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8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high temperature heat pipe in hypersonic vehicles thermal protection 被引量:10
1
作者 白穜 张红 许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4期1278-1284,共7页
In order to develop further the application of high temperature heat pipe in hypersonic vehicles thermal protection, the princip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temperature heat pipe used in hypersonic vehicles thermal... In order to develop further the application of high temperature heat pipe in hypersonic vehicles thermal protection, the princip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temperature heat pipe used in hypersonic vehicles thermal protection were introduced. The method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ory analysis and experiment research were utilized to analyze the frozen start-up and steady state characteristic of the heat pipe as well as the machining improvement for fabricating irregularly shaped heat pipe which is suitable for leading edge of hypersonic vehicl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rozen start-up time of heat pipe is long (10 min) and there exists larg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long the heat pipe (47 ℃/cm), but the heat pipe can reduce the temperature in stagnation area of hypersonic vehicles from 1 926 to 982 ℃ and work normally during 1 000-1 200℃. How to improve the maximum heat transfer capability and reduce the time needed for start-up from frozen state of the heat pipe by optimizing thermostructure such as designing of a novel wick with high performance is the key point in hypersonic vehicles thermal protection of heat pi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protection high temperature heat pipe heat transfer limit start-up ti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rmal features of Qinghai-Tibet Railway Embankment with Crushed-stone Slope Protection in Permafrost Regions
2
作者 Guoyu Li,Ning Li,Wei Ma,Huijun Jin,Yu She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rozen Soil Engineering,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Lanzhou 730000,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58-58,共1页
The Embankment with Crushed-Stone Slope Protection(ECSSP) in permafrost regions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cool subgrade and protect permafrost.It can mitigate the engineering hazards of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in t... The Embankment with Crushed-Stone Slope Protection(ECSSP) in permafrost regions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cool subgrade and protect permafrost.It can mitigate the engineering hazards of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in the permafrost regions.