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7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yrolysis and combustion kinetics of lycopodium particles in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被引量:1
1
作者 Seyed Alireza Mostafavi Sadjad Salavati +1 位作者 Hossein Beidaghy Dizaji Mehdi Bidabad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3409-3417,共9页
Biomass is a kind of renewable energy which is used increasingly in different types of combustion systems or in the production of fuels like bio-oil. Lycopodium is a cellulosic particle, with good combustion propertie... Biomass is a kind of renewable energy which is used increasingly in different types of combustion systems or in the production of fuels like bio-oil. Lycopodium is a cellulosic particle, with good combustion properties, of which microscopic images show that these particles have spherical shapes with identical diameters of 31 μm. The measured density of these particles is 1.0779 g/cm2. Lycopodium particles contain 64.06% carbon, 25.56% oxygen, 8.55% hydrogen and 1.83% nitrogen, and no sulfur.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in the nitrogen environment indicates that the maximum of particle mass reduction occurs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250-550 ℃ where the maximum mass reduction in the DTG diagrams also occurs in. In the oxygen environment, an additional peak can also be observed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500-600 ℃, which points to solid phase combustion and ignition temperature of lycopodium particles. The kinetics of reactions is determined by curve fitting and minimization of err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copodium dust particles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PYROLYSIS COMBUSTION ignition temperature chemical kine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GA-IST-GC-MS协同TGA和GC-MS评价香料的热稳定性及香气释放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朱龙杰 王蕙婷 +6 位作者 吴昌健 张华 朱君 叶远青 曹毅 殷志琦 朱怀远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1-208,共8页
为更好地评估香料的热稳定性,提升香料的使用价值,通过热重分析-样品存储接口-气相色谱-质谱(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sample storage interf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TGA-IST-GC-MS)联用法辅以TGA和GC-MS建立香... 为更好地评估香料的热稳定性,提升香料的使用价值,通过热重分析-样品存储接口-气相色谱-质谱(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sample storage interf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TGA-IST-GC-MS)联用法辅以TGA和GC-MS建立香料热稳定性的统一评价方法。首先根据香料的挥发特性,利用TGA获得最佳进样温度,然后使用GC-MS和TGA-IST-GC-MS在不同体系下分别获得常规GC-MS图和TGA-GC-MS图,通过2种色谱图对比计算得到香料热稳定性的稳定度、裂解度和碎裂度3个重要指标,最后再依据热稳定性对香料加热前后的香气变化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以香料挥发时的最大质量损失速率峰温度作为TGA-IST-GC-MS的最佳进样温度,方法具有较高的响应强度和较好的重复性;通过2种GC-MS图的对比,有效降低了香料基质背景的影响,提高了方法的准确性,使其对单体香料和多组分天然香料都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依据热稳定性的3个指标,可进一步掌握香料受热反应时的裂解强度和新裂解产物的生成量,对香气评价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分析-样品存储接口-气相色谱-质谱 香料 热稳定性 裂解产物 香气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阻化剂阻化性能实验研究
