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轨道交通主要岩土工程问题研究
1
作者 陈明浩 唐鸥玲 +2 位作者 李东 陈兴海 任云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0,共6页
研究目的:成都地区广泛分布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大,成分复杂,包括黏土、砂土、卵石等多种类型;下伏基岩为四川盆地红层碎屑岩,岩质较软,易于风化。其特殊的地质环境孕育了众多岩土工程问题,制约了成都轨道交通的规划及建设工作。通过多条... 研究目的:成都地区广泛分布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大,成分复杂,包括黏土、砂土、卵石等多种类型;下伏基岩为四川盆地红层碎屑岩,岩质较软,易于风化。其特殊的地质环境孕育了众多岩土工程问题,制约了成都轨道交通的规划及建设工作。通过多条成都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的工程实践,系统分析各类问题的地质特征和形成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勘察要点与相应防控对策。研究结论:(1)成都轨道交通主要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属岷江水系,构造形迹主要为龙泉山箱状背斜,地震基本烈度Ⅶ度;(2)成都平原广泛分布深厚第四系全新统(Q4)和上更新统(Q3)黏性土、卵石与砂层,丘陵及低山区第四系覆盖层较薄;下伏基岩为白垩系(K)-侏罗系(J)的红色陆相沉积泥岩、砂岩等,泥岩中普遍夹薄层石膏及钙芒硝;(3)研究区岩土体类型多样,成都轨道交通建设面临大粒径高强度漂卵石、透镜体砂层、雅安砾石层、含石膏地层、浅层天然气、红层泥岩、复合地层、水文地质等岩土工程问题,本文详细阐明了各类问题的工程地质特征、勘察要点及防控对策;(4)本研究成果对成都轨道交通第五期、市域(郊)铁路第二期规划建设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轨道交通 岩土工程问题 勘察要点 防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矿井高应力巷道隔热材料的研制与性能研究
2
作者 杨明 邓辉 +3 位作者 蒋亚伟 姚丽敏 周子恒 宋柯燕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66-2178,共13页
基于深部矿井高应力巷道的隔热与支护问题,并为推动固废资源化利用,以粉煤灰陶粒作为隔热混凝土基料,开展正交试验,探究粉煤灰、玄武岩纤维和麦秆纤维混掺对材料隔热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运用功效系数法确定巷道隔热材料最佳配比,借助低场... 基于深部矿井高应力巷道的隔热与支护问题,并为推动固废资源化利用,以粉煤灰陶粒作为隔热混凝土基料,开展正交试验,探究粉煤灰、玄武岩纤维和麦秆纤维混掺对材料隔热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运用功效系数法确定巷道隔热材料最佳配比,借助低场核磁共振和扫描电镜观测试样微观形貌,深入揭示粉煤灰及纤维掺入对试样隔热性能及力学损失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麦秆纤维对导热系数和抗压强度影响最为显著,玄武岩纤维次之,粉煤灰影响偏小。当粉煤灰以30%质量分数取代水泥,玄武岩纤维和麦秆纤维分别按胶凝料质量的0.5%和6%掺入时,材料导热系数可达最佳0.185 2 W/(m·K),且能为巷道支护起到一定力学辅助支撑作用。在此最佳配比下,粉煤灰填充部分孔隙致使小孔数量减少,而纤维分割内部结构形成空腔并连通部分孔隙,使得整体孔隙率变大,隔热能力得以强化。同时从力学受损形貌看出,纤维与基体紧密粘连,发挥着桥接与延缓裂缝发展的作用,使得样品受损时维持断而不裂状态,有效保留部分力学性能。研究结果可为深部矿井高应力巷道隔热材料研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热害防治 隔热材料 正交试验 固废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案例教学的测控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3
作者 李公法 江都 +3 位作者 云俊童 陶波 黄莉 王浩竹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1-138,共8页
针对当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工程案例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等核心问题,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导向,依托院校冶金行业背景,系统性构建了面向4个关键课程群的工程案例库。在此基础上,建设了多元化的教学... 针对当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工程案例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等核心问题,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导向,依托院校冶金行业背景,系统性构建了面向4个关键课程群的工程案例库。在此基础上,建设了多元化的教学实践平台和多样督促激励机制,并结合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实施系统化、创新性的案例教学。结果表明,该案例教学可有效培养学生解决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实践教学改革 工程案例库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流环境下瓶颈区域车道定制化速度调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曹丹妮 王涛 +2 位作者 杨松坡 屈云超 吴建军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5,共10页
