像素×736像素图像时,识别精确率提升了1.3%,有效地提升了对PCB小目标缺陷的识别能力,对提高PCB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和产品可靠性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B 小目标缺陷识别 深度学习 YOLOv5_4layers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e-pot alternating current synthesis of SnO_(2) based composite with enhanced diffusion kinetic behavior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2
作者 ZHANG Guo-qiang JING Ming-jun +10 位作者 HE Li LI Dan WU Yu-feng YI Ming-guang LIU Cheng WANG Xing-yu HU Hong-hui WU Meng WU Tian-jing HUANG Yu-jie HOU Hong-shua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CD 2024年第12期4424-4436,共13页
SnO_(2)is used as electrode material with excellent properties,but it has some disadvantages such as slow reaction kinetics,low inherent conductivity and complex preparation process.Here,SnO_(2)@carbon nanotubes(SnO_(... SnO_(2)is used as electrode material with excellent properties,but it has some disadvantages such as slow reaction kinetics,low inherent conductivity and complex preparation process.Here,SnO_(2)@carbon nanotubes(SnO_(2)@CNTs)is synthesized through an efficient method of one-pot alternating current electrochemical dispersion.By using heat treatment at 400℃,the SnO_(2)@CNTs-400 composite material with abundant mesoporous structure is obtained,while the crystal particles are grown,and a strong bonding effect is formed with CNTs via powerful Sn-O-C bond.Benefiting from the introduction of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CNTs and outstanding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as prepared composite material(SnO_(2)@CNTs-400)exhibit enhanced diffusion dynamics,lithium-ion transmission rate and structural steadiness.The specific capacity of SnO_(2)@CNTs and SnO_(2)@CNTs-400 as anode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can reach 690.2 mA·h/g and 836.5 mA·h/g,respectively,after 100 cycles at 0.5 A/g.The abundant chemical bonds and porous structure can be formed in composite via alternating current synthesis method,which takes significant in improving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ernating current mesoporous structure bonding unit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tracting the effective mass of fewer layers 2D h-BN nanosheets using the Fowler-Nordheim tunneling model
3
作者 QIN Jia-Yi LUO Man +4 位作者 CHENG Tian-Tian MENG Yu-Xin ZU Yuan-Ze WANG Xin YU Chen-Hui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4-748,共5页
