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虚拟防火墙的电化学储能系统热蔓延抑制策略
1
作者 张小龙 孙承章 +3 位作者 王旭 王林飞 杨国婧 徐睿婕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1,共11页
为减小传统灭火剂消防压力,抑制储能电站热失控的发生和蔓延,针对目前普遍使用的储能舱消防系统,提出一种基于虚拟防火墙联合采样点卡尔曼滤波算法和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的快速放电策略。首先,制定基于虚拟防火墙的电池分级预警策略,依据... 为减小传统灭火剂消防压力,抑制储能电站热失控的发生和蔓延,针对目前普遍使用的储能舱消防系统,提出一种基于虚拟防火墙联合采样点卡尔曼滤波算法和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的快速放电策略。首先,制定基于虚拟防火墙的电池分级预警策略,依据电池舱内的气体浓度、温度、荷电状态、温升速率等特征参数情况对电池舱各阶段所需做出的防火动作进行分级并对电池前期预警及后期安全防护进行说明。其次,基于电池热电耦合模型,通过对比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与采样点卡尔曼滤波算法的估计效果,可得采样点卡尔曼滤波算法可有效提高电池SOC及温度估计精度。最后,根据状态空间方程制定模型预测最优控制联合采样点卡尔曼滤波算法,对电池电流、电压、温度、荷电状态设置显性约束,达到锂电池快速放电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可提高系统内部变参数的估计精度,减小热失控灾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电站 模型预测控制 磷酸铁锂电池 电池电量估计 热蔓延 等效电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V2G的重卡换电站电池热模型
2
作者 彭夏泠 韩松 +1 位作者 刘勋川 贺国刚 《南方能源建设》 2025年第2期104-115,共12页
[目的]重卡换电站能解决换电重卡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短等痛点,但其动力电池存在容量大、使用频率高、热失控风险高等问题。[方法]为解决以上问题,文章建立了耦合双向充电机的电池热-电耦合模型,对电动重卡动力电池热特性进行研究,应用C... [目的]重卡换电站能解决换电重卡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短等痛点,但其动力电池存在容量大、使用频率高、热失控风险高等问题。[方法]为解决以上问题,文章建立了耦合双向充电机的电池热-电耦合模型,对电动重卡动力电池热特性进行研究,应用COMSOL-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耦合模型,可以有效控制电池车辆到电网(Vehicle to Grid,V2G)工况下的电压电流。在V2G工况前期,最大电流密度在负极与负极极耳的交界处,最小电流密度在正极与正极极耳的交界处,正极极耳温度比负极极耳高4.1℃;在V2G工况后期,最大局部电流密度从极耳向电池下端转移,底部区域因浓度的影响有利于电化学反应,电芯温度高于极耳温度;热滥用工况下,副反应发生顺序为SEI膜分解、负极分解、正极与电解液反应,其中,电极副反应生热是导致电池进入无法返回的热失控的主要原因,SEI膜的分解反应是电池开始热失控的标志。[结论]所提外电路-热电耦合模型能有效反映在重卡换电站双向充电机激励下,电池热电耦合模型的温度分布与热失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卡换电站 双向充电机 外电路-热电耦合模型 V2G 热失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顶管工况下高压电缆线芯温度推演与动态增容
3
作者 王春深 覃喜 +1 位作者 沈清野 杨仕友 《科技通报》 2024年第9期43-49,106,共8页
水平顶管一般用于电缆线路穿越河流、街路等场合,由于其特殊构造,导致单独使用光纤测温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较差。鉴于此,本文提出了电缆端部表皮测温器与置于相邻PVC空管内的光纤测温器的联合测温方案和线芯导体温度推演与动态增容方法。... 水平顶管一般用于电缆线路穿越河流、街路等场合,由于其特殊构造,导致单独使用光纤测温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较差。鉴于此,本文提出了电缆端部表皮测温器与置于相邻PVC空管内的光纤测温器的联合测温方案和线芯导体温度推演与动态增容方法。将电缆线芯、表皮分别等效为热源与热汇,电缆内部各部分等效为热网络,根据光纤与表皮测温值反演热路参数值,采用拉普拉斯变换法求解热路,推演各相缆芯实时温度并预测动态增容的应急负荷允许持续时间。通过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了本文模型预测应急负荷持续时间的准确性和快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水平顶管 温度监测 热路模型 动态增容 应急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单层电芯内短路建模与热失控触发特性 被引量:2