为缓解异常事件发生后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辆和人工驾驶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的拥堵及二次事故问题,本文以单车道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车道定制化速度调控方法。利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的可控性,控制其通行速度,间接引导人工驾驶车的驾驶行为... 为缓解异常事件发生后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辆和人工驾驶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的拥堵及二次事故问题,本文以单车道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车道定制化速度调控方法。利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的可控性,控制其通行速度,间接引导人工驾驶车的驾驶行为。划分瓶颈区域附近路段为限速区和协调区:在限速区,基于瓶颈处实时交通流量确定不同车道的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限速值,控制流入协调区的车辆数,缓解拥堵波的形成与传播;在协调区,控制事发路段的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移动,保证车辆安全和高效通过瓶颈区。构建多组仿真实验,从通行效率和安全性两方面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对比无控制的基本场景,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渗透率为50%时,车辆平均通行时间可提升2.4%,TET(Time Exposed Time-to-collision)改善率达到14%;渗透率达到90%时,平均通行时间可提升18.5%,TET改善率达到51%。本文为解决混合流环境下高速公路异常事件发生后交通流的控制提供了策略建议与思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自动驾驶车辆管控 微观交通流仿真 混合交通流 速度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层地热钻井防砂技术与废弃井地热改造研究与实践
5
作者 王培义 张林洁 +3 位作者 马鹏鹏 张海雄 袁明叶 刘慧盈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2-871,共10页
当前地热井工程面临多项关键技术瓶颈,主要包括岩溶热储安全高效钻井、砂岩热储防砂控砂技术以及油田废弃井地热改造等技术难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地热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利用。本研究基于京津冀地区岩溶热储储-盖组合特征与裂缝发育规律... 当前地热井工程面临多项关键技术瓶颈,主要包括岩溶热储安全高效钻井、砂岩热储防砂控砂技术以及油田废弃井地热改造等技术难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地热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利用。本研究基于京津冀地区岩溶热储储-盖组合特征与裂缝发育规律的系统分析,研发了适用于易漏失地层的高效钻井技术。针对华北地区碎屑岩热储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出砂问题,易导致采水和回灌困难、严重影响正常地热供暖运行效果,系统揭示了碎屑岩热储出砂机理和影响因素,建立了出砂预测模型并开发了配套软件,同时研发不同砂岩热储的防砂和治砂工艺技术。该技术已在30口新投井中推广应用,单井年均可节约措施费用超过25万元。针对油田企业数量众多的废弃井,提出了将其改造为地热井的可行性方案,建立了不同类型废弃井井筒的改造方案,并研发了三类井筒改造工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废弃井改造成地热井的改造方案及配套技术,费用节约率达52%,为地热资源的规模化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筒工程 岩溶热储钻井 防砂技术 废弃井改造 复杂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电池集成加热系统建模与控制仿真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刚 徐健南 +1 位作者 陈天宇 张宝徕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6,共7页