Hexagonal boron nitride(h-BN)is found to have widespread application,owing to its outstanding properties,including gate dielectrics,passivation layers,and tunneling layers.The current studies on the funda⁃mental physi... Hexagonal boron nitride(h-BN)is found to have widespread application,owing to its outstanding properties,including gate dielectrics,passivation layers,and tunneling layers.The current studies on the funda⁃mental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se ultrathin h-BN films and the electron tunneling effect among them are inade⁃quate.In this work,the effective mass in h-BN was successfully determined through a combined approach of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methods by fitting the current-voltage curves of metal/insulator/metal struc⁃tures.It was observed that within a range of 4-22 layers,the effective mass of h-BN exhibits a monotonic de⁃crease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layers.The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owler-Nordheim tunneling model in the context of electron tunneling in h-BN are precisely ascertained by utilizing the extracted effective mass.Ad⁃ditionally,the impact of fixed charges at the metal/h-BN interface and various metal electrode types on FowlerNordheim tunneling within this structure is investigated utilizing this physical parameter in Sentaurus TCAD soft⁃ware.This work is informative and instructive in promoting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s of h-BN related infrared physics and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N 2D layered material Fowler-Nordheim tunneling gate dielectrics TCAD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光不确定条件下考虑双边交易的配微电网协同规划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书征 吴守豪 +1 位作者 吴志 孙玉柱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107,227,共12页
在新兴电力市场中,配电网运营商和微电网运营商之间可以进行双边交易。风光发电设备大量接入带来的不确定条件下,配电网与微电网处于在规划层面考虑多主体双边能源交易影响的合作博弈状态。为了解决传统配微电网协同规划问题的多重非凸... 在新兴电力市场中,配电网运营商和微电网运营商之间可以进行双边交易。风光发电设备大量接入带来的不确定条件下,配电网与微电网处于在规划层面考虑多主体双边能源交易影响的合作博弈状态。为了解决传统配微电网协同规划问题的多重非凸性,文中提出一种基于交替优化方法的配微电网协同规划策略。通过交替优化将非连续协同规划问题转变为双层迭代求解过程,上层利用纳什议价在下层生成的凸子集中解得交易电量和支付策略,下层利用从上层获得的交易变量局部确定个体规划问题,将上层双边市场交易出清问题分解为交易电量求解与交易电费求解2个子问题,运用交替方向乘子法先后对2个子问题进行求解。最后,在IEEE 33节点系统中进行算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提升交易双方的运营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边交易 协同规划 合作博弈 纳什议价 交替优化 双层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软”厚煤层开采覆岩多层位离层注浆减沉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郭文兵 吴东涛 +3 位作者 郭明杰 胡玉杭 杨伟强 王比比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共12页