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noctumal cold air during summer months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hai-Tibet RAILWAY EMBANKMENT with crushed-stone slope protection mechanisms of cooling effect thermal REGIME heat 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器热防护结构粗糙界面热阻预测及仿真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斌 戴婷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6-297,共12页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结构通常由性能差异较大的材料构成,粗糙界面接触热阻对结构整体传热特性和防热效果的影响不可忽视。利用理论预测和数值仿真方法对热防护结构中隔热材料与金属材料的界面接触热阻问题进行研究,针对常用CMY(Cooper-...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结构通常由性能差异较大的材料构成,粗糙界面接触热阻对结构整体传热特性和防热效果的影响不可忽视。利用理论预测和数值仿真方法对热防护结构中隔热材料与金属材料的界面接触热阻问题进行研究,针对常用CMY(Cooper-Mikic-Yovanovich)接触热阻模型计算困难、不易描述粗糙界面复杂显微形貌等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借助有限元软件对接触的力学过程与传热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在数值算例中,通过与文献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探讨了界面温度、接触压力和粗糙度对热阻的影响规律,并讨论了接触热阻在结构整体温度分布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接触压力和表面粗糙度均通过影响实际接触面积进而影响接触热阻,界面温度则主要通过影响材料物性参数从而改变接触热阻。高温条件下接触界面间辐射传热增强,引入接触热阻对热防护结构隔热层的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热防护结构 接触热阻 理论预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钢结构舱室燃油火灾温升及安全防护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馨 武红梅 +3 位作者 姚圣姿 陈慧玺 张宇伦 王耀斌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8,共7页
通过搭建全尺度高大舱室和普通舱室火灾实验平台,设置热电偶串采集温度数据,并开展了多工况试验,在利用集总热容法建立热平衡方程后根据试验结果验证了顶棚钢结构温升模型,其计算值与实验值最大误差不超过20%;采用FDS软件建立仿真模型,... 通过搭建全尺度高大舱室和普通舱室火灾实验平台,设置热电偶串采集温度数据,并开展了多工况试验,在利用集总热容法建立热平衡方程后根据试验结果验证了顶棚钢结构温升模型,其计算值与实验值最大误差不超过20%;采用FDS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对比试验与仿真结果,发现FDS模拟能较好重现火灾过程,相对误差在20%以内;此外研究硅酸钙板隔热特性,发现硅酸钙板受火时能保持完整,且在高大舱室中8 mm硅酸钙板防护效果好,普通舱室中30 mm硅酸钙板防护效果佳。该研究可为船舶防火设计中板材厚度选择提供参考,并有助于提升船舶防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舱室火灾 全尺度实验 FDS数值模拟 顶棚钢结构温度 热防护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体热防护涂层材料及制造技术工程实践
5
作者 肖军 陈建敏 +5 位作者 廖志忠 王建 杨硕 曾一兵 孙伟华 程功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2-453,共12页
高速机载导弹弹体结构热防护涂层材料及防热涂装工程技术在产品研制、批产交付、使用维护和战斗力发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类产品产量大,且任务剖面和寿命剖面具有服役环境严酷、使用维护要求高等特点;其批产交付有别于航天飞行器、... 高速机载导弹弹体结构热防护涂层材料及防热涂装工程技术在产品研制、批产交付、使用维护和战斗力发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类产品产量大,且任务剖面和寿命剖面具有服役环境严酷、使用维护要求高等特点;其批产交付有别于航天飞行器、箱式或筒装的战略/战术导弹及常见机械、船舶等装备设施所用常规表面涂装技术以及实验室材料制备、测试和表征。以实现先进性能、稳定批产交付高可靠性产品为目标,针对产品结构热防护自主工程研制面临批生产规格繁多、形貌复杂、数量大、已有涂装材料工艺施工难、周期长、质量不易监控、故障多及成本受限等诸多困难及工程问题,开展一系列表面工程技术应用研究。结合该产品结构和使用维护、任务与寿命剖面特点的深度分析,研讨产品适用的外防热涂层、内隔热涂层工程材料体系的选用,大批量、高效防热涂装生产技术研发以及产品质量监控相关的理化检测、工序检验和交付检验及故障处理等直接影响批产交付相关专项技术所开展的应用研究和工程实践。研究结果可为相关材料的改进、新研和工程应用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应用研究 热防护涂层 防热涂装/防热涂装生产技术 质量检验 故障分析 机载导弹和空空导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涂功率对8YSZ/NiCrAlY防护涂层微观结构及抗热震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陕钰 杨晶晶 +5 位作者 孙虎伟 易戈文 万善宏 马飞 刘海军 马小强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6-329,共14页
