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9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GA-IST-GC-MS协同TGA和GC-MS评价香料的热稳定性及香气释放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朱龙杰 王蕙婷 +6 位作者 吴昌健 张华 朱君 叶远青 曹毅 殷志琦 朱怀远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1-208,共8页
为更好地评估香料的热稳定性,提升香料的使用价值,通过热重分析-样品存储接口-气相色谱-质谱(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sample storage interf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TGA-IST-GC-MS)联用法辅以TGA和GC-MS建立香... 为更好地评估香料的热稳定性,提升香料的使用价值,通过热重分析-样品存储接口-气相色谱-质谱(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sample storage interf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TGA-IST-GC-MS)联用法辅以TGA和GC-MS建立香料热稳定性的统一评价方法。首先根据香料的挥发特性,利用TGA获得最佳进样温度,然后使用GC-MS和TGA-IST-GC-MS在不同体系下分别获得常规GC-MS图和TGA-GC-MS图,通过2种色谱图对比计算得到香料热稳定性的稳定度、裂解度和碎裂度3个重要指标,最后再依据热稳定性对香料加热前后的香气变化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以香料挥发时的最大质量损失速率峰温度作为TGA-IST-GC-MS的最佳进样温度,方法具有较高的响应强度和较好的重复性;通过2种GC-MS图的对比,有效降低了香料基质背景的影响,提高了方法的准确性,使其对单体香料和多组分天然香料都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依据热稳定性的3个指标,可进一步掌握香料受热反应时的裂解强度和新裂解产物的生成量,对香气评价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分析-样品存储接口-气相色谱-质谱 香料 热稳定性 裂解产物 香气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yrolysis and combustion kinetics of lycopodium particles in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被引量:1
2
作者 Seyed Alireza Mostafavi Sadjad Salavati +1 位作者 Hossein Beidaghy Dizaji Mehdi Bidabad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3409-3417,共9页
Biomass is a kind of renewable energy which is used increasingly in different types of combustion systems or in the production of fuels like bio-oil. Lycopodium is a cellulosic particle, with good combustion propertie... Biomass is a kind of renewable energy which is used increasingly in different types of combustion systems or in the production of fuels like bio-oil. Lycopodium is a cellulosic particle, with good combustion properties, of which microscopic images show that these particles have spherical shapes with identical diameters of 31 μm. The measured density of these particles is 1.0779 g/cm2. Lycopodium particles contain 64.06% carbon, 25.56% oxygen, 8.55% hydrogen and 1.83% nitrogen, and no sulfur.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in the nitrogen environment indicates that the maximum of particle mass reduction occurs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250-550 ℃ where the maximum mass reduction in the DTG diagrams also occurs in. In the oxygen environment, an additional peak can also be observed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500-600 ℃, which points to solid phase combustion and ignition temperature of lycopodium particles. The kinetics of reactions is determined by curve fitting and minimization of err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copodium dust particles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PYROLYSIS COMBUSTION ignition temperature chemical kine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氧化物对螺旋藻热解的影响