采动覆岩离层注浆中注浆层位精准识别及保护层厚度合理确定,对防治地表沉陷、保护地表建(构)筑物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覆岩多层位离层精准注浆减沉,基于组合梁理论改进了离层位置判别方法,确定了覆岩多层位离层注浆充填位置;通过弹性... 采动覆岩离层注浆中注浆层位精准识别及保护层厚度合理确定,对防治地表沉陷、保护地表建(构)筑物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覆岩多层位离层精准注浆减沉,基于组合梁理论改进了离层位置判别方法,确定了覆岩多层位离层注浆充填位置;通过弹性薄板理论,建立了覆岩离层注浆保护层采动岩体结构力学模型;构建了覆岩多层位离层注浆充填空间的等效模型,并根据注浆空间上位岩层和下位岩层破断规律,给出了充填空间的最小和最大总体积;采用概率积分法并结合地表实际监测结果,评价了“三软”厚煤层覆岩多层位离层注浆效果,并对郑州矿区裴沟煤矿22151工作面开展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钻孔窥视验证了多层位离层注浆位置的准确性,在距煤层152.6 m中粒砂岩底部和距煤层168.6 m处细粒砂岩下方之间成功实施覆岩多层位离层注浆;工作面在开采厚度为7.1 m时,保护层厚度为25.2 m能够实现覆岩离层注浆工作的安全实施;理论计算注浆量为9.5×10^(4)~14.7×10^(4)t,实际工程注浆量约为13.3×10^(4)t,注采比约为0.41;采用覆岩多层位离层注浆开采后,地表最大下沉量为649.8 mm,大部分民房处地表最大水平变形值处于Ⅰ级损害程度内;覆岩多层位离层注浆开采地表沉陷控制效果显著,减沉率约77.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软”厚煤层 软硬交互覆岩 覆岩离层 多层位注浆 保护层 沉陷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油藏注水层段划分及注采液量调配协同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先敏 李闪闪 +2 位作者 冯其红 刘晨 刘向斌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51,共10页
精细分层注水是高含水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但其层段划分和配注量设计通常脱节,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工艺协同效应。为此,在分层注水最佳层段划分数目未知的条件下,以经济净现值最大化为目标,考虑多种工程地质条件约束,构建了集注水... 精细分层注水是高含水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但其层段划分和配注量设计通常脱节,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工艺协同效应。为此,在分层注水最佳层段划分数目未知的条件下,以经济净现值最大化为目标,考虑多种工程地质条件约束,构建了集注水层段划分组合及注采液量调配于一体的精细分层注水优化数学模型,并结合蜣螂优化算法,形成了高含水油藏注水层段划分及注采液量调配协同优化设计方法,实现精细分层注水关键工艺参数的一体化优化设计。以Egg模型为例,在维持注采总液量相同的条件下,对比了单一的各井注采液量优化、单一的分层注水措施参数优化以及两者一体化精细优化等3种方式下的调控效果。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层间物性干扰严重的高含水油藏,采用一体化精细优化方式,对分层注水井的层段划分方式、配注量及其他各井的注采液量调配进行协同优化,其效果显著优于单一注采液量优化或分层注水措施参数优化方式;一体化精细优化通过自动划分重组注水层段、智能匹配调整注采液量参数,有效缓解了高含水阶段的层间矛盾,优化水驱流场,实现各油层的均衡驱替,预测生产5a,采收率较优化前提高1.08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 分层注水 层段划分 蜣螂优化算法 协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反射面辅助通感一体化系统安全资源分配算法
7
作者 朱政宇 杨晨一 +3 位作者 李铮 郝万明 杨婧 孙钢灿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4,共9页
为了解决6G通感一体化系统(ISAC)中信息传输安全以及频谱紧张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智能反射面(IRS)辅助ISAC系统安全资源分配算法。首先,在IRS-ISAC系统中,用户受到窃听者的恶意攻击时,通过干扰机发射的干扰信号和IRS智能地调节反射相移... 为了解决6G通感一体化系统(ISAC)中信息传输安全以及频谱紧张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智能反射面(IRS)辅助ISAC系统安全资源分配算法。首先,在IRS-ISAC系统中,用户受到窃听者的恶意攻击时,通过干扰机发射的干扰信号和IRS智能地调节反射相移,重新配置传输环境,以提高系统的物理层安全。其次,考虑在基站和干扰机的最大发射功率约束,IRS反射相移约束以及雷达的信干噪比约束下,建立一个联合优化基站发射波束成形、干扰机预编码和IRS相移的系统保密率最大化优化问题。然后,利用交替优化和半正定松弛(SDR)算法等方法对原非凸优化问题进行转换,求出一个能够得到确定解的凸优化问题。最后提出一种基于交替迭代的安全资源分配算法。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IRS-ISAC系统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一体化 智能反射面 物理层安全 交替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站乏燃料水池水下ACFM焊缝缺陷检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沈光耀 张晓春 +2 位作者 朱加雷 李丛伟 田正磊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231,共9页
