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论:理论重塑与实践创新 被引量:1
1
作者 窦桂梅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83,共9页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根植于母语教育与语言文化传承的课堂实践土壤,发轫于20世纪末语文教育民族化与现代化探索,历经30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从1994年主题教学雏形形成到2014年主题教学实践研究获得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再到2024年跃升...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根植于母语教育与语言文化传承的课堂实践土壤,发轫于20世纪末语文教育民族化与现代化探索,历经30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从1994年主题教学雏形形成到2014年主题教学实践研究获得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再到2024年跃升为小学语文主题教学论。从价值旨归,厘定了主题教学坚守的“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育人价值文化根基;从本体释义,廓清了主题教学“主题-学习主题-特定学习主题”关联概念连续体的内容结构;从实践跃升,重构了以学习主题引领的学习任务设计与实施的多样化主题教学实践形态。小学语文主题教学论既是中国语文教育原创理论生成,又是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行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论 关键概念连续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韧性理论视角下的现代社会文化变迁与适应——云南复兴村哈尼族的搬迁叙事
2
作者 刘婷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129,共8页
因国家工程建设需要,云南新平县复兴村哈尼族从高寒山区搬迁到低海拔河谷地区,克服了炎热环境和生计变化带来的困难,短期应对与长期适应相结合,有效地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计方式。复兴村哈尼族的个案说明,适应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因国家工程建设需要,云南新平县复兴村哈尼族从高寒山区搬迁到低海拔河谷地区,克服了炎热环境和生计变化带来的困难,短期应对与长期适应相结合,有效地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计方式。复兴村哈尼族的个案说明,适应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人类社会无论是生存环境、生计和社会文化发生较大改变,都会通过社区和文化韧性而得到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理论 生计和社会文化变迁 适应 哈尼族搬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高速铁路出行社会排斥表征及机理研究
3
作者 殷平 孙超 +1 位作者 高会洁 杨小露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8-197,共10页
人口老龄化对高速铁路运营和服务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提供适老化的高速铁路产品和服务是应对老龄化的有力举措。为探讨我国老年人高速铁路出行的现状,选择社会排斥理论为基础,运用扎根理论为研究方法,在30位60岁以上老年人的深度半结... 人口老龄化对高速铁路运营和服务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提供适老化的高速铁路产品和服务是应对老龄化的有力举措。为探讨我国老年人高速铁路出行的现状,选择社会排斥理论为基础,运用扎根理论为研究方法,在30位60岁以上老年人的深度半结构访谈获得的数据支持下,研究了老年人高速铁路出行中感受到的社会排斥表征和社会排斥形成机理,研究识别了经济排斥、服务排斥、设施排斥、流程排斥、数字排斥和主观排斥6个排斥社会表征主范畴,归类了收入限制、经验限制、教育限制、健康限制和年龄限制为内容的社会排斥缘由,并构建老年人高速铁路出行社会排斥形成机理的理论模型,提出了高速铁路适老化产品和服务提升的建议,对高速铁路适应老龄化社会的运营与服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出行 老年人 社会排斥 扎根理论 影响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村民自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路径优化
4
作者 曲霞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90,共8页
村民自治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础工程和直接体现。新时代,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就要切实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和要求贯穿于村民自治实践全过程,推动村民自治提质增效。在村民自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中,各级党组织、政... 村民自治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础工程和直接体现。新时代,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就要切实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和要求贯穿于村民自治实践全过程,推动村民自治提质增效。在村民自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中,各级党组织、政府、村级组织、村民、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既是实践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也是实现高效能基层治理的缔造者和秩序遵循者。然而,在具体实践中,核心利益相关者界定模糊、利益相关者沟通与协调有效性不足、利益相关者难以共享协商成果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制约着基层民主推进以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进程。因此,须以区分农村多元治理主体类型为前提,精准识别核心利益相关者,建立多元共治的协商民主机制,组建协商民主议事平台,加强各利益相关者间的意见沟通与利益整合,推动广泛、平等、有效的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增强多主体的治理共识和协同能力,进而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村民自治 乡村治理 利益相关者理论 全过程人民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的制度构建
5