3
作者 刘凯 徐青 苏颖辰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3,共6页
【目的】研究黏土中Al_(2)O_(3)、MgO和SiO_(2)等常见氧化物对螺旋藻(Spirulina)热解行为的影响,为螺旋藻的高值化热解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热重分析仪和快速热解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螺旋藻的热解过程及产物。通过Flynm-W... 【目的】研究黏土中Al_(2)O_(3)、MgO和SiO_(2)等常见氧化物对螺旋藻(Spirulina)热解行为的影响,为螺旋藻的高值化热解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热重分析仪和快速热解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螺旋藻的热解过程及产物。通过Flynm-Wall-Ozawa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两种热解动力学模型,评估不同氧化物的催化效果,并对比分析其对热解温度、残留物质量及热解产物的影响。【结果】氧化物的引入使螺旋藻的热解温度范围扩大15~30℃,SiO_(2)促进了焦炭产率的提高。MgO作为碱性催化剂显著抑制了热解油中酸性物质的生成,酸性物质的生成率从23.49%降至10.66%。MgO对螺旋藻热解具有最强的促进作用。催化效果依次为MgO>Al_(2)O_(3)>SiO_(2)。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加入氧化物Al_(2)O_(3)、MgO、SiO_(2)后,螺旋藻热解的平均表观活化能从207.84 kJ/mol分别下降至196.88、188.23和205.77 kJ/mol。【结论】黏土中氧化物对螺旋藻的热解产物分布和能量消耗有显著影响,其中Al_(2)O_(3)和MgO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而SiO_(2)主要起到热量传递介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催化热解 氧化物 热重分析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秸秆废塑料共催化热解的协同作用及动力学分析
4
作者 李小华 于子宁 +1 位作者 邵珊珊 蔡忆昔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6-162,188,共8页
在氮气气氛下,30~800℃的温度范围内,以20℃/min的升温速率,对油菜秸秆、聚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以及质量比为1∶1的油菜秸秆与聚丙烯、油菜秸秆与ABS树脂共混物进行了热重试验,利用Friedman法测定了表观活化能,... 在氮气气氛下,30~800℃的温度范围内,以20℃/min的升温速率,对油菜秸秆、聚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以及质量比为1∶1的油菜秸秆与聚丙烯、油菜秸秆与ABS树脂共混物进行了热重试验,利用Friedman法测定了表观活化能,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同时在固定床反应器上采用HZSM-5催化剂进行油菜秸秆的单独催化热解及油菜秸秆与聚丙烯、油菜秸秆与ABS树脂的共催化热解试验,并对三相产率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发现:共热解反应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并且共混有利于降低热解反应的难度,提高反应的自发性;当秸秆与聚丙烯共混质量比为1∶1时,单环芳烃产率最高,约为22.11%;秸秆与ABS树脂在该共混质量比下同样具有最高的单环芳烃产率,达到了32.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秸秆 热重分析 塑料 芳烃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烘焙玉米秸秆成型及燃烧特性试验研究
5
作者 栾积毅 刘壮 +3 位作者 罗瑶 韩平 徐康润 邵东伟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4-192,共9页
为研究不同烘焙参数对生物质成型及燃烧特性的影响,以玉米秸秆为原料,获得不同烘焙参数下的烘焙产物。在不添加黏结剂的条件下将烘焙产物压缩成型,分析其密度、吸水性和抗跌碎性,并利用同步热分析仪对成型燃料进行燃烧试验,计算其着火... 为研究不同烘焙参数对生物质成型及燃烧特性的影响,以玉米秸秆为原料,获得不同烘焙参数下的烘焙产物。在不添加黏结剂的条件下将烘焙产物压缩成型,分析其密度、吸水性和抗跌碎性,并利用同步热分析仪对成型燃料进行燃烧试验,计算其着火温度、燃尽时间、燃尽温度、综合燃烧特性指数。结果表明:烘焙可以改善玉米秸秆成型燃料的理化和燃烧特性。同一烘焙时间,随温度升高,成型密度逐步增加,吸水率下降,抗跌碎率略有下降,着火温度、燃尽时间和燃尽温度逐渐增加,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先上升再减小;同一烘焙温度,随时间延长,成型密度增加,吸水率下降,抗跌碎率先升高再下降,着火温度、燃尽时间和燃尽温度先上升再略有下降,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先下降再略有上升。烘焙温度为260℃,烘焙时间为20 min时,成型效果最好;烘焙温度为260℃,烘焙时间为10 min时,燃烧特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玉米秸秆 烘焙 热重分析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阻化剂阻化性能实验研究
