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产品开发人智融合机制
1
作者 谢康 卢鹏 夏正豪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6,共12页
产品创新度与创新效率的矛盾是新产品开发中长期存在的难题,生成式人工智能为解决该难题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条件。目前,鲜有研究将新产品开发实践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相结合,探讨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产品开发人智融合机制,导致对生成... 产品创新度与创新效率的矛盾是新产品开发中长期存在的难题,生成式人工智能为解决该难题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条件。目前,鲜有研究将新产品开发实践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相结合,探讨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产品开发人智融合机制,导致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情境下新产品开发如何形成新突破的理解有限。本文界定了新产品开发人智融合的概念,总结提炼出人智融合区别于人机协同的两个主要特征。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本文阐述了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产品开发人智融合机制,即开发者通过提示词工程引导、大数据筛选工程微调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知识发现工程形成对开发者的反馈。本文的研究结论深化了新产品开发中的人智融合理论研究,为企业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解决产品创新度与创新效率的矛盾提供了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产品开发 生成式人工智能 人智融合 知识迁移 行动者网络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他者”:数字时代师德建设的异化与重构
2
作者 赵洪杰 吕建强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0-154,共5页
数字技术重塑了教育的权力结构与伦理关系,教师的道德角色面临工具理性侵蚀、情感疏离加剧、技术异化加深等挑战。借助于“他者伦理”视角,剖析数字时代师德建设所面临的道德主体性消解、情感劳动异化、伦理边界模糊等三重困境。建议践... 数字技术重塑了教育的权力结构与伦理关系,教师的道德角色面临工具理性侵蚀、情感疏离加剧、技术异化加深等挑战。借助于“他者伦理”视角,剖析数字时代师德建设所面临的道德主体性消解、情感劳动异化、伦理边界模糊等三重困境。建议践行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推进师德建设从“技术规训”转向“生命关怀”。在认知维度促使教师从“技术驯服”走向“道德自觉”,在关系维度实现师生交往从“数据依赖”回归“生命对话”,在制度维度推动师德评价从“绩效评估”转向“关怀评价”,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重构数字时代的师德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师德建设 师生关系 他者理论 马克思哲学 人的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影响教育获得的四种范式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树涛 李彦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3,共11页
教育获得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资本对教育获得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深度梳理社会资本对教育获得影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归纳分析了“网络资源”范式、“社会闭合”范式、“群体资源”范式和“宏观社会资本”范... 教育获得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资本对教育获得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深度梳理社会资本对教育获得影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归纳分析了“网络资源”范式、“社会闭合”范式、“群体资源”范式和“宏观社会资本”范式对教育获得的影响。在评析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倡导拓展社会资本影响教育获得的研究范式,用人类发展生态系统理论统筹社会资本影响教育获得的研究,关注个体教育获得的主体性和建构性,发掘教育获得的研究维度与结合多种研究方法进行多样化适切性的研究,以期更好地为教育公平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教育获得 人类发展生态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子分离对儿童人力资本发展的影响——基于亲子互动和家校互动的调节作用
4
作者 吴恩慈 胡耀宗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7-101,共15页
基于1641份儿童有效问卷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PSM)分析了亲子分离对儿童人力资本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经历亲子分离儿童的语、数、英等学业成绩及非认知能力比一般儿童分别低24.6%、17.9%、18.1%、18.9%;异质性结果显示,亲子分... 基于1641份儿童有效问卷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PSM)分析了亲子分离对儿童人力资本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经历亲子分离儿童的语、数、英等学业成绩及非认知能力比一般儿童分别低24.6%、17.9%、18.1%、18.9%;异质性结果显示,亲子分离对农村儿童人力资本发展的负向影响大于城镇儿童,对小学生非认知能力的负向影响大于初中生,而对小学生认知能力的负向影响小于初中生;进一步分析表明,早期亲子分离对儿童的非认知能力负向影响较大,而对其认知能力的影响则小于学龄后经历亲子分离的儿童;通过增强亲子互动、家校互动能够有效降低亲子分离对儿童认知能力的负向影响。为此,应完善人口主要流入城市托幼一体化教育保障体系,从根源上减少早期亲子分离现象;父母还应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增强亲子互动;应加强家校合作,为促进儿童人力资本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儿童发展 托幼一体化 新人力资本理论 亲子分离 P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媒介-城市”:数字媒介视域下新晋网红城市现象级“出圈”的演进逻辑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崔澳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3-64,共12页
