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ank Exhaust's Thermal Restraint Based on Thermoelectric Generation Theory
1
作者 毕小平 周国印 +1 位作者 刘晓 李义军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CAS 2012年第2期70-73,共4页
Aimed at the high temperature of tank's exhaust, the principle of applying thermoelectric generation technology to tank thermal restraint was analyzed. Its applica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test the exhaus... Aimed at the high temperature of tank's exhaust, the principle of applying thermoelectric generation technology to tank thermal restraint was analyzed. Its applica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test the exhaust temperature under different rotating speeds,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can output sufficient electric energy to drive fans; the external surface temperature of radiator is reduced by over 65.0% compared with exhaust surface due to the combination effect of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fan cooling and heat radiation; the exhaust surface temperature rise caused by increase of the engine's rotating speed results in the increases of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th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s cold and hot sides, the fan's driving voltage and heat convection, thus, the effect of fan's cooling is more obvious than that of the temperature rise caused by exhau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LOGY thermal restraint TANK DEVICE thermoelectric generation desig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算法的温差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研究
2
作者 刘新宇 李格 +3 位作者 李继方 徐斌 刘洁 王堃阳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06-611,共6页
在研究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搭建温差发电系统仿真和实验模型,研究两种控制策略下温差发电系统的实际输出功率。结果表明:在功率振荡显著、脉冲电压大的问题上,混合CVT&GA下系统输出最稳定,功率振荡程度最小。恒定电压... 在研究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搭建温差发电系统仿真和实验模型,研究两种控制策略下温差发电系统的实际输出功率。结果表明:在功率振荡显著、脉冲电压大的问题上,混合CVT&GA下系统输出最稳定,功率振荡程度最小。恒定电压法和混合CVT&GA中发电效率均可达99.2%以上,两种控制策略下的系统输出均在0.1 s前可达到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差发电 最大功率跟踪控制 遗传算法 超调扰动 系统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虹吸优化相变-热电系统传热性能研究
3
作者 孙浩焱 王琴 +3 位作者 王元元 刘安邦 俞晓晓 吴子华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5-510,共6页