6
作者 周西华 王艳美 +3 位作者 王程 白刚 戴凤威 李世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8,共7页
为研究复合阻化剂阻化性能,基于煤自燃热失重过程中的特征温度和吸放热量以及官能团变化规律开展热重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相关实验,选用神东补连塔矿22406工作面的煤样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剂量下复合阻化剂对煤自燃过程中的TG、DTG、DS... 为研究复合阻化剂阻化性能,基于煤自燃热失重过程中的特征温度和吸放热量以及官能团变化规律开展热重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相关实验,选用神东补连塔矿22406工作面的煤样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剂量下复合阻化剂对煤自燃过程中的TG、DTG、DSC以及官能团含量等变化特征。加入不同剂量的复合阻化剂分析煤自燃氧化过程中微观结构以及宏观放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阻化剂通过抑制煤低温氧化过程中关键活性基团的相对含量,延缓煤炭低温氧化进程,当含有0.1 mL KH560的复合阻化剂添加量为14 mL时,阻化效果最明显,其对2种活性基团的抑制程度为:含氧官能团(85.2%)>脂肪烃(84.8%)。在快速放热阶段,由于阻燃分子占据煤分子中的吸附位点,煤对复合阻化剂分子的吸附能力较大,对煤氧复合反应进程起到抑制作用,从而降低了放热效应;同时含量为14 mL(含0.1 mL KH560)阻化剂显著影响煤氧复合进程活化能的大小,放热量由3309 mW/mg降为2889 mW/mg,吸热量由21 mW/mg升为163 mW/mg。研究结果可为防治煤自燃致灾事故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纳米氢氧化镁 阻化性能 傅里叶红外 热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燃烧热和微量元素等多指标的3种不同产地桂皮化学计量分析
7
作者 廖政达 周利兵 +2 位作者 蓝婷 宁爱玉 莫明连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2期14-18,共5页
选择产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的3种桂皮作为研究对象,测定3种桂皮的燃烧热、燃烧稳定性、脂肪、粗纤维、灰分、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结果表明,3种桂皮燃烧热大小排列顺序为... 选择产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的3种桂皮作为研究对象,测定3种桂皮的燃烧热、燃烧稳定性、脂肪、粗纤维、灰分、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结果表明,3种桂皮燃烧热大小排列顺序为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燃烧稳定性排列顺序为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粗纤维含量大小顺序为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脂肪含量大小顺序为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灰分含量大小顺序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3种桂皮燃烧热、热重分析参数、脂肪、粗纤维、灰分、微量元素和氨基酸测定的F值分别为-0.7693,0.1184,0.6609。3种桂皮燃烧热、热重分析参数、脂肪、粗纤维、灰分、微量元素、氨基酸测定的综合评价多指标排序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建立了3种桂皮的多指标分析评价体系,为桂皮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皮 热重分析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热解的TGA-FTIR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任强强 赵长遂 庞克亮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10-914,共5页