4
作者 乔亚军 任怡茂 +2 位作者 谭子健 张袆柔 吴伟雄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91-3503,共13页
锂离子电池内短路诱因复杂,为深入研究内短路引起的电池失效问题须构建合适的精细化仿真模型。本工作以NCM/石墨电池为研究对象,围绕电池内短路失效机理,基于电化学-热耦合物理场,建立了考虑热失控放热副反应的三维单层电芯内短路模型,... 锂离子电池内短路诱因复杂,为深入研究内短路引起的电池失效问题须构建合适的精细化仿真模型。本工作以NCM/石墨电池为研究对象,围绕电池内短路失效机理,基于电化学-热耦合物理场,建立了考虑热失控放热副反应的三维单层电芯内短路模型,探究了热失控触发边界,并从内外部特征讨论了单层电芯内短路-热失控的演变过程。首先利用Arrhenius公式得到内短路触发的四种放热副反应产热量与反应速率,探究对电池温升影响最大的副反应类别,结果表明内短路过程放热副反应中负极与电解液反应总热量最大。进一步分析单层电芯内四种典型内短路形式的热失控触发特性,综合考虑组分材料导电性和导热性,得到铝-阳极内短路危险程度最高,其短路电阻值与热失控触发时间呈现正相关趋势,且临界短路电阻的高温热点区域面积值约为30 mm^(2)。模拟结果获得了四种形式内短路临界短路电阻值,并揭示了单层电芯内短路-热失控触发时内部锂离子浓度和温度分布的空间演变规律,相关结果可为研究内短路失效机制和设计安全锂离子电池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单层电芯 内短路模型 热失控触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N功率放大器MMIC的近结区热阻解析模型
5
作者 郜佳佳 游恒果 +1 位作者 李静强 舒国富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0-387,共8页
GaN功率放大器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的热积累问题是制约其进一步高度集成和大功率化应用的主要技术瓶颈,针对该散热问题,提出了GaN功率放大器MMIC的近结区热阻解析模型。在简单多层叠加的热阻解析模型的基础上,细化至芯片的近结区域,... GaN功率放大器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的热积累问题是制约其进一步高度集成和大功率化应用的主要技术瓶颈,针对该散热问题,提出了GaN功率放大器MMIC的近结区热阻解析模型。在简单多层叠加的热阻解析模型的基础上,细化至芯片的近结区域,引入了位置矫正因子矩阵和耦合系数矩阵,并通过加栅窗的方式建立了芯片近结区的热阻解析模型。该模型考虑了GaN功率放大器MMIC的特点以及衬底的晶格热效应,可以更准确地表征芯片结温。采用红外热成像仪对6种GaN功率放大器MMIC在不同工作条件下进行了热测试,对比仿真和测试结果发现,解析模型的结温预测误差在10%以内,说明该模型可以准确地表征GaN功率放大器MMIC的热特性,进而用于优化和指导电路拓扑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功率放大器 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 近结区 热阻解析模型 红外热成像 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缆热路模型特征参数基于LMS的实验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曾强 肖继学 +3 位作者 廖旋 董圣友 李海军 王泽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06-1611,共6页
基于LMS提出一种精确获取电缆热路模型中热特征参数的实验分析方法。利用6942XL型电缆、Pico温度采集系统、逆变系统、电阻性负载系统构建实验平台。在Matlab集成开发环境中分别基于该实验分析方法、IEC方法计算出实验用电缆的热特征参... 基于LMS提出一种精确获取电缆热路模型中热特征参数的实验分析方法。利用6942XL型电缆、Pico温度采集系统、逆变系统、电阻性负载系统构建实验平台。在Matlab集成开发环境中分别基于该实验分析方法、IEC方法计算出实验用电缆的热特征参数,以估计电缆内部各层温度的方式,探讨该实验方法的电缆热特征参数的分析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实验法可有效获取电缆的热特征参数,其精度高于传统的IEC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 热路模型 特征参数 温度 L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缆热路模型特征参数计算方法综述 被引量:2
7
作者 肖继学 龚建全 +5 位作者 董圣友 廖旋 李海军 曾强 王泽 胥玉萍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5期39-42,共4页
