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uide and control of thermal conduction with isotropic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based on a rotary-concentrating device
1
作者 刘帽 严泉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23-429,共7页
A rotary-concentrating device for thermal conduction is constructed to control and guide thermal energy transmitting in elastic plates.The designed device has the ability of concentrating for thermal conduction and co... A rotary-concentrating device for thermal conduction is constructed to control and guide thermal energy transmitting in elastic plates.The designed device has the ability of concentrating for thermal conduction and controlling the processes of thermal diffusion in a plate.The multilayered isotropic material properties of the rotary-concentrating device are derived based 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rotary medium method and a rotation parameter to control the thermal diffusion process is introduced.The efficiency of the rotary-concentrating device for thermal conduction is verified.Stability of temperature fields in a plate with the rotary-concentrating device is analyzed to study the performance of rotary-concentrating.Numerical examples show that the constructed rotary-concentrating device for thermal conduction can effectively rotate and focus on the thermal energy into the device for a wide range of diffusion temperatures,which can enhance the thermal conduction.Therefore,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fields of energy harvesting and thermal conduction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tary-concentrating thermal conduction isotropic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control of thermal conduction proc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rmally Controllable Break Junctions with High Bandwidths and High Integrabilities
2
作者 孟超 黄璞 +2 位作者 周经纬 段昌奎 杜江峰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7期110-113,共4页
Break junctions are important in generating nanosensors and single molecular devices. The mechanically con- trollable break junction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method for a break junction due to its simplicity and stabil... Break junctions are important in generating nanosensors and single molecular devices. The mechanically con- trollable break junction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method for a break junction due to its simplicity and stability. However, the bandwidths of traditional devices are limited to about a few hertz. Moreover, when using traditional methods it is hard to allow independent control of more than one junction. Here we propose on-chip thermally controllable break junctions to overcome these challenges. This is verified by us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dopting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produces features of high bandwidth and independent controllability to this new break junction system. The proposed method will have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on on-chip high speed independent controllable and highly integrated single molecule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ly controllable Break Junctions with High Bandwidths and High Integrabili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veloping selective mining capability for longwall shearers using thermal infrared-based seam tracking 被引量:14
3
作者 Jonathon C. Ralston Andrew D. Stran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3年第1期47-53,共7页