基于TGA-FTIR联用技术,在线分析研究稻壳、稻秆及麦秆3种典型生物质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特性。分析生物质种类及升温速率对生物质的热解动力学参数及热解产物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生物质组成不同,其热失重特性也不同,生物质热解反... 基于TGA-FTIR联用技术,在线分析研究稻壳、稻秆及麦秆3种典型生物质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特性。分析生物质种类及升温速率对生物质的热解动力学参数及热解产物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生物质组成不同,其热失重特性也不同,生物质热解反应的活化能较低,为40~60 kJ·mol^(-1);红外分析表明试验用生物质热解过程中产物的析出规律相似,热解初始阶段先析出游离水,随后发生解聚和脱水反应,生成各种烃类、醇类、醛类和酸类等物质。随后,这些大分子物质又二次降解为一氧化碳为主的气体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重分析 热解 热重-红外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TGA-FTIR研究不同来源污泥的燃烧和热解特性 被引量:33
9
作者 王兴润 金宜英 +2 位作者 王志玉 杜欣 聂永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7-31,共5页
在空气气氛下,利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了三种不同来源的污泥燃烧特性。探讨水处理工艺和污泥处理工艺对污泥中有机物的分布影响和燃烧特性影响。研究发现,污水厌氧工艺和污泥厌氧工艺均导致结构复杂、燃烧温度高的有机物生成。在氮气气... 在空气气氛下,利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了三种不同来源的污泥燃烧特性。探讨水处理工艺和污泥处理工艺对污泥中有机物的分布影响和燃烧特性影响。研究发现,污水厌氧工艺和污泥厌氧工艺均导致结构复杂、燃烧温度高的有机物生成。在氮气气氛下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对比研究了同种污泥的热解和燃烧特性,污泥热解主要发生有机物裂解成小分子和小分子的挥发,氧气的存在加速了污泥的裂解。污泥热解温度200℃~500℃,主要气体H2O、CO2、CO以及甲烷等烃类,CO2在高温750℃还存在一个析出峰,由于无机碳酸盐的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燃烧 热重-红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基固硫剂高温固硫反应特性的TGA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刘妮 赵敬德 +2 位作者 骆仲泱 程乐鸣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53-156,共4页
燃煤固硫过程中,要求固硫剂具有良好的高温固硫性能。该文通过热重分析方法对钙基固硫剂的固硫反应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其中着重研究了固硫剂的种类、添加剂含量及反应温度对固硫剂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人工配制的复合钙基固硫剂及... 燃煤固硫过程中,要求固硫剂具有良好的高温固硫性能。该文通过热重分析方法对钙基固硫剂的固硫反应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其中着重研究了固硫剂的种类、添加剂含量及反应温度对固硫剂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人工配制的复合钙基固硫剂及新型的天然固硫剂-贝壳具有较好的高温固硫性能,与纯CaO相比,其最佳固硫温度向高温区移动约100℃。在1180℃下,添加剂的加入可使固硫剂的钙利用率提高15个百分点。所得试验结果为燃烧中固硫剂的选择并提高其利用率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基固硫剂 高温 固硫反应行性 tga 试验 烟气脱硫 二氧化硫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安板闸遗址公园沉船考古木材保存状况评估研究
11
作者 张彤 郭宏 +2 位作者 李彤 赵庆尧 韩刘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1-506,共6页
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不断进步,沉船文物持续被发现、发掘,其保护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埋藏环境中的多种降解因素使考古木材的显微形态、化学组成、晶体结构以及物理力学性能均发生不可逆的转变,因此,在实施保护措施前对船木的保存状况进行... 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不断进步,沉船文物持续被发现、发掘,其保护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埋藏环境中的多种降解因素使考古木材的显微形态、化学组成、晶体结构以及物理力学性能均发生不可逆的转变,因此,在实施保护措施前对船木的保存状况进行准确评估至关重要。研究旨在确保江苏淮安大运河板闸遗址公园发掘的沉船文物得到有效的整体保存和保护,为此,选取了代表性的沉船考古木材样品,并对其降解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估。首先识别考古木材的用材树种,依据最大含水率(MWC)和基本密度(BD)初步划分降解等级;此外,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计算木材纤维素的相对结晶度,并通过热重分析(TGA)测定考古木材的热稳定性,在此基础上使用红外光谱技术(FTIR)检测木材化学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所选考古木材为樟木(Cinnamomum sp.),可分为轻度降解、中度降解和重度降解三个等级;健康木材纤维素的相对结晶度为58.87%,考古木材纤维素的相对结晶度为17.16%~36.42%,反映了考古木材纤维素结晶区的降解;健康木材的最大热解温度为366.73℃,考古木材的最大热解温度为340.38~365.67℃,表明考古木材中的大分子逐渐分解为小分子。