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纤陀螺光路热致零漂误差机理与抑制方法
1
作者 张天乐 温坤华 +2 位作者 张翔 林蹉富 杨军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4,共11页
光纤陀螺(FOG)作为一种高精度角速度传感器,在惯性导航、定位定向和姿态控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光纤陀螺光路热致零漂误差是限制陀螺精度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分析Shupe效应、Mohr效应及交扰效应,解释了热致零漂误差的... 光纤陀螺(FOG)作为一种高精度角速度传感器,在惯性导航、定位定向和姿态控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光纤陀螺光路热致零漂误差是限制陀螺精度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分析Shupe效应、Mohr效应及交扰效应,解释了热致零漂误差的产生机理;从内因(几何对称性和物理对称性)和外因(环境影响和物理场激励)两方面归纳了影响零漂误差的不同因素;进一步讨论了对内因和外因的关键因素(如光路的应变和温度分布)检测的布里渊光时域分析(BOTDA)技术、光频域反射(OFDR)技术以及拉曼光时域反射(ROTDR)技术的研究现状;最后介绍了光纤环绕制工艺的优化、特种光纤的应用、尾纤长度的调整以及温度补偿技术等多种抑制热致零漂误差的措施和方法。上述研究为恶劣环境下导航级光纤陀螺测量精度和环境适应性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陀螺 热致零漂 光路对称性 分布式测试 零漂误差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动时非稳态温度场对大长度光纤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晓章 蒋军彪 +4 位作者 牛震 张天瑶 李晓 梁铭珊 谭鹏立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36,41,共6页
针对光纤陀螺惯性导航装置启动过程中非稳态温度场对光纤环性能的影响,构建了以四极对称绕法为基础的热漂移误差模型,理论分析了缓变温度条件下Shupe效应和热应力对零偏误差的影响,讨论了光纤环每层匝数与热效应误差的关系。提出了一种... 针对光纤陀螺惯性导航装置启动过程中非稳态温度场对光纤环性能的影响,构建了以四极对称绕法为基础的热漂移误差模型,理论分析了缓变温度条件下Shupe效应和热应力对零偏误差的影响,讨论了光纤环每层匝数与热效应误差的关系。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光纤环温度性能评价试验方法,试验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评估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陀螺 非稳态温度场 热漂移误差 光纤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圈隔热层对光纤陀螺温度误差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军伟 缪玲娟 吴衍记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8-381,386,共5页
针对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光纤陀螺非互易相移误差,详细研究了隔热材料对减小热漂移误差的作用,并详细比较了使用不同厚度隔热层的光纤陀螺在相同变温历程下的热漂移误差大小以及达到热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仿真结果表明,当隔热层的厚度由0m... 针对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光纤陀螺非互易相移误差,详细研究了隔热材料对减小热漂移误差的作用,并详细比较了使用不同厚度隔热层的光纤陀螺在相同变温历程下的热漂移误差大小以及达到热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仿真结果表明,当隔热层的厚度由0mm变化到4mm的过程中,热漂移误差的峰值由0.12(°)/h降低到了0.08(°)/h,同时达到热平衡的时间从2 520 s增加到了3 600 s。利用该仿真结果,可以在保证热启动时间满足条件的前提下找到一个最优的隔热层厚度,从而使热漂移误差的峰值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陀螺 光纤线圈 隔热材料 热漂移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计算机求解传感器的补偿电阻
4
作者 魏占永 刘惠丽 +1 位作者 范兆书 孙以材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69-72,共4页