为克服相变材料(PCM)传热性能较差的缺点,通过传热强化技术来提升热能利用效率。利用热虹吸管(TS)内部工作介质的相变过程实现高于金属的导热性能。将热虹吸管引入PCM-TEG耦合系统来提高热能利用率。实验对比研究了热虹吸管的传热段比... 为克服相变材料(PCM)传热性能较差的缺点,通过传热强化技术来提升热能利用效率。利用热虹吸管(TS)内部工作介质的相变过程实现高于金属的导热性能。将热虹吸管引入PCM-TEG耦合系统来提高热能利用率。实验对比研究了热虹吸管的传热段比例(4∶2∶4和3∶3∶3两种情况)与冷却条件(自然冷却模式与水冷模式)对PCM-TS-TEG耦合系统发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冷却模式下,当热管传热段比例为4∶2∶4时,热管两端的轴向温差为20.91℃,相较于3∶3∶3的工况减小了7.45℃,表现出更好的传热性能。并且在此传热段比例条件下PCM-TS-TEG耦合系统在PCM相变期间输出电能更佳,累计输出86.44 J。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水冷模式对系统发电性能的影响,发现当水冷流速为16 r/min时,系统的发电量最高,输出电能为410.28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学计量 传热性能 热虹吸管 相变材料 热电器件 热电转换 热能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同位素温差核电池热效率与热电性能模拟
4
作者 周飞宇 郭旭明 +1 位作者 占勤 杨洪广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2期527-533,共7页
为研究小型同位素温差核电池中热源的热损失对输出性能的影响,对不同绝热设计下电池的热效率及热电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搭建了46800型号尺寸大小、热源功率为0.5 W的电池模型,研究了真空封装下温差核电池的... 为研究小型同位素温差核电池中热源的热损失对输出性能的影响,对不同绝热设计下电池的热效率及热电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搭建了46800型号尺寸大小、热源功率为0.5 W的电池模型,研究了真空封装下温差核电池的输出功率、转换效率及热效率。计算结果表明,与SiO2气凝胶相比,采用热辐射屏蔽层作为绝热结构可显著增大热电器件两端的温差,进而得到更高的输出功率;屏蔽层数量从0层增加到3层时,热效率提高了12.23%,最大输出功率增加了4.09 mW;屏蔽层表面发射率从0.20降低至0.05,热效率和最大输出功率分别增长到90.78%和11.02 mW;屏蔽层间隙从1.50 mm减小到0.30 mm,热效率和最大输出功率分别仅增长不到1%及1 mW。根据模拟结果,屏蔽层数量与表面发射率为绝热设计的重点考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温差电池 热辐射 有限元模拟 绝热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尔贴效应对热电发电系统输出影响的数值研究
5
作者 陈杰 汪若尘 +1 位作者 丁仁凯 罗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1-780,共10页
为揭示帕尔贴效应对热电发电系统传热和输出性能的影响,构建热电发电系统的三维流热电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型,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分别研究强化传热器件、外部负载电阻和热流体参数三个因素变化下,有无帕尔贴效应对系统传热和输出的影响。... 为揭示帕尔贴效应对热电发电系统传热和输出性能的影响,构建热电发电系统的三维流热电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型,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分别研究强化传热器件、外部负载电阻和热流体参数三个因素变化下,有无帕尔贴效应对系统传热和输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边界条件下,在有强化传热器件时,帕尔贴效应会导致热电发电模块两端温差降低4.1%,而在无强化传热器件时,帕尔贴效应会导致热电发电模块两端温差降低5.4%,说明无强化传热器件会加大帕尔贴效应对系统传热的影响程度;外部负载电阻的增加会降低帕尔贴效应对系统传热的影响程度,从而导致系统最大输出功率点处的负载电阻会稍大于内阻;帕尔贴效应对热电发电系统传热和输出的影响程度会随热流体质量流量的增加而减弱,基本不会随热流体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发电系统 帕尔贴效应 多物理场数值模型 传热 输出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AO的光伏和温差混合发电系统的MPPT方法
6
作者 皮琳琳 田立国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8-255,共8页
光伏温差混合发电(PV-TEG)系统在局部阴影情形下功率-电压(P-U)特性曲线呈现多峰值,传统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方法易陷入局部最优值,导致系统发电功率降低,智能算法虽能一一追踪到全局最大功率点,但追踪时间过长导致能量损失。针对上述... 光伏温差混合发电(PV-TEG)系统在局部阴影情形下功率-电压(P-U)特性曲线呈现多峰值,传统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方法易陷入局部最优值,导致系统发电功率降低,智能算法虽能一一追踪到全局最大功率点,但追踪时间过长导致能量损失。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雪消融优化器(ISAO)的PV-TEG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方法,首先设计基于PVTEG特性的初始位置策略,使得初始位置获得更好的适应值;其次在原始SAO的位置更新策略基础上引入基于种群边界范围的动态参数调整机制,并设计改进的开发搜索方式,实现全局与局部搜索能力动态平衡。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分析,与粒子群算法(PSO)比较,证明了所提方法跟踪能力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温差混合发电 最大功率点追踪 局部阴影 改进雪消融优化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凑型温差发电装置设计与性能研究