红外光谱表明,在降解过程中半纤维素降解最为严重,在中、重度降解样品中,归属于半纤维素侧链乙酰基的1735 cm^(-1)处特征峰完全消失;随着降解程度增加,897 cm^(-1)特征峰强度逐渐降低,1424 cm^(-1)特征峰向低波数移动,表明纤维素的部分氢键随着降解程度的增加逐渐被破坏;木质素结构较为稳定,其中与芳香族骨架相关的特征峰强度显著增加,采用木质素与纤维素的比值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果。该研究对考古木材的保存状况进行了较直观的评价,为沉船后续保护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木材 保存状况 红外光谱技术 热重分析 X射线衍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铁矿氢基矿相转化过程脱水行为动力学研究
12
作者 郭晨阳 高鹏 +3 位作者 唐志东 刘全坤 韩跃新 李艳军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0-65,共6页
氢基矿相转化技术是处理难选铁矿资源的有效手段,对我国难选铁矿石开发有重要意义。在矿相转化过程的加热阶段,褐铁矿会发生脱羟基行为,物相由褐铁矿转变为赤铁矿,对后续的还原与磨选过程影响较大,但其对应的机理研究较少。针对典型包... 氢基矿相转化技术是处理难选铁矿资源的有效手段,对我国难选铁矿石开发有重要意义。在矿相转化过程的加热阶段,褐铁矿会发生脱羟基行为,物相由褐铁矿转变为赤铁矿,对后续的还原与磨选过程影响较大,但其对应的机理研究较少。针对典型包子铺褐铁矿石,考察了加热温度、时间对其氢基矿相转化过程脱水行为的影响,并采用TG-DSC进行热失重分析及非等温动力学计算。试验结果表明:在加热温度700℃,空气流通过5 min的条件下,褐铁矿脱水失重率为5.22%。非等温动力学计算得出:褐铁矿脱水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97.62 k J/mol,最概然机理函数为D5扩散模型,积分形式为[(1-α)^(-1/3)-1]^(2),主要限制环节为气体扩散环节。研究明确了包子铺褐铁矿石在氢基矿相转化加热阶段脱水行为的关键参数及机理,为深入理解褐铁矿的氢基矿相转化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铁矿 脱水反应 热重分析 非等温动力学 机理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PET的CONE/TGA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闫贵琳 王利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12-114,共3页
研究了由双 (对 -羧苯基 )苯基氧化膦改性的 PET共聚物的阻燃性质。测定了样品的极限氧指数 (L OI)。采用热重分析仪 (TGA)对试样的热降解行为进行了分析。通过锥型量热仪分析了共聚物及纯 PET样品的燃烧行为 ,显示共聚物具有较好的综... 研究了由双 (对 -羧苯基 )苯基氧化膦改性的 PET共聚物的阻燃性质。测定了样品的极限氧指数 (L OI)。采用热重分析仪 (TGA)对试样的热降解行为进行了分析。通过锥型量热仪分析了共聚物及纯 PET样品的燃烧行为 ,显示共聚物具有较好的综合阻燃特性 ,如质量损失速率、热和烟的释放速率等 ,这些性质仅仅通过 L OI和 TGA分析是不能确定的。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 C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热失重分析 阻燃 CO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月粉TGAs基因结构及RcTGA2抗灰葡萄孢菌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鹏华 张颢 +4 位作者 晏慧君 陈宇春 范元兰 鄢波 邱显钦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57-1166,共10页
TGA(TGACG motif-binding factor)转录因子是bZIP转录因子家族中重要的一组,对植物病原菌侵染具有广谱抗性。本研究鉴定了月月粉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Old Blush)TGA家族成员,并对其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进化特征和表达模式进行... TGA(TGACG motif-binding factor)转录因子是bZIP转录因子家族中重要的一组,对植物病原菌侵染具有广谱抗性。本研究鉴定了月月粉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Old Blush)TGA家族成员,并对其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进化特征和表达模式进行分析。鉴定获得7个RcTGAs,均包含bZIP1(cl21462)和DOG1(pfam14144)的保守结构域,氨基酸大小为324-545aa,分子量在36.68-60.17KD之间,等电点在5.52-8.96之间,二级结构主要为α-螺旋,均为亲水性蛋白,主要位于细胞核内。进化分析将来自月月粉月季、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Heynh.)、野草莓(Fragaria vesca L.)、水蜜桃(Prunus persica(L.)Batsch)、苹果(Malus domestica(Suckow)Borkh.)的TGAs分为6个亚组。qPCR实验表明,灰葡萄孢菌侵染月季花瓣RcTGA4表达量无显著变化,RcTGA6随侵染时间的延长表达量呈下降趋势。