为提高车用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设计了一种以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为主要加热源,空调系统余热作为辅助热源的电池加热系统,基于该系统的传热过程,建立传热数学模型,并利用AMEsim和MATLAB软件建立该系统的仿真模型。电池升温... 为提高车用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设计了一种以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为主要加热源,空调系统余热作为辅助热源的电池加热系统,基于该系统的传热过程,建立传热数学模型,并利用AMEsim和MATLAB软件建立该系统的仿真模型。电池升温的过程具有延时大、响应慢的特性,为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算法设计PTC和水泵电机的控制策略。在CLTC-P工况下的仿真结果表明:利用空调余热能提升电池加热速率;与PID控制相比,采用模型预测控制使加热器工作时间减少了106 s,在加热能耗上减少了0.07 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新能源汽车 热管理 电池升温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区地铁暗挖隧道密贴下穿既有车站变形控制措施研究
7
作者 程龙 谭智鹏 +4 位作者 皇甫深洲 和锋刚 韩亚旭 高斌 甄福龙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8,共9页
针对黄土地区新建地铁暗挖隧道密贴下穿既有车站,引起车站沉降过大的问题,依托西安地铁8号线密贴下穿2号线会展中心站工程,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的方式,分析下穿施工时各项控制措施对既有车站变形的控制效果,给出了黄土区暗挖隧道密... 针对黄土地区新建地铁暗挖隧道密贴下穿既有车站,引起车站沉降过大的问题,依托西安地铁8号线密贴下穿2号线会展中心站工程,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的方式,分析下穿施工时各项控制措施对既有车站变形的控制效果,给出了黄土区暗挖隧道密贴下穿既有车站施工参数建议值。研究结果表明:密贴下穿时,施工工法和开挖进尺对车站变形控制效果较为关键,施工工法从上下台阶法调整为现场CRD法后,车站最大沉降减少50%;开挖进尺从1.5 m调整为0.5 m后,车站最大沉降减少30%。上下导洞错距和临时钢支撑架设对车站变形控制效果较弱,可依据工程地质与现场监测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依托工程采用现场CRD法+0.5 m开挖进尺+5 m单侧洞室上下导洞错距+5 m间距临时钢支撑施工方案,现场监测数据与数值计算得到的变形规律基本相同,车站侧墙、道床与轨道最大沉降分别为-3.76、-2.91、-2.51 mm,变形缝处最大差异沉降为3.54 mm,均符合车站变形控制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暗挖隧道 控制措施 密贴下穿 既有车站 变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8
作者 汪三树 刘永丹 +1 位作者 蒋盛 姜小红 《辽宁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69-71,共3页
重庆地处山区,地形复杂,轨道交通建设对地表植被和表土的破坏性较大,更易引发水土流失。通过分析当前重庆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分层防治策略:工程措施(截水沟、锚杆框架护坡)结合植物措施(撒播种草... 重庆地处山区,地形复杂,轨道交通建设对地表植被和表土的破坏性较大,更易引发水土流失。通过分析当前重庆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分层防治策略:工程措施(截水沟、锚杆框架护坡)结合植物措施(撒播种草、道路绿化)与临时防护(密目网苫盖),有效降低地表径流冲刷与土壤侵蚀强度。结果表明:框格植草护坡与截水骨架技术可使边坡侵蚀强度控制在轻度范围内,植被恢复率达97%。进一步提出优化方案,包括推广生物工程技术(草籽垫网、生态护坡)、构建GIS动态监测预警系统,以及强化多学科融合与全生命周期环境评估,并探讨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以期在提高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和保证安全的同时,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为其他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轨道交通工程 重庆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融合赋能现代农业工程中测控技术的应用及展望
9
作者 黄鼎新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2期111-113,116,共4页