7
作者 花锐东 吕志立 +1 位作者 张明会 倪培永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0,共4页
设计了一种具有2个热端和3个冷端结构的紧凑型温差发电装置,利用Ansys-Fluent仿真软件对热端及冷端的温度场及流场进行了模拟分析,并进行了台架试验。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折流板数量的增加,增强热端的传热效果,但阻力变大,冷端安装翅片能... 设计了一种具有2个热端和3个冷端结构的紧凑型温差发电装置,利用Ansys-Fluent仿真软件对热端及冷端的温度场及流场进行了模拟分析,并进行了台架试验。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折流板数量的增加,增强热端的传热效果,但阻力变大,冷端安装翅片能使流场更加均匀。试验结果表明,热端温度和温差发电片两端温差随着热气流动距离的增加而降低。随着负载的增加,温差发电系统的输出电压不断增大,输出功率先增大后减小。在温差发电片平均温差为41.6℃时,各层间发电片串联时装置最大输出电压为35.03 V,各层间发电片并联时最大输出功率为3.05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差发电 余热回收 紧凑型结构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广义储能及碳捕集热电厂的热电系统优化运行
8
作者 刘督贤 蔺红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0,共10页
针对“三北”地区热电系统在供暖季节因热电耦合约束造成的供能灵活性不足和高碳排放问题,文章考虑碳捕集设备和蓄热装置改造热电厂后的出力特性,同时将储电、储氢和柔性负荷视为广义储能,考虑广义储能的能量时移特性,提出了利用广义储... 针对“三北”地区热电系统在供暖季节因热电耦合约束造成的供能灵活性不足和高碳排放问题,文章考虑碳捕集设备和蓄热装置改造热电厂后的出力特性,同时将储电、储氢和柔性负荷视为广义储能,考虑广义储能的能量时移特性,提出了利用广义储能配合碳捕集热电厂促进系统实现低碳经济的运行方案。文章对含碳捕集和蓄热装置的热电厂进行出力建模,分析了热电厂联合广义储能实现低碳运行的机理,建立了广义储能中各单元数学模型。基于风光不确定性,采用K-means方法聚类得到风光的典型出力场景,综合考虑热电厂运行成本、弃风光惩罚、广义储能运行成本、碳交易成本,以总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构建优化模型。并在Matlab环境下调用ipopt求解器求解,验证了所提方案具备较好的经济性和低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系统 优化运行 广义储能 碳捕集热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NN-AOSMA算法的集中式温差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控制
9
作者 冯璐璐 陈燕 +2 位作者 何鑫颖 张艺博 程源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5-132,共8页
针对非均匀温度下集中式温差发电阵列呈现出的非线性多峰值P-V曲线,提出一种改进的最大功率跟踪(MPPT)算法。该算法基于改进黏菌算法结合Elman神经网络,以控制器IGBT占空比为输入、系统功率为输出,建立前馈神经网络,得到输入-输出拟合... 针对非均匀温度下集中式温差发电阵列呈现出的非线性多峰值P-V曲线,提出一种改进的最大功率跟踪(MPPT)算法。该算法基于改进黏菌算法结合Elman神经网络,以控制器IGBT占空比为输入、系统功率为输出,建立前馈神经网络,得到输入-输出拟合曲线。基于拟合曲线,更新边界条件,并通过算术优化算法(AOA)更新黏菌算法(SMA)局部搜索公式,实现快速逼近全局最大功率点(GMPP)。通过启动测试、阶跃温度测试、时变温度测试、准确度分析4个动态算例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MPPT方法不仅追踪速度快,且追踪精度达到99.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功率跟踪 温差发电 神经网络 非均匀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航空发动机的自供电无线振动传感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宁云博 关明杰 +2 位作者 柳治强 陈俊 祝青园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1,共7页