作者 马洪 赖德斌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0-168,I0004,I0005,共11页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当下,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面临损害救济不充分的结构性矛盾,在主体、方式、目的三个维度上存在“权责竞合、衔接不畅、价值抵牾”的碎片化困境。在整体性治理视角下,建...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当下,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面临损害救济不充分的结构性矛盾,在主体、方式、目的三个维度上存在“权责竞合、衔接不畅、价值抵牾”的碎片化困境。在整体性治理视角下,建立兼顾财产权益与生态环境权益的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制度具有理论自洽性与实践合理性。具体规则的设计与塑造,宜依托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确定索赔主体,再结合实践经验确定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范围和责任承担形式,并注意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与关联制度之间的协调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损害 损害赔偿 整体性治理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价值旨归、理论匡正与实践遵循
6
作者 李根祎 陈劲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2,共17页
创新的负外部性影响愈发严峻,呼吁创新面向社会福祉与人类文明发展。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后熊彼特创新范式特征与演化趋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从人类文明视角看待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意... 创新的负外部性影响愈发严峻,呼吁创新面向社会福祉与人类文明发展。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后熊彼特创新范式特征与演化趋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从人类文明视角看待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意义导向,从人的全面发展视角看待创新驱动发展的实现路径,从而实现创新价值取向的本质回归,创新理论的匡正,并为创新实践提供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涵与内在逻辑,立足创新的全面发展观,形成体系思维引领下创新目标、创新路径以及价值创造归属整合统一于人民本位的创新理论,包括创新主体、价值创造与知识治理等三个理论研究的关键议题。最后,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的实现需要因循“体系牵引—技术赋能—文化筑基”的路径开展与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以人民为中心 马克思主义理论 后熊彼特创新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权理论视域下残疾女性技能化路径与机制——以江苏省宜兴市爱德培训学校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文丽 韩俊哲 +3 位作者 张明泽 孙婧文 刘秀 古恒宇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3-346,共14页
残疾女性技能化是新时代助力残疾人就业增收的重要工作之一,基于赋权理论解析残疾女性技能化的路径与机制,对于残疾女性融入社会和提升残疾人就业创业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以女性主义地理学为视角,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 残疾女性技能化是新时代助力残疾人就业增收的重要工作之一,基于赋权理论解析残疾女性技能化的路径与机制,对于残疾女性融入社会和提升残疾人就业创业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以女性主义地理学为视角,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等质性方法,以江苏省宜兴市爱德培训学校为案例地,分析了赋权理论在提升残疾女性自我意识、增强能力以及实现技能化的重要作用及路径。研究发现:1)通过整合政府、市场和社会资源,形成了“政策支持―市场拓展―社会助力”的协同赋能模式,为残疾女性提供了从培训到就业的全链条支持,显著提升了残疾女性在传统工艺领域的专业技能,为残疾女性提供了“地方身份资本”,增强了这一群体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独立性。2)技能化成果改变了残疾女性的社会身份,使该群体从边缘化的无业或低收入群体转变为有技能、有稳定收入的职业人士。3)技能化过程使残疾女性有了更多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和能力,不仅扩展社会网络,增强其社会影响力,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也使其自身的赋权成果得到优化,并且提高了该群体的社会参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女性 赋权理论 技能化就业 残疾人就业 女性主义地理学 江苏省宜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穆“周人起于晋地”说之论辩述评
8
作者 陈勇 卫金萍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6-177,共12页
钱穆在《周初地理考》中对邰、豳、岐等先周地名的考证,首创“周人起于晋地”说。这一新说引发诸多争议,学界围绕古史神话传说的历史化处理、古文献的释读和周族族源等问题展开讨论,以后伴随着考古学界的介入,为先周起源问题的深入探讨... 钱穆在《周初地理考》中对邰、豳、岐等先周地名的考证,首创“周人起于晋地”说。这一新说引发诸多争议,学界围绕古史神话传说的历史化处理、古文献的释读和周族族源等问题展开讨论,以后伴随着考古学界的介入,为先周起源问题的深入探讨提供新的契机。在这场论辩中,钱穆一方面从异地同名、地随族迁来探讨先周族的迁徙行迹,总结出地名迁徙这一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考地原则,为传统舆地学向现代历史地名学的转变作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钱穆频繁使用音韵学论地、运用古迹传说证地有失察之处,部分文献的解读存在抵牾处,以及未引用考古材料等,使其周初地理考证也有一些可商榷之处。对钱穆“周人起于晋地”说得失的分析和讨论,可进一步加深对先周历史、华夏早期文明起源的认识,对于深入理解中国地名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也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穆 周人起于晋地说 神话传说 考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的砝码”:代表性视角下的民主决策
9
作者 王翔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50,共15页
描述性代表理论强调政治决策机构的成员结构应体现社会多样性,特别是性别配置对决策结果的影响。本文将描述性代表理论的性别效应放置在人民陪审员制度中进行考察,借助司法裁判文书大数据,系统性地检验女性陪审员之于司法决策的影响。... 描述性代表理论强调政治决策机构的成员结构应体现社会多样性,特别是性别配置对决策结果的影响。本文将描述性代表理论的性别效应放置在人民陪审员制度中进行考察,借助司法裁判文书大数据,系统性地检验女性陪审员之于司法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审判合议庭有女性陪审员加入时,会使判决结果更加“严苛”;随着女性陪审员在审判合议庭的比例增加,这种“严苛”效应会持续。女性审判长和女性当事人的存在加剧了判决的严格程度。这种效应在不同案件类型和地域间展现出差异。本研究将描述性代表理论的性别维度拓展至陪审决策领域,为我国进一步优化审判资源配置提供了实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述性代表理论 性别 代表性民主 人民陪审员制度 法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性构建与异质性转移:残障者短视频实践路径及其内在逻辑研究
