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孝悌还是仁义?孟子论尧舜之道与仁孝关系
1
作者 蔡杰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1-140,共10页
孝悌与仁义存在一定的差异,孝悌能否完全概括尧舜之道?当面对父母的顽嚚,舜将行孝与行仁相结合,表明二者是可以一致的。然而在极端抉择时,孟子认为舜会选择一己一家之孝,即成为庶人而放弃天子的身份,这种抉择意味着其实无法选择普遍性... 孝悌与仁义存在一定的差异,孝悌能否完全概括尧舜之道?当面对父母的顽嚚,舜将行孝与行仁相结合,表明二者是可以一致的。然而在极端抉择时,孟子认为舜会选择一己一家之孝,即成为庶人而放弃天子的身份,这种抉择意味着其实无法选择普遍性的仁义。从体用角度看,孝悌作为良知良能,是人性从未发到已发、父子从未定到定、天下从未化到化的枢机。但其发用微弱,易受人欲的影响,故需以仁义作为指引和目的。从情感层面看,恻隐也是良知良能,但恻隐是面对违逆“生生”现象的消极痛苦反应,并且属于孝悌向外推扩至仁民、爱物阶段的表现。尽管存在上述区别,孝悌因贯通天道与人道,又是自天子至于庶人共有的美德,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与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尧舜之道 孝悌 仁义 恻隐 生生之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皆可以为尧舜——评孟子理想人格思想的现实性特点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奇伟 高书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5-110,共6页
在孟子思想中,追求完善的理想人格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其“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正是这一追求的生动体现,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特点。主要体现在:1.孟子对理想人格的设定方面。在孔子的思想中,圣人这一最高层次的理想人格是一个憧憬之... 在孟子思想中,追求完善的理想人格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其“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正是这一追求的生动体现,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特点。主要体现在:1.孟子对理想人格的设定方面。在孔子的思想中,圣人这一最高层次的理想人格是一个憧憬之中,可望而不可及的彼岸世界,具有超验的性质。孟子则认为“圣人”这一理想境界并非可望不可及,圣人不过“与我同类”而已,具有现实性的特点。2.成就理想人格的途径方面。在孟子看来,人性本善,理想人格是通过人人心中所固有的善性的展开而实现的,是自我向善的潜能的实现,肯定了主体的存在价值及现实人生的意义。3.与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方面。孟子以积极的入世情怀,追求社会生活的完善,以建立理想的社会秩序为己任,把追求理想人格与追求社会的完善紧密联系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理想人格 现实性 尧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尧舜大洪水与中国早期国家的起源——兼论从“满天星斗”到黄河中游文明中心的转变 被引量:27
3
作者 王晖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6-86,共11页
尧舜时代是一个社会转折的重要时代,由于史前大洪水,处于黄河下游及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氏族部落都集中到黄河中游的豫西、晋南及陕东一带。由于公共事务的繁多,各种官员的设立便越来越多。到禹的时代,兵器的使用与战争的出现也增多了,刑... 尧舜时代是一个社会转折的重要时代,由于史前大洪水,处于黄河下游及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氏族部落都集中到黄河中游的豫西、晋南及陕东一带。由于公共事务的繁多,各种官员的设立便越来越多。到禹的时代,兵器的使用与战争的出现也增多了,刑法及管理刑法的官员便出现了;这样派往各方诸侯视察监督的使官也出现了,特别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赋税制度也逐步建立起来了,于是早期国家的政治组织形态便形成了。同时也出现了由新石器晚期各区域文化“满天星斗”的格局向黄河中游文明中心转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起源 上博楚竹书 史前大洪水 尧舜禹 夏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子》尧舜故事与《尚书·尧典》的流变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建委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3-44,共12页