数字技术的迭代发展促成了“人-媒介-城市”的深度交融和频繁互动,淄博、哈尔滨等一批新晋网红城市在互联网媒介事件的营销下先后火爆“出圈”,并伴随生活性场景、消费性服务业等的兴起形成现象级热点。基于此,研究探讨了数字媒介传播... 数字技术的迭代发展促成了“人-媒介-城市”的深度交融和频繁互动,淄博、哈尔滨等一批新晋网红城市在互联网媒介事件的营销下先后火爆“出圈”,并伴随生活性场景、消费性服务业等的兴起形成现象级热点。基于此,研究探讨了数字媒介传播主体、介质和效应场域的多元化融合,辨析由此带来的“人”与“媒介”主客贯通、“媒介”与“城市”显隐互鉴、“人”与“城市”虚实互动的关系特征,进而将新晋网红城市现象级“出圈”的演进机制与路径划分为“媒介呈现—具身接触—价值回馈”循环促进的过程,揭示其在数字时代下技术、内容、时空、社交和治理多元媒介逻辑的转型变革,以期推动和实现城市“出圈”的特色彰显和永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晋网红城市 “人-媒介-城市” 现象级“出圈” 数字媒介 空间发展 城市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民族文化理论探赜及当代启示
6
作者 倪慧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45,共8页
马克思恩格斯民族文化理论是否存在?如若存在,它的内涵是什么,它的当代生命力何在?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的重要学术追问。通过细致的文本梳理和对文本内容的综合分析,可以确定地得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体系中存在民族文化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民族文化理论是否存在?如若存在,它的内涵是什么,它的当代生命力何在?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的重要学术追问。通过细致的文本梳理和对文本内容的综合分析,可以确定地得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体系中存在民族文化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民族文化理论根源于唯物史观,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社会历史理论,是他们研究和阐释民族文化的元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民族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民族文化生成观、民族文化矛盾观和民族文化发展观。对这些内容的深化理解,有助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真正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深入践行“两个结合”,在中华文化与人类文明的互鉴融通中实现文化本质与人的类本质合一,进而拓展中华文化发展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民族文化理论 文化发展 人的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发展观演变的角度评中国的新发展观 被引量:6
7
作者 欧阳海燕 马久成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1-246,共6页
发展观是对发展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它体现出人们对发展的基本价值判断。发展观的演变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经济发展观阶段;社会发展观阶段;可持续发展观阶段;人类发展观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一条独立自... 发展观是对发展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它体现出人们对发展的基本价值判断。发展观的演变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经济发展观阶段;社会发展观阶段;可持续发展观阶段;人类发展观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一条独立自主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其发展观也经历了一个从单纯强调经济增长到重视社会发展,继而到关注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再到提倡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演变过程。2003 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五个统筹”的新要求,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对我国国情作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深化和创新,蕴含着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发展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领导 党中央领导集体 人类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 建设社会主义 人的全面发展 经济发展观 社会发展观 新中国成立 2003年 科学发展观 基本观点 价值判断 独立自主 中国人民 人与环境 经济增长 以人为本 演变过程 发展内涵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研究:概念内涵、量表开发及检验 被引量:33
8
作者 唐春勇 李亚莉 赵曙明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5-95,I0016,I0017,共13页
面对复杂易变的内外部环境,构建组织与员工协同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学术界与实践界的共同呼声。本文结合资源基础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从组织—员工协同发展视角出发,探究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内涵、结构并进行量表开发与检验... 面对复杂易变的内外部环境,构建组织与员工协同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学术界与实践界的共同呼声。本文结合资源基础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从组织—员工协同发展视角出发,探究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内涵、结构并进行量表开发与检验。研究一基于21家企业的58名管理者与员工的个人深度访谈及14家企业的网络资料,采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了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内涵、结构及组织—员工协同发展内在机制;研究二结合探索性(N=270)与验证性(N=239)因子分析,明确了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量表包含发展评估、多元培训、工作设计与沟通反馈四维度,并采用多种方法验证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研究三(N=78)将员工敬业度作为关联校标,采用多层线性模型(HLM)验证了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预测有效性。本研究为后续相关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测量工具,同时为企业构建组织—员工协同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量表开发 扎根理论 组织—员工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理论基本模式新探及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黄桂芝 董平 吴霜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3-106,共4页
