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lid-state Effects on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TADF Emitters Based on Pyrido[2,3-b]pyrazine-Dihydrophenazasilines Donor-acceptor Structures:Theoretical Study
1
作者 LI Yuheng LIU Meiqi +2 位作者 HOU Baoming PAN Yuyu YANG Bing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65,共12页
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molecules have outstanding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s i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Due to the lack of systematic studies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olecular st... 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molecules have outstanding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s i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Due to the lack of systematic studies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TADF molecules are far from meeting the needs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terms of variety and number.In this paper,three twisted TADF molecules are studied and their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are theoretically predicted based on the thermal vibrational correlation funct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multiscale calcula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all the molecules exhibit fast reverse intersystem crossing(RISC)rates(kRISC),predicting their TADF luminescence properties.In addition,the binding of DHPAzSi as the donor unit with different acceptors can change the dihedral angle between the ground and excited states,and the planarity of the acceptors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reorganization energy,a property that has a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non-radiative process.Furthermore,a decrease in the energy of the 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state and an increase in the kRISC were observed in the films.This study not only provides a reliable explanation for the observed experimental results,but also offers valuable insights that can guide the design of future TADF molecu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state effects 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 theoretical study multi-scale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DMC)催化剂的热分析表征
2
作者 胡少强 翁薇 +1 位作者 王文浩 王建伟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1-555,共5页
参照热重(TG)曲线,用自制装置分段收集双金属氰化络合物(DMC)催化剂在不同温度区间的热分解产物,用色-质联用(GC-MS)等仪器进行分析.根据释放温度初步判断催化剂中各种配体的结合状态,并讨论了配体结合状态与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除有机... 参照热重(TG)曲线,用自制装置分段收集双金属氰化络合物(DMC)催化剂在不同温度区间的热分解产物,用色-质联用(GC-MS)等仪器进行分析.根据释放温度初步判断催化剂中各种配体的结合状态,并讨论了配体结合状态与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除有机配体和水含量的相对多少外,DMC催化剂的活性和以配位方式与金属离子结合的有机配体的量关系更大,以配位方式结合的有机配体越多,则催化活性越高.DMC催化剂中Co3+与CN-的配位作用较六氰钴酸锌中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 配体结合状态 催化活性 热分析 色-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D的Salen-Cu(Ⅱ)、Ni(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江道勇 高蕊 丁国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6-158,162,共4页
合成了双OPD缩2-羟基-1-萘甲醛配体(H2L)及其过渡金属Cu,Ni的配合物。采用MS,1 H NMR,IR,UVvis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均为N、O原子参与的四配位化合物。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及热稳定性能,由发射光谱及热重分析得知所... 合成了双OPD缩2-羟基-1-萘甲醛配体(H2L)及其过渡金属Cu,Ni的配合物。采用MS,1 H NMR,IR,UVvis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均为N、O原子参与的四配位化合物。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及热稳定性能,由发射光谱及热重分析得知所合成的配合物发生了荧光猝灭且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对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欧文氏草生杆菌的生物活性测定,配体及配合物都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其中配合物的活性普遍优于配体,说明生物活性的强弱与金属离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配合物 热稳定性 抑菌活性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发光二极管蓝光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谭文乐 俞越 +1 位作者 胡德华 马於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共11页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经过30余年的发展,在显示和照明领域已经进入了大规模应用的阶段。有机红光及绿光OLEDs基本上已能够达到商业应用的标准,但是蓝光OLEDs仍然存在亮度低、高亮度下寿命短的问题,因而...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经过30余年的发展,在显示和照明领域已经进入了大规模应用的阶段。有机红光及绿光OLEDs基本上已能够达到商业应用的标准,但是蓝光OLEDs仍然存在亮度低、高亮度下寿命短的问题,因而商业上对兼具高激子利用率及高稳定性的蓝光材料和器件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和国际上相继提出了基于重金属配位的磷光配合物、三线态‑三线态湮灭、热活化延迟荧光、“热激子”等材料结构的设计策略,期望在获得高发光量子效率和激子利用率的同时,尽量减小器件的效率滚降,获得具有高稳定性、长寿命的蓝光OLEDs器件。本文总结了不同类型蓝光OLEDs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蓝光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光OLEDs 热激子 热活化延迟荧光 金属磷光配合物 三线态-三线态湮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机发光材料的高性能PeLEDs的研究进展(特邀) 被引量:1
