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3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lection of Weather Parameters for Air-Conditioning System Design for Buildings with Long Thermal Lag 被引量:1
1
作者 GE Lian-feng1,2,LEI Ming3,CHEN You-ming1,2(1.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Hunan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82,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Building Safety and Energy Efficiency,MOE,China (3.Aviation Theory Department,Aviation University of Air Force,Changchun,Jilin 130022,China)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79-82,共4页
Two building factors-a longer thermal lag of more than one hour for building envelops and a lag of indoor radiation to convert into cooling load-have impact on the instantaneous heat input and instantaneous cooling lo... Two building factors-a longer thermal lag of more than one hour for building envelops and a lag of indoor radiation to convert into cooling load-have impact on the instantaneous heat input and instantaneous cooling load.So the two factor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selecting the weather parameters for air-conditioning system design.This paper developed a new statistic method for the rational selection of coincident solar irradiance,dry-bulb and wet-bulb temperatures.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historic weather records of 25 years in Hong Kong to generate coincident design weather data.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raditional design solar irradiance,dry-bulb and wet-bulb temperatures may be significantly overestimated in many conditions,and the design weather data for the three different constructions is not kept const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ilding construction thermal LAG system capacity design WEATHER data AIR-CONDITIO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 kW霍尔推力器热设计措施的有效性分析研究
2
作者 孙明明 孔繁庭 +2 位作者 杨俊泰 李沛 王尚民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1-101,共11页
为了对取消散热板后的12.5 kW霍尔推力器的热设计优化提供工程指引,计算了推力器热耗并校准了热模型,之后采用有限元仿真结合热平衡试验验证对12.5 kW霍尔推力器的不同热设计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取消散热板后,推力器各... 为了对取消散热板后的12.5 kW霍尔推力器的热设计优化提供工程指引,计算了推力器热耗并校准了热模型,之后采用有限元仿真结合热平衡试验验证对12.5 kW霍尔推力器的不同热设计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取消散热板后,推力器各部件平均温升达到50~150℃,在考虑推力器主要的热量传递路径后,提出6种热设计措施并分别进行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措施4和措施6,即阻断空心阴极与内线圈的辐射热交换以及提高导磁底座外磁屏和外线圈套筒的发射系数,对控制内线圈及导磁底座的温升具有显著影响。基于措施1即阻断内线圈和导磁底座之间的热传导,在二者间增加了厚度为5 mm隔热垫并开展了热平衡试验验证。结果显示,各部件的仿真值与实测值的比对误差均小于10%,而导磁底座和外壳处的温度比对误差最大,这是由于试验中仍存在轴向热传导所导致。比对结果验证了针对措施1所开展仿真分析的准确性,同时也间接证明了措施4组合措施6的降温效果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尔推力器 热边界 热设计 热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母机正向设计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传海 宋晋奇 +4 位作者 刘志峰 郭劲言 赵永胜 刘洪强 王军见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10,共10页