根据生态学、自然辩证法及数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模式为:可持续发展阶段的波浪式上升-可持续繁荣阶段的动态平稳-可持续生存阶段的波浪式下降,并构建了其数学模型。
关键词 可持续理论 人类生态系统 基本模式 教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发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朱华 周玉霞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3-677,共5页
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及发展,源于人力资本理论的深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同时,智力资本理论引发了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促成了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工成本观点向智力投资观点的转变;引发对企业劳动要素定位以及企业与员工之间... 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及发展,源于人力资本理论的深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同时,智力资本理论引发了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促成了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工成本观点向智力投资观点的转变;引发对企业劳动要素定位以及企业与员工之间关系的重新思考;促使人们对企业管理目标的重新思考;促进了组织人力资源向智力资本的转化;企业开始重视发展组织的核心资源,尤其是核心员工和核心客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 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理论的人类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孟春 孟莉 +2 位作者 王立海 苏义坤 刘美爽 《森林工程》 2010年第4期8-10,共3页
从熵理论视角对人类社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其发展动态进行分析,得出人类社会系统要进步就必须控制系统的正熵和努力挖掘可流入的负熵,同时探讨人类社会系统的可持续性战略。
关键词 熵理论 人类社会 可持续发展 动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城镇地质环境综合评价问题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传明 匡恒 +1 位作者 张晶晶 和泽康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0-104,共5页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遭遇和诱发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这严重危及了城镇安全及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地质环境自身良性演化及其可持续利用,保障城镇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文章系统分析了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中的人-地相互作用以及人-地相互关系,...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遭遇和诱发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这严重危及了城镇安全及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地质环境自身良性演化及其可持续利用,保障城镇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文章系统分析了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中的人-地相互作用以及人-地相互关系,并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协调理论和地球系统科学思想,构建了评价的基本流程:1人类活动-地质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研究;2人-地相互适应能力评价: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价、地质环境适宜性与功能区划、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3人-地相互关系评价:地质环境影响性评价、地质环境风险性评价;4人-地相互关系协调。所建立的城镇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研究体系,是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与地质环境良性演化的协同调控技术,可为城镇化进程中减灾防灾、国土规划与地质环境安全保障提供理论先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需要层次理论视角下推进公立医院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蔡滨 周罗晶 +1 位作者 王艳 王静成 《中国医院》 2020年第4期48-50,共3页
人力资源是公立医院第一资源,推动公立医院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公立医院核心竞争力。笔者从需要层次理论的视角,首先分析了需要层次理论与公立医院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其次归纳了当前公立医院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 人力资源是公立医院第一资源,推动公立医院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公立医院核心竞争力。笔者从需要层次理论的视角,首先分析了需要层次理论与公立医院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其次归纳了当前公立医院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存在的工作负荷较大、薪酬水平偏低、执业认同感不高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提升薪酬水平、打造安全执业环境、塑造尊医重卫行业氛围等角度提出了推进公立医院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要层次理论 医务人员 高质量发展 职业认同感 人力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创新精神引领下的高校党的信访工作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凤琴 冯爱玲 +1 位作者 金峰 余立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71-75,共5页