通过对《孟子》中尧舜故事的考察,可以发现孟子时代《尧典》与西汉时代有很大不同,其文字信息要多于西汉今文本,内部结构、叙事顺序也有不同。《孟子》引述的舜故事多数与伏生本《尧典》相关,且战国、秦汉时代文献引述的舜故事,也多在... 通过对《孟子》中尧舜故事的考察,可以发现孟子时代《尧典》与西汉时代有很大不同,其文字信息要多于西汉今文本,内部结构、叙事顺序也有不同。《孟子》引述的舜故事多数与伏生本《尧典》相关,且战国、秦汉时代文献引述的舜故事,也多在伏生本《尧典》叙事时限之内,故战国时代若存在一篇《舜典》的话,它要么不为多数学者所知,要么混杂在伏生本《尧典》之中。《孟子》的引述间接指向的那个《尧典》当是一个很主流的本子。这说明,在战国中期,齐鲁地区《尧典》的主流版本与伏生本《尧典》不同。今本的顺序,从西汉司马迁的祖述及刘向的校书分析,至迟在战国晚期已经出现了,而且是邹鲁儒生的主流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 知识背景 《尧典》 《舜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甫“致君尧舜”政治理想论 被引量:4
5
作者 李芳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杜甫的政治理想,而其形成则有特殊的语境。“致君尧舜”从早期的褒奖勋臣语,至初唐则演变为君王对臣僚的政治期许,复又由君王之政治期许,演化为官僚文人仕宦的政治理想。杜甫在尚未入仕且生计困顿之际树立...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杜甫的政治理想,而其形成则有特殊的语境。“致君尧舜”从早期的褒奖勋臣语,至初唐则演变为君王对臣僚的政治期许,复又由君王之政治期许,演化为官僚文人仕宦的政治理想。杜甫在尚未入仕且生计困顿之际树立起这样的理想,显示了其理想抱负之不凡。入仕之初,他以稷、契自期,以谏诤之道作为实现“致君尧舜”理想之方式与途径,而终因与现实的错位,导致了他仕宦的挫折与失败。暮年则因身份的变化,他对“致君尧舜”理想实现的途径虽稍有一些变化,但坚持理想之初衷未渝。杜甫因其政治理想而导致的仕宦挫折与人生遭际,有着深刻的思想文化根源,在中国古代士人中,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致君尧舜 政治理想 谏诤精神 典型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店简、上博简中的禅让学说与中国古史上的禅让制 被引量:5
6
作者 梁韦弦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共5页
关于尧舜禹禅让的事迹,见于春秋以前的史籍,并非出自战国的某家之言;孔子虽讲到尧舜禹禅让,但实际并未提倡实行禅让;郭店简《唐虞之道》与上博简《容成氏》、《子羔》篇,皆为战国儒家后学所作;尧舜禹禅让传说是三代以前存在不同于后世... 关于尧舜禹禅让的事迹,见于春秋以前的史籍,并非出自战国的某家之言;孔子虽讲到尧舜禹禅让,但实际并未提倡实行禅让;郭店简《唐虞之道》与上博简《容成氏》、《子羔》篇,皆为战国儒家后学所作;尧舜禹禅让传说是三代以前存在不同于后世之世袭制的权力继承制的反映,不能视为战国诸子为了宣扬自己的社会理想编造的故事;中国古史传说与西方学者关于古代社会研究结论的吻合,证明人类古代社会的发育是有其共同规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店简 上博简 尧舜 禅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尧舜时期社会形态新探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海涛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1-109,共9页
尧舜时期处于氏族社会向国家社会过渡的阶段。马克思、恩格斯所论及国家"公共权力"的标志:军队、监狱、赋税、法律等,在尧舜时期或未出现,或处于萌芽阶段。"部落联盟"、"酋邦"等学说,并不符合尧舜时期的... 尧舜时期处于氏族社会向国家社会过渡的阶段。马克思、恩格斯所论及国家"公共权力"的标志:军队、监狱、赋税、法律等,在尧舜时期或未出现,或处于萌芽阶段。"部落联盟"、"酋邦"等学说,并不符合尧舜时期的历史实际,"方国"、"邦国"等学说仍需进一步的检验。把尧舜时期定为"前国家阶段"应是可取的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尧舜 公共权力 部落联盟 酋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辉煌的华夏史诗:《夏圣根赞歌》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景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62,共20页
《夏圣根赞歌》是一首歌咏西夏圣祖的宏伟史诗,同时,更是一首辉煌的赞颂华夏祖先的史诗。人物事迹,字字有史可循、句句有典可依。其所言"圣根",除了西夏自己的皇母皇祖而外,还指华夏祖先三皇五帝。
关键词 石城 白河 浊水 黑头 赤面 寻牛 啰都 風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现代国际体系与尧舜禹时代 被引量:2
9
作者 许兆昌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5-93,共9页