Longwall mining continues to remain the most efficient method for underground coal recovery. A key aspect in achieving safe and productive longwall mining is to ensure that the shearer is always correctly positioned w... Longwall mining continues to remain the most efficient method for underground coal recovery. A key aspect in achieving safe and productive longwall mining is to ensure that the shearer is always correctly positioned within the coal seam. At present, this machine positioning task is the role of longwall personnel who must simultaneously monitor the longwall coal face and the shearer's cutting drum position to infer the geological trends of the coal seam. This is a labour intensive task which has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consistency and quality of coal production. As a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presents a sensing method to automatically track geological coal seam features on the longwall face, known as marker bands, using thermal infrared imaging. These non-visible marker bands are geological features that link strongly to the horizontal trends present in layered coal seams. Tracking these line-like features allows the generation of a vertical datum that can be used to maintain the shearer in a position for optimal coal extraction. Details on the theory of thermal infrared imaging are given, as well as practical aspects associated with machine-based implementation underground. The feature detection and tracking tasks are given with real measurements to demonstrate the efficacy of the approach. The outcome is important as it represents a new selective mining capability to help address a long-standing limitation in longwall mining ope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ective mining Longwall shearer Horizon control thermal infrared Track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电厂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中通信延迟的优化策略
4
作者 郭智 《通信电源技术》 2025年第3期88-90,共3页
火电厂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通信延迟问题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为给火电厂机组协调控制系统提供有效的通信延迟优化方案,分析通信延迟对该系统的影响,从硬件、软件及环境3个方面探讨通信延迟的产生原因,提出升级通信设备、优... 火电厂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通信延迟问题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为给火电厂机组协调控制系统提供有效的通信延迟优化方案,分析通信延迟对该系统的影响,从硬件、软件及环境3个方面探讨通信延迟的产生原因,提出升级通信设备、优化网络拓扑、改善通信线路质量、改进通信协议、优化软件算法与资源管理以及加强电磁干扰防护和环境条件控制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机组 通信延迟 协调控制系统 通信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舒适需求的空调系统风-水协同调控技术研究
5
作者 褚堃 孙豪杰 +2 位作者 于坤 王静静 张长兴 《能源与节能》 2025年第1期55-60,共6页
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能耗在建筑总能耗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如果在动态负荷变化下一直处于设计工况运行,在浪费冷量的同时又会导致能耗过高。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建立展厅舒适度与空调系统模型,基于室内PMV(Predicitive Mean Vote,预测平均投票... 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能耗在建筑总能耗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如果在动态负荷变化下一直处于设计工况运行,在浪费冷量的同时又会导致能耗过高。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建立展厅舒适度与空调系统模型,基于室内PMV(Predicitive Mean Vote,预测平均投票数)参数确定不同人数时空调系统最佳运行调控策略,使空调系统既能保证室内舒适度,又能最大程度降低运行能耗。结果表明,优化后送风量由原来的26 000 m^(3)/h下降至4 400~12 000 m^(3)/h;不同人数时的水阀开度在0.25~0.81之间变化;室内人数最多时节能率达11.9%,并且随着室内人数的减少节能率逐渐增加。研究结论对于指导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的节能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建筑 室内舒适度 中央空调系统 运行调控策略 节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的蓄热式加热炉燃烧过程控制系统研究
6
作者 刘一鸥 《工业加热》 CAS 2024年第10期31-34,共4页