3
作者 周西华 王艳美 +3 位作者 王程 白刚 戴凤威 李世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8,共7页
为研究复合阻化剂阻化性能,基于煤自燃热失重过程中的特征温度和吸放热量以及官能团变化规律开展热重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相关实验,选用神东补连塔矿22406工作面的煤样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剂量下复合阻化剂对煤自燃过程中的TG、DTG、DS... 为研究复合阻化剂阻化性能,基于煤自燃热失重过程中的特征温度和吸放热量以及官能团变化规律开展热重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相关实验,选用神东补连塔矿22406工作面的煤样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剂量下复合阻化剂对煤自燃过程中的TG、DTG、DSC以及官能团含量等变化特征。加入不同剂量的复合阻化剂分析煤自燃氧化过程中微观结构以及宏观放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阻化剂通过抑制煤低温氧化过程中关键活性基团的相对含量,延缓煤炭低温氧化进程,当含有0.1 mL KH560的复合阻化剂添加量为14 mL时,阻化效果最明显,其对2种活性基团的抑制程度为:含氧官能团(85.2%)>脂肪烃(84.8%)。在快速放热阶段,由于阻燃分子占据煤分子中的吸附位点,煤对复合阻化剂分子的吸附能力较大,对煤氧复合反应进程起到抑制作用,从而降低了放热效应;同时含量为14 mL(含0.1 mL KH560)阻化剂显著影响煤氧复合进程活化能的大小,放热量由3309 mW/mg降为2889 mW/mg,吸热量由21 mW/mg升为163 mW/mg。研究结果可为防治煤自燃致灾事故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纳米氢氧化镁 阻化性能 傅里叶红外 热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秸秆废塑料共催化热解的协同作用及动力学分析
4
作者 李小华 于子宁 +1 位作者 邵珊珊 蔡忆昔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6-162,188,共8页
在氮气气氛下,30~800℃的温度范围内,以20℃/min的升温速率,对油菜秸秆、聚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以及质量比为1∶1的油菜秸秆与聚丙烯、油菜秸秆与ABS树脂共混物进行了热重试验,利用Friedman法测定了表观活化能,... 在氮气气氛下,30~800℃的温度范围内,以20℃/min的升温速率,对油菜秸秆、聚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以及质量比为1∶1的油菜秸秆与聚丙烯、油菜秸秆与ABS树脂共混物进行了热重试验,利用Friedman法测定了表观活化能,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同时在固定床反应器上采用HZSM-5催化剂进行油菜秸秆的单独催化热解及油菜秸秆与聚丙烯、油菜秸秆与ABS树脂的共催化热解试验,并对三相产率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发现:共热解反应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并且共混有利于降低热解反应的难度,提高反应的自发性;当秸秆与聚丙烯共混质量比为1∶1时,单环芳烃产率最高,约为22.11%;秸秆与ABS树脂在该共混质量比下同样具有最高的单环芳烃产率,达到了32.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秸秆 热重分析 塑料 芳烃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烘焙玉米秸秆成型及燃烧特性试验研究
5
作者 栾积毅 刘壮 +3 位作者 罗瑶 韩平 徐康润 邵东伟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4-192,共9页
为研究不同烘焙参数对生物质成型及燃烧特性的影响,以玉米秸秆为原料,获得不同烘焙参数下的烘焙产物。在不添加黏结剂的条件下将烘焙产物压缩成型,分析其密度、吸水性和抗跌碎性,并利用同步热分析仪对成型燃料进行燃烧试验,计算其着火... 为研究不同烘焙参数对生物质成型及燃烧特性的影响,以玉米秸秆为原料,获得不同烘焙参数下的烘焙产物。在不添加黏结剂的条件下将烘焙产物压缩成型,分析其密度、吸水性和抗跌碎性,并利用同步热分析仪对成型燃料进行燃烧试验,计算其着火温度、燃尽时间、燃尽温度、综合燃烧特性指数。结果表明:烘焙可以改善玉米秸秆成型燃料的理化和燃烧特性。同一烘焙时间,随温度升高,成型密度逐步增加,吸水率下降,抗跌碎率略有下降,着火温度、燃尽时间和燃尽温度逐渐增加,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先上升再减小;同一烘焙温度,随时间延长,成型密度增加,吸水率下降,抗跌碎率先升高再下降,着火温度、燃尽时间和燃尽温度先上升再略有下降,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先下降再略有上升。烘焙温度为260℃,烘焙时间为20 min时,成型效果最好;烘焙温度为260℃,烘焙时间为10 min时,燃烧特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玉米秸秆 烘焙 热重分析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氧化物对螺旋藻热解的影响
6
作者 刘凯 徐青 苏颖辰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3,共6页