为了实现集成、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通过阐述测控技术与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技术融合在设施农业、保护性耕作、丘陵山区农机、精准农业、无人机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展现出全方位、科学、精准管理农业生产的先进技术,以及农业工程... 为了实现集成、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通过阐述测控技术与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技术融合在设施农业、保护性耕作、丘陵山区农机、精准农业、无人机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展现出全方位、科学、精准管理农业生产的先进技术,以及农业工程中数智融合对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的助推作用,并对我国农业数智技术应用进行展望,为新质生产力下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融合 农业工程 测控技术 精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公铁双层斜拉桥主梁涡激共振机理与控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志文 周威 +3 位作者 刘振标 严爱国 夏正春 陈政清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以拟建的某主跨808 m公铁双层斜拉桥为工程依托,采用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不同攻角下双层桁架梁断面的涡振性能及5种气动控制措施的抑振效果,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CFD)静态绕流模拟,对比分析双层桁架梁断面的涡振机理及控制方法.研究表明... 以拟建的某主跨808 m公铁双层斜拉桥为工程依托,采用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不同攻角下双层桁架梁断面的涡振性能及5种气动控制措施的抑振效果,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CFD)静态绕流模拟,对比分析双层桁架梁断面的涡振机理及控制方法.研究表明:主梁断面原设计方案在+3°和0°风攻角下存在明显的竖向和扭转涡振现象,且振幅超过规范允许值;间隔封闭上层桥面栏杆或增设抑流板可有效抑制主梁扭转涡振,但竖向涡振振幅仍不满足规范要求;上弦杆外侧增设风嘴可有效抑制主梁竖向和扭转涡振,而下弦杆外侧增设风嘴对主梁涡振抑振效果有限.气流经主梁原设计断面上层桥面分离后,在其上下表面形成周期性脱落的大尺度旋涡,并在上层桥面后部再附,这是主梁发生竖向涡振的主要诱因;上弦杆外侧增设风嘴可引导气流平稳通过上层桥面,消除了周期性的旋涡脱落,并在其上表面形成一段狭长“回流区”,从而有效抑制了涡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涡激共振机理 风洞试验 双层桁架主梁 气动控制措施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姿控火箭发动机小推力测量方法
11
作者 赵阳 寇鑫 +7 位作者 张诚 李大海 李广会 单王珍 张中柱 乔智霞 韩香广 赵立波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77,共9页
在液体姿控火箭发动机的小推力测量过程中,由于高频交变载荷的影响,推进剂供应管路的振动及其约束会对推力测量的准确性产生较大影响,而传统的黏结式应变片灵敏度低,在测量过程中会产生蠕变,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 在液体姿控火箭发动机的小推力测量过程中,由于高频交变载荷的影响,推进剂供应管路的振动及其约束会对推力测量的准确性产生较大影响,而传统的黏结式应变片灵敏度低,在测量过程中会产生蠕变,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推力测试方法,该方法采用轮辐式一体化火箭推力测量结构,将管路与敏感梁集成在推力测量结构上,极大地减少了管路振动引起的测量误差。通过玻璃微熔技术在不锈钢基底上制备应变单元,实现推力的高精度测量。传感器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非线性性能为±0.45%FS,重复性性能为±0.16%FS,迟滞性能为±0.40%FS,基本测量误差达到±0.62%FS,满足小推力发动机的实际测试需求,为有约束条件下的小推力测量以及宽温区推力测量等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控发动机 小推力测量 玻璃微熔 结构一体化 集成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隧道近接工程变形控制标准梳理及工程防护措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巩江峰 卿伟宸 +1 位作者 朱宏 张延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共11页
