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扶正祛邪法治疗老年骨折患者肺部感染疗效观察
1
作者 岳建彪 万坤镇 +1 位作者 孙群 李霞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6-79,共4页
目的 分析扶正祛邪法治疗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3年4月—2024年9月期间四川骨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下肢骨折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杂病伏... 目的 分析扶正祛邪法治疗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3年4月—2024年9月期间四川骨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下肢骨折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杂病伏邪理论的扶正祛邪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9 d后中医证候积分[倦怠乏力、胁肋胀痛、食欲不振、五心烦热]、肺部感染情况[肺部感染评分(CPIS)]和血清炎症因子[PCT、IL-6]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病程。结果 治疗9 d后,两组患者倦怠乏力、胁肋胀痛、食欲不振、五心烦热中医证候积分、CPIS评分、PCT、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感染病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杂病伏邪理论的扶正祛邪法治疗老年下肢骨折并发肺部感染,有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抑制血清PCT、IL-6表达,加快病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病伏邪理论 扶正祛邪法 老年下肢骨折 肺部感染 中医证候积分 肺部感染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浊邪害清辨治湿热疫逆传心包
2
作者 祁明明 寇俊萍 +2 位作者 应松言 王思锦 魏凯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5-430,共6页
通过梳理湿热疫逆传心包的机制,认为湿热疫逆传心包是湿热秽浊疫邪由肺卫或肺脏逆传心包的传变趋势,浊邪害清是导致疫邪发生逆传的重要病理机制。临床治疗应立足于浊邪害清理论,芳化宣肺通阳为先,斩断疫邪逆传之势;若发生逆传,则应祛痰... 通过梳理湿热疫逆传心包的机制,认为湿热疫逆传心包是湿热秽浊疫邪由肺卫或肺脏逆传心包的传变趋势,浊邪害清是导致疫邪发生逆传的重要病理机制。临床治疗应立足于浊邪害清理论,芳化宣肺通阳为先,斩断疫邪逆传之势;若发生逆传,则应祛痰散瘀宣窍,谨防阴阳离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疫 逆传心包 浊邪害清 《温热论》 叶天士 宣肺通阳 芳香逐秽 祛痰散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火周流理论探讨温滋解毒法辨治恶性肿瘤 被引量:1
3
作者 顾雨甜 周红光 +4 位作者 李浩 戴心妍 邵焱 杨欢 袁伟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7-575,共9页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构建人体相火周流的理论模型。提出癌毒是引发相火妄动、阻碍相火周流的关键因素,相火妄动、周流不畅是癌毒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以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运用温滋解毒法治疗肿瘤,起到温滋同用、阴阳并调、消解癌毒的...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构建人体相火周流的理论模型。提出癌毒是引发相火妄动、阻碍相火周流的关键因素,相火妄动、周流不畅是癌毒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以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运用温滋解毒法治疗肿瘤,起到温滋同用、阴阳并调、消解癌毒的重要作用。温法、滋法、解毒法联用能促进相火归位,使人体生化有源,为中医辨治寒毒为主或寒热错杂型的肿瘤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火理论 相火妄动 相火周流 癌毒理论 一气周流 温滋解毒法 扶正祛邪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细胞在缺血性中风中的因果作用及正邪理论探讨
4
作者 朱小敏 陈炜 +2 位作者 卓桂锋 蒲珊珊 吴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5-149,I0040,I0041,共7页