随着工业生产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工业领域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在此背景下,热处理和加热炉的设计和操作变得至关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生产过程的效率和环境可持续性。蓄热式加热炉是热处理工业中的重要设备,广泛应用于钢铁、有色... 随着工业生产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工业领域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在此背景下,热处理和加热炉的设计和操作变得至关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生产过程的效率和环境可持续性。蓄热式加热炉是热处理工业中的重要设备,广泛应用于钢铁、有色金属和其他行业。其燃烧过程的控制对产品质量、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对基于计算机的蓄热式加热炉燃烧过程控制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讨了蓄热式加热炉结构以及特点,分析蓄热式加热炉燃烧控制策略,并从温度前馈双交叉限幅燃烧控制系统设计以及板坯温度预报模型介绍结合了基于计算机控制的蓄热式加热炉设计方法,能够帮助工业企业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工业需求和环境法规,推动热处理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式加热炉 燃烧过程 计算机控制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C的高速纸机干燥部热力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白娟娟 寇杰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5期73-76,80,共5页
造纸机干燥部的热力调控系统作为节能减排的关键技术,对促进能效提升与实现成本控制具有显著意义。基于此,着眼于高速纸机干燥段的能耗及其工作过程,通过将干燥部划分为蒸汽冷凝水系统、气罩通风系统及热回收系统三个关键部分,并针对性... 造纸机干燥部的热力调控系统作为节能减排的关键技术,对促进能效提升与实现成本控制具有显著意义。基于此,着眼于高速纸机干燥段的能耗及其工作过程,通过将干燥部划分为蒸汽冷凝水系统、气罩通风系统及热回收系统三个关键部分,并针对性地提出各自的参数计算方法,旨在实现对干燥部能耗的精确优化。基于西门子S7-300 PLC平台,进一步设计了一套高效的热力控制系统,涵盖了控制重点的深度分析、硬件配置选择以及软件设计方案,力求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我国造纸工业的绿色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纸机 干燥部 能耗 S7-300 PLC 热力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导热石墨薄膜真空环境下导热性能测试验证
8
作者 韦汉刚 翟载腾 +4 位作者 付鑫 缪洪康 许志敏 史奇良 徐文杰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4期516-520,共5页
石墨薄膜具有极佳的导热性,可满足航天器内部高功耗电子设备的散热需求,但由于其易掉渣掉粉及稳定性差而不能直接应用于航天器热控系统。鉴于此,文章提出对石墨薄膜进行封装处理,并对制备出的封装石墨薄膜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石墨... 石墨薄膜具有极佳的导热性,可满足航天器内部高功耗电子设备的散热需求,但由于其易掉渣掉粉及稳定性差而不能直接应用于航天器热控系统。鉴于此,文章提出对石墨薄膜进行封装处理,并对制备出的封装石墨薄膜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石墨薄膜经过封装后解决了掉渣掉粉问题。随后将封装石墨薄膜应用于卫星单机设备,在轨和仿真数据表明:某型号的姿轨控扩展单元单机的最高温度较不使用封装石墨薄膜时下降了7℃,另一型号的应答机单机最高温度下降了8.5℃,达到控温目的。封装后的石墨薄膜适用于航天器设备且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薄膜 封装 热控系统 可靠性处理 航天器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控制系统设计及实现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徐文文 王彬 《时代汽车》 2024年第12期122-124,共3页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传统燃油汽车排放污染的担忧,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交通工具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而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电池的性能和寿命对整个车辆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影响。其中,...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传统燃油汽车排放污染的担忧,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交通工具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而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电池的性能和寿命对整个车辆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影响。其中,电池的热管理控制系统是保证电池正常工作和延长电池寿命的关键。文章主要通过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进行分析,以提高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电池 热管理控制系统 设计 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0
作者 丛昊天 秦妍 +1 位作者 陈聪 董波 《制冷与空调》 2024年第6期34-42,共9页
针对电动汽车各系统温度调控体系,设计一套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含电机冷却回路、乘员舱热管理回路以及电池热管理回路。在计算系统热量、确定电池温度采用逻辑门限值控制、乘员舱温度采用模糊控制的基础上,利用Comsol和Simul... 针对电动汽车各系统温度调控体系,设计一套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含电机冷却回路、乘员舱热管理回路以及电池热管理回路。在计算系统热量、确定电池温度采用逻辑门限值控制、乘员舱温度采用模糊控制的基础上,利用Comsol和Simulink分别建立动力电池模型和乘员舱及控制系统模型,利用二者进行联合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标准城市路况条件及大连气候,模拟环境温度35℃下,系统运行3276s时,电池单体最高温度可由40.00℃降至29.05℃,且乘员舱温度维持在25℃左右;模拟环境温度-10℃下,系统运行3276s时,电池单体最低温度可由-10.00℃升至23.19℃,且乘员舱温度满足模糊控制器设定的控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热管理系统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C的造纸机热力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俊雨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1期102-104,110,共4页