随着交通强国战略的持续推进,人们对出行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轨道交通已成为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化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命脉。尤其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地铁等,其主要走行于城区,且以地下敷设为主,形成大量城区隧道。由于城区环境复杂,隧道... 随着交通强国战略的持续推进,人们对出行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轨道交通已成为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化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命脉。尤其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地铁等,其主要走行于城区,且以地下敷设为主,形成大量城区隧道。由于城区环境复杂,隧道工程不可避免地上穿、下穿或侧穿既有铁路、地铁、公路、城市主干道、高层建筑等对变形敏感的既有建(构)筑物(以下简称“近接工程”)。如何保障近接工程在隧道施工期间的正常使用和安全,以及如何合理确定近接工程变形控制标准,是城区隧道工程建设的重点、难点和控制点。本文按近接铁路工程、公路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下管线等进行分类,系统梳理相关行业标准,研究提出不同环境下隧道的保护范围及要求、施工期间相关近接工程变形控制标准。同时基于控制标准,并结合工程经验,提出一套相对完善的近接工程设计、施工建议措施:勘察阶段应查明工程周边环境情况及场地地质条件;设计阶段在合理布置线路方案、预留足够安全净距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工法和可靠的支护结构体系,设置有效的隔离、保护、加固措施;施工阶段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并制定完善应急预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近接工程 变形控制标准 变形控制技术 工程防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姿轨控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测量系统的设计与评估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勇 郭红杰 +3 位作者 何允钦 黄俊杰 超力德 梁国柱 《宇航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38-2052,共15页
为了提高液体姿轨控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测量系统的性能,归纳提出了液体火箭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测量系统一般性设计方法和完善的测量系统综合静态特性评估方法。设计了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的液体姿轨控发动机中高空模拟试验测量系统,并... 为了提高液体姿轨控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测量系统的性能,归纳提出了液体火箭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测量系统一般性设计方法和完善的测量系统综合静态特性评估方法。设计了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的液体姿轨控发动机中高空模拟试验测量系统,并对系统主要性能进行了评估。该系统拥有96路高精度速变参数测量、72路缓变参数测量、8路振动参数测量的能力;研制了一种测量信号调理电路以提高硬件的功能完备性和适应性。现场校准结果显示,速变参数和缓变参数测量通道的总不确定度分别是0.057%±0.009%与0.19%±0.032%,准确度等级范围分别是0.05~0.1级和0.15~0.4级;测量关键部位的真空度、流量、压力、温度和推力等参数的通道与传感/变送器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是0.51%、0.14%、0.22%、0.51%和0.10%。经试验,真空舱真空度、推进剂流量、室压、推进剂温度和推力等关键参数的实际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078%、0.12%、0.033%、0.26%和0.028%,表明测量硬件和测量软件满足液体姿轨控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参数的高精度测量需求。本研究可为其它试验需求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测量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姿轨控发动机 高空模拟试验 测量系统 设计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ABAP混合算法的混凝土坝浇筑仓温控措施智能优选 被引量:1
14
作者 毛栋 王峰 +1 位作者 张傲 刘雪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0,共5页
混凝土坝浇筑仓在施工期的温控措施选择不当会导致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将智能优化算法与温控措施结合进行多个温控因素联合分析,可实现大坝温控措施智能调控。提出了一种结合粒子群(PSO)与人工峰群(ABC)的混合优化算法IABAP,避免了单一... 混凝土坝浇筑仓在施工期的温控措施选择不当会导致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将智能优化算法与温控措施结合进行多个温控因素联合分析,可实现大坝温控措施智能调控。提出了一种结合粒子群(PSO)与人工峰群(ABC)的混合优化算法IABAP,避免了单一算法后期收敛速度降低、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并将其运用于白鹤滩拱坝典型坝段的参数反演,基于计算温度曲线与实测温度曲线对比结果,进行温控措施联合优选。结果表明,通过IABAP算法温控措施调整后的温度曲线预测结果与施工期采用实际温控措施参数值预测结果相比温升速率和浇筑温度更小,对控制混凝土早期拉应力更有利。研究结果为混合优化算法在大坝温控措施智能优选方面的运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ABAP混合优化算法 热学参数反演 温度场分析 温控曲线优化 温控措施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数据的飞机复合材料构件外形调控