工业母机作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装备,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国家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长期以来,我国高端机床装备的研发主要采用跟随仿制策略,导致所研制产品在功能和性能上不及仿制对象,因此同期国产机床装备远落后于国际先进产品。为满足... 工业母机作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装备,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国家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长期以来,我国高端机床装备的研发主要采用跟随仿制策略,导致所研制产品在功能和性能上不及仿制对象,因此同期国产机床装备远落后于国际先进产品。为满足机床装备向高端化、自主化发展的迫切需求,亟须开展机床正向设计技术研究,系统性地指导机床的结构优化与创新,突破传统设计方法中“试错迭代”的局限,实现机床性能设计的自主可控。从工业母机运动链设计、静动刚度设计、热平衡设计、机电耦合设计和几何精度设计等方面,综述有关工业母机正向设计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指出正向设计技术存在的不足,并展望工业母机正向设计技术的发展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母机 运动链设计 静动刚度设计 热平衡设计 机电耦合设计 几何精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轮机械流固热耦合仿真及自主可控软件研制
4
作者 唐志共 何旭 +5 位作者 查浩 王子维 王栋志 储世博 柳阳威 李彬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6-99,I0001,共25页
叶轮机械作为动力能源领域的关键设备部件,其性能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动力系统的服役表现。随着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硬件水平的高速发展,以及流体、强度和传热领域数值仿真能力的不断提升,流固热耦合仿真技术对于叶轮机械的设计优化、性能预... 叶轮机械作为动力能源领域的关键设备部件,其性能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动力系统的服役表现。随着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硬件水平的高速发展,以及流体、强度和传热领域数值仿真能力的不断提升,流固热耦合仿真技术对于叶轮机械的设计优化、性能预测以及故障预防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本文对叶轮机械流体、强度以及流固和流热仿真领域的主要数值方法和挑战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国产自主涡轮动力叶轮机械流固热耦合仿真软件(AeroEngine Numerical Simulation,AENS)为载体,介绍了同构/异构流固热耦合仿真软件架构,以及高效的耦合算法和鲁棒的网格技术。通过典型叶轮机械AENS流固/流热耦合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AENS具备在高温、高压、高转速条件下的流固热耦合模拟能力,其应用前景广阔,为叶轮机械正向多学科耦合设计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热耦合 软件架构 数值仿真 叶轮机械 多学科耦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多重蒸气冷却屏的液氢储罐绝热性能的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
5
作者 李科 谢昊琳 文键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217-4227,共11页
利用MATLAB构建了耦合蒸气冷却屏(VCS)的真空多层绝热液氢储罐的自增压模型,分析了VCS无量纲位置l_(d)、VCS中质量流量m_(vcs)和VCS开启时刻topen对储罐休眠期的影响,休眠期是储罐从初始压力到达设定终止压力的时长,由无量纲的休眠期延... 利用MATLAB构建了耦合蒸气冷却屏(VCS)的真空多层绝热液氢储罐的自增压模型,分析了VCS无量纲位置l_(d)、VCS中质量流量m_(vcs)和VCS开启时刻topen对储罐休眠期的影响,休眠期是储罐从初始压力到达设定终止压力的时长,由无量纲的休眠期延长因子λ_(d)表征。定义λ_(c)和td,分别表示VCS消耗的氢气质量和VCS开启的持续时间;引入多目标遗传算法在高维输入参数空间中搜索优化的(m_(vcs),t_(open),t_(d),l_(d)),使λ_(c)和λ_(d)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获得的一系列优化点(λ_(c),λ_(d))构成了帕累托前沿。帕累托前沿可拟合为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其斜率决定了固定λ_(c)条件下λ_(d)的理论极限,表征在给定VCS消耗氢气量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的理论最长休眠期。当采用三重蒸气冷却屏(TVCS)时,将高维输入参数空间中三个优化点(m_(vcs),t_(open),t_(d),l_(d))对应的(λ_(c),λ_(d))与初始点对应的(λ_(c),λ_(d))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优化点1、2和3对应的λ_(c)分别减少了5.57%、18.60%和31.57%,而λ_(d)分别提高了64.57%、42.60%和20.25%;说明通过优化输入参数,在VCS消耗氢气量减少的情况下休眠期反而延长了。研究可为VCS中冷能利用效率的提升和液氢高效储存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仿真 数学模拟 优化设计 绝热 液氢储罐 帕累托最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能提升火电机组灵活性研究综述及展望
6