在航空发动机健康监测领域,传统的有线传感系统存在布线复杂、灵活性差、维护成本高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针对航空发动机的高频率振动信号,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Wi-Fi技术的自供电无线传感系统。该系统分为无线传感系统与自供... 在航空发动机健康监测领域,传统的有线传感系统存在布线复杂、灵活性差、维护成本高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针对航空发动机的高频率振动信号,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Wi-Fi技术的自供电无线传感系统。该系统分为无线传感系统与自供电装置两部分,无线传感系统将发动机的振动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采用ESP32-S2芯片作为下位机微控制器,利用芯片内置的Wi-Fi无线收发模块将振动数据传输至上位机;上位机收到数据后进行数据存储、分析和显示。实验结果表明,无线传输系统的采样率可达250 ksps,幅值误差小于3.8%,频率误差小于1.5%。自供电装置将发动机尾喷管的废热能转化为电能,其由温差发电装置与能量收集电路组成。温差发电装置通过测量温差发电片热端温度,自动调节温差发电片与尾喷管外壁之间的间距,以确保温差发电片不会因尾喷管的温度过高而损坏且输出功率维持在较高值。能量收集电路采用BQ25504芯片进行能量收集和管理,将多余能量储存到可充电锂电池中。实验结果表明,无线传感系统平均功耗约为26.42 mW,而自供电装置可产生约40 mW的功率,可实现系统的自供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系统 振动监测 自供电 热电发电 无线数据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架空线路接续金具温差取电特性实验研究
11
作者 韩露 应展烽 祖玮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9-466,共8页
针对高压架空线路状态监测传感器的电源瓶颈问题,利用温差发电技术收集线路接续金具热能是一种极具前景的供电方案。明确线路运行条件对温差发电性能的影响是保证传感器可靠供电的重要前提。设计了一种模拟接续金具不同操作条件的温差... 针对高压架空线路状态监测传感器的电源瓶颈问题,利用温差发电技术收集线路接续金具热能是一种极具前景的供电方案。明确线路运行条件对温差发电性能的影响是保证传感器可靠供电的重要前提。设计了一种模拟接续金具不同操作条件的温差发电实验平台,在实验室环境下,分析不同因素对温差发电输出特性的影响,包括负荷电流、环境温度、日照强度、风速和风向等,并进行温差发电功率的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温差发电功率与负荷电流呈正相关关系,与日照强度呈负相关关系,随风速和环境温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与风向之间无明显变化规律。该研究为基于温差发电技术的高压架空线路状态监测传感器电源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架空线路 温差发电 状态监测传感器电源 接续金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变工况余热回收TEG-ORC联合系统的性能模拟
12
作者 卫海桥 仇荣赓 +3 位作者 舒歌群 田华 李团兵 张承宇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91-796,共6页
对某车用柴油机进行热负荷实验,根据其不同工况下的排气特点,设计了一个用于余热回收的温差发电(thermoelectric generator,TEG)-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联合系统.通过模拟计算研究了柴油机不同工况下该联合系统性能... 对某车用柴油机进行热负荷实验,根据其不同工况下的排气特点,设计了一个用于余热回收的温差发电(thermoelectric generator,TEG)-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联合系统.通过模拟计算研究了柴油机不同工况下该联合系统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TEG-ORC联合循环实现了余热梯级利用,联合系统的输出功率最高可达30.36,k W,其中TEG系统为2.24,k W,ORC系统为28.12,k W;柴油机指示热效率最高可以提高5.52%,加装联合系统后其指示热效率最高值为4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差发电 有机朗肯循环 柴油机工况 余热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态金属的温差热电系统仿真研究
13
作者 季晨龙 徐广展 王瑞奇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1,共5页
基于热电材料的温差热电系统作为动力系统具有静态、无磨损、紧凑的优势,但由于热电转换系统的热电器件与换热器的性能不匹配及系统设计不合理,导致热电发电系统性能无法充分发挥。液态金属具有优良的换热能力,通过耦合液态金属换热器... 基于热电材料的温差热电系统作为动力系统具有静态、无磨损、紧凑的优势,但由于热电转换系统的热电器件与换热器的性能不匹配及系统设计不合理,导致热电发电系统性能无法充分发挥。液态金属具有优良的换热能力,通过耦合液态金属换热器、热电转换器件与水冷板,可高效地满足热电器件高温差、高热流密度、低热阻的运行需求。本文考虑热电转换动力系统,针对热电转换系统典型单元,建立热、固、流、电三维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在特定换热器形式下,得到热电器件最优工作电流,分析水冷板材质的影响,最后给出不同流动介质入口条件对热电器件输出性能的影响,为海洋温差热电系统优化设计及动力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系统 液态金属 级联热电器件 方钴矿 碲化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科研站大功率同位素温差电池设计
14
作者 周天 孟海军 吕冬翔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44-1548,共5页