RcTGA1/2表达呈显著上升的趋势,RcTGA5/7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明RcTGA1/2/3/5/7可能在月季-灰霉菌互作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5个基因可作为进一步抗病研究和功能分析的候选基因。通过VIGS沉默RcTGA2基因,灰葡萄孢菌侵染48 h后,月季花瓣病斑直径显著增大,表明RcTGA2与月季对灰葡萄孢菌的抗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as 月季灰霉病 灰葡萄孢菌 生物信息学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PCR VI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花茶废弃物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15
作者 张润康 王昌建 李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8-694,共7页
文章以茉莉花茶废弃物作为研究样品,通过热重分析仪在300~1200 K的惰性气氛中、在5种加热速率(10、20、30、40、50 K/min)下进行实验,利用model-free方法和model-fitting方法计算样品的热解动力学参数。通过三组分平行模型和SCE(shuffle... 文章以茉莉花茶废弃物作为研究样品,通过热重分析仪在300~1200 K的惰性气氛中、在5种加热速率(10、20、30、40、50 K/min)下进行实验,利用model-free方法和model-fitting方法计算样品的热解动力学参数。通过三组分平行模型和SCE(shuffled complex evolution)优化算法对动力学参数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加热速率的升高,微商热失重(derivative thermogravimetric,DTG)曲线具有阶段性和相似的变化趋势。通过model-free方法计算的结果接近,且拟合结果良好,整体活化能平均值为168.47 kJ/mol。根据活化能的变化可划分为变化稳定的阶段1和快速增长的阶段2,阶段1可视为受单一反应模型影响,阶段2则对应于多个反应的同时发生。阶段1的热解机理遵循扩散模型,活化能平均值为85.31 kJ/mol。该SCE优化算法的优化结果与实验数据具有良好吻合性,且适用于多个加热速率下的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茶废弃物 热重分析 动力学参数 扩散模型 SCE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氧化物掺混铝颗粒燃烧特性研究
16
作者 周宇 杨茂立 林其钊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铝(Al)是一种优质的含能燃料,然而因其表面氧化层、点火延迟、团聚结渣等问题,限制了进一步使用。通过热重分析及燃烧实验对空气氛围下铝颗粒及其掺混金属氧化物(CuO、MgO、Fe_(2)O_(3)、SiO_(2))混合物的热增重过程和燃烧过程进行研究... 铝(Al)是一种优质的含能燃料,然而因其表面氧化层、点火延迟、团聚结渣等问题,限制了进一步使用。通过热重分析及燃烧实验对空气氛围下铝颗粒及其掺混金属氧化物(CuO、MgO、Fe_(2)O_(3)、SiO_(2))混合物的热增重过程和燃烧过程进行研究,对燃烧产物的微观形貌以及晶体结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金属氧化物掺混后,混合样品的可燃性指数和综合燃烧指数均有所下降,CuO、MgO和SiO_(2)的掺混可以降低混合样品的初始氧化温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铝颗粒的反应性。铝颗粒掺混金属氧化物后,着火延迟时间增加,CuO和Fe_(2)O_(3)的掺混对着火延迟时间影响较小,但其燃烧持续时间大幅缩短,MgO和SiO_(2)的掺混仅使混合样品的燃烧持续时间小幅缩短。掺混质量分数20%MgO和SiO_(2)样品的燃烧产物分布松散且团聚现象明显,而掺混质量分数20%CuO和Fe_(2)O_(3)样品的燃烧产物粒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 掺混 热重分析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lF_(4)掺混纳米Al颗粒共热共燃特性研究
17
作者 周宇 林其钊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2,98,共8页
分别对50,100 nm和800 nm粒径纳米铝(nAl)粉中掺混质量分数为0%~50%KAlF_(4)的混合燃料进行热重分析和燃烧实验,并对燃烧产物的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掺混KAlF_(4)对大粒径nAl热特性的提升效果更显著,随着KAlF_(4)掺混比例从0%增... 分别对50,100 nm和800 nm粒径纳米铝(nAl)粉中掺混质量分数为0%~50%KAlF_(4)的混合燃料进行热重分析和燃烧实验,并对燃烧产物的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掺混KAlF_(4)对大粒径nAl热特性的提升效果更显著,随着KAlF_(4)掺混比例从0%增加到50%,nAl_(800)+KAlF_(4)混合燃料的初始反应温度由434.99℃降低到361.91℃;100%nAl_(800)未能成功点燃,而掺混10%和20%KAlF_(4)后样品被成功点燃,KAlF_(4)的掺混可以改善混合样品的热解和燃烧过程;随着KAlF_(4)掺混比例的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和着火延迟时间分别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和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最佳掺混比例为30%。此外,KAlF_(4)的加入可以显著降低燃烧产物的黏度,有利于燃烧产物的清洗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铝 KAlF_(4) 热重分析 燃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无氧存储对高原橡胶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