作者 袁铁江 王康 +1 位作者 滕越 邓占锋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61-2077,共17页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新能源占比持续攀升,电网灵活性调节需求大幅增加,火电装机占比显著下降,迫使现役火电机组具备更强的调节能力和更高的灵活性。为此,推动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成为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氢能具...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新能源占比持续攀升,电网灵活性调节需求大幅增加,火电装机占比显著下降,迫使现役火电机组具备更强的调节能力和更高的灵活性。为此,推动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成为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氢能具有绿色清洁、长时大规模存储和高能量密度等优势,通过制-储-用氢环节与火电耦合,有望提升火电深度调峰能力、降低碳排放,为火电灵活性改造提供低碳、高效的全新技术路径。结合火电与氢能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支撑,概述氢能对提升火电灵活性的应用前景。针对储氢耦合火电机组与储电、储热耦合的技术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储氢耦合优势。基于当前技术条件与需求,探索火电-氢能耦合技术的可行设计方案,重点分析耦合集成过程涉及的结构设计、动态调控和评价机制等关键问题,深入剖析制-储-用氢各环节与火电耦合技术瓶颈,并提出拟解决思路展望,以期为氢能提升火电机组灵活性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机组 氢能 灵活性改造 深度调峰 电热耦合 集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检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仿生电子鼻气室设计
7
作者 张伟 杨雪 +1 位作者 黄鑫 张海军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77-982,共6页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危害民航运输安全。为了提升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检测精准性、缩短检测时间,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检测的仿生电子鼻气室。通过分析犬类鼻腔内部的结构及流场分布情况,模仿犬类鼻腔特征,利用正交试验优化...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危害民航运输安全。为了提升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检测精准性、缩短检测时间,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检测的仿生电子鼻气室。通过分析犬类鼻腔内部的结构及流场分布情况,模仿犬类鼻腔特征,利用正交试验优化仿生气室结构和尺寸,最后采用仿真软件模拟验证提出的仿生气室的效果。结果表明:该气室能够使气体更加快速均匀地到达传感器阵列,并与传感器阵列充分接触,相比于仿生气室内部整体区域,可实现传感器阵列区域的气体质量分数提升44.93%,相比于普通方形气室,仿生气室内传感器阵列区域的气体质量分数提升1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 电子鼻 仿生设计 气室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高性能信号处理平台热设计
8
作者 徐晓瑶 魏来 +1 位作者 袁俊 高林杰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98-102,共5页
星载信号处理设备对高带宽、强处理能力、集成化的要求日益提高,信号处理平台的功耗也日益增加,热设计已经成为处理平台设计的难点。文中利用FLOTHERM分析软件建立某星载高性能信号处理平台的热分析模型,分析导热衬垫、盒体材料和厚度... 星载信号处理设备对高带宽、强处理能力、集成化的要求日益提高,信号处理平台的功耗也日益增加,热设计已经成为处理平台设计的难点。文中利用FLOTHERM分析软件建立某星载高性能信号处理平台的热分析模型,分析导热衬垫、盒体材料和厚度、印制电路板对散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数字处理板功耗达到120 W时,结合高效导热衬垫和均温板新型结构材料的方法,其核心高功耗器件结温可满足航天产品I级降额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 高性能信号处理 热设计 数字处理板 导热衬垫 印制电路板 均温板 结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传统民居碱土房建筑原型的气候适应性研究
9
作者 张涛 张宇轩 刘加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7-445,共9页
以东北传统民居碱土房为研究对象,基于被动式设计策略,分析民居建筑原型在建筑型制方面的特性;通过热工计算,分析民居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用数值模拟,分析民居室内热特性.结果表明,碱土民居在平面布局、空间架构和生态材料等方面的... 以东北传统民居碱土房为研究对象,基于被动式设计策略,分析民居建筑原型在建筑型制方面的特性;通过热工计算,分析民居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用数值模拟,分析民居室内热特性.结果表明,碱土民居在平面布局、空间架构和生态材料等方面的建筑原型具有气候适应的生态特色.碱土房外围护结构具有较高的热阻、热惰性,可以减少室内外热量传递,并且对室外温度变化在内表面产生的温度波动具有良好的衰减和延迟作用,保温隔热性能及热稳定特性良好.外围护构件中屋面获得太阳直射辐射热最多且时间最长,南墙太阳辐射照度冬季是夏季的2~3倍,均利于冬季太阳能采暖.建筑面南、南向开窗、短屋檐及南向窗口无需遮阳的合理性.碱土房民居在冬季防寒、保温、防冻等方面的气候适应生态因子较好回应了干冷严寒气候被动式设计策略,充分显示了民居在建筑型制与智慧经验方面的生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碱土房 传统民居 建筑原型 气候设计策略 热环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下级联式相变蓄热装置蓄热性能评价