以基于PLC的造纸机热力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致力于提高造纸工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通过造纸热力系统及自动化控制优势、系统控制策略、系统建模参数体系以及基于PLC造纸机热力控制系统模块设计介绍,能够提高造纸机的稳定性和可控性、降... 以基于PLC的造纸机热力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致力于提高造纸工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通过造纸热力系统及自动化控制优势、系统控制策略、系统建模参数体系以及基于PLC造纸机热力控制系统模块设计介绍,能够提高造纸机的稳定性和可控性、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然而,研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系统的扩展性和适应性,以满足不同规模和类型的造纸机需求。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改进系统性能,加强系统与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技术的集成,以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化和优化,满足造纸领域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机 热力控制系统 控制策略 参数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锂电池热失控特性及其控制方法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新锋 邵长风 王小燕 《时代汽车》 2024年第17期145-147,共3页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锂电池的安全问题特别是热失控现象变得日益重要。本文对热失控特性及其控制方法展开研究。分析了热失控的多种诱因,如电化学问题、机械和电气故障,并探讨了它们对电池热行为的影响。文章还描述了热失控从起始到最...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锂电池的安全问题特别是热失控现象变得日益重要。本文对热失控特性及其控制方法展开研究。分析了热失控的多种诱因,如电化学问题、机械和电气故障,并探讨了它们对电池热行为的影响。文章还描述了热失控从起始到最终阶段的过程,包括温度升高、化学反应失控,以及可能导致的燃烧或爆炸。此外,综合评述了热失控检测与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如优化热管理系统、完善电池管理系统(BMS)和使用新型隔热材料。最后,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总结了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建议和改进方向,以促进该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热失控 控制方法 电池管理系统 液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站高温材料科学实验系统热控设计及验证
13
作者 孙晋川 康昌玺 +3 位作者 谢永齐 马动涛 李生华 崔晓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4-820,共7页
中国空间站高温材料科学实验系统(HTMSES)是中国新一代的可长期在轨运行的综合型多功能空间材料实验装置,其组成复杂、布局紧凑、实验温度高、部组件散热困难,使热控设计难度较大。基于液冷主动控温、辐射间接控温、结构热控一体化协同... 中国空间站高温材料科学实验系统(HTMSES)是中国新一代的可长期在轨运行的综合型多功能空间材料实验装置,其组成复杂、布局紧凑、实验温度高、部组件散热困难,使热控设计难度较大。基于液冷主动控温、辐射间接控温、结构热控一体化协同优化设计等多种思路对热控组件进行设计,有效解决热控难题。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科学实验系统热设计的温度结果;然后开展加热实验对热设计方案进行验证。数据显示HTMSES在提供材料制备所需要的最严苛实验工况(1200℃)情况下,各关键部件处于友好的温度范围内,其中电机最高温度为42.2℃,编码器最高温度为40.6℃,丝杠最高温度为62.4℃,滑块最高温度为59.6℃,导轨最高温度为57.3℃,科学实验系统皮肤可触及部位最高温度为31.6℃,各温度结果均满足热控指标要求,表明设计方案合理可行,为同类型设备热设计提供了一种设计思路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材料科学实验系统 热控设计 液冷主动控温 辐射间接控温 热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堆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自抗扰控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博源 刘志恩 +3 位作者 刘昌伟 李晨雨 李永超 卢炽华 《汽车工程学报》 2024年第4期661-673,共13页
为对双堆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进行有效控制,基于试验数据建立了电堆模型,并耦合水泵、换热器等关键零部件模型形成完整的热管理系统模型。为保证阶跃工况下电堆温度的稳定,设计了基于比例积分与线性自抗扰算法的联合控制策略,并进行仿真... 为对双堆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进行有效控制,基于试验数据建立了电堆模型,并耦合水泵、换热器等关键零部件模型形成完整的热管理系统模型。为保证阶跃工况下电堆温度的稳定,设计了基于比例积分与线性自抗扰算法的联合控制策略,并进行仿真验证。提出了基于前馈解耦及串级LADRC的改进控制策略,通过仿真对比改进前后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控制策略能有效减小超调量,反映温控精度的时间乘绝对误差积分量最高可降低66.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堆燃料电池系统 热管理 自抗扰 串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BMS从控板热分析及散热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原江鑫 何莉萍 +1 位作者 李耀东 李罡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8,共11页