动态增容需要精确的电缆热路模型特征参数。在详细介绍电缆结构的基础上,阐述电缆的热路模型。分析IEC法、热阻修正法、形状因子法3种用于计算电缆热路模型特征参数的主要方法的基本原理,研究它们的特点,指出热阻修正法、形状因子法是IE... 动态增容需要精确的电缆热路模型特征参数。在详细介绍电缆结构的基础上,阐述电缆的热路模型。分析IEC法、热阻修正法、形状因子法3种用于计算电缆热路模型特征参数的主要方法的基本原理,研究它们的特点,指出热阻修正法、形状因子法是IEC法的有益补充。最后,探讨精确分析电缆热路模型特征参数方法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 热路模型 特征参数 IEC法 形状因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集热-贮热墙式太阳房的动态模拟及热性能比较 被引量:27
8
作者 叶宏 葛新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9-357,共9页
被动式太阳房的结构对其热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采用一维热网络模型对多种结构的太阳房进行了动态模拟 ,研究了吸热面的热辐射性质、厚墙墙体材料的热物性、不同的透明覆盖以及在透明覆盖与厚墙之间增设金属吸热板等不同结构对太阳房热性... 被动式太阳房的结构对其热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采用一维热网络模型对多种结构的太阳房进行了动态模拟 ,研究了吸热面的热辐射性质、厚墙墙体材料的热物性、不同的透明覆盖以及在透明覆盖与厚墙之间增设金属吸热板等不同结构对太阳房热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房 集热-贮热墙式 动态模拟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kV三芯电缆应急时间计算模型与验证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刚 王鹏 李文祥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1-88,共8页
以单根直埋敷设的10 k V三芯电缆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电缆暂态热路模型,并将其简化等效为一阶RC热路,根据所建立模型推导了应急时间与线芯温度的关系式。同时,设计了直埋敷设电缆加载不同应急负荷时的温升实验,实测了各组实验的应急时间... 以单根直埋敷设的10 k V三芯电缆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电缆暂态热路模型,并将其简化等效为一阶RC热路,根据所建立模型推导了应急时间与线芯温度的关系式。同时,设计了直埋敷设电缆加载不同应急负荷时的温升实验,实测了各组实验的应急时间。通过与应急时间计算值的对比,分析实验结果与误差,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正确性,并得到不同应急负荷下的电缆应急时间变化规律,为电力部门指导电力电缆的运行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芯电缆 直埋敷设 暂态热路模型 线芯温度 应急时间 应急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芯矿用电缆线芯温度预测及故障预警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彦文 张旭然 +2 位作者 高彦 王乐 武灵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39-1448,共10页
矿用电缆受潮湿环境影响,易发生绝缘劣化;堆积在护套上的煤粉会影响电缆的散热,而线芯导体温度的异常升高最终可能会导致电缆放炮,甚至形成电气火灾,酿成严重的煤矿安全事故。针对电缆带电运行过程中无法直接测量其线芯导体温度,无法利... 矿用电缆受潮湿环境影响,易发生绝缘劣化;堆积在护套上的煤粉会影响电缆的散热,而线芯导体温度的异常升高最终可能会导致电缆放炮,甚至形成电气火灾,酿成严重的煤矿安全事故。针对电缆带电运行过程中无法直接测量其线芯导体温度,无法利用电缆线芯异常温升这一极早期特征来实现电缆故障预警的技术难题,采用理论分析与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电缆径向截面上的热传导规律入手,建立了基于等效三等分暂态热路模型的三芯矿用电力电缆线芯温度计算方法,可由电缆外护套表面温度实时计算出电缆线芯温度。针对电缆绝缘层、内护套以及外护套的热扩散率低导致材料内部温度梯度大,会严重影响算法模型计算精度的问题,通过分析电缆材料内部温度梯度的分布特征,使用对电缆绝缘层、内护套以及外护套进行等热容分层计算的优化方法,提出了三等分等热容分层暂态热路模型算法。以型号为MYJV22-6/6kV-3×50的矿用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为实验对象,通过电缆温度电流实验,测得该被试电缆在不同载流量下外护套表面和线芯导体的温度数据。经实验数据分析,证明三等分等热容分层暂态热路模型的计算误差随分层数增加而减小,并确定了电缆绝缘层、内护套以及外护套的最佳分层数均为50。结果表明,采用等热容分层的方法优化后的三等分暂态热路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当电缆绝缘层、内护套以及外护套的分层数均为50时,其最大相对误差小于1%,平均相对误差为0.73%,可为矿用电力电缆线芯温度预测和故障预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芯矿用电缆 温度监测 异常温升 故障预警 热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线路板热可靠性分析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孙简 丁耀根 陈仲林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13-1016,共4页