论述了计算机求解补偿压力传感器的热零点漂移、热零点温度系数和满量程热漂移误差的串并联电阻问题.列出压力传感器电桥电路的基尔霍夫方程(组),再把电桥电路测试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成直线,进而形成计算补偿电阻的条件,在满足... 论述了计算机求解补偿压力传感器的热零点漂移、热零点温度系数和满量程热漂移误差的串并联电阻问题.列出压力传感器电桥电路的基尔霍夫方程(组),再把电桥电路测试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成直线,进而形成计算补偿电阻的条件,在满足补偿条件和使用要求的基础上,迭代方程(组),求得串并联各电阻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零点漂移 传感器 压力 补偿电阻 计算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误差对电容式微加速度计温度漂移的影响(英文)
5
作者 彭鹏 彭倍 +3 位作者 周吴 于慧君 曲昊 何晓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125,共4页
利用有限元方法,仿真分析了深反应离子刻蚀工艺造成的折叠梁宽度误差对电容式微加速度计温度漂移的影响。在存在工艺误差和保证微加速度计灵敏度恒定的前提下,增大了折叠梁设计宽度,计算了不同宽度下微加速度计的温度漂移量。结果表明:... 利用有限元方法,仿真分析了深反应离子刻蚀工艺造成的折叠梁宽度误差对电容式微加速度计温度漂移的影响。在存在工艺误差和保证微加速度计灵敏度恒定的前提下,增大了折叠梁设计宽度,计算了不同宽度下微加速度计的温度漂移量。结果表明:刻蚀工艺误差越大,微加速度计温度漂移量越大。折叠梁设计宽度为4.5μm和6.5μm时,最大温度漂移量分别为2.42mg/℃和1.71mg/℃,因此通过适当地增大设计尺寸,可以有效地减小微加速度计的温度漂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误差 电容式微加速度计 温度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星敏感器地面热漂移标定位置误差检测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潘森 高婧婧 +2 位作者 许孝芳 毕勇 李金鹏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4-667,共4页
为了减少多个星敏感器地面热漂移标定时受到不同安装平台的位置误差影响,采取一种多星敏感器地面热漂移标定位置误差检测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取得了-25℃~60℃真空状态下系统中基准方棱镜变形的位置偏移量数据,并进行了标定... 为了减少多个星敏感器地面热漂移标定时受到不同安装平台的位置误差影响,采取一种多星敏感器地面热漂移标定位置误差检测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取得了-25℃~60℃真空状态下系统中基准方棱镜变形的位置偏移量数据,并进行了标定位置误差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多星敏感器位置绕各轴产生的最大偏移量分别为-39.341″/℃,-0.060″/℃,-24.137″/℃,通过建立误差检测模型对位置误差进行计算,将其从姿态测量结果的偏移量中剔除后获得更准确的星敏感器姿态测量四元数,剔除位置误差后的系统精度至少提高了11%。该研究在提高星敏感器热漂移标定精度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与计量 标定位置误差 四元数姿态解算 星敏感器 热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敏感器慢变误差校准方法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徐樱 吴德安 +2 位作者 汪礼成 刘德庆 谢任远 《上海航天》 2016年第4期63-69,共7页
对星敏感器慢变误差(LFE)校准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星敏LFE主要是源于周期性的空间热环境变化的机理,将星敏的LFE作为周期信号,用傅里叶级数表述。用最小二乘法估算陀螺常值漂移中的周期量,再由常值漂移估计辨识出星敏LFE的参数,确定LF... 对星敏感器慢变误差(LFE)校准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星敏LFE主要是源于周期性的空间热环境变化的机理,将星敏的LFE作为周期信号,用傅里叶级数表述。用最小二乘法估算陀螺常值漂移中的周期量,再由常值漂移估计辨识出星敏LFE的参数,确定LFE傅里叶级数中正弦和余弦函数的振幅。根据傅里叶级数形式的LFE模型和估得的LFE参数,模拟产生LFE的表达式,对星敏的输出进行补偿校正。给出了星敏LFE的辨识过程。研究表明:星敏LFE补偿后,改善了姿态估计精度和陀螺常值漂移估计准确度,显著提高姿态确定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姿态确定 星敏感器 慢变误差 周期性 空间热环境 校准 陀螺常值漂移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