10
作者 张仲彬 朱哲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012-6024,I0021,共14页
为解决水平套管式相变蓄热装置熔化一致性差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上下级联布置蓄热结构,并建立三维蓄热单元模型(模型1,模型2-n,模型2-N)。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分析3种模型的相变过程、完全融化时间、平均储热速率、㶲性能等性能指标... 为解决水平套管式相变蓄热装置熔化一致性差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上下级联布置蓄热结构,并建立三维蓄热单元模型(模型1,模型2-n,模型2-N)。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分析3种模型的相变过程、完全融化时间、平均储热速率、㶲性能等性能指标。详细阐述此种新型结构的优越性能。结果表明:模型2-N相比模型2-n与模型1有更短的完全融化时间与更高的平均储热速率。模型2-N相比模型1与模型2-n的完全融化时间分别减少36.2%和19.4%,平均储热速率分别提升20.1%和11.8%。此外,模型2-N相比模型2-n与模型1的完全熔化均匀性以及温度场均匀性有较为明显的改善。模型2-N的上下扇区的完全融化时间差值仅为4.6%。另外,模型2-N在降低熵产数以及提高㶲效率方面也更有优势。该文可为水平套管式相变蓄热装置高效运行提供方向指引和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蓄热 热性能 上下级联设计 数值模拟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材料正热膨胀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焱 乔英杰 +2 位作者 白成英 王晓东 张晓红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0-280,共11页
热膨胀是材料在温度升高时几何尺寸增大,温度降低时几何尺寸减小的现象。目前,国内外的研究重心多聚焦于零膨胀和负膨胀材料,相比之下,对正膨胀材料的研究则显得较为稀缺。在金属材料、陶瓷材料、聚合物材料和复合材料中,聚合物材料拥... 热膨胀是材料在温度升高时几何尺寸增大,温度降低时几何尺寸减小的现象。目前,国内外的研究重心多聚焦于零膨胀和负膨胀材料,相比之下,对正膨胀材料的研究则显得较为稀缺。在金属材料、陶瓷材料、聚合物材料和复合材料中,聚合物材料拥有最高的热膨胀能力,其中常用的聚合物以尼龙-66(PA-66)线膨胀系数最高,在25~85℃时为162.3×10^(-6)K^(-1)。在柔性传感器和软机器人等领域要求材料有更高的热膨胀能力甚至对材料热膨胀能力进行调控,热膨胀能力不适配的多种材料一起使用会造成材料表面产生裂纹或者界面剥落等缺陷,从而限制材料的应用。近年来,对提高聚合物材料热膨胀能力的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基体优化、分子设计和结构设计三种方式。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正膨胀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分子设计和结构设计两种方法,并指出这两种方法均显著提升了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为后期对尺寸变化随温度变化呈线性关系的高热膨胀能力聚合物材料的研究提供文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热膨胀 分子设计 结构设计 正热膨胀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没液体冷却技术在动力电池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剑杰 庄园 +7 位作者 欧阳洪生 卢永杰 严昱昊 吴曦蕾 叶恭然 张灿灿 吴玉庭 韩晓红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共16页
电池热管理系统是纯电动汽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液体浸没技术在电子设备领域的成功应用,该技术在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动力电池浸没液冷技术是将电池直接浸没于绝缘流体中,通过对流换热或相变传热来带走电池... 电池热管理系统是纯电动汽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液体浸没技术在电子设备领域的成功应用,该技术在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动力电池浸没液冷技术是将电池直接浸没于绝缘流体中,通过对流换热或相变传热来带走电池的热量。从动力电池热管理角度出发,分析了温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以及采用不同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优势和存在的局限性,重点阐述了采用浸没式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详细综述了液体浸没式电池热管理系统目前主要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及相关研究进展,包括冷却液的选择、模组设计、寿命和安全性研究等方面。最后概述了部分厂商进行探索或示范性工作所开发的动力电池浸没液冷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电池热管理 浸没液冷 冷却液 模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钒智能热控涂层光学结构原理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范浩博 豆书亮 李垚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9,共10页