多元一体是早期中国区域文明发展的重要特征。从国际关系学的角度看,尧舜禹时期以黄河及长江流域为中心,包括北起辽河流域,南至珠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各早期文明实体及正在向文明社会迈进的各原始部落或部族,在社会—文化、经济、政治与... 多元一体是早期中国区域文明发展的重要特征。从国际关系学的角度看,尧舜禹时期以黄河及长江流域为中心,包括北起辽河流域,南至珠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各早期文明实体及正在向文明社会迈进的各原始部落或部族,在社会—文化、经济、政治与军事互动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已经构成为一个区域性的前现代国际体系。尧舜禹政治集团,则是建立在方国联盟基础上的一种国际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区域文明 尧舜禹时代 国际体系 国际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白鸟库吉与顾颉刚对“尧舜禹”传说的价值判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文静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77,共7页
作为"抹杀论"与"古史辨"的创始人,白鸟库吉与顾颉刚在评判尧舜禹传说的价值时,都严格区分传说与史实,重视传说的历史性、宗教性价值,将传说视为考察民族宗教历史的重要依据,且都认为时间越晚,传说的体系越丰富。然... 作为"抹杀论"与"古史辨"的创始人,白鸟库吉与顾颉刚在评判尧舜禹传说的价值时,都严格区分传说与史实,重视传说的历史性、宗教性价值,将传说视为考察民族宗教历史的重要依据,且都认为时间越晚,传说的体系越丰富。然而,在对待尧舜禹传说传递出的时代性与历史性信息以及传说背后反映出的宗教性和政治性特征上,二者的观点存在明显区别。对于《禹贡》是否存在地理学价值,二者亦提出截然相反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鸟库吉 顾颉刚 尧舜禹的传说 《禹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尧舜共同体的早期国家特征论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玲玲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92,共8页
尧舜共同体在国民结构上出现了血缘与地缘的结合,具备了按地域划分国民的国家特质;在国家权力上社会公共权力得到发展,并初步具备了王权特征;在国家结构上呈现出复合制国家结构的初期特征。这三点与夏商国家具有基本的一致性,是其进入... 尧舜共同体在国民结构上出现了血缘与地缘的结合,具备了按地域划分国民的国家特质;在国家权力上社会公共权力得到发展,并初步具备了王权特征;在国家结构上呈现出复合制国家结构的初期特征。这三点与夏商国家具有基本的一致性,是其进入国家阶段的重要体现,唯其仍有一定原始性,所以可称为早期国家的初始阶段。文献与考古材料对尧舜共同体时期社会发展的反映有一致之处也有差异,其差异体现了早期国家初始阶段社会发展的三个特点:早期国家初始阶段,具备国家要素的城邑(或中心聚落)为少数,大多数古城和聚落的发展仍比较原始,规模小,社会形态单一,仍以血缘组织为统治基础;进入早期国家初始阶段的城邑(或中心聚落)大多规模较小,影响有限;从全国范围看,早期国家初始阶段社会发展处于多中心状态,直到夏商时期中原地区的核心和主导地位才得以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尧舜共同体 早期国家 夏商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当代三官神话的地方话语及其变迁研究——以上海青浦区A村为例
12
作者 雷伟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4-101,共8页
当代信仰民俗是民间神话与民间信仰相结合的产物。上海青浦区A村女三官神话向尧舜禹三官神话的转变,是地方话语对国家话语从博弈到协调的结果。传统女三官叙事是民众通过对于侠义精神的崇拜以达到自我保障的行为。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 当代信仰民俗是民间神话与民间信仰相结合的产物。上海青浦区A村女三官神话向尧舜禹三官神话的转变,是地方话语对国家话语从博弈到协调的结果。传统女三官叙事是民众通过对于侠义精神的崇拜以达到自我保障的行为。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地方民众通过传播"附身神话"等行为,坚持其女三官传统。从2008年起,当地构建了具有帝王背景的与官方信仰相一致的神话,从而形成尧舜禹三官崇拜与女三官信仰并存的局面。借助三官庙的重建,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仪式展演,强化人们对尧舜禹三官的记忆。女三官神话与信仰的失落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应该通过重新讲述,让传统的地方文化回归人们的生活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三官神话 尧舜禹三官神话 地方话语 国家话语 当代变迁 民间信仰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岱龙山文化与尧舜之乡考辨 被引量:4
13
作者 侯仰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5-98,共4页
自古以来,关于尧舜的传说、记载不胜枚举,至于他们的出生地和主要活动区域,更是迷雾重重,迄无定论。将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相结合,可对尧舜的出生地和主要活动区域进行初步定位。可以推断,山东省菏泽地区才是真正的尧舜之乡。