10
作者 沈霄 郭沛豪 《新闻与传播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37,共1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当前,残障者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仍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薄弱环节,探索残障者数字媒介的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当前,残障者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仍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薄弱环节,探索残障者数字媒介的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陕西省西安市某残障者短视频培训基地的12位残障者与2位短视频授课教师为访谈对象,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探讨残障者短视频的实践路径并分析其内在逻辑。研究表明,残障者短视频实践路径分为接入、联结、输出三个层次,在接入层实现以数字技术为媒介基础的线上自我认同与形象再现,在联结层构建以相似遭遇为情感映射的社交网络,在输出层获得以现实需求为正向反馈的媒介回报,其中蕴含着残障群体的主体性构建路径。残障行动者在问题化、利益相关化、招募与动员的转译过程中异质性要素发生了转移,进而推动该行动者网络进行动态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障者 行动者网络理论 短视频实践 内在逻辑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的历史演进与逻辑指向
11
作者 张琦悦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6,共7页
坚持人民至上,是立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实践征程中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永葆“赶考”清醒和坚定的底气,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形态。学思践悟百年党史,从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到文艺为人民服务,从“打成一片”到... 坚持人民至上,是立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实践征程中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永葆“赶考”清醒和坚定的底气,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形态。学思践悟百年党史,从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到文艺为人民服务,从“打成一片”到“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作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独特政治优势,始终贯穿于党的文艺实践之中,并在历史变迁与实践考量中发轫以民为师、以民为镜、以民为秤的“人民文艺”当代指向。把握人民至上科学内涵、重返文艺理论发展现场,探究中国共产党“人民文艺”思想的历史演进,阐发其逻辑指向的实践张力,彰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中的强大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国共产党 人民至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江山论”: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逻辑解析
12
作者 张爱斌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9,共16页
“人民江山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历程的经验总结,鲜明地反映了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宣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主体地位特征。国家长治久安、政党长期执政需要赢得人民的... “人民江山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历程的经验总结,鲜明地反映了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宣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主体地位特征。国家长治久安、政党长期执政需要赢得人民的认同,应对国家风险、推动社会健康发展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保障人民地位则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本质以及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命脉,这三个维度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本、执政之魂、执政之体,同时是“人民江山论”的政治根基、实践力量与绵延血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人民江山论 以人民为中心 执政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少久坐行为自我效能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13
作者 王濯 陈昱希 +1 位作者 朱姝欣 韩国虎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69-1674,共6页
目的:汉化减少久坐行为自我效能(SRSB)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对SRSB量表进行正译、回译、文化调适和预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4年1月—3月选取常州市5个社区的363名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基于经典测量理论分析、Rasch模... 目的:汉化减少久坐行为自我效能(SRSB)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对SRSB量表进行正译、回译、文化调适和预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4年1月—3月选取常州市5个社区的363名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基于经典测量理论分析、Rasch模型分析对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中文版SRSB量表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和量表平均内容效度指数均为1.000;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1个因子,方差贡献率为61.573%;效标关联效度为0.467(P<0.01);量表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920,折半信度为0.913,重测信度为0.951(P<0.01)。Rasch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被试者信度为0.80,条目信度为0.93,被试者分离值为2.02,条目分离值为3.56,各条目加权的均方拟合统计量(infit MNSQ)为0.79~1.46,未加权均方拟合统计量(outfit MNSQ)为0.77~1.47,点‐测量相关系数(PT measure)为0.71~0.79,不同性别的差异绝对值为0.00~0.18(P>0.05),不同年龄的差异绝对值为0.00~0.32(P>0.05)。结论:中文版SRSB量表信效度良好,模型拟合良好,可为提高减少久坐行为的自我效能提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久坐行为 自我效能 中老年人 信度 效度 经典测量理论 RASCH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测度体系与感知评价