目的针对核电站乏燃料水池钢覆面焊缝缺陷的水下检测需求,开发一种基于交流电磁场检测(ACFM)技术的水下缺陷检测系统,以检测和识别焊缝中的微小漏点,进而确保乏燃料水池的结构完整性和运行安全。方法采用有限元模拟结合实验验证的研究... 目的针对核电站乏燃料水池钢覆面焊缝缺陷的水下检测需求,开发一种基于交流电磁场检测(ACFM)技术的水下缺陷检测系统,以检测和识别焊缝中的微小漏点,进而确保乏燃料水池的结构完整性和运行安全。方法采用有限元模拟结合实验验证的研究方法。首先,采用三代核电乏燃料水池钢覆面的主要材料S32101双向不锈钢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ACFM的缺陷检测模型,并对激励频率、激励电流进行优化分析。其次,研制了适用于核电水下环境的ACFM缺陷检测设备,并通过水压、电磁干扰、辐照试验来验证设备的可靠性。结果当激励频率为1~5 kHz并采用较大的激励电流时,可以获得最佳的检测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在辐照水下环境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能够有效检测并识别出直径为0.1 mm的微孔贯穿缺陷及3 mm×0.2 mm×0.5 mm的浅表缺陷。结论综合仿真分析、设备研制和实验验证的结果可知,所开发的水下ACFM缺陷检测系统能够满足核电站乏燃料水池钢覆面焊缝缺陷的水下检测需求,为核设施水下缺陷的早期预警和漏点判定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燃料水池 S32101 水下缺陷检测 交流电磁场检测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谐振器件表面导电层原子层沉积制备技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龚婷 冯昊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75-185,共11页
目的 利用原子层沉积(ALD)技术在半球陀螺谐振子表面制备Pt导电层。方法 以ALD制备的氧化物/金属薄膜为谐振子过渡层,再沉积Pt为导电层。椭圆偏振光谱仪(SE)用于测试薄膜厚度。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掠入射X-射线衍射(GIXRD)、扫... 目的 利用原子层沉积(ALD)技术在半球陀螺谐振子表面制备Pt导电层。方法 以ALD制备的氧化物/金属薄膜为谐振子过渡层,再沉积Pt为导电层。椭圆偏振光谱仪(SE)用于测试薄膜厚度。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掠入射X-射线衍射(GI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薄膜组成、晶型、形貌及粗糙度。采用聚焦离子束-透射电子显微镜(FIB-TEM)结合能量色散X射线元素面分布(EDX-mapping)、线扫描分布谱揭示膜层微观结构。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薄膜和石英片的界面结合强度。结果 SE测试结果表明,Pt/氧化物薄膜体系的Pt平均厚度为123?,不均匀度仅为1.6%,Pt/金属薄膜体系的Pt平均厚度为155?,不均匀度为4%。XPS显示Pt薄膜主要成分由零价Pt构成,XRD检测到在2θ=39.8°处存在明显的Pt(111)衍射峰。SEM观测到薄膜表面Pt纳米颗粒分布均匀。AFM进一步揭示金属及Pt/金属薄膜粗糙度分别为1.47 nm和0.99 nm。FIB-TEM、EDX-mapping及线扫描分布谱结果表明Pt/氧化物和Pt/金属厚度均匀、致密,膜层界面的元素相互扩散。力学测试显示,氧化物过渡层使界面结合强度提升至7.1MPa,较无过渡层体系(3.0MPa)提高1.37倍;金属过渡层体系结合强度最高可达8.4 MPa。结论 ALD技术可以实现半球陀螺谐振子表面高均匀性、高结合强度的Pt薄膜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球陀螺谐振子 原子层沉积 Pt薄膜 过渡层 均匀性 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场道路图层构建和农机转移路径规划方法与试验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锐涛 资乐 +5 位作者 胡炼 何杰 汪沛 黄培奎 谢佳生 刘善琪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6-264,共9页
【目的】针对农场内农机转移依赖人工驾驶或人工打点及规划耗时费力且不满足无人化应用需求等问题,提出一种无人农场农机转移路径规划方法。【方法】利用ArcGIS构建农场道路图层和路网,进行仿真试验;开发基于图论的Dijkstra双向搜索的... 【目的】针对农场内农机转移依赖人工驾驶或人工打点及规划耗时费力且不满足无人化应用需求等问题,提出一种无人农场农机转移路径规划方法。【方法】利用ArcGIS构建农场道路图层和路网,进行仿真试验;开发基于图论的Dijkstra双向搜索的转移路径规划算法,利用Python进行单、双向搜索仿真;搭建基于web平台的转移路径规划系统。【结果】在路网的仿真中,农机在0.7 m/s的速度下从机库到田块、田块到田块、田块到机库的行驶距离分别为241.57、74.46和75.66 m,对应时间分别为345.10、106.37和108.09 s。Dijkstra算法的单、双向搜索用时分别为0.632和0.216 s,在运算效率上双向搜索较单向搜索提升了65.82%。基于web平台的转移路径规划系统的农机以0.7 m/s的速度从机库到田块、田块到田块和田块到机库进行了实车道路试验,路径与农机实际路径采样点的算术平均值差值绝对值小于0.1 m,可以满足无人农场农机的转移要求。相对于人工打点,转移路径规划系统的路径规划效率更高。【结论】构建的农场道路图层、路网和转移路径规划系统,满足无人农场农机的道路转移需求。研究结果可为无人农场的农机转移路径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农场 农场道路图层 路网 转移路径规划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液中邻苯二甲酸酯和替代型塑化剂代谢物同步分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辉 向军 +5 位作者 付成忠 许榕钦 何婷 唐斌 严骁 郑晶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70-1382,共13页