【目的】研究黏土中Al_(2)O_(3)、MgO和SiO_(2)等常见氧化物对螺旋藻(Spirulina)热解行为的影响,为螺旋藻的高值化热解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热重分析仪和快速热解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螺旋藻的热解过程及产物。通过Flynm-W... 【目的】研究黏土中Al_(2)O_(3)、MgO和SiO_(2)等常见氧化物对螺旋藻(Spirulina)热解行为的影响,为螺旋藻的高值化热解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热重分析仪和快速热解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螺旋藻的热解过程及产物。通过Flynm-Wall-Ozawa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两种热解动力学模型,评估不同氧化物的催化效果,并对比分析其对热解温度、残留物质量及热解产物的影响。【结果】氧化物的引入使螺旋藻的热解温度范围扩大15~30℃,SiO_(2)促进了焦炭产率的提高。MgO作为碱性催化剂显著抑制了热解油中酸性物质的生成,酸性物质的生成率从23.49%降至10.66%。MgO对螺旋藻热解具有最强的促进作用。催化效果依次为MgO>Al_(2)O_(3)>SiO_(2)。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加入氧化物Al_(2)O_(3)、MgO、SiO_(2)后,螺旋藻热解的平均表观活化能从207.84 kJ/mol分别下降至196.88、188.23和205.77 kJ/mol。【结论】黏土中氧化物对螺旋藻的热解产物分布和能量消耗有显著影响,其中Al_(2)O_(3)和MgO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而SiO_(2)主要起到热量传递介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催化热解 氧化物 热重分析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燃烧热和微量元素等多指标的3种不同产地桂皮化学计量分析
7
作者 廖政达 周利兵 +2 位作者 蓝婷 宁爱玉 莫明连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2期14-18,共5页
选择产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的3种桂皮作为研究对象,测定3种桂皮的燃烧热、燃烧稳定性、脂肪、粗纤维、灰分、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结果表明,3种桂皮燃烧热大小排列顺序为... 选择产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的3种桂皮作为研究对象,测定3种桂皮的燃烧热、燃烧稳定性、脂肪、粗纤维、灰分、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结果表明,3种桂皮燃烧热大小排列顺序为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燃烧稳定性排列顺序为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粗纤维含量大小顺序为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脂肪含量大小顺序为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灰分含量大小顺序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3种桂皮燃烧热、热重分析参数、脂肪、粗纤维、灰分、微量元素和氨基酸测定的F值分别为-0.7693,0.1184,0.6609。3种桂皮燃烧热、热重分析参数、脂肪、粗纤维、灰分、微量元素、氨基酸测定的综合评价多指标排序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建立了3种桂皮的多指标分析评价体系,为桂皮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皮 热重分析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热解的TGA-FTIR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任强强 赵长遂 庞克亮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10-914,共5页
基于TGA-FTIR联用技术,在线分析研究稻壳、稻秆及麦秆3种典型生物质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特性。分析生物质种类及升温速率对生物质的热解动力学参数及热解产物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生物质组成不同,其热失重特性也不同,生物质热解反... 基于TGA-FTIR联用技术,在线分析研究稻壳、稻秆及麦秆3种典型生物质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特性。分析生物质种类及升温速率对生物质的热解动力学参数及热解产物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生物质组成不同,其热失重特性也不同,生物质热解反应的活化能较低,为40~60 kJ·mol^(-1);红外分析表明试验用生物质热解过程中产物的析出规律相似,热解初始阶段先析出游离水,随后发生解聚和脱水反应,生成各种烃类、醇类、醛类和酸类等物质。随后,这些大分子物质又二次降解为一氧化碳为主的气体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重分析 热解 热重-红外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屑添加磷酸与氯化锌热解的DTATG曲线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林启模 黄碧中 胡淑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2-147,共6页