18
作者 颜川奇 张正义 +2 位作者 龙坤 喻道岸 艾长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96-2411,共16页
研究橡胶复合改性沥青在不同时间(4~12 d)及不同温度(140℃、170℃)下高温无氧存储过程中的劣化行为,并与常见的4.2%SBS改性沥青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橡胶复合改性沥青中含有大量的炭黑,可以有效提升其力学性能和抗老化性能;在高温... 研究橡胶复合改性沥青在不同时间(4~12 d)及不同温度(140℃、170℃)下高温无氧存储过程中的劣化行为,并与常见的4.2%SBS改性沥青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橡胶复合改性沥青中含有大量的炭黑,可以有效提升其力学性能和抗老化性能;在高温无氧存储过程中,橡胶对沥青进行吸附而溶胀,未从根本上改变橡胶复合改性沥青的化学结构;在存储过程中,SBS改性沥青的流变性能一直呈现劣化趋势,而橡胶复合改性沥青的流变性能随存储时间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开始降低的时间点主要集中在存储8 d时;特别地,橡胶复合改性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变化幅度很小,体现了其优异的高原低温抗裂性能;橡胶复合改性沥青存储时间不宜超过4 d,但是在工程实践中,沥青在存储罐中会持续进行循环搅拌;当存储时间超过12 d时,沥青的软化点差值仍然符合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复合改性沥青 高温无氧存储 热重分析 炭黑 溶胀 低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重分析的再造烟叶热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仲力 李茂毅 +8 位作者 梁晖 陈昆焱 顾茜 蔡国华 林艳 苏明亮 刘泽春 马鹏飞 李巧灵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4,共9页
【目的】准确评价批次间再造烟叶的热稳定性,建立一种基于热重分析法判定不同批次再造烟叶热稳定性的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样品形态、进样量、取样重量及升温速率、环境气氛、气体流速进行优化,在优化条件下对参照再造烟叶... 【目的】准确评价批次间再造烟叶的热稳定性,建立一种基于热重分析法判定不同批次再造烟叶热稳定性的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样品形态、进样量、取样重量及升温速率、环境气氛、气体流速进行优化,在优化条件下对参照再造烟叶样品进行热分析测试,定义DTG曲线的差异度阈值(RTH)及各温度段DTG曲线的差异度阈值。【结果】(1)方法的优化结果为:再造烟叶样品质量大于35 g,研磨成小于60目,进样量为(15±1)mg,升温速率20 K/min,环境气氛为氮气,其流速为40 mL/min。(2)各温度段的差异度阈值可作为再造烟叶热稳定性的评价依据并揭示质量波动原因。【结论】该方法可有效监测不同批次再造烟叶的热稳定性,且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适用于相同规格批次间再造烟叶热稳定性波动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分析法 DTG曲线 再造烟叶 热稳定性 差异度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2)SiF_(6)掺混对纳米Al燃烧性能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周宇 林其钊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3,共9页
铝是一种优质的含能燃料,可作为爆炸物、推进剂和燃烧剂中的添加剂提高能量密度,降低系统燃烧不稳定性。然而燃料颗粒表面易形成氧化层,阻碍氧气扩散。此外,在推进剂中燃烧时易团聚,导致燃烧不完全。氟硅酸钾(K_(2)SiF_(6))能腐蚀氧化... 铝是一种优质的含能燃料,可作为爆炸物、推进剂和燃烧剂中的添加剂提高能量密度,降低系统燃烧不稳定性。然而燃料颗粒表面易形成氧化层,阻碍氧气扩散。此外,在推进剂中燃烧时易团聚,导致燃烧不完全。氟硅酸钾(K_(2)SiF_(6))能腐蚀氧化铝薄膜,是一种极具潜力的Al燃料添加剂。本文分别从热重和燃烧2个方面研究了K_(2)SiF_(6)掺混对纳米Al(nAl)缓慢氧化及燃烧过程的影响,并对燃烧产物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K_(2)SiF_(6)的掺混能显著降低nAl-K_(2)SiF_(6)混合物着火延迟时间,降低着火温度,减少燃烧持续时间;K_(2)SiF_(6)分解产生的KF和SiF4与nAl颗粒表面的Al_(2)O_(3)反应形成多孔结构,促进了氧化剂向nAl颗粒表面扩散,燃烧和放热过程均得到改善。nAl中K_(2)SiF_(6)最优掺混比例为1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L 氟硅酸钾 热重分析 燃烧过程 燃烧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