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航天器用界面导热填料应用状态接触传热系数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韩崇巍 金迪 +4 位作者 杨居翰 赵啟伟 张旸 李文君 杜卓林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98,共7页
为解决航天器用RKTL-DRZ-2型导热脂及RKTL-DRNJ-1型导热凝胶2种新开发导热填料无实际应用状态下接触传热系数数据的问题,采用试验方法对其接触传热系数进行研究,得到在航天器上设备典型尺寸及不同固定螺钉分布情况下的接触传热系数。试... 为解决航天器用RKTL-DRZ-2型导热脂及RKTL-DRNJ-1型导热凝胶2种新开发导热填料无实际应用状态下接触传热系数数据的问题,采用试验方法对其接触传热系数进行研究,得到在航天器上设备典型尺寸及不同固定螺钉分布情况下的接触传热系数。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安装状态下,与目前常用的RKTL-DRZ-1型导热脂相比,RKTL-DRZ-2型导热脂对界面接触传热性能改善效果较好,RKTL-DRNJ-1型导热凝胶较差。此外,获取了保证导热填料填充效果的实施经验,并给出了导热填料的选用建议。试验分析结论可应用于选用导热填料时的航天器热设计及热控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导热填料 接触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与5CrMnMo模具钢界面接触换热系数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立文 朱德才 +2 位作者 邢磊 张国梁 韦荣选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0-64,共5页
利用自制的接触换热系数测量装置对铸造铝合金和挤压铝合金分别与5CrMnMo模具钢的接触换热系数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铝合金与5CrMnMo模具钢间的接触换热系数随接触表面温度和载荷的变化,发现接触换热系数与温度并不存在简单的正比关系... 利用自制的接触换热系数测量装置对铸造铝合金和挤压铝合金分别与5CrMnMo模具钢的接触换热系数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铝合金与5CrMnMo模具钢间的接触换热系数随接触表面温度和载荷的变化,发现接触换热系数与温度并不存在简单的正比关系,而与载荷的指数近似成正比关系,并且在相同的接触条件和测量条件下铸造铝合金与5CrMnMo的接触换热系数普遍要比挤压铝合金的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换热系数 铝合金 5CrMnM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器中导热胶热传导系数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朱冬生 林琳 +1 位作者 侯轶 程锐敏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76-480,共5页
本文在研究吸附式热泵吸附器传热性能的特性基础上,发现导热胶能有效降低吸附剂与吸附换热器表面间的接触热阻,随后研制并测试了导热胶对颗粒吸附剂与吸附换热器表面之间以及成型吸附剂与吸附换热器表面之间接触热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 本文在研究吸附式热泵吸附器传热性能的特性基础上,发现导热胶能有效降低吸附剂与吸附换热器表面间的接触热阻,随后研制并测试了导热胶对颗粒吸附剂与吸附换热器表面之间以及成型吸附剂与吸附换热器表面之间接触热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导热胶是降低吸附剂与金属表面之间接触热阻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提高吸附剂与金属表面之间的传热性能,而对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影响不大, 为强化两种不同介质之间的传热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接触热阻 导热胶 导热系数 吸附器 传热性能 吸附式热泵 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塑性成形过程中界面接触换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朱德才 张立文 +2 位作者 裴继斌 张国梁 韦荣选 《塑性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2-96,共5页
文章通过自制的接触换热系数测量设备对纯铜与3Cr2W8V合金钢、不锈钢与不锈钢间的接触换热系数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温度和载荷对接触换热系数的影响,并且分析了在铝合金和模具钢的接触面间加入玻璃润滑剂后对接触换热系数的影响。实... 文章通过自制的接触换热系数测量设备对纯铜与3Cr2W8V合金钢、不锈钢与不锈钢间的接触换热系数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温度和载荷对接触换热系数的影响,并且分析了在铝合金和模具钢的接触面间加入玻璃润滑剂后对接触换热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接触换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而与载荷的指数近似成正比关系,且在接触面涂上玻璃润滑剂后,接触换热系数可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换热系数 影响因素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型铸造界面换热系数峰值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被引量:2
5
作者 徐戎 李落星 +2 位作者 张立强 朱必武 卜晓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50-957,共8页