应用差热天平对磷酸和氯化锌药品及分别添加磷酸和氯化锌的木屑、分离纤维素、分离木素热解过程的DTA TG曲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磷酸和氯化锌两种试剂有相似的DTA TG曲线变化状况 ,两试剂也都较稳定 ;但在高温气化区间 ,磷酸试剂... 应用差热天平对磷酸和氯化锌药品及分别添加磷酸和氯化锌的木屑、分离纤维素、分离木素热解过程的DTA TG曲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磷酸和氯化锌两种试剂有相似的DTA TG曲线变化状况 ,两试剂也都较稳定 ;但在高温气化区间 ,磷酸试剂的起始气化温度、热解终温和残余量都明显高于氯化锌试剂。添加两种药品的木屑热解过程的DTA TG曲线变化相似 :在初期都催促炭化反应 ,在 2 0 0℃左右基本上完成炭化阶段 ;随着温度升高 ,进入主要活化温度区间 ,在高温区都发生气化反应。不同的是 :适宜的活化温度区间 ,H3PO4 -木屑明显比ZnCl2 -木屑宽。同时气化反应温度、热解终温及其残余量也是前者高 ,这说明磷酸保护炭体的作用比氯化锌强。添加两种药品对纤维素热解过程的影响 ,总体变化类同于对木屑的影响。同时 ,两种药品对纤维素热解的影响差异小。添加两种药品对木素热解的影响差别较大。磷酸影响着木素热解的全过程 ,不过影响程度不如纤维素和木屑。氯化锌对木素热解的初期促进炭化反应 ,但在热解的中、后期 ,尤其是后期基本上不起作用了。从DTA TG曲线比较分析 ,结合小型炭活化试验结果得知 ,在本试验下 ,磷酸法较佳温度是 4 0 0℃左右 ,氧化锌法是 5 0 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屑 磷酸 氯化锌热解 DTA/tg曲线 活性炭 磷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G-FTIR的生物质催化热解试验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肖军 沈来宏 +2 位作者 郑敏 王泽明 仲晓黎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0-284,共5页
运用热重-傅里叶红外光谱联用技术(TG-FTIR),以麦秸为研究对象,探讨催化与非催化条件下生物质的热解挥发分析出特性,分析研究热解温度、催化剂种类对生物质热解主要析出产物的影响。通过热重TG和DTG曲线,获得了相关热解特性参数及动力... 运用热重-傅里叶红外光谱联用技术(TG-FTIR),以麦秸为研究对象,探讨催化与非催化条件下生物质的热解挥发分析出特性,分析研究热解温度、催化剂种类对生物质热解主要析出产物的影响。通过热重TG和DTG曲线,获得了相关热解特性参数及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添加NiO和CaO存在两个失重峰,并促进麦秸热解反应进行,降低表观活化能,其中NiO对提高热解析出产率作用更显著。通过红外光谱对热解产物实时测量的分析表明,CO与CO2的析出与失重峰基本一致,而CH4的析出滞后于前两者。添加NiO和CaO有利于减少热解产物中的CO2的浓度,促进挥发分产物CO、CH4的生成。其中CaO更有利于生物质在温度800℃以下的热解性能改善,而NiO在800℃以上具有更好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红外联用分析 麦秸 催化热解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TG—DSC—FTIR联用技术研究酚醛树脂的热解行为 被引量:31
11
作者 李淑君 陶毓博 +1 位作者 李坚 刘一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58,共3页
采用TG—DSC—FTIR技术研究酚醛树脂的热解过程,并用FTIR对不同温度下的受热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酚醛树脂的热解可划分为3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树脂中固化后残存的水分蒸发及树脂进一步缩合,质量损失率12.64%。第二阶段,质量损失速率... 采用TG—DSC—FTIR技术研究酚醛树脂的热解过程,并用FTIR对不同温度下的受热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酚醛树脂的热解可划分为3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树脂中固化后残存的水分蒸发及树脂进一步缩合,质量损失率12.64%。第二阶段,质量损失速率在537.2℃时达到最大值0.151mg/min,共失重19.57%,这是酚醛树脂热分解的主要阶段,释放出H2O、低分子酚类物质(LMP)、CO2、CH4等低分子烃(LMH)和CO等热解产物。第三阶段为热解的收尾阶段,失重8.31%,释放出CH4等LMH和CO。酚醛树脂在氮气保护下的整个热解过程均需吸收热量。FTIR分析表明,酚醛树脂受热后,游离OH含量持续下降,直至完全炭化。在400℃以上,由于热解释放出LMP和CH4等LMH,产物中C—H和酚环C—O吸收峰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热解 tg-DSC-FTIR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RD和TG-DTG-DTA在CA砂浆沥青含量及组分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凯 邱秀姣 +2 位作者 瞿福林 曾晓辉 王平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20-826,共7页