随着邻苯二甲酸酯(PAEs)因其毒性效应而逐步禁用或限用,替代型塑化剂(APs)日益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产品中.尿液中PAEs代谢物(mPAEs)和APs代谢物(mAPs)可作为其人体暴露评估的良好生物标志物.然而,目前关于mAPs的暴露研究仍十... 随着邻苯二甲酸酯(PAEs)因其毒性效应而逐步禁用或限用,替代型塑化剂(APs)日益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产品中.尿液中PAEs代谢物(mPAEs)和APs代谢物(mAPs)可作为其人体暴露评估的良好生物标志物.然而,目前关于mAPs的暴露研究仍十分有限,且尚缺乏针对尿液中mPAEs和mAPs同步检测分析的研究方法.因此,本研究通过优化仪器分析参数及样品前处理条件,建立并验证了基于固相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HPLC-MS/MS)同步分析尿液中11种mPAEs和7种mAPs的方法.结果显示,mPAEs和mAPs校正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性系数大于0.995;尿液中mPAEs和mAPs的定量限分别为0.05—1.89 ng·mL^(-1)和0.03—0.33 ng·mL^(-1),加标回收率(方法准确度)分别介于83.7%—115%和106%—12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方法精密度)均小于20%,基质效应分别为^(-1)6%—-4.3%和^(-1)8%—-5.4%.采用该方法对30例广州市普通居民尿液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尿液中共检出16种目标化合物,包括9种mPAEs和7种mAPs,检出率分别为78%—100%和50%—100%.Σ_(9)mPAEs的浓度范围为31.5—757 ng·mL^(-1),以邻苯二甲酸单正丁酯(mnBP)、邻苯二甲酸单异丁酯(miBP)为主;Σ_(7)mAPs的浓度范围为1.26—39.6 ng·mL^(-1),对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MEHT)和己二酸2-乙基己酯(MEHA)为主要化合物.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回收率和精密度高、生物基质干扰小,可满足同步分析人体尿液中mPAEs及mAPs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替代型塑化剂 尿液 代谢产物 暴露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电流作用下的高压电缆缓冲层烧蚀多物理量信号演变规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明 洪涵韬 +3 位作者 任志刚 张云飞 李建英 高景晖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6-945,共10页
近年来高压电缆中缓冲层烧蚀导致的电缆本体击穿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缓冲层的含水率及外界压力是影响高压电缆缓冲层烧蚀故障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搭建了缓冲层在不同含水率及不同受力下的烧蚀模拟试验平台,研... 近年来高压电缆中缓冲层烧蚀导致的电缆本体击穿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缓冲层的含水率及外界压力是影响高压电缆缓冲层烧蚀故障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搭建了缓冲层在不同含水率及不同受力下的烧蚀模拟试验平台,研究不同条件下缓冲层烧蚀产生的温度、超声以及电信号,获得了烧蚀缺陷的多物理量演变规律。同时结合对烧蚀缓冲层的微观形貌特征以及烧蚀产物成分的表征,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的缓冲层烧蚀信号产生的机理,发现电流径向集中引起的热效应和缓冲层内气隙放电是导致缓冲层温度升高的原因,而气隙放电是导致超声信号和电信号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相较干燥缓冲层烧蚀,含水情况下的缓冲层会和铝护套发生电化学腐蚀,会使得超声信号和电信号变大,且中间会有小的信号产生。该研究为高压电缆缓冲层烧蚀检测装置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缆 缓冲层 烧蚀故障 超声信号 径向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地质层改性的理论架构、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13