该文研究用ANSYS软件对电子线路板做热可靠性分析时的建模问题,通过仿真分析,得到如下两点推论:(1)铜箔分布的不均匀性对PCB传热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在建模时应尽量予以考虑;(2)内部到外部热阻小的发热元件可以当作简单方块来处理,这... 该文研究用ANSYS软件对电子线路板做热可靠性分析时的建模问题,通过仿真分析,得到如下两点推论:(1)铜箔分布的不均匀性对PCB传热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在建模时应尽量予以考虑;(2)内部到外部热阻小的发热元件可以当作简单方块来处理,这样就使整板的建模大大简化。根据以上推论对一种新型星载电子线路板进行了ANSYS建模和计算,并把计算的结果与实验测试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了这种简化建模方法具有足够的准确性,使用方便,可以应用于星载及真空等环境中各种电子线路板的热可靠性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B电子线路板 热分析 ANSYS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轴向热路模型的架空地线与预绞丝接触端面接触电阻的计算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刚 郭德明 +5 位作者 郑文成 黄键宁 黎俊文 杨悦荣 陈星宇 潘铖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19,共11页
作为衡量电接触性能的重要参数,接触电阻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目前主要采用离线的实验测量手段对接触电阻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与实际运行状态存在一定的差异;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轴向热路模型的接触端面接触电阻的计算方... 作为衡量电接触性能的重要参数,接触电阻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目前主要采用离线的实验测量手段对接触电阻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与实际运行状态存在一定的差异;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轴向热路模型的接触端面接触电阻的计算方法。首先,以架空地线与预绞丝接触端口为研究对象构建轴向热路模型,其中模型的热参数采用遗传算法获得;然后结合GJ-50架空地线的实例计算结果,讨论分析了模型热参数和接触电阻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文中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准确得到接触端面暂态温升过程中不同温度对应的交流接触电阻,并且稳态温度下接触电阻随着加载电流的增加而减小,但不受时间计算步长的影响;该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很高,接触电阻的实验测量结果和计算结果最大误差不超过9%;接触电阻与温度的关系采用Paulke等提出的公式表示时计算结果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电阻 轴向热路模型 接触端面 架空地线 预绞丝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路模型的充电机智能功率调节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兴志 应展烽 《电子技术应用》 2018年第2期124-126,130,共4页