为提高内燃机热效率,减少散热损失,在内燃机受热零部件表面制备热障陶瓷涂层来发展低散热内燃机,提升内燃机关键受热部件的隔热量和抗高温热冲击损伤能力。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了8YSZ/NiCrAlY双层热防护涂层。利用XRD、Raman和SE... 为提高内燃机热效率,减少散热损失,在内燃机受热零部件表面制备热障陶瓷涂层来发展低散热内燃机,提升内燃机关键受热部件的隔热量和抗高温热冲击损伤能力。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了8YSZ/NiCrAlY双层热防护涂层。利用XRD、Raman和SEM等表征了YSZ粉体及其涂层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探究了不同喷涂功率对所制备YSZ涂层组织结构-物相组成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特别是采用马弗炉加热-水淬方式在800℃评价了涂层的抗热震性能,并对其失效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随喷涂功率从35.75 kW增至42 kW,制备的YSZ涂层物相均由四方相氧化锆组成,涂层未熔融区减小甚至消失,形成明显的柱状晶区和等轴晶区;孔隙和微裂纹数量呈下降趋势,涂层变得更加致密,显微硬度呈先增大后降低趋势,而结合强度缓慢增加。所制备C4(42 kW)YSZ涂层具有较好的显微硬度(817.15±58.65 HV_(300g))和结合强度(66.37±4.90 MPa)。在热冲击试验800次后,C4涂层表现出最好的抗热震性能,但对涂层微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损伤严重,已接近涂层热冲击寿命。研究结果为内燃机重要受热部件热防护涂层使役可靠性提供理论依据和关键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功率 YSZ热防护涂层 扁平粒子 抗热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万m^(3) LNG全容储罐热角保护结构安全性分析
7
作者 陈团海 张超 +1 位作者 肖立 扬帆 《化工设备与管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7,共8页
针对LNG储罐罐容增大后热角保护(TCP)结构在控制工况下受力和变形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研究了全球最大27万m^(3)LNG储罐的TCP结构安全性分析方法。首先建立了TCP热分析模型计算各泄漏工况下的温度场;随后采用“可分离接触”有限元技术建... 针对LNG储罐罐容增大后热角保护(TCP)结构在控制工况下受力和变形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研究了全球最大27万m^(3)LNG储罐的TCP结构安全性分析方法。首先建立了TCP热分析模型计算各泄漏工况下的温度场;随后采用“可分离接触”有限元技术建立了TCP结构分析模型,并进行非线性求解;最后采用应力线性化方法进行应力分类与校核,并对结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泄漏后由于低温收缩的影响,TCP壁板与背部泡沫玻璃砖发生分离,TCP底板翘起,TCP壁板出现较大应力;TCP母材最大应力出现在壁板根部,焊材最大应力出现在顶盖板与预埋件连接处;储罐罐容增大后,TCP壁板膜应力增大明显,壁板膜应力由结构荷载及温差荷载共同产生,进行应力校核时需要剔除温度产生的二次应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型LNG储罐 热角保护 结构安全性 可分离接触 热固耦合 应力线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蜂窝增强低密度材料的抗氧化涂层研究
8
作者 邓火英 方洲 +2 位作者 潘艳 左小彪 代晓伟 《宇航材料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0,共5页
研制开发出了一种适用于蜂窝增强低密度防热材料的抗氧化涂层,研究了抗氧化涂层的工艺性、表面结构、热稳定性,并采用马弗炉烧蚀实验、等离子烧蚀试验以及辐射加热试验对其烧蚀性能进行了考核。结果表明:抗氧化涂层的溶剂含量范围应为25... 研制开发出了一种适用于蜂窝增强低密度防热材料的抗氧化涂层,研究了抗氧化涂层的工艺性、表面结构、热稳定性,并采用马弗炉烧蚀实验、等离子烧蚀试验以及辐射加热试验对其烧蚀性能进行了考核。结果表明:抗氧化涂层的溶剂含量范围应为25%~75%,适用期大于165 min,涂层厚度≤300μm。酚醛树脂STN-1的涂层热稳定性优于甲基苯基硅橡胶218-1。涂层经历800℃/10 min后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陶瓷化现象。在1 MW/30 s和1.5 MW/30 s这两个条件下均形成了坚硬、致密的碳层。在2 000℃/300 s的辐射加热环境下,有涂层的蜂窝增强低密度防热材料背面温度降低了10℃,且碳层强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增强 防热材料 抗氧化涂层 烧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动力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高温与冲击危害的被动防护包容性