14
作者 卿菁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5-156,共12页
“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价值导向,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本质优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必然诉... “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价值导向,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本质优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必然诉求。以马克思需要理论为指引,对美好生活需要议题进行了两方面探索:其一,界定影响美好生活的两个层次需要——生存需要与发展需要,并构建相应的分析框架以测度上述需要的满足程度;其二,区分美好生活需要与美好生活感知,通过分析需要满足与感知评价之间的结构方程,探索民众实际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与其感知到的美好生活之间的差异及成因。研究发现,不同层次的美好生活需要满足程度各异,且这种满足程度对美好生活感知的影响不同。特别是生存需要的满足程度对美好生活感知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发展需要的满足程度则对此影响不显著。这一研究不仅丰富和完善了美好生活需要多维测度的理论探索和实证效验,也为制定针对性的社会治理政策、推动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美好生活 美好生活需要 美好生活感知 马克思需要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中国古典文论研究界“工诃今人”现象观察
15
作者 刘文勇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4,共11页
民国学界富于批评精神,这一点在民国时期的中国古典文论研究界也表现明显。他们既工诃古人,更工诃今人。他们批评“喜谤前辈”的“今之少年”,批评以西方文艺之眼光与见解检讨国学,批评“衡文及乎异域”的时代现象,批评今之称赞《文心... 民国学界富于批评精神,这一点在民国时期的中国古典文论研究界也表现明显。他们既工诃古人,更工诃今人。他们批评“喜谤前辈”的“今之少年”,批评以西方文艺之眼光与见解检讨国学,批评“衡文及乎异域”的时代现象,批评今之称赞《文心雕龙》的人为庸人,批评今人不能深知韩愈的真精神,批评反传统的“覆古派”。总之,他们既在整体上对现代以来中国古典文论的研究进行批评,又对王国维、章太炎、范文澜、陈钟凡、郭绍虞、罗根泽、陈延杰等具体的古典文论研究者和他们的著作进行批评。无论其批评是对是错,与此前批评界大多温柔敦厚的态度相比,都批评得一针见血,坦率认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学界 中国古典文论研究 工诃今人 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struction of Core Values of Teenag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t Theory
16
作者 Han Yongtao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5-223,共9页
Marxist theory is an im portant so urce of socialism core value theory,and building so cialism core valu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theory is a major proposition that must be considered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 Marxist theory is an im portant so urce of socialism core value theory,and building so cialism core valu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theory is a major proposition that must be considered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new era.Based on the Marxist materialist conception of history,this paper analyzed,from the Marxist perspective,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ree and full developm ent of people,the value of peo ple and social development,pointe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necessity of targeted education of the core values for teenagers,and proposed to develop and innovate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well as carry out extensive education on the Marxism,socialism patriotism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theory,for the purpose of helping teenagers build socialism core values and strengthen their faith in the socialist roa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deals and beliefs of commu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XIST theory materialist CONCEPTION of history NATURE of MAN free and full development of people PATRIOTISM traditional cul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本之解蔽:先秦民本观的构型及调适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康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2-131,共10页
先秦民本观不宜宽泛地以“民本”统称,而是具体分为四种构型。以“民惟邦本”为代表的民本论呈现出功能主义的话语效用,为诸子所共享,但存在“民本悖论”这一有待突破的理论困境。孟子主张的“民贵君轻”可称为民贵论,具有一定的思辨性... 先秦民本观不宜宽泛地以“民本”统称,而是具体分为四种构型。以“民惟邦本”为代表的民本论呈现出功能主义的话语效用,为诸子所共享,但存在“民本悖论”这一有待突破的理论困境。孟子主张的“民贵君轻”可称为民贵论,具有一定的思辨性特征,但其极限版本“汤武革命”成本过高,不宜作为常态化的实践方案。民意论和民约论分别可从儒家和墨家思想中建构出来。儒家民意论是不同于官方民本论的一种理想化的理论形态,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现代性延伸。墨家民约论对儒家民意论具有调和作用,可以丰富后者的实践面向。此四种构型各有侧重,层层递进且互有补充,共同呈现了先秦诸子对人民地位的整体态度,并在后世得以发展完善,对当代中国及世界都具有较为深刻的历史镜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民本观 民本论 民贵论 民意论 民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场域内中等收入人群“滑落”风险形成与治理机制——基于美团外卖骑手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曲亮 包冰乐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55,共20页