车载充电机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设备。此类设备在高温环境下运行极易超过最大温升限制,同时车载设备因路况和空间等问题,器件温升不易直接测量,难以实现温度可靠保护。针对车载充电机在高温环境应用时易过温的问题,提出基于功率器件集... 车载充电机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设备。此类设备在高温环境下运行极易超过最大温升限制,同时车载设备因路况和空间等问题,器件温升不易直接测量,难以实现温度可靠保护。针对车载充电机在高温环境应用时易过温的问题,提出基于功率器件集中参数热路模型的智能功率调节方法。该方法首先探寻充电机内部温升最高的功率器件;随后针对该功率器件,建立可描述器件温度、输入功率及环境温度关联性的集中热路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最后利用该热路模型,构建充电机输入功率闭环控制策略;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热路模型的功率控制方法,可有效限定充电机功率器件温升,提高充电机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参数 热路模型 充电机 智能功率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路模型的矿用高压电缆内因火灾预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彦文 张旭然 +1 位作者 高彦 王寅生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2年第2期225-232,共8页
线芯的异常温升是矿用电缆内因火灾的极早期特征,及时准确地获取电缆线芯温度是电缆内因火灾预警技术的关键。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电缆外护套表面温度推算线芯温度的热路模型算法。该算法依据电缆外护套表面温度、电流、结构参数对电缆... 线芯的异常温升是矿用电缆内因火灾的极早期特征,及时准确地获取电缆线芯温度是电缆内因火灾预警技术的关键。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电缆外护套表面温度推算线芯温度的热路模型算法。该算法依据电缆外护套表面温度、电流、结构参数对电缆线芯导体的温度进行推算。其中,稳态热路模型算法用于电缆正常工作且电流稳定时的温度计算,暂态热路模型算法用于电缆故障时的温度计算。通过矿用电缆内因火灾实验,分析了模型的计算误差,验证了模型算法可行性。结果表明,热路模型算法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度较高,相对误差小于10%,可作为矿用电缆内因火灾预警的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电缆 内因火灾 热路模型 火灾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用磷酸铁锂电池针刺热失控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金标 邹武元 +2 位作者 刘方方 安治文 徐志强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7-41,共5页
为揭示锂电池内短路引发热失控的热响应和电行为特征,对单体磷酸铁锂电池及其并联连接电池模组进行针刺试验,观测被刺电池端电压、表面温度、反充电流的变化规律和试验特征,并利用电池单个电极针刺内短路模型以及等效内外短路电路模型... 为揭示锂电池内短路引发热失控的热响应和电行为特征,对单体磷酸铁锂电池及其并联连接电池模组进行针刺试验,观测被刺电池端电压、表面温度、反充电流的变化规律和试验特征,并利用电池单个电极针刺内短路模型以及等效内外短路电路模型解释电池内外短路电阻、端电压和反充电流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被刺电池端电压出现突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受随机性接触界面、高温等因素影响的内短路阻值的突降和升高;若电池正极柱处温度急剧升高,反充电流瞬间达到峰值,则表明电池发生外短路;电池是否出现热失控取决于电池内短路阻值和反充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针刺 内短路 热失控 等效内外短路电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等效电路模型的干式变压器温度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建勤 赵楠 康国平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96-99,共4页
根据热电类比原理,建立了干式变压器的热等效电路模型.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ATPDraw5.4对该热等效电路模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正常负荷变动、过载情况以及二次侧短路时干式变压器温度变化的规律.仿真结果表明:正常负荷变动或过载情况下... 根据热电类比原理,建立了干式变压器的热等效电路模型.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ATPDraw5.4对该热等效电路模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正常负荷变动、过载情况以及二次侧短路时干式变压器温度变化的规律.仿真结果表明:正常负荷变动或过载情况下,干式变压器温度按指数规律变化.负荷增加时,其温度呈指数曲线上升;负荷减小时,其温度按指数函数下降.当干式变压器的二次侧发生短路时,其温度则会依照幂函数曲线急剧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变压器 热电类比 计算机仿真 热等效电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循环应力剖面对QFP焊点热疲劳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考 陈循 褚卫华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0-175,共6页