针对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从控板服役过程中因温度过高和不均影响整车动力性、安全性问题,本文基于CFD理论,采用Icepak软件建立并验证了某商用BMS从控板热分析模型。首次在车载服役条件下,基于热分析模型开展了温度场分析和热均匀性优... 针对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从控板服役过程中因温度过高和不均影响整车动力性、安全性问题,本文基于CFD理论,采用Icepak软件建立并验证了某商用BMS从控板热分析模型。首次在车载服役条件下,基于热分析模型开展了温度场分析和热均匀性优化研究。BMS从控板热仿真分析表明,均衡模块及供电模块因局部积热温度均超过BMS的设计温度限值60℃,整个BMS从控板最大温差为21.0℃。为此,进一步开展了BMS从控板散热路径分析,并通过改变均衡电阻间距、布局、PCB基材以及增设导热硅胶垫进行散热优化设计。提高了BMS从控板的散热能力,使BMS从控板的最高温度控制在设计规定值60℃以下,同时整个电路板的温差降为6.9℃,提高了BMS从控板在实际车载服役条件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望为BMS从控板热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电动汽车 BMS从控板 热分析 散热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厂热工控制系统应用中的抗干扰技术
16
作者 徐龙涛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9期217-220,共4页
电厂热工控制自动化是我国电力事业的基础,抗干扰技术是电厂热工控制系统重要支撑技术之一。因此,介绍电厂热工控制系统结构,论述电厂热工控制系统应用中的干扰问题,并分析电厂热工控制系统应用中的抗干扰技术方案与实践,希望为抗干扰... 电厂热工控制自动化是我国电力事业的基础,抗干扰技术是电厂热工控制系统重要支撑技术之一。因此,介绍电厂热工控制系统结构,论述电厂热工控制系统应用中的干扰问题,并分析电厂热工控制系统应用中的抗干扰技术方案与实践,希望为抗干扰技术在电厂热工控制系统中的有效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厂热工控制系统 抗干扰技术 D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太阳能供热集热场输配流量与光伏同频控制策略研究
17
作者 张睿超 王登甲 +2 位作者 焦青太 万航 刘轩 《太阳能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5-172,共8页
探讨性提出一种基于光伏发电功率响应太阳辐照度变化,以光伏系统实时发电功率为基准驱动太阳能集热场水泵运行,进而控制输配流量和有效集热功率的控制策略。对所提出的集热场流量控制策略的节能运行效果进行计算分析,并与传统定流量控... 探讨性提出一种基于光伏发电功率响应太阳辐照度变化,以光伏系统实时发电功率为基准驱动太阳能集热场水泵运行,进而控制输配流量和有效集热功率的控制策略。对所提出的集热场流量控制策略的节能运行效果进行计算分析,并与传统定流量控制和定出口温度控制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式具有最佳的经济与热力性能,其集热场单位产热量成本η_(UHC)为0.0405元/kWh,而定流量控制与定出口温度控制方式的η_(UHC)分别为0.0455元/kWh与0.0446元/kWh;其供暖季热效率可达52.44%,高于定流量控制方式的52.43%与定出口温度控制方式的48.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集热器 流量控制 光伏系统 经济性能 热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调节型火电机组自动控制系统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志远 《煤炭科技》 2024年第1期78-80,86,共4页
由于江苏电网供给侧改革,涉网发电机组由电量型主体性电源向调节型基础性电源转变,且加大了市场调节的力度,如何提高机组的调节性能成为研究的重点。某电厂以江苏电网规范作为依据,结合机组自身特点,对机组进行炉水循环系统改造,并针对... 由于江苏电网供给侧改革,涉网发电机组由电量型主体性电源向调节型基础性电源转变,且加大了市场调节的力度,如何提高机组的调节性能成为研究的重点。某电厂以江苏电网规范作为依据,结合机组自身特点,对机组进行炉水循环系统改造,并针对性地对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进行优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机组 超临界 协调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力发电厂热控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实现
19
作者 邹毅 罗会文 +2 位作者 雷鸣 曾江蛟 陈鑫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18期190-191,194,共3页
本文深入探索了热控系统的优化设计及其实践,首要任务是设定优化目标,包括增强能效、降低能耗、缩减运营开支及减轻对环境的影响。文章详尽分析了设计策略的构建及关键创新技术的应用,如高效热交换技术、节能设备的使用、智能管控系统... 本文深入探索了热控系统的优化设计及其实践,首要任务是设定优化目标,包括增强能效、降低能耗、缩减运营开支及减轻对环境的影响。文章详尽分析了设计策略的构建及关键创新技术的应用,如高效热交换技术、节能设备的使用、智能管控系统的集成等。通过评估实施优化后的成效,证实了此设计方案在实际操作中的显著效果和重要地位。此项研究不仅为火力发电厂经济效益和环保性能的提升提供了实战指导,也为相关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发电厂 热控系统 优化设计 发电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喷涂细长杆件自动化温控系统研制及其应用
20
作者 袁振南 张春晖 +4 位作者 王辉 余斯亮 张岩 高名传 陈同舟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75-179,共5页
为了减少热喷涂细长杆加工过程中的变形,并提高涂层质量与加工效率,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自动控制技术研制开发了针对细长杆件热喷涂自动化温控系统,实现了细长杆件喷涂过程中的温度自动化控制,采用该系统对比研究了3种不同温度基... 为了减少热喷涂细长杆加工过程中的变形,并提高涂层质量与加工效率,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自动控制技术研制开发了针对细长杆件热喷涂自动化温控系统,实现了细长杆件喷涂过程中的温度自动化控制,采用该系统对比研究了3种不同温度基材上等离子喷涂Al_(2)O_(3)-13TiO_(2)陶瓷涂层的性能。结果表明:当基材温度控制在100~150℃时,工件变形量及涂层综合性能较优。自动化温控系统可以实现工件的连续不间断加工,与传统依靠停枪冷却的热喷涂方式相比,其生产效率提高了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喷涂 细长杆 温控系统 涂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