9
作者 杨娟 梁焰彭 +2 位作者 刘媛 刘添添 张青松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5,共11页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造成的热冲击将损坏安装结构,对周围人员和设备安全构成威胁,是限制其在航空领域应用的关键问题。通过自主搭建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高温冲击实验平台研究发现,单节电池热冲击对电池包顶板的冲击压力高达13.23 kPa,致使...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造成的热冲击将损坏安装结构,对周围人员和设备安全构成威胁,是限制其在航空领域应用的关键问题。通过自主搭建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高温冲击实验平台研究发现,单节电池热冲击对电池包顶板的冲击压力高达13.23 kPa,致使其外表面温度高达274℃。为了有效包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造成的高温冲击危害,提出了电池包顶板涂敷防火涂层的被动防护方法。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环氧树脂基膨胀型防火涂层可通过膨胀有效阻隔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冲击压力的影响,通过吸收热量降低并延缓电池包顶板的温度上升。分析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包容性验证实验结果可知,1.0 mm厚的E80S20涂层和E85S15B3涂层分别使电池包顶板最高温度下降52.16%和55.80%,结构最高形变分别降低72.2%和44.4%。研究结果表明,防火涂层被动防护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电池舱体对热失控高温和冲击危害的包容性,可作为航空动力锂离子电池系统安全性设计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冲击 防火涂层 被动防护 热失控包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气凝胶/纤维复合材料的耐紫外老化性能研究
10
作者 康壮苏 范传斌 +8 位作者 施方长 陈焕勇 姚志安 贾帅德 康大伟 闵亮 李佳 孟庆坤 戚继球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3-60,共8页
以正硅酸乙酯作为硅源,三甲基氯硅烷作为疏水改性剂,玄武岩纤维、玄武岩纤维-高硅氧纤维复合材料、高硅氧纤维作为基体材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和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出3种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探究紫外环境下气凝胶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与性... 以正硅酸乙酯作为硅源,三甲基氯硅烷作为疏水改性剂,玄武岩纤维、玄武岩纤维-高硅氧纤维复合材料、高硅氧纤维作为基体材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和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出3种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探究紫外环境下气凝胶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变化。结果表明紫外老化测试前,纤维作为复合材料的骨架被气凝胶紧密包裹,两者之间形成紧密结合。老化测试后玄武岩纤维/气凝胶复合材料、玄武岩纤维-高硅氧纤维/气凝胶复合材料及高硅氧纤维/气凝胶复合材料表面均出现了微坑状结构,少量纤维从气凝胶中脱离,气凝胶结构也开始变得松散,力学性能分别降低了9.8%、11.9%、9.1%,热导率则上升了8.3%、8.5%、5.4%。基于等效辐射量理论建立自然环境下紫外老化寿命的预测方程,以力学性能衰退低于10%作为失效阈值,预测其自然环境下紫外老化寿命分别为10.0、10.8、10.9 a。3种气凝胶复合材料均呈现出桥梁紫外辐射环境下长期稳定服役的潜力,有望应用于桥梁防火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防火 气凝胶复合材料 紫外老化 抗拉强度 隔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硅/二硼化锆超高温陶瓷抗氧化特性建模
11
作者 周述光 李睿智 +1 位作者 刘骁 国义军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3-82,I0002,共11页