建立月球科研站能够为我国持续月球探测提供重要工程支撑和平台支撑,促进我国航天技术得到跨越式提升。为月球科研站稳定供能是建立月球科研站的前提之一。能够在无光、寒冷、周期长的月夜环境中稳定提供热能和电能的大功率同位素温差... 建立月球科研站能够为我国持续月球探测提供重要工程支撑和平台支撑,促进我国航天技术得到跨越式提升。为月球科研站稳定供能是建立月球科研站的前提之一。能够在无光、寒冷、周期长的月夜环境中稳定提供热能和电能的大功率同位素温差电池是月球科研站能源系统中的重要一环。针对大功率同位素温差电池体积较大对电池设计和装配带来的难度提升,提出一种模块化大功率同位素温差电池结构设计方法,通过采用集成单一电池模块,再完成多个电池模块集成,最后装入同位素热源的方式完成电池总体装配,可有效提升大功率同位素温差电池系统的设计灵活性和装配便捷性。同时,针对同位素温差电池热电性能耦合的问题,提出了同位素温差电池热电解耦设计方法,可对该型应用起到设计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科研站 大功率同位素温差电池 模块化 热电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摩擦电智能纱线的制备与性能
15
作者 侯锐华 宋金龙 +1 位作者 陈超余 马丕波 《服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4-310,共7页
为提高微型纳米发电机的工作效率,采用分段浸渍的方法制备一种连续性分段式热电纱线;对热电纱线进一步编织,使其力学性能得到加强,同时具备摩擦电输出能力。对制备的热电纱线的最佳工艺条件、最佳浸渍次数和最佳编织截距进行探究,发现N... 为提高微型纳米发电机的工作效率,采用分段浸渍的方法制备一种连续性分段式热电纱线;对热电纱线进一步编织,使其力学性能得到加强,同时具备摩擦电输出能力。对制备的热电纱线的最佳工艺条件、最佳浸渍次数和最佳编织截距进行探究,发现N型溶液中聚乙烯亚胺的最佳质量分数为6%,N型和P型纱线的最佳浸渍次数均为3次,智能纱线的最佳编织截距为1.0mm,在该条件下可以得到一种力学性能及输出电信号良好的热电-摩擦电智能纱线,且能够直接参与工业化织机的织造。研究结果为热电发电机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结合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纱线 热电发电机 摩擦纳米发电机 编织 智能纱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气象因素的光伏-温差混合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控制
16
作者 王宇航 李斌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8-236,共9页
针对光伏-温差混合发电系统因两种发电方式特性不同导致功率输出波动大、影响整体能效,且当前控制方法未考虑天气因素、缺少前期功率主动抑制思维的问题,提出考虑气象因素的光伏-温差混合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控制技术。考虑天气条件对光... 针对光伏-温差混合发电系统因两种发电方式特性不同导致功率输出波动大、影响整体能效,且当前控制方法未考虑天气因素、缺少前期功率主动抑制思维的问题,提出考虑气象因素的光伏-温差混合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控制技术。考虑天气条件对光伏-温差混合发电系统输出功率的直接影响,并对天气因素进行分类与分析。通过预测和控制系统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输出功率,从而不再依赖于单一的后置终端信息。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优化K均值算法对输出功率的概率分布进行计算,以获得更全面的功率输出信息。在此基础上,将概率分布区域功率数据输入到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中,完成输出功率的控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电池温度30℃和串联数量为3的条件下,无遮蔽和完全遮蔽以及遮蔽后有效光辐照度为无遮蔽时的25%和50%这4种情况均可有效控制光伏-温差混合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且Skill值整体降幅以及曲面波动幅度较小,平均绝对误差(MAE)值和均方误差(MSE)值均约在0.3,说明该方法具有有效提高发电系统输出功率控制的精度和稳定性的作用,实际应用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温差混合发电系统 功率控制 概率神经网络 概率分布属性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器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17
作者 李丹乐 沈育辉 +2 位作者 吴亦杰 王金健 严雪莹 《农村电气化》 2025年第4期26-30,共5页