采用统一型粘塑性Anand本构方程描述了QFP(四方扁平封装)焊点的粘塑性力学行为,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组装在印制电路板上QFP的有限元模型,通过研究焊点内部总应变范围的变化进而研究温度循环应力剖面各个参数对焊点热疲劳寿命的影响,... 采用统一型粘塑性Anand本构方程描述了QFP(四方扁平封装)焊点的粘塑性力学行为,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组装在印制电路板上QFP的有限元模型,通过研究焊点内部总应变范围的变化进而研究温度循环应力剖面各个参数对焊点热疲劳寿命的影响,为设计合理的温度循环应力剖面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循环应力剖面 焊点 粘塑性 有限元模型 热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短路电流热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邵健帅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9-74,共6页
为研究铁路接触网在被动式短路断电时的热效应,对短路电流对接触网的主导电回路、受电弓滑板和接触线之间的温升情况进行研究。介绍了接触网在被动式短路断电模式下的短路电流、接触面积的计算方法,阐述了局部热效应模型的计算模型,针... 为研究铁路接触网在被动式短路断电时的热效应,对短路电流对接触网的主导电回路、受电弓滑板和接触线之间的温升情况进行研究。介绍了接触网在被动式短路断电模式下的短路电流、接触面积的计算方法,阐述了局部热效应模型的计算模型,针对接触网发热量、接触线与滑板之间的温升情况进行计算。研究得出发热量受接触面宽度和接触力的大小影响较大;在牵引变电所附近实施短路作业烧损甚至熔断接触线的概率较大;新接触线在大张力作用下存在接触线断线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化 接触网 短路电流 热效应 G-W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埋电力电缆输送能力的分析与研究
19
作者 杨波 马莉莉 毕晨星 《红水河》 2022年第4期91-95,共5页
为充分利用电力电缆的输送能力余量,在保证供电可靠性的前提下动态增加现有线路的输送容量,有必要准确分析直埋电力电缆的输送能力并对电力电缆增容策略展开研究。笔者根据直埋电缆场域的热路模型,列写节点热流方程,并采用四阶Runge-Ku... 为充分利用电力电缆的输送能力余量,在保证供电可靠性的前提下动态增加现有线路的输送容量,有必要准确分析直埋电力电缆的输送能力并对电力电缆增容策略展开研究。笔者根据直埋电缆场域的热路模型,列写节点热流方程,并采用四阶Runge-Kutta法计算单回路直埋电缆缆芯温度,进而得到电缆允许增容时间曲线和缆芯温升曲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恒定负荷下单线增容和双线增容两种增容策略。结果表明,双线同时增容可提供更多的增容时间,应避免电缆在过负荷状态下长期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缆 输送能力 热路模型 动态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递推回归法的电缆热路模型特征参数实验分析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胥玉萍 肖继学 +5 位作者 董圣友 曾强 李海军 廖旋 王泽 龚建全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46-1452,共7页
为了精确地估计电缆温度,基于递推回归原理研究电缆热路模型特征参数的一种精确、快速的获取方法,并提出一种相应的算法。设计实验平台,在Matlab集成开发环境中分别基于该递推回归法、传统的IEC法分析实验用电缆的特征参数。分别利用基... 为了精确地估计电缆温度,基于递推回归原理研究电缆热路模型特征参数的一种精确、快速的获取方法,并提出一种相应的算法。设计实验平台,在Matlab集成开发环境中分别基于该递推回归法、传统的IEC法分析实验用电缆的特征参数。分别利用基于这些特征参数的电缆热路模型估计电缆内的各层温度。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递推回归法分析出的特征参数的电缆热模型得到的电缆温度误差小于基于IEC法的,从而验证该递推回归法分析电缆热路模型特征参数的有效性与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推回归 热路模型 特征参数 电缆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