作者 王佟 韩效忠 +8 位作者 吴兆剑 赵欣 曹安业 张彪 程彦 李聪聪 孙鹏杰 王伟超 宁建鸿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1-505,共15页
新时代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对煤炭地质勘查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以资源勘查为主的传统地质勘查理论与技术方法需进一步优化、创新与发展,以适应矿山绿色勘查、高效安全智能化开采及生态环境友好绿色开发的新需求。研究指出,矿山开发过程中... 新时代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对煤炭地质勘查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以资源勘查为主的传统地质勘查理论与技术方法需进一步优化、创新与发展,以适应矿山绿色勘查、高效安全智能化开采及生态环境友好绿色开发的新需求。研究指出,矿山开发过程中的资源、安全和生态问题归根结底是地质问题,与岩层等地质层(体)的地质属性密切相关,通过人工措施实现地质属性的定向改造已成为地质勘查工作的又一新内容,可有效提升矿山地质保障能力。据此,从地质条件变化研究入手,提出矿山地质层改性的概念,从理论架构、研究内容、工程技术应用和发展方向等方面尝试建立矿山地质层改性理论和技术体系。地质层改性的科学内涵是在不改变地壳浅层空间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实现区域局部或部分岩层地质属性的正向改良,科学问题是先天条件和采动影响下地质层(体)地质属性的制约机制,核心技术是基于地质属性差异的矿山地质层(体)的精细识别和精准改良技术,技术目标是实现地质层(体)由不利于开发的负向属性向符合预设条件的正向属性转化,以改良制约资源综合利用的不良资源地质属性,弱化采动引发的冲击地压、水害、瓦斯突出等有害安全地质属性,消减地表沉降、地形地貌破坏、水系断流、矿井水污染等失衡生态地质属性,为矿山资源综合利用、煤炭安全开发以及生态环境友好提供地质保障。矿山地质层改性理论将地壳浅层空间地质层(体)系统的观念贯穿整个改性过程,突出场效应和多场叠加制约下的地质属性及演变规律的重要性,强调基于自然优良属性的仿生改良和近似恢复重构等改性技术的系统性,从源头保障地壳浅层空间系统的整体稳定性,一体化推进资源、安全和生态地质属性的系统改性,为矿山绿色安全高效生产地质保障提供全新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层改性 资源地质层 安全地质层 生态地质层 多场叠加效应 地质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视角下我国公共服务政策的变迁逻辑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欢明 朱欢 徐佳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09,共11页
21世纪以来,我国公共服务在各类政策的引领和推动下实现了快速发展。尽管有研究阐释了我国公共服务及其政策的发展历程,但是对于采用了怎样的政策变迁模式并没有定论。厘清政策变迁的模式对于解答发展之谜、化解发展困局、推动公共服务... 21世纪以来,我国公共服务在各类政策的引领和推动下实现了快速发展。尽管有研究阐释了我国公共服务及其政策的发展历程,但是对于采用了怎样的政策变迁模式并没有定论。厘清政策变迁的模式对于解答发展之谜、化解发展困局、推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价值。依据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归纳得出漂移、转换、层叠和更替4种渐进性政策变迁模式的判定方式。从2001—2022年,“人人享有——人人平等享有——人人满意”构成了我国公共服务政策的主轴,通过对政策目标、主体和工具3项内容及其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该领域的政策变迁模式以层叠为主,通过层叠,公共服务政策的目标、主体和工具的内容不断丰富,反映了公共服务的边界不断扩大的特点。此外,漂移、转换和更替等模式也在此过程中相互交织,与层叠共同塑造了如今的公共服务供给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 渐进性政策变迁 政策层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交替灌溉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光合特性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黎明 段绍彪 +3 位作者 项洪涛 郑殿峰 冯乃杰 沈雪峰 《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88,共15页