针对电网中变压器余热如何高效回收利用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双碳”目标、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时代发展的需要,创新设计变压器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打造“热回收、热发电、热消纳”3大关键环节,将油水热交换器、热泵机组和温差发电装... 针对电网中变压器余热如何高效回收利用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双碳”目标、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时代发展的需要,创新设计变压器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打造“热回收、热发电、热消纳”3大关键环节,将油水热交换器、热泵机组和温差发电装置进行组合式创新,实现“变”热为宝。同时,该套系统创新融合温差发电,在变压器领域国内首次运用电热梯级用能模式,实现电热二级联供。最后,简要分析变电站应用变压器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余热回收 温差发电 梯级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MFC-TTEG混合系统的特性研究
18
作者 谢青霖 黄跃武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74,共7页
采用遗传算法构建一个与实验数据匹配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模型,提出一个利用PEMFC余热驱动双级半导体热电发电机(TTEG)的混合系统。推导出PEMFC电流密度与TTEG的无量纲电流密度之间的关系,确定混合系统中TTEG运行的工作电流区... 采用遗传算法构建一个与实验数据匹配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模型,提出一个利用PEMFC余热驱动双级半导体热电发电机(TTEG)的混合系统。推导出PEMFC电流密度与TTEG的无量纲电流密度之间的关系,确定混合系统中TTEG运行的工作电流区间。考虑混合系统中多种电化学损失和热损失,得出混合系统功率与效率的表达式,研究电池工作温度,热电元件的优值系数、导热率以及热电元件数目对混合系统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遗传算法 半导体热电发电机 余热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温差发电阵列最优重构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博 胡袁炜骥 +3 位作者 郭正勋 束洪春 曹璞璘 李子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6,共16页
在新能源发电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温差发电(TEG)技术能够很好地利用新能源发电中产生的废热.然而,温度分布的变化会使得TEG阵列的输出特性恶化、发电效率降低.提出基于人工蜂群(ABC)算法的TEG阵列重构方法,在3种不同温度分布情况下,利... 在新能源发电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温差发电(TEG)技术能够很好地利用新能源发电中产生的废热.然而,温度分布的变化会使得TEG阵列的输出特性恶化、发电效率降低.提出基于人工蜂群(ABC)算法的TEG阵列重构方法,在3种不同温度分布情况下,利用ABC在对称9×9和不对称10×15两种TEG阵列进行动态重构.将所提算法与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和秃鹰搜索优化算法3种启发式算法作对比,并给出由ABC重构后的TEG阵列温度分布图.结果表明:ABC能够提高TEG阵列的输出功率,输出功率-电压曲线均趋向呈现出单个峰值.此外,利用基于RTLAB平台上的硬件在环实验验证了硬件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差发电 人工蜂群算法 动态重构 硬件在环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形TEG的等离子喷涂制备及其热电性能
20
作者 吕明达 张广军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共7页
热电器件(Thermoelectric generator,TEG)利用材料内部载流子运动可实现对低品质余废热能的回收利用。相较于热电材料的发展,TEG制备技术的滞后制约了TEG的广泛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探索使用灵活、高成本效益的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高锰硅(... 热电器件(Thermoelectric generator,TEG)利用材料内部载流子运动可实现对低品质余废热能的回收利用。相较于热电材料的发展,TEG制备技术的滞后制约了TEG的广泛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探索使用灵活、高成本效益的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高锰硅(Higher manganese silicide,HMS)基管形TEG的可行性,详细描述了层积型TEG的喷涂制备过程,并对高锰硅热电沉积层的物相组织、微观形貌进行表征,最后测试管形TEG热电P-N单元的热电输出性能。结果表明,等离子喷涂制备的多层复合结构管形TEG成形良好;高锰硅沉积层作为热电功能层,喷涂后保持与原始粉末相同的HMS主体相,同时沉积层的快速冷却过程减少了杂质Si相的残余;管形TEG在自然散热工况下,当柱状热源为450℃时单个P-N单元电压输出可达24.69 mV,满足超低压收集装置的电压输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功能涂层 热电器件 高锰硅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