高速飞行器尖锐部件在极端热环境下常采用碳化硅/二硼化锆(SiC-ZrB_(2))超高温陶瓷实现维形需求,其核心在于高温氧化形成的致密固-液混合氧化膜(孔隙填充玻璃态硼硅酸盐)可有效阻氧扩散,实现整体上的零/微烧蚀。基于多孔氧化物中氧气扩... 高速飞行器尖锐部件在极端热环境下常采用碳化硅/二硼化锆(SiC-ZrB_(2))超高温陶瓷实现维形需求,其核心在于高温氧化形成的致密固-液混合氧化膜(孔隙填充玻璃态硼硅酸盐)可有效阻氧扩散,实现整体上的零/微烧蚀。基于多孔氧化物中氧气扩散机制与热化学平衡原理,提出了SiC耗尽层存在判据,建立了含/无耗尽层的双模型体系:对于含耗尽层工况,通过耦合CO/CO_(2)对流扩散传输、ZrO_(2)固态层生长、B_(2)O_(3)-SiO_(2)玻璃层蒸发/生长竞争机制,量化原始材料后退量与增重;对于无耗尽层工况,推导基材等界面后退方程及临界组分条件。通过计算明确SiC体积分数20%~30%时氧化产物致密度最高,抗氧化性能最优。在1473、1573、1773 K静态空气环境中开展模型验证,计算得到的氧化增重曲线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证明模型可较为精准模拟SiC含量变化对氧化行为的影响规律。该模型能有效模拟SiC-ZrB_(2)陶瓷的氧化行为,为材料优化设计提供重要的抗氧化性能评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飞行器 热防护 超高温陶瓷 抗烧蚀 氧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烤燃引信安全性分析与等效试验方法
12
作者 娄文忠 阚文星 +3 位作者 冯恒振 范晨阳 吕斯宁 卢奕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51,共11页
引信热防护技术与等效试验技术是提升引信快速烤燃安全性与热防护多轮优化设计效率的关键。根据引信一维热传导模型,构建炸药及引信壳体径向温度分布方程,建立基于铝-硅气凝胶的航空炸弹引信热防护模型,通过引信快速烤燃仿真模拟研究,... 引信热防护技术与等效试验技术是提升引信快速烤燃安全性与热防护多轮优化设计效率的关键。根据引信一维热传导模型,构建炸药及引信壳体径向温度分布方程,建立基于铝-硅气凝胶的航空炸弹引信热防护模型,通过引信快速烤燃仿真模拟研究,获得引信内部炸药经历20 min 800℃烤燃环境的温度变化曲线。隔铝-硅气凝胶的临界厚度为3 mm,炸药最终温度比其5 s爆发点(280℃)低87.8℃,可以保证引信的热安全性。以铝-硅气凝胶包覆的引信为验证主体,结合快速烤燃标准试验方法建立基于仿真分析-高温火焰喷射试验平台的引信快速烤燃等效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标准试验的引信易损点测温数据与仿真数据对比,精度优于91%;等效试验下引信易损点测量温度与标准试验测量结果对比,精度优于95%。试验结果表明,标准试验的引信易损点测温数据与仿真数据对比,标准试验精度优于91%;等效试验下引信易损点测量温度与标准试验测量结果对比,等效试验精度优于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信 快速烤燃 热防护 仿真分析 等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地热采灌井距快速确定方法
13
作者 杨艳涛 周莹 +3 位作者 王心雨 秦立涛 李振兴 韩暖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8-395,共8页
地热作为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国雄安新区地热资源丰富,但在开发利用中采灌井距的快速确定方法尚不成熟.本研究以雄安新区容东片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单井开采权益保护半径法,探讨热储层厚度、单井产量... 地热作为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国雄安新区地热资源丰富,但在开发利用中采灌井距的快速确定方法尚不成熟.本研究以雄安新区容东片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单井开采权益保护半径法,探讨热储层厚度、单井产量和孔隙度对采灌井距的影响.研究发现,热储层厚度和单井产量是影响井距的主要因素,敏感度系数分别介于0.41~0.61和0.43~0.56,而孔隙度的影响较小,敏感度系数仅为0.01.基于此,建立以热储层厚度和单井产量为核心的地热井采灌井距快速查询表,并拟合简化计算公式,简化井距计算过程,为施工采灌井距的快速确定提供了便捷的途径.该方法可为地热采灌井距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推动地热资源科学规划、绿色开采和可持续开发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采灌井距 单井开采权益保护半径 热储层厚度 单井产量 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玻璃纤维/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耐高温及抗火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高明 康大伟 +6 位作者 贾帅德 张宁 梅碧舟 张刚强 孟庆坤 戚继球 张长江 《材料科学与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0,共9页