关键词 菏泽市 龙山文化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子“仁政”:上古三代国家治理思想的集大成 被引量:5
14
作者 魏衍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2-192,208,共12页
“仁政”是孟子描绘天下国家治理思想的一幅宏伟蓝图,是《孟子》一书的思想内核和精神命脉。孟子“仁政”是对上古三代时期国家治理思想的集大成,其中“尧舜之道”是“根”,“三代之治”是“脉”,“周孔之教”是“魂”,并决定它成为深... “仁政”是孟子描绘天下国家治理思想的一幅宏伟蓝图,是《孟子》一书的思想内核和精神命脉。孟子“仁政”是对上古三代时期国家治理思想的集大成,其中“尧舜之道”是“根”,“三代之治”是“脉”,“周孔之教”是“魂”,并决定它成为深植于中华文化沃土的圣贤集体的智慧结晶。孟子“仁政”并非“载之空言”的简单说教,而是以“施仁政于民”为中心,以“省刑罚”“薄赋税”“深耕易耨”以及“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为基本点,共同构成了一套相对完备的思想学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仁政 尧舜之道 三代之治 周孔之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近年出土文献中的先秦禅让传说——兼谈所谓尧舜禹“篡夺”说 被引量:2
15
作者 彭邦本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3,共9页
出土和传世文献中均包涵丰富的远古"禅让"传说,但亦存在尧舜禹权位"篡夺"的异说,二说都从不同侧面或层面反映了一定的史实信息,须具体分析。综合各方面的资料进行长时段考察,尽管尧舜禹之际社会的日益复杂已经开始... 出土和传世文献中均包涵丰富的远古"禅让"传说,但亦存在尧舜禹权位"篡夺"的异说,二说都从不同侧面或层面反映了一定的史实信息,须具体分析。综合各方面的资料进行长时段考察,尽管尧舜禹之际社会的日益复杂已经开始导致以暴力为后盾的"篡夺"冲突,但"篡夺"及其引致的君位世袭并未真正推翻先民共同体联盟首领经"禅让"产生的传统体制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传世文献 尧舜禹 禅让 篡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思想精华承传脉络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增强 张一农 +1 位作者 张超逸 赵智泉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2-125,共4页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之精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一脉承传:以朴素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作为社会再生产经济活动中改造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世界观;以尧舜之道,作为进行社会再生产活动及变革社会的真理和遵照的规律;以孔子的大同小康...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之精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一脉承传:以朴素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作为社会再生产经济活动中改造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世界观;以尧舜之道,作为进行社会再生产活动及变革社会的真理和遵照的规律;以孔子的大同小康论,作为社会经济建设的理想目标;以经济伦理,作为社会再生产和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经济思想 朴素的辩证唯物论 尧舜之道 孔子 大同小康论 经济伦理 经济管理方法 中国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王与真人:《庄子·内篇》对帝尧传说的重构
17
作者 邹蕴 《哲学分析》 CSSCI 2022年第4期62-75,197,共15页
在先秦儒家的思想谱系中,尧通常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圣王。《庄子》中的尧则不然,多以彷徨不宁的形象登场,尤以内篇为甚。通观内篇中与尧相关的五则政治寓言,庄子对上古历史和尧舜传说中“让天下”“除四罪”“单均刑法”这几个母题进行了... 在先秦儒家的思想谱系中,尧通常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圣王。《庄子》中的尧则不然,多以彷徨不宁的形象登场,尤以内篇为甚。通观内篇中与尧相关的五则政治寓言,庄子对上古历史和尧舜传说中“让天下”“除四罪”“单均刑法”这几个母题进行了改造,重构了尧的圣王形象。通过这一改造,庄子一方面揭示了人伦秩序的局限性,从而牵引出更为博大的“道”的本体论;另一方面,庄子并没有否弃尧所代表的方内秩序,而是建立了一种“道”的循环论,使圣王代表的方内之路与神人代表的方外之路并行不悖。“道”不即不离的特质体现于真人这一游走于方内与方外的理想人格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王 《庄子》 尧舜传说 真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