为计算长期运营环境下水泥乳化沥青砂浆(CA砂浆)中沥青含量并分析其组分变化,对CA砂浆粉末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热重(TG)、微商热重(DTG)和差热分析(DTA),并对比了空气和氮气氛围中CA砂浆的热分析曲线.发现在空气氛围中对CA砂浆... 为计算长期运营环境下水泥乳化沥青砂浆(CA砂浆)中沥青含量并分析其组分变化,对CA砂浆粉末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热重(TG)、微商热重(DTG)和差热分析(DTA),并对比了空气和氮气氛围中CA砂浆的热分析曲线.发现在空气氛围中对CA砂浆样品进行热分析,并根据热重(TG)、微商热重(DTG)和差热分析(DTA)曲线特征采用二组分划分法,能够实现沥青组分相对含量的定性分析;综合该测试条件下的TG-DTG-DTA和XRD数据,采用任意内标法,以CaCO3作为内标物,能够快速、简便地实现对CA砂浆中Ca(OH)2和沥青含量的定量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砂浆 X射线衍射(XRD) 热重(tg) 微商热重(Dtg) 差热分析(DTA) 任意内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亭煤自燃特征温度的TG/DTG实验 被引量:25
13
作者 张嬿妮 邓军 +1 位作者 文虎 李士戎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9-662,667,共5页
选取华亭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和不同氧化条件下的热重分析(TG-DTG)实验,分析计算了煤样的微晶结构参数,掌握了煤样结构特征,并运用非等温动态热重法和微商热重分析手段,研究分析了煤氧复合过程,得到了煤样自燃过程中的特征温... 选取华亭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和不同氧化条件下的热重分析(TG-DTG)实验,分析计算了煤样的微晶结构参数,掌握了煤样结构特征,并运用非等温动态热重法和微商热重分析手段,研究分析了煤氧复合过程,得到了煤样自燃过程中的特征温度。研究表明,华亭煤样热失重和失重速率曲线变化反应了煤氧复合过程中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化学反应的不同历程,煤氧复合过程及复合程度可以用特征温度点来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燃 热重分析 特征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油热解气化的TG-FTIR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贤华 贺瑞雪 +2 位作者 杨海平 张世红 陈汉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5-549,共5页
该文主要目的是了解生物油的热解气化特性及气体产物的析出特性,采用木屑快速热解生物油为对象,利用热重与傅立叶红外分析仪联用对生物油的热解气化行为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生物油的热解分为两个阶段:挥发分的快速析出(200~300... 该文主要目的是了解生物油的热解气化特性及气体产物的析出特性,采用木屑快速热解生物油为对象,利用热重与傅立叶红外分析仪联用对生物油的热解气化行为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生物油的热解分为两个阶段:挥发分的快速析出(200~300℃)与生物油的碳化,生物油的热解气化符合三维扩散模型,且随着升温速率的升高热解活化能先升高后降低。红外分析结果表明生物油热解气化的主要气体产物为CO、CO_2、CH_4、H_2O和碳氢化合物等小分子气体,有机化合物的析出主要在低温段,而生物油中重质组分的裂解主要在中高温度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热解/气化 tg-FTIR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生物质热解过程的TG-DSC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何芳 蔡均猛 +3 位作者 徐梁 易维明 柏雪源 李永军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3-166,共4页
应用热重—差示扫描(TG-DSC)同步热分析仪对小麦秸秆、棉秆、花生壳和白松等生物质进行了热解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所得小麦秸秆的DTG和DSC曲线对比分析,对生物质热解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在DSC曲线上扣除水分的影响后,对其积分得出... 应用热重—差示扫描(TG-DSC)同步热分析仪对小麦秸秆、棉秆、花生壳和白松等生物质进行了热解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所得小麦秸秆的DTG和DSC曲线对比分析,对生物质热解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在DSC曲线上扣除水分的影响后,对其积分得出热解过程需热量的规律。实验数据为生物质热解工艺的能量平衡分析和经济性分析提供了参考。这种方法可以推广到其他生物质以及垃圾等热解和燃烧过程的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过程 DSC分析 生物质 tg-DSC 除水 热重 小麦秸秆 棉秆 DSC曲线 花生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磷脂的精制及TG-DTAD-TG热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卫 邵友元 +1 位作者 黄光斗 胡立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11,共3页
首先全面研究了乙醇精制卵磷脂的工艺条件 ,得出较佳操作条件为 :提取温度为室温 ,乙醇浓度 85 % ,提取时间 2 0min ,pH =10 5。其次 ,对卵磷脂精制产品进行了TG DTA DTG热分析 ,确定了卵磷脂的晶型转变温区、熔化温度、氧化裂解温度 ... 首先全面研究了乙醇精制卵磷脂的工艺条件 ,得出较佳操作条件为 :提取温度为室温 ,乙醇浓度 85 % ,提取时间 2 0min ,pH =10 5。其次 ,对卵磷脂精制产品进行了TG DTA DTG热分析 ,确定了卵磷脂的晶型转变温区、熔化温度、氧化裂解温度 ,发现卵磷脂在 32 0℃左右才开始分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磷脂 精制 tg-DTA-Dtg分析 工艺条件 食品乳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G-FTIR的生物质加压热解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肖军 沈来宏 +2 位作者 郑敏 王泽明 仲晓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72-978,共7页