传统热控涂层发射率固定,难以满足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VO_(2)智能热控涂层具有无源自适应和可设计性强等优点,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从VO_(2)金属-绝缘体相变特性出发,通过分析VO_(2)智能热控涂层红外波段发射率调控机理,综述了... 传统热控涂层发射率固定,难以满足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VO_(2)智能热控涂层具有无源自适应和可设计性强等优点,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从VO_(2)金属-绝缘体相变特性出发,通过分析VO_(2)智能热控涂层红外波段发射率调控机理,综述了法布里-珀罗(F-P)谐振腔、超表面、光子晶体和纳米复合薄膜四种结构的VO_(2)智能热控涂层光学设计方法和研究进展,提取在工程应用中导致VO_(2)智能热控涂层的空间稳定性降低的关键因素,对VO_(2)智能热控涂层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_(2) 智能热控涂层 金属-绝缘体相变 光学设计 空间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冷型探测器杜瓦组件静态热设计软件的实现
14
作者 李司 陈军 +3 位作者 徐世春 任海 黄一彬 魏超群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4,共6页
制冷型红外探测器在工业、医疗和监测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中杜瓦组件由芯片组和杜瓦组成,杜瓦为芯片提供必需、可靠的工作环境及光机电接口。杜瓦热设计过程中,芯片组热功耗、杜瓦热负载、被冷却物体的热质量、不同接触界面热阻... 制冷型红外探测器在工业、医疗和监测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中杜瓦组件由芯片组和杜瓦组成,杜瓦为芯片提供必需、可靠的工作环境及光机电接口。杜瓦热设计过程中,芯片组热功耗、杜瓦热负载、被冷却物体的热质量、不同接触界面热阻和传热温差等需要准确计算以便于选配制冷机,保证器件在全温区下降温时间和功耗等指标的实现。目前,相关计算通过人为实现,易出错且效率低。对此,本文通过分析相关理论,提出了利用软件辅助快速计算相关热功耗的方案,完成了杜瓦组件静态热设计软件的开发,对于提升热设计的准确度和效率提供了支持,对于制冷机选配和组件整体性能保证等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瓦组件 静态热设计 辅助设计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理性设计同时提高黑曲霉β-甘露聚糖酶的热稳定性和催化活性
15
作者 周婕 朱艳冰 +3 位作者 王兴华 李利君 姜泽东 倪辉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71-180,共10页
对黑曲霉来源的β-甘露聚糖酶进行理性设计,以期获得热稳定性和催化活性同时提高的突变体。采用FireProt服务器对黑曲霉β-甘露聚糖酶进行分析,筛选了4个单点突变体。利用定点突变获得突变体基因,并对突变体进行体外表达和纯化。以刺槐... 对黑曲霉来源的β-甘露聚糖酶进行理性设计,以期获得热稳定性和催化活性同时提高的突变体。采用FireProt服务器对黑曲霉β-甘露聚糖酶进行分析,筛选了4个单点突变体。利用定点突变获得突变体基因,并对突变体进行体外表达和纯化。以刺槐豆胶为底物测定突变体的酶学性质,筛选出黑曲霉β-甘露聚糖酶热稳定性和催化活性同时提高的突变体E325M。相较于野生型酶(WT),突变体E325M的相对酶活力提高了33.8%。在60℃条件下处理1 h,E325M的残余酶活力提高了40.2%;E325M在60℃条件下的半衰期为72.2 min,是WT的1.22倍。表面静电荷分析表明,突变体E325M表面电荷的优化有利于促进酶热稳定性的提高。分子对接分析表明,酶与底物氢键作用的增强可能是突变体E325M热稳定性和催化活性同时提高的原因。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表明,突变体E325M热稳定性和催化活性的提高可归因于部分α-螺旋区刚性增加和催化重要残基D152、E206的柔韧性增强。本研究可为提高黑曲霉β-甘露聚糖酶热稳定性和酶活性提供一种有效策略,并为促进β-甘露聚糖酶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以及该酶的工业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豆胶 Β-甘露聚糖酶 热稳定性 催化活性 理性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推力器外壳非预期放电抑制及热特性
16
作者 李建鹏 靳伍银 +2 位作者 赵以德 代鹏 张兴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5-873,共9页
离子推力器非预期放电直接影响其工程应用可靠性,为降低推力器外壳与屏栅间的非预期放电频率,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的方法明确了非预期放电机制,综合考虑降低非预期放电频率和热设计开展了3种方案的外壳优化设计及热特性分析,搭建了外壳... 离子推力器非预期放电直接影响其工程应用可靠性,为降低推力器外壳与屏栅间的非预期放电频率,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的方法明确了非预期放电机制,综合考虑降低非预期放电频率和热设计开展了3种方案的外壳优化设计及热特性分析,搭建了外壳验证及热平衡试验系统。结果表明:高功率下非预期放电频率明显高于低功率,采用单面本色阳极化外壳方案后,5 kW工况下,推力器非预期放电频率从优化前6.90次/h降低到0.70次/h,3 kW工况下,从优化前的3.3次/h降低到0.20次/h,电连接器处测温最高温度为148.5℃,满足使用要求,不同外壳方案对热敏感性强的栅极组件温度影响较小,温差范围为5℃,推力器温度测试和热分析最大误差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推力器 外壳 非预期放电 抑制 热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强化装配界面接触热性能的导热特性异质化设计方法