在中等收入人群绝对规模增加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滑落”现象,以往对于中等收入人群的研究多从收入分配制度、人力资本等角度展开。通过美团案例的研究发现,中等收入人群“滑落”的根源为生态成员权责范围的模糊,“稳中”还需依赖平台治... 在中等收入人群绝对规模增加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滑落”现象,以往对于中等收入人群的研究多从收入分配制度、人力资本等角度展开。通过美团案例的研究发现,中等收入人群“滑落”的根源为生态成员权责范围的模糊,“稳中”还需依赖平台治理。处于市场优势地位的美团,在供求失衡的市场机制和算法技术的支持下,通过灵活用工模式规避雇佣责任,但这种劳资关系并非稳定的和可持续的。外卖骑手可以通过自我赋能、维护自身主体性、多栖战略等途径抵御“滑落”,同时,制度缺口填补、平台与政府协同治理、平台企业垄断规制和多元主体赋权的方式也可以阻断外卖骑手的“滑落”通道。外卖骑手“滑落”是研究橄榄型社会结构构建的经典案例,对我国完善平台治理结构和发展共同富裕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收入人群 外卖骑手 “滑落”风险 平台治理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代支持和社区环境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鹃娟 孙可心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6,共12页
研究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使用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分层线性模型分析子代支持、社区环境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子代支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其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对老年... 研究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使用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分层线性模型分析子代支持、社区环境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子代支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其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社区环境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社区休闲娱乐环境和个人发展环境越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好。(3)社区环境在子代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发挥调节作用。社区休闲娱乐环境对于子代经济支持处于低水平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具有更强的保护作用;休闲娱乐环境能够强化子代精神慰藉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因此,要以老年人的需求为中心,系统性、针对性地改善社区环境、增强子代支持,探索创建子代和社区联动模式,构建代际和谐的家庭环境和老年友好的社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环境 子代支持 老年友好型社区 老年心理健康 分层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清廉感知如何影响其制度性政治参与行为:政府信任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志 陈汭 刘敏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0-289,共20页
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决策科学化、社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序政治参与即制度化政治参与。在此背景下,探究影响人民制度化政... 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决策科学化、社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序政治参与即制度化政治参与。在此背景下,探究影响人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因素及其作用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民制度化政治参与会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多重影响,清廉感知水平作为人民对政府作风形象的直接评价、政府信任程度作为政府公信力的体现与人民政治生活的心理基础,均可能对人民有序政治参与行为产生影响。为此,本研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SS)数据,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分析框架,试图探究清廉感知对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内在影响机制,具体包括:清廉感知与政治参与作用路径;政府信任是否是路径中的一环;人民对于各级政府的信任是否存在差异、是否在路径中发挥有差异性的作用。通过运用SPSS及Process插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清廉感知水平正向影响人民政治参与行为;(2)清廉感知水平正向影响政府信任水平;(3)政府信任水平正向影响人民政治参与行为;(4)政府信任水平在清廉感知与政治参与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5)我国存在差序政府信任,自地方到中央,人民的信任水平依次升高;(6)在政府信任的完全中介作用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中央政府信任。据此,本研究进一步从拓宽制度化政治参与渠道、增进公众了解、宣扬反腐成效、加强政府形象塑造几个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完善参与的各个链条,进而提升公民对于反腐倡廉的实感,拉近政民距离,促进人民有序政治参与,进而推进我国新时代政治民主化建设进程。本研究从反腐与民主的两大宏观议题着手,从微观个体层面探究清廉感知、政府信任与政治参与的关系,在学理上,是一种新尝试,丰富了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研究视角,完善了其路径建构;在实践上,是一个新的落脚点,为切合实际的科学决策与民主化政治建设提供了一定启示性建议;在现实意义上,对反腐与民主的宏观议题的内在逻辑构建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两者共同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廉感知 政府信任 以人民为中心 制度性政治参与 差序政府信任 计划行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