为探明干湿交替灌溉与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 PGRs)对水稻光合特性、内源激素及产量的影响。采用盆栽与大田相结合方式,以龙粳31为试验材料,设置轻干湿交替灌溉(MI)和重干湿交替灌溉(HI)2种灌溉处理,于分蘖盛期和剑... 为探明干湿交替灌溉与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 PGRs)对水稻光合特性、内源激素及产量的影响。采用盆栽与大田相结合方式,以龙粳31为试验材料,设置轻干湿交替灌溉(MI)和重干湿交替灌溉(HI)2种灌溉处理,于分蘖盛期和剑叶展叶期喷施已酸二乙氨基乙醇酯(diethylaminoethylcaproate,DA)、6-苄氨基腺嘌呤(6-benzylaminoadenine,BA)和BA(分蘖盛期)+DA(剑叶展叶期)3种PGRs,并设置清水对照,探究干湿交替灌溉、PGRs及互作下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内源激素及产量差异。结果表明,与HI相比, MI显著增加了抽穗后叶面积、叶面积指数、SPAD值及净光合速率,提高了剑叶与籽粒IAA、GA3和ZR含量,降低了ABA含量,增加了干物质积累及茎鞘物质转运能力,并在改善节间性状基础上增加了结实率、每穗粒数及粒重,增产5.30%(盆栽)和5.11%(大田)。与CK相比,喷施BA+DA显著提高了抽穗后剑叶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及茎鞘物质转运能力,提高了剑叶与籽粒IAA、GA3和ZR含量,增加了千粒重、结实率、收获指数、每穗粒数和粒重,增产6.60%(盆栽)和6.05%(大田),其次是BA。干湿交替灌溉与PGRs互作对叶面积指数、内源激素含量、每穗粒数及千粒重存在显著影响,其中MI×(BA+DA)处理更有助于维持抽穗后绿叶功能持续期,提高叶片SPAD值、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增强干物质积累及茎鞘物质转运能力,提高叶片与籽粒IAA、GA3和ZR含量,促进同化物向籽粒输出,并在稳定穗数基础上增加了千粒重、每穗粒数和粒重,提高了结实率和收获指数,实现产量较其他处理及CK增幅3.17%~12.57%(盆栽)和3.14%~11.55%(大田),而HI×(BA+DA)处理可实现MI×CK产量效果。综上所述,干湿交替灌溉配合喷施BA+DA可作为本区域水稻高产高效生产环节中的一种节水化控栽培组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干湿交替灌溉 植物生长调节剂 光合特性 内源激素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CFRP圆管的方钢管再生混凝土偏压短柱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伟 程嘉宝 +1 位作者 佟舟 张海霞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6,共8页
研究外截面形式、受压类型和偏心率等变化参数对内置CFRP圆管的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组合柱力学模型,在有限元模拟和轴压试验结果吻合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试件的偏压力学性能。增加CFRP层... 研究外截面形式、受压类型和偏心率等变化参数对内置CFRP圆管的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组合柱力学模型,在有限元模拟和轴压试验结果吻合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试件的偏压力学性能。增加CFRP层数,对轴压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和位移延性系数提高幅度可分别达到30.44%、41.11%,对偏压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和位移延性系数提高幅度分别为5.97%、37.49%;增加偏心率,对方截面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和位移延性系数降低幅度分别达到41.22%、20.16%,对圆截面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和位移延性系数降低幅度分别为45.79%、33.02%。内置CFRP圆管能够改善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的力学性能,但对偏压柱的影响小于轴压柱;在模拟参数范围内,随着偏心率的增加,试件力学性能降低;但同等截面面积下,方截面试件的偏压力学性能比圆截面试件的偏压力学性能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RP层数 偏心率 受压类型 外截面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等架构的虚拟电厂-配电网双层电碳协同调度模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国强 王力予 +3 位作者 周亦洲 卫志农 陈胜 臧海祥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0,共9页
为使虚拟电厂更好地适应多种低碳能源并存的碳市场,建立了一种基于对等架构的虚拟电厂-配电网协同调度双层模型。引入碳排放流理论,结合电网潮流确定节点碳排放责任。建立双层模型,上层为配电网最优潮流模型,下层为虚拟电厂点对点交易... 为使虚拟电厂更好地适应多种低碳能源并存的碳市场,建立了一种基于对等架构的虚拟电厂-配电网协同调度双层模型。引入碳排放流理论,结合电网潮流确定节点碳排放责任。建立双层模型,上层为配电网最优潮流模型,下层为虚拟电厂点对点交易模型。上、下层模型间使用目标级联分析法构建对等架构,并通过共识变量实现协同调度。下层模型使用基于共识的自适应步长交替方向乘子法处理虚拟电厂间点对点交易问题,促进资源消纳的同时实现了隐私保护。以IEEE 33节点配电网为例,对调度结果进行多种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电厂 碳排放流理论 目标级联分析法 配电网 交替方向乘子法 点对点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民营中小企业增信法律制度体系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高臣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0,共8页