17
作者 王晨 林起崟 +1 位作者 丘铭军 洪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5-76,共12页
为解决装配界面接触热性能不足引起的散热性能和工作性能不足的问题,首先,构建了基于实测粗糙表面形貌的装配界面接触热性能数值分析模型;其次,测试了相应压力和温度工况下接触热阻以验证数值模型的准确性;最后,从装配界面微观接触传热... 为解决装配界面接触热性能不足引起的散热性能和工作性能不足的问题,首先,构建了基于实测粗糙表面形貌的装配界面接触热性能数值分析模型;其次,测试了相应压力和温度工况下接触热阻以验证数值模型的准确性;最后,从装配界面微观接触传热机理出发,提出了装配界面导热特性异质化设计思路,建立了装配界面导热特性渐进迭代优化设计方法。结果表明:构建的装配界面接触热性能数值分析模型能够实现接触热性能的高精度预测,与实验结果对比,相对误差为15.52%;装配界面导热特性异质化设计通过提高界面温度梯度分布均匀性,有效降低接触热阻,优化设计后接触热性能提高23.12%。该研究为保障电子芯片封装、航天飞行器等热敏感复杂机械产品的接触热性能与整体散热性能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机械产品 装配界面 接触热阻 导热特性 异质化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6E卫星平台与载荷一体化热控设计与验证
18
作者 乔心全 吕鲁仓 +2 位作者 安秀枝 侯卫国 王敏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1,共7页
针对设备或单机的差异化热控需求,航天器热控多数采取分舱设计或分区控温的方案,以实现各舱段或各区域的独立散热和控温,便于对各独立区域内设备或单机进行精准控温;但是分舱设计所需热控资源较多,各独立区域内均需独立配置主动控温功... 针对设备或单机的差异化热控需求,航天器热控多数采取分舱设计或分区控温的方案,以实现各舱段或各区域的独立散热和控温,便于对各独立区域内设备或单机进行精准控温;但是分舱设计所需热控资源较多,各独立区域内均需独立配置主动控温功率、控温和测温通道以及热控指令等。以我国首颗全电推通信卫星为典型示例,针对平台与载荷设备的控温需求,通过分析对比分舱(或分区)控温与一体化布局热控设计所需散热面和保温加热功率的差异,从理论分析和在轨验证两方面,详细给出了一体化热控设计带来的有益效果,证明热控方案对“全电推高轨卫星大功率变轨、小功率位保”分时差异化需求的特定适用性。仅以亚太6E卫星为例,整星主散热面9.9m^(2)、载荷热耗1500W,一体化热控设计能够减少散热面需求0.5~1.0m^(2),保温加热功率能够节省600~800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与载荷 统一布局 热控设计 全电推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热岛”余热利用技术在低温热系统的应用
19
作者 王永立 侯一波 +4 位作者 庄恒亚 王磊 郭伟 王宏宾 黄小亮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4-259,共6页
通过对某炼厂各装置主要热物料余热回收情况与潜在热源、热阱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低温余热有较大的利用潜力。按照“高温高用、低温低用、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的原则,对全厂低温余热的利用进行优化设计,并应用“智慧热岛”余热... 通过对某炼厂各装置主要热物料余热回收情况与潜在热源、热阱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低温余热有较大的利用潜力。按照“高温高用、低温低用、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的原则,对全厂低温余热的利用进行优化设计,并应用“智慧热岛”余热利用技术,对全厂低温热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和优化。优化后,预计节能量可达1.29万t/a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万t;经济效益2 200万元/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回收 优化设计 低温热系统 “智慧热岛”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天线热变形游离设计的试验验证与有限元模型修正
20
作者 李俊英 吴文志 +2 位作者 任开锋 于坤鹏 张平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316,327,共5页
星载天线在轨热变形对天线电性能有显著影响。因此,为确保星载天线在轨可靠服役,需采取合理热变形控制措施,并对其在轨热变形进行准确预示。星载天线采取了基于游离设计的热变形控制方法,为评估该游离设计的有效性,本文结合其模块化、... 星载天线在轨热变形对天线电性能有显著影响。因此,为确保星载天线在轨可靠服役,需采取合理热变形控制措施,并对其在轨热变形进行准确预示。星载天线采取了基于游离设计的热变形控制方法,为评估该游离设计的有效性,本文结合其模块化、阵列化的特点,以缩减尺寸的天线试验件为对象,利用摄影测量系统,开展了有限工况下的热变形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开展了天线热变形有限元模型修正,并以修正后的模型预示了天线在轨热变形。结果表明,采用游离设计可显著降低天线阵面热变形;基于热变形试验修正的有限元模型可较为准确地预示天线在轨热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天线 热变形 游离设计 有限元仿真 摄影测量 模型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