5
作者 高春红 王林强 +5 位作者 周科文 杨伟 周莉 殷晓君 班鑫鑫 潘书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3,共13页
近年来,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发光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于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rovskite light-emitting diodes,PeLEDs),被视作下一代显示和照明领域的发光光源。激子利用率是影响PeLEDs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近年来,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发光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于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rovskite light-emitting diodes,PeLEDs),被视作下一代显示和照明领域的发光光源。激子利用率是影响PeLEDs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者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将激子限制在钙钛矿发光层中,对激子能量回收利用以提高激子的利用率。文中将概述通过添加剂辅助法、器件界面工程和结构优化法,将传统荧光材料、磷光材料、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引入器件,改善绿光和蓝光PeLEDs的光电性能方面所做的尝试。并简要地介绍激子限制作用的原理,以及不同类型的发光材料引入PeLEDs中激子的能量转移机理和器件光电性能提升的物理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发光二极管 激子利用率 磷光材料 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茂铁四氮唑金属盐的制备及其对固体推进剂主组分热分解的燃烧催化性能
6
作者 吴亚丽 邵二莎 +1 位作者 李吉祯 张国防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60,共5页
为解决商品化的中性二茂铁燃速催化剂存在的易迁移易挥发问题,以二茂铁四氮唑钠和水溶性金属盐为原料,制备了8种二茂铁四氮唑的金属盐(包括Fe(Ⅲ)、Co(Ⅱ)、Ni(Ⅱ)、Cu(Ⅱ)、Zn(Ⅱ)、Ag(Ⅰ)、Pb(Ⅱ)、Bi(Ⅲ)的金属盐)。用FT-IR、UV-Vis... 为解决商品化的中性二茂铁燃速催化剂存在的易迁移易挥发问题,以二茂铁四氮唑钠和水溶性金属盐为原料,制备了8种二茂铁四氮唑的金属盐(包括Fe(Ⅲ)、Co(Ⅱ)、Ni(Ⅱ)、Cu(Ⅱ)、Zn(Ⅱ)、Ag(Ⅰ)、Pb(Ⅱ)、Bi(Ⅲ)的金属盐)。用FT-IR、UV-Vis和元素分析等手段进行结构表征,用TG-技术研究了热稳定性,发现所有金属盐均在200℃以上分解,表明它们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用循环伏安(CV)法研究了这些金属盐的电化学性质,发现它们大多数是不可逆氧化还原体系。用DSC技术评价了它们对固体推进剂主组分AP、RDX和HMX热分解的燃烧催化作用,发现这些二茂铁四氮唑金属盐均能使AP热分解温度更加集中,分解速度加快;部分金属盐可提高RDX的放热量,并降低RDX的分解峰温,但这些金属盐对HMX的热分解过程作用甚微。因此,这些二茂铁四氮唑金属盐对AP和RDX的热分解具有良好的燃烧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四氮唑 金属配合物 热稳定性 燃烧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配合物TADF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靖羚 李凯 杨楚罗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5,共14页
高效率利用三重态激子发光是制备高性能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关键。除磷光过渡金属配合物外,具有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特性的过渡金属配合物能够将三重态激子上转换为单重态激子,进而通过单重态激子辐射发光,为开发金属配合物发光材... 高效率利用三重态激子发光是制备高性能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关键。除磷光过渡金属配合物外,具有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特性的过渡金属配合物能够将三重态激子上转换为单重态激子,进而通过单重态激子辐射发光,为开发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提供了新的途径。然而,过去十年来OLED发光材料的研究主要聚焦在纯有机TADF体系上,过渡金属配合物TADF材料的研究投入相对偏少。但是,已有研究表明金属配合物能够利用金属的重原子效应促进反向系间窜越(RISC)过程,提升TADF发光效率并缩短TADF寿命,有利于制备高效率、低滚降的OLED。本文根据金属中心不同的d电子构型分类筛选了TADF金属配合物研究领域中代表性的材料体系,对其激发态属性、光物理和器件性能进行了概括和讨论。通过对不同类型的TADF金属配合物发光性能的归纳和比较,揭示了金属中心和配体结构对配合物发光性质的影响规律,对进一步开发高性能的金属配合物TADF材料,尤其是基于廉价金属元素的TADF配合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活化延迟荧光金属配合物 有机发光二极管 发光材料 廉价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席夫碱配体的Salen-Ni(Ⅱ)、Cu(Ⅱ)、Zn(Ⅱ)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8
作者 江道勇 邓卫星 +3 位作者 陈继红 潘璠 张鹏飞 王勇 《化工新型材料》 2025年第9期180-186,共7页
合成了水杨醛衍生物多齿配体3,5-二溴水杨醛缩邻苯二胺(H 2L)以及其3种过渡系Ni(Ⅱ)、Cu(Ⅱ)、Zn(Ⅱ)金属配合物。采用核磁氢谱(1H-NMR)、质谱(MS)、红外光谱(FT-I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由热... 合成了水杨醛衍生物多齿配体3,5-二溴水杨醛缩邻苯二胺(H 2L)以及其3种过渡系Ni(Ⅱ)、Cu(Ⅱ)、Zn(Ⅱ)金属配合物。采用核磁氢谱(1H-NMR)、质谱(MS)、红外光谱(FT-I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由热重分析(TG-DTG)曲线可知3种配合物均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H_(2)L及其Ni(Ⅱ)、Cu(Ⅱ)、Zn(Ⅱ)配合物的光谱学性质,其中构建了配合物ZnL·H_(2)O的能带结构模型,得到其光学带隙为2.62eV。同时对配体及系列配合物进行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欧式杆菌的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配体及配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且配合物的抑菌活性优于配体。金属元素是影响配合物抑菌活性的重要因素。此外,ZnL·H_(2)O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并成功地应用于HeLa细胞的示踪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Ⅱ)/Cu(Ⅱ)/Zn(Ⅱ)金属配合物 热稳定性 光谱特性 抑菌活性 细胞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