为提高钢结构桥梁抵抗火灾风险的能力,桥梁抗火隔热材料的开发受到重视。针对目前专用桥梁抗火材料的不足,本文以玄武岩-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为基体,以正硅酸乙酯作为硅源,采用溶胶凝胶和超临界干燥法制备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BF-GF/AC)... 为提高钢结构桥梁抵抗火灾风险的能力,桥梁抗火隔热材料的开发受到重视。针对目前专用桥梁抗火材料的不足,本文以玄武岩-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为基体,以正硅酸乙酯作为硅源,采用溶胶凝胶和超临界干燥法制备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BF-GF/AC),系统研究复合材料在高温和燃烧测试前后的宏观尺寸、微观形貌、相组成、力学性能及热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单纯玻璃纤维/气凝胶复合材料,玄武岩纤维使BF-GF/AC的尺寸和微观结构的稳定性都明显提升;BF-GF/AC纤维和气凝胶可以实现协同隔热效果,在1000℃处理后气凝胶仍然保持非晶态;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而热导率升高,BF-GF/AC在900℃热处理后抗拉强度和热导率分别0.431 MPa和0.026 W/(m·K);烃类火中,由10 mm厚BF-GF/AC组成的防火层结构完整,缆索模型表面低于300℃时间达到100.4 min。开发的气凝胶复合材料在高温和真火中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较低的热导率和一定的力学性能,可以满足桥梁防火设防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防火 气凝胶复合材料 玄武岩纤维 热导率 燃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加工过程中蔬菜叶绿素的降解及护色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龙洋洋 雷宇洁 +3 位作者 马小云 闵甜甜 赵婷 岳进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5-294,共10页
叶绿素提供蔬菜的绿色色泽,具有抗氧化、抗菌、免疫调节和抗癌生物活性功能,但它在热加工过程中不稳定,易分解而失去活性,影响蔬菜的颜色和营养品质。在植物体内,叶绿素主要通过脱镁叶绿酸氧化酶途径降解,有酚类物质存在时,会在叶绿素-... 叶绿素提供蔬菜的绿色色泽,具有抗氧化、抗菌、免疫调节和抗癌生物活性功能,但它在热加工过程中不稳定,易分解而失去活性,影响蔬菜的颜色和营养品质。在植物体内,叶绿素主要通过脱镁叶绿酸氧化酶途径降解,有酚类物质存在时,会在叶绿素-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氧化降解。而在热加工过程中,叶绿素通过酶促反应及非酶促反应降解,非酶促反应包括热造成的细胞结构破坏及热诱导的化学降解反应。此外,热加工过程中,温度、pH值、氧气浓度及加工方式等因素都会影响叶绿素的降解。为防止叶绿素的降解,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对其进行护色处理,其护色机理包括钝化酶活性、金属离子增强叶绿素稳定性、促进叶绿素聚集体的形成以及提高抗氧化性。本文对热加工过程中蔬菜叶绿素的降解途径以及动力学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对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护色技术及护色机理进行梳理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加工 叶绿素 降解路径 护色 降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S法测定泡沫铜/石蜡复合相变材料热物性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涛 余建祖 高红霞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4-609,共6页
运用瞬态平面热源法(Transient Plane Source-TPS)对4种孔隙率的泡沫铜/石蜡复合材料热物性进行了测量。以10μm厚的镍金属按双螺旋线布置作为测量探头。泡沫铜材料孔隙率分别为ε=97.79%、ε=96.17%、ε=94.94%和ε=93.26%,经线切割加... 运用瞬态平面热源法(Transient Plane Source-TPS)对4种孔隙率的泡沫铜/石蜡复合材料热物性进行了测量。以10μm厚的镍金属按双螺旋线布置作为测量探头。泡沫铜材料孔隙率分别为ε=97.79%、ε=96.17%、ε=94.94%和ε=93.26%,经线切割加工后向内灌入液态石蜡,凝固后作为测试样品。在室温(25±1℃)和常压下对复合材料的等效导热系数、热容及热扩散率进行了测量。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率因泡沫铜的加入而大幅提高,在孔隙率ε=93.26%时,等效导热系数已达到单纯石蜡的25倍,而复合材料等效热容则由于铜金属加入的绝对量较少相对原石蜡热容变化较小。以比例加成的方法对泡沫铜/石蜡复合材料的等效热容进行了计算,并利用实验数据拟合了其等效导热系数的计算公式,运用这些公式对复合材料物性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非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技术 泡沫铜 相变材料 瞬态平面热源法 热物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点斜法(TPS)概述 被引量:11
17
作者 韩晔 张盈锁 翟晓军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1-54,共4页
叙述快速评定电气绝缘浸渍漆和漆布热老化性能试验方法-热重点斜法(TPS)的原理和试验程序,分析了热重分析试验的试验条件与试样处理、恒温下的物理性能老化试验方法以及功能性活化能E的推导等TPS方法的基础,同时,列举了大量的CA与TPS的... 叙述快速评定电气绝缘浸渍漆和漆布热老化性能试验方法-热重点斜法(TPS)的原理和试验程序,分析了热重分析试验的试验条件与试样处理、恒温下的物理性能老化试验方法以及功能性活化能E的推导等TPS方法的基础,同时,列举了大量的CA与TPS的对比数据,表明TPS是一个成功的快速老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s 热老化 快速老化 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环境下红外热像仪热防护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18