增信法律制度是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增信法律制度存在顶层设计不够系统、直接增信的替代数据范围不明确、间接增信的制度设计及其适用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从公平获得融资这一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的立法目... 增信法律制度是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增信法律制度存在顶层设计不够系统、直接增信的替代数据范围不明确、间接增信的制度设计及其适用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从公平获得融资这一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的立法目的出发,国家应大力推动各地增信经验的总结,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制度架构。在此基础上,推进替代数据增信的法律创新,健全分散风险的增信法律制度,以体系化思维构建中国特色的增信法律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信 民营中小企业 融资 替代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诉讼增长的现代化理论反思与实践解释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昌明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35,共17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变迁。在此过程中,中国的诉讼率持续上升,诉讼案件数量呈现显著增长。在过去的四十余年间,中国的诉讼总量增长超过50倍,2021年全国法院新受理案件数突破3300万件。通过对刑事、民事及行政诉讼案件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变迁。在此过程中,中国的诉讼率持续上升,诉讼案件数量呈现显著增长。在过去的四十余年间,中国的诉讼总量增长超过50倍,2021年全国法院新受理案件数突破3300万件。通过对刑事、民事及行政诉讼案件数量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诉讼增长可分为两个快速增长阶段和一个停滞阶段,且三大诉讼类型的增长趋势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行政诉讼增速最快,而民事诉讼的增量最大。改革开放后,中国诉讼数量的爆发式增长是经济、社会、法律及政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尽管社会现代化进程为诉讼增长提供了宏观背景,但中国诉讼增长还受到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人民调解制度的式微与商事仲裁机制的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司法系统的负担;同时,改革开放以来较为频繁变动的法律与司法政策以及较低的诉讼成本,也进一步导致了中国的诉讼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增长 现代化理论 社会变迁 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 司法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导电层与取向层的多层减反射膜的设计
20
作者 刁志辉 赵慧茹 +2 位作者 彭增辉 刘永刚 穆全全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3-399,共7页
导电层与取向层是液晶器件中最为常见且重要的膜层结构。两种膜层位于基板与液晶之间,并由于折射率不匹配会导致膜层透过率下降,降低液晶器件的光能利用率。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导电层与取向层的多层减反射膜设计方法,将导电... 导电层与取向层是液晶器件中最为常见且重要的膜层结构。两种膜层位于基板与液晶之间,并由于折射率不匹配会导致膜层透过率下降,降低液晶器件的光能利用率。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导电层与取向层的多层减反射膜设计方法,将导电层与取向层作为膜层体系中的一环来实现高透过率。首先,构建了基于导电层与取向层的多层减反射膜物理模型;然后,基于该模型在理论上设计了相应的膜层结构,以实现膜层的高透过率;最后,系统研究了液晶加电过程对膜层透过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设计所获得的减反射膜在500~800 nm波段内透过率保持在99%以上,在400~500 nm波段内维持在96%以上;驱动液晶会导致膜层透过率下降,以液晶混合折射率为设计基础,能够将透过率下降幅度减小到0.35%以内。本研究将有利于实现高能量利用率、高稳定性的液晶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层 取向层 减反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