15
作者 张德伟 卫炜 +3 位作者 张聘 王琦 赵聪 安鲁陵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7-66,共10页
在飞机复合材料构件装配中,目前常通过卡板等刚性约束方法消除其成型误差,这种调控方法可能会造成复合材料损伤。本文通过数字化测量获得复合材料构件实物外形数据,并重构其外形模型,设计了具有柔性的多点施力压头对构件进行外形调控。... 在飞机复合材料构件装配中,目前常通过卡板等刚性约束方法消除其成型误差,这种调控方法可能会造成复合材料损伤。本文通过数字化测量获得复合材料构件实物外形数据,并重构其外形模型,设计了具有柔性的多点施力压头对构件进行外形调控。提出了将有限元计算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求解方案,目标是在保证复合材料构件不发生损伤的前提下,使其实际外形尽量贴合理论外形。通过某型飞机雷达罩复合材料罩体实例验证此方法,发现按照利用约束卡板的原方案对罩体进行外形约束,其实际外形与理论外形在给定位置处精确度仅有66.7%,而通过本方法利用多点施力压头对罩体进行外形调控,其实际外形与理论外形在给定位置处精确度达到91.7%,相比原方案提高了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数字化测量 逆向工程 ABAQUS 外形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16
作者 徐勇 郭红杰 +2 位作者 超力德 黄俊杰 梁国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45-2255,共11页
针对液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控制系统须抑制控制电路输入端的脉冲噪声、输出端的反峰电压及控制电流测量精度低等问题,运用放大电路原理,采用电路仿真方法,设计了基于电路印制板型固态继电器的控制驱动和控制电流测量电路。控制驱动电... 针对液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控制系统须抑制控制电路输入端的脉冲噪声、输出端的反峰电压及控制电流测量精度低等问题,运用放大电路原理,采用电路仿真方法,设计了基于电路印制板型固态继电器的控制驱动和控制电流测量电路。控制驱动电路应用“二极管+稳压二极管”模块以实现降低反峰电压和缩短复位时间的效果,控制驱动电路中固态继电器输出端集成了光耦隔离模块用于反馈控制信号,控制电流测量电路主要由霍尔效应电流感应模块和运算放大器构成以达到较高精度测量控制电流的目的。通过电路仿真,分析了控制驱动电路的反峰电压抑制模块、控制电流测量电路的动静态特性。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控制电流测量电路的基本误差为6.66%±1.80%,电路上升时间小于0.3 ms,下降时间小于0.5 ms;控制驱动电路的接通时间小于2μs,关断时间小于0.5 ms,“标准恢复二极管+齐纳二极管”方法能有效抑制反峰电压;控制驱动电路可应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高精度的地面试验控制系统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试验控制电路 固态继电器 电流测量 霍尔效应 液体火箭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引导的全自动模板校准方法研究
17
作者 侯炼 赵龙飞 +2 位作者 曾伟 杨磊 肖长诗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5-192,共8页
为了解决模板测量过程中由于安置棱镜和人工测量所产生的大量人工成本以及减少大坝高空作业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AI的连续翻升模板自动测量方法。以图像全站仪为主要感知设备,利用机器视觉算法代替人工观测方式,对大坝... 为了解决模板测量过程中由于安置棱镜和人工测量所产生的大量人工成本以及减少大坝高空作业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AI的连续翻升模板自动测量方法。以图像全站仪为主要感知设备,利用机器视觉算法代替人工观测方式,对大坝施工现场的连续翻升模板进行自动检测与测量,提高大坝施工放样效率降低测量员工作强度。该方法设计了同心圆加数字作为协作目标来代替棱镜;应用了一种基于交比不变性的圆心检测算法,实现了测量点的识别与定位;应用一种DP控制器来实现图像全站仪的精准照准。使用图像全站仪LeicaTM50I在TB大坝浇筑现场开展了自动化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测试距离在70~131m内,该方法与传统人工测量之间的误差在5m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水电站 机器视觉 模板工程 自动测量 DP控制器 圆心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洪水风险管理理念下防洪法的防洪管理体制机制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艳梅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81,共10页