在改进Hamasaiid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金属型铸造界面换热系数峰值hmax预测模型,该模型引入表面张力参数,定量研究其对界面换热的影响。采用A356铝合金金属型重力铸造实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反求计算的hmax约为5944 W/(m2·... 在改进Hamasaiid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金属型铸造界面换热系数峰值hmax预测模型,该模型引入表面张力参数,定量研究其对界面换热的影响。采用A356铝合金金属型重力铸造实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反求计算的hmax约为5944 W/(m2·K),采用Hamasaiid模型计算的hmax约为7987 W/(m2·K),误差约为34%;新模型未考虑表面张力时计算的hmax约为6228 W/(m2·K),误差约为5%,考虑表面张力时计算的hmax约为5992W/(m2·K),误差约为1%。新模型计算精度有较大提升,计算结果与反求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面张力对计算精度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换热系数 金属型重力铸造 表面粗糙度参数 表面张力 接触热阻 反热传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粗糙滑动表面间接触热导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雨薇 叶福浩 +2 位作者 李和言 吴健鹏 孙能祥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78-183,共6页
粗糙表面之间的接触热导对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相对滑动的两个粗糙表面之间的有效接触热导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得到了适用于不同Pe数下的接触热导计算公式。研究表明:高Pe数下,滑动粗糙表面间的有效接触热... 粗糙表面之间的接触热导对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相对滑动的两个粗糙表面之间的有效接触热导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得到了适用于不同Pe数下的接触热导计算公式。研究表明:高Pe数下,滑动粗糙表面间的有效接触热导不仅与接触压强、材料热物性参数以及表面粗糙度有关,而且与滑动速度的平方根成正比;低Pe数或者静态下,材料参数、微凸体峰顶半径一定时,有效接触热导与接触压强成近似线性关系。该研究结果可为表面强化换热提供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接触 粗糙表面 接触热导(tcc) 热传导 Peclet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界面热传导系数影响因素研究
7
作者 彭小波 万小朋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19,40,共5页
对固体界面热传导的机理进行研究,建立理论模型。依据稳态热流法独立设计出一套界面热传导系数的测量装置,用其测量铝合金ZL205A在不同界面温度、界面载荷、表面粗糙度下的界面热传导系数,研究这些因素对界面热传导系数的影响规律。试... 对固体界面热传导的机理进行研究,建立理论模型。依据稳态热流法独立设计出一套界面热传导系数的测量装置,用其测量铝合金ZL205A在不同界面温度、界面载荷、表面粗糙度下的界面热传导系数,研究这些因素对界面热传导系数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本文的理论模型比Yovanovich和Mikic的理论模型有更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传导 理论模型 粗糙表面 接触热传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摩擦系数和微凸体相互作用的粗糙表面接触热导分形模型 被引量:8
8
作者 孙献光 孟春晓 段田堂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6-633,共8页
基于三维分形理论,建立了考虑摩擦系数和微凸体相互作用的粗糙表面接触热导分形模型,并且考虑了微凸体的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和完全塑性变形.通过该模型,分析了摩擦系数、分形维数、分形粗糙度和接触载荷对热接触热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 基于三维分形理论,建立了考虑摩擦系数和微凸体相互作用的粗糙表面接触热导分形模型,并且考虑了微凸体的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和完全塑性变形.通过该模型,分析了摩擦系数、分形维数、分形粗糙度和接触载荷对热接触热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接触热导随着摩擦系数和分形粗糙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形维数和接触载荷的增大而增大.该研究为开展接合面的热传递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热导 粗糙表面 摩擦系数 微凸体相互作用 分形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面载荷和温度对AZ91D镁合金/H13模具钢界面接触换热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王亚军 张涛 罗杰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2,73,共5页
采用由滑轮增力机构和液压增力机构组成的二级增力机构加载的稳态热流方法,通过自制的界面接触换热系数测量装置对AZ91D镁合金/H13模具钢界面的接触换热系数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接触面载荷和温度对界面接触换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由滑轮增力机构和液压增力机构组成的二级增力机构加载的稳态热流方法,通过自制的界面接触换热系数测量装置对AZ91D镁合金/H13模具钢界面的接触换热系数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接触面载荷和温度对界面接触换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接触面载荷较低时,随载荷的增大,接触换热系数变化较为显著,在高载荷区域接触换热系数对载荷的敏感性有所下降;接触面温度越高,接触换热系数越大,在320-370℃温度范围内,界面接触换热系数随温度升高的变化不明显,越过此阶段后又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换热系数 AZ91D镁合金 H13模具钢 接触面载荷 接触面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