运用热重-傅立叶红外光谱联用技术(TG-FTIR),以麦秸为对象,探讨催化与非催化条件下生物质的加压热解特性,分析研究热解压力、温度、催化剂种类对生物质热解主要析出产物的影响。通过热重TG和DTG曲线,获得相关热解特性参数及动力学参数,... 运用热重-傅立叶红外光谱联用技术(TG-FTIR),以麦秸为对象,探讨催化与非催化条件下生物质的加压热解特性,分析研究热解压力、温度、催化剂种类对生物质热解主要析出产物的影响。通过热重TG和DTG曲线,获得相关热解特性参数及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添加NiO和CaO的加压催化热解均促进麦秸热解反应进行,降低表观活化能,其中NiO对提高热解析出产率作用更显著。通过红外光谱对热解产物的分析表明,提高热解压力以及加入适当的催化剂NiO和CaO均有利于增加CO和CH_4的生成。而且热解压力增加提高了NiO和CaO的催化作用,其中添加NiO时,在800℃以上具有更好的催化作用,且提高压力更有利于促进CH_4的生成;而添加CaO时,提高热解压力有利于减少CO_2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红外联用分析 加压 麦秸 催化热解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TG-FTIR技术研究黄土庙煤催化热解特性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李爽 陈静升 +2 位作者 冯秀燕 杨斌 马晓迅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1-276,共6页
用浸渍法制备过渡金属氧化物担载型催化剂MOx/USY(M=Co、Mo、Co-Mo),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考察了MOx/USY催化剂对黄土庙(HTM)煤热解失重特性和热解产物生成规律的影响。热重实验结果表明,MOx/USY催化剂可使HTM煤热解的二次脱气条件更为温... 用浸渍法制备过渡金属氧化物担载型催化剂MOx/USY(M=Co、Mo、Co-Mo),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考察了MOx/USY催化剂对黄土庙(HTM)煤热解失重特性和热解产物生成规律的影响。热重实验结果表明,MOx/USY催化剂可使HTM煤热解的二次脱气条件更为温和,热解峰温分别提前14、23和9℃。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MOx/USY催化剂可降低HTM煤样热解的活化能。FT-IR研究表明,MOx/USY催化剂可有效改善HTM煤热解产物的组成和分布,CoOx/USY催化剂能显著提高HTM煤热解产物中高热值气体(CO、CH4)和轻质芳烃以及脂肪烃类化合物的含量;MoOx/USY催化剂没有明显改善HTM煤热解产物组成和分布;MoOx-CoOx/USY催化剂可促进CO、CH4、轻质芳烃和脂肪烃类化合物的生成,却使热解产物的生成向高温区移动,说明USY负载的不同过渡金属氧化物对煤样热解行为和热解产物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庙(HTM)煤 催化热解 动力学分析 M0 USY tg—F11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砂燃烧过程的TG-DSC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贾春霞 刘洪鹏 +2 位作者 柏静儒 秦宏 王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73-1277,共5页
采用热重分析仪,对印度尼西亚油砂进行了燃烧特性试验。由热重DTG曲线可知,油砂燃烧过程分为4个阶段:燃烧低温、中温、过渡及高温段。采用"非对称高斯多峰拟合法"对油砂燃烧放热峰进行分离拟合,将实验DSC曲线复杂峰分离成为... 采用热重分析仪,对印度尼西亚油砂进行了燃烧特性试验。由热重DTG曲线可知,油砂燃烧过程分为4个阶段:燃烧低温、中温、过渡及高温段。采用"非对称高斯多峰拟合法"对油砂燃烧放热峰进行分离拟合,将实验DSC曲线复杂峰分离成为多个高斯函数峰。并结合Malek法确定了油砂燃烧时其伪组分的最概然机理函数。为油砂的有效开发与经济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 燃烧 热重分析 高斯多峰拟合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G-FTIR的生物油重质组分热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武景丽 汪丛伟 +4 位作者 阴秀丽 吴创之 马隆龙 周肇秋 陈汉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3-117,共5页
利用热重红外技术在线分析了3种生物油重质组分模型化合物(丁香酚、3,4-二甲氧基苯甲醛、左旋葡聚糖)在10,20,30℃/min升温速率下的热解特性,热重试验结果表明:酚类物质最易热解,其次是醛类物质,再次是糖类物质;提高升温速率有利于热解... 利用热重红外技术在线分析了3种生物油重质组分模型化合物(丁香酚、3,4-二甲氧基苯甲醛、左旋葡聚糖)在10,20,30℃/min升温速率下的热解特性,热重试验结果表明:酚类物质最易热解,其次是醛类物质,再次是糖类物质;提高升温速率有利于热解反应的进行,但对最终失重量无影响。红外检测数据表明:左旋葡聚糖的热解分为两段,前段主要为脱水反应,生成醛等小分子物质,后段遵循醛类物质热解的机理,主要产物为小分子的不饱和烃类和CO_2,并伴随有少量的醚和H_2O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重质组分 模型化合物 热重-傅立叶红外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