综合洪水风险管理是风险社会人类更好地防御洪水风险的基本要求,也是综合水资源管理的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等政策文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等的出台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丰富的防洪... 综合洪水风险管理是风险社会人类更好地防御洪水风险的基本要求,也是综合水资源管理的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等政策文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等的出台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丰富的防洪实践、域外经验积累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修订贯彻综合洪水风险管理理念、优化防洪管理体制机制提供了政法依据和实践基础。具体优化路径如下:健全防洪管理体制,包括明确领导部门和职能部门的职责,夯实行政首长和政府的职责,建立部门协同机制和省际协同机制,建立重要水系的全流域协调机制,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社会互助机制等;强化蓄滞洪区建管体制机制,在明确蓄滞洪区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建立蓄滞洪区全过程风险管控机制,改进蓄滞洪区的运用补偿和扶持救助制度;优化防洪规划和防洪标准制度,尤其是建立定期审查和更新制度;新建非工程防洪制度,如建立重要水系的子流域防洪规划、洪水风险图编制、洪水保险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洪水风险管理 防洪管理 风险预防 非工程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团雾驾驶员视错觉特性与行车安全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晓雷 李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383-8397,共15页
高速公路团雾路段行车安全问题一直是中国交通行业面临的难题。为提高团雾环境下的行车安全,明确团雾环境行车安全研究中的关键问题。综述中外团雾环境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首先,阐述驾驶员的视觉特性,论述团雾感知下降会造成... 高速公路团雾路段行车安全问题一直是中国交通行业面临的难题。为提高团雾环境下的行车安全,明确团雾环境行车安全研究中的关键问题。综述中外团雾环境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首先,阐述驾驶员的视觉特性,论述团雾感知下降会造成视错觉的原因,分析团雾出现前的“象鼻形”曲线,阐明团雾环境下人车路与交通安全之间的关系,最后归纳现阶段确保团雾路段行车安全采取的管控措施。结果表明:团雾环境下能见度的急剧下降,会严重影响驾驶员的感知,干扰驾驶员的视觉,并造成距离和速度错觉。为了提高团雾环境下的驾驶安全性,通过监控和预警系统提前使驾驶员提高警惕,并开发各种诱导设施,以加强视觉诱导。未来需从减少视错觉影响的角度研究复杂因素影响下的驾驶视觉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团雾环境 行车安全 视错觉 管控措施 能见度 视觉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装热控组件对空间液体火箭发动机工作特性的影响
20
作者 陈锐达 余鹏 +3 位作者 丁卫华 刘昌国 陈泓宇 徐辉 《火箭推进》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准确掌握安装不同热控组件后对空间液体火箭发动机工作性能和温度特性的影响对其在轨使用可靠性至关重要。对双组元150 N发动机开展高空模拟热试车,依次考察了安装头部法兰下表面热控组件、头部包覆多层隔热材料和遮光板对发动机稳态工... 准确掌握安装不同热控组件后对空间液体火箭发动机工作性能和温度特性的影响对其在轨使用可靠性至关重要。对双组元150 N发动机开展高空模拟热试车,依次考察了安装头部法兰下表面热控组件、头部包覆多层隔热材料和遮光板对发动机稳态工作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安装热控组件后,发动机推力输出稳定;头部法兰下表面安装热控组件可以有效隔离高温身部的热辐射,可降温125~160℃,减少30%~44%的法兰温度增长;后续安装的头部包覆多层隔热材料和遮光板对法兰温度分布基本没有影响,头部包覆多层隔热材料会导致头身焊缝温度升高约40℃;遮光板不影响头身焊缝温度,但会增加头部法兰下表面受到的辐射热流。安装不同热控组件对发动机工作性能没有影响,发动机累计稳态工作4163 s、脉冲工作25000次后,多层隔热材料中心约20 mm区域发生烧蚀,此时热控组件仍能有效降低高温身部的热辐射影响,建议增大多层材料中心开孔直径至100 m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液体火箭发动机 热控组件 多层隔热材料 遮光板 热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