作者 席志远 施海亮 +3 位作者 曹家升 孙熊伟 王先华 王济乐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121,共12页
针对高温高湿工业环境中红外热像仪的热防护需求,文中提出一种融合被动隔热与主动对流换热的热防护结构。通过采用低热导率聚四氟乙烯作为外壳材料,结合优化设计的圆形散流器(导叶角度θ=55°、扩散圆直径D1=40 mm、导叶长度L=10 m... 针对高温高湿工业环境中红外热像仪的热防护需求,文中提出一种融合被动隔热与主动对流换热的热防护结构。通过采用低热导率聚四氟乙烯作为外壳材料,结合优化设计的圆形散流器(导叶角度θ=55°、扩散圆直径D1=40 mm、导叶长度L=10 mm),显著增强结构内部对流换热性能。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模拟(CFD)与实验验证,优化后结构对流传热系数提升至78.07 W·m^(-2)·K^(-1),热像仪表面最高温度由42.6℃降至33.75℃,并提升了温度分布均匀性。模拟了在夏季最高气温38℃条件下,热像仪温度稳定于42.35℃,满足多种室温条件下的运行要求。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二者最大相对误差为5.92%。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通过协同优化材料热特性与流场分布,有效解决了高温密闭环境中光学仪器的热防护难题,为红外热像仪在高温工业场景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同时也为类似设备的热防护设计提供了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防护 红外热像仪 散流器 强迫空气对流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S多层隔热结构数值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马忠辉 孙秦 +1 位作者 王小军 杨勇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18,共5页
多层隔热结构作为不承载的隔热层是金属热防护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多层隔热结构内存在复杂的多种传热形式的耦合 ,文中详细地分析了多层隔热结构导热与辐射的复合换热问题 ,用二热流近似方法分析了纤维席内辐射热流。应用非线性全隐... 多层隔热结构作为不承载的隔热层是金属热防护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多层隔热结构内存在复杂的多种传热形式的耦合 ,文中详细地分析了多层隔热结构导热与辐射的复合换热问题 ,用二热流近似方法分析了纤维席内辐射热流。应用非线性全隐式有限差分法建立了多层隔热结构瞬态传热分析模型 ,并将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值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使用运载器 热防护系统 瞬态温度场 多层隔热结构 数值分析 传热机理 t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载火箭表面防护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20
作者 熊书强 王一名 +6 位作者 袁佳熙 王军 杨洋 卢鹉 张崇印 鞠鹏飞 朱新远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11,共11页
运载火箭是将人类制造的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等各种航天器推向太空的重要载具,其中运载火箭表面防护技术是其成功发射的重要保障。概述了运载火箭表面防护技术,主要包括烧蚀性热防护涂层技术、非烧蚀性热防护涂层技术、... 运载火箭是将人类制造的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等各种航天器推向太空的重要载具,其中运载火箭表面防护技术是其成功发射的重要保障。概述了运载火箭表面防护技术,主要包括烧蚀性热防护涂层技术、非烧蚀性热防护涂层技术、环境适用性表面涂层技术和低温绝热材料技术等。烧蚀性热防护涂层是通过质量损耗带走热量的一种有机涂层,可分为两类:环氧类烧蚀防热涂层和硅橡胶类烧蚀防热涂层,前者存在附着力好的优点,但是高温易开裂,涂层韧性差,适用于较低热流密度防护;后者耐温性好,但存在烧蚀易粉化的缺点。非烧蚀性热防护涂层是一类高红外辐射率的陶瓷无机涂层,国外已经发展了三代非烧蚀性热防护涂层材料体系,适用于可重复运载火箭关键部位的热防护,但国内研究基础与工程能力相对不足。环境适用性表面涂层主要用于应对运载火箭地面发射时面临高盐雾、高湿热、高辐射等环境工况,发展了防辐射、抗静电等防护涂层。低温绝热材料起到超低温液氧/液氢工况保温隔热的作用,主要有泡沫材料和气凝胶材料,前者较后者施工工艺更为灵活,满足复杂形状的高效隔热。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运载火箭表面防护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介绍了运载火箭卫星整流罩、推进剂贮箱和舱体尾部等不同部位面临的不同防隔热需求,为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表面防护 防热涂层 功能涂层 绝热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