研究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以人为本、依法信访,通过创新信访理念、信访方法、信访体制、信访机制,不断提升高校党组织通过信访工作构建和谐校园的能力。指出高校党的信访工作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性工程,是高校通过维护发展师生群众利... 研究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以人为本、依法信访,通过创新信访理念、信访方法、信访体制、信访机制,不断提升高校党组织通过信访工作构建和谐校园的能力。指出高校党的信访工作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性工程,是高校通过维护发展师生群众利益,扎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着力点,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必须认真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信访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42
15
作者 李爱国 林亚梅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0-103,共4页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它要求高校要科学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为学生素质拓展服务,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启示 以人为本 实践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水关联的和谐论解读及和谐发展途径 被引量:2
16
作者 左其亭 郭唯 +1 位作者 胡德胜 刘志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0-104,共5页
能源和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水资源短缺和能源匮乏的大背景下,能-水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瓶颈;基于能-水关联规律,从和谐论理念、和谐论五要素及和谐度方程三个方面对能-水关联进行了解读,立足于可持续发展... 能源和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水资源短缺和能源匮乏的大背景下,能-水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瓶颈;基于能-水关联规律,从和谐论理念、和谐论五要素及和谐度方程三个方面对能-水关联进行了解读,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探讨了能源系统、水资源系统、能-水关联的和谐发展途径,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水关联 和谐论 社会可持续发展 人类生存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几个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权利 杨丽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9-22,共4页
马克思以实践作为逻辑起点,从人的生活世界是人们实践和创造的结果出发,实现了对以往人学理论的颠覆。他把人学理论的终极目标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的充分展开,并提出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保障;这一思想的产生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人学 实践 需要 人的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织理论视野下的“新性善论”与德育观探赜——兼与檀传宝教授的商榷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巍 汤剑波 张伟平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9-63,共5页
自组织理论(Self-organizing Theory)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研究系统自组织现象、规律学说的一种集合。近年来兴起的道德建构理论对于人类的道德发展这一开放系统来讲无疑也离不开系统本身的自组织。作为道德建构理论前提的道德人性... 自组织理论(Self-organizing Theory)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研究系统自组织现象、规律学说的一种集合。近年来兴起的道德建构理论对于人类的道德发展这一开放系统来讲无疑也离不开系统本身的自组织。作为道德建构理论前提的道德人性论基础,特别是北师大檀传宝教授提出的社会性文化心理结构遗传(新性善论) 却争议颇大,不妨试用一种更为广泛意义上的自组织自然观来为这一价值预设提供一个存在平台,用自组织理论的方法论启示来初步指导如何发挥当代德育的重要意义并论证其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德育 耗散结构理论 混沌 协同说 人类道德发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我国教育人力资本开发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健 王辉 《当代教育论坛》 2016年第3期18-24,共7页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得以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和产业发展的真正源泉,专业知识和技术知识的投资是一个刻意的、计划性的过程,人力资本开发必须保持适时性和适当性。我国教育人力资本开发还存在诸多问题,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得以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和产业发展的真正源泉,专业知识和技术知识的投资是一个刻意的、计划性的过程,人力资本开发必须保持适时性和适当性。我国教育人力资本开发还存在诸多问题,人力资本理论对于我国教育人力资本开发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理论 教育人力资本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素质形塑论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翠英 高志强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共4页
基于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建构缘起,提出了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心理素质形塑论,并论述了心理素质形塑论的基本内涵、价值取向、基本观点和理论构架。心理素质形塑论的核心内容包括人的心理素质是可以定向形塑的,兼顾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 基于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建构缘起,提出了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心理素质形塑论,并论述了心理素质形塑论的基本内涵、价值取向、基本观点和理论构架。心理素质形塑论的核心内容包括人的心理素质是可以定向形塑的,兼顾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以个体遗传条件为基础,通过环境影响、系统教育、定向培养、自我形塑等心理素质形塑过程,依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外部机制和自我修养的内部机制,定向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 心理素质形塑论 个体社 会化 积极心理 心理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