目的现代研究表明免疫细胞在缺血性中风(IS)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对于中医正邪理论的内在机制尚未阐明,不少研究认为免疫细胞介导的免疫平衡可能是中医正邪理论的重要机制之一。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验证免疫细胞对IS的... 目的现代研究表明免疫细胞在缺血性中风(IS)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对于中医正邪理论的内在机制尚未阐明,不少研究认为免疫细胞介导的免疫平衡可能是中医正邪理论的重要机制之一。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验证免疫细胞对IS的因果关系,并进一步探讨正邪理论的内在机理。方法基于公开的遗传数据,将免疫细胞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双样本MR分析,探索731个免疫细胞表型与IS患病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将逆方差加权(IVW)方法作为主要方法用作标准分析,使用加权中位数、MR-Egger、Simple mode和Weighted mode作为补充,Cochrans Q检验异质性、MR-Egger截距检验测试水平多效性。结果经FDR校正后,发现仍有11个免疫细胞表型具有统计学意义(经FDR校正的p<0.05):其中CD27 on memory B cell、CD27 on sw mem、CD27 on CD24^(+)CD27^(+)、CD27 on IgD^(-)CD38^(dim)、CD27 on IgD^(-)CD38-、CD27 on IgD^(-)CD38br、CD25 on IgD^(+)和CD25 on IgD^(+)CD38^(dim)对IS的起危险作用;CD40 on CD14-CD16^(+)monocyte、CD40 on CD14^(+)CD16-monocyte、CD40 on CD14^(+)CD16^(+)monocyte对IS起保护作用。其中8个在B细胞组,3个在单核细胞组。以B细胞上的CD27、CD25和单核细胞上的CD40为显著。结论通过遗传学手段证实了免疫细胞在IS中发挥关键作用,为阐明正邪理论的内在机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邪理论 缺血性中风 免疫细胞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13例肺结节患者先天运气与后天发病关联性研究
5
作者 王妍松 曹旸 +3 位作者 李焱鑫 王兰荣 陆美吉 杨宇飞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355-3361,共7页
目的:研究肺结节患者先天运气特征与其后天发病情况及发病时间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3年(癸卯年)郑州市政府民生实事“肺癌早期筛查项目”中经肺CT诊为肺结节的患者1213例(其中癸卯年新确诊969例),探索肺结节患者的出生日期在不同季节... 目的:研究肺结节患者先天运气特征与其后天发病情况及发病时间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3年(癸卯年)郑州市政府民生实事“肺癌早期筛查项目”中经肺CT诊为肺结节的患者1213例(其中癸卯年新确诊969例),探索肺结节患者的出生日期在不同季节、天干、地支、岁运、司天之气、在泉之气、主气、客气的分布差异性。结果:肺结节患者的出生日期在干支、岁运、司天在泉之气和主客气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出生于天干为癸,地支为未,岁运太火,寒湿运气和火热偏盛的运气时期的人更易患肺结节。而在癸卯年确诊肺结节的患者其先天运气特征与癸卯年的运气特征具有较高相似。结论:肺结节的后天发病与先天运气特征有一定关联,并且其发病时间可能为与其先天运气特点相似的年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气学说 肺结节 先天禀赋 发病规律 天干-地支 主气-客气 司天-在泉 五运六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客交”思想指导下,以“分离主客”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的启发 被引量:7
6
作者 宋宗诌 彭丽 郭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68-2070,共3页
"主客交"由明末医家吴又可在其《瘟疫论》下卷中提出,是久病正气营血亏虚,客邪趁虚与正气营血胶痼体内缠绵难愈的一种疾病。我们在临床实践和一些古籍中发现,"主客交"的病机与临床特点均与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 "主客交"由明末医家吴又可在其《瘟疫论》下卷中提出,是久病正气营血亏虚,客邪趁虚与正气营血胶痼体内缠绵难愈的一种疾病。我们在临床实践和一些古籍中发现,"主客交"的病机与临床特点均与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有着诸多共同点,受此启发指导临床用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文章基于吴又可《温疫论》关于"主客交"的学说,剖析"主客交"病的机理,以"主客交"病之代表方三甲散为引子,探究"分离主客"的治法,分析"分离主客"法治疗"带状疱疹"及相关疼痛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以期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交” “分离主客” 带状疱疹 后遗痛 三甲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气皆从火化”的隐喻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湛 贾春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1-204,共4页
隐喻是人类认知事物的基本思维方式。古代医家以自然之火为隐喻源域构建病理之火邪,并在畏火、恶火的观念下发展出以“六气皆从火化”为代表的火热论观点。从六气与火邪的概念溯源,由来已久的畏火、恶火观念,以及由畏火、恶火到“六气... 隐喻是人类认知事物的基本思维方式。古代医家以自然之火为隐喻源域构建病理之火邪,并在畏火、恶火的观念下发展出以“六气皆从火化”为代表的火热论观点。从六气与火邪的概念溯源,由来已久的畏火、恶火观念,以及由畏火、恶火到“六气皆从火化”等三方面,分析形成此类病机观点的隐喻认知过程。结果发现,“赤气”概念的提出让“火”得以并入“六气”之列;畏火、恶火的观念引发了中医病因病机理论中的重火观念;宋代严重的火灾问题是促使火热论产生的关键因素;对火邪的偏重最终使得风、寒、湿、燥“皆从火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邪 火热论 六气皆从火化 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